时间:2023-06-22 09:32:51
导语:在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200-02
一、循证医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1992年,David Sackett及同事们在长期的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同时在英国牛津,Iain Chalmer及同事们在十多年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可靠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包括Nera.分析(Meta analysis荟萃分析)的Cochrane协作网工作。至今短短17年时间,循证医学席卷了整个医学界、整个全世界;美国《华盛顿邮报》将循证医学称为医学史上又一最杰出成就,将彻底改变21世纪医学实践的模式。
由于循证医学具有将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三方面恰当结合的特性,医生的诊治决策会使病人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这对既往传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仅根据经验、直觉、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的推理,或零散的、非系统的人体研究结果诊治病人的方式,予以完善和发展,在医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
临床医师撰写临床研究论文时,根据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做好科研设计,根据设计收集病例资料,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结果,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结果才能为他人接受和应用。而这些临床实践经验不仅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识。所得出好的科研结果能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回归应用于治疗的病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如何正确评价这些文献并正确应用于病人的治疗过程,便是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
循证医学研究中最佳最新资料主要包括用系统回顾(system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方法获得的经过评价和综合的资料。循证指南是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针对特定疾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应用的指导原则。实施EBM的步骤包括以下四步:(1)从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2)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3)评价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4)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有用的结果。
三、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内分泌学科内容繁多、涵盖范围广、疑难问题多、病种表现多样化,进展迅速,许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内分泌临床实践模式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临床医生所得到的常常是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的推理,对临床病例的研究也基于个例报道和分散的病例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上。人们辨证能力有限,这种实践模式不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无法从大规模的众多的实验研究中得出总体的结果,难以寻找出规律性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医师临床医疗水平提高受到限制,同时也给学生因需掌握繁杂的知识基础所带来的困难外,老师自身的观点不同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增加了对内分泌学掌握的难度。如今,内分泌学科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每年至少有数十万篇内分泌学相关医学文献公开发表。鉴此,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工作中,则更应强调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提高内分泌学掌握的程度。
四、循证医学与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循证医学思维具体应用到内分泌学临床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掌握循证医学的知识,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提出临床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收集证据,并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评判。最后,综合最佳研究证据,得出结论。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结合实施EBM的步骤,将循证医学与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完全结合起来。
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人,运用循证医学进行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1 提出临床问题。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料中,正确选择必需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进一步决定采用对病人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手段,每一步临床医师每天必须面对并进行抉择,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定夺。如下列门诊病例:一位65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肥胖,15年前诊断为糖尿病,2年后发现血压升高,血糖和血压在此过程中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的微量白蛋白增高。提出问题:为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临床上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是否需要严格的控制血压?控制多少为宜?
2 收集证据。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如何获得有效的临床证据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来源可以是研究原著、系统评价报告、实践指南、其他针对治疗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或专家意见。收集证据的途径包括期刊、电子光盘检索,及一些未发表的文献,如学术报告、会议论文、毕业论文等。在原著中,前瞻性研究优于回顾性研究;有对照研究优于无对照研究;随机化分组研究优于非随机化分组研究;大样本研究优于小样本研究;当前对照组研究优于历史对照组研究;双盲法研究优于非双盲法研究等。如上例,采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随机对照试验”组合的检索策略对循证医学评述(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EB-MR)进行检索,发现UKPDS报告最有价值。UKP-Ds报告结果UKPDS平均随访8.4年的一项结果提示:严格控制血压(758例,140/82mmHg),死亡率下降32%,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降低34%,微血管的并发症下降29%~47%。流行病学观察研究,收缩血压每升高10 mmHg,可使2型糖尿病的相关病死率增加19%,心肌梗死率增加13%,外周血管病变率增加30%,微血管病变率增加10%。提示:糖尿病的目标血压应低于普通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提示严格控制血压与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同样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降压治疗应处于高度优先的地位,严格控制血压达到的标准在此后众多的研究试验中证实应在130/80 mmHg以下。
3 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评价标准对检索出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通常需要评价:(1)文献结果的真实性;(2)结果的可靠性;(3)结果的实用性。通常通过以下方面检查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和可靠:是否盲法比较;研究人群是否全面;试验方法是否科学;可重复性;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确定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重要。最后通过结合病人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因此,对本例2型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压以改善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孙 红( 通讯作者) 庄 捷 魏晓霞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 循证临床药学作为循证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领域,是将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开展临床药学实践的过程,强调最佳证据
与临床专业知识相结合。处方点评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尚无国际经验借鉴,国内缺乏必要的标准和经验,不同单位点评
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处方点评水平和深度,本文以糖尿病处方为例,将循证临床药学成果运用于处方(医嘱)点
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837(2015)25-0226-01
处方点评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
目的的处方质量综合评价管理工作。 2007 年 5 月 1 日实施的
《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
制度。 2010 年 2 月, 卫生部又下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
范( 试行)》进一步强调了处方点评的重要性, 意在遏制临
床药物滥用的现状。但是由于处方点评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
度,尚无国际经验借鉴,国内缺乏必要的标准和经验,不同
单位点评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由于
缺乏人力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药学人员自身的能力问题,
处方点评工作存在流于形式、评价滞后和执行不力的问题[1-3]。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使用药物,然而由于患者常伴
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等并发症,且降糖药物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给临床
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带来了困难。因此,临床药师不仅要熟悉
各种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还应掌握最新的循证指南,根
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用药处方进行正确、有效的
点评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 2013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 AACE) 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
2013 共识,二甲双胍已成为 2 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石,胰高血
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GLP-1RA)、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
( DPP4-I) 和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AG-I) 不增加体重、不
引起低血糖,降糖地位在提升,而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 ( TZD)
增加体重和水钠潴留、易引起低血糖,降糖地位在下降[4]。
处方点评标准以《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规定》、《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为依据。处方
点评内容包括一般点评、门急诊处方点评、医嘱用药点评三
部分。处方点评不仅关注药物适应证、药物溶媒的选择与配
伍、药物的用法与用量、联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重复用药
等现象,如发现医嘱存有不合理用药时,遵循循证临床药学,
减少问题处方的出现。以下案例是临床药师在处方点评过程
中如何运用循证临床药学进行实践的。
案例 1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选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患者,
男, 78 岁,因发现血糖升高 8 年,左足破溃 7d 于 2013 年
11 月 28 日入院。患者既往有 2 型糖尿病、痛风、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无传染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8 年前有前
列腺手术史。病程中患者有间歇性跛行、头昏胸闷等症状。
查体: T36.3℃, P50 次/min, R20 次/min, BP160/70mmHg。
神志清,问答不切题,查体配合。心率 50 次/min,律齐无
杂音,双肺底闻及细湿罗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左足第
3, 4 趾内侧皮肤红色、轻度肿胀,少许渗出,无异味。实验
室检查:空腹血糖 10.63mmol/L, 餐后血糖 17.8mmol/L,尿
酸 576Lmo/L,尿素氮 9.44mmol/L,肌酐 146.8umol/L,心电
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未下传, ST-T 改变。入院
诊断:( 1) 2 型糖尿病;( 2) 糖尿病足;( 3) 痛风;( 4) 高
血压病;( 5) 冠心病;( 6) 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予胰岛素
控制血糖;单硝酸异山梨酯 30mg qd 扩张冠状血管;呋噻米
20mg, qd, 螺内酯 20mg qd 改善心功能不全;苯磺酸氨氯地
平片 5mg qd 降低血压;别嘌醇片 100mg 降低尿酸;西洛他
唑 100mg bid 改善足部微循环;甲钴胺 0.5mg tid 营养神经;
头孢唑肟钠 2.0g 抗感染并且局部换药等综合处理。
案例 2 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合理选药。患者,女, 71
岁。诊断: 2 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诉:糖尿
病病史已有 6 年,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降糖治疗,近半年血
糖控制不佳,先用门冬胰岛素 30 注射液(早 17U-中 12U-晚
15U)降糖治疗。此次因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入院治疗,血糖
检查示空腹血糖 12.8mmol/L,餐后 2h 血糖 16.6mmol/L。住
院期间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采用格列美脲片 1mg 睡前服用,
联合门冬胰岛素 30(早、中、晚三针)降糖治疗,临床药师
审核医嘱发现联合用药不适宜。
分析:从两药药动学角度分析,联合使用不适宜。门冬
胰岛素 30 注射液是一种双时相(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含 30%速效的门冬胰岛素,和 70%中效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皮下注射后, 10~20min 起效,作用最强时间在注射后 1~4h
之间,作用持续时间可达 24h;而格列美脲为磺脲类降糖药,
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服用后 2.5h 达
血药浓度高峰值,作用时间可达 24h。两药合用在夜间同时
发挥降糖作用,易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同时,《成人 2 型
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提出胰岛素促泌剂的
主要不良反应与胰岛素一致,均为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因
此,除基础胰岛素之外,不建议其他种类胰岛素和促泌剂联
合使用。
处方点评不仅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减少用药差错;还
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更有利于增加患
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
谐社会。虽然现阶段由于各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标准掌握不
统一,以及缺乏经验等原因,医院间处方点评工作质量存在
很大差异。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和深度是当前药学人员们面
临的严峻问题。
循证临床药学和经典循证医学一样,循证临床药学是以
患者为服务对象,实践的主体是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
专业人员,实践的领域是围绕患者用药的全部活动[8],实践
的方法可借鉴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即提出问题、查找证据、
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价。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对处方点评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临床
药师应主动跟踪优秀循证临床药学,遵循并坚持循指南药物
治疗策略,将最新循证药物治疗学成果运用于处方点评,提供
满足于临床、患者需求的临床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刘宪军,赵志刚.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剖析与思考[J].药品
评价, 2012, 9( 11): 12-15.
[2]吴永佩, 颜青.《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释义
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房, 2010, 21( 38): 3554.
[3]方素清.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 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 ) ,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 Reviews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MD 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 , MEDLINE ,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 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 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循证医学;先天性巨结肠;小儿;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理论之风已刮遍整个国内医学教育界,为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临床教学改革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旨在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1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1.1循证医学理念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医学理论的课程。这个课程开设的意义决定了临床带教课程设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创新思维、科研素质等的培养,以为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而循证医学,其实质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循证医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循证、评价并决策的思维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其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医德医风。循证医学的这些思想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因而将其引入到具体临床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入循证医学理论是继续教育的需要
循证医学理念实质上即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医学知识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也从经验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1]是社会不断发展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只有真正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循证技巧及方法,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循证医学理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和建立循证医学理念
笔者认为在进行具体实践之前,完全有必要向医学生开设循证医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个课程,让医学生在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同时,对经验医学能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循证医学课程能让医学生从复杂琐碎的实践问题中理出正确的头绪并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抓住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更新知识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正确适宜的判断[2]。
2.2 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中,笔者提倡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具体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学习,并在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和巩固先天性巨结肠医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培养了自己的循证思维方式,具体开展包括对案例病史、体征等进行分析,并提高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相关方面待解决问题,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证据进行真实性、临床价值等评价,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相关证据、临床知识、病人选择进行医疗决策的选择,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评价的实践效果及效益[3]。笔者认为在临床具体案例的学习和探讨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检索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主动吸收、主动寻求并掌握最科学有用的知识,从而优化了学习。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循证医学涉及文献检索、统计学、医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各个学科,这就要求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导的教师不仅需有高水平的专业水平,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将循证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一个案例,而目前,我国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将其引入临床带教课程并有效结合,也只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我们对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Malathi Srinivasan,Michael Weiner,Philip P.Breitfeld,etal. Early Introduc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58~65.
[2]Wilson M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J].Am J Clin Pathol,2002,118(2):167~169.
[3]Tomlin A, Dearness KL, Badenoch DS.Enabling evidence-based change in health care[J].Evid Based Ment Health,2002,5(3):68-71.
The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Clinic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促使影像教学中注重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为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奠定基础。所以,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革新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说明循证医学展开,对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医学影像教学;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循证医学说明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当遵守科学依据,将医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以说明,循证医学的三大要素为:最佳证据,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深入、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得到最佳、最有利的医疗证据。专业知识,就是医生通过学习及临床治疗中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病人的选择,就是病人从自身情况及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因此,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即对医疗证据进行寻找和证明。
二、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传统的影像教学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在于教学活动中只单纯凭借个人和少数临床实践经验、医学基础理论教授和指导学生,这使得教学的说服力不强,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大影响。而循证医学的提出,可以改变医学影像教学的现状,促使医学影像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理念,注重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1.在知识培训方面,医学影像教学应当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对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当在重要的数据库、网络检索、循证医学文献等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正确的评估,确保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合理运用,并且使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2)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对于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要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包含试验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统计学方法、试验步骤等等。(3)相关影像学知识。学生应当将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搬到教学活动中,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利用证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在临床实践方面,影像教学需要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2)利用网络资料、相关文献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3)正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4)依据证据并结合影像学知识及病人的选择,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执行决策方案。
(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影像教学的改革实践为了充分说明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发生了变革,笔者引入一个医学案例,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综合以上循证医学理念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从循证医学理念出发,具体分析论证以上案例的内容是:1.提出问题。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如何?2.寻找和发现证据。在循证医学网站、学校图书馆、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按照纳入排除原则及QUAS原则,对所查找的证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4.解答问题。64层螺旋CT是一种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因与之相关的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不高,无法准确判定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循证医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革影像教学,使影像教学水平提高。所以,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今天,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创新和优化影像教学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芝兰,戚威,张晓娜,等.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2):163-164.
[2]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等.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价值[J].循证医学,2012,12(5):314-316,320.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师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对每个具体病人的服务。
2循证医学的意义
2.1循证医学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每天均有许多医学,有许多新的科学证据产生。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被临床医生熟知和应用,才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传统医学解决临床问题的局限性造成某些疗法虽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却长期未被采用(如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多篇文献证实有效,却在80年代末才被广泛应用);另一些疗法根本无效,甚至有害,却长期应用,例如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机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从疾病的病理生理推测,心肌梗死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有充分理由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证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心律失常,但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对病人无益。另外一个例子是β2受体阻滞剂,该药长期以来被认为其减弱肌力的效应对心衰的病人是有害的,而事实表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随机对照试验使我们得以正确评价现有某些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2可获得性虽然每天的临床工作需要正确的信息即科学证据来指导,却常常难以获得,大多数情况是没有时间查寻:第一,有人统计,如果我们平均每天读19篇新文章,需要1年时间才能将本领域的进展看完,而实际上许多人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十分少。第二种原因是教科书知识陈旧,随着毕业后工作时间的延长,知识越来越老化,尤其是对新药的应用等。常规的继续教育项目对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需要学的东西不一定在继续项目中学到。第三个原因是手边杂志种类、数量有限,不知如何查到急需的必要信息。循证医学有助于培养当代医生通过不同的临床学习方法,自己进行系统综述,为他人提供最佳证据。还可以查寻他人进行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如目前已出版的《循证心脏病学》、《循证胃肠病和肝病学》等著作,以及《循证医学杂志》和Cochrance图书馆系统综述等都可以应用。
3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找什么证据,如何提出临床问题;第二,如何发现证据,如何决定所要寻找的资料来源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第三,用这些证据做什么,如何迅速测定已找到证据性可靠性、正确性和应用性,以及如何解决临床问题。具体讲可分下面5个步骤:
3.1确定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在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病因等各方面的临床情况转换为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形式。这些问题包括①临床表现:如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及体检中发现的问题;②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③鉴别诊断:当考虑到临床病变的可能原因时,如何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治疗性进行排队;④诊断试验:为了肯定或排除某一诊断,在考虑诊断试验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诊断试验并解释其结果;⑤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疗手段,从效果及费用来决定是否值得采用;⑥预后:如何估计病人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⑦预防:如何通过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来降低疾病发生的机会,如何通过筛检早期诊断该病;⑧自我提高:如何保持知识更新,改进医疗技术,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临床实践。
3.2寻找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根据上述问题,采用各种手段包括上网、图书馆检索、会议资料和专家通信等,写下与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的最好证据。
3.3评价证据的正确性和有用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和临床上的实用性在评价时常根据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试验。
3.4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结果在实施前要考虑回答以下3个问题:①资料提供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可靠;②结果是什么;③这些结果对处理自己的病人有无帮助。
3.5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估计在实施以上1~4步时的效力和效果,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
4循证医学的局限性[5,6]
循证医学的模式尚有许多不足和局限性,有待完善:①每一临床试验都有明确和严格的病人入选和排除标准,试验结果仅适用于一定范畴的特定疾病人群,并且大多数临床试验选择的是病情相对稳定和程度偏轻的病人,因而不可将某一试验的结果不加限定的在同一类病人中推广应用。②在入选的试验疾病人群中也有不同临床情况,如不同病因、不同严重程度,合并用药等情况的不同亚组,他们在同一干预手段获益或有害的程度不同。例如,溶栓药物与安慰剂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而非Q波心肌梗死亚组未见获益。CN;mso-bidi-language:AR-SA">整理提供③临床试验对病人观察和随访时间较短,难以评价远期疗效。④大规模临床试验耗资费时,临床上大量实际问题缺乏证据,即“灰区”。临床医生不可能等待所有临床试验完成后才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⑤循证不排除经验。临床试验仅在宏观上明确疾病防治对策,但在医疗实践中诊治每一个具体病人仍需医务人员个体化的估价治疗手段对病人的获益/风险比,确定治疗方案,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推广普及循证医学的概念,积极参与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更多组织我国的临床试验,是我国疾病防治研究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关键,将循证医学的模式和重要临床试验的结果及时介绍给我国广大专科和全科医生,对于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刘鸣.循证医学———新世纪的临床医学[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79.
[2]王吉耀.循证医学[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79.
[3]范维琥.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42.
[4]Evidence-BasedMedicineWorkingGroup.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J].JAMA,1992,268:2420.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肿瘤学;教学
1循证医学的发展
1.1循证医学的萌芽
在1789年,法国巴黎学派的PierreLouis首次将统计学观念引入了临床医学,他反对仅仅依据既往的古典理论就对患者做出临床决策,要求医生给予患者的诊断必须是依据对患者个体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同时运用医学的“系统性规律”,即“数值法”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的结论[1]。Louis的这一思想和实践被后世认为是循证医学的开始。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对医疗实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成果不仅来自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2]。这就将观察性研究首次引入了医学领域。阿拉伯医生Avicerma更提出在动物体内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能等同于人体的用药结果,在药物试验中应当设计两种情况的对比,同时要满足可进行重复性评价[3]。与此相呼应的是AlexanderHamilton在1816年记述了一项大型对照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价放血疗法的效果[4]。这也是记载中最早采用交替的方法产生对比组的试验。
1.2循证医学的成长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而世界首例RCT是英国医学研究会于1948年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链霉素在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5]。这一RCT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新纪元的里程碑。此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SackettDL和FletcherRH等人将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的融合到了临床医学中,从而创建了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建立更是以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以往分散的、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从而奠定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基础[6、7]。选择最佳的证据是循证医学发展的核心,1979年ArchieCochrane提出针对某个疾病或诊疗方法,应将所有与之相关的RCT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的相关临床试验的出现而不断更新,由此可得出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也就是在医学研究中应用Meta分析。在这之后,ChalmersTC更是提出了累积性Meta分析的概念[8]。到了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InternationalClinicalEpi-demiology,INCLNE)成立,标志着循证医学发展所必需方法与技术已得到完善并逐渐成熟,这中间包括统计学、文献评价方法学、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人群疾病研究方法学等等,而这些正是循证医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1.3循证医学的成熟
1992年的JAMA杂志发表了“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这一文章,其中史无前例的提出了“Evi-dence-basedmedicine”的概念,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一概念引入临床医学教学,从而促进循证医学的实践发展[9]。同年,世界上首个循证医学实践机构--英国循证医学中心,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在这一基础之上,著名的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而后也随即成立。Co-chrane协作网由全球多个中心组成,各个中心均是地区性协调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所在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设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最后以技术和研究数据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此外,Cochrane协作网更是全球不同地域的研究人员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Cochrane协作网可以实现研究技术和数据等资源的共享。至此,循证医学完全成熟并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循证医学的成熟与发展,如今医疗卫生领域各个方面的决策和行为都是以研究所取得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也不例外。
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肿瘤学教学
作为当今医学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更新速度之快,研究内容之广令人目不暇接。相应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也成为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全球的医学信息。因此,既往以临床经验、推理和教科书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传统临床肿瘤学教学早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时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相关医学研究证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将循证医学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是顺应世界医学发展趋势的,也是满足现代医学教育要求的。
2.1指导学生寻找证据、解读证据、评价证据
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医学理论知识、个人临床经验、甚至直觉都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而对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则完全依赖于非实验性的结论。与之相对,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医生的临床决策是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融合个人临床经验而制定的[10]。循证医学要求每一项临床决策均应由现有“最好”的证据支持。然而,面对海量的文献,如何在众多的证据中去伪存真,找到最佳的证据?将证据分类、分级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Cook等人提出了根据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的应用程度,即根据证据可靠性,来衡量分级的评价办法。具体而言:I级证据可靠性最高,主要来自于高质量设计和实施的多项前瞻性RCT的综合分析结果,或是有明确结论的大样本RCT;II级证据有较高的可靠性,来自于严格设计和实施的前瞻性RCT的分析结果,但样本量较少;III级证据有一定的可靠性,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时间序列、前后队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等;IV级证据可靠性较差,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非前瞻性或非随机性研究;V级证据可靠性最差,主要来自于个案报道和临床总结[11]。另外,临床指引(clinicalguideline)是获取信息较为便捷的途径,例如美国NCCN肿瘤指南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之一。正确、可靠、可重复和可更新是一个好的临床指引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好的临床指引还应具备临床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目前临床指引的制定有三种方法:一是基于专家意见。专家具有丰厚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所专注的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对科学证据能进行正确解读和合理解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和学识来融合多方面意见。但是,专家意见是非结构化的,在进行医疗决策时无法完全做到自觉的、准确的和公正的选取最优证据。二是基于一致性方法。指的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由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讨论而取得一致性意见,并形成对处理这类问题的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照。该方法所产生的推荐意见属于正式的、结构性的指引。主要用于取得明显证据的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三是基于证据方法。这类临床指引是通过汇总大量相关的系统评估结论,进而形成对某病种的临床诊治规范,以指导阶段性的临床行为。综上所述,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文献检索学会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类、分级,依据证据评价方法对已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可靠性程度进一步解读证据。特别是在证据解读中,教学者应引导学生使用临床指引,结合临床实践将不同临床指引中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对证据的具体解读,最终将这些证据应用于临床诊治。通过不断的练习与使用,学生学会了寻找证据,并且学会正确的解读证据、评价证据,才能进一步在肿瘤内科诊治决策中做到“循证”。
2.2循证医学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2.1循证医学理论与肿瘤学理论结合在学习
临床肿瘤学期间应该安排合理的课时数进行循证医学的理论学习。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学习: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囊括循证医学概念、意义、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等等,使得医学生对循证医学有理论上的充分认识,并且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文献检索方法。总体上做到能够通过文献检索找到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能够读懂循证医学证据,包括RCT研究、Meta分析、非随机对照研究、甚至是个案报道等等;第二阶段学习临床肿瘤学理论知识,在临床肿瘤学理论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已有可靠证据证实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知识,在这一学习阶段可以参照这些可靠证据来复习循证医学理论,并分析、学习、总结临床肿瘤学理论与循证医学理论之间的对应性和契合点;第三阶段学习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典型临床决策。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两阶段学习内容的具体实践,教学者应带领学生针对临床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并结合临床肿瘤学专业知识进行证据检索,对获得的证据进行评判和解读,并在实践中结合临床指引进行具体的医疗决策。比如在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针对出现恶液质的患者,从人们的一般认知和生活经验上来讲应该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但依据循证医学原理,查找循证医学证据可发现,有大规模RCT结果提示静脉高营养治疗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增加医疗花费。这样的学以致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培养了学生在临床诊断与决策过程中善于利用循证医学来解决问题。因此,临床肿瘤学与循证医学这两项理论学习缺一不可,并要求两者相互融会贯通,促使在临床肿瘤学的实践中时刻贯彻循证医学的证据。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影像学;互联网;资源
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生物医学领域越来越支持临床实践应该基于医学科学研究取得结果的关键评价原则。如今,互联网促进了最新出版物提供即时在线访问以获取这种评价,甚至在他们印刷出版之前。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和通过有质量与相关性过滤二级刊物的完全访问。这种根据给定的结果(证据)而进行的临床实践研究,逐渐行成了一种学科———循证医学(EBM)。它正在日益渗透到医疗保健,并且医生的教学学习、临床实践和作出决定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影响到管理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决策。
1什么是循证医学
上个世纪下半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戈登•亚特和戴夫•萨克特提出运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研究决策,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基于证据的医学,被称为循证医疗或循证实践[1],也就是应用最佳的证据系统,设定可用的选项和策略以衡量在临床管理和决策,即临床研究与最佳可用的外部临床证据和临床专业知识一体化结合[2]。戴夫•萨克特认为:循证医学是明确和明智地使用当前最好的证据在对患者做出认真的决策。意味着循证医学实践中坚持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最佳的可用外部证据系统相结合进行研究。但是,循证医学不只是当前最佳外部可用证据和临床专业技术相结合。还要把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必须列入循证医学的第三个因素。因此,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的组合体[3]。循证医学通常建议应用下两种情况下:一是当学术研究中心为医疗机构的特殊专家群体或专门组织的专家提供高质量的初步研究,所做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和决策分析等步骤,都是坚持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导方针,并努力将他们融入实践中。二是当医生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而进行文献搜索和评价,然后设定为当前最好的应用证据。在实践中有可能发生这两种模式同时提供给医生在决策分析、荟萃分析和指导方针时使用的外部证据。任何一情况下都会改进患者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无论如何,必须发挥临床专业、外部证据和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的关键集成作用。然而,循证医学也受到质疑和批评的困扰。被指出:证据未经证实;简化了研究议程和限制了患者的选择;查找证据浪费了昂贵时间;专业自和临床研究自由受到威胁[3-4]。由于这些困扰限制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是根据循证医学本身的内在问题。戴夫•萨克特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循证医学的关键作用是通过利用个人临床专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疗服务成本可能会提高而不是降低[3]。应该铭记循证医学的价值,作为循证医学的目的是使用的概率推理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好的选择,循证医学的支持者们投入大量精力在努力提高当代医学。
2延迟发展的循证医学影像学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特点
循证医学影像学(EBMI)是基于证据的医学影像学,也称为基于证据的成像。近几年才在文献中首次出现。医学影像学被循证医学包含在范围之内,萨克特在1996年指出:"循证医学并不仅局限于随机试验和荟萃分析。我们需要通过找到与临床疑似病症患者相符合的横截面进行研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而不是一项随机试验"[3]。放射科医生是医学影像的翻译和解说员,需要了解现有的文献证据对他们的研究结果和报告的影响。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几篇介绍了循证医学影像学方面的论文。2006年出版了第一部由圣地亚哥•麦地那和克雷格布•莱克莫尔撰写的循证医学影像学著作,书中表示:只有30%临床影像可以通过可靠的科学探究得以证实[5]。而其他作者估计,不到10%左右的临床成像支持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的证实。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推广因此推迟。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是明显落后于其他医学专业。
3循证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延迟的原因还在于医学影像学学科自身的特征
首先,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性能评价必须基于用于图像生成和后处理技术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临床专业技术知识与最好的外部证据相结合,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最好的外部证据也在发生变化,临床影像学的发展本质上是依靠新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临床影像学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开发息息相关,比如CT由单螺旋发展成多排探测器螺旋扫描仪,从而使开展了心血管CT和冠脉CTA一样,这一新进展开拓了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正如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发新序列时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创新,使其获得了更高信噪比和对比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而同步更新最新技术知识对于影像医生是个挑战,并且在日常读片时间之外需要贡献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的成像模式或技术,在影像学研究中,每一个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都应该对其性能加以测试。其次,在影像诊断中通常会面临无法确切诊断的情况,随着他们越来越多的出现,不断涌现新技术由发展到成熟。新技术创新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和新设备为基础,而且还反复进行技术性、诊断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新技术的推出必须在临床诊断的需要和患者的切实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新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高了影像诊断能力,显著的改善了影像治疗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循证医学影像学(EBMI)的一般分五步:1)提出需要解决的EBMI问题:提出好的问题是循征医学影像学研究的关键,EBMI问题都是有利于医学影像学发展和提高,并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所有工作和内容也将围绕其展开和讨论,密切相关。这些问题往往是来源于临床医学影像学上的疑难问题,提出问题需要运用临床经验和技巧去发现和提取的;2)运用精确关键词获取决策依据:检索相关文献获得证据十分关键。现如今相关证据文献的分布既广泛又分散,涉及到较多的数据库和期刊,查找获取证据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系统检索得到证据,为获取可靠证据奠定基础。要求检索者既能熟悉准确、规范的应用医学主题词,还要熟练运用检索引擎;既能熟悉医学影像学相关网站,还要灵活使用检索技巧;3)甄别所获的文献依据:经检索系统获取的有关文献信息并非与你的初衷相吻合,因此,应用系统评价和分析对得到的有关文献进行具体的研判和评价,筛选出指导临床决策的结论来。①文献的研究结果是否是真实可靠地反映情况;②文献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临床价值;③文献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推广适用性价值,是否是特指的环境和人群。这些可以让医学影像人员决定每篇文献是否可以用作最佳证据起到重要的作用;4)得出最佳解决方案:EBMI的最终目的是做出正确的诊断或治疗方法。要求医学影像人员不能仅凭文献评价得出结论,应把评价结论与患者的临床生物特征、自身专长等结合起来。必要时候依据具体患者意愿,与患者或亲属仔细讨论,在了解、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运用获得的证据结论用到患者的诊疗方案中,处理优先的问题;5)效果总结评估:追踪实践总结评价再评价在开展EBMI的实践中也很重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评价和总结,以达到总结经验并积累目的,不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促进了学术水平,提高医学影像学水平和质量更好的服务大众。美国医药研究所的临床指南中循证医学原则是运用最好的外部证据,结合涉及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具体情况而从事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所指出:“准则应为利益的平衡和参与各种诊断和治疗提供通用的、关键的和准确的信息,使医生可以在个别情况下发挥最严谨的判断”[6]。
4循证医学影像学的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肿瘤内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为了研究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思维培养方法和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44名轮转医师,分别给予传统医学教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探讨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44名轮转医师纳入本次研究对象。44名研究对象中男女分别有24名和20名,所有研究对象的轮转时间均为2个月。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44名医师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2名医师接受传统医学教学,研究组22例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两组医师正式进入医院肿瘤内科后,接受肿瘤基础知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础知识成绩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选择相同的教材以及带教教师。
1.2方法
对照组22名医师接受传统医学教学,研究组22例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详细方法为:
1.2.1科学构建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引导医师培养循证医学理念,设立循证医学课堂,向医师讲述循证医学相关理念,促使医师明确认识到经验医学以及循证医学之间的差异。
1.2.2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挖掘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出。针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各不相同,在循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医师站在循证医学的视角上来认识各种肿瘤诊断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1.2.3针对可靠性证据进行科学检索。老师在临床医学带教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相关指南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寻找科学、可靠的各种证据。
1.2.4针对相关证据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进行严格评价,分析其临床实用性。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轮转医师应用NCCN指南中相关证据级别,确保收集到的证据真实可靠。
1.2.5综合分析医师具体临床技能以及实践水平,针对相关证据进行有效实施。负责带教工作的老师应鼓励轮转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全面分析患者具体病理类型以及个人体能状况等,研究其分子标记物,促进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先进治疗理念的有效结合,不断完善治疗方法,提高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
1.2.6针对相关证据取得的效果开展有效评估。负责医学带教工作的老师在针对轮转医师进行疗效评价指导的过程中,应让其明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非评价疗效的唯一参考,还可以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肿瘤内科治疗工作,不但要促进肿瘤的有效缩小,加速肿瘤消失,而且要注重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等。
1.3教学评价指标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医师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分析其循证医学思维提升情况,针对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临床评价能力等开展全面评价。针对两组医师最终接诊的典型病例开展科学的知识考核及评价。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借助SPSS19.0数据统计学软件包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均数和标准差代表医师成绩,开展t检验,如果检验结果发现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循证医学思维提升度
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教学后循证医学思维得到较好提升的有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轮转医师出科成绩
研究组2个月轮转结束后,出科成绩为92.50±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0±4.50分(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