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2:51
导语:在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25-03
所谓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培养专业幼儿教育人才的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要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龄前儿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体育教育任务,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质量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高校目前并没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导致其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符合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完善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式、突出“学”“园”结合教学模式;在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幼儿园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能够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偏差。所谓指导理念就是对体育课程的方向、方法与内容进行指导的系统思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公共必修课”来定位体育课程,即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科开展,同时使学生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没有将专业特色突显出来,更不能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加以反映.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方向脱节,没有对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以重视,无法满足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2.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职业针对性不突出。目前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体育发展与锻炼的需要,直接与职业针对性相关的,诸如幼儿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身体活动、游戏类、体操类所占的比例却很少。在课程改革中,虽然有部分高校改革了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缺乏广泛适应性与科学针对性,其中健身类与球类项目比重较大,而在幼儿体育活动中需要的体操类、游戏类、基本身体活动类内容则较少,甚至有些高校根本没有设置。
3.体育课程的教育方法不成熟。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还必须会教、会用这些专业技能与知识。但目前高校并没有专门要求学生如何教授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即缺乏系统性的幼儿体育教法知识的学习。而学前教育专业所针对的群体,也就是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受生理特征限制,其学习的过程和接受能力与大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别。因此所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还要充分掌握适合幼儿的教法,从而能够适应今后幼儿体育教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①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幼儿生理、幼儿心理、美术、音乐、体育以及相关的理论与课程。大多数高校在美术、音乐等课程所占课时数较多,而体育课程相对较少。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定位不准确,只是单纯地认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跳舞、会唱歌的人才就可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应以社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需要为依据,充分理解、准确定位体育课程与整体课程的联系,使课程体系内的体育课程地位得到相应地提高。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课时数量适时扩大,课程主要内容应涉及幼儿体育保健、基本体操(徒手体操、韵律体操、幼儿健身操、形体操等)、球类运动(拍球、运球、球操)以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幼儿园常见的体育活动,并对体育课程类别进行细化,将幼儿体操、身体活动指导、体育游戏创编、幼儿舞蹈等课程整合其中,这样才能使学前体育课程内容得到丰富,进而真正体现出体育课程与艺术、音乐类课程同样的重要性。经过准确定位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应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体育教育的特点。②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育方式来说,也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拓展与优化。体育课程除了要使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外,还必须具备职业针对性,将一些技术性较强、不适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内容进行删减,将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并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并通过“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组织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③突出“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学”“园”结合模式所倡导的是课程内容要与工作需要相符,以利于为未来将要从事的幼教职业,也就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快速适应、熟悉将来工作的过程与要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突出“学”“园”结合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课,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借助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充实提高,此外,学生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通过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幼儿园教学情境进行模仿,并进行模拟教学,以使学生讲解能力与示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达到培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2.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按照“强化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原则,以培养“有理论、懂教学、会组织、能示范”的人才为目标,从体育基本理论、动作技能等方面来构建学前教育体育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要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理论和运动能力的基本职业能力;第二阶段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重体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即独立设计幼儿体育教育的主题活动与实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将职业能力培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外部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上拓展视野、拓宽思路,积极顺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完善课程教育理念,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地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内容与方式,采用“学”“园”教学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真正实现为社会提供与培养实用的、学以致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玮.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71-73.
[2]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86-87.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法制出版,2010.
[4]郭剑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利用与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8):21-22.
[5]程秀兰,甄俊芳.陕西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3-8.
[6]赵岩.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35-37.
[7]赵南.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性质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26-30.
[8]颜晓燕.加强内涵建设突显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199-202.
[9]郑庆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4):40-41.
[10]黄翠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22):32-33.
[11]秦葆丽.构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吕梁学院学报,2011,(6):56-58.
[12]张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35-3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高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知识与声乐课、钢琴课结合得非常紧密,这部分内容我们更希望学生可以根据对当前问题、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和技术体验,提出设想与方案、在完成既定的任务过程中,对技术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逐步形成技术思维。因此,我们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理论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加工的主体。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
作为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技能的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基于以上理论观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对声乐、钢琴技艺的认知规律,我们实验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即在呈现任务环节,由教师把任务细化,学生接受任务并制定计划;在明确任务环节,由教师创设好情境,学生进行任务的剖析,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教师进行指导;在完成任务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结果组装,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并适时指导;在评价任务环节,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总结与点拨,完成集体的共同提高。
经过实验,该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高,实践性、可操控性强的特点。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操作例举
《蝴蝶蝴蝶真美丽》幼儿园小班孩子经常唱的一首儿歌,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规律整齐,歌词清晰易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回顾音程结构判断流程;分析《蝴蝶蝴蝶真美丽》的音程结构;评析音程扩大缩小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
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搜集《蝴蝶蝴蝶真美丽》的乐谱并进行识谱。
1.第一阶段:呈现任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将课程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并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具体操作如下。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教师请学生通过一组音程习题来回顾音程的计算办法。布置小任务:每两人一组,为自己和对方各出一道音程计算的题目,并得出答案。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该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形式完成该简单任务,回顾计算音程的流程。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黑板上学生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并呈现本节课的主体任务:将进行两个音的音程计算扩大到进行n个音,也就是一首儿歌所有音符之间的音程结构计算。
2.第二阶段:明确任务
学生对完成任务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教师要引导其进行任务的进一步剖析,使之明确化和具体化,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方案。教师还应创设情境,提供与完成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源、参考方法等,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
3.第三阶段:完成任务
例:学生开始进行《胡蝶蝴蝶真美丽》儿歌的音程结构分析。
活动中间,学生会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应进行巡视和观察,适当做分析和指导。在所有的学生完成此任务后,教师播放《胡蝶蝴蝶真美丽》的视频,请所有学生根据音程结构扩大或缩小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进行欣赏。
4.第四阶段:任务评价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回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当任务完成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正确引导,修改完善。其次,举行一个感受交流会,请学生交流自我感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点评,看看谁能够把感受抓得最准。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最近,总理又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一要推进教育改革。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努力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赋予学校办学自。二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把义务教育办好,依法确保每个孩子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薄弱地区倾斜,推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们辍学。三要办好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这是对我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这些新要求,房山区教委是如何将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如何进行创新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的呢?
超前规划:思路决定出路
房山区是首都的人口大区,更是教育大区。但受历史及经济原因影响,在上世纪中后期,房山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全区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2001年底,房山区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区教委。“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如何突破发展难题”、“如何实现房山教育的大跨越”成为摆在全区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房山区教委从房山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未来一个时期房山教育发展的宏观策略:即坚持“一个思路”、“两大主题”,实现“两个转变”、“三个聚焦”。
调研中,房山区教委主任郭志族对调研组介绍:“一个思路”,即“1123”工作思路。也就是教育工作围绕1个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1个理念,即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的、多元的大教育体系,同时要求教师要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2”是指教育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普通教育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是指把教育划分为三个板块,并实施分类指导: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板块”,按均衡化、高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准公共教育板块”,指导思想是“健全体系、壮大实力”;对“民办教育板块”,指导方针是“规划引导,依法管理,业务上统一指挥”;“两大主题”,就是教育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展开;“两个转变”,即“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个聚焦”,就是要实现“各项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课堂向学生发展聚焦”。
几年来,房山区按照“1123”思路进行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前教育:三年建设,三年转制,三年提升;实施山区教育工程,2002至2009年共撤并学校148所,山区中学实现一次性外迁,小学实现一次性集聚;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增加教师补贴,把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至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学前教育入园率从30%提高到93.46%;义务教育“三率”达到99.9%以上;高中教育普及率从90%提高到98%;高考升学率从29%提高至88.8%;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人民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实践证明,“1123”宏观策略符合房山实际和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已经成为引领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思路。
四个举措:促进均衡发展
房山教育均衡发展,调研组认为,得益于四个举措。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结构调整。房山区城镇、平原和山区各占1/3,长期以来,受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山区学校布局分散,整体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育质量低。为突破这个难题,房山区教委进行两个调整:
一是推动学校布局调整。为解决山区学校布局分散、教育体系残缺、办学效益低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房山区以政府为主导,打破乡镇区域界限,创造性地启动并实施了“山区教育工程”。投资3.78亿元,在城镇地区新建2所、整体改造2所寄宿制中学,将山区9所中学一次性外迁;将山区31所小学一次性集聚为14所;充分利用腾退资源在山区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乡镇成人学校8所。据统计,2002―2009年共撤并中小学148所,规模宏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据了解,“山区教育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山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次性达标,完成了规模办学;实现了教师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发展了山区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健全了山区教育体系。使山区教育从全区最底端一步跨越至全区最高端,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均衡水平。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结构调整。首先是对教师进行分流。2005年以来,从中小学分流到乡镇中心幼儿园600人,分流到乡镇成人学校186人;从中学分流到小学的教师187人。这一措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超编问题,优化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队伍,而且加快了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其次,加大对初中教师脱产培训和薄弱学科的培训力度。针对郊区英语教师多数属于“半路出家”的实际,从2004年暑期开始,房山区教委与加拿大素里市教育局合作,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近5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升,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此外,房山区教委还积极从高校引进人才,极大地优化了师资结构。同时,通过结对帮扶和支教机制,使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实施两项体制改革,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努力构建覆盖所有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房山区始终坚持的发展目标。面对全区基础教育较为完善,学前教育、职成教育十分薄弱的现实,房山区克服重重阻力,在北京市率先实施两项体制改革:
第一,实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房山区教委成立之初,该区只有2所市立幼儿园和几所乡镇自办幼儿园,数量少,水平低,且运转十分困难。
房山区教委根据教育整体布局以及学前教育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以市立幼儿园为示范,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依照这个思路,房山区从2002年起,将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素质教育综合评价范畴,同时列入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价予以推动。据调查,近几年来,房山区投入1亿元建设中心幼儿园26所,确立2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按国家标准核定了人员编制,从中小学转岗分流教职工600人,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而实现了房山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历史性跨越。
为使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先后对500名转岗教师进行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在心理调试、理念更新、保教方法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启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由于历史的原因,房山区原有的职成教育总体培训水平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完成现存劳动力提高与新生劳动力培养的任务,显得十分艰难。
与学前教育一样,房山区首先采取通过评价督促其发展,先解决人员和场地问题,借助基础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从腾退的人力资源中,拿出186人充实到乡镇成人学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2009年6月,房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以职成改革为主题的教育工作会,集中解决原有3所职业学校隶属三个部门的历史问题,撤销社区服务与管理学校的职业学校资质,房山职业学校划归为区教委直属单位,全区保留和重点建设第二职业高中和房山职业学校两所中等职业学校。理顺乡镇成人学校管理体制,确立全区23个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的法人地位,核定编制,建成正科级别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职工从中小学分流教师中加以解决,公用经费由区财政负担。从而使乡镇成人学校在实现“有场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体制问题。
――构建三级投资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保证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房山区教育正常性支出一直保持 “三个增长”,年度教育支出由2001年的2.8亿元逐步提高到2008年的10.3亿元。2002―2008年全区教育正常性投入达47.1亿元。公用经费从无到有,从部分保障到全部保障,2008年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总额达1.37亿元,是2001年的15倍多。
在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待遇的基础上,2003年开始提高山区教师补贴,从每人每月6元提高到56元。从2008年9月开始,历史性地提高了骨干教师、班主任、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补助津贴自主政策,政府每年投入资金从原来的63.85万元,增加到了762.08万元。
房山区还创造性地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减免教科书费、发放寄宿学生伙食补助以及发放助学补助,每年有6万多名中小学生享受减免或补助政策,资金达1500万元。根据山区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和中学外迁后费用提高的实际,房山区对山区外迁中学生采取“三免两补”政策:免除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发放交通补贴、伙食补贴及助学补助。从2006年起,每年区财政需投入840万元,用以保障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在保障教育经费的同时,房山区教委紧紧抓住北京市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政策,创造性地划分了区、乡(镇)两级政府职责,完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了市、区、乡(镇)三级政府改善办学条件的分担机制,极大地加快了标准化建设进程。据统计,2002―2008年的7年间,累计投入16亿元,新建和改造学校255所(次),新建和改造面积160万平方米,使城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理清五育并举关系,基础教育顺利推进。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2004年开始,房山区教委重新理清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逐步确立并提出了包括学科德育、全员德育、校园文化、班级、团队、学校主导的三结合教育、本区德育资源利用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领域。围绕智育明确了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重点,推进新课程改革,出台了阶段性质量标准,实施课堂和学生素质评价等。体育工作提出了培养体育道德、普及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形成体育习惯、培养体育审美、提高竞技水平六大目标任务。
为推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房山区根据教育发展实际,从2002年开始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工作规程”、“教师考核标准”、“中小学阶段性质量标准”和“中小学课堂质量标准”,促进了教育过程集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了教育管理从结果式管理向过程性管理的跨越。
在完成教育教学总体布局的同时,房山区教委向考试评价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重点热点领域进军。考试评价研究被教育部考试中心确定为唯一的区县级实验基地;区级考试评价分析平台正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完成,保证了国家级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地方课程开出特色,校本课程开出亮点。有关专家对房山区的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房山的课改很有特点,规范引领与自主发展相结合,解决好行政规范和专业自主的关系,解决好制度规范和科学发展的关系,解决好课堂规范和教学自主的关系,解决好评价规范和反馈自主的关系,使课程改革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追求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地区学校特色发展的动态平衡。区教委领导很有思想,房山区课改在规范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房山区的教育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上,房山区共有6项成果分获一二等奖,一等奖进入全市第一行列,获奖人次在郊区县前列。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普及率从2001年的90%提高到今年的98%。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高考升学率由上世纪末的不足30%上升到2009年的88.8%,连续6年超过北京市平均水平。
五个内涵:探索发展新路
房山区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调研组认为,房山区教委的做法,具有五个内涵:
一是加大投入,推进区域教育优先发展。这些年来,房山区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已达空前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
二是完善体系,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近几年,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关注比较多,对基础教育中其他各类教育关注相对较少,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房山区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在首都率先实施学前教育管理和职教、成教管理两项体制改革,构建了区域内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关注公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当前,老百姓关心“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必然更加关注“上好学”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落实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为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布局,房山区教委实施山区教育工程,实现了山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推动生态涵养区建设,拉动山区人口外迁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关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章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资助项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解读及其贵州本土化实践研究》编号(106)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7-02
2006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工学结合”,并以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深入学习并结合自身学院的特点,经过反复论证,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以下简称南白分院)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2+1”教学改革(即3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的在校系统学习时间为2年,参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尝试时间为1年)。由于学生在校系统学习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在其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在没有“指导老师”随时指导的情况下“实习”,并且这种实习需要学生一进学校就能把教学“岗位”顶起来,独立从事教学、班级管理,组织学生活动。因此学生必须熟悉学校教学各个环节及其管理。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必须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否则,将很难继续其“顶岗”的任务。学前教育专业是南白分院学生主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又是其课程中主要部分,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就成为整个学院课程改革的的要点。为此我们认真总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配合学院整体工作布局,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探索。
一、确立改革指导思想,积极调整课程内容,构建重点课程。
根据南白分院“2+1”教学改革确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技能娴熟,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敬业感恩’的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质量专科实用型人才。”我们音乐系积极调整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以培养“能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和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具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即培养“理论+ 专业技能+ 文艺特长”的实用型复合师资为目标。这就要求音乐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质量专科实用型人才。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并且课时量较小。怎样在最少时间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学生学有所用。这必须要求打破以往课程之间的界限,确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而这必须要求有一门课程可以使各科课程能够综合调和。在所有音乐相关课程中,《幼儿音乐教育》(以下简称幼音教)虽然所占课时量较小,但是在整个音乐课程中却是核心课程。不管开设任何一种音乐相关课程,培养的任何技能,都是为最后能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得以综合运用。《幼音教》需要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幼音教》将成为空壳,而没有《幼音教》的综合,各门课程就得不到检验,并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难以形成合力。《幼音教》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其他各课所学,又像一个万能胶,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认真分析,全部工作反复讨论后,我们决定以《幼音教》为重点科目,做实践试行。
二、认真研究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以一种优秀教学法为主,进行深度研究,指导全学科课程。
要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所学内容实用性,我们就必须了解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真实情况,为此做了深入的调查。根据对多所城市的幼儿园反馈情况及幼教发展前沿信息,我们选择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作为本次课改的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深度学习及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 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由他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最核心理论就为“原本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我国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引进国内后,其以“最自然的方式,使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体验”,迅速的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尤其在幼教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燎原之势。其教学思想中非常强调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音响),而是和动作,舞蹈,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开端的音乐教育手段之一”。
在具体课程中,我们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为主,就它的教育思想原理、具体操作形式,结合幼儿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及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展开详细介绍。这样就使学生较为全貌的学习、掌握到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而不只是泛泛其谈。在进行这次音乐教学改革之前,笔者曾经在学前专业的幼儿音乐教法课中,也曾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等,但是,在之后的试讲活动和顶岗实习中,出现了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是僵硬的照搬曾经示范的一些例子,讲课的思路、方式还是传统的上课模式。甚至于,有些学生只记得上课挺有意思,却忘了教师具体怎么操作的,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的“精髓”可以说并未领略。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植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仅仅依靠一周一节的音乐教法课,来转变观念,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必须要有其他的课程共同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系统的全方位的对学生施以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同时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引进学前教育声乐、幼儿歌曲鉴赏、视唱乐理、钢琴、舞蹈等其他课程。以奥尔夫教学思想为指导,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完整、系统的理解掌握该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在课程改革中不仅打破在音乐相关课程,以一种精神为统领,做到相互融合,还要在《幼音教》的实际操作中加入了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其所追求的并不是音乐本身,它从不把音乐作为一门专业,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的本质的,心灵中最可贵的东西。因为不管哪种教学,所面对的都是鲜活具体的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施教对象的心理特征。这样一来,学生更加明白教师所设计演示的音乐活动的意图,同时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认识也更深刻了。
三、“教、学、做” 合一
以往《幼音教》课程都是按照“幼儿音乐教理论基础知识――各种音乐形式的教法――学生实践”这样排列顺序,教师也按照这样的顺序讲。这样做就会使教学内容始终摆脱不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都是以“书本”为主,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到“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教,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其中“做”为中心,变书本知识为“应用知识”,这从根本上克服了教与学、学与用分离的弊端。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直接进入模拟情境,展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也就有了多种身份:教师――即是幼儿音乐教法课老师,又是幼儿园教师;学生既是大专院校学生,又是幼儿,有时又转变为幼儿园教师。教师在模拟幼儿园教学中的做中教,学生在模拟幼儿身份的做中学。教师把知识应用在做中,使原本干涩的、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游戏似的做中,了解到理论的真谛。18节课不再是被动生硬的分割,理论、应用、实践在每一节课都有体验。理论在每一次的实践中生动地应用中消化,消化了的理论的实践,使得每一次都更明白其“所以然”。
同时,由于在校时间缩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最实用、最有效的技能。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幼音教》上能用得上的技能就教,用得少就教得少,或者不教。这样其他相关学科,也可以根据在《幼音教》上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声乐、琴法和儿童舞蹈课就根据《幼音教》需要的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重新调整了授课内容。由原来的一直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改为更为适用的儿歌、幼儿歌曲伴奏、儿童舞蹈创编等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再是依附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附属品”。
四、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艺术实践教学及学生能力成绩比重
在新的考核评价中,加大了能力分值的所占比例,把平时的考勤成绩缩小为5%,增加表演故事、儿童律动、儿歌弹唱等能力考核内容,并且通过调整内容,变平时成绩所考核的内容方为期末考核内容的准备。例如,平时考核的“表演故事”一项。在期末考核中的说课、讲课时,用的语言往往成人化,给人感觉不亲切,不生动,缺少儿童特点。为改变这一状况,在课中,有意加上儿童故事表演这一内容的考核,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训练。学生通过认真揣摩故事中各种人物、动物形象的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亲和力等,克服了语言过于“成人化”的缺点。
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教育观念,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贯彻下去,传统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还需时间。但是我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学生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重视得到极大提高。在情景“教、学、做”中,学生自身的音乐能力,如:节奏感、表现力、视唱水平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就业信心也随之提高,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幼儿教育――作为“人”的培养的意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在每次集体教研中,大家群策群力,极大地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大家同心同德,才能最终完成这件有利于学生、教师成长,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陶行知全集》 方明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嘉兴经验,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的意见”,我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二是学前教育、新居民子女教育比较薄弱。三是教师待遇偏低。四是学校建设任务仍然繁重。五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六是队伍建设中也存在部分干部教师水平不适应、作风不踏实、工作不到位等情况。总之,教育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上都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如何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需要针对当前存在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十分重要的是要使教育主动融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大格局,全面提升各类教育的科学发展水平。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抓好两项均衡——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均衡。要花大力气继续抓好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发展的均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政策引导,遏制并减少择校。同时要十分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和个人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力求人人成才。
搞好三项建设——完善布局、建好基地、强化基础。要根据全市“1640”网络型大城市建设和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重新修订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并结合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使中小学建设与“两新工程”相衔接。要在新市镇建设中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建设一批社区教育基地,并发挥其教育、文化、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要在新市镇建设好一批以政府举办为主的学前教育中心和新居民子女入幼入托示范机构,以改变我市目前学前教育和新居民子女教育的相对薄弱状况。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创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21-01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幼儿,因此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探讨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幼儿舞蹈的认识
(一)幼儿舞蹈的特点
幼儿亲自参与,通过肢体相互协调,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之后的和幼儿年龄阶段相匹配的身体动作即幼儿舞蹈。由于受到年龄、生活阅历、心理特点、生理发展等因素的限制,幼儿舞蹈呈现出简单活泼、形象有趣、浅显好玩等特点。具体说来,幼儿舞蹈节奏明快、舞蹈动作生动形象、内容浅显、表演风格稚嫩活泼,和成人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学习舞蹈的目的
和成人学习舞蹈不一样,幼儿学习舞蹈是为了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促进幼儿骨骼健康发育,让他们摒弃端肩、扣胸、驼背等陋习,促进幼儿认知自我,感受艺术之美。
(三)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首先,符合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成长迅速,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发展潜力巨大,舞蹈让幼儿在艺术的氛围中得到轻松的训练,快乐的成长。其次,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幼儿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情绪多变、好模仿,因此,学习形象生动、情感色彩鲜明、浅显易懂的舞蹈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心理。再次,给幼儿身心美的熏陶。舞蹈是一门集节奏美、形象美于一体的艺术,幼儿在欣赏优美的舞姿之时,在聆听悦耳的音乐之时,能够感受到美的事物,让身心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幼儿舞蹈是基础
只有学习了幼儿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种类、表现手法等内容,才能够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做到胸有成竹,只有以创编幼儿舞蹈的方式来反馈和锻炼所学知识,才能够让学习得到深化和延伸。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先让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学习,然后再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
(一)幼儿舞蹈学习的内容
幼儿舞蹈的学习分为几大部分循序渐进学习。(1)幼儿律动。幼儿随着音乐进行有节拍的舞动,从而训练其协调性以及节奏感。幼儿游戏、舞蹈等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在音乐和节奏中进行的,对律动的感受能够给幼儿美好的艺术体验。(2)幼儿歌表演。歌表演是在表演中贯穿歌唱,幼儿载歌载舞的同时也满心欢喜,学会了自娱自乐。(3)幼儿集体舞。幼儿集体舞动作统一,结构简单,活泼轻松,有助于幼儿之间友谊的培养。(4)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以其简短新颖、活泼有趣、形式多样的特点而被幼儿广泛接受,是一种快乐教学方式。(5)幼儿表演性舞蹈。通过表情和舞蹈动作来来传达作品情感和主题的表演即表演性舞蹈。它动作相对较为复杂,选材丰富,包括主题、角色、情节等。
(二)幼儿舞蹈学习的方法
首先,熟悉理论知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扎实的理论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特征、幼儿学习舞蹈的目的、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等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创编幼儿舞蹈时找到灵感,编排出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幼儿舞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如,本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分为三大板块:基本功训练,身韵身段、民间舞学习、幼儿舞蹈。只有对教材中的这些理论知识把握到位,才能够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多多实践。实践见真知,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后,学前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多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感受舞蹈的魅力,寻找舞蹈的灵感。一是学生直接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将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尤其是舞蹈,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舞蹈而获得直观的印象,因此,学生自己亲自来参与幼儿舞蹈是很有必要的,在实践中将基本动作做到位,体味怎样才能够表达出活泼轻快之感。二是间接实践,即欣赏一些幼儿舞蹈的录像,或者参观一些幼儿舞蹈演出等,都能够扩宽视野,增加素材储备量。
三、创编幼儿舞蹈是对学习的延伸
创编幼儿舞蹈是幼儿舞蹈学习的高级形式,是对学习的延伸与升华。创编幼儿舞蹈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一)构思
首先,触发灵感。灵感源于生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活,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去了解他们情感的表达方式,就才可能在某个瞬间产生创造的灵感。其次,展开想象。幼儿如同清澈的泉水一样纯真,他们想象力丰富,对直观的、夸张的事物印象深刻。幼儿喜欢畅想未来,为此,构思者一定要以舞蹈的思维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幼儿的心灵去表达这种想象。再次,确定形式。幼儿舞蹈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样的形式才最符合作品的精髓呢?这需要构思者精心的设计,不是排满动作就意味着编舞完成,舞蹈的魅力有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达形式是否新颖而精彩。
(二)题材的选择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舞蹈作品的灵魂。题材是呈现主题的载体,良好的选材和鲜明的主题两者不可或缺,立足幼儿的视角,才能够提炼出积极向上、简单有趣的幼儿舞蹈主题与题材。
首先,选择题材的思路。一是准确。幼儿生活丰富多彩,能否在观察、思考幼儿生活的时候得到一个准确的抽象思维十分重要。二是灵敏。观察生活要细致而灵敏,对身边事物的发展趋势等要有迅速的情感体验与预测。三是热情。选择的题材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因此,必须以一颗纯真的心灵与幼儿的视角去表达幼儿生活和情感中的热情。
其次,选材的种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就能够创造出优秀的题材。同时,幼儿的校园学习生活也是选择题材的着手点,如《俏书郎》、《春晓》等作品都是从幼儿学习知识的角度入手的,在课堂的大背景下表达出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爱祖国、爱劳动等现实题材,花草虫鱼等自然题材,神话、寓言等幻想题材等都是选材的种类。
(三)结构
所谓舞蹈结构,即对舞蹈形象、场景等的分配。结构的设计和所需要表达的主题息息相关,一般包括开始、发展、、尾声等环节。在设计结构时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符合、首尾呼应,布局和谐、意向之间的连续性与严谨性、过度自然,音乐连接合理。
(四)编舞
构思、选材、结构等问题确定之后,就对舞蹈的整体轮廓和表达形式有了宏观的把握,而编舞则是更加细化的将舞蹈中涉及到的自然景物、人物、动物等进行确定。对整个舞蹈创意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才能够塑造出符合舞蹈主题和灵魂的人物形象,才能够让舞蹈绽放出光彩。
(五)舞台画面
舞台画面是设计是为了让舞台更好的体现主题,并且意境优美。舞蹈者在舞台中动作的变化与点、线、面的变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能否准确而生动的传达出其主题。优秀的舞台作品往往是准确的舞台构图和严谨的结构、新颖的主题相统一的产物。
(六)即兴编舞
根据音乐情境,未经事先准备而编排出的舞蹈极为即兴编舞,其特点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给舞蹈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
(七)善于创造
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学生就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为了挖掘学生创造幼儿舞蹈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雕塑、影视作品、音乐等之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舞句或者舞段等,从而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
四、小结
中职院校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必须让学生对幼儿舞蹈自身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幼儿舞蹈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幼儿舞蹈组合相关知识,多多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总结、不断发现、合理选材、大胆创造,在学习、参观、欣赏、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今天区教育局在这里召开全区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服务社会,提升质量,寻求突破,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很有针对性。
回顾20*年*教育,还是有许多值得引以为豪的:省三星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小朋友数接近65%,9所幼儿园的内涵建设成果得到全国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代表的肯定,义务教育段省级示范学校的比例接近60%,12所义务教育学校向全省展示“轻负担高质量”的实施情况,淮河小学的“阳光城”课题获得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得到省巡查组的好评,我区教师的市名师、学科骨干、教坛新秀、中学高级和小中高等评比成功率超过全大市平均水平,普通高中的高考各项指标连续四年名列全大市前三名,职业高中教师频频在全国级专业竞赛中获奖,社区教育评为省示范区……
但20*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增长,也逼迫着我们改变思路,调整策略,迎接挑战,重新寻找新的教育发展增长点,继续保持*教育的“均衡、优质、高效”发展。教育局已经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思路:以推进*宜居城区建设为衔接口,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拓宽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注重绩效,坚持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行为,全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地体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服务功能,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教育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下面我想讲三个方面:
一、潜心、静心抓教育
1.专心致志抓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此期间所接受的教育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涉及的学前教育、义务段教育、普高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都必须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义务教育段学生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义务教育要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办出品味,所有学校都要有展示的内涵。高中段在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要扩大知名度。
2.一门心思抓质量
一是要坚定信心,使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浙江省新颁布的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由于师资结构问题,要达到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标准(相当于现在市三、四星级)存在一定困难。下步重点要保障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待遇,稳定队伍,提高保教水平。有了漂亮的园所,有了优质的教师,相信学前教育会继续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
二是持之以恒,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我区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加强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强调专职教师的配备,从资金和人力上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实施。2009年要继续开足开齐规定的各类课程,以“体育、科技、艺术”三大节为载体,以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三是攻坚克难,让高中教育多出成果。普通高中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基本实现了“全面推进、稳步提高”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全国顶尖高校和全省前一百名的个数问题也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的遗憾。2009年在教学质量、教学名师培养和生源结构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四是审时度势,闯职成教育新天地。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这一主题,根据*区域临港产业群的特点,针对区域人才需求特点,改革中职学生培养模式,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实施“中职+高级工”、“中职+技师”的技能提升计划。社区、成人教育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具有辖区特色的培训项目,为社会实施“菜单式”、“订单式”培训。
3.静下心来抓管理
*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下步工作重点是全面提升教育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座的各位静下心来抓管理。要加强领导方法的研究,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科学、民主、有效的管理。
科学管理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三年发展性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每个部门、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规划。要细化修订一整套的学校工作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财。
民主管理就是要坚持校务公开,利用多种途径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扩大民主管理范围,针对学校管理的热点难点,鼓励广大教职工献计献策,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有效管理就是要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到部门、到年段、到班级,让每个人都有目标,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的学校。
二、开门、开放办教育
1.依托社会,利用优势、资源,借助力量,为我所用。家长、社区、农村、企业都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资源不再局限于学校。因为职业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全班四五十个家长背后所具有的教育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要与家长建立一种新型伙伴关系,让家长和教师成为班级集体的“共同经营者”,我们可以邀请家长为主题教育出谋划策,也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而不是仅仅限于一年1-2次的家长会。同样的,社区、农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想办法主动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特点,借助他们的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所用。
2.走进社会,重在实践,重在融入,重在培养。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毋庸置疑,一个社区内的人文气氛、环境布置、设施配备等因素,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肯定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巨大而长远的。学校教育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的在校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校外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融入企业、农村、社区,多进行亲身实践,在实践重学到书本无法给予的知识。
3.服务社会,为家庭培养有用之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基础教育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也要为区域经济培养一批熟练工人。根据*区域六大临港产业群的特点,职业高中和成人学校要瞄准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开放合作借力提升,引进和培育有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资质的培训机构,为地方企业提供可用之才。完善校企合作计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成立校企合作职工(学生)教育培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场地,又能成为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推进成人(社区)教育的特色项目建设,各成校均要有辖区特色的培训项目,实施“菜单式”、“订单式”和“指令式”培训。
三、创新、创造强教育
1.在实践中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分配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
招生工作一直是社会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最有效的导向指南。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体现教育的公平、社会的稳定,也要激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009年1月1日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实行绩效工资之后,存在的收入差异或多或少会促使部分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现状,而且教师的教学评价就显得更有依据了。各校要根据实际,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科学制定方案,体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扎扎实实推进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员聘用制度,是增强工作活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要形成公开竞聘、择优聘用的机制,并且要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2.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要体现评价制度的导向性、把握方向性。评价要有内容、讲方法、明对象、求实效。要完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基础,自主提出达标的实施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方案。区督学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帮助指导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并进行随访。校长、教师等也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任期或近期工作目标,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建立包括基础性发展和学科学习两个方面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把考试评价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 小人国 巴学园 李跃儿 学前教育
今天,带领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该片真实地反映了李跃儿创办的巴学园。在观看过程中,该园校车上的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引发了全体师生的思考。总结一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个比喻:
一、教育很重要
脚需要鞋子,没有鞋子就不能很好地走路,不能更好地跋山涉水。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木屐、草鞋,再到后来各式各样的鞋和靴,鞋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教育就好比鞋子,是我们“成人”的必需品。“狼孩”、“猪孩”、“鸡孩”就能很好地证明,他们都是人的孩子,可他们为什么更像狼、猪、鸡而不是像人?就是因为教育。“狼孩”接受的是“狼”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所以“狼孩”掌握了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本领,能够在夜间和其他狼一起追捕猎物,“猪孩”和“鸡孩”也是这个道理。英国经验论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源于教育和传授。这就是说,人最初的时候就像白纸,能否成为名画就看教育在上面留下什么了。我国有句话叫:“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玉也需要琢才会成器,天资再好也需要教育才能成才。我们当地有句老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了端工会跳神。”端工说的是会跳大神的巫师。所以,教育对于成就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长的教育,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促成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二、教育要合脚
如果将我们的孩子比喻成脚,那么教育要像鞋子,要合脚,就是说教育要适合孩子。鞋小了,束缚过多,那么脚就容易受伤,每走一步都会伴有疼痛。教育也不能“小”,不能过多地束缚孩子,否则会伤害到孩子,束手束脚,孩子就不可能撒欢地跑、跳,不能健康成长。鞋大了,剩余空间太多,走起路来鞋不跟脚,人就容易摔跤。教育也不能“大”,没有适当的约束,孩子像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太任性,社会适应能力欠缺,甚至会漠视乃至于违背法理人情,在人生道路上自然就容易“摔跤”。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适合孩子,不能束缚孩子的天性也不能放任自流。
换个角度说,我们的教育不能太空洞、太高深,孩子会跟不上也容易受挫,从而失去受教育的信心和兴趣;也不能太压制,使得孩子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们应该注意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给孩子适当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潜在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力争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教育要舒适
教育像鞋子一样需要具有舒适性,如不能太硬,生硬的教育就如同硬邦邦的鞋子一样,不能贴近孩子,脱离孩子的实际和需要,不能很好地呵护孩子,更不能帮助孩子大步向前;不能太薄,近乎没有的教育必然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旦孩子走上坎坷的人生道路,必定像稚嫩的双脚踩着石头和荆棘一样,注定伤痕累累;也不能太高,譬如历史上出现的那些知名的所谓天才少年,到最后很多都如同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甚至因为过高的教育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灵活的、贴切的,既要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又要联系实际、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让孩子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不断进步,为终身教育和日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育要多样
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应该和我们穿鞋子一样,不止一双。一双鞋子是不可能满足我们穿一辈子的,随着我们的脚不断地长大,鞋子码数也在不断地变大。另外,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不会一个码数的鞋子只有一双,春、夏、秋、冬,冷、热、雨、雪,我们都要相应地更换鞋子,甚至不同的场合应该配有相应的鞋子。同理,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发展的前瞻性和多样化,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样式对孩子进行更适合的、具有促进作用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符合不同阶段的孩子,符合孩子不同的阶段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不同的脚要穿不同的鞋,有些脚可以穿时装鞋,而有些脚却穿不了,这个道理卖鞋的售货员应该知晓。同理,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不同的教育,其中可以包括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方式。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气质、个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识,最终都要达到促进孩子良好发展的目的。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区委九届七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目标,立德树人,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促进公平,重点实施“163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实施六大创新,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办好东区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工作及举措
(一)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省提出,到2020年,要总体实现省定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发展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市是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以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来统揽教育工作的全局。
1.创建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认真对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8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按照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制定《区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创建方案》,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的创建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巩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薄弱幼儿园建设管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育儿观。创建市管理规范示范园1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本地居民入学就读待遇,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切实提升海滨中学艺术教育的能力和品位,努力满足不同潜质、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力争2014年高考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实施“2.5+0.5”、“4.5+0.5”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创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工作,着重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2.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校舍12栋,总建筑面积13661平方米。重建4栋,建筑面积913平方米;映象西班牙幼儿园内装面积1800平方米,年底完成;继续推进连岛幼儿园及连岛小学异地重建一期工程,7月底完成;启动云山小学规划建设,年内完成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工作。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力争千兆光纤接通率达45%,优质资源班班通达100%,并使40%的教师拥有独立的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和使用;全区中小学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达70%。
3.加大薄弱校帮扶力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继续深入开展支教、联教、送教活动,完善城乡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制度,推进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交流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加强师德师能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2014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坚持“师德”、“师能”齐抓共管,让师德教育成为教师培养培训的“必修课”,让师德表现成为教师晋级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的“必测项”。健全师德公开承诺、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及师德师风问题预警、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大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等有违师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妥善解决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校长是学校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人性化和校长自身的率先垂范、公正无私来切实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信息整合、活动组织、评价激励、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5.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继续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继续开展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完成2个街道、2所中学、5所小学和8所幼儿园的综合督导。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继续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强化举报逐级督查反馈制,引导学校自觉接受公众、家长和媒体的监督。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全面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做好学生乘车安全教育工作。丰富各类安全教育形式,增强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案件发生,杜绝校方责任事故。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二)实施六大创新,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2014年,我区学前教育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提档发展,职业教育要跨越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创新育人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诚信教育。开展“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系列德育活动和生态文明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要全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着力培养学生好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引导好学生自我教育,以德促智,固本培源。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加强体育和美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创新教学思维方式,要有开放的、多元的、完整的、务实的、务本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先导,教学行为的塑造是根本,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双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旧有的教学思维方式。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要夯实教学常规,在严、细、实上要下真功夫。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认真考试、端正考风、认真评价、激励发展。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教学视导,要着力抓好教学“八认真”。三是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要做真、做优、做特。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升级版,实践“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先学后教、学教相长”十六字教学理念。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打造有安全感的课堂、趣味性课堂、自信型课堂、自主课堂、有归属感的生态课堂。四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教学质量要出真果,主要包括:建立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强调质量分析、严格质量把关、注重质量评价。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走出去,请进来,南学南通启东、宜兴试验中学等名校,北学赣榆华杰、海头等名校。
3.创新教学视导体制。综合视导与专题视导相结合,长线视导与短线视导相结合,计划性视导与随机性视导相结合。每次视导要形成教学视导简报、教学视导内参,并在全区范围内通报。
4.创新学科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成立学科质量评估中心,出台文件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估办法,聘任一批专兼职学科评估专家,同时与教师发展中心相结合。
5.创新教学质量奖励机制。推行教学目标管理,层层签订教学目标责任书,重考核,重激励,体现“效率优先,优劳优酬”,提高广大教师追求质量和注重绩效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与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6.创新毕业班管理制度。专门制定毕业班教学工作计划,专门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专门制定毕业班任课教师选拔任用方案,专门进行毕业班教学视导。
(三)推进三大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1.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统筹做好基础人才、中坚人才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品质。一是完善校长管理机制。健全校长负责制,试行校长职级制,落实校长考察述职对话机制、竞聘机制、南方挂职机制、出国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懂教育、职业化、学习型、与时俱进的敬业诚信的校长(园长)队伍。二是加快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市“521”、“333”工程各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加强14名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力争在2014年第十三批特级教师评选中取得突破。推进19个区名师工作室建设,重视名师动态管理,将区“三名工程”做完整。三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以“一年合格、二年称职、三年创优、五年成为骨干”为内容的“青优工程”,做好新教师跟踪培养。2014年,启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省、市、区、校四级培训项目网络立项、报名和学时认定工作。全年计划完成市级以上培训3000人次。墟沟小学在全区率先创建市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