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线上教育

时间:2023-06-25 16:19:40

导语:在中学线上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线上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78-02

一、赏识和赏识教育

赏识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有效教育手段,就是教师通过全面了解和认识学生的才能,给予关照并加以重点培养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方法。赏识教育根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去理解、尊重、信任、激励和宽容学生,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其具体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信任和一种评价上,它唤起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优点得到发挥,赏识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赏识是赞扬,赞扬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特长、爱好,无论这个优点多么微小;赞扬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努力,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自我超越。在教育中赏识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无形的快乐和推动力,其独特之处就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让学生的潜能自主地爆发出来。简而言之,赏识就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自豪感,鼓励学生追求成功。

赏识教育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情怀,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下实施的教育。它是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工作者苦苦追求的结果。在赏识教育中,前提是尊重学,核心是赞扬学生,最关键的是理解和宽容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这是赏识教育的目的。总之,归根到一点就是:实现赏识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学会赞扬和鼓励学生。赏识教育的自身价值是注重对生命的思索和生命形态的升华,这就是赏识教育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

二、赏识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1.培养学生的信心

提倡对学生的赞扬、激励、理解是赏识教育的追求,成年人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才能受到重视,往往会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更是如此,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学生做事的动力会有很大提高。赏识教育认为,对每一个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不应该严厉批评和指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弱势群体”,更应该予以赏识,努力地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不断提高信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办法就是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并赢得老师的赏识。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人力求知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会优先的给予关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的动力性作用,也早已经获得中外的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的一致承认。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是否有兴趣,是决定其能否调动自身积极性的至为关键的取决因素。在赏识教育中,赏识教育通过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相比,赏识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契机,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对于兴趣爱好于学习有悖的学生,通过讲道理特别是又去的只是使学生回到学习上来。这也是与心理学中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谋而合的。赏识教育的教学特点,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是恰当而又适合的。

3.培养学生的意志

所谓意志,就是根据人自觉确定的目标所进行的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是:人的情感倾向不仅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推动力,而且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助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人心里的情感倾向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推进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有一些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在学习上便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并且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获取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不喜欢的科目,表现的却是漠不关心,学习上固步自封,停步不前,畏难,焦虑心理不断削弱其本身对这一门科目的意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培养孩子在责任感面前对自身的怯弱、意志薄弱和恐惧的蔑视。”学生的特点是心理波动大、易受暗示,在赏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正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对好人好事的褒扬,对书本中出现的人文精神的赏析,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能激起学生积极情绪的养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战胜自己的人,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4.培养学生的动机

什么是动机?心理学一般认为,动机就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 学习的动机是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也是学生追求目标的内驱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预想、计划上。学习动机具有四个功能:第一,指向功能。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学习中的行为指向一个目标,即动机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调控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二,激活功能。学习动机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第三,调整功能。学习动机能够调控学生学习时的目的、方向和强度。第四,维持功能。学习动机也可以是学习行为的能源,对行为其续动的作用。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学生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奖赏,因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1.给学生以真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要体现爱,对于每个学生,如果都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肯定,那么数学课堂一定是愉悦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以真诚面对自己的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大胆的尝试,学生们就会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两者距离将被拉近,课堂也将变成乐园。

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课堂、热爱读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赞扬,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除了鼓励赞扬之外,对于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多给予表扬的评语。坚持做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情趣。经常有一些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出现“加字”“少字”“不流畅”等种种问题,教师在朗读的项目时,对于一些这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简单且适合学生抒感的段落,读完后对其朗读进行点评,给予赞扬及其存在的不足,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朗读的缺点会减少,自信心也会随之上升。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

2.赏识教育能够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中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心理尚未成熟,自尊心强,但承受能力差,情绪容易波动。因为文化基础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自卑,部分人认为自己进入了被遗忘的角落,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没有了奋进的动力,自暴自弃,开始追求一些品位不高的东西。根据目前的中学生现状,找到一种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发掘个性发展的潜力,并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必要的。而实施赏识教育,可以抓住中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他们全面审视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立足于群体支点,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赏识教育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老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真诚的话语温暖学生黯淡的心,对症下药,逐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3.社会和学校的发展需要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探索得来的有益教育方式。就形式而言,它是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推动的教育模式;从目标看,它是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各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够发挥其潜能和优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自信心得到满足,赏识教育给每一个学生明确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方天空。

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中学生理论基础要扎实,专业技能要优秀。另外,社会的偏见,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给中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中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自卑,不气馁。而赏识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法宝,让他们更容易适应社会,是中学生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坚强、自信,全面发展,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第2篇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春江花月夜》教学时,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的美好场景,这部分曲子速度渐快,将人们带入到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这部分音乐的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学生在欣赏尾声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多煤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视频展示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生对因视频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教师在前边加以舞蹈配合,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在视频素材的选取上,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入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天线宝宝》、《火影忍者》等动画主题曲,这些视频作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使学生很容易走进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欣赏、感悟音乐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音频播放功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策略

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不重视音乐、美术等学科,认为中考中的学科才是第一位的,音乐、美术更多的是辅学科,不是主课,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将美术课改为文化课教学,考试前将音乐、美术等上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考前复习,这明显是对美术等课教学的不重视。因此,这类问题是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上,教师没有创新教学形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此外,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不高也是突出问题,需要引起学校、教育部门等有关方面的重视。

初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非常重要,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一线美术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现在的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扬长补缺,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视频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要上好课,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乡村中学,一些美术教师甚至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上,上课内容就只是让学生看一些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鉴赏课肯定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形式没有创新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许多美术不是文化课的认识,许多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创新教学形式,而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是“鉴赏课”,不用学生自己作画上,美术鉴赏课就意味着不用认真听,甚至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小说等。这种现象导致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的课外课后的教学

初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生活中的学科,不仅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美,发现一些具有“美术意义上”的物品,这就需要注重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讨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课后的教学,如可以教给学生鉴赏生活中的建筑、物品造型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鉴赏。

二、应对当前初中美术鉴赏课现状的策略

1.加强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先建设好教师队伍,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教育水平。对于初中美术鉴赏课来说,首先,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要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并认真对待培训计划。最后,教师聘任要严控把关,聘任有真正专业知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2.通过小组合作、课外探究的形式,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

与其他的文化课教学一样,美术鉴赏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课外探究的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任何教学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魏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4(7).

[2]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美术欣赏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6(3).

第4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欣赏课;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5-01

一、高中音乐欣赏课开设的必要性

音乐可以调节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而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1培养高尚品德的需要。 从音乐欣赏本身来看,优美高尚的音乐,有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高中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养成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1.2陶冶情感的需要。 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能使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能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1.3调节生活的需要。 科学证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压力,在精神上同样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听音乐来舒缓紧张的学习节奏,调节疲劳的神经,减少心理压力,使人愉快,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调节生活节奏。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师资力量薄弱。 在很多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高中,专门从事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较少,大多是其他音乐专业的教师兼带高中音乐欣赏课。这样就很难保证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获得知识的全面性、准确性。薄弱的师资力量也不利于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发展。

2.2教学设施简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时代的进步,音乐欣赏课教学对信息的收集和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立体式的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条件更加优越。但是,大多数学校中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很简陋,无法满足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需要,很难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欣赏音乐。

2.3教材更新较慢。 当前,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任然存在着教材缺乏的情况。很多采用的还是比较老的教材,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教师的教学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自编音乐欣赏课教材进行授课。

三、优化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美国音乐家莫塞尔说过:“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为此,要不断加强高中音乐的软件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加强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建设。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加大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配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必备设施,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利用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欣赏课教学有机结合,建立起适合自身音乐欣赏课教学发展的社会平台,促进自身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多维发展。

3.2加强教材、师资的引进力度。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各地要根据学校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学校要引进专业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材选用的准确性和使用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于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3.3丰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育教学内容。首先是要善于挖掘情景再现中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在欣赏教学中要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欣赏课中的不同人物、场景、情景的发展变化。其次是要善于挖掘情感激发中的音乐要素。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学会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再次是要善于在音乐知识的讲解中发掘音乐性。音乐欣赏课与其它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的音乐性。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欣赏教学,首先必须要有好的硬件设施和广大师生的共同的高度认可,此外,还要有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做好师资的培养和教辅教材的编印更新工作。而作为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体之一的老师要善于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吕静: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轻松教学,《考试·教研》;

[2]蒲国敏: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教学与管理》;

第5篇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是音乐欣赏十分重要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总目标的首位,把感受与鉴赏、表现放在学段内容标准的前面,强调感受、鉴赏、表现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能力,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音乐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2000年3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课题组成立,实验对象为2000至2001年度的1―4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同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试教,观察其实施效果,经历了准备、实验、总结三个阶段。

对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归纳如下:

(一)营造欣赏氛围

良好的欣赏氛围有助于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能鼓励、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像和表现。

创设情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那么应该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呢?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音乐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优秀且感人的情境,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音乐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音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音乐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

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趣味性情境活动为载体,通过“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形象思维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教与学过程中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参与性、合作性和艺术性。本课题实验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注入及生硬的提问语言等,提倡教学过程中多一些想像与思考,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愉悦。在教学形式上,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课堂组织形式上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就应采取多种方法让他们走进音乐的天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氛围中,和谐自然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应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挖掘音乐情感,应当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进行深入地探讨。让学生明白,音乐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运动、快和慢、强和弱、高和低、长和短、紧张和平静、欢乐与悲哀各种因素的表现,它所表达的情感与人的情感是同步的。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事先我们没有对学生说过这首乐曲的名称及作者,也没做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安静地聆听,然后请学生用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到:“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着……”有的写到是一对情侣在晚上的树林边约会,有的说是莫斯科效外的夜晚等等。学生的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

正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使欣赏教学成为自由、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了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像力的过程。

(三)探索表现形式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待学生理解、领悟音乐后,及时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断、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熟悉音乐主题,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在低年级学生中,采取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想像,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如模仿小鸟飞、大象笨拙的步伐、狮子的吼叫、小天鹅的翩翩起舞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像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自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延伸其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情感的陶冶。

三、实验结果

近三年的实验证明: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音乐情境氛围、学生主体氛围和师生互动氛围)、丰富情感体验(以语唤起情感、以生活感受体验音乐情感、积极挖掘情感、鼓励自由想像)、探索表现形式等教学方法和措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音乐表现力得到提高。实验效果显著,理念及方法新颖,操作性强,便于推广普及。

我们在实验前对各年级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音乐欣赏调查问卷,无明显差异,三年的实验教学完成后,通过检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丰富,现将实验结果分述如下:

测试说明:测试曲目为《赛马》、《金蛇狂舞》、《我为祖国守大桥》、《森吉德玛》,检测方式为问卷,检测对象为2001―2002年度的三年级学生。检测的结果说明,进行了实验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听辨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

测试说明:测试曲目为笛子独奏《秋湖月夜》,检测方式为绘画,此测试曲目选自教材外音乐,为笛子独奏曲,在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测试时,老师没做任何讲解,让学生自己聆听音乐、展开想像,用绘画描绘下来,如果用绘画不行可改成用文字说明,测试对象为2002―2003年度三年级学生。测试时间为40分钟。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力和联想力均高于对比班的学生。

测试说明:测试曲目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检测方式为文字,此测试曲目选自教材以外的音乐,是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测试是在四年二期的学生中进行的,在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测试时,教师没告诉学生乐曲的曲名,也没做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文字写下来。测试时间为40分钟。检测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对音乐情感的领悟明显高于对比班的学生。

测试说明:检测方式为观察,检测对象为2002―2003年度的三年级学生。经过实验教学的学生,他对音乐表现和对音乐表现的独创性与对比班的学生有明显差异。

四、体会与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育;鉴赏课程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我国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得到了逐步的提高,美术课程也在必修的道路上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仍然不太乐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作为美术工作者需要及时认清现状,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科学发展。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体来看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多的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应试教育中通过高考成为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自然地学生就将文化课程作为了学习的第一要务,高中美术鉴赏课也就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中。另一方面,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消极。由于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基础较差,对课程的兴趣不足,这也影响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美术理论素养素质偏低。艺术家豪泽尔说:“人生来就可以成为艺术家,但是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鉴赏家。”艺术鉴赏是靠人的理解力而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教师博引广论,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推动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发展。在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师生要充分利用好双边活动,去发现作品以外的各种联系和更加深邃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美术知识,而且要确保所了解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如:两位教师分别讲解雕塑的基本手段和雕塑特征时,一位教师把“焊”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另一位教师把“焰火”看作雕塑作品,把它当作一种瞬间雕塑,很显然是第二位教师能立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美术鉴赏更多地是一种直觉审视力的培养,它需要理论作为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情感体验的独特价值领悟,因此需要教师加强美术理论的学习,并能将学习的美术理论与美术鉴赏课程进行良好的结合。

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鉴赏作品的内涵。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工艺作品,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都是艺术家们通过精心的构思并且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时代的审美思想创造出来的。美术家创作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艺术形式揭示某一主题之外,还有其更加深层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意蕴,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秦俑和青铜器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等等,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境界的提升。此外,艺术家的美术作品都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感受艺术品的魅力。如:在鉴赏“我和我的故乡”时,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的景象展开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和祥和的梦幻境界,去体验那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第7篇

杜桥实验中学

徐君斌

双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与任意的第三个点,必能构成反向等角的关系.

如图,点与关于原点对称.

当或时,能形成横向的反向等角;

当时,则能形成纵向的反向等角.

上述两图中,均有,即形成反向等角,或称为“反射”模型,而初中

数学中的“反射”模型,最常见于“将军饮马”问题.

下面就是本人原创的一系列,反向

等角与“将军饮马”相结合的问题.

典型例题

如图,点(,)在双曲线上,点与关于原点对称,直线与双曲线

交于点,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1)当时.

②的最小值为

(2)当时,且保证的值最小.

请问点是否定点,若是定点,请求出

该点坐标;若不是定点,请说明理由.

例题精析

(1)①;

②的最小值为;

解题后的猜想:

(2)参数法:

设的解析式为,

其中(,),(,),

,得,

则,当时,(即为定点).

相似法1:

,即,,

则……

相似法2:

,即,,……

反向等角法2:

,,三点共线,

则点与重合(即为定点).

配套练习

1.如图,点(,)在双曲线上,点与关于原点对称,直线与双曲线

交于点,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1)当时,的最小值为

(2)当时,且保证的值最小.

请问

点是否定点,若是定点,请求出该点坐标;

若不是定点,请说明理由.

2.如图,点(,)在双曲线上,点与关于原点对称,点(,)在轴

上运动(且),过点作轴的垂线,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1)当时,的最小值为

(2)若点从(,)位置出发向右平移,且要保证的值最小.

请问点的运

动路径有何特征?

3.如右图,点(,),(,),(,)在轴上运动(且),过点

作轴的垂线,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若点从(,)位置出发向右平移,

且要保证的值最小,则点的运动路径大致正确的是(

4.如图,点(,)在双曲线上,点与关于原点对称,点(,)在轴

上运动(且),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1)当时,的最小值为

(2)若点从(,)位置出发向右平移,且要保证的值最小.

请问点的运

动路径有何特征?

5.如图,点(,),(,),(,)在轴上运动(且),过点作

轴的平行线,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若点从(,)位置出发

向上平移,且要保证的值最小.

(1)点必在某个函数的图象上运动,则该函数的图象应该是(

A.

直线

B.

射线

C.

一段双曲线

D.

一段抛物线

(2)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的面积变化规律是(

A.

始终不变

B.

不断增大

C.

不断减小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中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诱因

以某市某10所中学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诱致体育教学中发生各种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有许多,以下为具体的调查结果。

第一类是发生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某些体育动作,例如跳远、前滚翻、引体向上、跳绳、运动体操等等,某些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这些体育动作过程中不标准、不到位,由此所导致的身体伤害,其风险量达到50.27。这一项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中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

第二类是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没有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学生意外受伤,它的风险量有46.34,位居第二位。

第三类为体育项目本身具有突发性意外伤害潜在因素。如今我国中学生身体普遍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在某些中学的长跑测试或训练中,偶有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现象。这一类的风险量也高达40.04。

第四类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活动中组织方法不当,导致学生遭受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它的风险量有38.90。

第五类为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过高,还以长跑为例,中学常常会测试的1000~1500m,某些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标标准,但为了通过测试,很可能出现以外伤害状况。它的风险量也有36.57。

除了上述5类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伤害事故风险,其它风险诱因还包括了来自于外界的不可抗力因素(33.02)、学生隐瞒病史(30.25)、教师包括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28.46)、"放羊式"体育教学(24.76)、学生不按教师正确教学方法练习(23.62)、教师安全保护措施不足(21.57)、其他同学过失(18.35)、教学方法不合理(18.23)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相体罚学生(12.96)等等。

从上述影响因素来看,中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风险诱因主要要根据风险源大致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重要诱因,它还下属5种分支风险诱因,按照风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技能风险、场地器材设备风险、体育项目诱致突发性意外伤害风险、体育教学风险以及教师高要求风险;第二类为次重要诱因,其下属还包括4种子风险诱因,按照风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外界不可抗力风险、学生体质风险、校方安全意识缺乏风险以及教学方法风险[1]。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对策主要包括了风险识别、分析、衡量等流程,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风险预防。如果从中学的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层面来看,风险回避是相对彻底的管理对策,因为它可以在风险未发生前就将其损失可能性降低到0,。但也要考虑到,某些风险是无法规避的,例如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如果校方为了规避一种风险而改变教学性质及方式,还可能会产生另一种风险。例如目前国内许多中学就为了尽可能避免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而取消一切体育教学活动安排,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规避体育教学风险,但这也意味着没有体育教育的中学生在健康状况方面会不断下降,这就是一种新的风险。

总而言之,风险回避对策是有利有弊的,它避免了体育教学中的人工成本消耗及设备成本消耗,但是它也可能带来另外一种新的风险。但为了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不受伤害,某些中学还是基于风险回避原则作出了几点风险管理对策。首先,按照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大小来确定特定风险,进而降低或直接规避某些体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在各种恶劣天气环境下的室外体育教学活动;其次,将某些损失频率低但损失后后果极其严重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作为特定风险,例如某些无安全防护措施的高难度体育运动,例如户外登山运动、野外丛林体育拉练等等。最后就是针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不易参加某项体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群体实施风险回避对策[2]。

(二)风险降低

围绕风险降低所提出的管理对策相当之多,下文主要从体育伤害事故的医疗处理对策和体育教学科目选择来阐述风险降低策略。

1医疗处理

体育教学及训练中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必须充当首席就湖人,明确一些基本且必要的救护基本对策,对事故进行医疗处理,尽可能降低损失。举例来说,某些学生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在剧烈运动下可能会产生晕厥或呼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所以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治,确认其生还可能性,并给出处理对策。当学生昏厥以后,要掌握人工呼吸及胸部按压的急救术正确实施方法。而如果伤势严重,则要做好紧急处理措施后马上通知医院实施抢救。

2体育教学科目选择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体育锻炼对他们固然重要,但是合理选择体育教学科目也很重要。教学科目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中学生的兴趣口味,一方面也要满足针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需求,将兴趣与身体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侧重选择1~3个教学项目。另外,也要根据学生体质做到因人而异,例如对某些身体素质较弱、体型单薄的学生应该多让他们进行器械、健身操和哑铃等基础的力量性训练。对一些身体协调性不太灵活且反应迟缓的学生应该安排他们练习球类项目来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而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应该让他们练习团队合作类项目,例如大绳、踢毽子、也包括各种球类运动;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冲动,则要教他们学习和练习慢跑、棋类等体育项目。所以说,因人而异的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在于降低意外事故风险发生几率,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给出适合于他们的体育教学策略,做到对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3]。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实际上是设立于体育教学活动之外的风险管理方法。例如我国目前许多省市中学就为学生设立了有关伤害事故的专项基金,专门对学生团体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保险理赔和补助。同时也配合了学校与保险公司所签订的学校责任保险、以及产物保险等等。这些保险专项基金可能来自于学生,也可能来自于校外赞助企业,这对于中学学校体育教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种较全面的完善策略。

总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存在伤害事故风险,且它的多变性、客观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捉摸,因此校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基于此文所提出的几点基本原则对策作出应急反应,并同时引起社会及政府高度重视,合力做到对其的有效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优质体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修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成因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2):177-179.

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感受与鉴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0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走入中小学的各个学科,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信息化的硬件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各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给音乐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尤其在“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听赏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便于拓宽学生视野,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枯燥与单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欣赏戏剧《红灯记》片段时,教师可适当扩展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等信息用直观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辨认、欣赏。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开阔了视野。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灵活运用,同时还要设计好各种呈现形式的使用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得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些内容的呈现。课件中,不仅可以呈现各种西洋乐器的图片资料,还可以存放音频资料。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满足学生认识乐器形状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多种乐器的音色,还可以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名典片段。如果制作成网络课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增强了学习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四个声部的和声教学中,如果是同时聆听四个声部,即便是音乐教师,也很难准确判断声部的数量、模唱各声部的旋律。有了计算机和打谱软件,我们可以将听辨过程作适当安排,让学生有步骤地听辨。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将听觉注意指向高声部以外的其他声部,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

三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主题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视听技术、声像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各地风光等场景,精心设计成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直观。如欣赏《黄河大合唱》,学生们对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性事件没有亲身经历,也根本不能体验到抗日将士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英勇场面。此时利用视觉媒体,让学生们边欣赏音乐边观看,了解日寇践踏我们的国土犯下的滔天罪行,观看抗日勇士英勇杀敌的情景,学生在饱览历史画面、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也更为深入而透彻。

当然,依据教学内容和题材的不同,情境的创设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并不是只运用一种情境进行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多种情境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四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发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音的高低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支完整的琵琶曲,然后再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一段琵琶演奏手势的分解动作视频。在上课播放时让学生边看演奏者的手的移动,边注意听音乐的变化,之后进行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疑问、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问题”蜂拥而至:为什么拨动琴弦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拨动同一根弦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弦的粗细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弦的松紧与声音有关系吗?声音的高低与弦的材料有关系吗?每根弦为何发出的声音不同?学生们带着各自的问题进入到学习内容的探究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为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带来更大的便利,为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