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班级德育建设

时间:2023-06-25 16:19:42

导语:在班级德育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班级德育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各种社会复杂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多学生存在人格方面的缺失,如:看问题偏激执拗,做事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出现问题责任都在他人,等等,不胜枚举。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素质教育,德育先导。要改变学生人格中的不良因素,塑造完美人格,就必须紧紧抓住德育主渠道,从建设良好、向上的班集体入手,融爱心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于班级管理之中,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

一、提高班主任素质,奠定和谐班级建设的基础

在校园里,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沟通最便利。“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里所说的老师主要指班主任。班主任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感染和影响着每一名学生。他的学识、为人处世方式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直接影响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成长。因此,要想带出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1.摒弃传统理念,树立育人新三观。

观念左右行动。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其育人行动。传统教育理念总是强调以“知识”为本位,技工院校强调以“技能”为本位。很多只注重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品德等方面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素质培养的缺失。

有人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德有才的精品,而非无德有才的危险品。因此,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在育人方面,首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所谓德育为先,即在班级管理中,要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累积起来的。班主任必须从班级日常管理入手,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涓涓细流般的师爱相结合,宽严相济,以他律促自律,通过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引起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其次,班主任要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班主任要想将班级管理好,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评判学生,提高教育信心,要坚信“只有不好教育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不能人为制造“优等生”、“后进生”。从了解学生个性和家庭状况入手,深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教育办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成长。最后,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班级管理,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自我教育者,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如:班主任引导,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累积分制,在班级建立学代会制,监督量化考核累积分制的实行,等等。通过这些,发挥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工作实效。

2.用爱的钥匙开启和谐班级建设之门。

著名教育家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育是爱的艺术。师爱无异于母爱,它应是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爱。它蕴含在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时无刻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目前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学生大多来自工人家庭,很多家长因忙于生计和缺乏教育知识,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或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不顾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将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抛给自己年迈的父母,彻底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据了解,目前中职学生几乎每班都有近1/3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在其成长中缺乏完整爱的环境。父母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看世界,遇事无从诉说、无法解决,不易与人沟通。这就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心中充满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都说大爱无疆,教师的爱就是大爱,它不应以个人喜好为前提,而要以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把阳光般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种爱不仅要是生活上的,更要从思想上关注他们,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其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对老师敞开心门,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零距离沟通。

爱是到达心灵彼岸的桥。以爱做桥,方能化解一切不平与怨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将爱时刻用于工作、用于学生,才能完成育人任务,才能打开建设和谐班级的大门。但这种爱绝不应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邀约约束的。

二、注重日常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的建成,单靠班主任和几名班干部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只有班级每一名成员都心中有班级、做事想班级、时时处处为班级着想,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这不是一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小事做起。

1.借助环境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环境影响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大空间,也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当学生一走进教室,教室里干净整洁,心情自然会愉悦。再看到几幅激励上进的格言,就会自然生发出上进心、责任感。格言可以选取名言,也可以班级自创,但必须是学生从心里认可的,才能有效。

2.改革班级管理办法,让学生自觉形成集体意识。

著名教育教育实践者魏书生认为,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制度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往往会遭到学生的抵抗。因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本着“人本”思想,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自我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可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累积分制,建立学代会制,等等。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制度时,班主任也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到同等地位上,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坚持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照章办事,责任明确;管理教学,相互结合;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原则。师生共同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亲戚在于走动,班级在于活动”。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班级知识竞赛、技能竞赛、体育游戏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活动中获得集体主义情感体验,这是教师用任何美妙的说教都无法做到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团结全体同学,挖掘每一名成员的才能,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培养严明的纪律,养成优良的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建立一个和谐健康、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未来任重道远,必须坚持探索,不懈努力,才能完成育人大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情感交流 距离感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64-01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对学生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班主任与学生恰当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班级德育建设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班级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校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与作为被教育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要通过言语的形式,而且还要通过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等丰富、细腻的非语言形式直接相互诉诸内心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的易感,以真挚、热烈、丰富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这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关键所在,也是情感交流法的情感特征的具体表现。

二 情感交流是德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涉及师生关系距离感的一种美学

是不是师生间的关系越亲密越好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每个班主任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我想一切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优劣作为标准。有时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与学生形影不离,可称“朋友、伙伴关系”,但有时却无法赢得学生的尊敬,更不用说树立老师适当的威信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工作。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往往不仅仅靠他们的“自觉”,更需要老师给他们适当的“压力”,这并不是“朋友、伙伴”所能起的作用,而是需要老师适当的“威信”。当然,同一件事,有时却有不同的效果,这可能跟师生间的性格、阅历等因素有关。我觉得师生间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是最佳的情感交流的教育状态。

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以情感为基础,以交流为条件

情感交流较之其他任何一种交流更需要彼此间的相互尊重,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情感素质,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为中心,要有真情感、同情感、责任感等方向的情感体验。

从教几年来,我养成了下课后、下操后和学生一起停留几分钟的习惯。有时一起讨论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有时说一说班上近两天的新鲜事,有时和同学们一起玩会儿。这样师生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学生会主动向我吐露心声,而我也可以适时地给予指点、引导。这样,老师的良好形象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油然而生。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若能用宽容的心去原谅他们,以婉转的语言说服他们,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学期初,我班上的一学生偷了家里的300元,他爸爸知道后与我联系,告诉我实情。我让他爸爸与我配合,先不要打骂孩子,装作此事不曾发生过。我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温和地说:“听你爸爸说你们家里丢了300元钱。你最近是不是需要用钱?如果你急着用钱而拿了家里的钱来不及告诉你爸爸,那放学后跟你爸爸说一下吧!他很着急。你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他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如果以后需要用钱,只要是用在正当的地方,跟他们说,他们一定会理解你的。”……就这样,在婉转的谈话中,我始终没有说“偷”字,保护了他的自尊。在这宽容的气氛里,他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事情。自始至终,我没有气急败坏的批评,没有愤怒的指责,只是跟他谈心、聊天。在他父母的配合下,该学生一直以来拿家里的钱随意挥霍的不良行为彻底改正了。

四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教育即教育者引导学生产生对自我生命的认同、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以及对他人生命,甚至对于整个世界的同情、关怀和钟爱。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对症下药,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师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男女之情似懂非懂,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有的出现了早恋。我班一位女生,对班里的一位男生心存好感,一回家便打电话给男生。周末,一天要打十几个电话,而谈的又不是学习上的事,对方父母一接电话,她便挂线,使得男生的父母十分不安。于是,我单独与她谈话,先从自己的“少年情事”说起,让她明白这并非见不得人的丑事,老师也曾经历过,继而又聊到过分的亲昵举动会招来非议的目光,使自己分心,不仅影响了学业,还让家长担心。这时,她可能联想到自己的行为正引发了这些后果,因此也深有体会地表示赞同我的观点。果然,经过这番交流后,这位女生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沉迷于“恋情”,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学业上,与那位男生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实践证明,情感交流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将更好地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愿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这样,班主任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在我校很多班级根据校纪校规和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全班讨论之后,制订了学习、纪律、卫生等量化考评细则,如《中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请假制度》《班级点名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晨检、午检制度》等制度,学生根据制定的各项班级制度实行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在制度的框架下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班级制度的建立,不能一味强调班级制度的刚性落实,还要注重目标建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管理制度的人文化、温馨化,柔性管理,使制度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体现。要有意识地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

二、构建主题班会文化,形成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设计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主题班会是学生真正融入班级、热爱班级、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我校,各班班主任依据班级在特定阶段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如,在新学期召开“累是催化剂,勤乃加速器”的勤奋刻苦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和老师就勤奋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毕业前夕、考试过后,召开“态度决定一切,目标锁定未来”的主题班会,收到了端正学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的效果。此外,各班主任还在安全教育、人生意义、学习方法、纪律卫生、节庆纪念等方面确立班会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班级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班级建设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三、构建班级品牌文化,凸显形态各异的文化特色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都会“说话”。

1.让班级精神外显。班级在进行室内布置的过程中,将班级口号、班级目标以色彩鲜亮鲜明的主题文字镶嵌到墙壁上,并将经过浓缩的班徽、班标、班训、班规、班歌融入到教室显眼的区域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班级名片”上面的内容,均由学生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来综合成型。这样做不仅可以鞭策学生,还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2.将班级智慧艺术化。各班在进行周密室内文化布置的过程中,大量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内墙的每一处区域、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主题鲜明的形象印记。无论是“远航”的大气墙贴,“寻路追梦”的诗意贴画,还是环保低碳的宣传栏、成果风采的展示区、博闻强识的读书角,都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为板报注入“时尚”气息。学校要求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结合中国的政治大事、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及班级具体情况设计,而且期期总结评比。内容实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黑板报成了传递信息、愉悦身心、提高作文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平台。班级板报随时代在变,在“时尚”的前沿地带,常办常新,成为学生阶段性“手工艺品”的展示窗。

四、构建班级人际文化,打造班级建设的爱心文化

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各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有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沟通。通过“交心换心”,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膜、融洽关系、互利互赢的良好效果。

1.每月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交流学生信息,明确彼此职责,达到凝聚思想的功效。另外,还要求根据班级现状,不定期小范围地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

2.建立师生谈心互动机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各班班主任对学生“交心”,而且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交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身体等情况,强化彼此间的朋友关系。

3.家访。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样表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诸多家长对学校以及他们孩子的了解,有时是无知的,有时是残缺的,甚至是误解的。学校要求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不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也让学校了解家庭,做到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引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表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主题鲜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促进了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促进交流、展示特长、锻炼毅力、锤炼自信的多元舞台,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特长得以发展,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

3.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更浓,自主管理能力更强,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

4.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这些品质形成的催化剂。在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中,学生们都能积极谋划,积极动手,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集体的认可,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使班集体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显得有吸引力。

第4篇

一、坚持育人为本,创新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1.确立整合班级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指导。譬如,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通报班级重大事项,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即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以便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是否团结和谐,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健全组织系统,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类竞赛型的班团活动,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

二、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利,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已成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维护学生的民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行使参与权,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利。

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活动)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活动)安排表、班级(小组)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促进大家齐心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

三、坚持素质教育,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必须拓展思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通过开展各类班团活动,坚持和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千方百计做好“育人”这篇大文章。

班主任在指导班级开展班团活动时,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阶段性工作部署,结合班级实际,提出班级学期(月度)班团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悉心提炼班团活动主题和意义,丰富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班团活动应该集思想性、新颖性、品位性、实效性为一体,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有特色与新意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

班级开展班团活动需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的特性。整体性即指班级班团活动的计划制定及方案设计,既要按照学校、院(系)的总体规划(计划)的意见要求,又要符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整体布局要科学、合理。阶段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应符合各个时间段的客观要求,即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按照各个班级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出相宜的安排。系列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须突出系统性和主题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意义,创新设计系统的、特色鲜明的班团活动主题系列,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实效,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多样性包含了班团活动应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举办组织等方面体现多样化和创新性。比如在形式上,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又有知识技能型的各种知识、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同时,班团活动的设计还应符合新颖性、实用性、趣味性、激励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班团活动通常以班级内部举办为主,有些活动也可跨班、跨系联合举办,或者可邀请部分外班的师生共同参与,以进一步加强班际联谊、交流互补、开阔视野、扩大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能够引导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班团活动的主体,通过经常性的班团活动,能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实践体验和锻炼,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班团小组是班团活动的基础组织和中坚力量,要注重发挥班团小组承上启下的团队核心作用和竞赛激励作用。班团负责人既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

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的班团活动工作,在活动计划制定、方案确定、过程参与、成效点评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导,并且通过悉心探索班团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提炼班团活动的实践经验,培育创建有特色、有影响、有活力、广受大学生喜爱与欢迎的校园班级文化。

当前,各地高校正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我们要在深化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探索高校班级的发展规律,创新高校班级的管理理念,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浩.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

一、研究生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自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膨胀,近几年招生数量稳中有升,目前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往在研究生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班级设置较灵活,可按年级、系或专业编成一个班,管理上主要是依赖导师,没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但这种班级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日益扩大的研究生规模,高校进行研究生班级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研究生班级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1]作为高校的重要细胞,研究生班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的重要结合点,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基层组织,只有借助班级载体才能更好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研究生班级建设有利于教育管理与学科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院进行研究生班级建设的主要思路。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而且是科研工作者,因此,既要重德育又要重学术。班级作为实施的组织载体,在开展活动中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和平台,促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

同时,对于研究生个人来说,班级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寻求归宿感的需要。我院的研究生,每个年级都有近二分之一来自非第一志愿调剂,虽然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班集体意识可能相对淡薄,对班级涵义的理解和依赖程度不同于本科的时候,但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需要在共同的环境里至少一起生活3年,这里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驿站,他们需要融入、需要朋友和人际交往以满足心理归属感的需要。

最后,研究生班级建设对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和加强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部属高校进行研究培养机制改革,导师负责制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班级为导师负责制提供有效载体。通过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班级的概念,促进他们充分利用班级平台或是在班级的导师之间形成班级导师团队,共同开展有关学术交流和其他学术活动并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同时,班级建设和完善,[2]有利于形成和沉淀良好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和风气,是研究生学风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生班级模式的发展

1.横向研究生班级模式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班级的组建形式在不断探索中变化着。在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初期,由于招生规模小,常常是一个系就编成一个班。随着培养专业增加和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按照入学研究生编成一到两个班进行管理的横向管理模式,在许多高校里沿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其优点是便于完成学校及学院要求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入学和毕业期间下达各项通知和上报各种统计数据;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和入学教育,使来自不同地方的研究生尽快彼此熟悉了解并建立感情基础和形成归属感,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3]而班级内部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学习,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跨专业问题提供了探讨平台。

这种班级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在入学一年后,班级可能名存实亡,这也是我在工作实践中感触最深的。尤其是农科类研究生,第一年主要以班级形式参加课程学习,其班级概念相对较清晰;第二年进入实验室直到毕业,这段时间主要的集体活动形式是以实验室或导师的科研团队为主,参加学术报告和其他学术科研活动,个人更注重科研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愿意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上面。而像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活动相对较少,加上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如对参加集体活动热情不高、班集体观点淡薄等导致横向班级到了研究生期间的中后期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2.纵向研究生班级模式

纵向研究生班级是在横向班级模式之后的一种有益尝试,顾名思义,它与横向班级模式最大的不同点是,[3]突破研究生入学的时间限制,以科研群体为核心,以研究生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为主线,通过打破按学历和入学年份的班级划分,以同一学科点或实验室的不同年级不分学历的研究生为班级主体,并注重导师对班级建设的参与和指导。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学科点和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科研领域背景相似的高低年级研究生之间由于有更多共同语言进行科研交流和探讨,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对坚定低年级研究生的科研信心有积极作用;对强化学科点和导师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的职责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容易形成和沉淀良好的班级文化,增强归属感。

虽然这种班级模式建立的时间不长,但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而忽略了对外横向的沟通;容易形成以导师或课题组为中心的小团体,影响学科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等。

3.混合班级模式

随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入,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新问题,单一的班级建设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全面培养,于是,有的高校提出了横纵结合、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通过以纵向专业性搭建资源平台、以横向整体性带动群体成长。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建班模式。

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生班级模式。其所在学院目前共有250多名在读研究生,涉及植物学等5个专业的招生。2007年之前由于人数少,不分学历,一个年级分为一个班,并选定两名研究生作为年级负责人。后来招生人数增加,为了便于管理,2008年开始每个年级按照专业相近原则分成两个班,各班推选正副班长两名,并进一步完善横向班级管理有关制度。由于横向班级客观存在的弊端,我通过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特征的了解,对横向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并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研究生混合班级模式。在这种班级模式里,每位研究生一入学就具有临时班和固定班的双重班级成员的身份,即硕士生按照专业编成两个临时班和全部博士新生编成一个临时班,各班均由正副班长和配备相关专业的具有一定威望的导师担任班主任,并允许这种横向班级到第二年进入实验室后对班级有所淡化。另一种身份是在入学时也是纵向班级成员,根据专业和导师团队,不分学历,编成八个纵向班,各班有班长和心理委员。到2011年5月,所在学院完成了研究生班级模式改革,即由单一的横向班级调整为横纵相结合的混合班级模式。

三、混合班级模式下的研究生班级互动管理

混合班级模式为促进科研和学术交流、发挥导师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研究生管理的有益尝试。但无论哪种班级模式,只是班级存在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健全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班级作用,所谓“建设重于建制”。而加强研究生班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区分班级管理的主客体

按照正常思维模式,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首要负责人,那么,当然也是研究生班级管理的主体,研究生是客体。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已是成年人,心智更加成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能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提高自我。因此,他们应该是主体,而辅导员对他们的管理,严格不叫管理,而是引导和疏导,扮演主导和辅助客体的角色。这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艺术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能把握好“主导”和“主体”的尺寸,既要能调动研究生作为管理主体的积极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能力范围建设班集体,又要掌控好班级发展的方向,做好导向工作,尤其是在班级决策上,一方面要体现班级的民主性,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决策权力,另一方面不能弱化辅导员的教育角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研究生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另一角色是导师。由于混合班级成员主要是由导师团队组成的,导师对班级成员相对熟悉,这是管理的基础,决定了导师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导”又是“师”,有义务参与研究生的班级活动和管理。但由于目前这种班级模式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加上导师对“负责制”的理解不完全全面,因此对参与这种管理存在一定的误解或是不以为然。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导师对班级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作用,辅导员要主动多与导师沟通,让导师多了解班级的事情以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同时,学院要鼓励导师多参加和支持班级非学术类活动,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导师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学校层面上可以通过健全导师的考核机制如师德考核,在制度上形成一定的规范。

另外,相关文件对本科班主任有规定,但还没有对研究生班是否配备班主任做明确要求。重视研究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途径之一。我院的研究生班主任只是一种尝试,对其角色定位和具体作用还需进一步探索,对其履行的职责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但希望能在研究生班级管理上多一个辅助客体,从不同角度完善班级管理。因此,借鉴本科班主任的许多做法,研究生班主任应该有很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2.建立有关班级制度

虽然“建设重于建制”,但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研究生班级在人性化管理上必须规范化,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保证混合班级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班级建立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制度,[4]在建立初期制定《研究生班级管理条例》;在发展时期制定《研究生班级活动实施办法》;在成熟阶段制定《研究生班级评级体系》等。

3.拓宽研究生班级管理途径

混合班级模式有它特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可能性,在管理上需寻求更符合它特点的途径作为有效切入点,不能完全照搬单一模式的做法。我院除了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外,尤其注重探索贴近研究生特点的其他途径,如建立虚拟班级、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配备班主任合力管理等。

在思想政治管理进网络的推动下,微博、QQ、BBS等网络手段已逐渐成为研究生班级交流和管理的主要途径。[2]2005年,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政社]17号文改变了校园BBS的媒介环境和危机管理模式在高校BBS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推进网络途径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开展。[1]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网络班级,使思想政治教育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改变研究生因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跟随不同导师和不同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很难有统一时间开展集体交流活动的状况。网络班级和实际存在班级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此外,国务院16号文件中提出大学生党建目标是“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为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班级建立联系指明了方向。由于混合班级的编制思路和已有的研究生党支部组建的思路一致,因此,建立在班级基础上的研究生党支部对班级的建设起着思想核心作用。在混合班级里,要求党支部委员和班干部的人选不重复,有利于党支部和班级之间在活动上的协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班级各种学术或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强党支部和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159-160.

[2]吕淼华,劳俊华,郑秀娥.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的研究生班级建设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9):30-32.

[3]周琼,王静.研究生班级纵横将诶和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6):28-31.

第6篇

1.班级博客概述。班级博客是教育博客的一种,是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课任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

2.中职学校班级博客现状分析

①中职学生学习缺乏目标,学习积极性及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响应班博创作热情受到影响。②家长、老师重视程度或关注程度不够。③中职学校大多没有博客平台,虽有个别班级在新浪、网易等网站上申请注册,但各自为阵,没有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相互评比参考的氛围。

3.中职班级博客建设的有利条件

①中职学生考试学习压力相对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可能很多人认为是“业余兴趣爱好”之类的东西。②中职学校学生实行全员德育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在校拥有更多的空间与自由,班级博客可以成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新平台。③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博客建设,或者说班级博客建设可以为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展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④班级博客建设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正面宣传,让社会更容易接受中职学校,认可中职学校的办学价值,改变社会对中职学校片面、负面的认识。⑤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而班级博客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设项目之一。

二、中职班级博客的建设策略

1.创建班级博客的条件。硬件环境的条件:我校建有校园网,有自己的网站,校园网服务支持WIN2003 SEVER的IIS的WEB服务器,校园网服务器支持ASP的作业平台。

软件运用:因服务器支持ASP,运用基于ASP的国内BLGO管理软件——0BLOG,其自带的模版美观,功能比较齐全,操作简单,使用较普遍,此软件下载后安装到服务器的空间上即可。

2.OBLOG简介。OBLOG多用户博客程序(以下简称OBLOG)是由悠悠易(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Asp技术和浏览器技术的BLOG博客网站管理软件,被称为国内博客建站第一程序。

3.班级博客建设的模块设计。①日志栏目设置(初拟)——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风采:专业介绍、专业活动、专业风采、技能比武——尽情体现职校的专业和职业特点。

班级公告:通知、公告、文件传达、成绩公布、三项竞赛、品德分公布。

班级建设:班级公约、值日安排、班团干部、学期计划、班级成员、班组荣誉。

多彩生活:活动掠影、成长足迹、趣闻迭事、好人好事。

我的作业:课堂内外作业布置、智力挑战、专业学习任务,尽可能的展现职校特色。

优秀作品:展示班级学生精品作业、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电脑作品、工艺作品等,和专业风采相互映衬。

心语心愿:班主任感悟、学生心声、家长反馈。

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知识、生活小常识、安全教育知识。

②相册类别设置。校园掠影(文化活动):捕捉校园活动开展中的精彩瞬间,主要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开展。

生活片段:记录师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处见真情。

③圈子类别。学科圈子:以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为基础,各专业班级可自行设置学科圈子。如平面设计班开设的“平面设计”“设计欣赏”;计算机专业班级开设的“电脑爱好者”;幼儿教育开设的“心理驿站”;数控专业开设的“技工交流”等等。

创业就业:以中职学生创业就业为指导思想,开设“淘宝创业店”、“花语实验室”等。

团队管理:以学校已有的社团为圈子,建有“青年志愿者”、“礼仪之花”、“朝露文学社”、“星星点灯”等圈子类别。

通过以上学科圈子建设,将中职学生各社团组织在网上也安了个家,通过交流学习,引领全校同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中职校园文化。

④精华日志与博客之星。精华日志:将班级日志中有思想、可读性强、能引起读者共鸣(最好原创)的文章设置为精华日志,并显示在班博平台的首页显要位置。

博客之星:每周或每两周评选一次,将近期班博建设较为典型的班级作为班博之星,同样显示在平台首页的显要位置,推荐典型,引导正确方向。

4.班级博客的建设策略。①班级博客建设的几个原则。专注原则——专注于班级凝聚力建设,专注于班级文化建设,专注于班级内学生潜能开发,专注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与沟通。坚持原创——要求班级博客上的文章、趣闻、感悟感想尽可能来自于同学原创和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实故事。经常更新——及时对班级博客上的内容进行更新,使其具有及时性、可读性和时代感。交流评论——除了要求同学关注本班的班级博客外,还要经常关注兄弟班级、姐妹班级的班级博客,相互点击阅读、评论回复,尊重每班的劳动成果,给他们带去信心与鼓励。②以评促建,交流互动。评比是促进班博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评比中可以发现问题,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以此增强班集体凝聚力。通过交流互动,形成班级博客建设氛围,促使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从而更好的推动班博建设。③完善组织,分级管理:班级博客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必须有完善的组织和制度作保障。首先,信息中心负责博客平台的创建及提供技术支持,并组织班主任和博客管理员进行应用培训,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整理与总结。其次,学生处作为班级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指导班级博客的开展及制度的制定,并通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推进班博建设,并将班博建设和班主任工作考核进行挂钩。第三,选好班博管理员,制定管理员职责,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工作环境,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三、中职班级博客的有效应用

1.班级博客在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班级博客简单易用,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博客中都可以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信息。而如果学生看到很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随手摘录到BLOG中,日后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而在写与录的同时,学生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班博在中职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应用。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学习能力较差,自卑心理较重,对自己容易自暴自弃。班级博客为新型的师生心理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通过班级博客中“留言”或“心语心愿”栏目向班主任或老师敞开心扉,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实名或匿名的留言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便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班主任通过“留言”与“心语心愿”栏目不断地给予学生心灵慰藉,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样,班主任也通过班级博客这个平台,向学生传达自己真诚的愿望以及检讨自己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某些不恰当的语言或表达,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真诚,从侧面体会和理解班主任工作的辛勤与不易。

3.班级博客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①班务公开。班级博客及时公开涉及班级的活动计划、班级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奖罚收支等,这样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子女所在班级的有关情况,学校相关处室则可以适时掌握各班现状,实现家、校、班三级共管。②评价工具。每周评出1-2名班级之星,对于好人好事重点宣传,对于不守纪律的同学采用婉委语言加以引导,中职学生要重表扬,轻惩罚,潜移默化自觉形成“我为班级争光,班级以我为荣”的强大凝聚力。③言论载体。经常针对班级中的个体现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班举行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组织在班级博客中加以讨论,让学生各陈已见,班主任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4.学生风采展示的舞台,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中职学生由于社会认知度远远不够,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中职学校里学些什么?会些什么?而班级博客这个平台可以很好的展示中职学生的风采:中职特色的优秀课堂作品,多彩多姿、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自主管理、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为毕业工作带来现实意义的就业创业活动、实习实训。社会通过班级博客更近距离的了解中职学校,认可中职学校的教育。

四、结束语

当然,在推进班级博客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班级博客只是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功能,特别是要处理好如何把现实与虚拟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班级博客这样一个平台使网络世界与现实班级得到较好的整合,在班级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技术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及我们的教育,而班级博客只是其中微少的一个教育创新,我们相信将有更多的创新火花在教育改革中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 班级文化建设; 感恩教育

11月的天空,阴雨绵绵,闹钟的秒针不知疲倦地走过了一圈又一圈,日历本上的“感恩节”三个字在红色签字笔画的圈圈里显得分外鲜艳,闹钟旁,33封信整齐地“矗立”着……王雨(化名)同学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他的智力有些缺陷,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上周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请每个孩子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这也是本周班会课的一个活动环节。很快就到班会课的时间了,但是这个孩子的信却迟迟没有交给我。我走进教室,轻轻地拍了怕他的肩膀,把他喊出来,询问原由。他头垂地很低,支支吾吾地回答,声音小得我几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有些小小的气愤,也有些同情他。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他爸爸的号码,他爸爸很快接通了电话。从他的回答中我知道,王雨回去后没有跟他们讲要写信的事,他爸爸对于这件事也感到很抱歉。很快就要上课了,一副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所有的孩子都在读着家长写的信,只有王雨,低垂着头,无所事事,这场景是多么悲凉。听着电话另一端家长的声音,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走进教室,全班同学都端正地坐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周四是什么节日吗?”“感恩节!”全班异口同声。“没错,因为有你,心存感激。

从小到大,我们最需要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和美好的生活。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他们脸上的第一根皱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都去哪了?”话音刚落,我便播放之前准备好的视频《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播放完了,班级沉浸在沉重的气氛里,我微笑着对孩子们说:“在上周,家长给你们写了一封信,现在,请大家打开它,读一读家长给你们写的信。”同学们拿起桌上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留意了一下,男生看完偷偷地擦拭眼泪,有些女生看完了信便趴在桌上哭了,唯有王雨,低着头,像是从教室里孤立出来的人一样,不知所措。“同学们,我们班有34名同学,但是因为有一个同学的家长比较忙碌,他没有时间给这位同学写信,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家长不关心他。我们一起接通他爸爸的电话,听一听他的心声。”全班同学都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等着我拨通电话。王雨也微微抬起头,脸上写满忐忑和担心。“滴滴……”很快,电话就接通了。我对他爸爸说,王雨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您有没有什么话对王雨说?他爸爸说了很多,最后,我问他,对王雨最大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希望王雨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挂掉电话,同学们全都低下了头,王雨低着头擦着眼泪。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难忘的亲情片段,此时,他们肯定想到了某一个片段,我便每人发了一张白纸,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每个人在白纸上画出亲情的回忆。五分钟之后,大家都已经完成自己的作品了。很多同学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并分享,每一次分享都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每一次分享都赢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走近王雨的身边,发现他画的是两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在吃饭,桌子上摆了好几个碟子,碟子里面有不同的菜。我便邀请王雨同学上台讲述他的亲情故事。王雨犹豫了一会,便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在投影中,他画的画显得格外漂亮。“我画的是我的爸爸和我,我的爸爸不会做饭,那天妈妈不在家,爸爸却为我做了很多菜,我很感动……”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是鼓励,也是感动。爱需要分享,也需要表达。班会课的尾声,我发给每个人一个信封和几张信纸,让他们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

王雨也认真地书写着,泪水滴在信纸上,晕染出一片黑色,眼泪,是感动,或是愧疚,也是成长。第34封“信”,让忙碌的父亲与沉默寡言的儿子有了心与心的碰撞,教育是一个故事,故事也是一种教育,希望孩子们通过班会,能慢慢地学会感恩,学会成长。第二天,王雨的家长给我留言:“感谢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孩子内心更多的东西,也让我们知道了为人父母做的不够的地方。以后我们会更多的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使我们的爱在孩子身上无所缺失,让孩子在爱中幸福成长!”看了家长的反馈,感受到同学们在这节班会课中的成长,我很欣慰。从办公室走到班级的路上,发现教室门前的连廊上多了很多漂亮的蓝丝带,栏杆上一个个漂亮的蝴蝶结,在微微的细雨中摇曳着,映衬着略灰的天空,显得分外美丽!这一周,我们沉浸在感恩和感动中,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们应该感谢我们唠叨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因为有你,心存感激。”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要注重文化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时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和感染,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曦,学子,黑龙江学子杂志社,2016.

第8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54-0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完善、塑造人灵魂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灵活采用适合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对教育者施以“玉雕”,使之全面发展,在各式各样的方法中,班级文化是很重要的一块,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古人又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下面就班级建设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抛砖引玉之用。

1 班级文化建设

1.1 墙体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写作作品及其他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给学生们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又美化了教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室标语要注意美感,一般是对称和谐。标语或严谨潇洒,或豪放洒脱,都给人以极美的享受。黑板报一周一刊,极大地反映了学生们的构思设想,创作能力,是一个活的文化艺术宣传窗口。

1.2 制度文化建设

(1)选举成立班委会、团支部:学期初进行班委会选举,选出一批新的班级管理人才。确定了班委共5人,团支部共3人。在形成班委、团支部后,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建立起了一支肯干、能干的高效率的干部队伍。班委会下设学委会,纪检会,体委会,劳务会,继续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

(2)轮流值日班长制:每天有一位同学当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级出勤情况记载、偶然发事件的处理、带领值日生搞好当天的值日、组织全班做操、组织学生劳动、组织学生安静上好自习课,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3)设立监督委员会:班级实行班长负责制,所有工作班长有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各小组、部委都直接向班长汇报相关情况,这样就有一个漏洞,班长及班委会失去监督,于是我再设置了监督委员会,监督班长和班委会的行为,是否公平、公正、客观、透明,这样如同“三权独立”,班委会行使权利做工作,最后他们的工作由监督委员会评价和监督。

1.3 精神文化建设

(1)精心准备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课教育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除强调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外,根据学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而确定不同的主题班会。为了锻炼班干部的能力,我放开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这样将确保班干与同学之间的频繁交往,又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

(2)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共命运,共呼吸”。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培养学生有爱心,有正义感: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我倡导我们的同学应该有爱心,有正义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灾情、困难学生家庭、车祸的学生、被火烧伤的学生前后捐款2000多元。

2 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还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有时候学校教育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老师的谆谆教导,抵不过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进网吧,可学校周围就有网吧引诱学生上网,老师的教育有时候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2 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

同样一个很好的计划,实施起来会因个体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个体普遍素质好,班主任工作起来轻松,如果你的学生和你顶牛,再好的计划也是废纸一张,学生是活的个体,你带几届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班。

2.3 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因管理者和实施的个人因素不同,如个人魅力,说话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管理者的能力等等,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学生心理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生有抵触情绪,制度不完善,执行有偏差等)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找出不足,积极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素质培养;自我建设

高中班主任肩负着班级活动的组织、建设班集体的重要使命。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除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进行引导,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时期,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在新形势下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及自我建设,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感染学生,带出优秀的班集体。

一、高中班主任自我素质培养与自我建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及人发展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个性培养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之间在教育的目标、内容、性质、方法等方面都截然不同,素质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属于更高水平的教育,因此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标,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促进现代课程发展其关键在教师。教育家毕比博士曾在《开发国家的教育品质》一书中指出:“教育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作为班主任,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出具备何种素质的学生,学生是否具备新课程的理念,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及自我建设,进而提升工作有效性,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二、高中班主任自我素质培养与自我建设策略

1.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想要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实践型人才,班主任自身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在不断完善自己,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运用知识很好地进行掌控,做到厚积薄发。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班主任还应注重进行科研,注重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质量,探寻符合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2.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德育观念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J识德育的重要性,结合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从而完善高中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便于双方对学生德育发展情况的掌握,推动班主任自身德育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班主任应树立实用德育教育理念,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中的实际生活情境,通过实践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有助于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3.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