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民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3-06-25 16:19:45

导语: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发展 趋势 国民经济 影响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主要就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优势来形成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针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电子化实时性以及集成性和远程化等多方面特点。首先,互联网金融应当尽量做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将电子符号作为相关数据的替代,将磁介质作为纸介质的替代,进而使网络数据成为金融信息输出的新型手段。

二、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后,更是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其发展也呈现出了日趋繁荣的趋势。互联网金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支付便捷、且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资金供给双方能够直接发生交易的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去除掉银行、券商以及交易所等相关金融机构的中介画影响,进而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其发展需要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类金融业务的保证,在一中虚拟的空间中所形成的各类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传统的金融业务都具有重要的冲击效果。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金融的发展契机,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开始开发出新的金融生态链,借助其自身的灵活运作方式对商业银行造成了重要的冲击。其中较为成功的当属支付宝与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对这些平台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人们的生活,其提供的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和代缴费用等各类业务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触动了商业银行的利益。但是从整体的发展情况上来看,这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却是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来完成更多资金上的运作,并且选择性也更加多样。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保险与基金公司的销售渠道,这些企业可以拓宽自身的互联网渠道来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进而对传统银行销售渠道造成重要冲击。在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处理等相关科学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网络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而对金融服务流程予以改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相关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能够在运营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客户资源,对这些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进行信贷审核时投资者们可以根据其信用状况进行相应的资金支出,保证资金安全。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应当加快金融网络化的发展脚步。互联网除了能够被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当前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为此,应当在坚持以网络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以各企业和用户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灵活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金融业的创新力度。通常情况下,针对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运营资金管理和利益分配管理等几方面,做好相应的部署规划工作。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应当将金融的业务内容重新划分为投资管理、融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以及资产运营质量和知识资本利益分配等几方面内容。最后,针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还应尽快建立适用金融业务运行的保障和控制机制。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的集中运营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源的整合给予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为了是互联网技能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当尽快建立起能够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运行保障和控制机制。为此应当先进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实现互联网金融提供必要的基础;其次,则要为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网络环境;最后,针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还应当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强化金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理论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撑和保障,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进步与提升。

五、关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建议

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来说,我们应当对其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安全保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阻碍,相关的调查了解到我国目前有百分之八十的网站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问题,这对于投资者们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积极强化网络网站的监管与修复,推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确保客户的私人信息以及支付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使百姓们对互联网金融具备应有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信任互联网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应当将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企业所掌握的信息在经过相应整理后录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国家方面也应当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付出相应的努力,就当前法律空白地带要进行积极制定和完善,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原则,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处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掌控中,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六、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互联网金融必将在未来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互联网金融,针对其中的不足要积极改进和弥补,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莫申生.制度安排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4.

第2篇

【关键词】居民财富投资;国民经济发展;股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股市从1990年的95点出发,2007年创6124高点后拆跌成2008年的1600点,2014年7月从2000点一路高歌,2015年6月达5178高点后又拆跌成2015年8月的2850点。在股市冲浪,有些投资者赚取了财富也积累了经验,有些股民损失惨重,面对不很成熟的中国股市,大家都无心谈股。但是,从资本市场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股市是经济发展、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选择路径。

一、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选择

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不稳健,股票投资者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望,对股票投资信心不足。事实上,与其他投资比较,股票投资回报是最高的,流动性是最强的。

(一)股票投资回报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财富的投资渠道和品种比较多,有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保险投资、黄金投资和银行储蓄等。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资渠道和品种都能给我们带来盈利,有些投资只能起到保值作用,有些投资的实际回报甚至是负数。投资回报分为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有些投资名义上有收益,但扣减CPI因素后的实际收益率只能保本,甚至是负数.

(二)股票投资流动性强

在中国,房地产投资是比较被投资者看好的。但是,股票投资具有同质性、规范性和公开性,而房地产投资具有固定性、异质性和交易的不频繁性。因此,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整体流动性高于房地产投资。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路径

目前,实体企业发展筹资困难,筹资和用资的成本都比较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切实发展国民经济,都离不开活跃、便捷的资金市场。股市有利于企业融资,其流动性和趋利性可以科学引导和配置财富,其财富传导效可以有效扩大消费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一)股市有利于企业融资

1、信贷现状不利于创新创业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质量来决定的,而资产负债表描述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善和资产质量情况,其信息不直接涉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新兴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表没有多少财富积累,因此他们很难从银行筹集资金,只有向小额融资公司贷款或者选择风投,而小额融资公司贷款或者风投的成本都比较高。这样,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难度,打击了万众创新的信心,不利于社会创新创业。

2、信贷现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根据资金来源一般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和留存收益等,外源融资包括贷款、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催生和发展创新企业是践行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创新企业的内源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创新企业规模小、积累少、业绩不稳定、发展前景不好评估,所以较难得到外源融资。目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间接融资(信贷融资)比例为3∶7。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矛盾,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二)股市可以科学引导和配置财富

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通过市场机制来科学合理配置居民财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从表3可知,我国居民财富的64%投资在房地产,29%躺在银行,而美国居民财富的29%在股市。从财富的社会均衡回报来看,房地产租赁业务是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租赁收入只是房东与租客之间的零和搏弈而已。现金本身不会生产财富,也不会自我增值,只有将现金投入生产流转,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银行储蓄是通过利息来获取回报,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是跑不过CPI的,其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股市是可以产生财富的,其一,股票是轻资产,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进行快速流转,使资金发力于经济改革和生产热点,不断高效地创造财富。同时,企业通过股市筹集资金,减少用资压力,推进创新创业和经济持续发展;其二,从投资者来说,股东可以直接通过被投资企业获取回报。美国和澳大利亚居民财富中的股票占比分别是中国的10倍和5倍,值得我们思考。我国应该进一步健全金融政策,规范资本市场,激励居民加大对股市的热情,提振居民的股票投资信心。同时,通过降息减少存款,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减少炒房,促使居民将财富投入股市。

(三)股市的财富传导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发展需要居民对经济前景的美好预期,需要居民对财富充满信心的传导效应。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作用,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作用,股市规模的扩大对加快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有利的。

三、股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基于企业营运分析,其中“一去”就是去掉财务杠杆,“一降”就是降低经营成本。从表4可看出,我国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政府和家庭,我国企业的负债率也远高于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这个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财务杠杆大,筹用资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和筹用资成本的渠道有很多,其中发展股市,推动企业向股市筹资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 国民经济 发展 地位 分析

一、前言

我国国民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亦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人们亦逐渐重视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以及价值,尤其为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而体育行业因此被我国民众比喻为朝阳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的生产总值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国近三十年来不断改革经济与政治,社会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的生产总值亦逐步提升,直到2011年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据第二位。而体育产业所贡献的极大经济价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经济的增长中体育极具区域优势,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大力的支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与成熟亦可对其他产业不断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朝阳企业之一,尤其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处在低迷的阶段,但同其他行业相较而言,体育产业持久发展潜力更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产业。此外,体育产业对于其它产业所具有的联动的作用更强,一定条件下其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业、信息业、通讯业、服务业、制造业、广告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且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体育可将较多劳动力有效容纳。例如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具有较大的出口,在1998年的时候通过海关进行直接出口体育用品高达45.98亿元左右,仅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三大球类出口额亦达到8011万美元左右。国外的情况亦如此,英国在1990年的时候有差不多50万人从事于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将农业从业人口大大超过;而在德国有300万人从事休闲的服务业,4000亿马克是该国年营业额;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为该座城市2.5万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韩国汉城的奥运会将就业机会提供给3.4万人;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会将7.7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该州人员;我国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将差不多10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北京市[1]。

2、我国体育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和谐的促进方面有利。在体育经济不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可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健康,亦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经济进入往前发展关键的阶段,不仅为关键发展的阶段,而且为社会矛盾的爆发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亦更易具有过激行为发生,不断激化社会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社会学以及体育的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多参加体育的活动可将压力有效缓解,利于将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而同时,当人们对大型的体育比赛进行观赏,尤其为观赏大型的比赛时,其手舞足蹈、吼叫、欢呼的同时缓解了心理压力,将民众的心理削弱。而上述这些为体育经济当中社会效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3、体育主要的作用之一为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可将劳动者的素质有效改善,将其劳动的生产率提升。据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劳动者经常的参与体育劳动,那么同那些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者相比较,前者劳动的生产率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为劳动者,而其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劳动的生产率,而这是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可达到的功效。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研究时均一致表明,当九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整体处于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均较弱的经济环境当中,然而体育消费亦出现持续火爆现象,体育产业中整个效益、质量、结构以及规模均取得飞速提升。由此可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国民经济当中极具活力且新的一个增长点为体育经济。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近年来在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带动方面作用显著提升。再次,在拉动社会的就业、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外资,我国体育经济的作用较大。最后,我国体育经济亦为将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提升、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的国家,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且在网络的社会化、信息的时代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飞速变革的今天,我国在各族人员均得到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育经济,重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而体育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一定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起更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信息产业;国民经济;经济增长;贡献分析;实证分析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信息产业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在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开发信息产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我国现行的信息产业行业范围划分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国统字[2003]83号)中信息相关产业分类,将信息产业的行业范围划定为以下五大组成部分:一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二是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三是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四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是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业。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总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也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而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为深入研究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对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试图准确的揭示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

二、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它本身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而且表现在它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先导作用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相继诞生,但无论是生物工程、卫星通信、光纤技术、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还是新型服务业,都离不开具有核心地位和先导作用的信息产业作为其应用开发的突破口。其他高技术及产业的原理、机理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功能、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无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新突破和综合应用;其他高新技术产品都必然以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其部件或功能子系统。因此,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作用。

(二)催化和助推作用

信息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创造财富, 而且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并促进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提高和升级,通过扩大财富的增值空间、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以及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等手段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财富创造能力,使原来不能创造财富的部门或企业创造财富,使原来只能创造较少财富的部门或企业创造较多的财富,这就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和助推作用。

(三)优化作用

信息作为现代生产的要素之一,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生产要素具有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要素作用于资本要素,增加资本要素的信息含量,就可以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信息要素作用于劳动力要素,可以增强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并提高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和运行效率。

(四)倍增作用

发展信息产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成倍增长,通过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动其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系列的综合经济效益。一是信息产品和服务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信息产业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信息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总和构成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扩散效应,这些扩散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使国民经济倍增发展,这就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倍增作用。

(五)软化作用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的软化作用。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中出现了软件业、数据库行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等软性产业;二是信息产业及软件行业的产生也使得硬性产业进一步软化,通过信息产业所提供的先进的信息设备和良好的信息环境,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增加了软功能的比重,实现了外延式软化和内涵式软化的统一。信息产业对就业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管理、研究、软件开发、信息咨询、信息传播、信息服务的就业人数占国家总劳动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产业对消费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知识化、信息化的产业结构为市场消费提供知识化、信息化的供给,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动也会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的消费需求促进信息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形成。

三、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贡献;二是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一)直接贡献

信息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增长和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及所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增加,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我国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为2980亿元,至2006年达到110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38.6%,远远高于同期我国10%左右的GDP增长幅度。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25%,比上年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全行业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90%;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2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10%以上。

(二)间接贡献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命力上,即所谓的“外溢作用”。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前向关联性和后向关联性,即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扩张;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强烈,信息产业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的大小,将在在下面的实证分析中进行进一步论证。

四、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确立

为了测度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运用经过修正过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Y=AKαLβ。

式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K为社会资本量,L为社会劳动量,A、α、β为系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由于信息资源的加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生产力发展的性能和特征发生了变化。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同时,信息产业还对传统产业不断地进行着渗透和改造,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素。因此,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产业、经济乃至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该模型必须考虑到信息因素的重要性,模型可以进一步修正为:Y=AKαLβIγ。

式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K为社会资本量,L为社会劳动量,I为社会信息量,A、α、β、γ为系数。

出于数据采集的方便,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入代替社会资本量,采用就业人口代替社会劳动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整、准确的信息产业数据,本文采用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代替社会信息量,具体数据见表1:

为了便于计算,将模型中各要素改写成对基年的指数形式,并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修正后的估计模型为:

Ln(Yt/Y0)=LnA0+αLn(Kt/K0)+βLn(Lt/L0)+γLn(It/I0)

(二)模型的求解和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求解,可以得到:

LnA0=0.012α=0.551β=0.199γ=0.255

所以代入原模型得到:Y=1.012K0.551

L0.199I0.255

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F值为1146.099>F0.01(3,6)=9.78

检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极为显著,检验通过,可以进行经济分析。

该模型求解表明:

1、1996~2005年期间,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社会信息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贡献率已经达到了0.255,即该时期内中国信息化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能够引发GDP指数增长0.255个单位,已经高于劳动量对经济增长0.199的贡献水平,其作用已经极为显著。

2、1996~2005年期间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仍然是资本量,其贡献率达到了0.551,远远高于信息量的贡献。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的投入,信息产业发展还不是非常充分,信息要素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有待进一步渗透和体现。而这个分析结果与我国现实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五、结论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劳动要素。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不充分,信息作为首要生产要素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因此,应该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大力扶持发展信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及农业部门的力度,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乌家培等.信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

4、张安.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信息技术,2006(7).

第5篇

关键词:水利投资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直是政府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持续大幅增长,国民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增长,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领域。在对2000年以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两个指标的统计、分析、计算之后,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有着不断加大的趋势。尤其在2006年之后,随着水利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趋稳定。

一、便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公益性,它关系到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前景,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经济的状况对于国民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点。

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对农业的生产具有十分直接和显著的影响。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整个农村经济的生命线,对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影响农业发展的问题,还能改善农林牧渔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木材、牲畜、淡水产品及各种农副产品产量的增加。

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能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产量,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不断的加强,并促使农副产品的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此外,作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中的重要方面,水电投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也有着显著的成效。

二、扩大内需,促进第二、三产业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于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通过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一)对工业的促进作用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工业的支持,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总投资需求量大,投资总额大,对于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运输、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原材料,以及运输、机械、建筑施工等产业部门的运作,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够拉动工业需求,促进包括下游的发电、航运等在内的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对于工业增加值的拉动,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作用已经超过1000亿,而随着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水利投资对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加大。

(二)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总额大,就需要有良好的融资平台和渠道,对于金融保险业的的需求,使水利投资对其发展也产生了促进作用。

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还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的的发展。另外,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周边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其巨大的外部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促进着国民宏观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能够通过资源的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国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重点是防治洪涝灾害,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一直以水资源和防洪工作为主,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地域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已经显著增强,水利的工作重点随之转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上。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致使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各地用水矛盾问题也日益尖锐,因此加强在水资源工程调配上的建设也愈加重要。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的建设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规划调水规模巨大,实现了全国水资源的南北、东西调配,协调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有关水资源调配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能很好地缓解各地的用水矛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性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能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当前应不断完善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度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充分利用水利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但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为目标,依据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J].科技向导,2012.(29):302

[2]吴丽萍,陈宝峰,张旺.中国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J].技术经济,2012.(10):56-57

[3]李宏练.探讨水利工程对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和要求. [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7)

第6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GDP 回归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储运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推动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 %(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

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 0.606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 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 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6)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同时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水利建设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的凸显出来。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灾害,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也必须对水利建设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水利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所有水利建设工程当中,对农村的水利建设尤其要重视,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一个基础产业,必须要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这样一来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自然环境相对较为复杂,降雨量的分布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不均匀状态,所以在农田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旱涝灾害,从而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对这些灾害予以全面的控制,国家也开始大力的去兴修水利,这样也就可以起到稳定农田的作用。

首先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去看,农村的水利建设为农业高效的发展,以及粮食生产的安全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和条件。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前我国的灌区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左右,其所生产出的是我国近80%的粮食,在这些粮食当中,8成以上都是商品粮,9成以上都是经济作物,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多趋势,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我国一些农业水利建设相对较为完善的啥地方,粮食生产的水平一直都在稳定的状态下,有些地区甚至生产水平还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其次是从农民的生活角度来看,农村的水利建设对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也是确保农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同时它还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对一些相对较为贫穷的地区来说,加快水利建设也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再次是从农村生态环境的角度上来看,农村的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进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更加积极的去探索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国当前的发展中,城市你和乡村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呈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环境建设中难度和困境也越来越大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保证其质量,营造并维护好正常的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有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大环境。

三、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措施

1、提高对水利建设可持续性意义的认识

从古代时期,我国就十分中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个定义放到当今社会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的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对应的政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当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出现了冲突的时候,不能用牺牲环境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2、进行合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提出的水资 源工程建设逐渐增多。这对于水资源配置要进行研究,使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工程建设更好的推动,根据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情况和北方严重缺水形势,应该首先考虑城镇用水,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所以应首先保证用水,否则将影响制约城市的发展,而且在水资源配置上,城市发展需要一些用水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提高供水的保障,要加强水网建设。就是要实行跨流域调水。

3、水利建设上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不仅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力度,还要大力的推行清洁生产。有关规定表明: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实行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近一段时间我国的污水治理重点就是:进一步抓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做到工业污染源的稳定达标排放,尽量杜绝再一次不合格现象的出现;还要加大对三峡库区、长江上游、松花江流域、黄河中上游以及渤海海域的水污染治理;加大对进行海洋采油船舶和近海养殖的污染防治力度;在水利环境治理中,要对削减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注重磷、氮的排放量,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结合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实施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紧抓南水北调工程内水源区以及沿线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对南水北调的水源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

4、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等很多的功能,被比喻成为地球的肾脏。对于我国来说,湿地的分布具有广泛、类型多、面积大的特点,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湿地对水的调蓄能力降低、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水质变差等,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5、采用市场机制改革水价

对于城市的节水、供水以及水污染的防治要根据规定,积极有效的引入市场机制,使融资的渠道得以拓宽。对于城市的污水处理以及设施的回用项目的运营和建设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社会资金投入,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步伐,对以往所购置的污水处理工作设备要加速折旧。对于污水处理的费用也要做到专款专用,循环滚动使用;各个地区在对水费以及污水处理费的价格标准进行调整的时候,为了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运营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要优先把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标准降到保本微利水平。

水价的调整是经济杠杆对水资源节约作用的核心。提高当前的城市用水的水价,不仅可以为节水开源的工程筹集到大量的建设资金,还可以促进形成一定的节水机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水价普遍都比较低,所以水价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提高城市水价,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以及城市对节水以及中水会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使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取水量得到相应减少,并且污水的排放量也会得到相应减少,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四、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水利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它也是我国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所以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还可以在发展中学习一些其他国家使用过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铤词: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指数;低碳经济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054-02

“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起源于30年前,最早是由有“全球最英俊国王”之称的不丹国王吉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rneSinlgye Wangehue10提出,他认为政府施政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并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在其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方面内容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并以此作为衡量国民财富的新标准,政府将“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把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_于经济发展之上,这也是该国“九五计划”(2002-2007年)的核心所在。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的生活很幸福。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社会经济应强调以长期发展为目标,并且是可持续的、均衡的发展,以确保人们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那种造成失业率上升、不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经济增长,只会降低“国民幸福指数”(General Wellbeing Aecount)。(2)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那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十分有害的,也会使“国民幸福指数”下降。(3)国家应保护和推广自己的文化,特别是在那些文化-多样性显著的国家,否则将损害人民的普遍幸福感。人民应该在不丧失其民族特性的前提下融人“全球化”,而不是抵制。(4)只有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才是善治的政府,否则,无论在其他方面取得多大成就,都不是一个好政府,更不可能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幸福观念。传统经济学认为,财富的增加是改善和提高人们幸福生活的最重要途径,因此经济学家们都将实现财富增加的最大化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但是,从目前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生活中财富并不占据中心位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让世人有目共睹,但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的矛盾问题也是客观在的。中国经济社会表现出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有很多,例如:环境污染、贫困问题、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的不公平,这一切似乎正在掩盖30年改革开放的功绩。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民过上幸福生活,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借鉴苏丹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所以我们必须放弃对GDP的崇拜,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一) 保护环境。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国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是好看的GDP经济数据,那么,这种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将注重质量和持续性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当兼顾速度,而不是走一条将速度摆在第一位兼顾质量的发达国家的老路,应该像不丹人那样为了“留得青山绿水在人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宁可适当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那种认为“污染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的说法,只是根据日本和欧盟的有关发展经验得出的结论,并非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环境保护要想从“被动治污”转到“主动治污”。一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污染比较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并配套采取严厉的奖惩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二是对于内地一些尚未受到污染、环境较好的地区,应当坚决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推出相应的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保障为前提的生态保护制度;三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这些地区不但向发达地区输出资源,而且承担生态遭到破坏的成本,却从未得到过相应的补偿。这显然不合理,也不公平。因此在西部地区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再造中国绿色西部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二)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创造清洁能源结构,从根本上摒弃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渴求,也是对自然界“报复”行为的积极回应和救赎。尽管众多的学者都在描绘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但是现实转型却并非一蹴而就,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想低碳转型必须考虑到地区差异,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推进政策和体制建设。提高人民的意识,鼓励企业参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才能全方位的推进中国向低碳社会专业。

(三) 关注贫困。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196元,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2009年继续实施上述标准,统计局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2010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500元,以此数据统计中国贫困人口可能上亿。

导致贫困的因素有多种,比如个人因素、地缘因素、以及文化在代际间的传播因素。贫困是一种持续的生活困境,仅靠贫穷者本人的努力短时间内难以摆脱。首先,需要国家及社会提供社会救助,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使他们在收入中断或陷入贫困时不至于绝望,能够从国家和社会那里获得最起码的救助维持基本的生活。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险,如工伤、失业、疾病等社会保险,通过社会保险降低贫困的发生率。再次,要通过政策支持,为贫困人口提供能够创造财富的平台和条件,使其能尽快脱离贫困。

(四) 处理好公平问题。幸福。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只有公平的经济繁荣,协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才是通向幸福之路。人们真正需要的公平是能够促使最大多数人利益得到保障并因此提升幸福和尊严的公平。当代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都应当接受幸福的检测并以促进幸福和提升幸福为归宿。

第9篇

[关键词] 体育冰雪旅游 体育产业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体育旅游的兴起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冬季大自然风光和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吸引着人们在人工冰场、滑雪场,从事各种滑冰、滑雪活动,以及带有民族山寨、森林原野冬季大自然环境中的狩猎、赛马或狗拉雪橇以及射箭等健身和娱乐活动。如今,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对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论述,以增强人们对体育冰雪旅游及其功能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加快回笼货币, 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和改善,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用于健身娱乐休闲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当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体育旅游支出消费构成其中的一份。根据黑龙江省假日办统计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创汇等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春节黄金周旅游最热的省份之一,冰雪旅游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货币回笼,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2.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体育冰雪旅游属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提供劳务服务商品为主,满足旅游者在体育冰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因而,它可以吸收多方面的劳动力就业。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其发展速度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20多年来发展形势喜人,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到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48.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9%,全国旅游业间接从业人员约为3244万人。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有重大意义。根据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收入,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又带动和促进了冰雪旅游地区的经济增长。体育冰雪旅游业发展迅速,反过来又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就业人数大大增加。

3.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体育冰雪旅游活动,可使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期间与我国各方人士接触,对中国的国情、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国人来华投资经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体育冰雪旅游者中,不仅有体育冰雪专业的学者、专家、教授, 而且也有其它各类专业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等等,他们通过旅游既带来当今世界最新科技信息,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使我们能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同时,国外客人也能通过体育旅游,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从而会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要以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冬会为契机,扩大国际交流,大力发展体育冰雪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冰雪旅游的关联带动功能比较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其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开展体育冰雪旅游,要有规格齐全并能满足各种冰雪运动项目需要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要有设备齐全、便利的交通工具,要有提供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商业服务,要有舒适、宾至如归的食宿条件等等。因此,开展体育冰雪旅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冰雪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冰雪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有助于增进和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体育冰雪旅游的独特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活动的外部条件和活动内容本身。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外部条件实质上是指体育冰雪旅游资源,尤其是它的自然资源,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别于一般大众体育活动及其功能的标志。如体育冰雪旅游自然资源中的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冰冻的江河,以及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较低的温度等,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无疑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健身强体、消除紧张烦躁情绪、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培养高尚情操等作用是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下的体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现代生活的高度紧张和快节奏使现代人与其先辈相比精神负担重得多。用脑过度使人们的脑力与体力失去平衡,繁忙的日常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拢着都市化社会中的人们,使人们产生了高度的精神紧张甚至是神经衰弱。融入大自然,参加体育冰雪旅游,符合现代休闲活动中回归大自然的时代潮流,能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感到精神愉快,从而可以调节人们的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而且,由于运动乐趣所带来的激励作用,还可以加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增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精神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具有独特的作用。

2.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当代体育冰雪旅游的兴起和普及,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和价值观念的人们消除民族文化隔阂、矛盾、冲突和对抗,增进全球各族人民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相互尊敬、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友谊,推动世界和平,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这方面,以体育冰雪旅游为特征的冬季奥运会可称为促进和推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采用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全球各民族间文化沟通的工具,让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分种族与肤色,不分贫富与大小,不分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没有任何歧视、相互尊重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下,聚会在一起进行竞赛,从而使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迎来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冰雪旅游者,我们要办好大冬会,让世界了解哈尔滨,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3.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有助于促进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不同民族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和独特魅力。体育冰雪旅游作为体育文化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凭借民族传统文化所具的吸引力,来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其功能的扩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同时,体育冰雪旅游有利于体育冰雪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拨出巨款资助55个少数民族的近二百个传统体育项目恢复活动,使其得以流传下来并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