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课堂常规

时间:2023-06-25 16:19:46

导语:在小学课堂常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课堂常规

第1篇

课堂教学范式则专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规范、最基本的要求、最稳定的要素、最本质的规律和最应遵守的法则等的综合呈现。

如果说“常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约束性、强制性的话,那么“范式”所昭示的表示一种积极的引导性和激励性,则应具有基本性、简约性、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等根本性质,以下是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规与范式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要正确定位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总体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突出地位--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各个目标要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并且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基本环节要落实到位

1、热身/复习活动(Warm- up/Rev-

ision)

热身阶段是课堂和谐进程的前奏,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歌曲、歌谣、小诗、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等,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活动,以求实效。

2、新学习项目呈现(Presentation)

新学习项目呈现阶段是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情景任务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分步骤地进行学习,突出本课的新知(新单词和新句型等)。

3、语言操练(Practice)

学生通过新项目呈现阶段的学习,已基本知道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以真正达到语言的输入,并且为语言的输出奠定坚定的基础。高效的语言操练应做到以下几点:(1)语言目标要明确;(2)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3)活动形式要多元有效。

4、任务实施(Centraltask)

语言操练阶段已为语言输出,即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任务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但这里讲的是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也就是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一般来讲,在有限的40分钟里,每节课只能设置1-2个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1-2个真实任务。因此,在任务设计上,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任务内容应当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②语言目标,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学生应用哪些词汇、功能用语和句型。③情景设置,教师应当计划和设计任务实施所需要的情景条件。④互动形式,学生执行任务是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还是以多人小组形式,或以全班活动的形式。⑤完成结果,完成任务将以什么成果和效果结束,这是任务设计必须研究的问题。结果可以是一种语言成品,也可以是一种实际效果,还可能是一种结束的行动。

5、学习小结(Summary)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要做简短的学习小结。主要内容包括:①总结归纳所学的语言知识。②强调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③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建议。

6、布置作业(Homework)

“作业”或“家庭作业”在当今新的课程理念下已不是单一的抄写或默写(单词、句型、对话和课文等)任务了,也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抽象记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

小学阶段低年级主要以听做、说唱、玩演以及所学语言与他人简单交流的作业为主,中高年级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增加写的作业。

三、自由探究,避免错位

新课程的着力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单向、被动、接受的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把握各种有利的探究契机,采用多种多样的启发方式,激发他们探究英语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四、资源开掘,不可越位

第2篇

08年开始,教育部提出“戏剧(京剧)进课堂”。《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一经颁布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关注。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从娃娃抓起,兴趣从小培养,笔者也承此兴,开始了“戏剧(京剧)进课堂”的实验课程。如此风风火火,大力的推行了一段时间,渐渐发觉在开展和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收效甚微,甚至停滞不前了。问题出在哪?开始在摸索中寻找个中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1戏剧与戏曲的认知偏差。

戏曲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发展得比较早,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民间百姓的情感资源极其丰富而深厚,长时间的不均衡发展后,错将戏曲等同于戏剧的人比比皆是。其实戏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通过唱腔、脸谱、表演等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等的高雅民族艺术,它包括了歌剧、舞剧、戏曲、话剧等不同的剧种和表演形式。

但当中不同的剧种和各种表演形式的流派很多,并且受地域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对不同的剧种或表演形式了解很少。特别是戏曲,加上亢长的唱腔、难懂的方言,使戏曲学习困难。相比之下,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的流行音乐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如果“戏剧进课堂”只单纯进入音乐课堂,无疑在范围上大大局限了戏剧的教育、推广和传承,浪费了戏剧所具备的综合性和功能性。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增加了难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社会现状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时期,人们面对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其选择性也越来越多。对于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他们已经极少去关注。如果只单线推行戏剧其中一种形态:我国传统戏曲的学习,而没有戏剧的其它综合性的教育与趣味性的渗透;再加上现代媒体的传播,流行歌曲等快餐式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学生们,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戏剧将会继续被学生们冷落及忽视。

3忽略戏剧的综合性,音乐、艺术教育独力难支。

某些教育者看到“戏剧”的词汇,第一反应觉得应该将之归于音乐、艺术范畴。把“戏剧”推至音乐、艺术课堂,认为简简单单的音乐课堂就能完成戏剧的教育和推广。戏剧是集多种技艺于一身的艺术形式,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当今的小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戏剧专业教育师资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何以能像大学专业课一样推行戏剧教育,进行系统的训练?戏剧这么专业而复杂的课程应该如何进入小学教学课堂?另外开设新的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整体改变教学内容?以上种种,单凭小学音乐常规课堂,实在独力难支。

戏剧是什么?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我国的戏剧(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我国如此的戏剧文化资源,应该十分的宝贵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的。为什么时至今日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就算有心发展,却推行不下去呢?

在纵向的基础教育上对戏剧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目标,有心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兴趣而开始推行,笔者个人却认为还欠缺了横向的辅助和铺垫。对戏剧综合性的认识还不足,把其局限在单一的学科教授及纯艺术性的框框里,这样只会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对于“戏剧”,当取百家之长,融各学科特点、力量,将这一丰富多彩的艺术融入到多个教学学科中,在小学基础教育里,结合各科力量把戏剧这一综合艺术全面推进、发展起来。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素质的两大支柱,没有科学知识是蠢人,没有艺术素养是野蛮人。因此,从孔夫子到陶行知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凡是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几乎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把它引进课堂,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但,戏剧是一种复杂而专业的综合学科,是一个长期、细致而缓慢的工程。让孩子学习戏剧文化,咿呀学唱并不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要考虑如何从各种途径让孩子对这些戏剧内容产生兴趣,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那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单靠音乐这一单一课程是无法成功将戏剧教育铺开及推广的。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李婴宁表示:以戏剧的元素和基本方法应用于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育和智力开发。除了要从小培养兴趣作基础渗透教育,更应该从戏剧这大范畴中抽丝剥茧取,积极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和其它形式,从中取出与年龄相适应的“元素”,对应在相关学科间进行“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扩展渗透,“借力”让这一艺术形态得以传承和发展。

我们经常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戏剧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戏剧的元素和基本方法应用于普及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孩子的素质,培育和智力的开发,无疑是最佳的方法。以人人都有戏剧素养为目标,将戏剧带进各学科课堂,将戏剧元素与其学科的日常常规教学相结合,把戏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与推行起来,传播到学生的文化课程里,渗透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之中,让学生在不自觉间掌握戏剧的技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又消除了初期的抗拒感和枯燥感。

对“戏剧进课堂”的“课堂”不应单指音乐课堂,应该包含小学阶段所有的语、数、英、思品、心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学科的教学课堂。当然,戏剧元素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在小学常规课堂上渗透与融合是否可行?戏剧进课堂对其它学科是否有用、有效?应该如何进入其它学科?应该如何与课堂常规教学合理、有效融合?这其中无疑会有种种疑问、质疑和猜想。

其实,戏剧元素一直存在于各个学科,也曾经有很多教师在使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教授张生泉认为,不少理科教得好的老师也是有意无意借鉴了戏剧元素。例如前段时间风靡网络的“元素歌”,据传就是由一位老师改编自流行歌曲《青花瓷》的“化学版青花瓷”,这则歌词将化学要点囊括其中,其中一些句子如“无色酚酞/面对碱/羞涩脸绯红”、“酸和氢氧跟金属三角恋”等有冲突、有情节,已带有教育戏剧的意味。而且,戏剧反映的是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戏剧中大部分元素都反映爱国热情、善恶分明、团队合作,这些表达着不同思想的剧目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互相配合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戏剧中的活动元素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力、兴趣和语言,然后在某些领域发展延伸,所以戏剧元素能强化激发学生在每个领域的学习。戏剧元素还能助长学生语言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帮助他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与理解,更深化其对人类复杂生活的理解,特别鼓励团队合作的行为,引导延伸其想象力;在弘扬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课堂教学引进戏剧元素教育尤为重要。好的剧本一定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好的唱词就好像是一首诗,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是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又是积累语言词汇的好形式。好的剧目能对学生进行高深道德情操的教育与熏陶。演好一出戏,要靠各个角色的配合,要靠演员同乐队的配合,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互相配合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载体。形象生动的表演,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能做到教师和课本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因此,一出好戏的模拟、排练、演绎下来,不但学生观众有得着,学生演员和学生编导也有很大的得着。所以,所有的学习,不论年龄,只要是适合学生成长发育所需的,其实都可以借由戏剧学习媒介来完成。而且,戏剧元素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⑴把戏剧中的文学元素带进语文课堂――把课文“演”出来

小学语文课堂有着对语言的开发、作品的分析理解及文字的表达的教学目标,与戏剧基础训练和剧本的开发不谋而合。可以巧妙地借助对文章的理解、情绪的表达、语言的锻炼及剧本的编写与戏剧相结合,让两者相得益彰。课堂上,我们可以按语文的常规教法在朗诵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吐字发音和感情的表达,加强他们“演”的能力;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剖释,对情绪的体验,加强他们“分析”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或者写作文时,加强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加强引导学生“编”的能力。能编写简单的小故事,能分析、理解作品,再把小剧本朗诵表“演”出来,戏剧的初步框架已然形成。大力倡导学生去写自己的剧本,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戏剧的前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的《将相和》中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几个小故事,语文课堂上只是单纯的把故事说讲出来,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如果运用戏剧的基础训练方法:先把故事进行分析―-然后对里面的角色进行解剖―-再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和角色表演出来,这样就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可能把一些在课堂上老师没讲到过的、细节方面的、或者拓展方面的情感都理解得更透彻,在写作或二次编写方面,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这样不仅能弘扬民族戏剧艺术,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戏剧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好胜心和表演欲得到补偿;推行得淋漓尽致。

⑵把戏剧的“分角儿”元素带进英语课堂

在新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小学英语的教育理念也在升级。小学英语未来更加注重培养情商、想象力和创造力。戏剧教学融知识于表演中,能够为英语课堂带来生气和活力。小学英语课本相当多一部分是“对话”练习,利用戏剧当中“角色扮演”的部分进行教学,把两者有机融合,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英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把戏剧表演带进英语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是英语互动教学的一种实用方法。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掌握在不同语境中针对不同对象合理得体的对答;唱歌、跳舞、讲故事、情景剧、扮演角色等手段为课堂中的对话练习带来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通过这些充满乐趣和快乐的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为枯燥、乏味的语词、语句学增添了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能融入课堂、专注课堂,为教学提供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情景学习,学生们能更有创造性掌握英语。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沟通情景,学生们能够通过创造性思考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⑶把戏剧中的情(场)景元素引入思品课堂思品课《社会与品德》、《社会与生活》是学生能最贴近生活、社会的课堂。如果单纯用语言来讲述及描绘未免过于无趣。如果课堂中的讲述引入情境模仿和角色扮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许多难懂的、抽象的道理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直接呈现,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更有切身体会,对一些用语言解释不了的行为透过自身的演绎去理解。戏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戏剧进入思品课堂首要任务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剧本的编写既可以符合学生自己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又能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教学教材,又贴近社会现象。这不单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为戏剧教学增加无穷的活力。

⑷把戏剧中的排练表演元素引入心育课堂

把戏剧引入心育课堂,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着极其积极及正面的作用。将角色的体现及排演的过程扩大化,让学生把心里的所思所想在老师的引导上,将它从“心象”转化为“形象”。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掌握、了解学生现状的好办法、好手段;而对于学生演员来说,却是一个将内心的压抑和苦闷排疏、发泄的极好途径。将戏剧引入心育教育不失为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种极佳的办法。

⑸把戏剧中绘画、雕塑等元素引入美术教学课堂

艺术学科的另一分支,作为音乐学科的姊妹学科――美术,对于推行戏剧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戏剧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其最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同时也是发展戏剧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将戏剧当中的一些人物造型、脸谱绘画、化妆、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颜色搭配等等纳入美术课教学中,对一些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例如:人物关系、人物形像、场景环境等等,都能将其用图画或者颜色的形式而表达出来,每每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只有当其承载了人文内涵,使学生感受到美,并能够激励他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教育”。美术与“戏剧教育”两两结合,当能产生如下效果。

⑹把戏剧中综合元素引入音乐教学课堂

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每周一节音乐课教授戏剧基本知识,介绍戏剧的起源、发展;戏剧的单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及结合语文、英语、思品、心育、美术等等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及元素,把它与音乐课堂上教授的戏剧内容相综合、整合,并汇集训练。先教学生做和打,然后才学念和唱,又以创作性戏剧为学习模式。实践显示此教学策略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升学习效能。例如:花城版四年级的《卖汤圆》,了解了歌曲背景,发挥想像力创作简单剧本,设计男主角“小二哥”,客人们、其它摊主、路人等等,准备道具,粉墨登场,一出好戏开锣了。结合了在其它科目中学到的,整个表演下来,呈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既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也在老师的意料之外:学生们对于自己设计的剧本、场景、人物、对话,互相提供的道具,自己执笔的化妆,以及其中的“叫卖”和唱歌,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有个性的创作,在过程中,学生把学习到的全部呈现出来了,收到很好的效果,表演后的总结,学生们对歌曲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更深的体会。甚至有学生说: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怎么唱《卖汤圆》。

戏剧教育要发展,必须创新,要走推陈出新的路子。戏剧教学要想出成果,就应该如此,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其它各科的特点,结合戏剧的元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本教材和戏剧教材有机揉合起来,积极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和教育形式,“借力”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得到文化传统的滋养,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戏剧若得到如此推广,才意味着孩子们今后能接触到更多充满戏剧元素的教学方式,在更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掌握知识。未来,戏剧的传承与发扬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李默然论表演艺术》李默然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3)

第3篇

一、队列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要达到有序有效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学会快速、安静地列队,明确老师发出的指令,因此列队课是基础。对于如何调控列队课堂常规,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四路纵队“找同桌”

一年级的学生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快速集合整队的能力还未建立,排队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争先恐后、大声嚷嚷,容易乱成一团。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按座位排队即座位与站队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组,刚好一组组成一队,从前往后排,位置靠近过道的学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学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队依次站好,四路纵队很快就能排好,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记记牢”

集合:围绕“快快来排队”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小组排队四路纵队四列横队的方法。由易到难:小组的排队没有顺序要求,只需要记住自己在哪个小组;然后加强要求,记住自己前后的同学,并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四路纵队;最后加大难度,先排成四列横队,记牢自己在第几排,再记清左右的同学,解散后,听到老师吹响集合哨,四位排头同学根据老师的集合手势迅速依次站到教师的左手处前方,其他学生根据排头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四列横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好队完成集合。

解散:听到教师发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齐击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离开原位。一开始练习时,学生击掌时机不一致,导致不整齐,可先让学生喊出声音配上手的动作,熟悉节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声“嘟嘟嘟”

哨子可以丰富教学语言,代替老师的口令。在体育课上,清脆有力的哨声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哨声的运用也不同。

例如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哨声的运用:“嘟嘟-!”短音转长音,召集所有的学生到老师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声从高到低再转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声从长音转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结束-立定。在课堂教学中哨声的运用:“嘟-!”一声长音,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嘟嘟!”教师平缓短促地吹两声哨声,提醒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所有的动作,保持安静。哨声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纪律,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哨子的运用不宜太多种,部分学生会记混乱;同样哨子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哨子声音失去敏感度,要恰当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练练练”

在体育课堂教?W中,准备活动、队伍的调动以及各种教学内容的变换都需要运用到队列队形,可以说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队列队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但是练习的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意志薄弱又好动,容易散漫和懈怠。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课堂常规,教师要坚持每节课都要规范队列队形,抓好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不要单单在体育课上抓,更要在大课间做操等机会中抓。只有这样天天抓,时时抓,处处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常规。

二、教学课堂常规

在排好队列的基础上,体育课堂进一步强调各种教育常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丰富教学口令

体育课的教学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让人感觉很严肃,没有趣味性。为了吸引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把口令设计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缓解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致。

如集合排队时,教师喊:“哪组最快最整齐”,学生一边迅速排队一边回应:“我组最快最整齐”,再表扬排队静齐快的小组,极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队的效率;或练习原地踏步时,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学生很容易走得垂头丧气毫无精神,这时候生动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师喊:“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喊:“双手握拳”“双手摆臂”“小脚抬高”,学生回应:“1-2-1”,就在教师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还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喊“1-2-3-4”之后大声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在慢跑过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学生喊“123-4”,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的精气神。

2.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长时间地做重复一样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情绪低落,纪律也容易涣散。想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兴致地进行学习、锻炼,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在情境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情境,垫子是荷叶,学生模仿小青蛙轻轻地跳在垫子上。学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情绪非常高涨,在玩中学、学中玩,无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消除了单一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3.创设表现舞台

每个学生都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表现欲。在体育课堂上更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通过创设表现舞台可以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1)培养骨干

设置大小组长,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当中来。四个小组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大组长和一位小组长同时管理这个小组。大组长由优秀并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长期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每节课轮换,这样学生们个个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组长和小组长相互合作的方式,不仅保证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够好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在相互学习、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养成听从教师指挥的课堂习惯。

(2)设置领操员

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可以挑选三到四名平时表现好、广播操也做得比较标准的学生当领操员。领操员可以每节课都不同,不断地轮换,谁表现好、学习得最认真,谁就可以当下一节课的领操员。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当领操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在课后练习广播操。

(3)学生示范

每节课学习体育技能时,请技能练得好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这是对示范学生认真学习的表扬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看到自己的同学给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会增强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输心理地驱动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体育技能并相互赶超。

(4)给潜能生布置任务

潜能生或许在体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可以让潜能生负责器械的拿放以及场地的布置,做教师的小助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体育潜能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本身的意义。

三、安全课堂常规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体育课堂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上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这给每个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就此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进行的,以及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例如不能随身携带尖锐物品,会戳伤自己或同学;在操场上慢跑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剧烈运动后要及时原地踏步调整呼吸,而运动结束立即就停下来休息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症状。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课前?J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做一个安全状况分析,尽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先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时,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适,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以避免扭伤关节;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要酌情安排运动量。再者,在同一个场地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打篮球,这样项目互相干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3.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让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解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活动要针对课的基本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静情绪、松弛身体、达到身静心静的目的。

第4篇

一、做好预习,学生课堂学习更高效

老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预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再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来主动实现意义建构课堂,从而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更加深入。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与哪些字相似),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而在预习课文时,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

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我认识了。(他自己预先去读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而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对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低年段适当做一些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做好预习,学生课堂学习更高效。

二、采用“公开课”模式,趣动生心,课堂高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备常规课时如同对待公开课一样,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时间点,教师全情投入从听、视、说、读甚至是演等方面引导学生来感悟课文,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更是高效的。

如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能理解古诗的精髓,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上《晏子使楚》的课文之前,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并让学生自己分小组去分角色表演。他们在排练时很认真,他们在表演课文内容时,会投入角色,还会准备一些道具、服饰增强演出效果,学生在编编排排、读读背背、说说笑笑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课文内容,这时学生已由个人之间的竞争上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迸发出思维火花。这一活动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又有助于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潜能。这样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特别高效的。

三、课外链接,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

第5篇

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出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是单纯体育课上的一些常规,同时结合当下校园主题,传达校园精神,成为形式新颖的体育课堂常规。本文对美国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介绍

活动名称: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其中奇蒂克是美国一所小学的名称,CHAMPION为该学校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

活动目的:确保课堂常规

适用年级:3-5年级

理念描述:这一学年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是奇蒂克CHAMPION。因此,我提出一个方式来世学生来了解体育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包括了解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我告诉我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遵守这些常规,将使我们得到一个奇蒂克CHAMPION”,而at这些具体常规的首字母拼起来恰好是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C- Cooperation(合作):利用团队合作展示良好的运动员精神

H-Hands(双手):手和身体部位不偏离我们的控制

A-Attention(注意力):达到或者改变一个安静的身体和发声状态

M-Music(音乐):做运动的时候要活泼,停下来的时候要安静

P-Prepared(准备):总是穿着胶底运动鞋和合适的衣服

I-Involvement(参与):总是参与并做出最大努力

O-Others(其它):尊重老师、环境和你的同学

N-Noise(声音):停下,观察和聆听哨声或音乐

评估方式:回顾这些课堂常规之后,我会单独说一个字母或单词(例如,我说C或者Cooperate),然后要求学生来说明这个单词对于课堂常规的意义,以此来进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并作出评估。

二、案例分析

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校园主题为英文单词“CHAMPION”,中文意思为“胜利”。这一小学3到5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是与校园主题相结合的,将“CHAMPION”每一个字幕分解开,以每个字母为首字母创造一个单词,并且这些单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

(一)案例内容分析

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迎合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意思。分别为合作、双手、注意力、音乐、准备、参与、其他、声音。这些课堂常规的设计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条件即为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完成课堂常规的学习。“C”代表合作,即在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员精神;“H”代表双手,表示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一定的动作;“A”代表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根据要求达到一个安静平稳的状态或者改变这种状态;“M”代表音乐,指学生在运动时保持活跃的状态,而在停止活动时马上进入安静的状态;“P”代表准备,意思是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课前准备要充分,着装要合适;“I”代表参与,指学生应当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付出最大努力;“O”意为其他,指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尊重老师同学,遵守课堂环境;“N”代表声音,表示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关注声音信号,能够辨别开始、停止等不同要求的音乐或哨音。

三、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思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即课堂常规,校园主题即校园主题,二者没有直接联系。而在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体育教学将课堂常规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良好地表达了学校的校园主题,这种新颖而巧妙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小学确定每学年校园主题

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前提是学校要确定一个校园主题。小学校中每一学年确定不同的校园主题,有利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因为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知识局限性、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主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过小学中建立校园主题的并不多,但有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校园主题活动,以此来优化育人环境,给予每一个学生最有益的涵养;培养广泛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供充分历练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增长胆识和获得经验1。但是校园主题活动仅仅是众多校园活动之一,并没有上升到指导精神的高度,对校园主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

传统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一般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和出勤,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准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维持一堂正常的体育课程,而且在教学上都具有其各自特殊的意义,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仅仅停留在单纯运用这些规则,并没有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内容,而一些小学校并没有校园主题,更谈不上课堂常规与之结合。因此,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要集思广益,积极创新;紧扣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三维反思;充分结合体育课堂常规。

总结

总体而言,小学校校园主题的确定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品质的培养。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课堂常规能够结合学校校园主题,能够更好地实施好课堂教学常规,有效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娟.校园主题文化节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7(5)

[2]赵爽.对建立体育课堂规则的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庞宇.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J].体育师友.2012(2)

[4]刘惠清.精致理念打造校园主题文化[J].教书育人,2013(20)

第6篇

一、课题的确定

无锡市小学英语课程从1975年在全市开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发展比较 平稳,教育质量比较稳定,在省内外有较好的影响。为了总结经验,认真推广,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们对 92年所听的100节课进行了分析(见表二)。

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情况尚好,课堂教学方法好、较好占58%;课堂教学效果 好、较好占52%;教师素质基本功好、较好占67%。有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也不容乐观。因为事实上还有40% 的课教学效果一般,另有8%教学效果为差。 这说明在当时我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表象后面,还有相当比例 的教学成绩的获得是依赖于课后师生的加班加点。另外,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功一项尚有31%属于一般 ,甚至有2%属于较差。显然教师素质的差异,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国家教委和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指示,我们确定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解决如下认识问题:(1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 )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3)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4)优化课堂教学与实施英 语素质教育的关系。

2.实践研究

总结筛选出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制定出 可供操作的教学工作常规以及主要教学方法的模式,例如:(1)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修订稿),(2)小学生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3 )探索出适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4 )总结推广 一些学法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

1.成立专题研究组。研究小组由市教研室吴建琛书记、李振权主任以及市、区教研员、直属学校英语学科 组长组成。各区根据研究总课题,结合各自的子课题,确定实验学校,挑选实验教师组成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 。

2.确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分设以下8个子课题:(1)优化教学目标,(2)优化教学内容,(3)优 化教学过程(环节),(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5 )优化学法指导,(6)优化教学评估与反馈,(7)优 化作业布置,(8 )修订教学常规。

3.分阶段分层次探索实践各子课题。各区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组织实验学校教师按照总课题研究的要求,先 从学习《课堂教学理论选编》、《英语教育学》以及《英语教学新概念》等教学理论书籍开始,提高对本课题 研究的认识,增强积极参与实验的自觉性;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着手,总结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经验,在 实验学校实践,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再认识,从实践中探索出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样式,并在向面上学校推 广的过程中,求得完善。

4.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稿),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在这过程中,我们又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 况,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观,适应新教材 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等诸方面的教学要求。

5.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 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从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与复习 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方面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在试点学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向面上推广。

6.定期小结。五年来我们组织了10次市级专题研讨会,开了42节市级研究课,各区还结合子课题共开了约 180节示范课、研究课。 教师从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中去思考自己怎样改进课堂教学,及时总结,从而使 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四、研究的成效

1.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观。

教学质量高不等于课堂教学效率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单位时间 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 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2 )单位时间内学生接 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接收的信息 量与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才算高效率的课。(3 )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般说来只 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总之,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 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70%以上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 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这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努力方向。

2.修订了《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常规中的规范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是根据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的关于英语教学的规范要求。在本专题的研究过程 中,为了使我市在91年制订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反映新大纲新教材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常规》 成为每一位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原有的《常规》进行了认真的 修订。修订后的常规充分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新观念,对小学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尤其在认真上课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操练的密 度、广度、深度等方面,作出更为科学具体的规范要求。

3.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

在本专题的子课题优化学法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研究,从上课习惯、作业习惯、 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至为重要的方面,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并 通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因学习得法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 得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逐步显现,请见表一。

表一 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调查

(锡师附小)

时间 95年 96年 97年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调查项目 每天听录音和自觉朗 读不少于15分钟 53% 45% 2% 75% 23% 2% 78% 20% 2% 在老师进行教学示范 时, 做到认真听老师 的读音, 仔细看老师 的口型, 不急于插嘴 模仿 74% 20% 6% 76% 18% 6% 80% 15% 5% 能按老师要求进行复 习 48% 45% 7% 63% 32% 5% 75% 21% 4% 初步学会制作学习卡 60% 34% 6% 67% 28% 5% 70% 25% 5%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 收集生活日用品上的 英文商标等 74% 80% 90%

4.形成了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操作简表。

几年来,我们先后在河埒中心小学、塘南中心小学、花园弄中心小学、沁园小学、泗堡桥小学等10所小学 对情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5 种小学英语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充分领悟各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索其操作原则,拓展了可供广大教师在 教学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操作简表。这些操作简表以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为纵向系列,以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为参照要点,明确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操作细则,这样帮助教师 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知 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初步总结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

五年来,各区子课题组以及试点学校的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经验: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要建立在由英语学习态度、语言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使每一堂课 都有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班级学生的接 受程度,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能力的目 标也要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技能训练的程序化,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 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 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 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 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 学会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 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 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 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喜学爱学。

(5)优化学法指导

优化学法指导要从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 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和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 能、掌握学法的过程,就要保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有序性。即从教学内容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整体 出发,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学法结构,在各个环节上设计学法“点”,并把学法“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 相联,以利于学生循序领悟,掌握学法,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学习。

(6)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 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 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 ,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优化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此英语作业应包括书面、口头和听 力三部分。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中听力约5分钟,口头作业约10分钟,书面作业约1 5 分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五年来由点到面的研究与实践,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大大增 强,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在1997年中所听的100节课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效果 好和较好的由实验前(1992年)的52%提高到71%,研究成效显著(见表二)。

表二 实验前后100节课情况分析表

时间 1992年 1997年

类别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项目 教学目标 19 42 30 9 25 50 21 4 教学结构 17 40 33 10 21 51 25 3 教学方法 12 46 35 7 18 50 28 4 基础训练 13 27 52 8 20 49 26 5 能力培养 14 36 41 9 21 50 23 6 教师基本功 18 49 31 2 21 53 25 1 教学效果 15 37 40 8 20 51 26 3

6.促进了教研员和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年的研究与实验,促进了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体现在:(1)更新了教育观念。(2)学 习了教学理论,积累了教育科研的经验。(3)教研员、 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以及撰写文章和 实验报告的能力有所提高。先后有5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有14位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有40余篇教学 经验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在《无锡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刊登。

五、启示

1.优化学法指导与优化教法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确保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数教师往往在研究教法方面功夫下得较多,而 对学生是如何学的研究甚少,甚至不重视。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法时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基本点,即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方法、习 惯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练习的设计、教学手 段的运用等都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法,并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使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从而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和谐的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年来 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对实验后100节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还有25 %的教师基本功一般。所以建立一支合格的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 保证。

3.树立永远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培养为交际初步 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 优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 统。也就是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过程、方法、评价以及课堂 教学的情景、语言和教学技能等。在本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等七个方 面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五年来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 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通过了鉴定,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不能就此止步,形势要求我们把已经总 结出来的经验有计划地向面上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的情趣教学法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等操作简表, 争取更大的成效。

1.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

2.凌国伟 “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

3.江坤才 “集体教育操作的实验研究报告”

第7篇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倾听习惯

一、前言

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普遍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场景,敢于表达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热闹非凡”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当老师或同学津津有味地讲着,其他学生或置若罔闻或窃窃私语或干脆打断,更有甚者,早已迫不及待地操作起电脑来,无暇顾及听讲。这样“不愿听、不会听”的课堂,教者筋疲力尽,学者收效甚微,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美国加州大学学者也曾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信息交流情况做过调查发现,其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学习活动的前提。虽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讲解,相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学生才能有效地实践。因此,在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那么,应该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二、晓之以理,树立“听”的意识

1.道理引领

现在的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针对这些学生的“无动于衷”,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倾听也是学习目标,倾听是主动学习的开始。会倾听,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会倾听,才能引起真正的思考与共鸣;会倾听,才是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我也经常抓住平时课堂中学生发生的一些随机事件引导学生,使之明白听与说同等重要。或者将《三个小金人》这样的有关倾听的小故事设计成教学内容,并因势顺导教育学生重视倾听。当然,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不是老师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明白,要依靠老师耐心引导,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加以渗透,使孩子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倾听的愿望,主动形成“倾听”的意识。

2.细化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管理是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有序进行,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保进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常规仪式不可或缺

计算机教室是一个与普通教室相比,具有其独特的隐蔽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因为因其特殊的布局而分散,学生倾听的习惯也经受着很大的挑战。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不必进行上下课仪式,恰恰相反,上下课仪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显得那么不可或缺。它让课堂教学形散(教室布局)而神不散(学生注意力)。它能通过立正、问好等形式,快速有效地组织课堂纪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认真倾听创造环境,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开始和一个圆满的结束。

(2)上好开学第一课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我都要特别带领同学们温习信息技术课堂常规要求,让同学们在新学期就开始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来说都是受益无穷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就课堂常规进行讨论,如“上信息技术课上课应该如何做?别人发言或示范操作计算机时,该怎么办”。

(3)根据课堂反映出的情况,制定信息技术课堂常规要求

从课前准备,课堂进行过程,到课程结束后都做了一些规范的要求。比如,学生到机房准备上课时,先开好机,等待老师开始上课,未经老师允许,不得自由操作,不得玩游戏;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要热情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这些课堂常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了约束力,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做,提高了课堂的有序性。

教师要抓信息技术课堂常规管理,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

三、合理指导,教给“听”的方法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倾听方法,给孩子一个具体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为了让其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我采用“六心”做法。

1.专心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竖起耳朵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以免答非所问或重复他人的观点。

2.耐心

在课堂上倾听别人发言时,眼睛要注视发言者,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而且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当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不随便打断,特别是当别人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发言完毕后再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

3.细心

要仔细辨别别人的发言中是否有不当的地方,从而能够正确评价同学的发言,并做到自己发言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4.虚心

当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左时,能虚心接受,能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经常引导学生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

5.用心

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而是善于独立思考,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必须做到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6.真心

倾听是一个情感互动的双边活动。倾听中,学生若听懂了对方的话,应善意地点点头微笑或给一个眼神、手势等。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也可以。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表情了解学生是否听懂,学生也能从对方的表情,知晓自己的观点是否与他人想法一致,从而在互相倾听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

\[2\]孙惠娟.小学信息学科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3\]徐仙.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善听.

\[4\]岳伦兰.倾听之感.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教研活动;备课机制;教学模式;灵动;高效

一、创新教研活动,探索灵动课堂

1.“憧憬”式有效教研的探索

东苑小学的“憧憬”式有效教研是教学管理层时时关注、层层思考的问题。他们会提前对每一学期、每一时期的教研做出总体规划,把握教研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每学期开学前教师上班的第一天,必将召开教学科研会议。教研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教研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共同确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议题。群策群力,教研形式就不断创新:同课异构、群舌“辩课”、QQ群问鼎、名师讲堂等创新的教研活动层出不穷,好点子纷纷亮相,焕发出勃勃教研生机,赢来了课堂改革的永远春天。

2.常规性有效教研的落实

东苑小学在开展创新教研的同时,落实常规化教研。学校制定有《东苑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东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等制度。学校采取分科监督、领导深入、组长把关、任务驱动、档案记载、及时评价、周报月总、成果展示、利益挂钩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为常规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保障。这些做法很好地确保了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推动教研活动的系列化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会”“实战式教学演练”“教学质量分析会”已成为学校特色校本教研

活动。

二、创新备课机制,勾勒理想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途径。学校以备课为抓手,在备课中清晰“魅力课堂”的目标,在备课中设计“轻负高质”的方案,在备课中检测“高效课堂”的效果。

1.“六最”备课理念――提升备课境界

学校备课倡导做到“六”个最:内容把握“最深透”,学情把握“最清晰”,目标定位“最贴切”,教法设计“最合理”,条件准备“最充分”,作业选配“最精当”。“六最”成了老师备课的努力方向,在“六最”备课理念的倡导下,老师的备课更精细,要求更高了。

2.“三次”备课制度――挖掘备课深度

学校实施“三次备课”制度。第一次备课在不看任何参考书与现成教案的前提下,完全按个人的见解写出初案;第二次备课在广泛借鉴他人设计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方案,使教案有亮点、特色;第三次备课,反思上课的得失后,发现教案的可行性和不足,再次“备课”,完善教案。

学校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开展规范化。集体备课时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建构的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供老师评议参考。同年级老师用心倾听,不停补充,深挖细耕,观点共鸣,资源共享。在共案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演绎出个性化教案。不带教材,不带教本也能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就算把课备到家了。

3.“跨学科”备课――拓展备课视野

学校推行跨学科大型集体备课示范引领活动,全校老师集体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参与某一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语文老师说,写作无“差生”,就像各位数学老师说的,作文教学应从阅读习惯培养开始,让孩子们看大量课外书,学会敢想、敢说、敢写。学科老师跳出了本学科的“禁锢”,开放性的交流让不同学科老师擦出教育的智慧火花,博采众长,变大家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

4.“盲打”评价方式――改进备课管理

学校在管理中求新求变,变行政化的常规备课检查为教师间的备课艺术探讨,实行全员等级性备课评价制度。每次评价组织全校老师参与,分学科进行交流。学科组长把备课本随机编号,采用“盲打”方式进行。学科老师认真翻阅每本备课笔记,看看人家备课有什么新亮点、新举措,特别是有没有更具实效的备课方式。

每次备课检查都会发现许多新思路、新做法:知识体系的框架图备课方式,学生错例摘录分析,简案加课件式的备课模式……“盲打”备课检查变常规的行政行为为学术探讨交流,转变了备课检查的传统目的。

5.“滚动”传递备课――共享优化资源

东苑小学实施“滚动传递式”备课形式,每个年级、每个老师都把自己上一轮的教案滚动传递给下一轮的老师,不断优化修改教案,建立东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学校目前拥有所有语文、数学1~12册教材的每课时教学设计,不断地轮换修改做出教案精品。

学校按照“独立备课、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要求,实行“跨学科、滚动式、盲打评价”的电子教案+PPT备课方式,确保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使备课更具实效。

三、创新管理模式,演绎高效课堂

1.落实教学常规,确保课堂实效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不规范,课堂落实理想不理想仍是影响教学效果、制约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5年前学校就启动日课堂教学巡查制度。成立课堂巡查小组,每日定时和不定时地抽查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分等级做出公平客观的评价,及时了解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状态,动态把握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每周在学校周前会上反馈一周以来全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限时解决,确保每堂课师生精神饱满,教学氛围高涨,打造“高效的课堂”。

2.启用教学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学校启动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每节课教学时学生的起点如何,已有哪些知识储备,有多少人对新知掌握到何种程度,他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方式学习等问题,同年级老师会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课题研究等手段,科学得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教学明确了方向,搭个梯子让学生登上符合他们现实需求的幸福课堂。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让老师做足备课功课,老师不断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3.推行“30+10”模式,确保课堂高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量,学校推出“30+10”课堂教学模式。为使“30+10”教学模式得以实行,学校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内10分钟练习的基本规范》,要求老师探索高效教学方式,精讲精练。40分钟教学,师生互友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余下时间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当堂作业。

东苑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创新教研途径,革新备课机制,改革课堂教学,让老师多思考、勤思索、多反思,不断求索创新,培育了一批“智慧型教师”,打造了灵动、理想、高效的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规;新思路

在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要想发现数学教学的新视界,打破常规,创新小学教学新思路,关键是要明确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创新。

一、避免教学目标牵强附会,增强针对性

现阶段小学数学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往往都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实际使用起来没有计划性,有的制订的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在一堂课上达到所有目标,实际上这也是很难办到的。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特点,避免课堂目标过于成人化,向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靠近。准确地定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自然也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立足于科学,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小学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发扬,对向导和激励作用加以重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习能力,加强在教学上的特色,制订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目标,重视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使小学教学更加具体、有效。

二、情景创设立足于课本教材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创设许多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内容,但是在创设情景时老师往往会忽略许多关键性问题,导致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相关性不大,这反而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时产生偏差,甚至会有负面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最新接触“角”这个概念时,老师开始课堂教学往往会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角”吗?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接触的数学内容十分有限,他们联想到的可能会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角”,比如动物的“角”等等。当老师引出教材上要学的“

三、打破常规,注重创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常规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教学思路的发展,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必须重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规范性,为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作用做好保障,同时这也为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老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铺设高效学习的新起点。有大量的小学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较为简单,不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其实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误区,新课标要求下,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在夯实基础,老师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接收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种铺垫,而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精致的过程的。所以老师要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首先要制订统一的预习方案,包括初步预习时课本例题的理解、课后思考题的考究、学生自主预习后问题的提出等一系列过程。例如,在接触“时间”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从小就接触的知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布置收集日历或是自己制作日历的任务,在课上再以他们制作的或收集到的日历对他们进行讲解,使他们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闰年”“平年”的划分有正确的认识。

四、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往往害怕发言,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举手,“万一被提问了怎么办?万一我回答错了怎么办?”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在课堂上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学生的发言意识也越来越弱,长此以往,发言的仅仅是那几个活跃的学生,其余的学生不发言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成为一种煎熬。这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发言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发言意识,可以与学生做好约定,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既保证学生能够举手,又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还可以帮助他们规范学习意识,一举多得。

总之,要想在新课改条件下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创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规范性备好课,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鲜事物,进行教育创新,高水平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于荣秋.如何根据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组织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