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物化学知识

时间:2023-06-25 16:19:50

导语:在生物化学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化学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物化学;人格本位;实践;探索

生物化学不仅是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的课程,还是一门有着众多知识点的难以掌握的学科。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难理解以及生物化学难教的困境,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人格本位的教育,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将学习上的畏惧情绪克服,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人格本位教育。

1人格本位教育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而言,其年限较短,有着比较重的培训任务,所以就应该在生物化学的课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加入技能实训以及课程教学中。健康发展是学生的权利,而学生又是鲜活的、现实的个体,教师在教授学生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就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面对着较难以掌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师应该给自卑的学生力量,感化顽皮的学生,给智弱的学生智慧,激励胆怯的学生。所以,生物化学的教师就应该在其课堂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放松自己的心情,轻松愉悦的去学习生物化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化学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本位教育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多学科进行重新的整合,强化专业素质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可以加强校企文化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可以完善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推进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人格本位教育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1人格本位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人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将健全的人格形成,所以,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人格都应该始终贯穿其中。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就是他们人格成长、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重要阵地,所以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就应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人格教育任务渗透在生物化学教学之中,将公民素养以及科学精神渗透在其中。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的提问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深化知识,还可以引发学生自主的对生物化学进行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不懂的知识积极提问,将课堂互动的机会紧紧地抓住,最终将人格本位教育的目的达成。

2.2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中的体现: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对于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人格本位的体现,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掌握的程度,更加注重的就是学生人格的完善。所以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必须高度的重视起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人格本位教育的内涵,就需要从情感、能力以及知识等多个维度设定。比如在进行化学试验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组成小组完成,从而在合作中将化学试验的乐趣和重要性体会,从而积极的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结合,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培养,从中增强高效率的工作职业意识。教师还需要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上,对于学生爱心的启发,需要将实验前以及实验之后的小动物,告知学生要善待他们。对于已经为实验所牺牲的小动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感谢小动物,是他们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需要给他们献上小白花,将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恻隐之心唤醒。

2.3教师对人格本位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评价、思索以及回忆的过程,并且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人的人格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人格本位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评价,学生人格的完善是建立在教师人格完善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才可以促使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教育人格本位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课程中人格本位的培养,就应该将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情感相互结合发展。所以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师,对学生人格本位所进行的培养,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每一个时刻以及每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结语

在高职高专中,生物化学教学作为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促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科优化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之中所贯穿的人格本位教育,专业课教师,必须重构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以及社会要将大的人格本位教育的范围构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将和谐积极地教学氛围建立,帮助高职高专将踏实认真以及理论扎实的生物化学优秀人才培养出来,提升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长时间的努力。集中多方的力量将人格本位教育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达成,要重视教师在其中所占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秀梅,董奇.高职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格本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3,(24):66-71.

[2]杨猛,黄亚东.教育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57-58.

[3]龚蕾,周俊萍,杨春菊,周正宏.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5-166.

[4]张晋.基于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初探[J].职教论坛,2006,(18).

第2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PBL

生物化学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学科,又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其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在整个生物化学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实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其相关的各种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以及临床的内、外、妇、儿等诸多学科中,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生化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具备一定的理科素质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我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观察、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内容多,课时少。

这是很多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医用生物化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各种知识相互渗透,体系庞大、复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缩减课时。对于三年制的高职高专专业学生来说,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五年制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在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

2.实验教学内容与医学联系少,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即可得出结果,而很少注重实验过程,忽视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无法体会到生物化学对医学的实用价值,因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觉得学习化学成为负担,学习它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

3.医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操作技能较差。

由于实验课时少,为了保证授课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操作,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就把设备、仪器等实验用品准备好,或安装调试好,学生实验中仅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得出实验结果,且课后实验室很少开放,这样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就很少,其基本操作技能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1.突出实验教学目的,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自如地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实验教材,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包括一般玻璃仪器及容量仪器训练,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使用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溶液转移、固体溶解、溶液配制、阴阳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离、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2.应用PBL理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1],旨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PBL中的“问题”不同于一般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问题。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理解。但由于传统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因此作为辅的提问式教学只是强调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且问题本身也是结构良好的,即在限定的条件中寻找到预先设定好的答案。良构性的问题对于学生习得某种特定的方法、步骤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于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把握,这也正是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主要原因。PBL中的“问题”是置于真实情景中的,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通常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发生变化。同时问题的解决不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而且往往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这就使得多途径收集信息和资源成为必要,也使得小组的分工和协作成为必要[2]。在一个接近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中训练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并确保这些能力可以有效迁移到未来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PBL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选出1名组长和1名记录员,分别负责小组讨论的主持和讨论记录的整理工作。

(2)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劣构情境问题,如针对“蛋白质含量测定―Lowry法”实验,提出如何鉴定劣质奶粉;针对“激素对家兔血糖的影响”实验,提出如何排除某肝脏肿大患者为糖原累积症患者,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而实验内容是其中一种可以应用的手段[3]。在实验之前教师将设计的问题及部分参考书目留给每个PBL小组,由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学生决定自己要学什么。在这个阶段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促使其发现缺乏哪些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从而激发其共同的学习目标。

(3)PBL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小组确定的学习要点分头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集合,在组长主持下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根据假设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解决方案,设计操作流程。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发挥“协调者”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协调小组矛盾,为小组成员提供一定咨询服务。

(4)由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定实验目的、材料仪器、实验步骤,以及需要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上交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及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这样的自行设计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结合板书、实物和模型展示进行,课堂上“满堂灌”,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非常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师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通过声、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活泼,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验前应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首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我院在课外时间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5.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我们则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资料、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4],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会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而且能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6.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①考勤(10分),根据学生缺课、迟到情况和态度情况进行评分;②基本技能(40分),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③综合实验能力(50分),其中实验设计占15分,操作考试占35分,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我院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大大增强,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11-13.

[2]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60-02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工程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启发思维,培养科研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科学思维训练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然而,目前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由于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指导或者书本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完成课程任务而已,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除了改革实验内容之外,还应从教师自身做起,积极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改革教学和考核模式,提高大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兴趣,逐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2年开设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课,起始是以基础性验证性为主,2008年我院对化工学院600多名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实验,增加综合实验的比例,投入了更多的实验设备并增补了实验项目。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2013年开始我们已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做了较大改革,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设计性的大综合实验,并将验证性实验整合其中,实验之间衔接紧密,使教学内容按其内在的联系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下是几年来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生化实验准备工作是一项综合繁杂的工作,从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配制到仪器调试及预试验,都要全面认真地考虑并制定方案,保证课堂实验教学准确无误。每学期还要做好实验器材、材料统计,分类定位和存放保管,实验材料的增减数量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在配制使用材料试剂时必须事先进行优化,避免浪费,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精准计算,认真配制试剂,精准量取,定容,保证试剂在精准的PH条件下。一些溶液的配制需要多种药品,各药品的溶解次序可能会影响溶质溶解的效果,注意把各溶质分别溶解后,再合到一起进行定容,例如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这两种试剂需要分别溶解后,再合到一起定容,如果先合到一起溶解就较难溶解,再进行加热溶解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导致最后不能使用,白白浪费药品和时间。其次就是设备仪器的调试工作。仪器必须经常维护,精心保养。实验课前,都要对实验室的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仪器进行检查、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修。如762分光光度计会经常出现屏幕不显示,在紫外波长下出现能量错误,连接的打印机不打印等现象,因此必须提前找到应急解救的办法。还有如高速离心机转子放离心管的孔里是否有水分,必须要保证其清洁,在开机试转过程中还要注意是否有大的不正常的噪音等。最后要保证配套的试剂器材都能顺利地进行实验,因此必须要进行预实验工作。预实验是实验教学必备的环节,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障。进行预实验是检验实验准备是否充分的唯一客观有效的方法,以确保所配置的试剂和提供的样品不出现任何差错。比如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过硫酸铵的凝胶效果的检验很关键,如果配制的胶总也不凝,就可以考虑过硫酸铵试剂是否过期失效,不能再使用,要购买新的过硫酸铵试剂,重新配制后再试验。还有离子交换分离蛋白质实验,事先要进行交换剂是否能把蛋白样品分离开的预实验,检验所安装的离子层析柱的缓冲液是否能顺利调控,是否能控制蛋白流量。制作标准曲线的实验过程中,要对待测样品取样量及稀释倍数进行摸索,以使其吸收值落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等等,避免课堂上出现这个不好使那个不行,造成课堂一片混乱,不可收拾的现象。

二、规范学生基本操作

熟练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成败,作为老师,一定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严格地要求每一位学生,强调实验技能的重要性,规范操作是实验结果准确可信的必要前提。经过老师细心系统指导,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清洗干净玻璃仪器,准确称量试剂,精准的取样,移液和溶液稀释及混合等实验基本操作,认真仔细完成每一步操作,以保证整个实验顺利进行。例如垂直板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催化剂过硫酸铵,还有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都很微量,只有几微升,该过程中移液枪的使用非常重要,一定要用眼睛看着加到溶液中,如果没有取上来或加到外面就会直接影响凝胶的质量。还有所配置的分离胶倒入垂直板中的位置要规范,要保证分离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凝固,凝胶后,制作的浓缩胶也必须灌满再插梳子,否则形成的加样孔大小不一,层次不齐影响样品的加入,甚至没法加样等。因此,实验过程教师的认真负责和严格要求对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处理和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理运用课堂时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老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情况,积极巡视和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规的操作。很多实验要保温,离心,凝胶,电泳,层析,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同学显得无所事事。教师利用这些时间穿插些小实验,例如样品进行电泳分离要花上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处理小牛肠,做提取碱性磷酸酶的实验,离心,调PH等,还可介绍生物化学的前沿知识方法与技术,使实验课变得更紧凑,更有吸引力,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还可开展一些关于实验讨论,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合科研,提高综合能力

实验综合化,是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把综合性实验置于教学改革的核心位置,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技术层次或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协调安排,删减了内容陈旧的验证实验,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涵盖面较广的重要基础性实验,以保证减少验证实验学时而不影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培养。综合实验增加了各实验间的衔接的紧密性,有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全面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课前,老师给出实验主题,让学生从科研的角度来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收集处理相关重要信息,最终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目前的科学动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巩固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

五、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要注意的实验细节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往往较为被动,即使讲到位,到学生具体操作时又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在实验改革中还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将抽象、统一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充满吸引力的投影,视频动画演示,例如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具体操作,怎样安装垂直板,怎样灌胶,分离胶灌到啥位置,浓缩胶的灌入量,电泳缓冲液加到什么位置,实验有利于抓住实验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势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被动转变为主动。还有762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蛋白质的标准曲线,仪器本身就可以形成一条标准曲线,但学生操作很容易出现死机问题,就可反复播放视频,让学生正规操作,使自己做的实验结果精确地在仪器上显示出标准曲线。

六、重视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老师安排时间让学生对本次试验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综合的分析,且让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学生们将不同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针对实验现象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与总结,例如利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玉米粉原料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各组在数量级上是否一致,有的组的数据为什么出入很大?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难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老师对每组学生的报告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形成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使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动手操作能力,还从实验的延展性与应用性入手,注重学生系统而连贯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自我创新意识,增加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苗兰英,曹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8):90.

[2]林善枝,刘雪瓶,朱保庆,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林业教,2014,32(1):48-50.

[3]张涛,刘静,高等师范学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思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322-324.

第4篇

关键词:中专院校 生物化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95-01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生命变化规律的学科,内容围观、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当前,不少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师应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控制着整个教学局面,因此,教师本人的教学魅力十分重要。生物化学只是深奥复杂,要想深入浅出的将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对教师而言十分重要。

知识面的拓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阅读其他参考书,不同的编者有不同的思路,多参考同类书籍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国外的生物化学书籍,有时更能让人眼前一亮。(2)听课,听同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课能带动自身思维的更新,也有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涉猎到自己所未及的知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资源的共享率越来越高,很多知名院校的课程都可以从网上观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4)独立制作课件,教师应独立制作具备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并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去掉不足,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就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2 根据院校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质量是决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部分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采用的是中职中专规划教材或系类教材,但这些教材却未必真正适应中专院校学生的虚席特点。虽然这些教材内容较全面,但多少存在繁杂的特点,并带有很多化学反应式、结构性等的图片,导致学生很难有兴趣去阅读大段文字,更无法找出轻重点,而各种化学反应式也让本身就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甚至连教授的内容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标记重点知识内容了。

可见,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在选择生物化学教材时,应选择知识点明确、主次分明、内容精炼,且在每章后都附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复习思考题的教材。所选教材纪要充满科学性,又要富有趣味性,还应兼顾实践性、前沿性,并重语言的间接性与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还要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3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手段的丰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常变常新的微观世界,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学生易感到乏味和疲劳。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件能进行动态演示,用图像、声音等手段模拟出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观世界及其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只是组合起来,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感性认识,从而加快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习效率。如: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生物合成过程,糖原的结构及其合成与分解,都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具象化。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疑难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须注意的是,生物化学的教学,需要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联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切换快,信息量大,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讲课速度,做好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教师也要设计一定的板书,将所讲内容写在黑板上,一些重点、难点也要用板书写出来,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逻辑认识,提高学习质量。

3.2 适当运用比较法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学生掌握和理解具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是想通的。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运用比较法,则能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如比较蛋白质、核酸、DNA、RNA的化学结构式,比较相关生化反应过程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学习,有助学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并融会贯通。

3.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上或课后留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回答,这样既能启发学生去探索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还可通过归纳总结、联想比喻、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根据学生专业设置教学大纲与实验课

学以致用是任何课程的学习目的,生物化学也不例外。在制定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学生的发展目标位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用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中专院校的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因此,还需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试验内容、实践内容,注重实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为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与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认清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多学习借鉴,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体系。同时,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永会.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0.

[2] 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现代临床医学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掌握标本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评估,以提高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由于实验条件和课时数有限,高职高专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忽略了强调实验中的质量控制,使得学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知识仅限于书本理论,无法正确分析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何出现误差,这对今后的工作操作、分析和科研能力都有极大的局限性。笔者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实验室新模式探索中对如何加强学生的质控操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浅述如下:

1 根据实验安排,培养学生做好预实验

课前的实验准备包括试剂准备、仪器准备和实验器材准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内容,根据学校有限的实验仪器来设计、安排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准备实验试剂和器材。生物化学检验试剂多为成品试剂盒,也有部分实验要求配置试剂。实验老师在讲解了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必须准确地用电子天平称量化学试剂,用容量瓶精确量取蒸馏水,在最适温度下溶解试剂,确保试剂的准确性。预实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实验仪器的质控,保证实验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在教学中,老师可先安排2~4学时的实验强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对生化检验的各种玻璃器皿及常用仪器的熟练运用,训练学生配置各种浓度试剂的准确计算,确保试剂和仪器的质量控制。

2 实验时,掌握生物化学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 影响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因素极为复杂,如患者的性别、年龄、人种、饮食、药物、情绪、状态、妊娠、运动、海拔高度、生活方式、昼夜变化等等。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强调其重要性,并在试验时通过实验数据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析。例如:激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运动后可使血中钾、钠、钙、无机磷、AST、白细胞、尿素、肌酐及乳酸增高1倍以上,CK增加4倍以上。所以标本采集前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收集标本。又如: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些物质浓度发生变化,例如咖啡因可使血糖、脂肪酸、血管紧张素、儿茶酚氨升高;吗啡可导致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多肽降低。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真实的检验结果,必须事先停用某种药物10~12h或更长时间[1]。检验人员一般需在采集标本前给病人讲解采集过程及要求,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学习时就应该有正确的操作理念。例如:24h尿液采集,第一天嘱病人将尿排尽弃去,并记录排尿时间,以后每次排出的尿均收集于洁净干燥带盖的容器中,直至收集到第二天同一时间最后一次排尿为止。混匀、量出总量,然后取约5mL到实验室。如何选择尿液防腐剂以及用量也是需要掌握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只有通过大量的举例和分析,学生在实验前才会重视标本性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谨慎、细微、统筹分析,做出准确的结果。

2.2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多为静脉血,采血和部位、止血带、抗凝剂的不当都会造成标本失真,溶血则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影响因素。例如实验测血浆钾离子时,教师多次强调应避免压脉带过紧、压迫时间过长,顺利穿刺后要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若用注射空针抽血完毕后,应拔掉针尖再沿容器壁缓慢注入,且容器内必须干燥清洁。抗凝血液标本采集后要充分混匀,避免血液微小凝集,但动作必须轻柔。这些都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溶血标本。实验室里,老师先仔细讲解抽血步骤并示范抽血,然后在同学相互抽血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操作方法,纠正其易导致标本溶血的错误操作。根据生化检验的内容不同,使用抗凝剂的种类和量也有不同,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每次实验课中根据实验测定物得不同来分析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2.3 生物化学检验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减少标本的放置时间。如果因实际临床原因而不能及时检测,需离心后放在4℃冰箱保存。室温下血细胞中的糖酵解会以每小时5%~7%(0.4mmol/L)的速度使血糖减少,当白细胞增多或细菌污染时,血糖的损失会增加,故标本采集后须分离血浆尽快测定[2]。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老师可理论联系实际设计一套实验方案。首先学生按照要求抽取静脉血标本(氟化钠-草酸钾为抗凝剂),半小时内离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该标本的血糖浓度。然后室温下把该标本放置1h后,用相同方法测定血糖浓度会发现葡萄糖含量下降。通过一系列实验论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和分析能力也明确了标本分析前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3 标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及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中很多手工操作都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虽然我们在实验前的试剂准备、仪器调节和标本采集都尽量减少误差,但同学加样时的随机误差、仪器使用中的错误以及室温不恒定的误差等都会影响测定值。每一堂实验课的实验目不一样,那么测定某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例如,血浆总蛋白的测定可以利用四种蛋白质特有的结构和性质来设计实验方法,而根据测定原理的每种方法在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和灵敏度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同学就是在确保质控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实验原理,并根据具体操作步骤进一步理解注意事项,从而评价某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所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分析每一步的实验原理,寻找每一步的误差在哪里,今后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以保证准确的实验结果才是学习重点。

总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我们认为在高职高专的实验教学中开设“实验室质量控制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理论联系实验,根据有限的资源开设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在错误中发现真理,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就会逐步形成,对今后实际临床实验室工作基本技能及科研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波.重视检验前质量控制 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2):185-186.

[2]韦美德.加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2009,30(6):617-618.

第6篇

论文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该专业中专生夯实基础、学好专业、发展未来起着关健作用。本文基于长期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实践,针时如何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生物化学的教学质童方面进行论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m。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它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为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但是,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加之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生物物质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难于理解和记忆;而对于教师而言讲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掌握物质代谢的过程和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医学生物化学以往静态教学的难题,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其教育对象年龄普遍偏小,知识功底比较差,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意志薄弱、贪玩、不能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千扰,注意力较差,集中力分散,但对新的事物易接受,产生好奇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恰恰克服了孩子的这些缺点,多煤体教学使那些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激发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热清,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某些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在讲解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状腺素的作用时,就可以下载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图片,对幻灯片上的图片讲解该病的发生机理,发病症状:甲亢病人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诱导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联蛋白的表达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羚酸循环加快,营养物质分解加快。此时,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导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产热和产水增加,病人会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会使这类病人异常兴奋易长期营养物质的消耗也会使它们变得消瘦。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甲亢病人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对生化知识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通过生化理论与临床病例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学生感到生物化学与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应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原则,精心选择课件,将课件、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手势、教师的眼神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以教师为主导,合理选择利用多煤体教学,即不单纯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单纯依赖静态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是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不断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首先应该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面对一些中专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条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基础设施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条件具备了,学生们才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强调教师在第1次实验课时就给学生一个标准而又规范的示范,例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管及微量加样器的正确量取、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实践。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把科研项目有意识地纳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对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改善教学内容

第7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而实验课是生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并培养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将有关实验的所有准备工作统统做好,学生只是机械地按实验步骤重复便可完成。这样的实验课学生只是重复教师做过的实验,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作者对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进行改革,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与现代化技术相适应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真正能成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操作手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科学的态度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首先对现有生物化学实验项目、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精简。淘汰过时的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创新性实验。

1.1 优化调整验证性实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内容,着重于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对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滴定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等,涉及的内容包括酶理化性质、蛋白质理化性质、糖类等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分离纯化。例如蛋白质变性凝固沉淀反应、血糖的测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以基础技术为依据,围绕着经典的实验教学。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验证有关结论、规律,它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的基础。由于是经典的实验,因此结果的精确性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操作相关,学生在实验中每一步操作都应尽可能地规范、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学生养成良好、认真的实验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强调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让分子生物学实验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将对学生整体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全程地跟踪和了解实验具体过程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核酸的提取、纯化、回收、克隆,以及质粒的提取鉴定,这样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类似于小的课题,会让学生明确实验技术与实验模型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解决问题的相关性。实验中鼓励学生确立新的思维活动,大胆假设,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测,然后操作,最后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又如全血DNA提取和鉴定中,有的学生得到一条清晰DNA区带,有的没有区带出现,有个别学生出现多条DNA带,并且模糊不清,显然反应学生操作存在不足,由此让学生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既能巩固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教与学互动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实施必须安排完整而连续的实验课时间, 教师要提前为一些有可能失败的学生准备好一些样品,以完成后续试验。

1 .3 注重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验设计中,尽可能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验内容和出现的问题。每学期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及人数,给定实验项目,由学生组成4-5人一组,小组学生根据阅读相关参考文献,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项目,写出实验设计方案交指导教师审阅, 审阅通过后,学生将所用器材、药品等开出清单到实验员处领取。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教师只起辅导作用。为培养学生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规定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实事求是地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现象、临床意义以及结果分析、讨论等,重点考核的内容为结果分析、讨论部分。

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正确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的经验体会,对实验方法大胆改进,逐步培养学生如实概括科学实验的能力。科研工作需要探索和创新,需要团结和协作,实验小组是设计性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的基本单位,要想圆满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既要分工协作、又要相互配合,因此团队协作精神得以提高。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动手和观察主动获取知识,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体会到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倍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科研素质在设计性实验中得以提高。

2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导者生物化学实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对于实验技能技巧的要求非常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实验预试、预讲制度。在正式实验前一周,所有参与授课的教师必须到实验室对要讲的实验作预实验。这是因在做预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再次熟悉实验流程,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检测实验试剂是否合格,提前验证实验结果。如果不做预实验假如试剂出了问题,那么必然导致所有实验失败。因此,只有认认真真进行预实验,提前排除了所有影响因素,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从容自如,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同时采用模拟课堂方式,由经验不足的任课教师担任实验预讲的主讲。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历预试实验、预讲的训练过程,能够很好的吃透实验内涵,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能力素质; 模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88

生物化学既是一门医学检验专业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对其他课程的延续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重要的学科。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从事医药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环节。

1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导致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院校以及部分高职高专对生化教学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阻碍了学生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进一步影响生化对于后续课程的作用[1]。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科研思路。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显示,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是事关教育质量品牌、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2]。

2 搭建平台,构建检验专业生化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思路

2.1 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融合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一体[2],既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又注重生化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知识的循序渐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提出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高职高专,更需要提高资源的共享利用。加强生化实验与相关课程交叉整合,如生化与生理学的整合,生化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健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变原有内容陈旧、方法落伍的缺点。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度。

2.3 优化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在正确分析检验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构建实验设计的依据、参照、评价标准,实现固定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实用的模式转变,采用新型的互动式和开放型实验模式。

2.4 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推广实践教学研究新成果。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先导性和创新性,由检验专业向其他专业推广。

3 融入计划,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实践教学过程

建立“基础整合-分化方向-开放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室资源部分地或全部地向学生有目的地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方向。增设了多媒体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实验演示,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直观的掌握更多的实验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强了课时的有效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检验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包括化学和生物化学内容的整合,加强和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完善以教学中心为主要建制的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践教学计划的研究,实验课由原来占总教学时数的1/4,调整到1/3,包括具体的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形式、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删减,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专业、研究性或设计性实验3个教学层次,各层次均由指导、自主、综合、设计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要求的实验组成。以课程、课外,必做、选做等多种形式开设。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包括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标准,如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细则、技能标准等。检验专业实验教材建设,更新实验教材体系,包括加大实验教材建设,编写系列实验教材去粗取精,根据检验专业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和联系,进行相关学科内容的重组、交叉、融汇、整合,形成了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新实验体系。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操作、答辩、撰写小论文、完成小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4 走向应用,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的实践应用

以科学实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采取调查与论证、分析与综合、研究与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体系、内容体系和课程整合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可进一步增加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提高综合运用理论识的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查阅文献,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医学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李美宁,张悦红,常冰梅.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301-303.

第9篇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热情,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跨越。围绕高中生物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提出生活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从而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生活热点

由于内容繁杂,高考所占分值较少,生物学科一直都是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不被学生重视。究其原因,学生仅仅把生物当成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没有去关注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没有通过生活去认识生物、学习生物。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生物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一、高中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来源于生活,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可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生物学赖以建立的“源头”“活水”。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内容主要围绕着生命的本质展开剖析,揭示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常态问题与自然规律,因此其对于人类生活是十分有益的。生物学家的研究与探索,就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经过一番曲折长期的论证过程,才建立了现在庞大但严谨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为切入点,并利用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和已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为背景来展开具体生物知识的教学,从而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帮助生物教学实效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课内容与生活相关度大,将其与生活化教学相融,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生物实践能力。具体方法归结如下: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并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新授知识的印象,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讲授“应激性”与“反射”相关知识点时,一名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教师灵机一动,叫了这名学生的名字。听到点名,班级学生纷纷看向那位学生,该学生也抬头看向老师,并立即站了起来。此时,教师据此对这一幕“课堂点名”进行了分析,告诉学生,我此时的“点名”就是一种“刺激”,学生的抬头则是“条件反射”,起立就是“反应”,而这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应激性”。由此一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在生动的身边实例验证下,学生立即心领神会。大量实践证明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此外,“生活悬念”的设置也可以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以生活中所能触及的问题来设计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例如,讲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设计这样的生活悬念来导入,层层设问,引发学生逐步拓展思维,积极思考:“农民伯伯常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同学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有何依据呢?”“这些粪便对于植物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粪便的作用比化肥和水的作用还要大吗?”“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施粪便呢?”通过上述巧设悬念和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欲,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继而有效实现本知识点的教学目的。

(2)利用生活热点拓展教学。

同理,源于生活实际中的新闻、社会热点、热议话题等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将其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有助于增强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常在新闻中听到关于“甲型流感传播”“登革热病毒传播”“中东呼吸综合征传染”等报道,对此,教师可以联系上述传染性疾病,为学生讲授相关传染病原理知识,告诉学生并解析与之相关的科学正确的预防方法。由此类“热点报道”作铺垫,学生通常十分认真积极,同时,在听到教师讲述最近的传染性疾病时,也能够从中感觉到生物教学的实际意义,从而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更加投入,印象也将更深刻。此外,还可以以当下“热点话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时作为实例引述,并可以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知识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其中探究问题可设置如下:1)同学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选题,以组为单位来各自设计一个与“食品安全”的小讲座;3)针对现在身边的环境状况,围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旨,分析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4)请每一个小组通过共同探讨来为老师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早餐食谱。以我执教的班级为例,通过展开这种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拓展类探究活动,学生通常参与性都很高,能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在充分的交流和辨析中促进了生物知识点的内化,也使之进一步感受到了生物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3)挖掘教材中生活化内容。

其实,教材中处处都是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只是形式并非直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比如,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可对该基因组合定律进行深层次的二度挖掘,并以此设问:“一个长相漂亮但是头脑简单的女孩,与一个长相丑陋但头脑聪明的男孩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纷纷据此展开分析讨论,并推导出四种可能;此时,教师便可根据此情境和学生所得出的四种可能,引出了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使学生切实了解到基因组合的各种情况。又如,在学生学习了“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据此询问学生家中有没有过于肥胖或者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亲人,如果有,则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为他们制订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与饮食方案,并指出在生活中有哪些食物他们可以吃,而哪些食物不能吃。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中国人最常见且容易患上的慢性疾病,通过在这类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中,导入具体的生物知识,能让学生在制订膳食计划的同时,既巩固了生物知识,又增强了其对学习生物的信心与兴趣。

(4)组织户外实践活用知识。

对于生物学习而已而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并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于生活中。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最好的方式。原因在于学生本就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在书本上或是课堂学习上不会遇到的问题,而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再联系所学生物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以致用,也增强了生物学习的实际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或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来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果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通过上述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频繁运用到课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而且通过实践,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了问题,从而于无形中提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与教学实践,教师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继而触动学习兴趣和动机,最终主动地、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进行教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作者:沈宗琦 单位: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康睿珍.让教学走进生活———试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当代教研论丛,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