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学习效率

时间:2023-06-25 16:19:54

导语:在课堂学习效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学习效率

第1篇

一、研究教材、把握教材

只有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对所教的知识达到精通的程度,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研究教材,首先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学习全套数学教材,做到心中装着一套书,讲授立足一节课。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基本以数、式、形三条线展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多次循环,螺旋上升,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一个知识的长链。研究教材不但要熟悉小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掌握教材体系,还要分析研究自己所教的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内容,弄清各个单元内容间的联系,领会例题、习题编排意图。再就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节课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就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就明确了主攻方向,就会有高效益的教学成果。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尝试法等等,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教学方法好,哪一种教学方法不好,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它的优缺点,万能教学法是不存在的。一节课究竟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而定,根据具体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定。就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堂课中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多,经常的大量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时,教师运用了谈话、演示、操作、议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动静交错、协调配合,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效果是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检测;学习效率;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45-01

课堂检测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教学,课堂检测反馈不到位,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检测意识,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学习的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师的教。如何通过课堂检测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呢?

一、紧扣学习目标,合理设置检测题

语文课堂检测一般分基础能力检测和关键目标检测。如,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与牧童》一课的教学,学习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认13个生字,重点书写好“抹、批、挤、拱”这4个字;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通过品读“……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等词句,体会画家高超的技艺,并进行说写训练。教师在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抹、批、挤、拱”这4个字的书写要求,然后落实第一个目标检测:在田字格书写生字各两遍,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画家戴嵩画技高超的句子,品读体会。在学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观赏”一句时,练习设计为:用“……一……就……”练习说话。在指导朗读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教师又设计这样的练习:“请你也来夸一夸戴嵩的画,可以用上这些好词:活灵活现、精美绝伦、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这样的练习,既照顾学生年段的特点,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检测,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层层递进教学,落实检测三环节

一般来说,一节课应落实三个检测环节,分别是课始检测、课中检测和课末检测。课始检测 ,一般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或前一节学习知识的情况。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课始,教师可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请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自学收获。”课中检测,就是围绕某个关键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的检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点拨、引导。如果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这一关键的知R点,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补缺补漏。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在学习老人爱海鸥这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体现老人爱海鸥的词句,写体会;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感悟表达方法;最后,进行感情朗读。之后,进行课中检测,教师出示:

这是一位 的老人,我仿佛看见(听见)他 (用上一两种表达方法)。

如果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完成练习,就可以转入第二部分的学习。课末检测一般以练习题、作业题的形式呈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更应该控制作业的量,注重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当然,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这三个环节的检测可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形式多样灵活,注重检测实效性

课堂检测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提问检测、小组检测和练习检测等。提问检测就是传统的师问生答的形式。课堂上,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往往爱提问优等生,因为优等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容易相符。教师提问应兼顾全体,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另外,也可以用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方式进行检测。小组检测,比较常用的是二人小组检测、四人小组检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提问:“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通过自学相关句段,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把成果呈现在答题卡上,并进行汇报。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语文课堂的练习检测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应做到有练有测、练测结合。

四、评价互动多元,体现学生人人参与

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注意堂上检测,还要对检测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力求形成一个教师主导、组长带动、学生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如,预习检测情况,可以是同桌之间互相评判;小组检测,可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合作、交流和总结,教师有效地指导帮扶,促使全面提高;练习检测,教师要抽查不同层面的学生,对全班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第3篇

一、有效组织课前活动

朝鲜族学校的汉语课,一直比较注重课前5分钟的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进行听力训练、背背诗、唱唱歌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在课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听力训练,内容是《生命桥》,这一小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让学生对“生命桥”有了浅显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微笑授课,塑造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面带微笑去授课,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巧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庐山的美景。可以寻找一些庐山云雾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庐山云雾的壮观。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汉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搭建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

学生的有意识学习需要建立于他们的主观愿望与已有经验,我们的小学生更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如今,我校一直在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去解决疑问,教师只在一旁适当引导即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用鼓励的语言、期待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我。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汉语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形式丰富多样的情感交流过程。新课改针对这种情况,鲜明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户,终于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思维,有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中尽情地发挥了想象,用心感受着作者的心声,他们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汹涌澎湃,尽情地释放自己的个性。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可多为他们创造条件,如学习《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让学生自己编演课本剧,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重视。

五、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例如: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现象力,说会有什么变化呢?通过交流、讨论,多数学生认为罗林的自信心会增强,学习成绩会逐渐提高,同学们真正领会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明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 高效 学习 课堂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打造高效学习型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素养,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性工程。

什么是“高效”?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中,“高效”是指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输,关注的是老师讲的能力。忽略了学生学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高效”这一词的理解变得更具科学性,它不否定老师的传授功能,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课堂中都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有动力,学有收获,这才是真正的“高效”,以下就从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四要素,谈谈如何打造高效学习型课堂,

1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形象已牢牢扎根在学生心中,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质疑,胆小的同学甚至都不敢与老师的目光交流,而新课程以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目标,学生是否能没有拘束的参与学习,与同学和老师和谐相处,能否全身心的投入合作学习,敢于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参与学习者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了能否实现高效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才能保障学生积极高效的学习活动,当然,强调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放手”,老师也要有“收”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与秩序作保障。保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使学习效率“增值”,所以老师要努力地为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和随机活动,尽力把学生的意识和行动统一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一种紧张高效,张弛有序下的宽松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了宽松、安全,才能让思维驰骋,学生才会进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

2 设计贴切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时展的特点,切实的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能满足需求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高效学习的热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学习内容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2.1 扎根基础,体现趣味性、适合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但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内容也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让一群喜欢飞机的幼稚园的孩子宋学习飞机的制造,效果会怎样?答案不言而喻,这种情形正如我们的学生学习,假设学习内容的设置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就算再怎样努力的“跳一跳”也不可能达成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内容太过简单,他们早已经掌握,缺乏挑战性,这样的学习内容很明显不适合学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形式,一个过场,一项索然无味的谁也不愿持续下去的事情。因此研究和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情感发展的需求,以及兴趣点,扎根基础,在接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选择性设置,调整好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这样更适合学生的兴趣发展特点,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高效,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力。

2.2 提升思维水平,体现层次性、发散性。高效学习型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各有所得。意大利教育学家洛利斯,马拉多齐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提到:“孩子,是由一百组成,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及语言方式。”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各有所得,就要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中体现层次性和发散性。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体现层次性;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存在着差异性,将学习内容加工成多样的知识形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多层面理解内化知识,以体现发散性。

总而言之,学习内容的设置要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从而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思维“活”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同时,又不断地刺激学生,形成更大的内驱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高效。

3 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每个人感知和认识事物的方式和习惯有所不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性。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与之对应。比如视觉优于听觉的学生,更适合直观的观察法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习任务的难易,学科特点等,也要求学习方式必须多元化,比如教学大纲中属于A级的内容,可以采用独立学习,自我感悟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化学和物理学科可操作性比较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可见高效的学习型课堂,必须是允许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课堂。作为老师要做的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为不同特质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学习,而不是为多元而多元,结果少了效率,多了更多的“花架子”。

第5篇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参与研讨、合作为特点,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效率 兴趣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30-0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因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鞭策教师深钻细研教材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不但要可亲,更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创新总是与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课堂中老师让一名学生回答提出的一个问题,那个学生胆小,回答的声音很小,只有老师凑近才能听见,看得出这名学生害怕答错。答完后,老师问同学们:“×××同学的回答你们听清楚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听到!”这是老师用兴奋赞许的口气说:“你们没有听到,我可是听清楚了,他回答的不但正确,而且用词很准确,我们让他再给大家讲一遍好不好?”“好”,这时,这位同学显然受到了一种热情地鼓励,居然使全班同学第一次听到了他的回答。回答一结束,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只有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正所谓: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加强自评、互评,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了,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评、互评学习结果,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的回答要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对有新创意的解答要充分肯定,甚至是教材,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也要鼓励其质疑问难。

2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3)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3 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第6篇

关键词:地理学科;直观教学;学习效率;提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26-01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应该借助地图册、地球仪以及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插图、地图册、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地图,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量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地图,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例如学习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这时就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由感性到理性,从而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二、精心绘制地理简图,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简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长江的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具体体现事物的特征,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常用的电化教育手段有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的开始,运用投影配合教师语言,可提供一种简捷、直观的导入手段。如讲到“影响气候的因素” 时,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简洁明了,直观形象,效果更好。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即使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最后形成了“地上河”。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 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7篇

一、进一步优化备课工作——编写导学案

让学生“备课”?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预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调整课程难度,设计成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新知导学、新知检测几个板块,做成导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预习。这样,有了导学案,很多不会预习的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做好预习工作了。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词典等各种资源做好预习工作。在师生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学生就会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形成了这种良性循环之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地提高。

二、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关键,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是要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语言知识以及应用语言的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有生动有趣的,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堂导入。

新授英语课的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要新奇(满足学生求新心理)、多变(不断更新和变化刺激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导入方法多样)、热烈(创设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此外,英语新课导入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主题。导语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既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求知,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旧知与新知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具体可以采取直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预习导入法、实事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和游戏导入法。

第8篇

一、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变的课首问候语,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快乐情绪

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与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和智力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为学习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热情和愿望。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就会感到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学习起来就会思维活跃,效率提高,就会越学越会学。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健康情绪的重要途径,除了在教学环节和具体方法上下工夫,利用多变的课首问候语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创建愉快课堂的有效手段。

2.提出希望问好

师:请同学们好好上课。

生:请老师好好讲课。

3.对诗问好

师: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我劝天公重抖擞。

生:不拘一格降人才。

4.英语问好

师:Good morning, students.

生:Good morning, teacher.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课首问候方式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加以设计: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赞扬和感谢;根据不同环境、心情唱出最喜欢的歌曲的精华部分,等等。在教师说出问候内容后,学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思考做出相应的回答。学生在花样倍出的问候语的期待中,在回应教师的这一思考过程中,积极情绪基本被调动起来,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学生积极的情绪、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只有有了好的开始,才能有个好的过程、好的结果。”

二、教师要善用教育机智,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快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而像是无风三尺浪的大海,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心灵感应场,既有信息、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又有情感的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多侧面、多层次,瞬息万变、立体交叉。要搞好课堂教学,保持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特殊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是教育机智。课堂上影响课堂气氛的事件是经常出现的,需要教师的妥善处理,及时调控,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控制教学过程,保持健康愉悦的课堂气氛。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日上课,小非同学又开始思绪漫天飞了,于是我请他造一个句子。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看着他傻乎乎地站在那儿尴尬地微笑,我真是哭笑不得。此时,整个教室的空气似乎在一瞬间凝固了,学生们等待着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雨狂澜。如果我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胆怯、拘谨,再不敢畅所欲言,无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在这关键时刻,我灵机一动,想到他是学校数一数二的体育健将,笑着说:“你得加把劲了,否则‘导弹’就要追上你了。”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还起哄似的跟着我说,而他不服输地在最短的时间里,说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句子。“你不愧是赛场上的佼佼者,相信‘导弹’永远也追不上你。”这时我发现他在落座时脸上充满喜悦之色。一个小小的“导弹”就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

再如,教学《龟兔赛跑》时,当一个女同学胆怯地、出乎意料地说出乌龟比兔子跑得快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就在我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发现本来就胆小的她,此时小脸已经憋得通红,头深深地埋在胸前,显然她已经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了。这时我冷静地避开这个话题,而是让学生说说描写“笑”的词语有哪些,这下同学们可打开了话匣子:哈哈大笑、冷笑、嘲笑、微笑、欢笑、傻笑……“你们刚才的笑属于哪一种呢?”我问他们,欢腾活跃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互相看看,低下了头。这时我鼓励她大胆地说出原因,她怯怯地说:“我想如果乌龟在水里游,它一定会战胜兔子。”我不禁为她这种别出心裁的想法鼓起掌来,随即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保护了创新思维,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课堂教学也在更为积极、愉悦的环境中延续到了最后。

课堂上影响学习环境的因素很多,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第9篇

一、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包含: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离开它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将来步入社会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得每个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独立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全班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合作学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时不能让学优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因为这样相对而言的中差生则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实现《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

二、营造氛围,激励小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稍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愿作深入的思考,这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营造合作的氛围。如,新教材提倡答案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学生开始时独立探索,充分思考,思考成熟后就产生了合作交流的欲望。教师精心创设开放性,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能不同程度的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撞击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学生通过合作实践,不断体验感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明确目标,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的目标还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为了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如:在教学四年级《统计》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学校要举行趣味运动会,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项目,到底安排哪些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统计,看结果如何?为安排趣味运项目,学生们明确了目标、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分工,可以避免小组合作的盲目性,小组成员就能人人参与,连平时那些胆小、被动的学困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走过场。

四、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