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5:42
导语:在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有效课堂 数学质量 思维能力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在,学生小学升入初中后,所学的科目多了,每天又要完成很多的作业,负担在不断地加重,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又得让学生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他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又有多少个学生喜欢题海战术?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质量,已成为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敬佩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上的数学课;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而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及掌声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敢问敢答,形成一种其乐融融、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掌握知识,课堂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推进,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在教育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可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特别是讲几何时,应加强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用多媒体的声、色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比如,学到圆与圆的位置时,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红色的大圆和一个与之相离的绿色的小圆,把它们慢慢相对移动过来。在移动过程中,大圆和小圆从开始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1个交点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1个交点0个交点。通过观察学生会很容易得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总共有五种。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又有助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如果能把生活中富有趣味的数学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我们学到多姿多彩的图形时,用多媒体一一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建筑物或包装盒抽象于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学到轴对称图形时,用多媒体根据轴对称原理把一个图形经过多次翻折,便会得到各种漂亮的图案出来,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美、色彩美,给予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生活中去,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学生创新,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
3.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上,教师都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完成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快速完成作业,然后随机抽出几个有代表的学生的作业,放在投影机上展示,全班同学都能清楚的看到被展示的学生的作业情况,知道他们的优缺点。如果是一题多解时,就分组完成,各组派一代表上去分别展示。这样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老师知道班级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又可以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另外,课堂上正常要进行知识的巩固,如果老师在黑板上抄出练习题,就花费时间较多;如果老师在课前就准备较多的习题,在课堂上利用投影机展示出来,那么就节约了较多的时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就可以训练到更多各种各样不同的题型,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形象化、直观化,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给教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教师应该确实要用好它,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精讲巧练,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更重要的还要懂得精讲巧练。这就需要教师要付出较大地努力,除了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专业知识水平的学习和提高外,还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充分理解、熟悉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习目标,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数学思维情境。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其中方法之一。教师给学生练就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并且先从低起点,小步子来设计,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这样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情况,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兴趣也高涨,此时再层层深入,学生就感觉不难了。例如,我们讲到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时,要特别注意公式a2-b2=(a+b)(a-b)中的a、b是表示两个数,a2-b2是表示两个数的平方差,如果不注意就容易搞错成只要有平方的项就符合。所以设计练习时先从低起点开始,a、b表示的这两个数先从单个具体的数字到单个字母,再到单项式和多项式,比如设计第一类型练习是62-42,第二类型练习是m2-n2,第三类型练习是a2m2-b2n2,第四类型练习是4m2-9b2,第五类型练习是(a+5)2-(b-5)2等,循序渐进地安排与设计,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合作、比赛的活动方式来完成,这样学生学得轻松高兴,信心百倍,兴趣浓厚,教师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在合理地安排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巧练,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数学历史文化的熏陶,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
四、思考与启示
2011年杭州市中考英语命题以《英语课程标准》和《201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为依据,以极大力度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即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对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设情境化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教材内容、教室的场地、学生生活经历、实物等,创设多种多样的、便于学生展开联想的教学情境。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间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放松的情况下,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自然地习得英语,促进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语用能力。
2.增加听说材料的刺激量
“听、说、读、写”四要素中最为基础的是“听”,外界刺激最能引起注意的也就是听。学生学习英语时,让“听”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视听资源,增加对学生听的刺激力。如教学指令、课堂用语、影像材料等。
3.训练英语思维的习惯
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具有挑战性的训练。课堂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阵地,教师在创设最佳语言环境的同时,只有充分利用好语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上,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用多种形式的操练和活动为载体,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4.扩大课堂教学的视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如在教师指导下,对指定话题如谈旅游、谈购物等,利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同学间用英语进行QQ聊天;或进入网上英语角或英语聊天室,实践语言。又如,教师也可把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英语角等学生实践语言、感知和体验生活的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角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五、结束语
2011年杭州市英语中考试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回归了语言学习本质,较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英语素养。这无疑对以题海战术代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脱离语境的语法记忆代替语言感悟过程的做法提出了挑战,对初中英语教学及复习迎考将起到很好的反拨与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Chomsky,N.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M].Oxford:Blackwel,1980.
[2]国家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质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02-01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它坚持三维目标整合的整体发展观,秉承注重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开放建构和整体联系的知识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1 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师自身的心态问题
一是心理盲目自信。教师自身固有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心理寄托,总认为讲了做了学生就能听懂、记住、会做,自己心理就平衡,否则就放心不下。考前拿到题目,看似熟悉的题目,认为学生一定会做,但考试结果还是一塌糊涂。基本的运算、等式的变形、定义、定理都错漏百生、含混不清。二是备课不充分。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三是为教授目的而急功近利。题目一条一条地讲,课本内容一点一滴地传授,生怕知识结构不完整,还要把知识拓展延伸。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课堂时间不够,还要拖堂上课,生怕遗漏一个环节,但学生课堂上什么也没有记住。另外,还有题海战术、差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2学生与家长方面的问题
学生: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家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便有所忽略. 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2 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如何在40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产生最大的效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追求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认识价值,培养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学习它。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在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从充分备课、把握教学难度、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2.2建立师生关系,提升自我能力
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这样一个积极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深化重点,化解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现状
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再三调整,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然而,学生对数学课程仍然不感兴趣,除对口升学的班级外,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只开设一年,而且周课时只有4节、3节或2节,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数学课程。学生的基础现状,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各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时数的局限织在一起,使数学课程从教材编写和使用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显得矛盾重重。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数学基础太差。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使得基础稍好的学生都涌向普通高中,导致大量“差生”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约30-40%的学生基本计算都不会,如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基本公式不记得,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更谈不上什么数学逻辑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
(2)教材有问题。尽管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但是整个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基本上还是与普高相当,职教特色不是很强。
(3)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为中等职业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来应付,仍然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设想
(一)关于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①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②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定位与我国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基本相适应,只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个基础,编写教材时应及时地补上;至于提高技能和培养能力,我们认为只要上数学课就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会合理地把握一个“度”,不能要求过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这些学生还得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养成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心理准备。
(二)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这是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只是关于某个内容放在哪个模块存在争议,相对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新大纲基础模块内容太多。
基础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社会人”服务,体现普通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因此“概率”初步应该纳人基础模块中来,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关于数学教师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比普通中学数学教师更加强烈的课程开发愿望、意识和思想。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必须针对自己所教的对象和专业,按照职教的培养理念,开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其次,由于中等职业数学教材分成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由专职数学教师教授,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章节顺序,以适应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模块最好由相关专业教师教授,因为专业教师熟悉专业课程,易于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所举事例更加专业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及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进而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喜爱,逐步扭转难学、怕学、厌学的现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原有基 (下转76页)
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现在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职业界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动物科学专业这一块,学生在较早的学习阶段所学的很大一部分专门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信息更新量太快,因此,学校有必要与当地生产部门保持相互合作的关系。
实践证明,再小的畜牧业企业,一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而再大的畜牧业企业,一旦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被市场抛弃。所以,这些企业更有理由与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以企业资金为前提,以研究机构和学校创新成果为基础,加快当地该企业的发展,该企业增加研发的投入的同时,还可提升科技效益。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是围绕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这方面进行学习,为满足人们现代对高档肉类的需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优量的动物产品。学习的基本上是一些理论知识,实验也只是一些简单基础的实验教程,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强,更别说创新的能力了。毕业生就业后的去向主要是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和设计、推广和开发,经营和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在这一方面,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就要比一般的人更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动手能力强。学生长期呆在学校,没有走进相关企业,对这些企业都是一知半解,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在学校时没有得过锻炼,算是生手,很多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走产学研结合模式,让学生们走进加工企业与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学习,参与日常的工作,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也为日后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为研究机构注入新的血液,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推动经济的发展。
学校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活动,例如成立实践部,轮流安排学生去农村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畜禽疾病诊疗活动,组织学校的专家、教授服务团和学生服务队去较落后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必要性 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行为。教学即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师生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互动,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等方面做了粗浅探究。
一、实施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增强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重心要下放。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上来。对学生资源要及时回收,教师再加以有效整合,形成众多的“生成性资源”,整合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并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一)转换师生的课堂角色。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二)重视师生平等,进行有效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互动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自身众多优势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在师生平等的课堂上,学生才能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才能和教师一起和谐、融洽地交流、沟通,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自己的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此外,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语气要多用商谈的语气,在商谈中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用“请你试一试”、“相信你能说好”之类的话鼓励学生,使学生消除顾虑,有话敢讲;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不一致时,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等等。所以说,师生和谐平等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三)创设问题情境,适时互动。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说问题情境创设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一定要注意问题情境的情感性、适宜性、探究性、简约性、发展性。完美的问题情境加上适时的师生互动,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交流、合作。
(四)创设条件让师生间相互评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交而不往”,相互之间有“交”而无“往”等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互动主体之间缺乏彼此评判。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判,而缺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判;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诉”,而无彼此互动式的分析与评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主体之间的互动的必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师生要在这复杂多样的互动中达成相互理解,离不开彼此评判。彼此间的相互评判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也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获得他人的知识,与他人达成一致理解,达成共识,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
(五)创造智慧师生共享。
初中数学实践操作探究能力数学能力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探究新知识,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恰当地引入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有哪些数学实践活动可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呢?
一、培养探究能力的实践操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知识的产生过程有时比直接给出结论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新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践操作正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让学生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探究性活动镶嵌平面图形》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哪些图形能镶嵌?
问题2: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分别有哪两种图形能镶嵌?
问题3:平面镶嵌有何规律?
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共同讨论、交流、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其中规律,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启发,以上几个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有了研究意识。
又如,在《圆锥侧面积》教学中,许多教师感觉学生掌握不理想,讲完以后,练习也很多,效果还是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探究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发现。如此,在教学时,可先做个扇形和底面围成的圆锥模型。让学生说出圆锥侧面沿着母线展开是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扇形。这时教师将圆锥侧面沿着母线剪开后果然是扇形,学生显得很兴奋,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扇形与原来的圆锥有何联系?教师可以再将扇形围成圆锥。反复多做几次。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得出:圆锥的母线就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
此时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扇形的面积就是弧长与半径积的一半,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同学们能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推出圆锥侧面积公式吗?学生很容易推出公式。
通过以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圆锥侧面积公式的产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发现、验证数学的原理实践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忽视数学原理的产生过程,而将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猜想――操作――探索――归纳”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结论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造成感知与概括的思维断层。新课程提倡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牢原理,理解原理,灵活运用原理。如在《平方差公式》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场地中,要将其中一块边长为b的正方形地块铺上彩色水泥砖,余下部分种上草坪,求出草坪面积是多少?能有几种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a2-b2 。教师接着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醒学生用剪纸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剪拼成规则图形求面积。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剪纸拼图,展示活动结果种类。由于图形在剪拼中不重叠,又不留缝隙,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与新图形的面积相等,最后推出平方差公式:a2-b2=(a+b) (a-b)。
这种实践操作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剪纸、拼图的动手操作中,由“形”得出“数”的规律,发现了平方差公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既经历了公式的形成过程,又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如何去发现、验证规律。
三、应用数学能力的实践操作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数学模型呈现给学生,将数学引向生活,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苏科版八下《相似三角形》后的数学活动中,安排了学生在学校附近或郊外选择一个物体,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被测量物体的地理环境,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测量物体的高度的方法,并测出它的高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利用平行投影,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利用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高度等。最后完成“数学活动评价表”。在前面已经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既丰富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又有利于加强理论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通过教师的指导,理论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实践操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灵活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中,可以开展拼图、涂色、剪纸等活动,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在下列每个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选3个方格涂上红色,使整个图形关于l成轴对称。如果方格中的小正方形换成长方形又有几种?
问题2:以给定的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请你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灰谐的解说词。
问题3: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一、 示范教学在美术技法课中的运用
美术是视觉艺术,如果离开视觉形象,教师就无法从教,学生就无从理解和学习。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其中示范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范教学是美术技法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直接获取作画技巧的最佳方式。示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现欲。值得强调的是示范教学要结合专业科目的特点,合理地研究,选择适合于该科目的示范形式。
1、绘画步骤的示范
在职业高中美术班的教学中绘画步骤的传授,只靠嘴巴来讲授是行不通。即使我们教师方面进行比较系统地讲授,条理也清晰,但是由于直接经验的缺损,学生听起来往往是云里雾里难以接受,甚至根本听不懂,造成学生在作画中产生一些错误或面对画纸不知所措。这时,加以示范情况就不同了。比如我在讲授素描静物写生时,对照静物讲解作画步骤,边示范边讲解,并提出每一步应注意问题及要求这样对照范画分析,直观又简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步骤图,明确了作画的程序,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2、表现技法、风格的示范
如今,美术的表现技法、风格真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表现技法和风格的多样性,给教师的因材施教、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要想光靠口述把各种表现技法、风格讲清楚,并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上这类课时,往往都借助范画来完成的。例如:在上素描石膏像的表现技法课时,我挂出两张优秀作品范画,并讲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使抽象、模糊的难懂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从而增进理解,石膏表现手法也迎刃而解。
3、熏陶、启示示范
高中美术班的教学虽然以技法课为主,但要想手头功夫进步得快,必须要先提高眼的审美水平。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把优秀学生作品及古今中外大师作品投射在大屏幕上,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受到优秀示范作品的熏陶,激发其表现欲。同时,教师对照范画作适当的启发分析,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范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继而扩散成新的构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新于范画的构思跃然纸上,从而提高表现水平。
4、修改意味的个别示范
由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存在,每个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我们往往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画石膏像基础训练课中,有的学生画的石膏头像形体比例不准,结构抓不住,“透视不对”或“形体散了”,这时教师从正确的观察方法上启发引导学生,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修改示范。通过目睹教师修改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以后的写生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最具体、最直观、最有针对性、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示范法。
二、利用现代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和拓展示范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示范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以前我们的示范媒介仅仅局限于书本、挂图、优秀作品和教师课堂示范等这些简单的形式,给示范教学带来一定局限性。如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更生动而便捷的媒介,数字化时代的产物——VCD光盘、DVD光盘、因特网给我们更大的、更丰富资源空间,拓展了示范教学的领域,这些媒介在我们教学中充分利用会带来非常大的效率,也给示范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在上色彩表现技法及风格时,我采用了中央美术学院杨澄著的DVD教学片《色彩静物》和中国美术学院安滨先生所著的DVD教学片《色彩静物》,通过多媒体播放,并适时进行讲解,让学生亲眼看到不同风格做画的全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技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画画积极性。又如,去年,我们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中国美院请安滨先生给我们作高考的形势和作品点评,我们将过程录成数字形式带回,让学生课堂上欣赏,学生如同当场听课一般的深受启发。还有,美院出了一系列的光盘,像曹兴军、安滨、徐方、王华祥等全国知名专业教师尽心录制作而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我们都可以作为教学手段充分利用。
三、示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教师应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特别不要认为我们为学生所作的示范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经典的。因为由于自身的缺点和教育、学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努力总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另外,不要强迫学生一定要这样画,而不能那样画,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样的艺术高别明显,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克服。作为美术教师,其包容心必须要强。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职数学与专业课如何零距离对接,按照一体化理念实施项目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对接 一体化 项目任务
笔者学校自2010年初开始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同时也带动文化基础课的发展。学校成立了数学课改组,并与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小组深度合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经验。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课与专业课的有效对接
经过三年一体化教学实践,并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明确、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按专业课需求对数学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合理重组,采用模块式、单元化教学。结合专业课内容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与专业课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处在一个有专业思想、有专业教学氛围的环境中,改变了传统的纯数学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践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一般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评价反馈等6个阶段完成。下面笔者以“平面几何法求基点坐标”这一知识点为例,结合企业的生产实例加以说明。
1.创设情境
常见的车轴类零件、加工球形手柄是再基础不过的案例,课前笔者用PPT播放了入户门锁手柄和各种工具手柄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确定任务
确定任务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结合数控车床加工球形手柄这一知识点,计算编程用加工轮廓的坐标尺寸。具体任务:工件轮廓线是哪些曲线;根据尺寸标注找到相应曲线的构建位置;找出基点及形成基点的线。
3.制订计划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搜集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因为完成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能解决的。完成球形手柄加工轮廓的坐标尺寸除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圆的垂径定理、两圆内切和外切的概念及性质定理。同时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既是全体共同学习,又是分知识点分别学习,然后再讲解给其他小组成员。
4.实施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按照各组指定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5.归纳总结
各小组将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教师在其中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辅助学生形成计算加工球形工件轮廓尺寸的知识体系。
6.评价总结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计划的实施、完成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在教师的协助下,将本项目研究下的知识成果及时整理归档备用。
三、反思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以项目为索引,用专业知识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学而有惑、思而不通”的情况下再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这时的学生才有交流、合作的渴望,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而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师的重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角度看,教师是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资源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笔者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监控整个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和改进方法。
对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实施学习的时空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他们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方法予以帮助,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另外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不同的见解、观点、思路的碰撞,促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互相启发,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机制教学;意义;方法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1.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支持、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和理想。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学着去鼓励学生,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和向往,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从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
2.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采用激励制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学生对提高课堂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在上课时积极表现,认真对待、学习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
二、初中数学课堂激励机制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步骤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学习潜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综合考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智力各个方面,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差等、中等和优等,这为以后开展激励式教学提供了依据。
2.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上
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其设定不同教学目标。对差等生来讲,应该重点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能力;中等生就应该对基础性的知识熟练掌握,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要求优等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课本上的知识做到深刻理解,并要拓宽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进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对差等生的要求是让他们能够熟悉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并且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基础应用;要求中等生对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能准确判断,并且熟练地掌握相关计算和应用;而对优等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对圆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会处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并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在教学内容上的激励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区分,由简到繁,由难到易,通过对问题进行层层提问、层层解决的方式来带动学生逐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对差等学生,在他们了解了基础知识之后,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激励他们;对中等生来说,在他们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将优等生的知识逐步向他们进行灌输。这样就能够使所有层次学生得到全面照顾,并且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4.作业布置和辅导上的分层教学
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采取发散性、提高性和基础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应该布置给优等生发散和创新型的问题,布置给中等生提高性的作业,而对于差等生来说,主要是让他们复习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方程求解问题时,差等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解决一般的二次函数,给中等生加上一些附加值范围的函数问题,对于优等生,就应该将问题提高到更高次幂的函数求解,或是发散的特殊根式的方程。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得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此外,教师在作业辅导时也要有所侧重,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提高和理解。
综上所述,激励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意义重大,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激励式教学还存在各种弊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优质教育;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54-01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师。(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致使学生不懂变通。(3)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4)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老师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关心哪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学生。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家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学习他。老师需要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好教学中的难易程度,45分钟的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生数学环境,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从而让学生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样高不可攀,从而树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钟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4、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老师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适当的点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并且好动、好表现。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这样一个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的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我更深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建立浓厚的探索气氛。
由于课堂气氛的浓厚,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四个大的变化:一是把老师只是面对黑板不停地写,变为面对学生不停地提问;二是把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变为和学生互相讨论;三是把老师的面容由呆板、冷酷、严肃,变为和蔼、从容、大度。四是把老师从一个要求学生毕恭毕敬的形象,变为一个让学生信赖的朋友。
这四个大的变化,充分看出了课堂气氛的创建,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认识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固然是唱主角,但也一定要把课堂上所面对的学生当成传授知识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是非常必要的。
进入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初中阶段处于人才的转型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优质教育将是我们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课题。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陈林
[2] 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