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5:45
导语:在秸秆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稻麦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处理;二是秸秆机械化打捆,收储后多渠道处理再利用。
以南陵县为例,我县现有耕地49.2万亩,复种面积约80万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全年秸秆总量约36万吨。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秸秆禁烧的禁令,切实稳妥地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我县近两年主要做法是:
1 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发展
近2年,县农机局把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反转灭茬旋耕机列为优先补贴机具,不受补贴资金额度的限制。截止2015年底,我县秸秆打捆机总数达14台,秸秆粉碎还田机达5台,反转灭茬机达350台,有利于秸秆还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达789台。这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为促进秸秆回收和秸秆还田作业,为在全县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禁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装备保障。据统计,全年实施机械化秸秆回收作业约2万亩,实施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约70万亩。全县未发生一起因不能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耽误农时而燃烧秸秆的事件。
2 加强宣传,层层负责,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我县的秸秆禁烧工作从2014年开始就确立了“疏、堵并举”的工作方针。“堵”的一手由县、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网格化24小时监控;秸秆禁烧宣传车在收获季节密集巡逻,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燃烧秸秆的危害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做到宣传进村到户,责任监管到人,对农民实行奖罚分明。对不烧秸秆的农民,兑现12元/亩的国家禁烧奖励金,各镇还列有专项资金予以奖励;对农民燃烧秸秆的,一经发现查实,给予相应处罚,使农民不敢烧。县农委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从一开始就参与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由农机局和农技中心负责,主要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即负责“疏”方面的工作,并为此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路径。
3 开展技术示范,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禁止农民燃烧秸秆,要做到堵疏结合。在做好“堵”的工作同时,更重要的是探索“疏”的技术路径,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使农民由不敢烧逐渐转变为不想烧、不愿烧,这项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业部门。县农委为此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组,抽调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试验示范。在秸秆禁烧的前提下,探索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2年来,农业部门与相关合作社合作,引进了多种型号秸秆打捆机、秸秆破碎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8铧埋茬翻耕犁等新型秸秆回收、还田作业机械;建议给全县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破碎器实施政府补助(纵轴流收割机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补助3000元/台,横轴流收割机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补助1600元/台),共补助安装了500台;建议在目前阶段以推广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要措施,以机械化秸秆回收为补充。目前,由于秸秆收集难、存储难、成本高、消化渠道有限的瓶颈尚未突破,秸秆回收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发展,避免了盲目发展秸秆回收机械造成农民投资浪费、实效不佳的窘境。在技术路线上,我们结合省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分别在籍山、许镇、三里、烟墩等镇共建立了4个示范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3.1 “双季稻”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早稻收获: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耕作平整:采用普通旋耕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翻耕犁加耙等农机具进行翻耕平整地,实行浅水作业 晚稻种植:采用机插秧、机直播、人工抛秧、人工撒播等多种种植方式做对比试验 田间管理。
3.2 “麦-稻”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小麦收割: 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耕作平整:采用普通旋耕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翻耕犁加耙等农具进行翻耕平整作业,可实行旱耕或浅水作业。 水稻种植:采用机插秧、机直播、人工抛秧、人工撒播等多种种植方式做对比试验。 田间管理。
3.3 “水稻-小麦”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 水稻收割: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小麦播种 开沟覆盖 田间管理。
2年来,我们采取政策扶持和技术示范引导的举措促进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形成了符合我县目前农业生产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发展了适度规模的秸秆综合利用装备,为我县有效落实秸秆禁烧禁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4.1 秸秆打捆回收现状
4.1.1收集难。由于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样,农作物成熟期不一致,导致收获期不一致,秸秆打捆工作面广但回收量少,回收效率低。据了解,回收直接成本为30元/亩,按每亩回收秸秆500斤计算,即120元/吨。
4.1.2运输难。农田分布农村各地,受道路限制,运输车辆在有些地方不能停靠作业地旁,打捆好的秸秆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转运,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据了解,运输直接成本为2元/吨公里。
4.1.3储存难。由于秸秆回收具有季节性,短期内回收大量秸秆以后,需大量场地储存,且秸秆储存时间过久宜霉烂,就是企业回收后也面临同样问题。
4.1.4处理难。目前秸秆回收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电厂作辅助燃料用、企业加工后作商品饲料或燃料、纸厂作造纸原料等,消化渠道有限,且这类企业要么收购意愿不高(秸秆燃烧热效比低),要么分布不均或较少,需求量有限。据了解,稻秆180元/吨,麦秆300元/吨。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以运输30公里5吨为例,回收秸秆直接成本为:120×5+2×5×30=900元;5吨秸秆卖价:稻秆180元/吨×5=900元,麦秆300元/吨×5=1500元。去除机械折旧费,几乎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4.2 市场前景分析
[关键词] 乙型肝炎;服务人员;公共场所;感染;免疫
[中图分类号] R373.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15-02
Study to Result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 in Kunming
WEI Cong
Control Disease Centre of Kunming City,Kunming 65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ze infect and immunity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 in Kunming,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phylactic immunity. Methods Report of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were sampled in 2000,2004 and 2008 annum form control disease centre of Kunming,sample size was 1000 cases in every year,ratio of injection,immunity and unimmunity was contrasted. Results From 2000 to 2008,ratio of infection decreased from 12.4% to 8.4%,and ratio of immunity increases from 56.4% to 70.6% in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 Conclusion Ratio of infecting type B hepatitis detecting had a tendency for decreasing but keep on a higher proportion in service workers of public places,the measur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 in further.
[Key words] Type B hepatitis;Service workers;Public places;Infection;Immunity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经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携带乙肝病毒人员比率达到10%,部分具有传染力。乙肝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虽然免疫预防、治疗等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大量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每天接触不同人群,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乙肝免疫状况进行检测对乙肝免疫预防及监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抽样调查了2000~2008年昆明市公共卫生场所服务人员的乙肝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抽样对象
本资料共抽样选取我免疫室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乙肝五项检测报告各1000份,其中来自餐饮行业服务人员1360份,来自酒店业服务人员1120份,来自美容美发服务行业324人,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96人;其中女1892人,男1108人,年龄19~42岁,平均28.4岁。
1.2检测方法
所有检测结果标本来源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得出,检验方法无差异。
1.3结果判定
乙肝五项化验结果检查依据下表判定:抗-HBs阳性,其余阴性,判定为具有免疫力;全部阴性,判定为无免疫力;其余判定为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数据为计数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分析,检验水准取α
2结果
2.1三年度检测结果比较
具有免疫力者呈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感染率及无免疫力者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不同行业比较
各行业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美容美发业免疫率最高,餐饮业中无免疫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乙肝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是乙肝感染率较高国家,感染率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3]。乙型肝炎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治疗,一直是预防及临床医疗的工作重点;建国以后,随着卫生防御机制的健全,乙型肝炎的感染及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伴随社会生活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乙型肝炎的传播、防疫出项新的特点。公共服务行业人员是特殊群体,接触的人群复杂,流动性大,如果该群体出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携带者,容易造成感染扩散;经济发达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该人群的乙肝感染率维持在6%以上[2]。在我市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感染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年来持续下降,感染率2008年已经下降到8%左右。在行业比较中,各行业之间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美容美发行业并未表现出与既往研究感染率高于其他行业的结果[3],可能与该行业人群的卫生防疫意识增高有关,因为在该行业中,免疫人群的比例最高。近年来的研究在餐饮行业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仍较高,也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值得关注[4,5]。近年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大规模的普查活动及多地区的联合评估报告非常之少,可能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的结构变化,其可能对乙肝的防疫造成影响。本次对昆明市公共服务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感染率仍较高,仍需要大力防控,同时仍有大量的非免疫人群存在。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也是防疫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张荣珍,胡苑笙,等.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 疾病监测,2004,19(8):290-291.
[2] 蔡梅英,舒桂梅,陈义忠. 广州东山区公共服务人员携带HBsAg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37-638.
[3] 冯铁建,何建凡,段立华. 深圳市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482- 483.
[4] 林少杰,刘锦花. 龙岗区食品、公共场所服务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华临床医药,2003,4(24):128-129.
【摘要】目的 对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分析。 方法 以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及2011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群为统计对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共体检从业人员1865人,戊肝IgM阳性率为 0.38%,2011年共体检从业人员2326人,戊肝阳性率为 0.47%。2010-2011年共体检4191人,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69%,女性阳性率为0.22%。结论 2011年度柯城区花园街道从业人员戊型肝炎感染率高于2010年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建议应加强戊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从业人员;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又称非甲非乙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1。戊型肝炎作为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导致的肠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肝炎,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从业人员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2。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将戊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检测作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必查项目。我对2010年-2011年花园街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戊型肝炎检测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象为2010年与2011年花园街道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员。
1.2 检测方法采集静脉血3-5毫升,及时分离血清后检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购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效期内使用。主要仪器包括酶标仪(科华ST-360)、洗板机和水浴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 总体情况戊肝IgM2010年阳性率 0.38 %,2011年阳性率 0.47 %(见表1)
2.2 性别分布2010-2011年男性阳性率0.69%高于女性阳性率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病是自限性的,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4~6周症状消失,病程6~8周,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在一小部分病人中,病情较为严重,常常伴有亚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孕妇感染戊肝病毒病情重,妊娠晚期病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5%~25%)。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毒,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若从业人员携带戊肝病毒,则有可能污染食物、水等,造成戊肝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危害公共健康安全。从本次调查来看,戊肝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戊肝感染率男女之间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频繁,接触机会多,感染机会也就较多等有关。建议加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把好健康关,对防止戊型肝炎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市场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养殖业已成为广大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粮价上涨,畜禽产品相对价格偏低,养殖效益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的畜牧业生产中,大多采用抗生素来防治疾病,畜禽产品中出现大量的药物残留,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畜禽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若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加工生物活性饲料发展养殖,可完全克服上述两种弊端,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特点
生物饲料生产采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基本原料为各种植物秸秆、鸡粪、麦麸、菜粕、棉粕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加工出的优质生物蛋白饲料可完全替代豆粕及鱼粉等价格昂贵植物,动物蛋白原料,可广泛用于喂养猪、牛、羊、鸡等。
以养猪为例,采用生物饲料配制的全价料饲养育肥猪同传统方法比,按目前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头猪净利润增加近一百元。 生物发酵饲料除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活性蛋白质外,还含有八十余种有益微生物,可优先争夺肠道定居点,断绝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肠道中释放干扰素及免疫活性因子,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用生物饲料养畜禽可免去添加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出绿色畜禽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应用生物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无臭味,圈舍苍蝇明显减少,没有肠炎、痢疾等细菌性疾病发生,可净化饲养环境。
投资参考
每公斤生物发酵饲料只须购置一台秸秆粉碎机及根据生产规模修建几个水泥发酵池。
效益分析
每公斤发酵饲料综合成本为0.6元,外销价1.0元,如以临时准备2000公斤计算,年(300天)利润为24万元。
这是木炭行业一种最先进最完美的生产高仿烧烤机制炭最新生产技术。此技术原料不用烘干,不用土窑烧制,锯末和柴煤直接按比例配伍挤压成型,然后用小干馏箱直接干熘出成品。省事省时省钱,产品一上市就引起广大用户的高度关注,好评如潮。
产品特点
1.适应范围广:柴煤是一种木质素含量比较高的煤种。可以按一定比例辅以糠醛渣,玉米芯,秸秆碳粉,锯末等直接成型干熘。干熘过程无烟无味无污染。尤其对竹炭渣配伍效果特别明显,可以达到出口水平。
2.操作简单:和传统机制炭的最大区别是原料不用烘干,直接和柴煤按比例混合后加入特种黏合剂成型干熘。
3.成本低:柴煤坑口r仅120元左右每吨,糠醛渣含水量35的也只有80元每吨。按5∶5的比例加上工人工资,电费,特殊黏合剂和包装箱的费用也不足1000元(不含运费)。利润特别可观。
4.环保节能:小型干熘箱每次可投放400公斤高仿炭。5个小时一个循环。每次可干熘出300公斤左右的高仿炭。而且没有一点污染,干净卫生。
5.工艺独特:在混合原料中加入一种特殊的黏合材料可以把高仿炭做成外观发亮有光泽手拿无灰而且表面带银灰色泽的优质高仿炭。可以和最好的机制炭相媲美。
6.设备体积小产量高:如果按中型设备计算,每10小时可以生产3吨优质高仿机制炭。采用一种独创的下料轮碾切割出棒一体机可以使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吨左右。
市场分析
木炭行情一路看涨,沈阳、济南、昆明、广州市场的木炭价格已涨到4200―4600元每吨。所以采用新法生产高仿烧烤木炭,是一条投资很少收益丰厚永不枯竭的黑金产业。加之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砍掉很多土窑烧炭,这种新高仿炭的问世无疑就是木炭行业中的一场及时雨,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投资效益分析
中型设备投资大约10―15万元(含流动资金)班产3―5吨左右。占地面积200―300平方米。总功率不超过30千瓦。每吨的纯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另外,该单位还开发一种利用纯柴煤生产烧烤炭技术,产品冷热强度好,脱灰好,无烟无味,燃烧时间长,灰渣雪白如纸等特点。厂家承诺免费发样品让用户验证。
关键词 牛羊肉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宁夏中卫;沙坡头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14-02
近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狠抓牛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始终把发展牛羊肉产业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加快了当地以草畜养殖为主的牛羊肉产业发展步伐,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
1 牛羊肉产业发展现状
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处引黄灌区,是一个主要产粮区,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丰富,多年来牛羊草畜养殖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沙坡头区肉牛饲养量6.51万头,其中牛存栏3.67万头,出栏2.84万头;羊饲养量35.83万只,其中羊存栏18.52万只,出栏17.31万只,牛羊肉产量达到0.5万t,占沙坡头区肉类总产量的27.5%,牛羊养殖实现产值1.9亿元,占沙坡头区畜牧业产值的26.6%。由于龙头企业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分别建成了6个比较大的肉牛和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肉羊和肉牛养殖大户1 860户,建成了生态移民区肉牛养殖小区13个,建设肉牛和肉羊科技示范村23个。
牛主要推广了西门塔尔肉牛为主的肉牛优良品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推广级进杂交方式,促进了良种肉牛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力度;引进了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萨尔肉用种公羊开展了二元、三元杂交肉羊生产。积极推广经济高效适用的肉牛(混)配合 饲料和秸秆养牛技术,育肥牛日增重达到0.9 kg,头均新增收入400元左右;肉羊改良杂一代35~40日龄胴体重平均达到11.7 kg,4~6月龄育肥胴体重达到21.5 kg,只均胴体重较改良前分别提高了2.9 kg和4.5 kg,只均新增纯收入分别达到112.3元和162.4元。目前,良种肉牛已占肉牛饲养量的85%以上,肉羊杂交改良占46%以上。知名大型牛羊肉加工企业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首批认定的大型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其生产加工营销己初具规模,专业销售市场基本形成,产品的认知度和品牌的影响得到了提升,清真牛羊肉食品远销上海、广州、深圳,加工的羊肉进入了香港、约旦国际市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养殖不集中,养殖规模偏小。二是肉牛良种冷配点偏少,且冷配改良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改良工作进展。三是基础母牛存栏有限。由于繁殖母牛饲养周期长,产出效益大大低于架子牛育肥效益,农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肉牛数量的发展。四是牛羊肉产业生产投入不足,虽然国家近几年加大了项目的扶持力度,大部分养殖户很想扩大生产规模,却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实现。五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关系比较松散,相互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作用发挥尚不突出。六是牛羊肉的养殖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示范带头作用不强。七是牛羊防疫检疫工作难度加大,由于牛羊养殖疫情复杂,流通调运频繁,防控的难度不断增大。
3 对策
3.1 引导养殖户科学发展牛羊肉产业
通过各种形式给牛羊肉养殖户灌输科学养殖的思想,使其能够从长远利益来看待该产业,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牛羊肉产业。及时向养殖户传递牛肉、羊肉市场动态和行情信息,指导养殖户调整牛羊结构和养殖模式,促进牛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大力发展母畜养殖,稳固牛羊肉产业基础
加大对基础繁殖母牛母羊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养殖场(户)饲养母畜的积极性。建立和创新母畜补贴的长效机制。对良种基础母畜饲养实行跟踪登记,分别在幼龄、育成和成年3个生长发育阶段持续给予补贴,建立稳定的基础母畜群。此外,推广基础母牛母羊高效饲养技术,加强品种改育,降低母畜饲养成本,提高母牛母羊的生产繁殖效率。
3.3 结合传统养殖,创新养殖方式
在坚持传统的牛羊肉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养殖方式。坚持在黄河灌区主推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肉牛品种和“滩―寒”二元杂交、“滩―寒―萨”三元杂交肉羊生产模式,灌区生态移民区主推良种肉牛扩繁和育肥以及杂交肉羊育肥,山区及旱作区生态移民区重点发展肉牛育肥和肉羊养殖。灌区发展100头以上和500只以上的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户),主推肉牛肉羊育肥、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调制、标准化饲养等技术;山区及旱作区生态移民区户均发展肉牛10头、养羊50只以上,主推羊的“一年二产”或“二年三产”繁殖技术。
3.4 加强技术指导,搞好规范管理
完善县(区)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中心的设备设施,建立一支有技术、有素质的兽医队伍,做好牛羊养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加大秸秆开发力度,大力推广青贮、微贮、酶贮和氨化等“三贮一化”技术,使农民自觉开展健康的、可持续的牛羊养殖,提高牛羊的养殖品质和农民的经济效益[1-3]。
3.5 提升牛羊品质,全力打造牛羊肉知名品牌
品牌是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因此,沙坡头区牛羊产业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引导企业用超前的意识制定品牌策略,用创新的技术和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创造品牌产品,用强用力的政策措施和营销手段树立品牌形象。二是重视牛羊肉产品的注册认证。对于有资格进行注册认证的企业,应及时引导其进行注册、认证,企业对已注册的牛羊肉产品商标,要具有保护意识,谨防被别人假冒。三是加大对牛羊肉产品的宣传,适时组织好企业举行牛羊肉产品推介会。四是建立产业信息网络。利用现有的媒体、网站等方式积极对外宣传当地的牛羊肉产品,为该地区的牛羊肉销售提供一定的市场。五是重视牛羊肉产品包装,提高羊肉产品包装档次,充分展示宁夏回族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底蕴,打造提升清真羊肉产品品味。
3.6 加强疫病防控,增强保障能力
一是坚持以防为主的防控原则,做好牛羊的疾病预防工作。二是加大检疫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牛羊进行检查,观察其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上报,并隔离。对已经过免疫的牛羊做好标志,完善可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问题即可迅速找到根源。三是做好牛羊肉的安全生产工作,在牛羊肉的产前、产中、产后均做好监管工作,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兽药,并及时检查兽药残留是否符合标准,使生产出的牛羊肉产品安全、健康[2,4-8]。
4 参考文献
[1] 赵正萍,徐刚孺,杨荣富.梁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1,7(7):15-17.
[2] 杨正义,李存霞,张生.同心县清真牛羊肉产业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2,7(12):9-12.
[3] 李聚才,杨正义,张生,等.宁夏中部干旱带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同心县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96-100.
[4] 贾太明.浅谈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J].才智,2009(22):114.
[5] 朱光道.安徽省含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134-135.
[6] 强毅,张华.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现状与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56-357.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家具行业 外贸出口
在加入WTO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内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越来越多,家具出口更是额屡创新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置身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低碳、环保、节能更成为家具企业的常用关键词。我国的家具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提出前我国的家具出口贸易分析
1.出口总量分析
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中国家具出口几乎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家具生产第六大国,占全球家具生产的7.9%;2004年中国家具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额约为17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入世后,我国家具产业经过调整,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持续的木材资源供给和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中国家具出口形成高速增长的态势。
2.出口市场分析
我国家具出口贸易中,美国所占的份额最大,中国家具对美国的出口持续保持了年约30%的发展势头,几乎占美国全球进口家具总额的一半。例如,在美国木质厨房家具进口比例占63%,其中就有16%来自中国,4%来自意大利,3%来自德国。其次,香港地区是中国家具出口第二大市场,但其份额呈下降趋势。日本也在中国家具出口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份额在不断下降。英国、澳大利亚并不占据中国出口的主要位置,但已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对我国家具出口贸易的影响
1.美国严控甲醛影响中国家具出口
作为占我国家具出口贸易份额最大的国家,在低碳经济提出后,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新的《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以严格控制家具中的最大环保问题――甲醛。新的法案再次降低了在全美销售和批发的木制品甲醛释放量,其中对木制品原材料刨花板甲醛释放量从0.3ppm降至0.09ppm,硬木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从0.2ppm降至0.05ppm。
美国的新法案实施后,中国家具行业有30%~40%的出口企业将受影响,预计原材料综合成本增加5%~7%。随着美国越来越严格的家具法规出台,我国家具出口美国的数量将会减少,一部分达不到美国要求的家具企业可能会退出美国市场。
2. 中国家具出口欧盟障碍多
推行低碳经济后,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家具业成为了在欧盟市场受挫的行业。欧盟《原产国标签法》已对中国家具出口企业产生了影响。该法要求进口到欧盟市场的木制品必须获得FSC “身份证”,即证明生产企业采购的木材产自合法开发的森林。由于一些中国企业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口原木和木材产品中不少供应国都存在非法采伐问题,因此欧洲原木“身份证”要求可能会使一些家具企业与订单失之交臂。
中国出口欧盟的家具数量占中国全球家具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规定的出台将使30%左右的木制品出口企业难以进入欧盟市场。
三、低碳经济催生“低碳家具”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当“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的前沿概念逐渐走进寻常百姓视野的时候,“低碳”这个词已无法逃避地将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理念和目标,甚至成为强制性的指标。
2.低碳家具的内涵
低碳家具是指家具自身具有碳汇能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低,产品品质好,使用寿命比较长,废弃后易于回收利用等。
应用节能环保型技术材料是实现低碳家具的首要措施。美国纽约国家实验的研究证明:木材是相对绿色环保的家具材料。在与其他材料的几个指标的比较上,木材能量消耗较低、温室效应较小、空气污染指数较少、水污染指数较少、固体废料数量较少、生态资源的使用较少。不难看出,木结构相对于金属等其他家具材料的一些绝对环保优势。在所有材料中,木材仍然是首选的环保材料。
除木材之外,竹材,藤,麻,水草,玉米皮,秸秆等其他天然材料也可以通过艺术设计和技术处理应用到家具上的,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我们人类身体的危害。蜂窝纸芯、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生物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等也正被广泛地应用到低碳家具中。
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我国的家具产业必须通过更多的渠道进行创新,来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低碳家具原材料的应用以及家具制造工艺的创新等途径,减少生产周期、节约能源损耗,以此达成循环低碳的生活目标, 使我国的家具出口实现复兴。
参考文献:
[1]瞿积亭刘东:中国家具产业比较优势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3(3):51-52
关键词:传统农耕存留区;全域旅游;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24-04
The Path of 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
――A Case Study of Maoshi Town,Huichuan District,Zunyi City
Zhou Jie et al.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550018,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aoshi Town,Huichuan District,Zunyi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tourist market of Maoshi Town,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per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tourism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tourism,ansystematically conceives the path of the 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service supply innovation and the microscopic innovation of the tourism product supply system.
Key words:Traditional farming area;Comprehensive tourism;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Development path
毛石镇地处黔北,隶属遵义市汇川区。多年来,由于交通落后,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无意中造就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全域存留。作为典型的黔北山地乡镇,毛石镇的传统农耕文明具备表现形式活态化、传承内容完整化、传承载体规模化及景象展现典型化四大特征,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毛石镇所传承的农耕文明属于“具有山区梯田特色的丘陵稻作农耕型[1]”,具有典型的黔北山地农耕特色。大面积存留的传统农耕文明使毛石镇具备了农旅融合的先天优势,也为其试点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全域旅游是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大变革。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强化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加大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2]。时下,毛石镇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看好。结合当前流行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本文将以毛石镇为例,通过毛石镇主要客源市场需求分析,基于农旅融合范畴分析该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应有理念以及反映该理念的农旅融合基本原则,再依据农旅融合应有理念和基本原则,分别从宏观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创新及微观的旅游产品供给创新两个层面,系统构想该地的农旅融合路径。
1 传统农耕存留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1 毛石镇客源市场分类 根据旅客到访方式,毛石镇的客源市场分为自驾游市场、公共交通游市场(乘坐乡村公交或乘坐日后出现的旅游专线公交)、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群体以及徒步游市场。而根据旅游目的,毛石镇的客源市场又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观光、科考或体验等为目的外乡客人,二是为重拾乡愁而回原居住地旅游的外迁居民。前者奔着本不熟悉的传统山地农耕文明而来,而后者是为重温旧时的农村生活而来。不论依据什么分类,有一点十分明确―他们内心都向往毛石镇的活态传统农耕文明。
1.2 毛石镇主要客源市场界定 根据前期的毛石镇实地调研以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实践,自驾前往是现在最常见的游客到访形式,这部分群体或许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的地,但行车途中会随时调整行车速度甚至随时停车驻足,至于他们因何慢行慢游,则全然仰仗传统农耕文明在区域内的全景式呈现。在此我们不对市场来源加以界定,在大交通格局不断完备的今天,自驾游到毛石镇的既可以是附近城镇的居民,也可能是稍远一点的省内游客,也可以是较远的省外游客,关键看营销力度。总之,根据出行方式,毛石镇的主要客源市场就是对山地传统农耕文明较为偏好的自驾游群体。
1.3 毛石镇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分析 权威的全域旅游概念强调的是作为供给方的旅游目的地该做什么,这样的解释更富于战略意味,抽象性十足。其实,基于游客行为视角来诠释全域旅游要更形象一点。如果在某个区域,哪里都可能有游客临时停下来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时长的旅游活动,那么这个区域就具备了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基础;若是这些游客是自驾旅游,那就侧面说明这个区域的交通基础条件能支撑全域旅游发展;若是这些游客的临时性旅游需求能在不同时限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那就说明这个区域已经构建起比较成熟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体系。只有3个条件都满足,毛石镇的主要客源市场即自驾游市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很显然,目前的毛石镇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基础,但后2项还不完备。
2 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及原则
2.1 农旅融合发展理念 毛石镇的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应含3个“不可”:一是全域旅游根基不可触改,二是全员参与机制不可不建,三是农旅融合进程不可停歇。
2.1.1 全域旅游的根基不可触改 因为毛石镇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就是它所具备的稀缺资源―覆盖全镇、活态呈现的浓郁的传统农耕文明气息,这就是毛石镇发展全域旅游的根基。为发展全域旅游,不可触改当地资源本质,也即是说,村还是村,寨还是寨,田园还是田园。猪圈牛栏、鸡舍鸭棚,该有的一样都不可或缺,否则毛石镇独特的资源品貌将很快消逝,从而失去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2.1.2 全员参与机制不可不建 因为原住民才是构建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基石[3]。作为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种政府主导模式,但不可因为是政府主导而忽略民众参与的价值。尤其像毛石镇所拥有的稀缺的、活态的山地传统农耕文明,更是离不开原住民的传承与发展。所以,仅就资源保护而言,以原住民参与为基础的全员参与机制必须构建起来,否则毛石镇的全域旅游推进工作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1.3 农旅融合的进程不可停歇 这是实现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发展战略,也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目前都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每个发展全域旅游的地区,都应该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旅融合是实现当地资源优势向综合效益转化的最佳途径,同时可最大程度促进传统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
2.2 农旅融合的基本原则 当地居民及基层干部要形成正确的农旅融合发展理念,须做到3个坚持:一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坚持官民共同治理,三是坚持全域旅游视角。
2.2.1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因为农业是农旅融合的资源基础。失去这个基础,无论是“旅游+”抑或“+旅游”,都缺乏一个融合的对象。毛石镇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就在于它活态的传统农耕文明,这在表面上是一种资源优势,本质上却是一种平台优势。没有传统农业的留存,也不会有今天的毛石镇,更不会有低成本的农旅融合天然平台。有了农业这个基础平台,相应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都将得以自然呈现,而失去这个基础,就等于失去旅游发展的后续动力。
2.2.2 坚持官民共同治理 因为这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基础。它实质上是合作理念在基层官民行为机制层面的具体体现,它既提倡当地居民要尽快在角色层面实现从参与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也要求基层官员充分认识到当地居民才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者,当地居民才是农旅融合最有资格的发言人。
2.2.3 坚持全域旅游视角 因为全域旅游是农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基础。如果国家层面没有站在战略高度大力提倡全域旅游,旅游的核心地位就无法形成,农旅融合就缺乏政策支持。全域旅游本身就体现合作理念,它的实践层面也是对合作理念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景式呈现。
3 农旅融合路径构想
农旅融合,基础在农,动力在旅。农因旅生财,旅因农出彩。因此,农旅融合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传统农耕存留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当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同时促进传统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
3.1 全域旅游服务供给路径创新
3.1.1 非景区旅游发展的内涵 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是要把整个区域都建成景区,而是让整个区域都具备景区服务功能,让区域内所有居民都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同时也让区域内所有居民都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旅游服务获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全域旅游其实就是非景区旅游理念在战略层面的体现。基于此,所谓的非景区旅游发展就是通过提升整个区域旅游服务能力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这里隐含3个要点:一是该区域须具备全域打造的资本,也即全区域都存在有形及无形的旅游吸引物;二是不刻意去打造一个甚至一些景点景区;三是该区域所有居民全员参与旅游服务。
3.1.2 传统农耕文明对非景区旅游发展的支撑机理 对照非景区旅游发展的3个要点,毛石镇所具备的活态传统农耕文明正好可以支撑全镇的非景区旅游发展。首先,毛石镇全镇范围内都充满山地传统农耕文明气息,无论是抽象层面的农耕理念还是可视层面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及农村生态,都在毛石镇全域展现的淋漓尽致且韵味十足,即毛石镇具备全域打造的资本。其次,正是因为拥有这一稀缺资源,所以全域都充满资源禀赋极高的旅游吸引物,无需刻意打造景点景区。至于交通问题,即使不发展旅游,基本交通也需要政府投入建设,何况现在毛石镇已划归汇川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工作已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再次,既然倡导全域旅游,自然要求全域都具备旅游服务能力,所不同的,无非是有的区域旅游服务能力应该强一点,有的区域旅游服务能力可以弱一点,但哪里都可能有游客的身影,所以原则上要求哪里都需要有一定的游客服务能力。在农旅融合平台上,毛石镇的所有当地居民既有义务传承与发扬传统农耕文明,以便保持全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又要为需要服务的游客提供不同形式的旅游服务,也即全员参与旅游服务,以便充分践行全域旅游服务理念。
毛石镇的传统农耕文明能支撑该区域的非景区旅游发展,关键在于毛石镇传统农耕文明的活态化、完整化、规模化及典型化,拥有如此的稀缺旅游资源就能持续吸引城镇居民深入毛石镇的每个角落,既体验传统农业生产,又感受农村生活,且感悟农村生态。
3.2 农旅融合发展的产品供给路径创新 产品供给路径创新是指在全域旅游宏观背景下的微观创新。一般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包含供给主体、供给平台、供给方式及产品形态等构成要素,但对须借助农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的毛石镇而言,显然需要有所创新。在农旅融合的平台上,需在3个方面有所突破。
3.2.1 变静态展示为活态营造 这一点体现了“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农旅融合基本原则。静态展示好比室内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很难形成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而活态营造不仅是为了增强旅游的趣味性,也是为了全方位凸显浓郁的传统农耕文明氛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贵州省每年出省或出国开展旅游营销时只是利用静态的图片展示,而没有利用多彩贵州风大型歌舞诗晚会,现在的贵州旅游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贵阳的香纸沟在过去的很多年一直没炒热,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核心吸引物――古法造纸没有形成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可参与体验的活态呈现。毛石镇的山地传统农业文明虽然在全域内呈活态存在,但这是单就农业而言的,站在旅游者的视角,并不是所有他感兴趣的事物都能在他停留时活态展现,所以要注重基于农旅融合平台的传统农耕文明活态营造。
3.2.2 变产品思维为产业思维 这一点体现的是反映农业基础地位的“官民共同治理”原则。相比较而言,产品思维就好比将一个物体一刀子切开,只看它的一个横截面,而产业思维就好比对这个物体作立体透视。放在旅游行业,就类似于景点旅游思维与全域旅游思维的区别。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依托农旅融合,激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各个节点,盘活农作物种植、成长、采收的前后各个环节,形成以某一农作物为运作主体的相应产业链,从而形成一个产品系列。例如油菜,在育秧和种植环节可开发农事体验旅游产品,在生长阶段开发有关油菜生长护理体验的旅游产品,在油菜开花季节自然是组织文化创意类活动。如油菜花节,油菜采收时节又组织作物采收体验项目,油菜秸秆的处理环节开发成农村生态类体验项目,菜油生产环节又是一个体验项目,菜油成品变成生态旅游商品,依托生态菜油开发主题生态餐饮等等。这样全时空的旅游开发,才有资格称之为全域旅游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旅融合。
3.2.3 变被动的定点展示为主动的全时空展示 这一点体现“坚持全域旅游视角”的农旅融合原则。承接上一个话题,传统农耕文明的活态呈现至关重要,如果你没有形成农旅融合思维,还是纯粹的农业运作,那只能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节种什么或收什么,那就好比将珍贵的旅游资源作被动的定点展示,如果没有游客,那农业生产过程也仅仅是农业生产过程,无法提升农业效益。须根据营销思维变被动的定点展示为主动的全时空展示,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与信息方式,让市场知晓在什么时节有什么样的农耕活动,在什么时节的什么村寨有什么样的农耕民俗活动等等,主动吸引游客,全天候全方位活态展示传统农耕文明。
3.3 农旅融合路径的具体形成机制
3.3.1 农业基础地位的保证机制构建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并非还是如从前一样只靠农业生产吃饭,而是要求基本的农村生态景观保持不变。要求传统的农村生活依旧活态呈现,要求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充分的传承空间。体现当地比较优势的稀缺资源不能消逝,否则农旅融合也后继乏力,最后将在资源禀赋上演变成和其它地区毫无差别的局面。总之,对于毛石镇当地居民而言,要坚持传承山地传统农耕文明,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则须加强正确引导,共同为活态传承山地传统农耕文明夯实传统农业的基础地位。当然,在农旅融合框架内,坚持传统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发展现代农业并不矛盾,只要保住传统农业的基础地位,传统农耕文明就能继续传承,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将永续存留,唯有如此,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毛石旅游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3.3.2 官民共同治理机制培养 需要当地居民积极主动反馈农旅融合最新进展,而基层干部则须在动态调研基础上及时形成政策建议。这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协商治理的基本理念是在充分认同当地居民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官民合作,并不是基层干部只作为传声筒,只要求当地居民根据政府意见干这干那。具体操作层面,是要求当地居民在继续传承传统农耕文明的同时积极主动向基层官员反馈各家或各组在农旅融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基层官员根据这些基本信息及时形成政策建议,以供镇政府参考。
3.3.3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动态形成 一方面要求当地居民全方位参与农旅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基层干部多时空调研农旅融合进展。毛石镇的魅力在于其无处不在的活态传统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的传承人即为世代生存繁衍于此的当地居民,正是当地居民创造了毛石镇的高禀赋旅游资源。虽然在自然资源方面,毛石镇的资源禀赋也值得一提,但欠缺比较优势,唯有活态传承的山地传统农耕文明才能构筑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竞争力的基石是当地居民。已有研究表明原住民才是培育村寨核心竞争力的基石[3],所以当地居民理应全方位参与农旅融合发展。其参与形式多种多样,最有价值的参与形式,莫过于如往常一般坚持传统农业生产、坚持传统农村生活、保持传统农村生态。如果说当地居民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石,那么基层干部就是农旅融合大桥的桥头堡。这个群体须扎根乡村,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充分调研农旅融合的最新进展,并及时上报,为毛石镇政府提供更接地气的农旅融合建议。
4 结语
本文以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为例,论述如何在全域旅游视角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形成了山地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的区域发展新思路。类似于毛石镇这样的山地传统农耕存留区域,应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当地传统农耕文明的自觉传承,并在农旅融合进程中通过山地传统农耕文明的主客共享实现其现代旅游价值,逐步形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嵘.试论贵州农耕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05-109.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48-02
小麦高产一般需具备两大要素:一是外部条件,土壤地力优越,肥水条件良好,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二是内部条件,主要是品种的综合特性优良,主要表现在高产稳产,穗粒重高,产量潜力大,抗倒伏,抗病性强。受品种推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小麦的种植布局发生改变。秋播小麦南方品种具有春性较强的特点,目前其种植范围包括东北、西北、北部麦区以及华南、长江流域的大部分麦区。而大部分强冬性品种种植范围包括北部麦区和新疆地区,冬性品种仅在华南、长江流域的高海拔地区有少量种植。黄淮平原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和冬性为主,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没有优良的小麦品种,就很难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为此,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依据2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即根据当地的气候、栽培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二是顺应市场需求,即选用的小麦品种要满足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另外,为了降低生产的盲目性,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还要听取当地小麦生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综合考虑当地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
1.2 种子处理
选定品种后,还要对买来的种子进行测试鉴定,以确定这些储藏、加工后种子的发芽率、水分指标等符合种用小麦的要求。鉴定完毕后,在播种前进行晒种。选择晴天10:00左右,把种子摊放在晒场上,厚度在6 cm左右,晒时经常翻动,16:00收起。连晒1~3 d即可。为了预防纹枯病、全蚀病等病害以及地下害虫,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择酷拉斯、半招净、全蚀净等药剂拌种,以确保苗齐苗壮[1]。
2 整地施肥
2.1 精细整地
作为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整地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实现小麦全苗和壮苗的目标。整地的原则为一平、二匀、三松[2],即做到土地平整,墒情和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上松下实。达到这样的标准,要求在操作时,深耕超过25 cm,耕前粗平,耕后覆平,耙细耙匀,破碎明暗坷垃,杜绝漏耕漏耙、架空暗垄等现象,以消除墒沟、伏脊等不平整的地方,确保后期浇水时畦内达到“寸水棵棵倒”的状态。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2.2 施足基肥
要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就必须要有肥沃的土壤。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更高[3]。为此,要施好小麦基肥,一般结合整地时施入。基肥主要包括优质有机肥和配方肥,其中优质有机肥用量不得低于45 t/hm2,如果农家肥的用量满足不了这一标准,也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如用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配方肥一般是根据地块进行的测土配方试验得出的施肥量,这样不仅节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而且能够取得最佳的收益,实现科学种田。一般中高肥力地块施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磷酸钾225~300 kg/hm2、硫酸锌15~30 kg/hm2。
3 科学播种
3.1 适时播种
温度是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温度变化,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确保小麦形成壮苗。如果播种时间太早,温度不够,麦苗容易徒长,无法控制冬前群体的生长速度,最终因早期过度消耗土壤养分,成为先旺后弱的“老弱苗”,而且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和冻害等。如果播种时间太迟,也不利于壮苗的形成。由于温度过低,小麦出苗时间延长,出苗率较低,苗龄不够,冬前营养生长不足,很难成为壮苗。而且对小麦之后的生根、穗分化、种子形成和灌浆等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导致小麦千粒重降低,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土壤条件等不同,小麦的适宜播期也不同[4]。多年经验表明,要确保小麦成为壮苗,一般最好选择在10月5―10日进行播种。因为此期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降至0 ℃进入越冬期,冬前 >0 ℃,积温达到600~650 ℃,可满足小麦出苗的要求。
3.2 适量播种
播量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小麦的高产,就要控制好其播种量。因此,要综合考虑地力、品种以及其他种植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播种量。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如果是在中产田块种植,想通过增加主茎穗数量实现高产,就要适当增加播量。如果是在高产田块种植,想要实现抗倒、穗大、产量高的目标,就要适当降低播量,以保证群体不会过大,实现个体粗壮。如果高产田块盲目增加播量,那么就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因为过大的群体和不良的通风透光条件会造成个体生长势弱,从而易倒伏[5]。
3.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对小麦出苗影响很大,过深或过浅均不利于小麦出苗。如果小麦播种深度过深,易降低出苗率,延长出苗时间,造成苗个体较弱,影响分蘖,减少次生根数,不能保证适宜的群体结构。如果小麦播种深度过浅,易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还会比较容易发生冻害。生产实践表明,最佳小麦播种深度为3~5 cm,要求尽量达到全田深浅一致,以缩短出苗时间,实现苗齐、苗壮的目标[6]。
4 田间管理
4.1 冬前麦田管理
为确保全苗,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对缺苗的地块可以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措施进行补苗。小麦三至四叶期要疏除过密苗,尤其要疏开疙瘩苗,填补稀苗处。为了确保补苗能早发赶齐,稀的地方栽苗后要普浇一水[3]。合理管理冬前肥水,对小麦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非常重要,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但在具体操作时,要综合考虑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因素。浇冬水时要把握好时间,如果浇水时间过迟,遇到寒流天气会发生因水渗不下而导致地面结冰,造成麦苗窒息死亡的现象。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因为此期日平均气温一般维持在3~5 ℃,可以达到夜冻昼消的状态,基本不会发生冻害。浇冬水后,为保持墒情,破除板结,务必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1]。追施冬肥一般结合浇冬水同时进行,不需要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追冬肥时要注意施肥量,为了避免出现倒伏或贪青现象,如果田块的土壤肥力高,麦苗的群体量大、强壮且长势较旺,应降低冬肥用量,甚至可以不施。另外,如果遇到基肥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根据平衡施肥的原则合理选择施肥种类,做到氮磷配合施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要想控制住群体的发展速度,可以采取深耘的措施。一般深耘深度超过10 cm,就能够帮助小麦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达到促控小麦根系生长的效果。如果群体不仅过大还过旺的麦田,可以采用镇压的措施,一般在立冬前后进行[2]。为了避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镇压应选择在午后进行。划锄具有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作用,要选择合适时间进行。
4.2 春季麦田管理
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要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确保稳健生长;对于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为了防止麦苗长势过旺,可以选择不施肥水。对于群体偏大、易发生倒伏现象的麦田,要适当进行化控、除草,以实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一般可选用20%壮丰安乳油600 mL/hm2+10%金植・马灵(双氟磺草胺+唑草酮)150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拔节期追施肥水,应综合考虑墒情和苗情等因素,再确定合适的时间。为了实现高产,要重施拔节肥水。如果是群体偏大的麦田,最佳追施肥水的时间为拔节中、后期。 如果是群体适宜的高产田,最佳追施肥水的时间为拔节初期至中期。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为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务必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浇透孕穗水[5]。
4.3 后期麦田管理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为了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保证小麦自身的生理用水需求,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籽粒蛋白质、面筋含量,一定要及时浇灌浆水,一般在小麦扬花后10~15 d进行。小麦抽穗杨花至灌浆期,要做到一喷三防。此期小麦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可以选用三唑酮、氟环唑、烯唑醇、己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丙环唑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可以选用赞米尔(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剂)、实粒(氰烯菊酯和己唑醇复配剂)、多菌灵、多酮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施药时间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在喷药5~7 d再喷施1次。可以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施药时间为田间病株达到10%时,对水喷植株中下部,重病田隔7~10 d要再喷1次。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有吸浆虫、蚜虫等害虫[1],可以选用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防治吸浆虫成虫,可以选用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敌敌畏、吡蚜酮、氧化乐果等防治蚜虫。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可以喷施叶面肥加磷酸二氢钾,以达到增产、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的作用。一般喷2次,选择在晴天16:00以后喷施,7~10 d后再喷1次。
5 适时收获
小麦适时收获是保证高产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认为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是蜡熟末期[6]。此期小麦具有以下特点: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呈现黄色,茎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有光泽,含水量约22%。
6 参考文献
[1] 李达丽,葛具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1(7):47-48.
[2] 张保民,孙本普,孙雪梅,等.不同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6(5):561-563.
[3] 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70.
[4] 鲁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