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设计概念

时间:2023-06-26 16:15:48

导语:在环境设计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设计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 设计素材; 设计元素提炼; 概括和创新; 地域特点和时代感

Abstract:“Application of virtual topic”is a form of conceptual design, emphasis on concept and creativity,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workflow. Virtual information, design element; encapsulate and extract the rational elements and symbol, capture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 and trend. The outstanding conceptual design should consist logical and rational explanation, detailed creation process and uniqueness.

Keywords:conceptual design; design element; design element extraction;encapsulation and creation; geographical feature and modern trend

人类的设计活动从远古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了合理、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需求的空间与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化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美的理想追求。一个家庭、学校、商业空间、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环境,都需要设计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进行设计和创造。所以说:设计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开拓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一个未来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实际课题设计任务的机会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往往采用较多的是模拟课题或虚拟课题的教学方式。而这种局限性又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虚题实做”的概念设计,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我们所面对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外,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则要求根据不同民族、地域、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差异,来满足人们精神、心理、视觉上的需求。从某个角度来说,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设计,它的表现方式体现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所以我们可以从视觉语言入手,分成若干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设计学科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知觉心理学的特点,一个设计作品既可以使观者产生感性经验,同时也可以刺激出记忆中的经验为基础的联想和对眼前事物的解释。例如,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形象的东西,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经验,从而把视觉形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满足人们在功能、生理上的需求外,达到精神、心理、视觉上的愉悦和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当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这种设计活动。

1设计元素的构成

视觉语言可分解为各种元素,体现在设计中便成为设计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为人们意念所能感觉到的东西,概念元素包括了点、线、面。

1.2视觉元素:我们如果不把视觉元素体现在实际的设计之中,不把它变成某种形象化的东西,那么它将是无意义的。视觉元素包括物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等。

2空间形体的构成要素

空间形体是建筑的内、外部特征,是可见的。空间形体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色彩等。所有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之于画面时,也都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空间形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构成空间形体设计的要素是点、线、面。这是存在于所有造型艺术要素之中的,是最基本的。研究这些基本的要素及构成原理是我们研究“虚题实做”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点、线、面虽然是一种概念元素,但运用在实际设计之中,它们则是以可视的,并具有各自特有的形象特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2.1点—点在几何学上,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汇集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度感,几个点之间会有虚面的效果。

2.2线—点的移动产生了线,线在几何学上,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但在构成空间形象时线在图面上是有宽窄粗细的。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垂直线有庄重、上升之感;水平线有静止、安宁之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而曲线又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

2.3面—线的移动产生了面,面具有长度和宽度,是物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实面、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的组成或留白而形成。

我们可以在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看到这种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其建筑中所用的视觉语言是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各种设计素材,然后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创新的设计方法。苏州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首先是具有地域、地方特点的建筑,同时,它还具有现代、时代的特征(图1)。设计师把苏州民居建筑中(图2)的青瓦、白墙提炼为黑、白、灰三种视觉元素(图3),并把墙脊、屋脊上的灰瓦、墙线、门窗等归纳为点、线、面等设计元素和设计符号,同时将中国园林的造园术(图4),把这些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设计的辅助元素及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水体、植物、假山石等造园手法,使“苏州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苏州博物馆整个建筑群里,运用了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把一个完整的设计元素,分解为不同的造型要素、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然后根据建筑构图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重新进行组合和变化。这种构成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而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份,用这些抽象的成份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这个时候应注意,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表现一个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时,应从多视角去分析它,抓住其具有代表性的本质特征,使之在组合成新的建筑空间时,仍然能让人感到原事物的特有面貌,以及产生新的建筑空间之美感。

第2篇

摘 要:本文通过归纳空间之美的概念以及阐述设计的目的,了解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来研究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过程,如何将具体的美感和功能性相结合,利用虚实、错落、层次等表现手法,利用不同的材料,营造不同风格的空间,同时提升空间中的艺术品质。

关键词:空间之美;环境设计;体现

引言

美在中国的语言中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所讲述的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描述出来的欣赏。一般来说人对美的知觉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客观性的,比如建筑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一种规律又均衡的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建筑境界的空间之美。空间之美与空间中的环境设计息息相关,体现了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法与审美高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空间营造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空间设计如何虚实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等等,对空间环境设计的美感体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空间之美的概念和设计目的

关于空间之美最早的概念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一种舒适品位、休闲情趣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不同的空间设计风格或严肃或轻松的表现方式。空间之美的设计理论概念,实际上就是指一种以视觉传达和空间设计槊浇槭侄危通过环境设计主题的设计过程,起到了传递美感的作用。它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学科领域,运用科学范畴的理性思维更加合理的划分空间中不同功能区域,再加以人机工程学等理论使空间设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使用不同设计领域的综合概念和技法,对各种风格的空间整合,并且进行综合的体系化建设。

若想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展示空间之美,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空间设计,而是需要在整个空间设计中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能给使用者带来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心灵的互动所带来的美感,使之进行有效的交织体会。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各种设计风格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示空间之美,让使用者体会出无限的美感,在空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身心的放松,最终达到一种环境之美与心灵之美的融合,这才是空间之美表现的目的所在。

2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设计的内在需求,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所营造的意境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风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会运用到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在实践中通过现代、复古或其他多种风格的设计,给人一种浓厚的艺术美感,形成一种空间之美。这种空间之美对环境设计欣赏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存在及建造的灵魂。

因此在实际的环境空间布置中,应当尽可能的简化空间中繁琐的部分,在布局上应该更加合理和具有秩序感,利用空间去表达美感,充分的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具体风格定位及巧妙的运用隔断划分空间,更加具有功能性、私密性、舒适性及美感性。

3空间之美在环境塑造中的表现

美是一种带有意境和生活情趣的概念,这种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的存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和轮廓性,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意境的美感就是人类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表现过程中,虚实结合的空间之美就是空间布置的设计点之一。例如,中国苏州四大名园,巧妙地把有限的空间虚实结合,组合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园内更是运用框景、借景和层次设计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中国园林古朴的美感。中国的古建筑虽已加上了时间的符号,可它设计的思路与设计的方式直至今日仍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空间层次的美感也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展现在观者面前。而这种空间的美感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贯穿,正是提升使用者审美品位的主要因素。时间虽在变,可人们崇尚的经典却依旧是心中不变的永恒。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空间之美的设计应当落实在建筑的不同范围和涉及区域,进行单独的个性化设计。比如说同一个建筑的不同区域,其空间属性不同,那么对于空间之美的设计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空间创作和美感设计时,应该使空间属性与空间意境的要求进行一一对应。有时某一个区域的空间之美有可能和功能性结合得非常特殊,或者在与功能性结合过程中表现出一个空间多个功能需要的体现,因此每一个实用性与空间之美都有着不可分离的一种对应关系。

4结语

在研究空间之美对于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的过程中,通过展现环境设计中不同的意境强化空间之美,也运用艺术美感为使用者达到生活品位的提升,使人们对于空间之美与环境设计之间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展示要具有舒适性和创新性,使其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力.论空间抽象因素在装饰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5-108.

作者简介:

第3篇

主题酒店的出现,不仅是对酒店设计理念的一个质的飞跃,它还使得酒店设计中高度同质化的装修装饰风格进行了一次颠覆。本文正基于此背景进行探析研究,对于丰富和壮大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主题酒店环境设计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概述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共同享受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和许许多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类进化的进程也是人类改变环境的进程,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渐开始用艺术的手段来改变周围生存环境,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

时至今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精细化,它体现在国民需求的各个领域,因而传统意义上的酒店环境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公众对此的需求。酒店环境设计日益精细化、个性化,由此产生了更为适应人们需求的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的出现正是人类本身的进步追求。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主题酒店在国内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环境设计理念从前期的模糊探索到现在初步形成概念,由浅至深,由理论到实践,由效仿到创新,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内的环境设计逐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设计理念。

1.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加深个性化和特色化

在市场需求、行业自身发展以及政府鼓励等多重因素促使下,酒店环境设计逐步个性化和特色化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共识。个性化、特色化设计不仅仅指一种艺术表现模式,它所展现出的除了物质表相,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设计理念,在此间,通过加深环境设计,使主题酒店展示出更为突出的个性化、特色化,达到公众追求去同质化的需求。

2.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加深舒适性

主题酒店出现的本身就是市场需求的产物,针对舒适性展开的环境设计更是贴合需求的中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舒适性也可以成为主题酒店卖点,是主题酒店提升自身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加深人们舒适性的环境设计包含了众多针对性较强的设计元素,包括色彩的运用、家具的摆设、园林景观的搭配等,都是设计的重点。

3.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正逐步与绿色环保相结合

近年来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政府都在呼吁大众注重环保,都在提倡在人们的生活中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环境设计的绿色环保性就是随之而产生的一个新新的设计理念,它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和使用需要,还要做到对自然环境的低破坏。当下,绿色环保设计已经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它是整个设计理念的进步与革新,因此许多主题酒店也逐渐把环境设计向绿色环保靠拢。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发展新趋向

在日趋激烈的酒店行业竞争中,主题酒店应该以独特的环境设计为基础,整合利己资源,冲破固有的设计枷锁,找到新的突破口,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它独特的环境设计主题风格在酒店行业占领一席之地。

1.主题酒店环境设计与经济性酒店相结合

消费层次的不同对酒店类型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物美价廉是目前我国国民的主流消费模式,如果单从这点出发,主题酒店在这一点的竞争力上就不如经济性酒店,从而使得主题酒店失去了主流消费市场。设计本身就不是一层不变的事物,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把主题酒店和经济性酒店从环境设计上融为一体,可以使主题酒店更加迎合市场需求。经济性的酒店可以在环境设计上增加一些音乐和书籍元素,这就使得整体档次上升,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入手,通过小的改变使得自身向主题酒店靠拢。主题酒店可以从废物利用的角度出发,把废物的二次利用融入到主题设计当中去,既可以节省支出又可以以此为卖点当做主题。

2.主题酒店环境设计与旅游景区的主题相结合

旅游业在我国已经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旅游行业的支持,旅游行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大亮点。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处在和它同一个产业链的酒店行业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因地制宜”,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也应该贴合当地旅游景区的特点进行设计。在环境的设计中,应该结合景区现有的特色,充分利用周围可利用的资源,不必盲目的追求规模而忽略了设计本身所要体现的意义

主题酒店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1.提升设计定位的精准性

主题酒店的环境设计不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它受到来自许多不同放面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主题酒店的定位。突出的、精准的环境设计风格是主题酒店的灵魂所在,明确主题酒店的定位才能更加使得环境设计贴合自身需要。在主题环境设计的定位上,应当使人觉得愉悦、舒适。同样应该考虑进去的还有酒店的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等。

2.实现设计展示的多方位性

第4篇

    天人合一原则的借鉴应用

    为此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材质、结构、构造等,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更要考虑建筑室内无形的环境,如气的设计规划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室内空气的热湿性态、空气的成分、隔壁体表面的各种辐射特性、空气的运动状态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革命运动、建筑学科领域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研究活动,正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有力体现。太原龙瑞苑商业区的建筑设计就应用了这一基本原则,把植物应用在建筑立面上,既丰富了立面效果,又为城市增添了立体的绿化设计。地面绿化与建筑立面绿化相呼应,犹如“龙”一般的绿化设计在这一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展现。

    藏风聚气原则的借鉴应用

    藏风聚气要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气流流动,室内温度调控等因素。可以从建筑所处的位置、格局的协调、内部的装修等方面来考虑。首先在建筑的选址上,要尽可能的规避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变异、气候反常、城市热岛效应、臭氧空洞等大环境问题。太原龙瑞苑住宅小区着力采用东西用商业围合,南北留主次出入口,小区内错落有致的布置5栋33层的高层住宅楼,满足日照、通风优良的小区环境。其次在格局的协调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客观环境,多采用被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北方四合院多为平面尺度较大,以便吸收较多的太阳光照射,达到上乘天之旺气功效,同时四合院四周围墙紧闭,一方面可阻风,另一方面可聚地气,以免院内及室内“阴”气过盛。在内部的装修上,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多采用降耗能的、主动式的规划设计方法,诸如采用采暖空调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太原南内环桥东的万水澜庭居住小区采用恒温恒湿的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吸引了大量的业主。

    顺乘生气原则的借鉴与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场地,比如太原市五星级酒店———山西饭店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借着西北面的文赢公园、南面的重阳宫和东南面的太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广场,因此这是最好的五星级酒店选址地点,本着顺乘生气设计原则,省委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对原有12层建筑进行仿古设计改造,建设新的仿古建筑(东、南、西楼及宴会厅),本着东高西低,东西南裙楼与北楼相呼应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浓厚古建筑特色的五星级酒店。这也是当代建筑环境设计成功吸取古代环境设计的精髓之处。

第5篇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建筑环境 结合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生产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现代陶艺观念的引入给中国陶艺在艺术思维创作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但同时也造成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和障碍。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陶艺家们开始关注建筑环境艺术与现代陶艺的融合,而中国的陶艺家也开始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并模糊的引发了“环境陶艺”这一观念。“环境陶艺”的生产,对中国现代陶艺自身的发展,亦是积极的、有益的。这样可以在建筑环境设计的领域中发展中国的现代陶艺,并且真正做到对现代陶艺的有益推广,让更多的人切身地去感受它、了解它。

陶瓷作为一种材料已经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并且对建筑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瓷从作为建筑构件、装饰材料被用于建筑中,到现代陶艺的形式融入建筑空间是一个飞跃。陶瓷早就被用于建筑,主要是因为陶瓷本身的特殊性能:第一,陶瓷的材料的可塑性,使它易于被加工成各种形式:第二,陶瓷的抗压、抗腐蚀、耐热、耐光照等特性,使它能够和建筑物一起抵制外界的自然侵袭;第三,陶瓷材料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建筑实体取得内在的和谐;第四,陶瓷材料易获得而且价廉,各种品质的泥土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都可以被加以运用。所有的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很自然地将陶瓷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理所当然,现代陶艺之所以能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中,也正在于陶瓷材料所具有的这些特殊性能。

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其本质会发生一定变化。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设计是分属两种相去甚远的艺术创作范畴,这使得介入其中的现代陶艺从创作理念到思维形式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存在方式。

一是创作形态的转变:要将现代陶艺成功地介入建筑环境设计之中,必然要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由此可将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依附于建筑实体,直接嵌入建筑三界面的陶艺;其二是以建筑实体为依托,独立于建筑实体之外的陶艺。一般概念的现代陶艺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重在表现创作者个人内心精神世界,其创作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状态。而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成为其中一个构成要素后,既要受建筑实体本身的制约,又要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创作不可能像一般概念上的陶艺创作那样自由而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艺术表达。建筑环境设计它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等多种成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综合的设计艺术活动。这就决定了建筑环境中的陶艺创作因环境因素的限制,虽仍是一种前卫精神的现代艺术活动,但它已更多地带上了建筑环境设计的特色。因此将此类陶艺创作称之为“环境陶艺设计”应该更为恰当。

二是创作理念的转变: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创作形态的转变必然导致其创作理念的转变。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使设计的生成品满足他人的某些需要,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纯艺术活动的现代陶艺的创作,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的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利用“物”――创作的物质媒体,来表达“人”――创作主体的情感和个性,实现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自由表现。这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本理念。而现代陶艺进入建筑空间,构成一种新形态的环境陶艺设计,它的创作理念必然不同于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理念。首先,与建筑设计共生的内部空间及室内陈设品的设计,是为他人的、有目的的设计。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成为这个整体设计中的一个设计元素,它的创作不再以陶艺作品自身的生成、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创造陶艺作品――建筑环境――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的系统关系。其中“人”之因素不再指创作主体,而是指陶艺作品与建筑空间共构的环境艺术是一种公共艺术。它所面临的使用者、欣赏者会因具体的、不同的环境呈现为不同的群体组合。环境陶艺设计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与环境空间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环境陶艺与建筑共构的环境空间能成为被这个群体所感知、认同的充满人性、充满活力的空间。

三是创作思维形式的转变:作为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其创作的思维形式是典型的艺术思维。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要求创作主体不能再以单纯而自由的艺术思维去进行创作,而必须运用设计思维――建筑环境设计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环境陶艺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考。环境陶艺的创作因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带上了“设计”的色彩,并要求创作主体也要以理性的设计思维来对之做出新的思考。但它的设计机能――“审美机能”、“象征机能”,决定了它的创作仍是以感性的艺术思维为主导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艺术,被运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中,在于陶艺创作的本体语言使它在建筑环境中显示出其他材料艺术无法替代的优势――丰富的形式与肌理表现,神秘莫测的釉色表现以及火的独特魅力,泥、釉、火的语汇表现出的陶艺本体语言。它的存在改变了建筑环境的局部形态面貌。因此,建筑中的环境陶艺创作更应充分展现陶艺本体语言的美感价值,以此调动观者的视觉、触觉来感受环境。

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创作特点:

第6篇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性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08-01

一、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与设计三个方面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综合三部分课程内容,才能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所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相关概念。

(一)环境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包括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空气、水等各种因素。人需要依靠空间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与具体物质等因素相比,环境空间属于无形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发展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通过合理开发环境,可以更好满足人类发展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的人工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态概念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环境艺术基本概念

环境发展作为一种艺术,对于促进人类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环境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类型,包含了艺术审美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根据资料的性质,通过开发、转化、利用等手段,科学合理改造环境以满足人们对物质与非物质的需要,并能保证人们享受优美的环境,进而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是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工和自然元素相互补充。

(三)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开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局、建筑、雕塑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成本、材料、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类影响因素,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仅需要设计美观,而且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形态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的措施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标准应同步甚至超前公众的观念,同时,也要关心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确保美观,而且还需要健康安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才能充分实现环境设计的功能。依据经济和其他因素的设计原则,通过利用各种设计技术,合理选择材料,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构,坚持愉快、高效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现代人对自然回归的期望,以便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同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理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哲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公众的共识。但近年来所实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有一些国际流行范式,但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受到人文生态和市场缺陷方面的影响,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努力创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艺术设计,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

(二)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使用天然材料是加强环境生态性的重要举措。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对自然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比如通过使用棕色天然木材纹理可以创造一个安静和平静的气氛,而使用大理石,因为其硬度对应用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环境,也就是说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尊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通过设计方法提高自然与环境的协调性,促进能源和物质循环,进而将可持续处理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生态发展要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强节能规划,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合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根据当地地质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复杂环境并适应环境发展形势,可以将生态设计转变成艺术个和独特的建筑风景线,更有利于促进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树木、花草、河流等自然景观,让自然风光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进而烘托主题风格。

(三)环境艺术设计使用新型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增加相关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代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提供能源化石燃料,在对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物质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固体废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来替代高污染的材料,避免使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可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追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哲学已日益形成共识,这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逐步建立生态理念,可以更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尊重自然发展和艺术设计原则,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能源,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的角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准确理解,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生态性设计。

参考文献

[1]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李煜.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3]宋妮,潘磊.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4(05).

[4]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3(05).

第7篇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其基线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对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都进行了涵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就是中国传统元素在装饰领域的体现,室内陈设例如屏风、挂屏、字画、对联等等,室外装饰例如屋脊、影壁、浮雕等等。其无不生动的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有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当代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环境设计的杰出成就。当代的环境设计在时代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当代环境设计不仅设计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更涉及到装饰、美术、雕塑、材料学甚至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三、当代环境设计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代环境设计不仅是建筑和景观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居住着的心理情感需求进行满足,体现当地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给了当代环境设计很多灵感,然而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

1.当地环境设计的空间被西方强势文化所挤占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在当地环境设计中体现的非常明显,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西方强势文化挤占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有很多学者和环境设计师都以西方环境设计的理念作为先进的、科学的环境设计理念,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设计理念不屑一顾,视为封建迷信。对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往往将其视作老旧、落后、不实用的象征,盲目崇拜和追求西方的装饰元素,将其充斥于我国的环境设计中。这就导致了我国出现“千城一面”的可悲景象。

2.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脱节

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断层。在我国,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和谐的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绝大部分的当代环境设计师接受的是西方文明的熏陶,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熟悉更不了解,难以将其运用到当代的环境设计中来。即使应用,绝大部分也是属于低层次的模仿。

四、如何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给当地环境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

1.以传统装饰元素来提高环境的舒适感

与绘画、服饰等领域不同。环境设计追求的是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以满足居住着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给居住者带来一种舒适感和满足感。透过传统装饰元素的表面,往往可以体现出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能够带给居住着以心灵的安抚。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等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都能够在传统装饰元素中得到体现,带给居住着心灵的共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往往以极为简洁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极强的象征性。例如以梅花象征孤傲、以松柏象征高洁、以蝙蝠象征福气、以芙蓉象征富贵等等。在运用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应用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直接应用,例如玉器、瓷器、书画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本来就具有艺术性,可以直接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打散重构和简单归化,使其既保留传统装饰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例如窗扇刺绣、门窗雕刻、长条案几等等。无论如何应用,传统装饰因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能够给与居住着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共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快速、高效的生活方式,在当地环境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要义就在于利用传统装饰元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找到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心灵释放。

2.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时代感,体现人文关怀

当地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整合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创意的、舒适的生存场所。这个生存场所必须具有较高的品质,能够满足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当地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绝不能生搬硬套、因循守旧,而是要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融入强烈的时代感,使其能够被当代人所接受。成功的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应用于当地环境设计中的作品,应该既是中国的、地区的,更是当代的,将乡土气息与时展完美的融合起来。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以创新的眼光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改造,不断推陈出新。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赋予传统装饰元素以人文关怀。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审美的重心并不是“物”而是“人”,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环境设计观,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当代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生理舒适,更要再其中获得幸福感。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品味,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组和改造,赋予其现代人所需要的新的形式和意蕴。

五、结语

第8篇

1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不同概念的集合,它们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首先,环境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所有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从环境形成的客观规律来看,一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生境。二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

其次,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和技术为手段而设计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生存生活时空环境的一门艺术,或者说,在认识和创作的基础上,运用更广泛的材料,并与高科技相结合而产生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

2 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式

运用生态理念能够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创新使用各种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并构建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的景观格局,促进能源物质获得循环利用与再生,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从整体上强化景观格局生态服务水平及质量。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作用延伸及拓展方式。保留原有场地或场地中具有的部分元素是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有效应用方式。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者首先保留了工厂各种废弃机械设备,包括蒸汽机、压缩塔及煤气裂化塔等,在突出工厂历史基础上创新,将蒸汽机与压缩塔涂刷成红、黄、蓝、紫等颜色,此外,这些废弃设备还可以攀爬游乐,契合了煤气厂公园的设计需求,充分挖掘了固有元素延伸作用。

(2)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方式。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思想应该始终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原材料的再次利用与开发职能,尽最大努力创造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台。

(3)强化场地原貌维持方式。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又一典型。例如,四川成都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他们将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注入部分厌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4)有效利用能源方式。现在设计师们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使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保证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蓄热等,这些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此外,以太阳能的热与光为主,通过相应设备来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也在住宅的应用上得以实现。

3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审美特征

环境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环境也需要设计。人们的生活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对环境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环境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设计的多学科性。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很多学科专业需要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学科的相互结合共同设计完成。所以,环境艺术充满了广泛性和丰富性。

(2)环境设计的多层次性。环境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中达到使用安全、方便、经济的目的。不同的设计对象其设计要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3)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和空间的统一性。在环境设计中必须要稳扎稳打考虑到设计的整体综合性。

(4)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展现出设计的美而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就像房子内的装修设计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使用和需求。

(5)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对环境设计教育的影响。由于环境设计的学科专业比较多,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4 影响传统设计理念与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环境设计观念受到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古代,生产力低下,农业、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希望天遂人愿、但愿风调雨顺以至五谷丰登。达到“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人们的环境观念则是将自我融于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反映在环境设计上则是建筑选址注重“背山面水”,营造小气候。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大生产所追求的高效率与高利润,打破了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恬静悠闲的生活。当人类还自我陶醉在工业文明“人定胜天”信念中的时候。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全球温室效应,洪水、旱灾等异常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工业领先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治理已经从简单的单一治理转向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持消极的态度,高科技的今天,人类步入创造自然的时代。设计应该从创造第二自然的观念出发去美化生活。

第9篇

〔关键词〕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必然会伴随到来,并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而加速。贵州省已经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战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可以预期的趋势。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量建筑物的产生,而这些建筑物一旦定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消失,不可能改变。因此,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贵阳市观山湖区(原金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变成一个宜居的城市。本文拟从新型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角度对观山湖区的建设、发展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城镇化建设中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方法,探讨城镇化建设中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期对贵州省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概念

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是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由于城镇化的主体是人,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加以考虑,防止见物不见人。由于生态的好坏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强化生态保护的理念。由于城镇化是在一片新的区域拓展或新建一座城市,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有区域的概念,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建筑物之间,各自然景观之间的关联性,使之相互协调融合。由于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侧重点在环境设计,因此有别于规划设计,着重研究的是各建筑群之间、各自然景观之间、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关系,而对区域间的地块划分、利用不列为研究重点。

二、观山湖区的总体规划

观山湖区的建设是依据原金阳新区总体规划进行的。原金阳新区总体规划的要点如下: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间。实施建设区规划人口18万人,用地1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规划人口40万人,用地40平方公里。远景控制区规划人口50万人,用地100平方公里。

观山湖区的总体规划体现出如下特点:1.渐进性原则。将金阳新区建设分为“实施建设区”、“规划控制区”、“远景控制区”三个主要阶段,分步建设,分步实施。2.便民理念。将市级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到新区,有利于新区居民办事,也有利于新区人口的聚集。3.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理念。在六个功能区中考虑了教育科研区、体育运动区、文化娱乐区。具体考虑了贵阳大学城、市级体育中心、市级文化中心等。4.生态环保理念。把“绿”作为新区的主题,考虑了“城市防护林带”和公共绿地的建设。新区排污考虑了污水处理系统及雨污分流排水系统。5.产业支撑。专门考虑了“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

三、观山湖区现状分析研究

1.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优点及特征。多留自然生态,不造人为景观。保留原金华湖,提升改造为观山湖公园;保留白鹭湖,使之成为高新工业园区的一个自然景观;保留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的石林,提升改造为贵州喀斯特地质公园。绿意盎然。保留了福华园松林群,拓宽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多数住宅区绿化率比较高。各建筑群之间留下较宽的空间,既有利于显山见绿,又有利于空气的流动,减少雾霾产生的几率。人性化元素增加。专门开辟了塑胶跑道、自行车道。

2.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单个建筑群的单体建筑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建筑缺乏地方元素;原住民安置时考虑谋生不够。

3.对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存在问题的研究。北京西路后期改造,主要是由于入住人口的增加带来了车辆的增加,加上从北京西路进入世纪城的小区道路突然收窄,形成瓶颈,从而造成道路拥堵。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城区道路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道路两旁居民的数量,在车辆易拥堵路段要考虑下拉槽的设计。同时,进入小区的道路要与主干道和进入小区的车辆相匹配,不能单纯为节省资金而把进入小区的道路修窄。

“单个建筑群的单体建筑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商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加大单体建筑密度,同时,政府在新区建设初期限于建设资金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开发商加大单体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不仅在各个建筑群之间,单体建筑之间的密度也应该严格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这样才有利于人居。

建筑缺乏地方元素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政府的主导,本土设计师设计水平的提高,本土设计师对本地历史人文、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了解及其在设计中的巧妙应用也是需要加强的。

城镇化是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农民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计就成为首要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政府要高度重视,设计师也应高度重视。阳关小区马路市场的出现,在于当初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生计。从阳关小区所处的位置来看,处于高新工业园内,与高新工业园的厂区相距不远。这样的设计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设计师考虑了农民就近招工进厂就业的问题,但是设计师忽略了高新工业园的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一般农民是不可能进入高新企业的。有鉴于此,在城镇化过程中设计农民居住小区时应将其设计在商业区、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园区附近,以利于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新市民的就业。

四、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计结合自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好体现,人类必须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注意为景观设计突破筑山、理水、花木种植及小品建筑设计的传统技艺范畴。生态之美包括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等,这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

2、绿色空间设计。绿色空间设计就是在住区范围内种植各种植物,营造良好的住区环境,美化住区面貌,绿色植物的采用不仅是利用其观赏特性进行美化装扮和创造丰富的文化、感情氛围,同时绿色空间最为重要的还是它的生态服务功能。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公建庭园、住区防护隔离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化等。在确定绿地面积时,应从碳循环和氧平衡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角度进行总量控制。

3、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这一问题是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起始阶段,即规划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并加以重视。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应从土地的规划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个人住宅建设,都应该做好严格而科学的控制。而且,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应当成为人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轴线,贯穿建设过程的始终。

4、区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人文的角度做好相关规划,切忌在建设中破坏,在发展中迷失。对于已有的民俗、风情等应加以重视,并且要把这些要素合理地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在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得以体现。最终,通过这些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传统等要素的融入,体现城市规划中的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也在逐渐向人性、人文、科学、合理、和谐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可见,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未来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将会进一步体现人性化设计、突出中国文化特色、沟通历史和现代、融入自然、融入可持续理念。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人居环境问题。在人居建设上,有效探索节能建筑、绿色住宅、低碳人居环境等先进而科学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

[2]罗敏.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特色景观建设与生态人居环境[J].四川建筑,2005,(9)

[3]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