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德育的任务

时间:2023-06-26 16:15:49

导语:在幼儿德育的任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德育的任务

第1篇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体系,不能完全借鉴和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体系,要体现中国的地域的特殊性与文化的独特性。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10-02[作者简介]王海蓉(1969―),女,硕士,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维吾尔语专业是塔里木大学较早开办的本科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在新疆高校相同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专业以双语教学研究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中心,构建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较高双语实践能力和翻译能力,熟知维吾尔族和汉族历史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面对国家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更优秀的维吾尔语专业人才是我们每一个维吾尔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国高等学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博、基础厚、能力强、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今后维吾尔语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专业认知不够清晰

维吾尔语专业在新疆属于特色专业,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7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特培计划”,2011年,将“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特培计划”纳入“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统一人才培养方案,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加强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建设”。同年,维吾尔语专业获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

尽管维吾尔语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目共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专业发展并不相适应。笔者对本专业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和访谈,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主要有以下三种:1.我们的专业就是学习维吾尔语,只要过语言关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2.我们以后就是当老师,只要会说一些维吾尔语就行了;3.以后毕业就考公务员,工作中使用双语,只要学好双语都可以找到工作。

(二)专业学习及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大多数开设维吾尔语专业的学校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四年的本科教育。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不难看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公共知识平台为依托,以培养维吾尔语技能为主,以文化教育为辅,结合实习完成本科教育。学生要学习的课程门数相对较多,每周基本上是20以上学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占总学时的80%以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为主,实多通过支教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校期间,学生自学的时间比较少,有限的时间主要放在突破语言关上,而用于语言通识课程和专业知识拓展学习的时间很少。

二、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1年,维吾尔语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如何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特色专业和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两大平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维吾尔语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且深入地思考。现今,高校人才培养途径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通过激活人才培养的潜能和活力,关键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合理地配置各方面的资源,探索出适合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维吾尔语及相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系统的语言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能力的基本实践训练。除此之外,学生还应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政策及法规;熟悉新疆多民族区情和社情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维吾尔语进行语言交际并处理日常事务;具备较强的互译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维吾尔语专业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维吾尔语专业认知,优化理念作为专业认知的前提

“理念”实际上是人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理念是一种思想,比如经营理念、企业理念、办学理念、服务理念、设计理念、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建立并更新专业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不应仅仅学习语言技能,过语言关,还应该以公共基础课为依托,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为进入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以终身学习、系统培养、服务社会为宗旨,力求成长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二)以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手段,全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途径的核心。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公共通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一方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养成。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藏书以及电子图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再次,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状况,以在校成绩为基准,综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习表现为考核内容。

(三)校地结合,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来办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将学生送向社会,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将学校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地方单位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校地优势互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我们的学生。校地协同育人,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有效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一批能下得去,守得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专业的兴旺,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社会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是我们应该完成的。只有培养出知识渊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各项素质高的人才,才能够实现和完成当今现实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新疆是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在南疆等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当地居民工作、生活中使用主要的主要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维吾尔语专业是新疆高校传统的特色专业。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精通维吾尔语言的专业人才,为新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该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维吾尔语专业建设,一方面树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理念,找准专业定位,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学科思维,端正专业思想,加强教学研究,同时注重培养过程,有效利用软件、硬件辅助教学。维吾尔语专业建设涉及面广,周期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认清现状,展望未来,脚踏实地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在新疆的建设与发展、安全与稳定中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第3篇

目前由于多数家长期望孩子能早于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个较高的起点,导致幼儿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即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大多养成脾气大、个性固执、不懂礼貌、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强等不良的品行。可见幼儿园教育的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前品德教育失衡,极大影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学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时期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时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塑造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优秀的个性,使他们从小怀有感恩的心,懂得尊重,成为有文明、有道德的人,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学前品德教育不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同时需要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三、德育在学前教育中有效渗透的途径

1.营造浓厚的德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威力,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应当创设有效的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德育环境,使得品德教育处处体现。

2.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得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3.德育在家庭中延续。学前德育应当充分调动家长的因素,在幼儿园与家庭双重努力下,使得德育教育有效进行。比如幼儿园课堂教学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安排幼儿完成一项家务活,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独立完成任务良好习惯。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52

一、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时的奖惩方法不合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物质奖励或者语言鼓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奖励的恰到好处,就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惩罚的不合时宜,就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伤害。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思想不成熟,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尚处在形成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反复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以争取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还小,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也不懂”,这种想法首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也会使教师的威信严重削减。

(二)幼儿德育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改变

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上,即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里不出安全事故,其他事情都不重要,这也就使幼儿德育工作成为空壳。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幼儿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经常会觉得每天说很多废话,就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从而在教学中并无创新之处。对幼儿的德育工作要开展到实处,切实将幼儿的道德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幼儿负责。幼儿园的任务是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态度和道德观念,让幼儿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的好习惯,帮助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

(三)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都是“主角”,而幼儿只是教学的“配角”。幼儿在幼儿园里被教师管理的规规矩矩,没有太多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天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潜力的挖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课堂内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给幼儿发挥的空间。而且,幼儿教师应明白自己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应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凌驾于幼儿之上,让幼儿丧失拼劲和闯劲,成为唯唯诺诺的“小绵羊”。

二、提高幼儿德育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

要想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榜样作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也应该从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进行任教,才会给幼儿德育带来生机。同样是教幼儿拾金不昧这个道理,有的幼儿教师只是告诉幼儿看见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要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捡。而有的幼儿教师就会告诉幼儿别人丢东西一定很着急,如果我们将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现,会给爸爸妈妈丢脸的。当我们捡到别人丢的东西时要第一时间交给教师或者家长,想方设法找到失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

(二)科学开展幼儿德育内容,优化实施方案

幼儿德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幼儿教师进行鉴别,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始终。对幼儿进行德育需要遵循德育的规律,每一个良好的品德都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组成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幼儿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思路。比如教育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时,祖国家乡对于幼儿来说就太抽象了,在他们看来祖国和家乡是遥不可及的,这时需要幼儿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通过幼儿身边的人或者事入手,由近及远,一点一滴的给幼儿渗透,帮助幼儿理解祖国和家乡的概念,从而使幼儿爱上祖国和家乡。同时,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保护幼儿的心灵不受伤害,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三)幼儿园与家庭同步教育,将德育渗透在生活中

幼儿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辅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教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有的家长自己都随便横穿马路,怎么能够教导好自己的孩子呢?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就会出现溺爱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德育工作。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合作教育中积极发挥作用,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争取培养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道德水平的孩子。

综上所述,幼儿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就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幼儿,并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教给幼儿最权威的知识;要营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氛围,将幼儿德育工作常态化和生活化;要尊重幼儿,爱护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幼儿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幼儿园是幼儿人生起航阶段,有效的德育将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够确保幼儿掌握好人生的航向,也将为幼儿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之源,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接班人。

1营造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德育

1.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德育环境建设。首先,重视幼儿园硬件环境建设。幼儿园是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将对幼儿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能够重视育人环境建设,通过优化校园设施建设,使每一处雕塑、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等能够发挥德育功效。其次,重视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建设不仅体现出这个班级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对幼儿的思想品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环境体现出浓厚的德育氛围,为幼儿德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1.2创设德育学习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创设生动的德育情境,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成为提升幼儿园德育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善于利用课堂德育资源。幼儿园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德育资源,对幼儿实施德育,例如发挥幼儿榜样、教师德育资源优势,通过树立幼儿“德育标兵”,发挥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也要善于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德育榜样。此外,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幼儿园德育课堂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德育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生动的情境,这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与需求。幼儿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调动幼儿生活积累,促使幼儿进行德育迁移,提升德育效率。

2借力家园互动,在家园合作中实施德育

幼儿园德育的实施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尤其要借力于家园互动,发挥家园互动的德育优势。2.1家园德育资源共享: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需要借助家园互动,实现幼儿园与家庭德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家庭要积极向幼儿园输出德育信息。家长要及时将幼儿在家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地掌握幼儿德育发展信息,以实施有效德育;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主动对家长实施家庭德育指导。家长受学历、学识影响,德育水平层次不齐,不少家长在实施德育时,方法简单粗暴,教师的介入将有助于提升家长家庭德育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与幼儿园德育形成合力。2.2家园德育实践互动:目前德育说教味道比较强,缺乏有效的德育实践。幼儿园要基于家园合作,推动家园德育实践互动。首先,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幼儿园在德育实践互动中要发挥主动性,积极推动家长进园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开展诸如“家园共话成长”实践互动,不同邀请家长走进德育课堂,参与幼儿德育学习互动,而且要邀请家长共话幼儿德育发展,推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以及师幼之间广泛的德育交流与互动,家长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家庭德育经验,倾听幼儿德育需求等,提升德育实践互动的有效性。其次,积极推动教师进家庭活动。教师进家庭是传统的德育路径,尽管微媒体为家园德育互动创造了便捷的路径,但是家访具有其他德育途径所不具备的“亲和力”优势,幼儿园要继续深化教师进家庭活动,建立长效、常态化家访机制,让教师带着目的进家庭,带着收获出家庭,使家庭德育与幼儿园德育形成有效合力。

3推动学科渗透,在课程整合中渗透德育

构建开放性德育课程体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幼儿园要积极推动学科渗透,将德育与其他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在课程整合中渗透德育。3.1德育与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与幼儿园其他学科的渗透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机的渗透,不能简单地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叠加起来。教师要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与德育整合意识,寻找德育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整合点,将德育有机渗透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做到在无痕中渗透德育,提升德育的渗透力,从而提升幼儿园德育效率。3.2德育与学科实践渗透:实践是强化德育体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好常规德育实践活动外,还要基于德育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视角,将德育实践与学段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于其他学科德育实践机会与平台,拓展德育实践实施路径。例如将德育与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德育实践与体育实践教学结合,在培养幼儿抗挫力、毅力等体育学习品质中,优化幼儿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通过实践体验使幼儿更好地实现德育知识内化。总之,幼儿园德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德育任务的紧迫性与幼儿园德育形势的严峻性,不断开拓德育路径,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重视环境建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借家园互动之力,推动德育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开创幼儿园德育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新华.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路径[J].考试周刊,2016,(43):183-183

第6篇

【关键词】藏区;幼儿;教学;德育;方法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更是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工作,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都知道,幼儿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在藏区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提升,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仅仅需要成绩好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学生的综合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中,德育教育关乎着学生的人生观的建立,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幼儿阶段的学习属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是幼儿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说,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帮助他人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藏区幼儿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

虽然幼儿思想不是很成熟,但这并不代表幼儿本身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仍然拥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让幼儿进行学习以及模仿。例如,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一定要书写规范,这样一来,幼儿看教师书写规范,自己自然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也跟着教师学习起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以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风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教师一定不能迟到、早退,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辱骂孩子的现象,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要以幼儿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尽最大可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给幼儿提供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感染幼儿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高尚品格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已经逐渐衍变成一个信息化的大学堂,很多教师更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多媒体教学法。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渗透德育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励志的故事,借用这些励志故事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幼儿播放一些抗震救灾的图片或者是战争的图片,进而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应该爱戴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让幼儿理解到,长大以后一定要学会多多帮助他人。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教育也是幼儿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将幼儿每两个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个人扮演妈妈,另外一个人扮演孩子。然后设置这样的教学情节:妈妈由于淋雨而患了感冒,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现在还在发烧,这时,作为妈妈的宝贝,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幼儿便会想象自己生病的情况下,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然后进行模仿,采用同样的方法照顾母亲,且教师要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实现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了解到父母照顾他们不容易,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以及手段,以至于将来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们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同时,在小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最后,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建议的帮助下,藏区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林芳.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J].好家长,2016,12:45.

第7篇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对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的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情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每一个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刚刚萌芽,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那么,怎样有机和谐地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之中呢?我认为:

1根据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要因人施教

在托班、小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本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在中班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很难在对与错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这时他们的正确想法需要成人及时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更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制止。比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儿带着火机来到班里,我提出暂时由我为他保管,离园时交给他妈妈,可他拒不接受。针对一件事情,我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对他的选择给予谁对谁错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评,直接告诉他对的原因,错误的后果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其稚嫩的心灵中确立一种是非的标准,从而自己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了。所以,循序渐进,明白了事理后的孩子们就能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已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更要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了。

2有效整合、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不同的活动特点,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有效渗透。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结合每一个活动的特点。以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为例,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午餐时,生活老师为幼儿准备了色香味齐全的饭菜,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幼儿不挑食、保持餐桌的整洁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及生活老师的工作。午餐后,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生活老师是怎样冲洗餐巾、洗地板、整理餐具等。实际的观察不仅使幼儿对生活老师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扔饭菜的道理。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应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如同伴摔倒了;某幼儿捡到一只玩具;同伴生病了等。应该说这样的渗透机会很多。每一个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以特别关注,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德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

3双向合作、把德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第8篇

关键词:游戏;德育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1.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2.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以便于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三只蝴蝶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儿去模仿学习的;三色花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也是幼儿应该克服的毛病。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能够亲自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增强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结构游戏中的德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独立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轮流使用结构材料的习惯,幼儿在游戏时,常常需要互相协商交换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4.智力游戏中的德育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

5.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等;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如:激发幼儿给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帮助年龄小的伙伴穿衣服,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时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贺……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点点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儿深受感染的同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著很自然的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就连伙房叔叔给我们班送饭添菜,孩子们也会主动地说:“谢谢叔叔!”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

(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这其中,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倔。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开展“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老师帮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体验家长的爱意,并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与老师共同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例如,为了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长们告诉我:“ 我的孩子现在一扔东西就要找果皮箱,还时时监督大人呢!真好!”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