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5:52
导语:在农村建设项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施工组织; 方法和措施
一、前言
考虑到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加强施工组织不但可以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效果,同时还能节约建设项目的整体投入,使新农村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从目前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行来看,加强施工组织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除了要了解工程概况做到心中有数之外,还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保证施工过程有据可依。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使施工组织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
二、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工程概况
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其他工程不同,不但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新农村建设项目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如果不事先做好工程概况的了解,并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做好制定应对措施,工程项目在实际开展中将会遇到诸多困难。为此,新农村建设项目应对施工组织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组织中首先了解工程概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
在接到图纸之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应核对图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基本内容,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保证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中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实施。
2、掌握农村建设项目的季节性特点
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房屋建设还是公路建设,都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不耽误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其中在公路建设中就要注意避开农忙季节,还要考虑冬季因素,尽量赶在入冬之前完工,保证房屋工程和公路工程能够满足农村的使用需要。
3、对工程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
鉴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实际难度,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图纸会审的结果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对工程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并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中予以体现,做到根据施工难度制定具体的施工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开展,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提高建设实效性。
三、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不但要对施工组织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发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参考图纸之外,还要根据工程概况及工程的实际内容进行编制。其中主要应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内容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括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案等,所有这些内容都要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针对性。
2、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善性
鉴于施工组织设计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相结合之外,还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善性,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全面准确。其中不但要使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全面覆盖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还要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
3、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需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导具体施工的文件,只有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完善性,才能发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进而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需要。因此,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提高其针对性是十分必要的。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难度和工程特点,要想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积极落实各项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强化施工组织管理过程,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的整体质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做好施工物料的调配
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在施工组织中,应将物料调配作为重点管理内容,不但要根据农村的交通条件合理优化物料调配路线,还要结合农村的自有优势,合理储备物料,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料能够满足工程进度需要,避免因物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影响工程项目的工期。因此,做好施工物料的调配,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优化施工流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施工设备的运用是关键。考虑到施工设备的转运及使用成本,在施工组织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制定设备需求计划,并优化施工流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设备使用成本,达到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因此,优化施工流程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结合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工序
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工序的安排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工序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还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这一需要,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中,应根据工期的实际要求,合理安排工序,使施工组织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基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在施工组织中,不但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建设内容,还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施工组织能够得到有效开展,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取得积极效果,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邓义明;;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内江科技;2014年07期
[2] 朱旭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规划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20期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冬梅;;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如何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4期
1.1生态效益
我市近年来水电站建设项目有农村电气化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燃料和农村能源,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全市33座水电站的运行,按年均发电量5800万kW•h计算,年可节约薪柴消耗6264万kg,年均可保护森林植被面积3267亩,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40kg。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人为破坏林草植被,形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长效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电站建设项目的实施直接惠及当地百姓,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用电需要,促进农村水电持续有序发展。如平山的拦道石水电站直接向当地村民低价供电,减少了农民的灌溉成本,村民使用电磁炉、电饭锅等电炊具,以电代燃料,减少了环境污染;红星水电站为村民改善公共设施,提供路灯照明、有线电视、农业灌溉用电等方便群众生活;秘家会水电站为全乡的养老金、医疗保险、村委会报纸刊物赞助等,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水电站的建设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推动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再就业。
2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鼓励和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加强与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项目顺利批复;截止目前,已申请批复了3类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水电站电气化项目、退耕还林项目、代燃料项目。
2.2做好前期工作
结合水能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努力做好前期规划,保证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规划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环评、土地预审等相关手续,按相关设计规范做好项目初步设计。
2.3抓好项目的安全监管
市、县、站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处于受控状态。督导各站按规程如期进行设备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设备完好率达100%。认真清查落实安全生产“双主体”责任工作、明确电站生产主体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责任,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管理的到位,促进了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截止目前,全市水电行业已连续安全生产21a。
2.4重视科研项目研发及新技术推广
我市大多数电站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动化水平低,并网大多采用手工并网,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改变落后的手工并网现状,我处决定率先在全市进行改造,升级为现代化自动并网;于是组织技术人员亲自到电站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指导运行、现场改造。平山县小觉水电站、秘家会水电站、十里坪水电站等18座水电站完成试点运行,达到了机组并网快、冲击小的良好效果,极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增加了设备使用寿命,现正在全市进行推广。针对水电站大多设备陈旧落后,其参数不稳定、可靠性差,大多采用手动或电动操作,自动化水平低,尤其在雷雨季节的断电及夜间农村电网拉闸停电时,极易发生飞车事故等问题,研制出了自动关机技术,当电网事故停电或断电时,自动启动紧急停机功能,将机组同网上解列,继而保障机组及人员的安全。
2.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为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组织其参加了各级开展的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演练培训、值班员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等,鼓励值班员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存在的问题
3.1设备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大多数电站建于七八十年代,自动化水平低,在水电站的未来发展中,亟需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提高电站的科技含量。
3.2配套资金落实率低
大多数电站的建设除中央、省资金能够足额到位外,地方配套及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往往不能足额到位,导致电站建设进度缓慢。
3.3前期工作中涉及相关部门多,立项所需时间较长
由于项目立项需要进行环评、土地预审审批,这些环节往往进度缓慢,导致相关项目审批周期较长,影响工作开展。
3.4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水电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继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水电站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4结论
关键词:加强管理;促进;项目建设
1麦积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村能源建设顺利开展。截至2007年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村达64个,累计完成户用沼气“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7 805户;推广省柴节煤灶6.71万户、架空炕0.05万铺、秸秆气化炉103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2台、太阳灶240台、太阳能路灯2座、太阳能钟2座、太阳能热泵2台、太阳暖房40座,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0户、“五配套”模式13户、“猪-沼-果”(粮、蔬)利用模式2 787户、集雨滴灌工程3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2008年我区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将在9乡镇的30个项目村实施,新建户用沼气2500户,目前各项目村正在抓紧建设。
2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的成效
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能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1节能减排通过农村能源项目推广,使农户大大减少了煤、燃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量,全区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每年可节约、开发农村生活用能总量为1.08万吨标煤,减排CO22.92万吨,为农户提供了70%以上的洁净生活用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农村节能减排的主要力量。
2.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农民生活在光明、温暖、清洁的环境中,减少上山砍柴,消除烟熏火燎,既减轻了农村妇女的负担,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卫生状况;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又改变了村容村貌,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集中体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和劳动力转移,并增加就业机会,逐步提高项目区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2.3生态效益既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全区农村能源建设相当于保护林草植被约1.95万亩,并通过使用沼渣、沼液,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护和改善耕地4.70万亩。
2.4经济效益沼气项目建设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每个沼气用户年增收节支约0.05万元,7 805户沼气用户可增加收入约390万元;沼气建设能有效的促进项目户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适宜当地资源特色,适应周边市场需求的粮、牧、菜、果以及其它高效经济作物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无公害生产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3强化检查指导,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开展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我区目前实施的最大的农村能源项目,是牵动农村民心、保护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结构调整、改善村容村貌、提速农村社会发展的民心工程。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通过“一池三改”拓展到“四位一体”、“五配套”等生态能源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农村和谐文明化,各种效益日趋明显。发展农村沼气,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新时尚。我们既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又要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从关系全区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抓好项目建设,彻底改变重进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施工轻培训的现象,全面推进我区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1精心组织,狠抓项目落实
3.1.1抓好了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宣传工作,区农村能源管理人员深入项目村,对广大农户进行项目政策、任务、补助标准及沼气项目效益的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3.1.2抓好项目户选择工作。各项目村都采取农户自愿报名,按有关规定逐户选择的方式确定项目户,并按技术规范逐户做好工程设计。
3.1.3抓好各项制度的制定工作。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沼气 “一池三改”技术规范》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沼气池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及近几年项目执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麦积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细则和技术规程,使项目实施、管理逐步达到标准化。
3.2加强管理,确保实事办实
总结我区近几年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实事办实。
3.2.1靠实责任制,确保建设进度。在项目建设中严把“五个关口”(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四项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处理好“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技术员、乡镇农村能源专干、技工和农户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关系),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
3.2.2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建设质量。沼气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而且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头绪多,情况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避免废池、窝工现象的发生,在组织施工中要坚持做到“六个统一”,紧扣“四个环节”,盯住“一个回单”,“六个统一”,即统一由技术员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四个环节”,即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三改”完不成不配发灶具,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一个回单”,即农户签字认可的质量监督回单,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2.3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了项目资金的专账、专户、专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积极筹措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并引导农户落实自筹资金,按规范标准完成“一池三改”建设任务。
3.3加大培训和检查,搞好技术指导
3.3.1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和宣传工作。我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沼气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搞好了农民技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广播、VCD、传单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尤其是对项目户的培训和宣传,沼气户用手册的发放做到户均一册,提高沼气技术的入户率,保证沼气池安全运行。同时,做好沼气后续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确保每个项目村至少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维修人员。
3.3.2加强检查和技术指导。区农牧局会同能源办有关人员组成项目检查指导组,对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等问题;区能源办派驻村技术干部督促、指导建池技工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3.3加强农村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沼气技术,不断提高我区农村沼气建设水平。并引导、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农村沼气建设技术的更新,及时总结项目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实施、管理农村沼气项目的水平。
3.4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后续服务管理体系
3.4.1加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探索发展适宜的生态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北方“四位一体”、“猪-沼-葡萄”、“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建设,引导农户开展“三沼”综合利用,逐步探索出适宜我区的生态能源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水平,使项目建设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4.2加强沼气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沼气的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要求,抓好沼气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加强沼气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对沼气生产工和农户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树立广大干部和项目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灌溉工程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1012km2,现辖18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市人口总数8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3万人。常用耕地面积8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3万亩。任丘市水资源总量为8472万m3,农业年用水总量为11960万m3。作为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每年都要依靠超采大量深层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节水工程势在必行。
2009年,任丘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共投资5400万元,在16个乡镇、办事处的224个行政村,铺设防渗节水管道146万米,发展节水管灌面积18.31万亩,更新机井200眼。
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丘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一、重规划,求实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和实效性,任丘市水务局坚持规划引领,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1、坚持统筹规划。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充分参考《任丘市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任丘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制定的任务目标,立足长远,统筹全局,使项目建设符合全市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
2、是坚持因地制宜。任丘市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任丘市水务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各项目村,对项目区各村机井逐一进行GPS定位,并对现有节水工程情况详细测量摸底,绘制工程现状图及工程规划布置图,拍摄影像资料留存备查。经过对调查资料认真进行梳理,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二、重规范,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
1、落实工程建设“四制”。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全方位负责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物资采购方面,委托专业的招投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优选质量好、服务优的单位供应工程材料,并及时把工程管材送省水利厅进行质量检测;委托沧州渤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理,检查内容包括管材质量、管道基坑深度、管材热熔、出水口、井房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处共与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各项合同23项,保证了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2、力求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通过电视台进行项目公示,公开项目工程量、资金情况以及监督电话、联系人等信息。工程开工后,在每个项目村选出2-3名义务监督员,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权与知情权。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设置项目公示牌,全方位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积极整合建设资金。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统一协调农业、农开发、国土等相关资金3215万元,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重长远,建机制,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任丘市着力扭转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状况,在建后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工程建成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运行和维护,成立用水者协会的项目村,纳入用水者协会统一管理。在水务部门指导下,统一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并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跟踪监测,提高运行效益。工程投入使用后,水务部门开展项目运行跟踪调查和技术服务,并积极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系,借助高校科技力量,合理制定效益监测方案,对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对比,从浇地成本、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来分析预测工程效益,为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数据参考。
3、创新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项目区工程建成后,任丘市水务局与电力部门合作,在项目区推广安装IC卡智能电表,通过成本核算制定合理水价,用水户灌溉用水先购买再使用。依靠合理水价机制和节奖超罚管理制度,实现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目的。任丘市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本市农田水利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关键词: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
一、项目实施情况回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镇主要对项目区进行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工程改造。
1、水利设施建设。(1)新建灌溉泵站29座310千瓦,排涝站2座40.5千瓦,总投资157.74万元。(2)新建衬砌渠道66.91公里;埋设地下渠道2.87公里;总投资440.87万元。水利措施合计投资为633.15万元。
2、农业措施。(1)新建机耕道路35.4公里,机耕桥5座,总投资529.99万元。(2)良种仓库400平方米,良种晒场300平方米,总投资25.94万元。农业措施合计投资为563.32万元。
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150亩,总投资20万元。
4、科技推广。(1)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期,受训人数200人次,投资3.0万元。(2)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两个①在金明村建立400亩优质粮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面积2012亩,形成了良种引进、品试推广一体化,投资25万元。②在茜墩村建立百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核心区面积达到150亩,辐射区面积达300亩,总投资29万元。科技推广合计投资57万元。
5、其它项目支出86.44万元,其中勘测设计费48.4万元,监理费19.98万元,管理费用6.05万元,工程管护费12.1万元。
金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水利、农业、科技、林业措施等软硬件工程建设实际总投资13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10万元,村自筹资金150万元。
二、项目取得的基本经验
1、及早谋划 破除瓶颈。农综开发看似简单,“上边给钱、下边干活”,其实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能提前预知准备,届时将会措手不及,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贻误整个示范工程的进展,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我镇农综开发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村干部一起专题讨论研究,罗列了一系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譬如各项水利设施选址放样,窨井垒好又毁坏的问题,路沟挖好又被埋问题。这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相应的问题,就能做到胸中有数,忙而不乱,使工程顺利进行。
2、统筹安排 提高效率。农综开发具有自身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如植树往往要在春季完成。田间施工要在秋后水稻收割之后开工。我镇在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统筹安排全年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春季和秋后的两个突击施工战役,做到了全力以赴,抢抓时机,攻坚克难,科学调度,现场指挥,突击实干,有序建设。
3、上通下达 共克难关。当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将问题报告给有关责任人,再认真研究,解决困难。有一次,村里负责监督工程的一位老干部,发现修筑的渠道质量有问题,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向村主任反应了该情况,村主任又向镇相关工作人员汇报,通过层层上报后,第二天,负责农业的陈镇长和县农综办领导,一起来到金明村实地查看,现场督查,指出不足,当场责令解决。同时,再次明确合同要求,晓明利害,指出施工问题的症结,提出新的科学的建设方法和施工标准。
4、完善制度 严格管理。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从申报、评估、审批到实施,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资机制。我镇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项目区村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障,按时足额配套好项目自筹资金。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1、项目规划前瞻性不够。由于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受到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面积广等客观因素限制,加上相关人员受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致使整个高标准示范项目中的个别子项目在工程设计的规格尺寸上与项目区实地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无法发挥设施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标准示范项目效益的发挥。2、项目区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民对农综开发建设的优越性认识不充分,其中,部分水利工程专用了一定农田,极个别农户提出不合理的补偿要求,难免给项目建设来一定困难,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3、建后管护较差。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群众和干部对管护认识不够,且缺乏较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例如:春季打造好的路树框架,到冬季已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有的路面被毁、有的路沟被填、有的树木被折、被拔等现象。4、林业措施完成率不高。由于今春天气反复无常,雨水较多,拖延了工程进度,导致错过绿化植树季节。
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1、重视建后管护,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成效,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在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县、镇、村三级部门的日常工作。落实一定的管护资金,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由于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具有类别多、质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针对当前基层业务人员少的现状,要大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第一,建立考察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周边市、县学习考察,以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第二,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业务研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规划设计业务人员视野,丰富知识,让他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跟上新时期对农业开发提出的新要求。第三,创造条件,让更多专业人员能够进入到农业综合开发系统中来,为提供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奠定人才保障。
以国债资金扶持我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契机,坚持区域化布局、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发展一批“一池三改”、“三沼”综合利用的精品村、示范村,通过其示范带动,提高农民建池积极性,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项目建设期限
**年3月20日到**年11月10日。
三、项目实施任务量
项目承建单位涉及13个乡镇的38个项目村、一个养殖场建中型沼气池一座、一个村的集中供气实验,沼气池总数为1500个。建池结合改厕、改圈、改厨,“一池三改”率达到100%。
四、项目建设阶段划分
整个项目建设按时段和工作重点划分4个阶段:
1、准备阶段(**年3月20日—**年3月31日)
重点抓好各项目实施单位的培训,其中:安排进省培训人员一名。县新能源办公室根据国债项目建设任务量和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分批次搞好县级技术培训。一方面,组织培训一批新的沼气建设技术员,扩大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对原有的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强化培训,以提高技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项目实施打牢基础。
2、培育典型阶段(**年4月1日—**年4月10)
①确定施工单位。建设施工单位一律采取竞标的形式确定,每个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二是具有施工所用的建池模具、搅拌机、振捣棒等必要设备;三是具有对建池户实行为期十年的物业服务能力。
②培育典型。由县农经局协调鸦鸿桥镇,在高道庄村的15个农户中先行试点,由技术过硬的沼气生产工负责现场施工,15个典型户必须一律达到“一池三改”的标准。
3、全面启动阶段(**年4月11日—10月20日)
①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组织现场观摩,全面部署今年的沼气池建设工作。
②项目涉及的乡镇、村层层召开会议,传达县会议精神,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条幅、组织收看科技光盘等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国债项目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户的建池热情。
③全力施工、确保质量。各乡镇要按照县达建池任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按时限完成项目建设。对庭院狭小的农户,鼓励建造新型的工程塑料沼气池。
4、验收、完善提高阶段(**年10月21日—**年11月10日)
工程验收采取随时验收的方式,各承担项目建设单位要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农户建设名单;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分配情况以及举报电话,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验收不合格的单位,要分清责任,对责任单位或责任个人除提出批评或建议外,要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限期整改。
五、项目资金的发放办法
1、补助标准
新建户用沼气池容积在8—10立方米,达到“一池三改”要求,补助国家招投标产品约400元,现金300元;使用工程塑料新型沼气池的户,除补助招投标产品外,另补工程塑料产品一套。建池容积以10立方米为基数,池容每增加10立方米,补助款物增加700元。
2、补助办法
①配套产品的发放。由项目村申报建池户,报县新能源办公室批准后,村委会统一领取国债配套产品。
②项目资金的发放。由建池户提出验收申请,县新能源办组织验收,达到“一池三改”要求的,县新能源办公室开据合格证,发放补助资金。
使用工程塑料新型沼气池的户,不再享有现金补助。
六、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县成立沼气国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袁生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尹长新、农经局局长宋成太任副组长;农经局、林业局、畜牧局、财政局、生态办主管同志为成员;承担该项目建设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同时,各乡镇与县政府、项目村与乡镇政府分别签订责任书。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各项目承担乡镇要按照县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将建池任务落实到村,建池名单落实到户。按照任务量、完成期限、建池标准将各阶段工作细化,方案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便于操作。
1.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特性分析
从自身国情出发,我们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公路建设项目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国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区的特殊性,从自身情况出发,多关注、多深入、多参与,将这些农村公路事业作为一个主要关注点,加强农村地区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着力促进我国农村公路项目事业的稳定发展和提高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公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是基础设施之一,它属于公路网中第三层次,前两个层次分别是:国家主干线层次及区域经济干线层次。这两个层次是我国公路网的大动脉,而农村公路相对于来说,是整个公路网部分的枝节末梢,两者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农村公路是整个区域之间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各个村子、乡镇间之间最低级的公路交通,同时也是连接一些偏远地区的主要干道。
2.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
为了合理、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改善农民物质生活的匮乏等现实问题,我们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事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是为了让更多农村地区的人们享受更为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努力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别缩小,同时将农民物质经济及其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引出去,带回来”这一思想的发展,将城市新的理念运用到农村经济建设中,让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文化和经济支持,努力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推动整个城镇化的进程,同时,农村可以自发形成一定的旅游、采摘等新型城市不具备的产业基地,为建设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合理的、完整的交通基础条件,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协同发展。
因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建设成本过高,所以,当时应从当地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作为着眼点,将审批等一系列手续做到简化,提升办事效率,努力做到让整个建设项目快速、稳定的发展。
3.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是为了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系统、有效、合理的根据现有的施工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产生的影响等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评价,从而判断农村公路项目是否合理,整合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所出现的经验教训,解决这些已经预知的问题,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时,积极创造适合农村道路的管理体系,用科学的、系统的的方式方法做出全面的评价结论,制定更加适宜当地地区内部农村公路建设的完整体系和科学依据,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公路项目。
4.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将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新要求稳步落实下来,合理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效的落实促进城乡进程之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将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作为核心出发点;准确落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新高度,提升公共服务的新要求;落实建立完善创新型交通行业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理念生成以及政策上面的创新,努力解决制约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点,推动当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科学、稳定的积极发展。
首先,在对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事,应将特定区域及特定时期建设的一些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各类小的项目综合起来一起进行评价。
其次,从客观事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农村公路项目,分析的过程乃至结论都不应有所偏私,杜绝受到前人的干扰,做到公正、公平,避免出现有失真实的评价。
第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应真实反映出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可以借鉴到的成功之处,客观分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际情况。
5.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是现在评论一个项目科学、客观、真实、循序渐进的基本标准模式,这个过程一般有六个方面:提出需要评价的基本问题、收集整合其相关问题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具体分析研究、将研究成果编织成文字性及图标性的报告、将所生成的成果进行评审等。通过这六个程序完成整个项目评价的准确评价,六个程序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要联系,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前一步的基础。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常常采用的基本方法有:有无对比、前后对比、层次分析等方面,他们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指标体系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是两种研究的互相作用,其一,定性分析,他是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等一些特别属性的协调性因素,从其根源和原因出发;其二,定量研究,他是通过很多检测,将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的过程。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有其特定的产品意义,不同于传统经济知识下的认知,当他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其自身意义时,他就成为为整个区域提供公益性质的设施物品。农村公路对于项目地区带来最明显、最有标识意义的影响都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地人们的就业、孩子的教育基础设施、看病就医等医疗设施、农业生产转型、城市与乡镇人民的互相交往等诸多方面,这些意义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因为他早已超越传统经济的范畴。因此,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深远意义不仅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更多的是那种无形的意义,很难衡量。
和程序,分析了农村公路后评价的方法、体系指标的筛选和建立,最后提出了将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
【关键词】农村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0 引言
农村公路在我国公路网中属于第三层次,覆盖全国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交通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大,农村公路的投资总额也相应增加,占公路总投资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公路的等级和数量也再不断增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而长期以来后评价应用于干线公路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将后评价和农村公路结合起来,但研究成果和理论还相对较少。相对于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具有其独特的特性,所以后评价理论应用时要和高等级公路后评价有所区别,以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适合农村公路的后评价方法。
1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特性
1.1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涵
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是指在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并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养护管理以及投入运营等多个阶段进行检验、考核,分析评价出项目开展以来对社会的影响,衡量项目的成功性,找到实际情况和预想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帮助。
实际上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从项目实施后就开始了,也即是广义上的项目后评价,只要项目产生了一定效果就可以进行,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不过不同阶段的后评价内容、目的、作用会有所不同。前期工作的后评价是对开工期间的外部环境、建设规模、工程量、投资等进行控制。实施阶段主要对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对比分析。运营阶段的后评价则是对交通量、运行速度等进行考核。
评价的基本原则为整体性、独立性、可信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反馈性以及可拓展性。
1.2 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接个方面,在项目运行的决策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投产运营阶段中,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管理和社会五个目标分别进行评价。
项目后评价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科学渐进的开展,包括:提出问题,明确后评价的组织机构、对象和具体要求;筹划准备,在建立项目后评价组织结构后开始筹备工作,建立合理的后评价计划;调查收集资料。制定详细的提纲,收集项目建设资料、国家经济政策、项目运营状况资料,以及与本行业和后评价有关的资料;分析研究,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将评价结果汇总上交;成果送审,后评价报告完成后交给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审查。
1.3 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与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的区别
后评价的主体不同,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通常是对某一高速公路进行单独的评价,包括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几个阶段。农村公路则一般选用多个项目来同时开展,这是由农村公路的特点决定的,以单个项目为单位花费较高,并且没有必要,所以对项目群整体评价能够方便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和使用。
对社会影响的评价侧重点不同,高速公路侧重对经济效益的评价,能够根据交通量、运输费用、投资和养护等得到,结果直观,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不好的,收益率较低,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强调对有关人群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对象不同,高速公路主要评价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可持续评价。农村公路评包括则对公路路网、管理方法、相关政策等。
2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
2.1 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包括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把项目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获得的目标和目的。分析时要描述的内容有总目标和不同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项目计划和设计的假设条件,检验项目的方式以及实施中的资源投入。
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对预测和实际发生情况的对比;有无对比,对有无该项目收益情况的对比;通过对比法找出变化和差距,找到问题,并及时的分析原因。
层次分析法,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根据分组的相互影响关系排列成若干个层次;对各层次之间以及同一层次的因素分析比较,确定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权值。
成功度分析法,将项目实际实现结果和目标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实现程度。确定方法主要是专家组的经验,通过打分的方式得到结果,包括完全成功、成功、部分成功、不成功和失败五个等级。
2.2 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是后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指标选取时要考虑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管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定性的分析评价的完备性、针对性、稳定性和独立性,通过定量研究使指标体系更加的科学合理。建立指标体系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对评价对象系统分析;初步拟定评价指标;筛选优化指标体系。
构件方法有基于数理分析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法、维度分析的通用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因果响应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基于目标分解的指标体系逻辑推演法几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推演的过程,确定项目实施中各目标的价值。
2.3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专家调研法,将评价指标列入调查表中,征求专家意见,然后统计出来,经过多次分析后得到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方法主观性强,结果主要由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来确定。
动态指标筛选法,能够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完美的结合起来,根据农村公路项目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个指标进行综合,选取主体指标,在主体指标的基础上选取群体指标,形成层次性较强的原始指标群。
多元分析法,采用多元分析法对对变量系统进行分析,首先对各种特性的单变量分析,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系统的特性形成整体的、综合的认识和评价。多元分析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多因子和多变量问题,科学性强。
3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影响项目评价的各个指标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根据权值的大小来确定指标的价值地位。权重主要有指标本身在决策中作用可靠程度和决策者对该指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
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主观赋值法、客观赋值法、综合集成赋值法三种。主观赋值法时人们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来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主观臆断性强;客观赋值法则是对标准指标对比后,以一定规则进行赋值。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主观赋值法解释性强,客观赋值法精度高,但有时会产生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权重,所以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毛敏,喻翔,蒲云.高速公路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下转第333页)(上接第289页)的分析仁[J].中南公路工程,2003(2):51-53.
[2]韩同银,何孝贵,田丽红.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3):44-46.
[3]晏晓林,沈毅,叶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4(7):139-141.
矛盾和问题
一是矛盾纠纷和群体上访呈多发态势。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土石方开采等工程建设矛盾十分突出,化工、造船等主导产业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此引起的拒签征迁协议、阻挠施工等时有发生,群体上访事件持续增多,总量呈上升趋势。
二是农渔民劳动就业面临很大压力。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农民和失海渔民中许多人失去年龄优势,文化程度低,缺乏就业技能,而有些人又贪图安逸、怕吃苦,对工种、收入要求偏高,转移就业的困难较大;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年富力强,能吃苦、易管理,用工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对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形成排斥作用,尤其是一些外来项目业主在后勤服务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也招收老乡及其他外来劳动力,使当地被征地农民丧失就业机会。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亟待配套完善。我区大型项目比较集中的北部地区农村社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面对大型项目的发展需求,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业显得严重发展不足,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接纳新居民的能力亟需大幅度提升,农村菜场、道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邮政、电信、金融等设施,均有待在近期内加强改造和建设。
四是外来人口管理急需加强。目前全区外来人口数量已达1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各大工业项目所在的农村,存在居住分散、出租私房管理松懈、计划生育监控困难、社会治安力量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日益加快,外来人口还将不断涌入,势必给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持续带来巨大压力,建立完善外来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已迫在眉睫。
原因分析
一是舆论宣传不到位。基层缺乏主动开展项目宣传的意识,宣传方法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舆论导向作用不大。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百姓的意见无处表达,疑问得不到解析,对项目建设相关情况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这一状况,导致项目建设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加上部分百姓听信误传谣言,或受到煽动,导致矛盾产生、激化,乃至引发。
二是社区干部工作能力不适应。社区干部机关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踏实肯干的工作责任心、持久稳定的工作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策略,平时不注意深入普通群众,对于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多,不注重学习,对于科学知识、政策法规了解不深,特别是一些社区主要干部,面对矛盾纠纷,不敢迎难而上,不善于稳妥化解,无法发挥社区干部作为排解基层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变革,显得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闯劲不足,不能带领百姓致富。
三是补偿保障机制存在缺陷。项目征地、拆迁、施工等过程使周围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影响,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与百姓为项目建设所做出的这些贡献和牺牲相比,现行的补偿、保障措施显得有些无力。目前,我区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偏低,执行补偿标准不统一;土地实际价格与征地补偿价格差距较大,存在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合理,有的乡镇甚至仍有克扣集体补偿款的现象;失土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失海失滩渔民社保制度尚未建立,百姓的利益要求与现行补偿、保障机制无法对等。这是造成群众对项目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的关键原因。
四是企业社会责任心有待提高。一些企业往往注重建设进度,忽视安全生产;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注重引进人才,忽视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与社区交流沟通不足,支持当地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社会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增强。
对策与措施
项目建设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抓项目建设,实际上就是抓发展、抓效益、抓民生。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抓好大型项目建设,对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减少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必须探索建立系统、完整、有效的配套措施及相关机制,协调好大型项目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好项目、农村、农民等各方面的利益。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由乡镇干部、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相关工作机构。
建立社企互动的协商沟通机制。在社企联合工作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加强社区和企业互动合作,密切乡镇、社区、企业、群众四者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彼此增进了解、互信互谅、化解矛盾,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一是实行社企联席会议制度。社企双方就发展合作事宜、矛盾纠纷问题以及社企间其他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恳谈交流,消除隔阂,达成共识。遇有重大活动、重要事项,事先通报对方,并听取意见,最大可能地取得对方的认同和支持。二是实行项目听证制度。实施项目建设,或者企业有新项目投产、新工艺改造,事先邀请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参加听证,实事求是地向村民公布项目内容、产品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明确地向村民表明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举措,考虑村民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村民对企业的信任度。
建立正确有力的舆论导向机制。坚持从基层和源头抓起,着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配合、支持和参与大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构筑良好沟通平台。乡镇、社区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设置村民接待日,举办讲座,入户走访,开通咨询热线等途径广泛听取百姓声音,深入了解民意,及时把握民生需求的发展变化,同时让群众有序参与公共问题决策。二是深入细致地开展舆论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未来美好前景,宣传大型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算大账、谋大利。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进一步加强项目入驻前的宣传工作,对于征地、拆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
环节,要将相关政策和法规宣传透彻。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于个别人,要坚持用法律、政策攻其心。加强舆论应急引导工作,完善舆情分析、信息和快速反应机制,对于某些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消息、公布真实情况,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保障机制。化解项目建设和百姓之间矛盾,关键是要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既要从政策层面加强保障,也要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行灵活多样的补偿和保障方式。一是调整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征地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根源所在。我区当前的征地补偿标准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已经无法有效保障现行物价条件下失土农民的生活质量,必须从政策上予以调整和规范。应当根据我区实际状况,逐年适度提高土地补偿标准,积极争取提高集体山林矿山开采工程资源出让金收取额度,并在乡镇、村分成中更多地向村集体倾斜;进一步规范补偿款发放行为,减少发放环节,做到公开透明;逐步平衡区域补偿标准,建立相对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助贫、帮困服务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关注失去部分土地农民、失滩失海渔民等群体的利益,全面增强各类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能力。三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渔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设立爱心基金,用于救助弱势群体和改善老年人福利待遇,把改革开放的成果直接回报给普通百姓。
建立农渔民就业创业促进机制。一是建立农民就业促进机制。项目投资洽谈时,将征地企业解决一批被征地人员就业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在协议、合同中明确具体形式和内容。建立完善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用工与农民就业信息互通;优先安排失土农民、拆迁安置户和40、50人员从事企业后勤服务。建立“企业出订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机制,积极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着力打造技工培养和培训综合基地,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训、创业培训,全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大力宣传依托项目创业致富的典型例子,激发村民创业热情。实施项目援助、规费减免、贷款担保、创业奖励等优惠政策,推出一批“黄金创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帮助和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种养农业。加快农村配套服务业发展,扶持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三产用房,并优先租赁给失土农民及其他失业人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创业实现就业。
建立农渔村规划建设衔接机制。通过工业园区与城镇、企业与农村之间加强规划衔接,实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整合空间资源,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渔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区创建做好铺垫。一是抓好规划。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一规划,切实按照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努力实现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统一和衔接。抓好具体项目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项目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符合百姓的利益;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为项目的发展提供资源、交通、服务等各种配套设施,尤其是在社区和企业交接区域,要特别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使社区和企业融为一体。二是统筹建设。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施工、统一配套,实现共建共享。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也要同农村经济建设相协调,整合社区和企业资金和力量,统筹安排企业职工公寓、农渔民拆迁安置小区等生活区建设用地,增强人口集聚效应;统筹实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发展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三产服务业,增强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力度,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