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5:53
导语: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学习的基础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画,我国在高校中也进行了中国画教学的实行,但是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的教学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些方面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画在我国的继续发扬,不利于很好的发挥中国画的精髓。因此,本文就针对在我国中国画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分析,希望对我国在中国画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1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进行中国画教育中一般都是以高校学生为主要的学习对象,一般学生在对中国画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都是在进去高校后,在高校中的学生在文化知识中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应会有些了解并且具备有一些文化底蕴去理解中国画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但是就我国目前在高校中进行中国画的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得中国画教育在进行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力。
(1)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知识的缺乏影响到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的学习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对其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掌握。首先,在中国画中有很大的部分,如绘画的风格、表现的手法和艺术的规律这些方面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以及美学的思想。在中国画的绘画中强调的色彩、构图和意境的辩证关系还有用墨时讲究的浓淡之间的协调等等都是源自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思想,要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没有进行了解和分析就无法正确地领悟到中国画在制作过程中所要体现的一些美和蕴含的深意,因此就无法继续的学习下去。再次,中国画中所参考的不同画家作品也显示出不同的哲学派。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有比较偏向于儒家学派的也有偏向于道家学派的,要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没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在面对这些作品鉴赏时就无法感受到画中的真谛,对于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中国画中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画中蕴藏的各种意境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要是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很难在画中感受到其绘画的妙处,也无法体会在作画的本质,因此也无法真正学好中国画。因此,中国文化和古代哲学知识的欠缺是在进行中国画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学生不具备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就无法真正学好中国画。要是老师也没有具备良好的古代哲学知识在进行教授过程中就不能将画中的美妙意境和其本质很好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2)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影响到中国画的教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面临着整个世界。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接受者世界文化的冲击,文化只有在保留本质的前提下不断的融合发展才能使其逐渐的发扬光大,但是中国画与西方的西洋画在本质上有着区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的民族理念、历史发展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导致在绘画中所体现的技术特点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影响到了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中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着重强调在绘画中要体现自然美。在作品中要让人感受到对“神”的崇敬心理,其在作品中追求山水之间的一种十分自然的状态。但是西洋画则不同,它们讲究非常严格的比例关系和十分真实的光影效果,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极具客观性质的东西,两者如果同时描绘自然风光,在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绝对会相隔迥异。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绘画作品的展示也截然不同,两种不同文化基础的绘画在收到相融时一定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在这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采取何种比较适宜的手段和形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各自的取长补短,不断促进中国画未来的发展。
(3)中西绘画中思维转换的难度。由于我国在美术教学体系中的建造较晚,所以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和限制就较多,在目前我国的中国画教学中对绘画作品的评定标准还采用的是西方绘画的标准,这样根本就不适应本国国画的基本思想,由于选择西方的评定标准使得在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但是中西方在文化和绘画理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性,这种西方的绘画思想的深入将会禁锢或者扭曲原本传统中国画的本质。
2针对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中国画教学体制虽然已经逐步在我国教育中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起步时间尚早而且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在真正进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继续完善中国画教学将中国画传承下去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整个中国画教学水平。
(1)建立完善的中国画教学体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由于中国画的教学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中起步的较晚,整个教学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画的教学体制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成,再次就是中国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为基本,在进行中国画教学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史方面的知识传授,让学生首先具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内涵。在掌握中国文化知识之余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历史知识,学生在进行中国画的学习时不可能完全不理会西方的文化和绘画理念,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所了解对其在学习中很好的区别两者之间的不同起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2)在中国画教学中要重视书法课的学习。书法其实也是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增加书法课时也是在让学生增加绘画实践机会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书法是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进行中国画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重视书法的教学和内容。
3总结
中国画的教学中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思想也不能总是故步自封。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能临阵退缩而是要采取适当的解决手段去完善这些问题,并且找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手法去很好地融合中西方的绘画理念和手法,使两者之间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杨军.高师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现状的反思[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体操项目不仅可以健美体型,还可以有效培养勇敢、坚毅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传统体育教学大纲先后进行较大范围的修改,同时加上选项课制度的出现,各高校体操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开展情况很不理想,其前景令人担忧,这直接影响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同时也影响到体操教学质量及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本文通过分析各校体操教学现状,总结出体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优化途径,以期为提升高校体操教学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体操运动的发展历程
17世纪,德国教育家古茨穆斯,他在总结博爱学校体操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及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断创新体操教学内容,并设计出大量的关于身体练习的徒手及器械动作,构建出比较完整的体操教育体系,并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巨大成功,得到欧洲各国教育实践者的一致认可,随后在欧洲各国得以迅速传播,并逐渐发展起来。
19世纪的欧洲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学校体操教学内容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该契机激发学校体操创新浪潮,在欧洲各国先后兴起如德国兵士体操、丹麦保健体操、瑞典器械体操、英国柔软体操和美国韵律体操等很多流派。1903年,清政府将德国兵士体操教学体系从日本引入我国,成为近现代史上首个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并随着学校教育目标的不断更迭得以完善和丰富,具体包括:兵式体操、韵律体操、器械体操及保健体操等内容。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入一套完整的竞技体操内容体系,竞技体操以其特有的健身健心方式,深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及社会的重视,成为当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的主要内容,也由此形成现今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众多新的身体练习内容被引入学校,所以体操教学的地位逐渐下滑,甚至被边缘化,目前已步入低谷。
三、高校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偏低
很多高校设置体操教学内容时,因为认识度偏低,致使在体操理论教学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如教学内容设置笼统,教学目标模糊。同时,体操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致使大学生难以应用理论对其技能实施指导,致使其仅能简单地对技术动作进行模仿,体操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功能被忽略,学习质量不高。
2、教学方式落后
体操教师通常选用“填鸭式”给大学生灌输知识,而大学生不得不处于被动地位,此外,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教学上,忽略了体操的娱乐性及健身性,致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大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使其厌恶体操学习,致使体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体操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是考察大学生能否完成技术动作,致使大学生为了通过考核,不得不开展缺乏实质性的重复动作练习,增加厌恶体操的情绪,同时该评价方式不仅难以体现大学生个人素质,并且因为评价方式导致合格学生的数量很少,抵触情绪严重,甚至直接放弃体操学习。
4、学生骨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体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则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仅依靠教师的亲力亲为,很难突出教学重点的效果,不利于长期开展教学工作。
5、场地设施匮乏
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体操房,体操设备及相关器械也较为缺乏,大多只有几块垫子,而体操项目作为危险性较高的运动,没有必要的保护设备,使得大多数体操项目很难在高校得以开展,从而致使体操运动在高校很难普及与发展。
四、高校体操教学的优化途径
1、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针对大学生的具体状况,目标过低,大学生会觉得不费劲就可以完成,动机则会降低;而目标若过高,学生会觉得难度太大,心理会很紧张,因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可过低也不能太高,应该以通过努力便可够得着为宜。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高校体操教师需根据实效性原则,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设置教学内容,注重体操的健身价值,同时还需要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结合与借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
3、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操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体操教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各个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系统地实施整体的教学规划,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只要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便能帮助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提升教学效果。
4、积极培养大学生骨干
体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有计划地培养一些身体素质较好、体操技能突出的同学做骨干,发挥示范与保护的作用,从而使体育教师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加大学生练习的次数,增大课的密度,切实增强锻炼效果。
5、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时需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的考核,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获取进步的自信心,提升教学效果。
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竞争力,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就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不少高校结合本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专业特色,汲取外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果,使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前缺乏充分准备。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一般明显不如对理论课,被动学习是较普遍的现象。如实验前预做全面的准备,了解从实验原理、步骤、所用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做到这些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由于缺少预习环节而在实验课程中收获不大。
2.实验教学师资投入不足。高校化学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其主要精力集中在维持基本教学和科研上,对实验教学往往就不能深入研究和探索改革,实验教学的质量往往也就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同时,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之间的截然分工,也容易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统一和贯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3.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经常欠缺。实验仪器、设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现在,一方面实验课程的总学时较少,另一方面受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组的人数不少,3―4名学生共同操作一套仪器、设备的状况很普遍。实验教学难以充分进行,致使大学生不能明显提高独立操作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许多学生因此也就感受不到实验学习的乐趣,丧失了一些主观能动性。
4.不少化学实验室缺乏安全和环保措施。化学实验经常使用强酸、强碱和玻璃器皿等,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实验事故[1]。而现在许多实验室缺少安全保护条件,一旦遇到意外伤害,则很可能因为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而引起不小的麻烦。再者,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学生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毒物随意丢弃,虽然这些毒废物在数量和强度上根本不及有些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毒废物,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累计效应不容忽视,将会污染水源等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5.实验教学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按课本已设计好的步骤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方案来进行的。这些实验一般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测定性实验、制备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虽然这样的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不很清楚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哪些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用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坚持就业理念,没有紧密地结合专业特色,没有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致使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不够突出,学生错失许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的提升。
6.实验课程教学、考评的方式单一。现在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操作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部分学生误认为实验教学的作用只限于验证化学理论,没有注意到它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考评方式也是以期末一次综合性考试为主,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又以平时完成实验报告情况和实验素质评估各占一半分数比重。由于上述考评方式是由3―4名学生协作完成的,分数的高低基本上看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实验过程是不考虑的,因此其科学性必然受到影响。教师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给出的分数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考评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验课程的状况。
二、解决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从存在问题来看,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亟需深化教学改革,以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综合水平较高的人才。而深化教学改革,在我们看来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开展。
1.提高实验预习的质量。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督促、指导学生对下一次实验进行全面的预习。每次实验开始时,教师要对本次实验的原理、步骤、试剂与仪器进行提问,成绩记入期末考评成绩中。对一些复杂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如果学生通过书本预习仍不易理解的话,可以购买或教师制作一些与之相符的教学片、多媒体课件等,务必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实验内容,熟悉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增加有关实验知识的信息量和操作技能规范化。
2.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有刻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高校需要一支有一定人数的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实验教学人员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要经常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实验教学问题;由有经验的教师示范讲课,以增长实验教学集体的能力和经验。实验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努力调动和培育学生参加实验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3.提高投入实验的仪器、设备的费用。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分析表征手段日益先进和复杂。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学生的规模,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加大硬件投入。在满足基本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需求的同时,力争补充一些研究性实验仪器,开设高质量的专业性实验课,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提高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和能力。高等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有高度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教学人员和学生有章可循。实验课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程序要从严把关,使学生严格按规程来实验。突出地强调:穿好实验服,严禁穿拖鞋、短裙、短裤等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应配备急救药箱,置于固定位置,便于及时使用。实验室对废弃物的排放应十分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可根据废弃物的类型,将其储存在统一规定的容器中,定期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5.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化学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好坏与实验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联,这也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锻炼、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上。应用型地方高校不能简单地模仿国家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应结合地方实际,强化特色;要全面搜集用人单位所需学生能力的广泛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化学实验主要在实验室完成,但化学实验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技能大赛、小发明活动、检验员培训和开设实验第二课堂。
6.完善实验教学、考评的方式。除传统实验教学形式以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里的学习形式是人脑电脑并用和亲身实践,再加上教师指导,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显著提高。完善实验教学的考评。每次实验的得分可由4个项目构成:10%预习成绩、40%基本操作成绩、40%实验结果及报告成绩、10%实验素质评估得分。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情况,就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研究能力。
本文初步分析了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对策。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高校办学特点,努力探索,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校师范生;理论知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35-02
微格教学引入我国之后,成为高等院校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还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尝试从微格教学的特点、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Microteaching是微格教学的英文,又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等。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1]要研究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必须明晰微格教学的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学习中,我们只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微格教学的产生,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条件。在微格教学中,学生通过备课、写教案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目标明确、单一。在微格教学中,由于每一次的教学练习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一般只对一项或两项教学技能进行练习。[2]比如,只练习导入技能。这样,目标明确,并对导入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师范生的导入技能得到提高。
(三)反馈全面。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由听课教师先观察、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执教者。在微格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处理,反馈给自己信息;第二,“学生”、“评价者”对“教师”知识讲授信息的反馈;第三,“教师”得到以上信息后,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从而获得全面的反馈信息。
(四)角色多元化。在普通的课堂中,角色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学生是学习者。然而,在微格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学习者、执教者、评议者[3],并在这三个角色中不断转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学习不足。由于我国实行微格教学的时间比较晚,有些学生不了解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4]比如,对微格教学的定义比较模糊,不清楚具体流程,不会操作微格教室中的设备等。此外,有些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未能建立完整的微格教学认知结构,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编写教案,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二)教学时间短。以我校为例,微格教学主要是对大四的毕业生进行培训,一般为两周左右,如果学校有其他事情,可能还会减少一些课时,所以最终能够有效运用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此外,微格教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制。一般情况下,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不能进入微格教室,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练习。
(三)课堂存在差异。在微格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都是模拟课堂,这与我们真实的课堂会存在差别。[5]首先,听课“学生”人数少。微格班级中的“学生”大约有4、5个,但中小学的实际班级中,一般情况下,每班至少40多个学生。4、5个学生太少,不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学生”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在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所以他们与中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及时提出中小学生不懂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训练水平。最后,课堂纪律与现实存在差异。在课堂纪律方面,微格班级表现得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班级的纪律比较差。在微格教学中,没有涉及课堂纪律的管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四)教学设备较差。在大部分的高校中,由于微格教学的设备比较陈旧,导致一些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顺利达成。此外,由于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原来的微格教学设备比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微格教学的机会。以我校为例,目前,明秀校区共有14间微格教室,而师范毕业生班级约为17个,每个班级的学生又分成不同的小组,微格教室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五)反馈信息不及时。微格教学的过程包括:理论学习、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并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在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等方面的原因,有一些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评价,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第一,专业素养方面。有些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认识比较肤浅,未能完全理解微格教学的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研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第二,中小学知识方面。由于指导教师与中小学知识接触得比较少,对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经验,有时不能给出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二)学生方面。第一,理论知识方面。有些高校师范生不重视教学技能与教法课程的学习,从而不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对微格教学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授课方面。由于学生几乎没有上台讲课的机会,所以在微格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讲课时身体发抖、语言逻辑混乱等。第三,评价方面。由于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对微格教学进行评价时,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提不出有效的建议。此外,虽然也有学生提出比较好的建议,但不被采纳,学习兴趣也由此而下降了。
(三)管理方面。第一,课堂管理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上,管理一般比较严格,规定教师上课的时间等。但是,在微格教学中,一般会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管理比较松弛。比如,有的教师会随意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第二,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学校没有及时更新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一些机器设备比较陈旧,录像效果差,导致微格教学不能顺利完成。第三,微格教室管理方面。各高校的微格教室集中两周开放,学生不能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四、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理论知识。在实施微格教学之前,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首先,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等;其次,掌握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流程等;最后,识记并学会使用微格教学工具,以保障其顺利实施。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观摩、学习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应该适当增加与微格教学有关的课程,让学生先了解微格教学。这样就可以减少理论知识学习占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上台试讲的机会。同时,微格教室应该对学生开放,并安排具体的负责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微格教室练习。
(三)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减少差异。在微格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差距比较大,所以应该尽力模拟课堂教学环境,以减少差异。学校方面,应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学校,安排低年级的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授课方式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更好的模拟真实环境;学生方面,应该自己主动了解中小学上课的真实课堂,提高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更新与增加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陈旧的微格教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尽快更新微格教学实验设备,以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此外,由于学生增多,学校应该增加实验设备的套数,为每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及时反馈,客观评价。教育部4号文件提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显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微格教学是一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模式,在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反馈与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微格教学中,指导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对学生的讲授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汲取经验,不断提高。
五、结语
微格教学对于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尝试,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微格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断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完善微格教学。
[ 注 释 ]
[1] 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施晶晖,肖轼渝.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学实施技能训练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78-81.
[3] 岳定权.动态交融:微格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J].教育探索,2011(4):52-53.
摘 要 教育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羽毛球项目运动是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提供简单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羽毛球教学 问题 相关方法
现如今羽毛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各高、中、小校园内体育课堂上的一项运动,新课改推广下,对校园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大学校增加体育课堂的丰富性、增加体育项目,以让学生有多种选择性,除此,更对体育课堂上的各项运动提出了标准化训练的要求。羽毛球运动作为其中一项,因其简单易操作吸引了不少学生选择,但这些选择羽毛球运动的学生球技情况却不容人乐观,而学生球技不佳,最终的原因要归结在教学方面。针对此,笔者简要探讨分析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性策略,以改善羽毛球教学质量。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我国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一直采取传统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羽毛球教学理念和方法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羽毛球教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传统的羽毛球教学重视羽毛球基本的姿势和步伐,训练学生的羽毛球基本操作技术,导致课堂气氛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主导地位,通过不断的示范和强化训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羽毛球技能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落后
羽毛球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一是老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传授,强迫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二是忽略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自行练习和活动。前者过分以老师为中心,逼迫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被动练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虽是以学生为中心,却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义务,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指导,学生只能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进行练习,而且老师如果不讲解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很容易造成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受伤。
(三)考核方法过于死板
在对高校羽毛球进行考核时,采用仍是传统的考核方法,以技术为主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对羽毛球基本理论、技术和战术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统考核的标准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评价,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与运动天分高的学生采用的是同一个评价标准,这样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且,体育考核不同于文化课的考核,老师会提前透漏考核题目,学生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重视对考核内容的训练,忽略了其他学习内容,有目的性地进行运动,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改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校羽毛球教学水平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都良莠不齐,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化的教学。羽毛球技术好的学生,老师要对其进行强化教学,实施高技能训练。对于水平不高的学生,就要耐心地进行基础指导,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锻炼的强度。高校之间开展羽毛球比赛一直存在,各个高校为了参与比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羽毛球校队,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欢迎,在高校要做到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学生的竞技精神,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随着教学设备的改善,高校学生可以接触的体育设备也会越来越多。当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时,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受伤害的风险还可以使学生保持衣服的整洁。关于羽毛球运动,国内国际有许多精彩的比赛,老师可以适当播放这些视频,让学生在高手与高手的对决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羽毛球运动的技巧和动作也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步的,老师在传授书本上的方法的同时,也可以向同学介绍现在羽毛球运动界流行的招式。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动力,有些教学有时难免会有些枯燥无味,@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
(三)完善教学评价
当前,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评价局限在羽毛球技巧和运动能力的评估,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评估,这造成学生苦练羽毛球技巧,但是对羽毛球运动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把理论知识考核以及羽毛球战术知识纳人到考核中来,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提高其对这项运动的认知。
(四)加强学校羽毛球社团建设
学校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一,而学校社团也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的。羽毛球运动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完成的运动,需要同伴的陪同才能进行。通过社团,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友谊性质的比赛。同时,社团负责人还可以找到精通羽毛球运动的体育老师做指导,确保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合理进行。不仅是羽毛球社团,还是其他的社团,都可以在羽毛球社团的宣传和倡导下进行社团间的友谊赛,让羽毛球成为沟通社团之间友谊的桥梁。就好像中美建交时,乒乓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运动同样可以加强陌生人之间的沟通,甚至结下深厚的友谊。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模式 内容 器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19-02
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体质、体能的较量。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后一站的高校体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在培养德才兼备、体能健全的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培养优秀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对症下药,使高校体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
技能掌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的教学手段,它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即便到了高校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学也依旧沿袭着小学、中学一样的步骤:集合――列队――跑步(热身) ――关节活动――某一项运动的技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列队、解散。此等陈旧的教学年年如旧,使学生不厌其烦,既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又不利于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2.教学方法死板、陈旧
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在现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掌握,过分注重技术教学和运动外在的表现,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多以专项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一味地按照大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表达,也忽视了传授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并且还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方式和目标,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教学指标的完成以及本节课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好坏,学生所关心的是所学项目的标准及分数,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体育潜力得不到应有的挖掘。所以,也就很少有人去考虑所学内容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及自身运用的价值,致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难以形成。
3.教学内容繁杂重复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以达标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根本任务,大纲对学生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做了明确规定,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在规定时数内难以完成,造成每个项目只能是走马观花地表面学习,效果不佳。中小学里学习过的竞技体育内容到大学又要重复学习,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就只有走、跑、跳、投等几个有限的项目。而对一些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群众基础广的体育运动项目没有进行合理的设置,分不清主次,多是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的项目,休闲体育、生活体育、民族体育等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没有1~2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体育绝缘,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十分不利。
4.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缺乏
要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教学场地及教学器材做基础和后盾。但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还比较落后,很多高校都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标准所需要的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与新课程改革标准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网球、足球、游泳等项目的锻炼场地明显不足。
5.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高校体育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竞技运动技术知识的影响,知识结构偏重于竞技技术,对健康教育了解甚少,从而造成教师业务水平与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6.理论教学缺失
现代高校体育已不是狭义上的体育(即单纯的体育锻炼或体育运动的教育),它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前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培育,后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保护,这两方面都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只重视前者,对于后者,最多也不过是象征性地发一本有关运动卫生保健方面的教科书。这本书,课上不讲,考试不考,一般无人问津。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锻炼的向导,理论教学的缺失使众多学生不知如何参加体育锻炼,不知如何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面对意外受伤也往往束手无策。
二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措施
1.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的同时,立足于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大学体育应在保留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又深受广大学生喜欢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娱乐性体育项目,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以利于毕业后坚持体育锻炼。应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使新的教材体系更紧密地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运动习惯的养成,尤其是终身体育的内容要不断增大,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健康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其锻炼的动力。组织形式上要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应适当减少体育必修课的比例,增大选修课的比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实施,建立以健身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
2.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也应加以改进,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创造新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运动场安装投影仪,方便教师播放课件或相关的影视、图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为形象、生动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另外,讨论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分组式教学,培养学生竞争、团队意识,小组竞赛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也应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形式是外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可作为本质内因的教学内容无疑对教学起着更大的作用。要做到“健康第一”,要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就要丰富原有枯燥的教学内容。竞技田径的众多项目虽然在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格、磨炼精神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考虑到体育的终身性、锻炼的健身性和休闲的娱乐性,可多开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新兴项目,如健身健美操、街舞、大众交谊舞、软式网球等。此外,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发展一些具有地方和民族色彩的体育项目,以丰富我们的大学体育课堂。
3.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促进教师素质能力的发展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期举办师德培训与交流会,制定职业道德评价依据,辅以相应的奖惩办法;将师德考核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将两种奖项作为职称评定参考依据。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用以防治教学示范中由于教师态度不当而引起的不良行为。为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和进修搭建良好平台,制定相关制度;在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学成果的所占比例。
第三,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体罚尤其是变相体罚并不等同于严格要求;制定相关规定与措施,对于课堂中存在的惩罚行为给予防范与禁止;积极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
第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定期开展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学习,举办教学研讨会和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第五,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发挥作用。
4.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增大体育场馆的设施投资
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体育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使学生们想进行体育运动却找不到合适的场所。所以,各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程在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大力发展体育设施建设。高校可对学生进行调研,找出大学生们最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最缺乏的体育设施,然后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建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应引进更多的体育人才,提高体育老师的福利待遇,以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增加学校体育活动的项目,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体育活动,争取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体育的乐趣。
5.充实理论课内容,加大理论课教学时数
高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目的的一门课程,不仅只是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能,而且还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的理论知识。长期以来,我们对体育课程的知识体系一直有误解,把一些纯概念的内容、单项竞技体育的发展史、竞赛规划和裁判法当做体育的基础知识,使其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未能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达不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就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程学时,充实理论课程内容,将社会体育、体育文化与教育、体育心理与保健、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融入其中,不把目光只盯在跑、跳、投、踢球上,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难以形成体育,没有文化也就无法发展体育。
6.改革成绩考核标准,重视因材施教
高校体育教学要突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宗旨,摒弃过去那种通过期末测试来评定成绩的一元化标准。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考核标准,而是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再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出勤次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等,同时结合同学对其的相关评价得出最后的期末成绩。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不但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曾黎、李军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一、声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分重视技术培养,忽视理论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合格、优秀技能的声乐教师是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被培养的这些声乐人才也就承担着未来的对声乐人才的培养重担。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的声乐学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即使说理论知识是整个声乐教学中最为枯燥、无趣的部分,但是理论知识是整个声乐教学的基石,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可以指导一些歌唱的技巧,更突出表现为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了解。薄弱的基础知识只会造成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一种误读,或者是无法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等,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歌唱过程没有情感,表达不了作品的真正意义。
2.将歌唱与声乐混为一谈。对于很多人来说,唱歌就是声乐,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二者概念上的区别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打击了声乐艺术的长远发展。有一点需要认识到:那就是声乐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唱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歌唱只是其一部分内容,声乐还包括了曲艺说唱以及戏曲唱腔。相比之下,歌唱的概念就比较的狭窄。歌唱只是构成声乐的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说到的一些经常被提及的演唱歌剧、民歌、艺术类的歌曲就是唱歌的主要内容。
3.教学方法落后。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即使现在高校的开课专业以及招生人数正在不断地扩增,但是在大部分的音乐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一对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流。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大部分只能通过老师那里得到,这就导致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与此同时,声乐教师也慢慢的转变为一种只会教学的机器。这些漏洞都与现如今的教育要求相背离,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在我们的印象中,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只是依靠自己的耳朵听到的不同声音去分辨学生不同的音色,再根据自己听到的去找出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声乐教师要能够根据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这就给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声乐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更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4.师生素质低下。教师与学生都是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跑培养学生的技能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心、主动性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音乐学校在进行声乐的教学时,多多少少都无法避免“重唱轻教”这一核心问题。即使声乐教学的规范性一直被大家所提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的学习能力进行提高仍然是教师面临的难题。部分的声乐教师只注重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讲解演唱歌曲中所包含的时代背景、具体的文化特色、歌曲的特有风格等,造成知识的匮乏。
二、具体的应对策略
1.教材的选择跟上时代。在选择具体的声乐教学教材时,要注重教材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作用。合理利用声乐教学的教材非常有意义,但就目前而言,现在的声乐教学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就比如所学曲目的难度无法使学生理解,无法适应,学生所学声种与选择的曲目不相适应等。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声乐曲的选集。曲目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匹配,最起码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之后还要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能够通过不断联系逐渐提升自己的演唱功底,也使自己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选用的教材要能够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就是要将曲谱教材、文献教材、声响教材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准。
2.创新教学方法。高校的声乐教学通常采用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我国文化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声乐的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一。“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则是利用的典型,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很好地节约资源,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够更好地奠定学生的音乐基础。课堂上进行现场答疑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能和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能够掌握到演唱的技巧比需要通过教师的实际演唱才能学习到。因此,也就是说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扎实的声乐演唱能力,同时教师自己还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在充分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只有这些文化知识做基础,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自身具备的基本的实践能力有能更好的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基础能力做保证既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意义,还能让每个学生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4.加强理论教学。近些年来,在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发声的原理以及诸多的发声器官特点,这就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声乐的演唱技巧不能真正地满足学习的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样不可或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增加一些生理课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对于学生而言,对身体机能进行合理的调节,定义声区、解释音区的含义、发声原理和发声器官等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最后要增加相对应的声乐器材,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实效性
[作者简介]张丽(1965-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贺彦凤(1974-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王桂枝(1980-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GJXH B2110044)、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XJ12008)和2012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深入开展信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XJ130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60-02
一、本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如何利用实践教学方法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要课题。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这说明我们国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中,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达到这一目的并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和教育部一再强调,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内容和实施途径,但收效甚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并且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高校本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上的实践教学,如课堂辩论、主题演讲或观看影像作品等;二是走出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参观革命纪念馆或爱国主义基地等。这些实践教学方法在各高校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难看出,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宣传部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主要内容。对此,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也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这也正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2.实践教学缺少统一计划。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现今开展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外和社会上,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单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自完成是不可能的。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有实践教学的安排,但学校却对此缺乏宏观管理,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时间和方式上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具体实施的过程也不够规范,所进行的一些实践教学,大多是临时性的,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更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一些学校虽然将其纳入了教学规划中,但是没有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学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带有临时性的特点,时断时续。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像理论教学那样纳入到常规教学中,也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教学环境、教学水平不同,使得高校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在升入高校前,从未对计算机相关内容进行过学习。而发达、富余地区的学生,不仅能够十分熟练地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甚至部分学生还对Photoshop、动态网页的设计进行了学习。而高校教师也没有及时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导致了高校新生对计算机掌握水平出现了很大差异。
2.缺乏实践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落后,同时教师也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不关心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出现了严重的应试教学现象。同时,用人单位对人员进行录用时,也只是通过证书等级来断定其计算机水平,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失去了实用价值。
3.学习态度不正确
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也只是以考证为目的,并不重视自身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考试不挂科,学生也不惜运用大量精力记忆考试题型,而却不懂得慢慢的积累知识,进而对提升学生计算机的能力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解决对策
1.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也就是根据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实施相应的教学。所以,需要对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的能力等级,在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对学生实施分级教学。同时,还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难度的教学,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也需要丰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应用。例如:①可以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选择范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②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③将计算机与专业教学进行联合,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计算机的教学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3.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学,以致使教学内容与科技进步相脱轨。但也不能只是追求教学的新颖与先进,使得教学内容显得肤浅。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新知识和较好的应用软件,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讲授目前计算机研究的动态和结果,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了解,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实践
由于计算机操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考试根本不能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因此,应该将以重视考试成绩的教学方式,转变为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同时,也不再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估,而是进行多次的阶段性检测,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也需要跟紧时代脚步,不断加强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教学理念等,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并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此外,各个高校也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培训,并支持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