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优化

时间:2023-06-26 16:15:54

导语:在小学数学优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优化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教学情境;探究过程;合作交流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思维能力尚未真正形成,其思维方式也主要是形象思维,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采用图画、模型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图就是在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将数学问题转换成主题鲜明的图画,并将图画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正是因为主题图适应了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喜爱. 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主题图的本质特点,误用、滥用主题图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就成为了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情境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教材编写人员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效结合,然后以主题图的方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之中,通过简洁明了,具有浓厚生活特点的图画传达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生活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尽管教材已经将数学思想渗透到了主题图之中,但是其内容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创设情景,导入课程,往往比较生硬,这时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分析课程,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学生引入到课程之中.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课时,为了优化主题图的教学情景,我做了认真的准备. 首先,我用小型摄像机对学校的不同空间进行了拍摄,并将拍摄好的内容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指出画面上哪些形状是四边形.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室内热闹非凡,学生们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指点着视频上的内容,并且针对某些场景是不是四边形展开了讨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之中,其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这样为学生进入新内容创造了条件.

二、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探究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材设计的过程中,编写人员完全依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大量的主题图帮助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内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只是就图论图,照本宣科,并没有真正将新课标的思想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这样就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探究过程,只有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探究过程,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带领学生走到教室外面,然后让他们自由结组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但快速掌握了东南西北等各个方向,还自己动手绘出了学校的整体方位图,并详细描绘出了教室、办公室、操场、大门等不同建筑物的方位,还有几个小组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脚步测量了每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标注在了学校整体方位图上. 这样,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合作交流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写人员针对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计了主题图,并且几乎所有的主题图都体现出了合作交流的教改思想,以便于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提高小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小组,并且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并且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下就安排好学生自己从家里面带来不同样式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然后在上课之前进行统计,确认每一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 在小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号召学生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计时工具拿出来与大家共同使用,并且要求使用别人的计时工具的同学一定要加倍爱护,避免发生损坏事故,同时,我还要求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准确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计时工具给大家进行讲解,让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计时工具的计时特点. 我的话一结束,学生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先研究自己带来的计时工具,再研究同一组的,然后是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换研究,最后,学生们各自使用自己手中的计时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主题图上的时间进行了展示. 这样,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提高了小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和团队意识.

总之,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理解主题图的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合作交流水平和团队意识,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学成效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教学过程的优化作为切入点,注重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成效。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

一、置疑引论,让知识探究活起来

学生有了疑问,自然会感到困难,此时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而如果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豁然开朗,而没有形成知识的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如此,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印象就更为深刻了。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首先以幻灯片形式呈现街心花园圆形花坛图像,然后提出问题:(1)要求花园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花园里种有花草,能直接测量到花园的半径吗?接着组织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通过巡视来帮助各个小组解决讨论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会发现,学生对求圆的半径较为迷糊,此时教师以周长作为引导,学生很快明白了可以通过求周长来求得圆的半径,由此圆的面积计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以用促练,让巩固练习活起来

就小学数学而言,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加之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后以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而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但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分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商店打折”为话题,让学生在放学后收集相关商店打折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编数学应用题。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种做法是浪费时间,学生没有能力去自己编应用题,还不如直接出题给他们做。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小学生还小,但他们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只要教师善于指导,学生是能够完成相应任务的。就像上述的案例中,很多学生放学后按教师要求收集了数据,但却不知怎么利用这些数据来编应用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商品的价格,然后再问打折情况,通过问答形式的组织来形成一个应用题,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效率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三、优化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创新意识

在新授课中,阅读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教师将读分为粗读、细读、精读几种形式,并为学生编写自学提纲,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发其创新意识。粗读:要求学生先通读教材内容,大致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要求把教材中重要的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用符号画出来。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具体细致地阅读,要求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使口、脑、手多种功能并用,力求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精读:即让学生在基本弄清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做更深入地分析,产生联想质疑问难,进一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发现其规律所在,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不断追溯,使其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四、巧用多媒体,有效地激趣解疑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那是很不容易的。教师要创造出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而多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评价要做到:评价的语言要饱含激励,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去评价学生;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严格管理与激励评价相结合,批评与激励相结合,主要在批评的方式上下工夫,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数学;优化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活动形式。它首先由师生探究质疑,再通过互动分析,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随意性大,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指导,教学效果不一定会好。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加以规范。

一、导入新课时,要转变教师角色,采用互动法导入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小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兴趣。这样的兴趣培养,要从课堂的导入入手。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学习存在差异,因此,对预习内容的理解、感悟也不同。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预习中的困难、收获,或由师生引入一些与本课紧密联系的故事、游戏、生活实例等互动交流一下,学生一定很感兴趣,接下来的学习一定很用心。

二、切入正题时,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环境中切入

1.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题有梯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轻松实施教学互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哪些知识点学生能自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给予指导、帮助才能解决。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了解。这样,备课时教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地安排内容与互动,学生才能轻松自如地切入主题。

2.教学初始阶段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只是数学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走下高台,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他们会无障碍地与老师进行互动,把数学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这样,学习会显得很轻松。

三、新授课学习时,师生要在互动中能动地解决问题

1.让学生在互动中尝试解题

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影响,课堂互动教学往往注重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很少去关注学生的亲身经验,更不会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比如,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内容时,“吨”这个概念对于初学者是很难理解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复习已学的“千克”概念,再告诉他们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在25千克左右,估计要40个三年级小学生才能有一吨重。接下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尝试着抱一下同学,体验一下重量,以此,让他们去想象40位同学的总重量(1吨)的概念,这样对“吨”的印象就深刻了。这样的互动学生既乐于参加,又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体验。

2.通过师生换位互动,激活学生内在动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发展的互动学习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如能互换位置、交流互学,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开动脑筋,方便开启智慧之门。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充当老师,率先攻克难关,组织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解决疑难问题。

3.为学生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平台

(1)创设小组合作活动平台

小组活动,多数情况下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因为活动有明确的目的、任务,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保障,需要适当地引导。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行动起来,终有所获。

(2)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平台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是凭借表象看问题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学中,要尽量从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让他们主动经历猜测、推断、操作、验证假设的过程,以此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构建师生互动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选择。运用这种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获得保障,学生的能动性将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将得以优化,教学质量将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培养能力 练习过程 生活化情境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只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些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或“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要优化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先让每人写出任意的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各一个,并分别除以3,看看能否被3整除,余数是几。不管学生报什么数,老师都对答如流,学生非常惊奇,探究其中奥妙的欲望油然而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师生都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后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只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其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如茵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四、优化练习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因为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所以要挖掘创新素材,引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练习过程应从例题出发,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例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1)5+5+5+5 (2)5+5+5+4 (3)6+6+6+6+6 (4)6+6+6+6+9。

学生很顺利地将(1)、(3)进行改写,而对(2)、(4)进行改写,则感到有难度。但在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将(2)改写成5×3+4或5×4-1;将(4)改写成6×4+9或6×5+3。后者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们善于联系,表现了思维的创新性。

五、创设生活化情境

第5篇

一、立足根本,结合实际产生联想 

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展开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开展的根本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脱离了课堂的教研活动毫无意义。不但如此,如果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反而会使得学生陷入迷茫,不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根据实践可知,目前,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了教研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从自身寻找原因,向名师学习,主动找出不足并缩小差距。在学习过程中多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名师的方法,更要多交流,多总结。除此之外,年轻的教师应当多看一些骨干教师的课件,学习教学模式,这可有效解决课堂实效不高、学生学习动力差、课堂纪律不好等问题。教研小组内的沟通和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应付了事。教师要有侧重点地进行讨论,形成有效的结果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教学教研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育教研活动当中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果,不能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也不能将学生排除在外。必须人人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教研活动可以明确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根据问卷、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间接地让学生参加进来。如,关于“找规律”一课的试教,教师创设了庆六一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学生很快找出小旗、花束、同学列队的规律,接下来运用规律、记住规律,并进行了想象创造训练。 

不但如此,教师还需要肯定学生的直觉思维,不能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质疑学生的思维,创新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比如,长棍是短棍的2倍,将短棍截取6米,现在长棍是短棍的3倍,求问长短棍各多长?学生思考了一会给出了长棍36米短棍18米的答案,但是当老师问起学生是如何得到答案的时候,学生却讲不出公式。这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思考。让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推理计算得到想要的结果,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老师的教研能力,也更深层次地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三、对比教学,不断总结,增强教师素质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教师要多多沟通和交流。对比式教研活动是更深层地响应课程改革的坚实一步,其有助于加深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此后,通过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教师开展了同一课程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方法的教学对比,实施了同一课程内容同一个教师的两次教学对比,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動,在听了主讲教师的课后进行评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在新课标颁发后,大家一起学习,了解当前数学新的发展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定期的总结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经验总结,增强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同时,进一步关注讲课的方式和方法,不再盲目追求时尚,更加重视教学的幽默性与生动性,在传承老教师的教学模式后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总结和发现,每次公开课结束后,要及时写出心得和感想,鼓励教师多做笔记,逐步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注意平时的积累,以促进自身职业成长,将教研活动步步落实,长期坚持一定会在教研活动上取得好的成果。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需要人人都参与课题,实行教学和教研相结合,将数学教学当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与分享,升华成有意义的课题。教师要对带有准确方向性的新教改课程与科研课题进行结合,积极地展开研究和探讨。除此之外,相互的学习和总结尤为重要,通过理论、实践、反思、总结来进行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多层次地优化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第6篇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了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数学学科和当地小学生具体特点,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适度的选择和应用现代媒体技术,避免滥用和无节制的用多媒体,继承传统媒体的有效成份,使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教学有机结合,构成教学信息传授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不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真实性、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也尽可能的接近真实,真切而真实的情境内容能使学生回归自然,激发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我们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操场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这样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主动学习,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 用多媒体课件清楚运算的过程

加、减、乘和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5和8的加减法”时,通过几个动画来体现。一开始是一个小男孩一只手拿5个气球,另一只手拿8个气球,看看那边的气球比较多,初步引入5和8:第二个动画是先有7个小朋友在玩翘翘板,后来走掉了4个小朋友,画面上还剩3个小朋友从而很好的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第三个动画画面上有四只鸟停在树上,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飞来一只、两只或者三只鸟时,树上总共有几只鸟?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播放飞来一只、两只或者三只鸟时的动画,并出示相应的加法算式。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故事 、动画,使学生对这堂课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并且很形象的解释了从一个数里去掉(或加上)一部分,是用加减法的道理来计算。

三 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展示应用题教学情境

有些应用题的情境及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较难把题中的情景层现出来供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那么,对这类应用题的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这类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教学“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由于同时还涉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地点、时间、结果等几个因素,运动物体由过去的一个变成两个,利用线段图或演示一些教具进行教学,很难显示出两个物体同时进行不同速度的匀速运动,学生也无法感知到在单位时间内两个物体如何运动的,就阻碍了对题意的理解。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操作,屏幕上出现一条笔直的公路的表示“全程”,按键后又出现了两辆汽车在公路的两端表示“相对而行的两个物体”,点击后两辆汽车在轰轰声中向前行驶去表示“相对而行”在两辆汽车重合时教师点击汽车刹住表示“相遇”。而两辆汽车行过的路线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增强感知度。此时,不用教师多说,学生早已明白了路程中的 “相向”、“相对”、 “相遇”、“路程”“时间”“速度”等路程问题,从而理解了题意。

四 用多媒体,扩大容量,优化练习

第7篇

问题 精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92-02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新课程理念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多年来课改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来实现。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活动。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吸引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领会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可以拿出一瓶早餐奶问:“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着,牛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谁能说说这里的‘7:3’是什么意思?”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用多媒体适时地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牛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进一步展开思考和交流。这时教师出示新授课课题,顺利进入教学。又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选一个建筑物,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会有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会带着求知的欲望投入学习。

二、发现和提出需要探究解决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呢?发现和提出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是很好的引领策略。教师可以在创设情境中设计问题并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个人或者同桌、前后桌、分小组、全班学生等不同形式,组织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的质效。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圆,接着提出问题:能用哪些方法画圆?然后,把学生分成前后桌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有的用圆规画圆,有的把圆形物体放在本子上沿着它的边画圆,有的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有些小组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相互配合,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给每个前后桌四人小组都准备不同类型的四边形,然后逐步提出问题,让各组学生展开探究和讨论:这些四边形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积极动脑,激烈讨论,出现多种不同的说法和分类方法。

三、精讲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并确保学生全面领会和系统掌握基本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强,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鉴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等特点,什么都让学生从零开始摸索,学习质效会低。教师讲解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针对较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补充讲解;针对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性讲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领会和系统掌握基本知识。

当然,数学的讲解不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应采取设问、启发式讲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思路方法,剖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既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又要经常设疑问自己,超前思考,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并自行分析对与不对的原因。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布置足量有针对性的典型练习,让学生在充分训练中巩固提高并形成技能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应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巩固提高知识水平并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还可以查漏补缺。有些研究课、公开课甚至示范课,追求形式、气氛活跃,而质效低。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和查漏补缺。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首先,课堂练习要足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其次,要有针对性,使学生得到重点的训练;再次,要有代表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学生是有差异的,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练习中,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后应进行交流和评讲,以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并修正错误。学生通过这样足量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各环节教学快捷高效

第8篇

小学数学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算术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几何初步知识,小学数学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内容多,范围广。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小学教学教学,由多种要素构成,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一、全面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人才,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人才就是指德、识、才、学四者兼备的人,才能称为人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人才就是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培养现代建设人才,不仅要以现代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而且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但是学生不可能在短暂的学校学习期间,全部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而大量的知识,是要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自己去学习、去掌握。由此可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古人说:“学始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播放多媒体,教具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恰当地设置各种悬念,让学生设法进行解答,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数学认知活动变成成为求知的“自我需要”,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成为数学乐学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知识的工具,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根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有它的精确性,数学知识的每个概念、符号、术语都有精确的含义,不能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的结论错对非常分明,因此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要认真细致,同时要做到勤思多想。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提高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实现,使数学不再让学生感到难学,就必须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数学语言力应该求用词准确、简明而扼要、条理要清楚、前后要连贯、逻辑性要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数学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语言,才能全面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科学组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活动,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数学概念的全过程,那样就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才能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因此在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全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作业 效率

一、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等;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能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2)“春”字一共出现了几次?(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了2本,钱还少花了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了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四、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熊领邦 以趣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