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无形资产分析

时间:2023-06-26 16:15:54

导语:在无形资产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无形资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或者政府会计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会主体取得无形资产之后涉及到后续摊销的账务处理,账务处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主体资产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财会[2016]12号)这三项会计准则的规范各有特色。仔细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提高我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项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要求的相同点

(一)将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为两类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于取得或形成无形资产时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年限。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政府会计主体提供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同时指出:“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 10年。”由此可见,三项准则实质上都将无形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可以确定的无形资产,另一类是使用寿命不可确定或者不能可靠估计其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一般应当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六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但已摊销完毕仍继续使用的无形资产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可见,除了政府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以外,三项准则都要求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

(三)摊销金额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月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根据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三项准则都要求将摊销金额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二、三项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要求的不同点

(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否摊销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九条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二十条规定:“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 10年。”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准则都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不低于十年的期限内摊销。

(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残值。”《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由此可知,政府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融入更多的职业判断。

(三)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的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八条规定:“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残值。”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应摊销金额,但是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核算原则,应该也是按照成本进行摊销。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对复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无形资产构成; 管理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且愈来愈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专利权、专有技术、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各行各业的管理层已逐渐认识到无形资产的特殊价值,在资产管理实践中也日趋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高等学校是人才云集、科技优势明显的地方,蕴藏着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改革比较滞后,高校管理层市场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普遍较弱,加上对无形资产缺乏足够认识,无形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强化其管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新时期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分析

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7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将其描述为“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许多学者开始涉足高校无形资产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对高校无形资产概念的界定方面,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笔者比较赞同温志强(2006)的观点,即“高校无形资产就是一种不具有实物形态特征,但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可以估价、可以计量、可以用来投资和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

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笔者试作如下分类:其一,技术知识类资产。这类无形资产是基于知识、智力、技术而形成的能带来高附加值的资产,主要包括高校自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申请的各种专利;高校发明和掌握的不公开的先进技术、资料、技能、经营管理秘诀、教学方法等非专利技术;工程设计与产品设计图纸、地图、教材、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等。其二,政府特别授权类资产。指高校由于政府特别授予某些权力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如自主招生权、税收减免权、土地使用权等。其三,声誉类资产。高校声誉指高校在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整体形象,是高校较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包括高校多年来苦心经营而树立的良好社会形象,因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教学科研能力突出而形成的吸引力、感召力等。其四,名称标识类资产。指以标识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如校名,高校名称是一种特定的标记,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其知名度对招生、学生就业、寻求融资合作等有直接的影响。其五,信息网络类资产。指非人们通常普遍了解或轻易能够获得的高校内部信息,包括高校历年档案,高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高校长期形成的与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科研教学协作网络、科技情报信息网络等。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基本现状

无形资产是高校的必备资源,是高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它不仅能为高校创造价值,而且能为高校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无形资产管理理应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管理极为忽视,致使这类特殊资产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其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资产管理观念陈旧,无形资产意识淡漠。一方面,高校无形资产不具有物质实体,也不能直接通过感官接触,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此高校资产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在管理实践中通常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管理及其投入效益,而无形资产极易被资产管理者所忽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在无形资产方面缺乏必要的宣传,不少人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优势认识不足,资产效益观念和无形资产保护意识相当淡薄。

2.管理机构分散,制度不健全。从目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看,许多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其管理多按照实物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如财务处负责无形资产的核算,科研处负责教师科研成果的管理,国资办负责土地使用权的登记管理,无形资产的运营则由产业办负责。管理机构不统一,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很难实现对高校无形资产的高效率管理。同时,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良好的制度对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益、防止资产流失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不少高校尚未建立起适应无形资产的管理办法,在产权归属、评估、核算、保密、开发利用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都缺乏合理的规定,从而造成管理上无章可循。

3.无形资产流失严重。一是人才流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高校人才济济,同时人才流动也比较频繁。高校人才外流,必然同时带走其所掌握的属于学校所有的技术成果、技术工艺、信息、客户关系等,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流失。二是发明者侵占职务发明。职务发明成果应属于学校所有,由于高校管理监督的滞后,许多职务发明成为了发明人个人完全所有。三是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无形资产流失。一些科研人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科研成果被剽窃,技术秘密被泄露的事情时有发生。四是科技协作中无形资产流失。高校与企业合作时,由于无形资产认定困难、估价不当等原因,不少无形资产被对方低价甚至无偿占有。

4.无形资产评估和核算亟待规范。高校无形资产是有重要价值的资产,但其价值需要通过专业机构评估才能确定。当前,由于高校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以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执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评估不当,评估结果严重失实。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由于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存在缺陷,财务部门对于学校无形资产往往心中无数,家底不清。不少高校没有建立完整的无形资产账目,一些高校无形资产核算还是一片空白,报表中该项目也无任何反映。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完全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以此形成的财务报表自然无法反映学校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应措施

1.加强无形资产理论宣传,强化无形资产意识。观念陈旧、知识欠缺与意识不足使得无形资产在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当前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在高校普及无形资产相关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作用,从根本上转变重有形轻无形的陈旧观念,从而积极主动地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和严格保护。

2.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机制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步骤。首先,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建立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使无形资产管理有章可循,从制度上确保无形资产的有序管理。包括无形资产产权确认,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版权使用,校名、校誉管理,资产登记、处置、清查和报告,资产经营、考核、保护,资产核算、统计、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其次,应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学校所有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中应配备法律、经营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增强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3.重视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和核算。要准确评估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应建立适应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包括评估规范,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等。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在涉及产权交易时,应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社会评估;日常评估则可采取校内自我评估的办法,既节省费用,也加强了对无形资产的监控。评估人员在资产评估中应谨守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严格按照财务与会计制度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科学核算。加强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对高校及有关方面全面了解高校的资产价值和综合实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尽快建立一整套与高校适应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无形资产的购入、转让、分期摊销、对外投资、接受捐赠等的会计核算,真实记录和反映无形资产的变化情况,并在年报中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信息。

4.加强高校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无形资产是一种观念性产品,由于其无形性,更易于在人员流动、科技协作和变公为私等情况中流失。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提供周密的法制保护应是当务之急。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正确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动,并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同时,高校内部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的无形资产保护条例,明确无形资产保护的方式、手段及执行程序,切实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杜绝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奇勇.高校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0(4).

第3篇

探索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改革分析

一、无形资产新旧准则的不同

(一)定义不同

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新准则把“可辨认”作为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从而将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取消了无形资产必须是“长期资产”的限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定义相同。

(二)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旧准则对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费用均损益化,新准则规定对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区别对待: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予以费用化;研究达到一定的阶段而进入开发程序后发生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允许资本化。

(三)无形资产的计量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新准则取消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旧准则:无形资产价值在其有效期内(法律规定期限或受益期限,若两者均无,按10年计算按直线法摊销)。

新准则: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一是有效期,旧准则规定按照收益期限或法律规定期限,没有的话按照10年,而新准则要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更加灵活,企业更具有主观性。

二是摊销方法不同,旧准则按直线法摊销,而新准则按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仍然是给企业提供了很多空间,可以自由选择。

二、研究开发费用确认的改革意义

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来讲,新准则中研究开发费用确认的分段确认标准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向科技化、信息化发展,使更多的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旧准则中将其费用化处理有如下几个缺点:

会计信息最主要的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研发支出费用化的谨慎倾向使得会计信息无法实现公正性和真实性,并造成大量会计数据与财务指标的扭曲。

3、从资本化确认的标准看: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支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目的是让企业在未来能更好的发展,与未来各期的收益密切相关,是一种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过程,理应予以资本化。

如果不将开发研究这一现代企业的重要经营活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进行单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收入与产出、投资与回收状况在会计报表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映,使得大量资产飘在账外。新会计准则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业绩。

将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可以避免出现因将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而导致的收益减少现象,从会计的行为影响角度而言,可避免企业为保持市场优势和效益时不恰当地削弱研究开发支出的短期行为,从而为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免除后顾之忧,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研发费用的确认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企业的情况,更能客观的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

第4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资本化强度 资产负债观

一、无形资产定义及特点:

2001年准则中“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006年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除了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性之外还有以下的一些特点:第一、缺乏可比性。这一特性主要是指无形资产的价格或取得成本缺乏横向的价值可比性。一般地说,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即便不是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也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它们的价值通过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可以进行比较,至少可以大概地确定其重置成本或公允价值。可是,无形资产主要是从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技术知识产权,其生产是创新的、单一的,在市场上一般找不到相同的参照物,因此也几乎没有相近的价格可供比较。第二、收益不确定性。无形资产排他性占有常常会带来较高的超额收益,但是这种超额收益却是难以确定的。一方面,无形资产缺乏可比性,这意味着对未来超额收益的估计缺少可靠的参考标准;另一方面,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取得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发生之前常常难以提前预计(这在专利技术等上面现的尤为明显)。

无形资产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导致了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难度。

二、资产负债观下无形资产研发资本化政策的变动:

动态会计恒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收入-费用)。从左边算利润和从右边算利润视乎一样。但由于许多经济业务并非直接明了,特别是在计量时十分依赖于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是以会计目标为导向,权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原则)。不同目标导向下,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侧重点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计量,进而影响利润。

收入费用观强调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上十分强调可靠性。重心是通过谨慎的确认计量收入费用,反应本期的利润。资产负债观强调决策相关性,更加注重相关性。重心是从资产的概念出发,逐步界定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组成,然后再延伸到总括收益。

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这一种观念的转变对相关准则的影响很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态度上。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过程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性质类似却又有着不同: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建造开始时就能确定一定能形成资产,并且由于其有实体形态,易于比较,带来的收益也相对固定(收益同实体所有权、控制权联系,而实体通常不会突然消逝)。因而从建造时开始将实际成本来资本化就没有问题。而无形资产开发的成果带来的收益不确定,且缺乏可比性。

从会计核算上来看,本期资产变化本期负债变化 = 收入费用,涉及不影响负债和收入的业务,如果允许右边确认更多资产,这意味着右边费用的减少。收入费用观的重点放在右边,要求尽量挤出收益中的水平,这种导向下,为了左边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资产确认而可能低估费用是不可接受的,因而应该将这部分也予以费用化。而资产负债观强调的是左边净资产的真实反映。尽管无形资产收益不确定且缺乏可比性,但正常情况下其价值和其开发成本是正相关的,如实记录反映这一部分内容必然是有助于经济决策。在这种导向将不会为了挤出次要指标(收益)中的不确定而影响主指标(资产)的相关性。所以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新旧准则对比中就是:老准则将基本所有研发费用化,新准则允许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

三、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新准则从形成无形资产可能性的大小将企业研发划分为研究和开发,并且在06年年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开发阶段必须满足5个标准才能予以资本化。5个标准实际上是要求资本化时已经满足了资产确认的条件,这符合资产负债观演绎的思路:从会计目标出发,界定资产定义,然后再从概念界定确认、计量标准,然后再到其他的要素,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规定已经足够。但这五个标准更多的是原则性导向,实务中对开发阶段资本化确认上存在较大的弹性。

这种弹性必然让企业在确认资产化数额上会优先选择满足一些其他目标。例如,某只股票,2007年发生巨额亏损4亿元。其当期报表附注显示研发费用总额近3394万元,而其中的3344万元都予以资本化。通过如此高比例的资本化,目的是把资产负债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

宗文龙等以沪深两市2007年到2009年数据为样本,发现:(1)企业在资产负债率高的情况下,倾向于采用更高的资本化比率;(2)有企业将调整资本化比率作为调节盈余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面临亏损时;(3)行情较好时或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部分企业会通过变化资本化比率调控盈余和企业规模。

不过尽管新准则在这方面变化很大,既提高了企业研发热情又给了企业一定盈余管理空间,但就实际来看,这部分规定对企业影响还是很小。例如,在对沪深两市电子行业企业06、07年无形资产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实施新准则前后并没有表现出大部分企业无形资产比例明显上升。这是根源于目前我国企业(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主要无形资产还是土地使用权和商标。例如,在上述企业07年无形资产中,65.93%是土地使用权,26.35%是商标权。 这样的无形资产结构下,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就通常很难对企业财务数据造成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2]宗文龙,王春,杨艳.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因研究――来自A 股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9.12.

[3]尹,陈慈,王孝.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净利润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电子行业,财务金融,2008.9.

第5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信息披露 资产评估

笔者通过对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情况的调查,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我国资产的披露情况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质量。

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我国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全部挂牌上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有1,000多家。其无形资产披露对于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非常必要。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1.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积摊销额及减值准备累金额。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3.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4.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当期摊销额等情况。5.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情况的调查分析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我们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信息类和电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数量、构成的披露情况。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源自各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指定信息披露的报刊上公布的年度报告。

表1在公司年报中披露无形资产具体构成的公司数量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信息类与电子类上市公司有无形资产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比例都在90%左右,这说明无形资产已经在上市公司的资产中有一定份额,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并趋于稳定。“披露无形资产构成的公司比率”连续四年均为100%,这是由于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对企业无形资产数量进行披露,相应的在报表附注中都对其无形资产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

总的看无形资产披露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已经趋于普遍化,并且价值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稳定。从无形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这说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还远未实现规模,并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富。

表2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利润分析比较表

表2说明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购置与创造的源动力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化、无形资产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利润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我们选取了体现企业主要经营成果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三年内无形资产的变动趋势是与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变动趋势是相一致的,并且这种一致性是十分明显和规律的。无形资产的增加相应带动了企业利润的增加,企业利润的增加相应的会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两个互相作用的因素。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并紧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无形资产与经营效益之间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内部环境。

三、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情况分析

通过上述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具有以下特征:

1.法定披露特征明显,自愿披露不足。我国会计及金融界通过近些年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方案。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证监会,已经对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由于上市公司对于其无形资产的披露是一个被迫的要求,所以上市公司在对其无形资产进行披露的过程中表现的较为随意,通常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对其无形资产进行披露,但披露内容相对集中单一,缺乏多样性。(2)对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只局限于《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关于无形资产披露的具体内容要求,对于无形资产的其他详细信息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这就是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较为呆板、机械的原因。

2.整体规模较低,总量有待提高。在我们选取的统计区间内,样本无形资产总值合计为30亿元左右,占资产总值合计的比例仅为2.5%左右,说明目前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总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与其他形式资产的增长速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这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相悖的。以美国为例,很多企业目前无形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50%~60%,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我国企业目前存在无形资产比例较小的情况,由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整体规模较低,由于规模的限制,使无形资产的作用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无形资产评估、认定机制不完善。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作出合理、正确的综合评价和估计。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其无形资产的披露数量相对较少,对这一问题究其根源,无形资产的评估与认定机制的不完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目前,限制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与国际接轨的主要障碍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和中介机构的公共信誉力不强。这就使财政部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相关政策方面,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随着广大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信誉的恢复与巩固,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将逐渐趋于公平、合理,这必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7年1月1日施行

第6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股票价格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观点:财务效益观点,汤湘希提出无形资产价值贡献包括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而引起的企业产品成本降低或销售增加。超额盈利观点,傅元略认为,任何无形资产所产生的贡献都会最终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来,无形资产对会计盈余的贡献就是企业超出同行业利润率的那部分价值。核心竞争力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大小在于无形资产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本文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定义为: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单独或与其他资产共同作用,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或竞争优势。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殊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也不同于有形资产所做的贡献,主要区别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无形资产进行价值创造是间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与战略环境有关,无形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公司战略的协调程度;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是潜在的;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无形资产本身很少直接创造价值,脱离了企业背景和战略,它们并没有多大价值。当无形资产有效地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时,它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总之,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企业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无形资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关性的强弱存在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另外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也会不同的影响企业价值。目前国内对无形资产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有不同要求,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无形资产强度。同时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大小不一,因此,按行业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我国目前各行业之间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状况存在哪些不同,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会对对企业价值造成哪些差异影响,以及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有哪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Ely和Waymire(1999)研究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只不过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分量比不上有形资产。Amir和Lev(1996)研究发现,在移动电话行业,诸如成长性、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如客户资源)之类的非财务变量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些非财务变量与传统的财务变量相结合,将增强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Barth和Clinch(1998)发现品牌价值与公司股票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该相关系数是已确认资产(recognized assets)相关系数的一半。Ittner和Larcker(1998)发现客户满意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度与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同时他们还发现该相关系数不如已确认资产显著,而且对于不同行业,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

(二)国内文献我国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大多是对无形资产总额(净额)的考察,近一两年开始有学者拓展到对无形资产净值的相对值、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信息等的考察。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并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表明,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有形净资产对股票定价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相关系数。王化成、卢闯和李春玲(2005)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在变量选择上存在问题,比如用无形资产绝对量来替代无形资产增量“有失偏颇”。另外,他们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在价值相关性研究中仅采用股价模型是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回报模型来分析,他们 以1998~ 2002 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无形资产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即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投资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反应存有滞后性的结论。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的样本局限于沪市公司,且未作分年度的考察,仅仅将修正的Ohlson 模型的解释变量净资产分解为无形资产和有形净资产进行分析,缺乏控制相关变量进行多角度的比较,所得结论证据不够充分,研究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将样本扩大到深沪两市,并分年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企业无形资产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除个别年度外,无形资产定价乘数大于有形资产的定价乘数,研究结论与薛云奎和王志台一致;并且伴随着无形资产投入比例的降低,企业利润和净资产与股价的综合相关性在下降。邵红霞和方军雄(2006)区分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无形资产考察了无形资产比重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及无形资产与公司的每股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无形资产的构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在高新技术行业并不明显。技术性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均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并且高新技术行业的公司技术性无形资产更加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Ohlson模型,也称为剩余收益模型,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通过与会计比率结合使剩余收益模型更具有了客观性、可验性等特点,使得公司价值评估具有了客观会计计量的基础。Ohlson模型并不复杂,因为变量比较简单,可以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验证上市公司某些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实证关系。陆宇峰(1999)使用Ohlson模型,用A 股市场上市公司1994年至1998年每4月末的股价数据和相应的1993年至1997 年年报会计数据进行检验发现Ohlson模型在具有可验证性。在国内利用Ohlson 模型进行研究,一般会对模型进行一些修正,将得出的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本文以Ohlson 模型为基础,建立Ohlson修正模型研究无形资产在不同行业对股票价格的影响。Ohlson模型假设影响股价的变量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为了考察无形资产对于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还需要增加每股无形资产和每股有形资产两个变量,并检验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即修正模型的解释变量有四个,分别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无形资产和每股有形资产。为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公司的每股盈余( E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2: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B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3:上市公司的每股无形资产( INTGA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4:上市公司的每股有形资产( TGA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CCER数据库搜集2009年10个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将上述四个指标为0或者为负的公司数据剔除,并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样本数据,得到总样本数据1146个,见(表1)。使用Eview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行业样本数据统计如下,其中传播与文化产业样本过小,不做行业分析。

(三)模型和变量定义根据上述方法及假设建立如下的模型:Price=α0+α1EPS+α2BPS+α3INTGAPS+α4TGAPS+ε

其中price 为股票价格,采用股票在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EPS 为每股收益;BPS 为每股净资产;INTGAPS 为每股无形资产;TGAPS 为每股有形资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总样本回归分析 (表2)显示,R-squared系数为0.62,P值基本为0,模型选取的几个变量的t 检验值都是显著的,表明修正模型对几个变量和股价相互关系的解释力度比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同时EPS 的系数大于其它解释变量的系数,说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基本围绕经营利润为标准。第二,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小于EPS对股价的影响。一般而言,模型中的BPS会维持在1.1左右,本次实证检验BPS系数为2.19,说明当时股票市场存在大量风险。第三,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为负数。正常情况下,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应该为正。此次检验中,系数呈负相关。这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下,部分无形资产积累的市场预期价值灭失,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我国部分企业的的无形资产的形成依赖于外国,因此对外部的经济危机的抵抗力较小。追究其他原因,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为使股票价格上升,或借机将积年以来的会计虚假数据释放到财务报表中去,对会计报告作假,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数据的信心不足。我国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质量历来不高,所以投资者并不信赖上市公司公布的无形资产的数据。第四,每股有形资产的系数为负,这是特殊情况。金融危机下靠出口拉动的我国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出口下滑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每股有形资产表示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系数为负。一般情况下每股有形资产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二)分行业样本回归分析从(表3)可以发现:(1)每股无形资产系数的比较。不同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并不相同,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同行业的无形资产构成情况不同,披露信息不同。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中权利类资产披露较多,知识技术类的无形资产情况披露较少。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特性并不相同,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不同。这种现状对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采掘业行业来说有利(无形资产系数为正),而对其它行业则有负面影响(系数为负)。第二,同一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不同行业的公司价值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同一类别的无形资产在不同行业中对价值的贡献是不同的。以土地使用权为例,有研究者指出土地使用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在高新技术行业并不明显。(2)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系数的比较。通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个行业每股收益的系数都远大于每股净资产的系数。两者系数差异最大的为信息技术产业,最小的为建筑业,这样符合现实情况。(3)各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系数存在显著不同,包括正负差异。不同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系数差别很大,其中农林牧渔、制造、建筑、信息技术、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行业的每股无形资产系数为负数,其余为正数。这是由不同行业无形资产构成和信息披露情况不同造成的。无形资产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权利型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特许权利和可盈利条件的关系),这类无形资产披露质量较高,是我国无形资产披露的重点,在整个无形资产披露中比例最大,比如采掘业的采矿许可权、交通运输业的道路运营权、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这类无形资产形成的价值泡沫较小,基础稳固,在金融危机下所受的冲击较小。第二类为知识型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驰名商标),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中除形成资产时所付出的研发支出之外,还有市场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预期。因此市场景气时,知识类无形资产累积的价值泡沫较多,在2009年金融危机下无形资产价值中的泡沫破碎,形成对公司价值的损害,因此2009年多种行业的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为负。其别是信息技术业,属于无形资产最密集的行业。在美国这类公司的无形资产通常达到60% 以上,但我国这类行业的无形资产数量在总体上并不领先。其原因是我国技术类无形资产披露并不充分,企业不愿意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秘密;更多的尖端技术依赖国外企业,这样的情况造成我国信息技术价值“泡沫化”严重。所以在2009年股市上高新技术企业股票的表现并不好。另外我国特殊行业无形资产的披露面很小,很多属于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无法分清企业所有的特殊无形资产,不知道如何或者没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比如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企业、综合类企业,在无形资产辨认上存在困难。这样导致数据搜集的局限会给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带来困难。

五、结论

本文以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各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盈利(每股收益)对企业价值有很大影响。股票投资者在投资时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其利润的质量,分析其利润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关系。在经济上行时,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在经济下行时这种影响是负向的。投资者应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作出判断时应注意经济运行的周期。投资者也应注意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并恰当分析权利类无形资产和知识类无形资所占的比例与构成情况。不同行业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投资者应分析企业无形资产与战略背景的契合关系,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注意企业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质量,与研发费用和研发支出情况,并进行与同行业企业的比较。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由于无形资产会向市场传递企业利润持续性的信号,企业在报表附注中适当披露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有利于市场更好地评价企业价值增长,塑造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经济上行时,无形资产的影响显著高于有形净资产;经济下行时,有形净资产显著性提高,企业在不同行情发行股票筹资时,应选择不同的估价策略。有些企业只披露无形资产总数,没有披露无形资产具体构成和其他详细情况,无法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恰当表达。因此要加大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力度,重视企业无形资产中的专利、商标或品牌等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研究开发的投入,培育、创新无形资产,以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应重视证券市场的放大效应,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与信息披露,以使公司价值得到最大提升。一些行业在无形资产辨认上存在困难,应该给予这些行业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的相关指导,以保证这些行业企业价值完整,信息完善。

由于样本数据量大,时间仓促,数据未能足够详细,没有收集到企业没有确认为资产的非货币性项目的信息。另外特殊的无形资产,企业在年报附注中没有披露或者极少数企业只进行简洁披露。本文没能将这一部分无形资产项目的信息纳入到实证统计研究模型的每股无形资产自变量中。而且关于特殊行业的无形资产的信息,我国企业披露并不全面,并且归类比较混乱。数据收集的局限性决定了无形资产研究的局限。此外,本文实证中缺少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的数据,只考虑了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没有考虑公司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限制了本文研究的深度。且关于行业分析,本文虽然按行业进行分类,但因为各行业信息收集不细致,导致行业分析比较笼统。再者很多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难以直接将其划入某一行业,所以对行业的划分可能并不科学,实证结果可能混有行业特征和行业情况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

[2]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0期。

[3]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2期。

[4]Lev,B.,and EZarowin,The B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1999.

[5]Amir,E.,and B.Lev, He.Relevance ofNon.financial Informafion: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6.

第7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计量摊销

[作者简介]黄晓艳,浦江县财政局会计师。浙江浦江320000

[中图分类号]17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059―03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争相研究新技术并尽力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使无形资产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都有快速、大量的增长,并使得我国2001年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日益显现出其不适应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中央国有企业于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执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无形资产的新准则在关于无形资产的范围、定义、确认、计量、摊销、披露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就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一些重要规定进行比较分析。

一、准则的适用范围不同

旧准则规定“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提及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商誉。这样在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到底包不包括商誉就有了疑问,概念不清晰。新准则第6号明确,无形资产的概念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定义,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的土地使用权,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因为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在“无形资产”中核算,商誉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石油天然气等矿区权益,适用第27号准则。这些不再进入无形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商誉,适用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矿区权益除正常摊销外,其减值也适用8号准则,如此处理,使得资产摊销在年度间的分配不平均,将影响相关公司年度利润的平滑性。

二、无形资产定义不同

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强调持有目的,与投资性房地产衔接;不再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并且明确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新准则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外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取消了时期长短的限制。旧准则中明确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的长期资产,而新准则中则没有这层含义。第二,新准则以“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描述性规定代替了旧准则中“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的列举性规定。这种描述性规定使得新的无形资产准则更具覆盖性、前瞻性,且能避免列举法挂一漏万的局限。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同

(一)无形资产后续确认不同

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无形资产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也就是说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符合规定条件可以资本化。同时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不同

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即研究开发费用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这种变革使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成本更接近其实际成本,体现了会计的可靠性原则。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报表利润不再由于科研开发支出影响而波动,从而将对激励企业科技创新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这一变革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相一致。

四、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

旧准则规定外购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购入的无形资产,在确认时应按成本计量;如果采用赊购的方法且延期支付的期限较长时,则应通过折现的方法对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初始计量。这与国际会计准则、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做法保持了一致。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阶段,符合一定条件,企业可确认一项无形资产。新准则大体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

则的趋同。开发费用在符合全部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被资本化,而且企业还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但对于那些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后,并不能通过追溯调整再将原已计入损益的开发费用资本化。

(三)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1.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改变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确认规定。新准则取消了旧准则“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增加“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强调“投资双方确认”的形式是必须有合同价或协议价,强调合同价或协议价必须公允;即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主张采用公允价值入账。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和资本化的观念。旧准则注重的是交易的可验证性,而新准则强调接受无形资产投资会计核算的公允性。新准则在对无形资产范围予以扩大的同时加以约束性的限制,设定了无形资产的新涵盖范围。

2.新准则中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政府补助除外)不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再强调“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容易确定”,而是开始更加注重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加突出与决策的相关性。

五、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同

新准则规定只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予以摊销,通过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来确定摊销期限,且对摊销期不作具体的长短约束。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变革,具体表现为:

1.摊销方法: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一律采用直线法分期平均摊销。新准则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即改变旧准则一律“分期平均摊销”的做法,可以采用诸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余额递减法和生产总量法等。

2.摊销的期限: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法定年限,其法定年限就作为摊销期限,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法定年限,其法定年限就作为摊销期限。但是如果其受益年限小于法定年限,则以受益年限为摊销年限。如果没有法定年限,又没有受益年限,则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新准则提出了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有限使用寿命内摊销,但没有具体规定摊销期限的确定方法。

3.残值: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残值只能为零。新准则规定,残值假定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即符合一定条件,残值可以不为零。

4.减值:以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旧准则中规定的“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新准则实施以后,将不会有利用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的现象,使得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六、无形资产的披露不同

第8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推进,无形资产评估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将使无形资产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无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重视的,这是由于无形资产无形,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从而谈不上对其价值的评估。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形资产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感觉到其价值的存在,甚至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在经济交往中如果忽视对相关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必然给卖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历史经验告诉人们,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这就是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展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不仅有利于企业准确核算,保障产权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进步,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二、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

在现实中,有关人员把“无形资产评估”当成工具,通过违规操作及恶意炒作,以实现其“不良目的”最终使得国家和有关企业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于此类无形资产评估,可以称其为“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它阻碍了无形资产的健康发展,使得无形资产评估误入歧途。本来是保值增值,促进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无形资产评估,却被某些人用做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工具。一段时间来,颇有争议的一些集团公司以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从上市公司套现,或是通过资产置换等途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时间频频发生,这些事件都将评估牵连在内。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揭示了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带来的严重后果。北京一家亏损几千万元的饭店为了骗取银行的贷款,与评估机构“诚挚合作”凭空评估出2亿多元的商誉,编造虚假会计报表,欺骗银行贷款。当报刊登出专家建议不要让商誉评估把中国的无形资产引入误区时,有的评估机构却说:把我们的买卖给写没了。东北某私营企业刚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伟哥”商标的注册申请,还没有获得商标权,凭着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被某评估中心评出价值7亿元的无形资产,不但药品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劣药查处,而且等于向社会宣布自己根本不懂无形资产经营。某地用在香瓜的“王婆”商标被一家评估事务所评出了3个多亿,也不过是追求广告效应。上海“小绍兴”集团本想用无形资产扩张,搞连锁经营,可是标价2.9亿元的无形资产评估报告吓跑了合作者。相当一部分人对无形资产还局限于玩玩评估炒作的花架子,炒风之下不仅有企业,发展到有些足球队和新闻单位也加入了靠无形资产评估炒作的行列。某足球队不甘示弱也评估出高达10多亿元的无形资产,球迷和公众没有看到它的成绩,但2003年中国足协公布的打黑名单上这个球队榜上有名。东北某日报开党报无形资产评估之先河,无形资产评估达39.2亿元之多。后来有人质疑:评估依据是什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无形资产又该是多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把无形资产评估作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侵占了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的大股东,把商标权评估几个亿抵账,上市公司丢掉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而且还要承担高额无形资产评估值吃掉经营利润。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市场上炒作不惜浪费股东的钱财搞纸上富贵的无形资产评估。某国有个企业的厂长跳槽时带走了企业的技术资料和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成为被告后竟然拿出其任职时的资产评估报告辩解:评估报告中没有无形资产。用评估报告起到了掩盖其掠夺无形资产的行为。风靡一时的对某些企业家个人无形资产的评估,开出的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一时间,评估的信用出现危机,社会对评估机构的诚信问题开始聚焦,评估机构的公证、诚信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非理性资产评估的动因分析

(一)无形资产评估作为一项新事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作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使评估方法在适用标准和计量因素的取舍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伸缩性,势必影响到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缺乏专门的无形资产评估人员。无形资产评估工作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工程技术学、市场学、法学等多门学科,要求评估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评估理论和经验、熟练的评估技巧。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执业资格只要取得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资格,其执业范围就不受资产类型的限制。这种“万金油”式的评估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经验技巧从事无形资产评估业务。目前,我国的评估师队伍虽已达到10万人,但专门从事评估理论研究的人很少,专门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更少,人力匮乏减缓了无形资产评估理论进步的脚步。而且,人们普遍具有讨好客户的倾向,许多贷款人也对评估师施加压力,要评估价值为交易服务,特别当评估师的个人收入与贷款额度相关联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

(三)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道德失范。现实中,由于评估机构多头审批造成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少数评估人员在评估中无视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对于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确定不是根据科学方法和客观事实,而是按照被评估单位的某种需要去做,导致评估结果严重失实。而且,由于评估机构的业务不饱和,评估行业内部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评估机构在业务承揽过程中,要过多地考虑委托方的要求,否则将失去承揽该项目的机会。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关系,其客观和公正如何保证呢?这也是导致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价值产生较大背离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评估标准制定和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评估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也导致了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真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而且,某些评估机构不服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目的,不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估结论;有些评估机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应企业的要求,动辄就把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为几亿、几十亿元。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自然,则势必有搞乱评估行业秩序的现实危险;有些评估机构未取得合法的评估资格,或者聘用了没有评估资格的人担任评估人员。不合法的评估机构加上不合法的评估人员,其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其评估的结论必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四、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管理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规范评估市场和评估队伍,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评估市场秩序不好,互相压价,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不正当地出具评估报告等等,这是我们面J临的巨大挑战。要克服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必须从不断完善评估组织机构、建立评估法规体系、培训评估专业人员、宣传评估专业知识、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制定评估伦理规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为此,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加强资产评估方法的理论研究,无形资产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和知识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在业务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必须有理论研究的支持,使评估的方法尽量满足评估实践的需要。如成本法中的成新率的确定,收益法中折现率的选取,以及市场法中对参照物数据指标、技术参数的调整等,找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参数指标体系,便于评估人员在实际工作的应用。

(二)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市场情况又与国际行业规范相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标准能对相关类别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减少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的职业判断。

(三)推动资产评估准则建设,提高资产评估业务水平,做好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是我们推动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评估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无形资产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价值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要使主观反映尽量接近于客观,评估的价值置于资产实际价值区间之内,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很重要,评估人员的判断能力是其专业水平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所选择的方法是否得当,采用的参数是否准确等。因此,要避免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还应当提高评估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努力培养无形资产评估的专门人才。同时,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评估师的执业品德、作风、个人修养和工作纪律的综合体现。评估执业质量的高低,不仅与评估的执业准则、技术规范、经验及业务素质有关,而且跟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其专业判断和分析,如果评估师不遵守客观、公正的执业道德要求,在工作中带有某种感彩,其评估的价值将失去公允性和可参照性。

在遵循资产评估独立、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根据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职业人员还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保守秘密原则:由于无形资产的独占性,要求执业过程中应恪守保守秘密的义务,在收集资料,尤其是收集外部资料和聘用专家调研中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同时对内部资料的审核遵守保密原则,对知悉的商业技术秘密合理反映在评估报告中。执业完成后,仍有保密的义务。2、科学预测原则: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未来收益期限中享有的超额收益的数量,而非历史中所付出的代价。3、合理模拟原则:指评估中需模拟出未来无形资产的作业时空,做出多种假设前提,再进行评估,但这种模拟假设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第9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指数; 经济分析

一、2012年全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了由于暂停上市、退市风险预警等原因导致数据残缺的上市公司,共得到1 495家上市公司样本。限于数据搜集的局限和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限制,仅以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账面金额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所指的无形资产是指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账面金额和商誉账面金额之和。下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无形资产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分析。1 495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总拥有量达到115 163 552.9万元,平均拥有无形资产数额为76 826.92万元。但是,单个企业拥有量最高可达6 400 800万元,而最低仅为0.43元,可见无形资产分布及其不平均,企业之间差距较大。从无形资产占有率的角度来看,平均水平达到了5.98%,单个企业最高占有率为76.99%,最低值几乎为0,甚至有1 012家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占企业总数的67.69%。根据“摩根·史坦利全球资本指数”统计的国外上市公司权威数据,无形资产占有率为44%~50%。与之相比,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有率的平均值比较低。统计性描述详见表1。

二、2012年全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前100名及其分析

(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前100名排序

对样本公司按照无形资产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的前100家上市公司详见表2。

根据表2所示,前100名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无形资产占有率的平均值(21.44%)和每股无形资产的平均值(195.73%)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这说明,排名前100位的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军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为落后。此外,各项指标的分布并不均衡,排名首尾的公司之间,水平差距之大显而易见。详见表3。

根据表3所示:排名前100位的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的平均占有率为21.44%,其中小于平均水平的有61家,比2011年减少两家。最高一户的无形资产占有率达76.99%,而最低一户仅有4.06%,两者相差74.05%。与“摩根·史坦利全球资本指数”统计的国外上市公司权威数据相比,前100名的公司中,超过40%的达到14家,与2011年的13家相比,有所提高。可见,尽管2012年排名前100家上市公司的情况,较2011年有所进步,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在各公司之间的分配更为平均,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仍未实现规模,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富。详见表4。

无形资产的发展有所进步,差距逐步缩小。最高一户无形资产增长资产率为38.48%,而最低一户仅为-7.49%,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的有66家,比2011年减少了14家。无形资产的增长速度低于其他资产增长速度,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而对不确定、不好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潜力并没有在企业中真正被挖掘出来,企业应该给予无形资产管理更多的重视。详见表5。

此外,每股无形资产和的无形资产销售利润率平均水平较高,这表明无形资产对股东财富及企业盈利的贡献比较大。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重大贡献,将引导上市公司会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对无形资产做更多的披露。

(二)前100名按行业分类分析

全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排名前100名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前100名中制造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涉及的公司数量均达到两位数。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高达46%,以医药行业为主,类型多为新药品的开发研制权。采掘业中以采矿权为主,交通运输仓储业以高速公路收费权等为主,社会服务业多为特殊经营权。这些行业的主要无形资产均属于权利类的,一般与企业经营能力的相关性不大,多来源于国家特殊政策或行政许可。相比之下,技术类无形资产比例很低,这也说明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多数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不强。以信息技术业为例,仅有3家企业入围,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水平不尽人意。由于技术类无形资产大多关系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加之更多的先进技术依赖于国外,企业对于此类无形资产的披露不完全。我国企业R&D转换率不高,商业能力欠缺,R&D研究成果的夭折率比较高,无法实现企业真正的利益增长。至于资源类的无形资产微乎其微,有些企业甚至没有。

(三)前100名按地区分类的分析

从地区分布统计来看(见表7),2012年各省、直辖市无形资产拥有数中,广东位列全国第一,继2011年由第一滑落至第二后,再次回归榜首,而2011年的冠军北京则下降两位,至第三名。山东后来居上,以10家上市企业入围前100名的成绩,位列第二。这说明2012年,不仅仅限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全国各省市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广东入围的上市公司数目几乎为第二名的两倍,足以证明其无形资产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从各省、直辖市的分布情况看,数量最多的广东有19家,而云南、贵州等9个省市只有1家,地区分布不均匀,差距十分明显。入围上市公司分布全国26个省市地区,与上年情况相同。天津的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进入了前100名,较前一年减少两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管理上稍有退步。

三、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排序前10名地区、前10名行业及其分析

(一)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排序前10名地区及其分析

本文中用到的各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为各地区拥有的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指数之和。例如,广东的无形资产指数等于207家广东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之和。本文采用如上方法计算得到各省、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按照无形资产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前10名,见表8及图1。

从表7中的排名可以看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北京以首都的身份勉强取得第四名的位置。前10名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平均数为935.31%,有5个地区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广东以2 179.86%位居第一,而第十名福建仅为459.72%,前者将近后者的5倍,前10名地区在无形资产指数方面差异较大。而排名第6的安徽以平均每家无形资产指数11.03%排名第一,说明该地区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质量较好。

(二)2012年无形资产指数前100名上市公司的地区及其分析

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计算前100上市公司所属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例如,广东的无形资产指数等于19家广东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之和。本文采用如上方法计算得到各省、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按照无形资产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取前10名,见表9及图1。

从表9及图1中可以看到,与全国水平相似,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管理上仍处于明显的优势。广东以498.64%位居第一,在图中优势地位明显,而第十名江苏仅为122.28%,前者是后者的4倍之多。前10名地区的无形资产指数平均数为201.84%,有8个地区低于平均水平。而四川在平均每家无形资产指数中排名第一,说明该地区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质量好于其他 地区。

(三)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排序前10名行业及其分析

本文按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排序时,行业的分类标准采用CSRC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中的10个子行业作为独立主体一同进行排序,共有22个行业。本文中用到的各行业的无形资产指数为各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指数之和。例如,采掘业的无形资产指数等于44家采掘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之和。本文采用如上方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无形资产指数。按照无形资产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取前10名,见表10。

从表10中看到,制造业中的行业排名比较靠前。前10名中有C7(机械、设备、仪表)、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8(医药、生物制品)、C6(金属、非金属)、C0(食品、饮料)5个行业为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以2 455.748%位居第一,而第十名食品、饮料仅为637.76%,仅为第一名的1/4左右,前10名行业在无形资产指数方面差异较大。而医药、生物制品的99家上市公司,以平均每家拥有无形资产指数11.39%排名榜首,说明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平均水平优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平均水平。

(四)2012年无形资产指数前100名上市公司的行业及其分析

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中的10个子行业并入到排序当中,共有22个行业。本文中用到的各行业的无形资产指数为各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指数之和。例如,采掘业的无形资产指数等于44家采掘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之和。本文采用如上方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无形资产指数。按照无形资产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取前10名,见表11。

从表中11看到,尽管交通运输、仓储业超越制造业达到第一位,但前10中仍有6个行业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以381.90%位居第一,而第十名食品、饮料为101.42%。此外,交通运输、仓储业的10家上市公司,以平均每家拥有无形资产指数38.19%排名榜首,说明该行业的无形资产平均水平也优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平均水平。

(五)2012年样本公司环比指数

按照2010年选择的100家上市公司样本计算得出2012年无形资产环比指数,见表12。

以2010年为基期,选取100家上市公司样本,计算得出2012年无形资产定基指数为1 176.58%。 可以看出,尽管2011年样本公司的无形资产指数为942.31%,较基期下降57.69%,但这一情况在2012年有了显著好转,并有所突破,上涨了234.2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质量以及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有关。

四、无形资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总体规模过小

2012年期末,全国1 495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的平均值仅为7.7亿元,无形资产占有率均值为5.98%。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已达到35%,高新技术企业更是高达60%~70%。这一数据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与发达国家公司相比,无形资产的规模明显落后,发展前景堪忧。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传统经济特征,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中根深蒂固,与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悖,长此以往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二)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不善

我国企业和个人没有给予无形资产充分重视,产权意识淡薄,无形资产开发后,尤其是对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国内缺乏对无形资产有效且统一的评估规范,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完善,进一步导致无形资产的相对流失。

(三)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

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过于简单,这影响了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和真实。企业无形资产的披露难以规范,甚至会加以隐瞒。在收集无形资产明细科目数据的时候,笔者发现企业财务表报披露的明细数据名称五花八门,很多甚至艰涩难懂,这将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五、无形资产发展的建议

(一)企业应该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改善无形资产的机构,规范无形资产的管理

企业应该强化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培育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注重企业自身新技术的研发,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增强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提高无形资产的拥有量,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实现超额收益。企业要加大无形资产的投入和开发,改善现有无形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增大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比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的品质以获取超额收益。此外,要想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设置专门的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使得无形资产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增值服务。

(二)不断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完善无形资产产权的保护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披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首先,要逐步增加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许多项目已经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但是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其次,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有待商榷。在目前的披露制度下,企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保护无形资产是使其发挥优势作用的重要条件,我国应该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对无形资产实行保护,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汤湘希.无形资产:全球第三次资本扩张的利器——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现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11-21.

[2] LUO Yong-heng.Evalu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development capacity[J].China-USA Business Review,2008(7):4.

[3] 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