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

时间:2023-06-26 16:15:54

导语:在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策略建议

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网络消费群体日趋壮大,而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近年来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扩大中,众多企业均有针对大学生市场推出的服务项目,本次的调查数据来源为蚌埠大学城四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能力、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问题,同时通过电话调研、实地拜访等形式,对蚌埠本地零售商进行了相关问题咨询。

一、网络消费能力

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76.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直接网络消费行为,14.1的学生表示有过找同学帮忙网购的行为,只有9.6%的学生没有网络消费行为,可见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消费方式的接受程度是相当高的。

目前蚌埠市本地高校大学生月平均网络消费水平0元-100元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0.6%,在100元-200元之间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8.2%,在200元-500元之间的约学生占总人数的15.8%,高于500元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5.4%。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25.3万人,综上可知,当前的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二、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即产生消费举动前的心理活动,在本次消费心理板块调查中,73.9%的有网购经历的学生表示网络购物比线下购物更加便捷和优惠;47.8%的学生表示网络消费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22.4%的学生表示网购较为潮流;27.2%的学生表示是跟从他人进行网购;总的分析可以将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归结为如下几类:

个性化消费的心理:当前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群体,尤其是以90后个性一代为主,追求潮流,敢于创新,而网络消费可以为其提供更多选择,这类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的同时已经不单是在消费商品本身,更多的是在消费由网络商品带来的能展现自身个性的价值。

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网络消费中的多样化选择和快捷方便的特性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线下消费形式对于商品的选择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等,而网络消费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尤其是目前移动终端的发展,如各类购物App、团购外卖App等更加体现了目前网络消费方式的快捷和简单,从而倍受大学生群体青睐。

从众消费的心理:从众消费心理通常是受身处的环境所影响,随着网络消费的不断普及,这一新的消费方式迅速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席卷开来,调查中部分调查对象表示,由于自己的室友同学时常选择网购而影响自己,进而选择网络消费。

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质量和价格,因为大学生每月的网络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在消费时往往比较谨慎,努力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追寻实用价值。

三、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是指消费主体在长期消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偏好的行为表现。根据本次的调查数据显示,92%的有过网络消费行为的大学生都在阿里或者京东两大平台上有过网络消费行为,其他诸如亚马逊、聚美优品等平台也有一定的消费行为,但网络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消费,糯米、美团等团购平台服务性消费也相当活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外卖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广受欢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服务类消费平台,如智行火车票、同程旅游等同样活跃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身影。

四、消费品类

在本次调研中,也针对消费对象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根据回收的问卷情况统计,服装鞋帽类依旧是主要消费品类,在所有消费品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0%,排在第二的是个人护理化妆品类,也达到了27%,依次是图书音像制品、文体用品、数码产品、食品饮料、其他。我们还发现,大学女生主要倾向于服装类、化妆品护肤品类、食品类商品,大学男生则更倾向于日用品类、数码类、影音游戏类、运动装备等商品。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产品类型,在饮食、服饰、日用、学习和娱乐这五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服饰类和日用类。因为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且学业多,缺少金钱与时间出去线下消费,但却熟悉互联网,在网上购买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类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低廉的价格也利于节约生活费。

五、零售商困境

当前想进入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充分挖掘大学生网络消费价值的零售商不在少数,根据本次我们对部分零售商的在线咨询和实际拜访,我们总结出当前零售商进入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难以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绝大部分的零售商都从第三方获取到了有关大学生市场的信息,从而产生进入动机,但是缺乏详细的信息,因而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投其所好把握的相对较差。第二,难以找到大学生网络消费刺激点,部分已经尝试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的零售商在进入这一市场后收到的反响并不十分理想,往往无法精准刺激大学生消费,因而较难获得理想收益。第三,对大学生的实际网络消费能力了解不足,零售商了解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的强大潜力而选择进入这一市场,但是很多的零售商依旧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网络消费能力,包括月消费次数和金额等。第四,难以取得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的信任,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往往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或熟悉度较高的商家,原因就在于依托于此建立的信任感。

六、进入策略

第一,要适应高等院校市场这一特殊经济环境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营销手段。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性追求,因此,可以在商品中添加文化元素,获取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且主要商品的价格应建立在大学生平均购买力水平的基础上,不能过高,可以考虑中低定价,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

第二,口碑策略。大学生群体对服务要求较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服务质量无疑对于深入开拓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是把利器,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和其本身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特征影响,让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享受完善的服务,很容易在整个大学生群体内产生口碑的链式扩散,进而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商机。

第三,相应的宣传促销手段。无论是哪一细分市场,宣传促销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中,商家应该选择传播速度快,大学生群体接受程度高的手段,如微博、微信、贴吧等活跃度高的社交网络,同时结合一定的优惠力度,刺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动机。

第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策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前文已经有了说明,所以商家在针对这一市场时应尽量减少旧的销售模式,时刻把握当前的时尚文化,创新销售方式。而且大学生有冲动消费行为倾向,所以在产品方面也需要充分挖掘产品特性,针对大学生制定专属的广告宣传文案等。

第五,大学生群体消费忠诚度。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往往有特定的消费对象和渠道,因此,商家除了在前文提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两个主要方面要有所保证之外,在此之余还可以采取一些诸如生日关怀的客户关怀机制,这样较有利于树立品牌美誉和增加客户粘性。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其实正是不久的将来的社会消费主体,谁能在此时培育好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忠诚度,做好客户关系管理,那么谁就能在将来获得更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高芳放.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5(2):100-107.

第2篇

一、大学生网购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资金的基本情况。

第一,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增强。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主要经济来源包括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贷款、国家助学金补助和学校的奖学金,其经济来源的多样性使其消费能力有了提高。再者,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消费水平也在相应提升,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自然随之提升。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月生活费水平在1000~1500的人占36%,2000元以上的占13%,而600以下的大学生人数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

第二,大学生的网购消费水平情况。从调查问卷中“月网购消费金额”来看,网购消费300~400的大学生最多,有151人,所占比例是38%,而在月生活费中最高的2000元以上的人数虽相对较少,但是网购消费超过500的人数却不少,有49个,在月生活费较高的少数人中却有着网购数额很多的现象出现,可见网购中的消费随着个人可支配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大学生男女网购消费结构分析。

图1 大学生网购男女比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中网络购物的男生占22%、女生占28%,两者都是势均力敌,可见“购物”、“消费”不再是女士的专有,男士也成了网络购物的“先锋队员”。因此,可以得出男、女同学的网购市场都很大。

(二)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分析

1.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大学校园中不乏追“新”族。他们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从而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引起大家的关注,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他们往往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选择的已不再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购物中的及时、便利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交易弥补了这个缺陷,如今网上订餐、网上订票、网上充值、手机支付的推广更加体现了网络消费的简单快捷,从而深受大学生们的喜欢。

3.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用、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调查问卷中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其次是商家的信誉。大学生会搜索各大网站,各个同款网店,货比三家,综合考虑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网络商品往往折扣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网上淘宝,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被大学生津津乐道。

(三)大学生网购消费特点

1.消费多元化。新时期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潮流且易于接收新鲜事物,并将之发展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多元化的消费结构成为一种趋势。

大学生旅游消费。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现在的大学生的旅游意识普遍比较强。他们的旅游动机多样,例如想要看看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尝特色美食小吃、感受韵味十足的古城小镇风光,同时还有旅游商家的大篇幅广告和促销活动也带来了刺激性消费。不管是校园内,还是携程网、去哪儿网都会在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的大型节假日打上活动广告。而且有了手机购物的方便支持,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可以踏上旅途。

2.大学生消费趋于理性化。相关资料表明,当代大学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每学期的寒暑假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生活体验,通过自己的辛苦体验收获工资。参加体验后,大学生明白赚钱的来之不易,在消费时也从之前的“看到就买”变为“仔细斟酌”再进行消费。在消费方式上,会“理性消费”,逐渐减少“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在网络购物时,会更多的选择“季节性换季消费”、“网站促销购物消费”、“物品缺失时购物消费”,改变过去的冲动性消费,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做出购物选择,选出自己最需要、最合适、性价比高的产品。

3.大学生网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移动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为电子商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网络购物的主要支付手段也从早期的网上银行支付、网盾支付发展到更便捷的手机支付。现在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手段使作为“手机党”大学生成为了使用该支付方式最多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网购支付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其消费需求。

二、大学生网购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购物的环境问题

1.网购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在大学生反映网购问题时,提到最多的往往是产品质量问题。一个产品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在网购建议时就有关注产品质量问题,只是网络卖家不可忽视的本质问题。产品质量的好坏也能体现一家商店的品牌形象,而为了商店的长远发展,网购产品质量必须得加强。

2.网店要加强信誉品牌建设,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网络卖家同实体卖家一样,应树立诚信意识,以客户的所想所感为首要准则,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电商要从售后服务上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专业客服人员的培训,培养客服的服务意识,及时处理客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客户满意度,这样可以维护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培养长期学生客户。

3.物流运输体系需完善。网购离不开物流运输环节,而高效安全的物流运输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一大关键。大学生在网购时会遇到掉货或晚收到货的情况,也会遇到不负责的快递员不及时的派送快递现象,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网络购物的满意度。

(二)大学生网购问题

1.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消费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一方面,我们在网购时提交给网站的私人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银行卡账户和密码可能被盗用,所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可能和网站上的宣传不符;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或其他手段进行规范。因此如果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未必能获得足够保障。所以,我们应该认清网络购物的利与弊,加强风险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时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快乐。

2.大学生消费者要准确识别“降价陷阱”。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提高警惕,切莫因为商品价格实在有诱惑力就心动产生冲动型消费,到头来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吃亏的还是我们大学生自己。在购买之前要货比三家,查找一下该类商品的平均市场价格,如果该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平均市场价,就要三思而后行。

三、企业的营销对策

(一)抢占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

1.大学生旅游价格策略。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大多还是依靠父母供给,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高。所以旅游开发商应该制定较为灵活的价格策略,例如在周末、十一长假、寒暑假等不同的时间段内制定不同的价格体系,给大学生提供选择。降低旅游产品价格,使产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争取扩大大学生的旅游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旅游开发商与网站强强合作,加强公司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大学生旅游市场和旅游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节假日前期在各大门户网站进行广告投放,走进校园组织校园赞助活动。例如校园高校达人秀活动,在学校粘贴海报、派发宣传,线上线下宣传结合。另外,加入新媒体渠道投入,由于现在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大多来源于网络,因此旅游企业可以尝试构建高校旅游网站,针对大学生设置相关的旅游专栏进行网络动态营销,利用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微信、微博做互动宣传。

(二)做诚信公平交易的卖家

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商家要从长远发展看,不能以低价商品来吸引消费者的驻足,而卖给消费者劣质商品。这种做法降低了商家信誉度,损害了大学生的利益。为了在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卖给大学生满意的优质商品,公平公正地进行买卖。另外要培养专业客服人员,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平台,在大学生遇到网购问题,及时处理消费者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商家加强与物流运输公司的合作交流,做好库存管理,及时发送货物。一方面,要加强快递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服务素养;另一方面,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方便消费者随时对货物进行跟踪查看,了解物流消息。建立一个客户服务平台,多与客户交流,主动咨询消费者是否顺利收到货件,以确保物件安全送到消费者手中,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3篇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高职生

一、关于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2年,尹力发表了《回顾与反思:国内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一文,文章中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些年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文章主要从高校媒介素养的实证调研、途径与模式、高校媒介教育的不同环境下的状况以及其他学科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交叉性与互动性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在探讨不足的同时又提出了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展望和建议[2]。《2010年以来国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一文的作者陈勇分析了我国未来媒介素养研究的趋势,他指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全面发展的态势已比较明朗,未来也将会出现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领域和视觉[3]。姜燕在《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讨》的文章中指出媒介素养在微博时代的表现是传统媒介素养的延伸,可以通过选择、批判、理解、评估、反应和思辨及生产和创造海量的微博碎片化信息来综合体现[4]。《网络新闻影响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是由孟维颖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她在文中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环境中的重要性,需要我们以学习为主要阵地来抵制在理解、使用和驾驭传媒及内容的偏差[5]。《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是我国首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之一,在书中学者吕巧平对集中在两个城市的8所大学和19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专著的面世,积极推动了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同时对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二、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研究

蔡尚伟、李朗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撰写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萌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考察》一文,文章探讨了我国大众媒介意识从初步培养、正式开始到发展形势,探讨了学术界在以前关于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文中也初步考察了我国1949年以前的媒介素养萌芽,以此主线来探索研究我国媒介素养的本土化研究道路[6]。《文化视野中的主体性建构——对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思考》的作者牛鸿英指出,青少年能从实用层面来了解、消费和运用媒介不足以体现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基本目标,还应该引导青少年通过运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来促进形成他们独特文化,成为具有文化价值观念的主体性的人。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更应该承载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才是我国的本土化策略,而不是我们偏安一隅的被动防守,更不是僭越全球的妄自尊大[7]。赵世环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成为大学的通识教育[8]。”孙丽娜等学者发表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化研究》一文中提出要从本土化人的视角,立足我国国情,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展开研究,要完善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把“保护主义”与“非保护主义”相结合[9]。学者李冬霞在《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中指出,目前学术界寻求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应该立足于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10]。目前,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优秀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我们也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体现出了媒介素养教育普适性和特殊性相融合的特征[11]。

第4篇

【摘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整体不高,对于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职业追求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为了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整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立项课题】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SZ008。

目前,艺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很多青年为追求表面的“亮丽光鲜”,加入到艺术学军中。相比之下,抱着“一夜成名”心态的学生众多,而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会、家庭、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纠正以及调整他们的心态、思想乃至价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是积极向上的,应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崇高的理想抱负,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观念,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样,部分家长与学生将艺考作为回避文化课高考的“通幽曲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问题、道德观念问题、道德行为问题等。这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

(一)金钱观念不够成熟

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了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在各专业当中,艺术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的意愿最为强烈。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亲友推荐了解网络信贷的,10%的受访大学生则是通过平台宣传和媒体广告等途径得知,7%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了解网络信贷的,超过50%的受访者之所以有网络信贷意向,主要是因为短期缺钱。其中部分学生最后发生还不起钱的情况,将债务转化给父母,可以说是变相啃老。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最后利滚利欠26万元的新闻炒得火热,而且媒体相继爆出多起女大学生裸贷新闻。新闻当事人多用贷来的钱购买化妆品,旅游等。裸贷现象并非单独指向艺术类大学生,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网贷现象。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与接触人群,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更加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学生为了接触不同的圈子进行网络信贷,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是当下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

(二)业道德认知水平浅显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而近3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加以改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标准,而非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道德素质教育,理应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当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理想信念时而动摇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网络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与学校的管理存在“盲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难以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受到市场功利性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关注自身利益,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因素。当下,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艺术类学生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抵挡外界诱惑,奉行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二是学校因素。部分艺术类高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未能做好学生道德思想的及时纠正。

三是家庭因素。学生进入高校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与父母的沟通变少;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减小,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知之甚少,没有做好教育引导。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思想不坚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取舍,使得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甚至犯罪[2]。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时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的轨迹。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心理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正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热点话题,如“多位老艺术家的片酬抵不过一位当红明星‘小鲜肉’的片酬”,让学生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发掘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与职业道德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业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此外,艺术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知名艺术家早年的奋斗史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实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价值观念教育

无论是基于思想价值观,还是职业价值观,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需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校园内,艺术类学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与个性化的审美,有的学生无视纪律,甚至质疑道德的意义。虽然一小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拥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一定不要去搜索宽泛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举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实艺术类学生普遍很努力,不仅参与专业训练,而且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与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对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来。学校与家庭要协调统一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语与行为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其能够自觉端正言行。大学生已经迈向成年,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玛山,在于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渗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3]。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外力,只有学生内在真正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遵守纪律与规范行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念理论教学,使其明确艺术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提升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4]。

五、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常态化,营造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灿平,王思思.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21):74-75.

[2]林畅,刘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1):94-99.

第5篇

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在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探索过程中,学院立足于创新教育目标,对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

充分利用多个人才培养平台的资源。以信息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人才培养理念先进,而“淘宝创业实训基地”能提供学生创新实战的机会。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过程中,专业教师就有意识地整合这两部分资源,引导学生们将课堂或讲座中所学的决策科学的方法用于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和使用已有储备知识的能力。

探索校内跨院系之间的合作,打破系、所、院界限。在较多的创新项目中,无论是纯科研类的,还是商务策划的,都有可能涉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参与。在2010年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团队组建工作中,团队指导教师就将来自不同院系,信息管理、工商、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整合,多专业的阵容作为坚强的后盾,使得该团队在该大赛中获得湖北省级铜奖。

加强校际合作。实践中,学院一方面与专业领域相近或互补的院所合作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如2010年,学院利用暑期调研的机会,与有着丰富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经验的义乌工商学院进行合作,给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争取到知名高校交流学习的机会。指导教师们赴美国、香港等地的世界一流学府,学习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将所学应用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热点、学术动态和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教育过程中。

政企学研合作。学院通过与企业或政府共同承担的研究项目,通过企业直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商业实践中而提高市场转化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3年7月,信管学院教师带领“卓E”团队,通过政府立项的方式,赴宜昌为西陵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对宜昌市西陵区辖区内100多家重点企业的电子商务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为其即将推行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给出了详细的建议方案。

发挥师生科研“双主体”作用

在整合优势资源基础上,学院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升了学校科研的创新力。

从教师科研项目中衍生学生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及研究平台,在2010-2013年期间,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了以“创业”为主题的一系列深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学院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展开一系列该主题下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归纳整理、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科研项目,以培养他们独立发现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学院往往并未事先给定研究题目或问题,而是让他们结合实地调研收集的信息,结合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先自拟题目,并列出写作思路和提纲,然后就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修改和取舍,使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得到了发挥。

2013年,“卓E”团队在对宜昌市西陵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现状调研过程中,就有学生对西陵区的优势行业――旅游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自拟题目,主动收集旅游行业的相关资料,展开对“旅游行业电商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的探索。此类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们独立发现新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显然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创新成果“协作式”推广

为体现出外部资源“引进来”,创新成果“走出去”的开放式发展思路,基于“政企学研”“协作式”培养理念,学院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顺应市场新需求,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创新课题,在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中发展科研项目,增强了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

在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学院“卓E”团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与湖北、江苏、浙江、北上广深等地区的企业面对面交流,基于企业在信息化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需求,学院与企业签订了系列专业技术服务协议。如此,学生得到了实地顶岗实习的机会,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创新成果推广过程中,学院还注重“内功”修炼,利用校内外资源,力求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比如,举办跨校、跨院系、跨企业的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此,学院请高学历、高职称、自身创新能力强的专业老师作为学生的创新导师,为学生讲授专业前沿、研究热点、研究方法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现有的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的,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此外,学院还邀请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前来交流,甚至请来国际知名学者,给学生们讲述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前沿思想或研究方法,并且多次邀请企业家等前来交流创业经验和讲述行业新现象,带来新理念和新思想的碰撞,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教研相长,教学效果卓著

通过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在学院中已经形成教师教研、科研和学生科研促进创新教育的良好局面。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模式能提高其主动思考、综合应用和勇于挑战新问题的能力。

2009-2010年期间,信息管理学院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与武汉网商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创业”的培训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想调研湖北省网络创业现状的想法,并于2010年7-8月成行,在该公司的帮助下,成功走访武汉多家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和成功网络创业者。基于调研信息,学生撰写了多篇与“创业”主题相关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自身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共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是学生专业技术或创意市场化的方式之一,也是创新教育较高层次的成果。创业主体亟须依托技术创新和创意的创业模式,所以在学生创业团队中,也涌现出基于专业领域新思想在实践领域中具体应用的例子。如学院教师指导的“影像服务平台”项目,就是基于当前“众包”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大众的力量来提供有创意的产品),该项目以其创意优势获得了2012年“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6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全面了解自我和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环境和实际需求,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总体目标,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步骤和实施方案。近年来,“90后”大学生涌入中国高等学府,他们表现自信活跃但协作意识较差,理性务实但功利性较强,理想信念薄弱但不乏爱国热情。这些时展所赋予他们的两面性特征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不断监督超越自我,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各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的基本方向,是促进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

一、“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趋势探析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被引入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笔者通过“90后”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实践和对512份上海师范大学09级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书进行分析得出,“90后”学生对大学阶段学业规划意识较强,目标清晰,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比较模糊,缺少社会经验和内在独立思考意识。总结,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呈现以下五个趋势: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突显,心态积极乐观

世界金融中心地带在2007年年末再次发生强震,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很多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中国经济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外企撤资裁员,取消校园招聘项目,过去三年高校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85%大学生能够就当前经济危机和就业困难现象,进行深刻地分析,并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中谈及了应对方式。就业前景的不明朗使“90后”大学生产生一定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但他们相信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回暖的阶段,未来几年就业市场必将有所好转。这些观念体现了“90后”学生独立而又自信的思维模式,他们懂得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面对危机,他们保持乐观,懂得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应对危机。

(二) 职业规划功利性强,当前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

“90后”大学生在利己性和功利性方面更为突出。传统学习主导型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偏差,学生在就学期间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对各类职业性质的了解,缺少对自身需要、兴趣、才能和价值的正确认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部分“90后”学生将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为把职务地位和财富最为职业最终目标,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管理者等。从而忽略了自身兴趣,忽略了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 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缺少主观探索和独立思考意识

全面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受传统社会价值观和从众思维的影响,“90后”大学生缺乏主观探索和独立思考意识。调查中显示,35%的学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评估。他们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给出的性格测试结果,将机械化的评测结果作为自身性格定位,缺少个体性差异性,导致个体认知的偏差,盲目追求“热门”职业,忽略自身兴趣和特长。人只有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才能真正获得幸福的动力。归根到底,原因在于“90后”大学生仍处于迷茫状态,缺少社会经验,无法找到让自身产生持续的,内在追求的,真正感兴趣的职业。

二、“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成因分析

(一)个性因素

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革新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个性更为独立自信,他们思想活跃,创造力丰富,表现欲望强烈,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和个人能力,但也因此忽略了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协作意识。此外,据相关部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超过15%以上,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使部分学生内心空虚,缺乏判别真伪的能力。过分依赖所造成的网络成瘾综合症消磨着他们的意志,腐蚀着他们的心灵。由于缺乏具体的媒介规范约束机制,泛滥的媒介信息,文化垃圾等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职业启蒙教练,担负着启发孩子职业兴趣,指导孩子初步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职责。然而,在中国独身子女的家庭模式和灌输式教育体制下,父母过多强调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在人际交往、处理矛盾实践中可习得的技巧和能力。父母过多的溺爱和保护,剥夺了孩子学习化解冲突、解决问题、与人谈判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而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职业生涯却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物质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部分家庭拆散重组使他们变得自私又脆弱。家庭因素的变化是造成“90后”大学生个性变化和职业价值观改变的重要内因。

(三)教育体制因素

根据萨珀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阶段是职业发展试探期,通过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打工等机会,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我才能并增加对各类职业的了解,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而中国的学业主导型教育体制忽略了对这一时期的引导。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埋头苦读,无从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和兴趣,以致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大学校园自主管理监督的氛围,难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难以及时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四)社会环境因素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一些投机取巧,非法逐利的行为难以被市场经济当前体制所约束;世界经济动荡,不稳定因素增加,至今就业市场仍徘徊于低谷期;西方文化侵略,日韩文化受推崇,传统主流价值的没弱,“90后”大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着,价值观趋向功利。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体制因素,是造成“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价值观改变的重要外因。

三、“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研究

尽管“90后”争议颇多,但经历了奥运世博之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虽然他们还很稚嫩,但终有一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梁砥柱。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加强人文关怀作用,强化大学生主体内在的职业规划意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首要任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调节并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和业务水平,强化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而辅导员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基于“90后”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年龄相对相近的“80后”辅导员更能对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他们更能理解懂得“90后”的思想行为模式。除了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青年辅导员老师更应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高校应当提供青年思政工作者相关职业发展理论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青年辅导员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掌握了解当前学生动态,了解经济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关系。做好引路人工作,引导他们学会分析自我潜能和社会机会,帮助他们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增强职业生涯成功机会。

(二)职业教育课程调整以适应“90后”职业发展特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个体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国内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起步较晚,受到场地设备限制,课程推进受阻,学生对单一化授课模式表现冷漠。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特征,把握他们职业生涯价值观特点,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当前大学生现实而功利,自信但脆弱的,有理想却缺乏社会经验等特点,职业生涯教育可积极开展案例性分析、实践性教育和开放参与式的活动,如邀请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指导技能的成功人士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开阔视野,体验真正的职场生活;资深职场人士可利用自己的行业背景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品行素养。

(三)强调人文关怀作用,激发学生内在职业发展要求

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现实而又叛逆。传统思想教育下的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主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然而,人文关怀在关爱人,尊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关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心灵和人的精神的感受。人的本质是一个“内在”的自身自在的价值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主体意识。与传统模式下灌输思想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人的主体意识不同的是,人文关怀以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方法,不断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引导主体发展目标追求更崇高的发展境界。在职业发展价值的认知中,把社会责任,奉献精神融于其中,使受教育人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以能为社会进步作为贡献为荣耀,从而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升华自身境界的一种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四)重塑正确职业价值观,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首要任务

当前部分大学生不健全的职业价值观是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导致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首先是理想信念缺失,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造成当代大学生现实功利,重物质轻理想,过于关注眼前利益而模糊了理想信念。其次是个人价值取向缺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最后是社会公德和法纪缺失,学习风气衰退,考试作弊现象屡屡出现,网络社会缺乏道德约束。因此,重塑职业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每个社会成员对其所处集体和社会所承担的使命和义务称为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重塑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首要任务。首先,在校园内营造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感恩教育,团队意识培养、沟通合作实践和责任教育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爱国精神,加强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鼓励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性活动,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深化对责任的认识,主动承担责任,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方向;有助于高校职业发展工作的开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帮助“90”后大学生确立人生价值目标,是各高校未来工作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甘荫全,陈纯馨,陈晓刚,叶秀芳,陈志彬.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J].人力资源管理,2010(4):70-72.

[2]郑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J/OL].

[3]梁结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之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8):162-163.

[4]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5]杨继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85-88.

第7篇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印刷设计等多个行业都需要图文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图文设计”成为广告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的必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需要。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因其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本文尝试从翻转课堂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的

教学现状分析

1. 不同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差别较大

调查发现,学生对本课程都满怀兴趣和热情,然而不同专业学生其知识背景差别较大,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突出表现为: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技术水平较高,能熟练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但最终的设计作业主题不明确,缺少形式美感,上演“技术秀”。广告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设计软件的学习上要耗费较多学时,较难掌握软件复杂的功能设置,最终的作业往往上演“创意秀”,技术简单,创意精彩。此外,即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上也存在差异,使得教学进度无法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 不同的专业特色增大了课程容量

由于设计类软件层出不穷,软件版本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广告设计、课件设计、印刷设计等应用领域对于图文设计的要求存在差异,比如广告设计注重创意,课件设计注重认知,印刷设计注重版面输出等,即虽然设计本质相同,但各自的专业特点都会增加课程内容,扩展课程容量。

3. 教学模式脱离真实的社会情境

“计算机图文设计”教学通常采用实例教学法,教师把课程内容分解为典型实例,在课堂上演示实例的设计、制作过程,强调重点、难点,总结设计规律,并给学生布置难易程度相当的任务;学生围绕任务搜集、共享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践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实例着重某些软件的功能使用,是单学科的问题解决,任务彼此孤立,缺少联系,与特定领域的设计实践、职业需要、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无法掌握完整的设计流程。与单任务、单学科的案例教学相比,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综合多学科的项目教学模式更合适。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概述

1. 翻转课堂的来源与发展

最初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立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1],他们尝试颠覆传统课堂,将课堂上的“教师讲课”和课后的“学生完成作业”这两个阶段颠倒过来。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时间听教师讲授概念和操作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交流互动、完成作业、协作探究。翻转课堂在2011年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3],到如今在世界各地备受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伴随教学过程的翻转,各教学要素和环节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4]的新型教学结构。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延长了课堂活动的时间,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而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中心,怎样通过课程设计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化成为优化学习效果的关键。多数人都把翻转课堂视作一种教学模式,也有专家把翻转课堂看作一种教学组织形式[5]。本文把翻转课堂看作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共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能够使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增加师生互动,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引发了我国大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浪潮。在中国知网上以“翻转课堂”作为篇名关键词搜索,截至2015年7月,可以得到的文献数量有2,224篇,其中2014年1,013篇,2015年1,056篇。从文献数量上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是最近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翻转课堂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微视频,各种录屏软件如CamtasiaStudio、SnagIt、Flash Cam等降低了视频编辑的技术难度。微视频制作要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无须一味地“炫技术”,教学和学习都不能为技术所捆绑。在教学实践中,翻转的形式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课前不再是单纯观看教学视频,还包括阅读教材、课件、查找资料、收集问题、针对话题采访、邀请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等各种资源和活动形式。课堂的“翻转”只是一种手段,调动学生高度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才是翻转的目的。

2. 项目教学模式的含义

项目教学,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6]。项目教学提供真实的内容和技能应用情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自主建构专业知识和技能[7]。项目教学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到生产中运用的设备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分解并示范,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实施,到最终得到工作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图文设计”的项目教学,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通过设计真实完整的项目,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最终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平面作品。

3.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在“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中运用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课程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资源环境、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具备可行性。本课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大部分内容适合以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便于组织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类型的教学活 动[8]。同时,本课程面临软件种类多、课程容量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把软件技术的学习主要放到课外,有助于学生利用网络观看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案例点评和制作实践,使学习更有成效。大学生都已经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环境下资源的获取、处理、传输、共享等信息技术素养,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从外部的支持环境来说,各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越来越高,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都能够有效运用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当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各自的精品课程网站、视频公开课网站、微课网站等,把最优秀的资源放到了网络上,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为导向,把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把对图像、文字的认知和解读蕴含在设计项目中,最终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用法,而且能够制作满足设计需要的图像类素材,设计制作出具备视觉传达功能和形式美感的平面作品。

三、“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教学

目标分类和教学项目的设计

具体、细化的教学目标是项目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因此首先要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图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次。详细目标如表1所示。

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本着实用、可行、趣味的原则进行。我们首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广告学、新闻学、数字出版和教育技术的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组织学生到广告公司、包装印刷公司、婚纱影楼等实地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将项目设计、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使项目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通常在大一、大二开设,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不同专业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基础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两种层次。其中,把PS的用法、AI的基本用法融入基础训练项目中,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由浅入深来安排基础项目的先后顺序。基础项目主要聚焦于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并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用法和技巧。综合训练项目包括设计的完整过程,涉及摄影、图文设计、色彩调整、印刷输出等多个环节,融入文字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课件设计等内容,由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表2列举了“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的8个基础训练项目和7个综合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基本能够涵盖“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模型的设计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宗旨,是连接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传授和课后的知识内化颠倒过来,笔者在张金磊构建的教学模式[9]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设计出课前准备、课堂交流实践、课后展示评价三段式的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与资源共享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制作出相关的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内容、知识点、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等。针对基础训练项目,教师要依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录制教学微视频,提供适当的练习素材。针对综合训练项目,教师要在课件中提出设计的主题和形式标准,并给予一定的软件使用提示,列举出典型的案例。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比如可以充分利用QQ群,同时建立教学网站弥补QQ群中文件上传的限制。利用学校提供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笔者所在课题小组建立了“计算机图文设计”网络课程,网址:http://202.194.188.3/skills/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2055111。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内容包括22节大课、与基础训练项目相对应的60个重要知识点的微课、涵盖全部教学内容的PowerPoint课件、图片素材、参考书目、参考站点等,同时利用QQ群(群号71554014)课程通知、作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展示学生作品等,并把学生的疑问收集起来,分类归纳,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前准备阶段要自主学习基础训练项目所涉及的微视频课件和PPT课件,自主练习并掌握软件的用法,初步完成基础训练项目,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上网查询或者利用QQ群在线交流。针对综合训练项目,学生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理分工查找资料,共同讨论主题的表现方式,并各自制作效果图。课前准备阶段的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在课前准备与资源共享阶段,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件和视频并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整理,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明确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在课件中提供本项目的知识结构图,并提供样例和素材。而课件的设计、微视频的录制以及教学网站的建立是一个教师团队长期合作、协商和积累的过程,否则在每节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课堂交流与实践提升

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总之,学生是有准备地进入课堂的。在课堂学习阶段,首先师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实践。每个基础训练项目通常包含多个内容,学生在课前初步练习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其他的训练内容,更加熟练、深入地掌握本项目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训练项目的课堂交流往往围绕案例的点评来进行。首先呈现课前阶段搜集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从设计主题、创意技法、画面组成元素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案例,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内化平面设计的方法流程。然后按照课前划分的小组共享资源,合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师在实践阶段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出现的疑问随时记录整理。课堂交流实践阶段的教学结构如图2所示。

在课堂交流与实践提升阶段,教师对项目案例的点评和对课堂环节的把握以及学生小组的协作实践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历届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课件设计大赛的综合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并评析往届学生的竞赛获奖案例,或引入某著名设计师或者著名论坛的设计主题,把平面设计理论和软件使用融合到综合项目的设计中,以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扎实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技能。

3. 课后评价与总结反思

课堂交流实践之后,学生要把项目的完成情况制作成PPT课件,发到QQ群或网站论坛中,供全体师生查看和评价。针对基础训练项目,学生要把课前的初步实践成果和课堂上完成的所有作品都放到PPT中进行比较展现,并总结本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点。针对综合训练项目,学生要在PPT中展示最终作品,以及小组讨论的最终创意、表现技法、资料来源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基础训练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小组内部成员交叉互评的方式,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是其他成员打分的平均分。综合训练项目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占用课时较长,采用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后评价与总结反思阶段的教学结构如图3所示。

基础训练项目往往是由个人独立完成,内容简单,评价标准明确,采用组内互评的方式不但提升了评价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增进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和了解。综合训练项目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每个小组具有不同的主题和创意,所以不同组间进行评价更合理。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教师调整教学项目、教学方案的有效途径。

五、基于翻转课堂的“数码产品

宣传单设计”项目教学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基础项目重视软件的技术训练,综合项目重视图文设计的创意,把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中。根据前面提出的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流程,我们以综合训练项目“数码产品宣传单设计”为例(3课时),阐述项目的实施过程,如表3所示。

六、总结与反思

在“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掌握图文设计的流程,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深化与拓展的能力[10]。采用翻转课堂的组织形式顺应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是“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11],体现了广大学生网上学习自由、灵活、合作共享的特点,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2]。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不仅适用于“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也适用于软件学习类的其他课程。

反思本次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几点感触:

第一, 项目的编制。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的难点主要在于把课程内容整编成层次不同的项目。这需要教学团队成员集体的努力,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的灵活把握,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得到实际的编制依据。

第二,视频的录制。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再录制视频,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比较其他的学习资源形式,视频录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程的录制是与视听媒体的相关教师合作录制大课,用抓屏软件录制微课,前后花费了两个学期的时间。今后,这些视频随着软件版本的提升需要不断更新和修改,这对于人力、物力将是较大的挑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