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场经济问题

时间:2023-06-26 16:15:56

导语:在市场经济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经济问题

第1篇

全面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素质,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应从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两个方面:在深化改革方面,通过深化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和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成本控制机制、市场供求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在依法治“市”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调整财政信贷分配格局,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程传兴强调,农业是弱质产业,客观上需要支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二、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1.引导农户适应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调节范围的扩大,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也在提高,但总体上还是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生活,习惯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缺乏自主决策的经验和能力。而且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掌握市场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农业科技也受到限制对外招商引主体。农业投入问题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启动境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是招商引资的主要任务。

2.组建公司兴主体

主要是发展公司制农业,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培植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生产型和复合型的农业企业。

3.鼓励干部转化为主体

根据上级有关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兴办和领办农业经济实体。

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1.发展成熟的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应改革过去那种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以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资金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在于资金不足。因此,我们应着力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

2.政府应加强对各种政策法规的调控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空白区制定相应的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政策法规,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去贯彻执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我国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所承载的权益是不一致的,这种城乡不统一的户籍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使户籍登记能够准确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职业状况。由于“二元结构”的限制,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亿,流动人口已经从城市体系中占较少比例的群体成为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经济联系、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化。同时,由于流动人口成为城市体系的边缘人,他们在城市中遭到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随着城乡迁移和人口流动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户籍制度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迫切需要推进城乡户籍体制和相应的公共福利体制改革。

3.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

我国医疗、养老、住房、劳动保护等福利保障待遇基本上只施惠于市民。城乡不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阻碍了城市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吸收。因此,要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和医疗卫生制度,消除在城乡分割制度下农村劳动力在获得教育、技能培训、健康与营养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与城市劳动力存在的巨大差别。

四、兴办村办企业是实现农村发展的有效方式

农村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而如何搞好农村经济?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是兴办村办企业,通过集资或引资等渠道在每个村庄内搞一个或两个这样的集体企业。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好处,如,吸纳本村的劳动力。本来,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农民到城市里打工,而现在不用出本村就可解决就业问题。由于企业有一部分赚的是城市的钱,这样资金因素便可以流通到农村来,进而加快实现村办企业的原始积累,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速率。资本的生命在于流通,农民挣了钱而后又以各种方式用于消费,这实际上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支配能力。

因此,加强和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途径。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在上述方面进行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1.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分析

1.1完善市场经济

市场调控出现错误判断是对市场发展非常不利的,这可能导致市场产品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市场中的产品与社会需求供不对求,生活需求就得不到相应满足,这可能导致市场经济再分配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发生个别行业发生垄断情况。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市场经济发生混乱,正常分配将无法正常进行,这使得经济问题协调和解决困难大大增加。如果政府不能合理解决问题,过度追求企业的生产力,很可能给企业在管理思想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企业在管理思想上可能出现混乱,造成思想膨胀。此类情况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把企业思想引向正轨,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正确的宏观调控。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在不断向前探索中,这也一定程度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问题,并且受外界影响较大。这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这对整个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1.2施行宏观调控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对市场健康运行和政府体制完善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就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带来一定局限,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存在一定阻碍和问题,市场调节过程中,对进行经济调控的一些调节手段还不够健全,这非常不利于市场秩序的恢复,这是在经济把控中宏观调控难以进行的根本原因,并且對经济把控的作用也不太明显。经过系统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政府应加强科学宏观调控,运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来缩小和打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切实加强公有制经济体制,运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改善市场的自我调控功能,并且政府应切实完善宏观调控制度,这可以极大的促进国家和企业稳步和健康的发展。

2.加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建议

2.1从市场背景发展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化的生产不可分割,在市场经济的调节和社会分工过程中,国民经济已经逐渐向共同竞争和相互依存的良性竞争中发展,能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这对我国目前乃至以后的经济建设发展而言都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商品经济的兴盛发展使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其能充分探索和讨论去设立一些解决措施。严格去贯彻实施按劳分配制能使市场竞争更具有序性和积极性。要使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长远的发展,只控制和约束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企业奉行利益至上,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是造成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很大原因,还可能使得企业违规操作,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合格率较低,不仅达不到国家质检标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政府进行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有效的调控国民经济的命脉,去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协调的发展。其中要着重考虑的是对资本的管理不能只关注个别行业,要强化有单个企业之间共同建立的联系,在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时,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防止调控时出现进行混乱的状况。

2.2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分析

经济体制建设对市场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不断变化发展,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也随之改变,许多经济再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例如,国有企业为使经营活动和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使其管理方式能与现代市场管理方式更加贴近采用职权分离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调控国计民生的相关经济行业和经济体制,这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在进行资源配置时需挑选相对适合的方案,做出正确有效的决定去管理市场经济的供应和分配。市场经济能在市场竞争在良性状态不断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并在管理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但如果政府对市场竞争情况没有切实的管控,这将很大程度的把市场竞争推向恶性循环发展。到那时再去做补救措施,就有一定的滞后性,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对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有及时明确的认知,并及时讨论出干预措施,以此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

2.3对市场缺陷的完善分析

政府进行职能上的调控在市场经济中是十分寻常的,但并非是政府对市场状况直接干预,而是间接干预,出台相应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出台调控方案一定要非常慎重考虑,因为一旦调控方案不够完善,可能导致市场经济出现混乱,甚至引起经济危机,这将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后果。所以,在完善市场缺陷时,要着重对潜在的经济危机进行有效预防,把可能因市场缺陷造成的重大危害降到最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更为有序的调控市场经济,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

第3篇

但市场经济也具有一个基本问题:投机。投机是市场经济所经常带有的病态现象,是人们追逐利润太过极端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产生于正常需求增长带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平淡,就没有上涨的价格基础使投机得以形成。正常需求增长所造成的价格上涨越快,投机也就越狂热。不过,如果需求增长而价格受到控制不能随着上涨,同样会产生投机现象,就象坐车出行的人增多,但车票价格受到控制不能提价时,同样会出现“票贩子”投机车票行为一样。这实际上是价格上涨机制绕过价格控制体制而在另一方面冒出来的体现,因此需求增加大于供给所导致的价格上涨是难以控制的。

在这“投机随正常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而产生”同时,投机反过来对正常需求产生干扰作用,使市场变得畸形化,不再正常运转,使得人们看不清正常需求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少。为了观察到市场需求中哪一些是正常的,哪一些是投机的,聪明的人们也发明了一些观察手段,比如在当今问题最多的房地产市场中,人们就以楼房的租金价格与出售价格的比较,或者以楼房价格与人均年收入的比较,来说明问题。人们购买楼房并不一定拿来居住使用,许多人拿来投机炒作,谋求待价而沽,但人们租房更多的是居住使用(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专门的租房转手而谋利的情况。但如果存在第二者、第三者租房转手,那房屋原有者为何不直接与最终租用人联系业务而获得更大利益?因此租房转手实际上并不成为普遍现象)。如果(租金/房价)这个比值很低,说明房价之高大大超过了人们对楼房的实际使用所承受的价格,此时人们更愿意租房使用,从而也会把房租普遍拉高。而房价之所以高过市场对楼房的实际需求使用所具有的价格程度,就是因为存在对楼房商品的投机因素,这个因素在拉高房价。相反,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就说明人们现在的房价与租金相比很低,此时人们便愿意买房居住使用而不愿租房,同时也说明,此时市场对楼房商品的投机现象最少。

投机需求与正常需求有一个区别:正常需求会遵守供求关系,在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但投机正好相反,在价格上涨时投机需求量会增大,价格下降时投机需求量反而减少,如果价格下降到最低,则投机现象消除,但此时却正好是正常需求最大的时候。

仔细考虑,投机需求也不违反供求关系,只不过在这里起作用的不是实际价格的多少,而是“预期价格”的变化程度。所谓预期价格是指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化趋势的预估,它与实际价格往往存在不同甚至矛盾之处。比如当某商品价格正在上涨时,人们对它当前价格的预估往往是最小的,即从当前起,价格仍不断上涨,当前价格与以后价格相比仍是最低的。因此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商品价格实际上涨越快,人们对它的预估反而越低,从而使人们更多地将资金拥向这种商品,形成商品价格中“追涨”现象。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趋向下降,则人们会预估商品当前的价格是最高的,从而在商品价格下跌过程中出现“杀跌”现象。所以,供求关系中反常的价格“追涨杀跌”现象,也是供求关系的一种曲折体现。这种情况在投机性需求中体现得成为显著。

这样,通过这种“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投机炒作,投机现象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资源与财富都卷进来了;此时,社会财富在价格涨跌的过程中产生大转换,产生重新的社会分配。那些商品价格上涨很快的行业,越来越多将社会资源圈卷进来,所占去的社会资源甚至会使其它行业出现紧缩局面。比如现在的房地产行业价格上涨过快而将过多的社会资源、过多的社会购买力圈卷进来,自然会使其它行业因购买力不足而出现紧缩局面。在这种社会重新分配的格局中,在价格上涨期能够截取一小段上涨价格的人,就可以额外获得一笔财富,相反,在价格下跌期遭受一段下跌价格的人,则会损失一笔财富。所领受和遭受的价格幅度越大,所得到或者损失去的财富也就越大。

社会财富在价格涨跌过程中的这种重新分配,是维持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零和游戏”?还是使社会财富总量有所损失?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种价格涨跌的情况下,财富量不能再以当前这种价值变动幅度较大的货币来衡量,而要以实物财富或者以币值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对这些财富的衡量来判断。

另外,正常需求的物品一旦因投机炒作而价格爆涨,则这种物品就会脱离正常需求所应具有的属性,变成了投机获利的纯粹形态,成为人们专门进行投机获利的纯粹手段与工具。比如当我们每天所必需消费的粮食的价格只有1元/斤时,我们会心安理得地每餐消费着一定量的粮食,但当粮食价格一下子上涨到30元/斤时,我们不敢消费那怕数量很少的粮食,而是小心翼翼将每一粒保护好,以图在市场上换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投机物品已经不再适合于人们的消费,而成为人们炒作谋利的工具。象今天某些城市里住房价格上涨那么剧烈,从5000元/平方上涨到17000元/平方,则住房已经脱离了它的原有居住功能,没人敢拿如此昂贵的住房来居住(如果居住过就变成了“二手房”,转让价格会低很多),而是拿它去作无数次的转手交换。于是,对住房商品就已经没有正常需求、正常消费可言了。

二投机是产生市场经济繁荣与衰落波动的基本原因,投机旺盛,带动相关投资的旺盛(如房地产业的投机过度带动了水泥、钢材、铝材等行业的投资扩张,这些行业必将因房地产投机泡沫的破裂而遭受严重打击),则使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繁荣景象又反过来使投机行为加剧,最终因汲干社会相关资源而必然使社会经济趋向衰落,通货紧缩,市场价格普遍下跌。就象当今中国股市,过分的投机汲干了社会上可以用于股市的资源,从而使股市陷于难以拯救的衰落之中。这就迫使政府产生一定的政府行为,去控制市场的这种繁荣与衰落交替的局面。这样,原先在市场经济中并不必要的政府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被引入到市场经济机制中去;本来并不需要政府行为的市场经济机制,现在则显得必须依靠政府行为才能正常运转了。但政府行为到底是使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平稳,还是使市场经济更容易陷于波动之中?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显然是与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的介入、干预的方式是否合乎经济运行内在规律的问题。

既然投机是市场经济繁荣与衰落波动的基本原因,那么政府就应牢牢抓住这一点,从这一点入手来控制与驾驭市场经济的运行。这也是对“市场经济运行容易产生投机现象”这种固有性质入手,而合乎规律地对市场经济进行控制的体现。具体地说,政府应特别注意市场经济中的投机现象,不应对之放任自流,否则,市场经济必定产生兴衰波动。只要管好这个问题,市场经济就可以长期平稳地运行与发展下去。可能有人说,管住投机只是管住“兴”的方面,“衰”的方面又如何治呢?实际上,衰是由兴带来的,投机造成过度、畸形的“兴”,最终因耗尽相关社会资源而必然转化为“衰”;因此“衰”并不能脱离“兴”而存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每一次萧条,无不如此产生。凯因斯主义的问题正在于此,它只是单纯从“衰”的方面考虑治理问题(强调刺激需求的“需求管理”),而不太明白衰归根到底是由“兴”带来的。因此凯因斯主义在治理了“衰”后又必然带来畸形的“兴”,从而陷于频繁的“兴衰循环”甚至“兴衰重叠”(即滞胀)。

那么,如何抑制投机行为呢?前面说了,投机并不能自己形成,它必然产生(寄生)于正常的需求增长所形成的价格上涨过程中。因此,在正常需求发生增长特别是较大程度的增长,而致商品价格明显上涨时,就要特别防止投机现象的出现。如果市场平淡,那就不用预防投机现象的产生。比如美国联邦储备局就非常注意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特别是价格上涨情况,一旦有价格上涨过大的苗头,就会采取行动,以上调利率的手段对需求、对投机资金加以抑制,从而抑制市场价格的上涨趋势。当然,相对于美国经济来说,由于中国经济受(各级)政府行为的干预较重,所以利率变动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虽然并非没有作用,但其敏感性不算很大。

第4篇

1.财经工作规划缺少完善性

我国财经工作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财经工作还有大部分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方案来改正,就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甚至会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经济体制中财经工作规划缺少完善性,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的财经工作会出现实质和形式上的不和谐,进而导致财经职责难以正常行使。

2.制度漏洞

财政有关转移的的制度和财经工作的联系很密切,但是,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调整的力度不足,财政支付转移依旧存在着大量的漏洞,过多的支付使财政部门对一些问题彻查的精力不足、制度不健全,财政问题的出现给违法分子提供了机会,致使会出现一些私吞资金的现象,而对这些问题的监管不严,给财政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变。

3.阻碍经济的整体发展

目前,尽管政府对财经问题有所关注,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财政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财政问题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政府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共事业的服务效果和管理机制则采取忽视的态度,所以导致财政问题的大量出现,很多的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转需要的资金相对缺失,其投放力度也相对薄弱,导致经济难以维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公共服务与财经工作之间的失衡导致无人承担财政责任,也制约着公共服务的发展。由于财政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财政问题的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4.缺乏区域之间的互助

财经工作在某一阶段相对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区域保护现象,导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失衡,同时,还有大部分的地区把经济发展作为关键和核心,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对经济效益的过分重视更加加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失衡,同时,由于对经济的过分重视而轻视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互动,进而加大区域之间差距,使大部分地区处于严重封闭状态,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1.建立健全财经工作计划,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财经工作的稳定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现在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经工作计划,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财经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财经领域的科学管理,也使其内容更加标准和客观,全面改善原来的混乱局面,通过对职能的合理规划使职能进行彻底的改变。只有建立健全财经工作计划才能使规划的内容与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让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此巩固我国积极的发展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2.加强管理者财经管理意识

当前的社会形势一直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要想让工作人员更好地抵制各类诱惑,只有做好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源杜绝由此造成的各种财经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良好的财政风险意识,对税收筹划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与教学来强化其经济职业道德观。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加强教育力度,同时创新组织环境氛围,开展文化环境的有效建设,正确引导行风建设。其次要开展对相关人员的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是要企业全员清楚财经问题的重要性,制定出科学的财经计划,最终实现财经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 电力营销 问题 措施

电能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的一项中药资源,作为电力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电力企业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时候因为发电量有限,而用电量却远远大于供电量,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根本不存在竞争这一问题,只是服从国家分配就可以,但是新形势下,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我国电力企业的增多,其竞争压力也正在逐步增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就不得不做好相关的营销工作,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电力企业营销来说,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首要保障,只有加强自身的营销优质服务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 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缺少服务意识,政策制度不健全

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垄断行业,进而形成了卖方市场,因此,电力营销在实际工作中缺少服务意识,以致电力行业、用户以及政府之间缺少沟通,企业内部各部门配合不密切。若电力营销仍按照传统营销观念,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系下,不主动与用户沟通,将不能及时获取有利的信息,不能掌握市场的需求,约束电力行业的发展。另外,国家针对电力市场的政策制度不健全,使电力营销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加之缺少必要的执法监督,导致在新形势下电力营销较混乱。

1.2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管理意识差

电力营销决定了企业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多项活动,也反映了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地位,对此要充分地满足电力营销的发展前提,创造健全的营销管理机制。但是在新形势下,这个条件并未得到良好的创建,以致电力市场内部存在矛盾,未能有效协调供给与需求。另外,电力企业缺少满足用户需求的意识,这也与市场经济下企业应用的观念不相适应,进而约束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1.3 各部门合作不协调

电力市场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共同努力,构建团体,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利益,因此各部门的合作是发展电力市场的关键问题。就目前而言,电力营销主要由营销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缺少沟通。这样的工作体制较为独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也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4 电网建设速度较慢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电网系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完善了配电能力。而我国各地区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存在明显差异,以致各地区电网建设进度不一,这也是制约电力营销发展的障碍之一。一些地区环境较为潮湿,加快设备老化,以致留下了安全隐患。目前电力企业对农村投入大量资金,仍无法处理农村用电量不足的问题。

1.5服务窗口工作质量

电力企业服务窗口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主要场所,这一位置至关重要,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中对于窗口的重视却明显不足,甚至仅仅把窗口当成一种摆设,服务不到位现象极为严重。

2 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营销的措施及建议

2.1 更新营销观念,提高市场意识

电力行业作为垄断销售,一直发展较为安逸,缺少危机感与竞争压力。对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较为弱势,存在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传统的营销观念难以应对现有矛盾,电力企业只有及时更新营销观念,打破传统模式,构建全新的观念、策略及营销体系,进而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另外还应摆正自身位置,与用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提高部门间的配合与各环节的衔接,保障营销工作的正常进行。电力市场营销应将市场发展作为自身的风向标,不断扩大规模,加速电力企业的发展,促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发展优势。

2.2 改善员工素质,构建优良的市场营销团队

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高度重视员工的素质改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构建优良的市场营销团队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培训时,应向员工传输用户至上的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另外,还要提高对员工的管理知识、法规策略及专业技能等,为企业储备管理型人才,进而适应市场的发展,更新传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总之,电力企业应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营销团队。

2.3 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优质的服务是电力企业吸引用户、谋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品牌。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应将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用户为宗旨。用户属于自然人,存在不确定性的需求及心理多变等,市场营销应有效地掌握用户的心理需求,及时将产品更新,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企业只有正视并校正这些问题,构建合理的服务体系,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2.4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考核体制

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创新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强化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市场服务意识、营销法律意识等基本观念的建立,以此来创建一支具创新意识及工作能力、服务能力为一体的高素质电力营销管理队伍。另外,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好坏评定标准主要是从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实际目标来判定的。因此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创新传统的电费管理、计量管理、用电管理等内容外,还要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对市场规律的分析能力及营销服务水平能力进行评定,同时对预测与管理、公共关系等进行评定,从而全方位提高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能力及水平。

2.5 合理控制电价,注重电力促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及新设备发展迅速,更新较快,一些优质的替代品逐渐挑战了电力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面对这些竞争,电力企业若不采取措施进行抵抗,安于现状,将最终被淘汰。因此,电力企业可采取一定的促销手段,改善服务质量,利用优质的服务及较低的价格赢取市场,争取市场份额。

2.6完善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管理机制

对于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来说,必须首先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才能把整个的电力营销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当前很多服务工作流于表面的现象,加强了电力企业自上而下的统筹管理就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水平。

2.7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有效地吸引用户,通过树立企业形象与优质服务的宣传,在用户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改善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认同与信任,进而帮助电力企业扩大市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电力企业可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宣传。良好的形象是扩大销售市场的重要基础。

3结语

当前我国电气行业内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电力行业也完全的融入了市场竞争这一大环境中,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获得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所有电力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做好营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提高电力营销的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市场条件,但就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来看很不理想,仍然需要我们加强对于电力营销的措施,采取恰当的措施切实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树玉.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视角(上),2009,(10):178.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02):98.

第6篇

询问个人状况类

这类试题几乎在每一个招聘中都会出现,内容主要围绕你个人的志趣、职业、生活经历进行发问,试图了解你的求职动机、工作经验、能力特长,同时考察你的思维逻辑性、语言表达力等等。对待这类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尽力猜测对方发问的意图,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回答有较高的命中率。

举例:

1、How would your colleagues/classmates describe you in five words On what evidence would they base this assessment你的同事/同学会如何用5个单词来描绘你?他们以何为依据作出如此评价?)

2、你奉行的格言是什么?

谁一直对你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为什么?

情景设置类

这类试题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内容主要是设置一个与你应聘工作内容相关联的场景,让你处理或做出判断。发问者主要想考察你的处事能力、综合素质还有专业素养。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抓住场景中的主要矛盾,并时刻注意与自己应聘的工作联系起来。

举例:

一名新闻记者,原定当天下午1:30开始采访,2:00他必须去执行另一项采访任务。可是前一名从1:00起采访的媒体记者已经拖延了时间。1:35,这名记者决定要求前一位记者暂停下来,让自己先进行采访。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达到目的?

趣味智力题

这类题目多在笔试时出现,内容多种多样,如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等等,题目本身可能并不难,主要是考察你的思维能力。这类题目有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关键是你在回答中体现出来的思路。从这点来说,可能解答的过程更加重要。

举例:

10个人排队戴帽子,10个黄帽子,9个蓝帽子,戴好后,后面的人可以看见前面所有人的帽子,然后从后面问起,问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结果一直问了9个人都说不知道,而最前面的人却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问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逻辑推理题

这类题目最不好讨巧,要看各人的能力了。

举例:

李和小王、小张3人玩猜数字游戏,小张在两张纸片上各写一个正整数,两数差一,一张贴在李额头上,一张贴在王额头上,则二人只能对视对方数字,小张不停地问:“知道是什么数字了吗?”

第一次,二人都不知;第二次,……同上;

第三次,……同上;

第四次,小王说,我知道了,小李也说,我知道了。请问是什么数字

写作能力题

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有时一些大段的英语描述类题目也可归于此类。写作题目主要是看应聘职位与这一写作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写作时分量的分配。

第7篇

(一)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伞业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更多的经营自,生产经营将呈多方面立方体的格局。目前,国内一大批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正在崛起,企业集团的经营范围已开始从单一的国内经营转向多元化的国际化经营;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股份有限公司已具雏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以其独有的筹资方式优越于其它经济形式,是搞活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个方向;由于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一切,要求我们作出相应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配套改革措施,特别是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决策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

(二)传统的理财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理财模式是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并设置,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财务仅以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实行的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的财务指标归口分级管理,财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财务反映的是企业是否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是否按国家计划办事,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企业财务始终处于服务、被动的地位。

2.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资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和专用资金)、费用(或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管理,主要从静态来反映它们的占用、来源及运用效果。

3.财务指标比较单一,习惯以“利润总额””、“销售总额”及其增长百分比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对资金占用结构、流动速度、资金的偿债能力.收益率大小等财务状况没有反映。

4.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国家的宏观管理部门,即财务部门或计划部门,而且信息一般不对外公开。

5.财务分析对企业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由于分析侧重于企业一般经营状况,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资金占用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没有多大影响。

在过去的体制下,财务的职能简单,目标单一,财务和会计结合在一起,企业财务不仅要根据资金市场的变化,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保证企业获得最高的资金收益率;而且还要运用专门的决策方法,对企业拟定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提出最佳方案,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传统的理财模式就受到子严峻的挑战,财会机构的合设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既难以完成内容日益复杂的财了与会计工作,又不能满足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投资者、信贷者、经纪人、证券分析人员、律师、主管部门、其它利益代表人等)对财务信息的需要,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要求建立新的理财模式,即财务与会计分离,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财务更应从现行的会计机构中分离出来。

(三)西方理财模式值得借鉴

西方财务管理是以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的,每一个公司(工厂)由总经理(厂长)具体负责,总经理之下设若干个部,每一个部由一个副总经理兼任部门经理或者另派部门经理。财务部、营销部和生产部这三个主要的部门,一般分别由三个副总经理兼任。财务部经理为公司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资金主要从外界筹措,从范围广泛的金融市场筹得;其形式有股票、债券、借款、期票、租资等等,筹集资金后分配给各个项目如原料存货、工厂设备,以及支付工资、费用等;加工制成的产品或者服务出售以后取得的销售收入与现金流出.全部活动总括起来构成资金循环,在取得销售收入这一现金流入以后,一部分资金参加资金循环,另一部分资多退出循环,归还给金融市场。

西方公司的财务部门一般设立财务处和会计处两个部门,分别由两个主任负责。财务主任负责调度现金流入与流出,掌管资金的使用与分配,安排银行借款,销售证券,短期投资,还负责评估投资方案,进行财务分析,制订战略投资.作出财务决策等。会计主任具体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与帐务处理、催收帐款、发放工资、公司税一务、数据处理等工作。两者都由财务部门经理领导,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在我国,会计工作是由各级财政部门来管理的.财务部设有会计司.各省、市财政厅(局)设有会计处,各单位虽设有财务部门(部、处、科),但实际上它是管理会计工作,然而我国这种财务与会一计合并设一个机构,主要职能却是处理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按制度规定的工作比较多,专门的财务工作却很少.这与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相去甚远。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继出台,并于今年7月1日起实行,于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将按新制度作相应改变,同时我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要求我国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国际通行惯例靠拢,财务与会计的分离,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财务职能不断演进与扩展,财务作为一个决策系统,要求财务与会计分离

(一)财务职能不断演进与扩展

研究管理,首先要研究管理的职能问题,这是管理理论的核心。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控制等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它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于本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在二十世纪,许多美国公司通过增加资本、兼并、职合等活动成立了许多大公司,这些经济现象要求财务研究诸如兼井、职合以及为扩充资本而发生股票、债券等等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从六十年代开始,计算机使用日益普遍,人仁研始重视数学模型,这些现象使财务管理的分析职能更加强化,使财务管理由解释经济现象进而分析现象,由总结过去转向预测未来,由事后提供报告转为事先分析,作出决策,事中进行控制和反馈,财务管理的职能由静态变为动态,方法也日趋完善。由于财务为管理决策提供决定性依据,或者说,财务本质上就是一个决策系统,所以财务管理也称管理财务。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的职能分工

1.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资产分配问题,要求决定各类资产的最佳数量,即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等项应保持在何种尺度,存货、厂房、设备应该投资到何等规模。财务部门要运用专门的决策方法,如投资回收期法、现金净值法、获利指数法和内含报酬法等,对拟定的投资项目作出评价,在利润和风险之间进行最佳选择,作出决策。

2.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决定合适的资金来源、金额、筹资方式的组合,在狭义上也称财务决策。(1)财务部门应决定负债对权益的合理的比率。(2)要比较各类筹资方式的优劣等等。

3.财务计划。财务计划最基本的要素是:通过对近期财务报表的研究来分析财务状况;销售量预测;资金预测;现金预测;预计财务报表和外部筹措资金计划。制定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同公司业绩分析对比,以便对计划进行修正控制,因此这一职能就把分析和控制都隐含在内。一套完整的财务计划工作包括:(l)建立起一套预测财务报表系统,来分析财务状况和预测利润完成情况。这一系统也用于监督计划制订后执行的情况。(2)根据计划要求设立特殊的资金需求项目,包括建立工厂和购买设备所需资金,库存与应收帐款所需资金,研究与发展资金。(3)预测以后五年的资金情况,这包括内部形成的资金和来源于外部的资金,任何由于总负债和短期负债数额的限制而影响资金供给的因素都应考虑到计划中,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4)建立一个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财务控制系统,这是财务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5)建立一个反馈和协调机构,当制定计划所依据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个机构能及时调整基本计划。

(三)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新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的“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务自理,企业所注重的是资金的筹措与分配,资金的运用与增殖,这一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新特点:

1.财务工作的侧重点主要在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情况及其偿债能力,企业长期资产的获利能力和营业效率,通过分析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2.财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反映企业收益状况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反映企业偿付财务费用的比率。整个指标体系更加全面,而且结构完整、严谨,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状况,同时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呈现多元化,便于投资者(股东)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评价企业债务的投资决策;便于银行及其它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偿债能力,作出信贷决策;便于政府部门的宋观管理和税务机关核定税务。

4.提供的信息对外公开程度大,一般以企业财务通则和公认会计准则为依据。

5.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定量分析,有动态也在静态,既有对过去、现在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三、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并与财务密切联系和配合。

(一)西方会计形成两大分支该

在西方国家,会计分成两大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西方国家占支配性的经营组织形式,不仅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也愈益分散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基本上已由股东集团聘任的专职“经理”来控制。但是,企业所有者也关心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产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关心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投资报酬;同时企业的债权人(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证券持有人)也更加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有关债权的安全性。因此会计不再限于为企业业主服务,转而考虑企业所有外部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传统的会计逐渐演变成主要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和其它经济信息的财务会计,或称对外会计。随着发展逐渐产生了相对于财务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一管理会计,即主要向管理当局内部经营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或称对内会计。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以“泰罗制”为标志的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兴盛,以及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逐步被引入会计,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并与企业财务相互结合,增强了财务与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有侧重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组成这个系统的两个系统.但是所提供信息的性质和用途不同。(1)财务会计主要是把已发生的价值运动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奠定在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基础上的簿记系统,通过分类、计量、记录和汇曾、并于以分析解释,转换为以报表形式出现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上是历史性的。(2)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财一务会计产生的信息或其它数据.对预计发生的价值运动或其它经济活动,运用标准成本、变动成本等计算模式,通过预测、分析和评价,以便作出最佳经济效果的决策。(3)财务会计是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的,主要向企业外部政府机关、投资者和信贷者.以及其他利益代表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信息是财务信息,一般用货币单位来定量并表达;管理会i一于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计量、分析和处理,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营责任.所起的作用更为广泛,内容更加全面(包括货币和非货币信息).形式上更加采活·时间上更加及时,信息具有预见性。

(三)我国财会机构改革设计

现行的财务机构(即财务部、处、科)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以财税会计体系为中心建立的,各义上称之为财务机构,实际上却是会汁部门.主要从事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这种模式在建国初朝,对稳定国家财源,保证国家预测的执行、加强国家对企业的计划行政管理与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深入和完善.这种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滞后作用越来越明显,主要缺陷是预测、决策和控制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各项会计工作都是围绕财税会计并接受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执行国家计划,亦即定期向政府和主管部门上报各种会计报表为中心而展开,这与市场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政府转换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相适应,与我国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是现行的财务机构本身所无法解决的,财务部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并根据市场行情有效预测、权衡选择最佳方案,同时进行方案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财务机构既力不从心又顾此失彼,各种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工作又日趋复杂化,而会计的预测、决策和控制职能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却显得更加必要与经常化,解决这种困惑的有效途径就是:改革现行的财务机构模式,把会计的后三种职能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并通过管理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为中心调节企业财务对策和各种生产经营投资决策。

在这种模式下,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责与现行财会机构的工作职责基本相同,具体执行企业的各种财务制度,并按《企业会计准则》负责企业的资产会计、折旧会计、短期与长期投资会计、证券会计等具体「常核算,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保证会计信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需求.并呈企业管理会计科和财务处,供决策参考。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有关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存货、价格等财务资料,运用现代管理的专门方法进行有关决策,提出最佳决策方案,并参照市场变动情况,进行成本、利润、存货与控制,管理会计参与决策主要是通过编制管理会计报表实现的.包括经营汇总表、财务会计的各种报表、各种费用预测执行情况表、存货分析表、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等。

第8篇

一、垄断走向全世界

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是垄断,垄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的作用范围扩大到哪里,垄断的势力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到哪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自愿或不自愿地降低了关税,取消或减少了非关税壁垒,使得垄断资本得以更顺利地长驱直入,并以势不可挡之势在世界市场上纵横驰骋。作为消费者,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波音、奔驰、可口可乐、雀巢、肯德基等等一长串品牌及其背后的国际垄断资本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被这些垄断资本培养出的“名牌”所左右。垄断全球化更大的威胁还在于这些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进行的大量控股、兼并和收购,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各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安全将无从保障。这些由各个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垄断资本,凭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对世界市场上各个国家的相关产业进行了摧枯拉朽般的扫荡。在市场机制的操纵下,拥有众多垄断资本的发达国家必将越来越富,而其产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各发展中国家势必越来越穷,“马太效应”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人间悲喜剧,在此过程中,各发展中国家民众将承受越来越多的痛苦。

对于一国内的垄断,该国政府可以采取政府管制的行政方式或反垄断法的法制方式来对垄断的负面影响进行力所能及的控制。但如果某国垄断资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给该国带来利益的话,该国政府又会主动同已经成长为国际垄断者结成民族经济和政治的攻守同盟,以达到提高本国综合国力的目的。那么对受到本国政府和世界贸易规则保护的垄断者,对于他们给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给予限制和消除呢?

二、公共物品谁来提供?

一国内部的公共物品的供给者通常是政府及其授权机构,政府提公共物品的前提条件是政府依靠其“暴力潜能”向其管辖的民众收取的税收。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这个大“联合国”的公共物品应该由谁来提供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当然为世界提供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市场交易规则”,但前两个组织的影响力却有些差强人意,后一个组织的规则也让许多自认为利益受到损害的国家颇有微词,国际间贸易要考虑形形的规则。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操纵使规则明显有利于自己,从而使规则这一公共物品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而有失公平。遵守规则和寻找规则的漏洞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贸易效率。

相对于以上这些“非纯公共物品”而言,联合国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算作是“纯公共物品”了,但这个“世界政府”却常常因为经费问题而备增烦恼,对经常“逃税”和“抗税”的美国政府等国家无计可施,甚至还要仰人鼻息,这就是联合国的“税收失灵”。这就是“世界市场失灵”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表现,谁来提供世界市场的“公共物品”?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这是现阶段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新课题。

三、信息不对称“雪上加霜”

在信息时代里,谁能掌握更多更有用的信息,谁就能做到知己知彼,在竞争和协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很可惜,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信息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又是一败涂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国际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表现之一是信息传播工具不平衡,这同时也是国际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一边是发达国家先进的互联网、光纤通信、卫星电话、邮政速递以及强大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工具,信息几乎是零时差传播;一边是发展中国家并不普及的电话和传递效率很低的邮政,还有选择面很窄、信息量很小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传到终端已经成了历史。其信息传播量和传播速度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生产工具就是生产力,信息传播工具的不平衡导致国际间信息传播和积累能力的不平衡。

国际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表现之二是信息交流不平衡,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信息量比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要更大。发达国家透露给我国的只是些无关紧要但能吸引我们过剩的兴趣的包装信息、垃圾信息甚至是假信息。在很多事关科技、经济、政治等紧要的方面,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是对发达国家知无不言,把自己的机密信息拱手送给了别人。一个是知己知彼,一个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尚未交手,胜负已定。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国际化正在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我们却仍然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经济“疟疾”何时了?

第9篇

一、新经济时代的特性

首先,企业越来越注重将价值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企业扩张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与旧经济时代相比,更加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利用和控制,同时也更加关注无形资产所带来的价值。

其次,价值从提品的企业转移到不仅提品同时提供低价且高度个性化产品的企业,或者能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企业。例如,世界著名的DELL公司,它出售的电脑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进行组装,实现高度的个性化,同时其售价相对低廉;IBM则为客户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有一整套的流程,可随时为客户解决各种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接受客户的各类咨询。

最后,我坚信,企业可以方便地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这也是新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杰克・韦尔奇过去常常在他的营销人员会议上说“改变或者灭亡”,对于一个GE人来说这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做法,但是确实行之有效。现在他常说的则是“拥抱网络,不只是一个网页”。要拥抱网络,而不只是给出一个网页,意味着拥有一个网页并不表示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网页只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我将在后面介绍网络营销真正重要的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习惯于通过电子网络来管理他们的企业。那么,新经济究竟怎么影响现代营销呢?

二、新经济时代的影响

在旧经济时代,企业依靠大规模的广告传播等基本手段便可以得到一些营销效果,而在新经济时代,这种简单的做法已经很难取得成功了。首先,你很难把人们大规模地集中到一起,除非是在观看诸如奥运会或美国橄榄球超级杯之类的比赛,否则难以集中这么多人。同时有些广告也没有必要面向广大的人群,广告逐步转变为传播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冲击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直销人员的。直销人员费用相当昂贵,现在大型公司已很少再用直销人员了。因为只需一个网站,就可以在技术细节上匹配任何产品,不需要浪费任何口舌。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新经济要求营销人员不仅仅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者,此外还能给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他们必须具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新经济下,营销人员的重要作用便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帮助客户联络、运输和其他似乎与产品没有关联的事情。营销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旧的营销方式将被新经济的其他营销方式所取代,例如电话营销、直邮或网络营销等。新时代的营销人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干的营销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们对客户的作用正在渐渐转移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上。

网络高速发展,有许多网上商店已经建立。网上商品价格更加公开,对消费者而言也更加便捷,因此传统的店面经销遇到了强劲的挑战,很多公司竞相在网上公布自己的产品价格。网络时代,每个公司不仅仅是卖方,同时也是买方。企业要想高价出售相同的产品,比较明智的做法是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让消费者知道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所在,例如质量、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三、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

(一)从关注盈利易向关注顾客终身价值转变

近百年来,尽管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由生产导向观念向社会营销观念的演变,但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是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顾客的忠诚度也不高,很容易丧失顾客。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能获得的利润,同时也要关注每个顾客的终身价值,通过设计产品和价格以期在顾客的终身消费中获利。

(二)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转变

尽管大多数企业已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寻求的应是尽可能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同时还必须保证顾客、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的利益。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理念: 在总资源一定的限度内,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至少能接受的满意水平下,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只有让顾客满意了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三)从传统的依靠单一营销向整合营销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创造市场也许比适应现存的市场来得更加重要,创造市场比细分市场和确定目标市场更为生动,成熟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而整合营销要求企业主动地迎接多变的市场挑战,更加清楚地认识市场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要分析现有的市场,研究如何尽量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更应未雨绸缪,研究消费者的新需求,发掘潜在的市场,从而开创新市场。整合营销推崇企业用动态的观念看待市场,一个企业市场优势地位的确定与稳固,在于企业能否深刻地领悟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是否有能力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以及“外脑”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在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下,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市场营销的开拓者,开创新的市场并不断地保持领先地位,企业才有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成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从提供标准化服务向提供定制化服务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大规模生产时代,消费者接受标准产品。消费者的认同扩大了经济规模,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扩展和价格的降低。但是,“每一个顾客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一度为大规模生产所掩饰的真理逐渐凸显,并日益为营销界所重视。定制营销具有提供标准化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对企业还是顾客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定单;它采用大规模定制方式,又具备无差异营销大量生产而成本低的优势;它使企业与顾客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防止了大量标准化生产因不适销对路而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而且也有利于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它还体现了社会营销的思想。定制营销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从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向公司里人人关注营销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在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社会进入“无差别化”时代,尤其是在买方市场下,企业竞争已不是孤立的产品竞争,而升级为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工作不仅仅是营销人员进行营销,而是整体营销,人人参与营销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惠普公司已故的戴维。帕卡德曾说过:“营销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单单由营销部门承担。”营销理念必须让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确切地说市场营销不只是一些专家的责任,企业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起理解顾客需求的责任,并为发展和传递其创造的价值作出贡献。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让非营销人员与营销人员增加交流等方式,来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意识到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展望

尽管世界著名营销学者对营销未来发展的看法显得多元化,但网络营销无疑是21世纪营销的焦点。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是网络营销发展的动力。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消费者为导向, 消费者的个性特点使得企业重新思考其营销战略。网络环境使得双向互动成为现实, 使得企业营销决策有的放矢, 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网络社会的竞争优势将来自于吸引、保持顾客的能力和显著减少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