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6:04
导语:在高中音乐教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设音乐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大前提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在此,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彻底点燃?如何才能最大化吸引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其中,以音乐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情境,入境学习,则能将学生兴趣点燃。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音乐课堂基本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个性完全被压抑,得不到解放,因而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利用情境教学来将学习兴趣唤醒。例如:在学习《欧洲民间音乐》这一课时,笔者以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欧洲民间音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别具特色的欧洲人文景观图,让学生足不出户“游欧洲”,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师:你知道哪些外国音乐家?“舒伯特,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都是来自哪个大洲?”“欧洲”。“非常棒,你听过欧洲的民间音乐吗?它们有何特点?”教师播放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带领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画面。师:聆听完这首音乐,你眼前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们知道什么是排箫吗?……教师利用问题,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也不断高涨。
(二)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以往的高中音乐课堂出现“低效”“无效”等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将学生主体性激发。也就是说,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引导性教学,认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处于浅层次,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多是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听。这样的教学只会让音乐课堂教学走下坡路。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时,笔者设计几个问题,牵引学生思维,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播放歌曲《小河淌水》和《弥渡山歌》,等音乐播放结束,教师出示问题:
1.这两首都是有名的云南民歌。请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差异有表现在哪里?
2.请思考同是云南民歌,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3.民歌的民族风格,以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循环播放两首民歌。学生不明白时,先静心聆听音乐,再投入探究。作为教师,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引导者。但是,在学生探究时,不宜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当场下定论,而应留下悬念,刺激继续探究。
二、科学评价音乐课堂,激励学生不断参与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方式 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在音乐课堂中得到了有效落实。音乐属于艺术范畴,有效的音乐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并让学生能够从繁重的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舒缓身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调整好身心状态。所以说,对高中音乐教学予以切实关注,并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保证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以下将从提升音乐教学实效的具体方法展开深入的阐述:
1.优化课堂教学导入
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来看,导入环节是必须要特别注重的。教师要对导入的方式予以必要的考虑,要将学生、教材等方面全部纳入考虑范围之中,确保导入的方式是最为恰当的,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基本的认知。
2.增强课堂教学互动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其中所处的是中心位置,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尤其是要确保和学生的互动是畅通的,是赋有实效的,以此来促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切实强化。另外,教师还要在氛围营造上予以深入思考,要将教学民主落实到位,让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展开音乐学习。
(1)变换座位,增强艺术氛围。音乐课堂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座位的安排也最好能够和教学的内容相吻合,也就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效的进行交流,有充足的空间来展示学习成果。比方说,在创编打击乐伴奏时,每个学习小组最好是采用半圆的方式来安排座位,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而在进行表演之时,圆形排列的方式就更为适宜,这样可使得学生均能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自己正在与表演者进行交流。简单来说,位置的变化就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要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提升学习效果。
(2)“动静”结合,师生共同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好动是其天性使然,而且学生在动的过程当中对音乐的认知也会得到强化。教师要对此予以有效利用,在动与静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意愿得到强化,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更为深刻。
3.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如果其身处和谐的氛围之中,那么学习的意愿就会变得更为强烈。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情境的营造上予以切实关注,要保证情境能够切实满足学习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并生发出学习的诉求。
4.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方向上,注重素质提高,面向未来发展。课程标准在评价上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应注重整体音乐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对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教学评价中应考虑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诸如语言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可以列入评价范围。
(2)评价目标上,要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确保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音乐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情感,其也能够对欣赏者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对学生展开评价之时,必须要对情感予以切实的关注,要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和音乐产生共鸣。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情感是其中最为丰富的因素,其是学生切身感知音乐渲染力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音乐学习的评价必须是以情感为主要目标的,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而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大幅的提升。
(3)在评价主客体关系上,注重自评、互评与他评的有机结合,强调合作学习。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魍辰萄е惺艽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介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和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生时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学生自然会更积极地掌握和理解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
由上可知,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音乐学科也迈上了教改之路,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指导教学的理念予以革新,从而使得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艳.浅析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与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172.
关键词:高中音乐;二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6-02
随着高中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成为了一个教学重点。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二胡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是一门音乐选修课程,但是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去完善二胡教学工作,提高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在高中音乐课二胡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教师没有展开针对式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二胡的一些基本演奏技巧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说,一些基本的二胡音准问题以及揉弦的演奏技巧等,这样对于学生二胡演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学习兴趣低。由于二胡教学是高中音乐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二胡的学习表现出兴趣低下的态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二胡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很高的热情,这样对他们的二胡学习就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这一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使得整个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不利。
3.教师专业素质不够,教学效果差。在高中二胡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在二胡教学方面的造诣不够,缺乏良好的二胡教学专业素质,这样使得整个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都很差。在二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由于自身二胡的技巧水平有限,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进行良好的教学指导。此外,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担任各种音乐种类的教学,加上二胡教学是一门选修课程,所以在二胡教学上教师下的功夫也不多,这样就导致了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提高高中音乐课选修中二胡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展开针对性教学。为了更好地在二胡教学过程中展开针对式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由于二胡没有音级品位,没有按弦指板,使得二胡的音准问题更难把握,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提高音准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过去仅仅指出学生演奏错误,但是却没有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示范和培养学生的音感来提升学生对于二胡音准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二胡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积极鼓励学生从听觉、触觉和视觉方向入手,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注重这三者的结合,让其三位一体,相辅相成,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和引导来找准音感,继而就能够巧妙地掌握二胡演奏的技巧。在二胡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来展开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在高中音乐选修课上,学生对二胡的学习没有表现出很浓烈的兴趣,使得整个二胡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二胡这一国粹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学胡就是对国粹的发扬和传承,以此来提高他们对于二胡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在二胡学习上的关注度。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时下的流行音乐作为二胡教学的演奏练习曲,这样就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胡的过程中也就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只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二胡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他们的二胡演奏水平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保障教学效果。很多高中教师在二胡方面的造诣并不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具有更加完善的专业素质,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对音乐教师展开二胡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提升教师在二胡演奏方面的技巧,使之具有扎实的二胡演奏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收集有关二胡教学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和借鉴,从而寻求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二胡教学方案,提高二胡教学的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具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即使是一门音乐选修课程,教师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障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胡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在二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促进二胡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二胡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保障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开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初中音乐声乐教学专业训练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艺术大师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音乐应该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大多数人都能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变化和心灵的洗礼,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美。为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让音乐影响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一、传承与创新,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
中国的声乐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早在孔子的年代,在孔子听到《韶》时,便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说法。可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性。现代声乐教学也要在原有的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传承其精髓。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讲究字正腔圆,运气如流,既能婉转动听,又能唱出悲愤、壮烈之情,尤其是在高音的处理上,穿透力极强,这显然得益于平时练习时方法的正确运用。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形式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并运用适合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声乐教育活动中。
在谈到创新方面,我们要用于打破“三种唱法”的禁锢,不应将目光仅仅放在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设置适合的声乐培训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西洋唱法”的经验。基于人类的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发声原理相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唱法。西方音乐具有声音浑厚、洪亮、音域宽的特点。借他们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尝试性的在初中音乐声乐教学活动时,将这一特点运用到蒙古族的歌曲演唱中。如在进行腾格尔《蒙古人》等歌曲的声乐训练时,可以尝试运用西洋唱法,演绎不同风格的《蒙古人》。总而言之,在搞好声乐教程时,可以将传承和创新并举,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模式。
二、科学合理地构建发声练习训练
乐器能否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取决于是否有一位优秀的演奏者。同样,人的嗓子,也像一件精美的乐器,只有得到科学的练习和正确的发音指导,学生们才能唱出动听的音乐。当然,了解人类嗓音的生理结构是其前提条件。
人类的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声带、喉腔、口腔、胸腔等,音色、音质等都是声音的共鸣产生的。要做到自如的控制共鸣,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老师在发声练习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发声练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要根据不同人的发声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练习,所以老师的指导很关键。
三、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是声乐训练的保证
声乐教学之所以又困难,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即要做到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声乐教学,才是音乐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1.先观察,再指导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掌握学生属于哪种不同的“材”很关键。在系统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生理结构、唱歌条件等多种条件,比如运用先进的声谱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训练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的训练。
2.重视基础训练,循序渐进
任何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练习也不例外。学习声乐的学生一定要改掉急于求成的毛病,踏踏实实地进行有条不紊的训练工作,打好声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底子厚实了,进步才会更容易。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达到预期效果,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在练习《黄河大合唱》时,为了让学生做到气息不僵硬,感受到声乐练习中也要有感情变化,可以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试听该歌曲,气息灵活、情感到位、激情迸发,自然声乐练习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3.激发声乐练习的兴趣和激情
声乐练习虽不太多的耗费体力,但有时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容易丧失练习的兴趣,所以,音乐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进行声乐的训练,对他们情感的变化也要有所关注。当重复的练习导致他们对声乐失去兴趣时,教师此时就要扮演情感专家的角色,开导学生,鼓励学生,重新勾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之,声乐教学的训练是一件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光有对声乐学习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和不懈地努力。对音乐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嗓音条件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有继承传统艺术教育形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在摸索和实践中完成对声乐的教学,积极搞好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卢颖.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审美素质
一、高中音乐教学审美素质培养的意义
当前,我国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以鉴赏模块为主,并结合其他学习方式进行综合培养。加强学生们的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和表现力的增强,对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和问题
按照国家规定,我国各高中基本都开设音乐课,高一和高二的音乐课程安排得相对较多,但是当其他文化课有需要时往往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高三面临高考,时间紧迫,相对来说音乐课的安排比较少。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各高校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音乐素质较差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清楚,很多学生对五线谱知识了解甚至很少,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有一定的困难。对其他的音乐知识也只是略懂皮毛,例如说对于国外的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也只是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对他们的作品一概不知,更不用说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二)盲目随众,只爱流行乐
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在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音乐,但是他们最喜欢听的是流行乐。由于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弱,不能对如此之多的流行乐进行优劣评价,于是容易全盘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正常教学,如在进行民俗音乐教学时,学生们的兴趣不大,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高中音乐教学缺乏人性化
高中的学习主要目标是高考,所以在学习时,学生们只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对音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够,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也不能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其创造力的提高。例如在音乐的鉴赏课上,教师们只重视对理论的讲解,放的音乐虽是世界名曲,但是不能引导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们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学校在进行音乐老师的招聘时,往往对他们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是在综合素质方面会放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能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只是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介绍,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教学内容比较有局限性;有很多音乐教师对乐器的了解也比较少,不能进行课堂演奏,这样就很难促使学生的审美素质难达到理想效果。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的音乐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乐曲的旋律,对其内涵和风格也要有一定的体会,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有自己的审美见解。所以教师要通过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受传统思想和高考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重视度较低,教师们要转变学生们这种思想,鼓励他们通过音乐课来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在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熟悉的乐曲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大胆对相关乐曲做出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遵循学生的心理进行音乐教学
通过对高中生心理的研究发现,高中生的情感比较细腻,表现欲强,但是面临高考,压力非常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多加鼓励,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例如:歌曲表演,一方面活跃了活动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在进行传统音乐的学习时,可以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情景再现。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进行招聘时要重视音乐教师综合能力的考察,对在职的老师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不管是乐器的学习还是教学能力都要加以重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教师们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高中的音乐教育对学生们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校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不断加强高中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中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琴霞.高中音乐教学重在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探微[J].音乐大观,2013(09).
[2]易亮.高中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运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增强人们精神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音乐,就仿佛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课堂缤纷多彩,让音乐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了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运音乐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制定好的教学策略。下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教学内容就会平淡、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热爱、信任与尊重,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构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环境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提供保证。
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其次,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应提供学生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创设合作交往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合作创新。这样的合作交往过程,有助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开发与挖掘。激发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戏剧小品教学时,通过对小品台词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台词大意,再让学生谈谈小品故事的意境和内涵,师生共同探讨对作品的艺术处理,让学生谈谈如何塑造小品人物的语言、性格及人物的造型等问题,学生在各抒已见后,寻求共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艺术途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从而真正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三.提供交流合作艺术实践的舞台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教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表演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请同学即兴表演,体验表演、创编等活动,适时地请同学发表欣赏感言。在互相展示表演的同时,同学们之间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学到一些平常或以往学习不到的东西,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才艺表演热情,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戏剧类别、不同风格流派之间的中外作品进行比较,使之在比较中感受,在比较中鉴赏,在比较中体验,在比较中理解,在动口、动脑、动手中,激起对戏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紧贴课本内容,吸纳贴近生活和富有时代感的优秀音乐佳作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也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选择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音乐剧、通俗音乐等。影视剧、小品、音乐剧等表演形式的多变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掺和一点通俗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影视音乐、通俗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这样的音乐课没有学生不喜欢。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音乐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和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为学生聆听音乐,享受音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
3.运用音乐语言展开多元化的评价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新方法;教学模式;课堂效果;有效策略
引言: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是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我国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育者要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课堂模式,以情带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和兴趣;高中音乐教师还应该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革新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和锻炼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曾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音乐教学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音乐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高中音乐教学观念落后
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单纯的学习课本,不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反而会使高中音乐课堂变得枯燥无趣。
(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校主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尤其是数学、语文、外语等主课的成绩,因此会缩短音乐教学的课时,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学习的主动性降低。
二、创新我国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效果
从高中阶段入手,高中是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原本枯燥无趣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同时还能优化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综合运用声音、图片、影像、文字、动画等手段将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根源、作家的个人经历等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同学[2]。例如:进行京剧等国粹戏曲的教学时,可以将京剧使用的乐器、行当等基本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在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管弦乐与打击乐,管弦乐中有京胡、唢呐、笛子等,而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铙钹等。教师可以将上述乐器进行图片展示,并与生活中常见的乐器进行区分,易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与音乐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让广大初中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强和培养高中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锻炼其音乐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挖掘音乐的真正价值,真正的爱上音乐,让学生发掘音乐自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互动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音乐良好的课堂互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有效方法。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课堂互动,高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所学歌曲的方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即为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3]。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时,对黄河奔流的气势,可以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播放黄河奔流的视频,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播放与视频的播放中,直观的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更深层的理解《黄河大合唱》中对黄河气势的体现,使学生在学习与演唱过程中能够在脑中描绘出在黄河的画面,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演唱带来更为感官性的感受高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等方法,进行必要的课堂互动,或者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音乐中的误区,让广发高中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此同时高中学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从而加强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引导,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国家三者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学是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育者要与时俱进,积极适新时代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巧妙地把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视听体验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也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高中音乐教学,适当的增加音乐课时,融入先进的思想理念,这样不仅能够使原本枯燥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时为高中生开辟一条通向音乐殿堂的道路。总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高中学校、音乐教学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为高中生开辟一条通向音乐殿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光洪、邱霞.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121-122.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语言 艺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手段,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是一门深内涵、高层次的艺术。教学是教师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学记》中写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就是说教师的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语言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教师的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学生聆听为主要形式,通过聆听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从而理解音乐,鉴赏音乐。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表达应言简意赅,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影响“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完成。所以音乐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准确性和艺术性。
1.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组织性
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组织性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语言要井然有序、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作品的艺术内涵,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教师首先应认真分析教材,了解音乐作品,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确定教学过程怎样导入、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清晰,语言才会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才能够理解得透彻。一堂没有艺术色彩和语言组织性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性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的魅力。
2.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本身。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语句表述概念和判断,准确无误地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语法不规范都会影响知识的准确、有效传递。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在讲述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时,学生往往用“快”、“慢”来表示,这与学生理解的生活中节奏的快慢是不同的,在音乐中“节奏”表达的语义应该用“紧凑”和“舒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在讲解“节奏”与“节拍”时,“节奏”是指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是指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简单的说是指音的强弱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3.1 课堂语言的语速和语调
音乐是一种需要引导的艺术,教师语言的语速、语调非常重要。语言的节奏不可太急或太缓。太急会使学生烦躁,教师自己也容易疲倦;太缓则会使学生注意力松懈。语言的力度也不可太强或太弱。太弱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太强又会显得生硬刻板。只有抑扬顿挫的语速和语调,才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兴趣盎然,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G?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多的语言活动,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也直接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提问的设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新颖、有深度、有广度,环环紧扣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与学生展开问题的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充分挖掘音乐的潜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欣赏一首作品时,提问方式和时机的不同带给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不同。问题可以在欣赏作品之后直接性的提出;也可以在欣赏作品之前间接性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还可以在欣赏音乐中,感受、比较、对比式的提出问题。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方法同样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例如:在上《亚洲传统音乐》这一课中,欣赏印度音乐《欢迎》片段时,要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的一个知识点“拉格和塔拉”,如果直接性的问学生:“你们知道在印度音乐中“拉格”和“塔拉”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肯定答不上来,而且也没有兴趣回答。如果换一种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在印度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叫法,你们想知道吗?”这个问题提出,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堂中的提问即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更是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精心的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
3.3 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音乐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艺术性,准确、出彩的评价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课堂评价的语言要准确、得体,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在鼓励和赞扬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时,很多学生感受到了乐曲中所表达出的黄河怒涛咆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的场面,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使用肯定与赞扬的评价“你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很深,不但理解音乐,还有自己的见解!许多音乐家少年时期就是这样认真、努力、积极、思考”。但有的学生只是关注到演奏者陶醉于音乐当中,却忽视了去理解和感受音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的评价不能是完全否定的,应该用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语言。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努力提升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更具美感,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