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42
导语:在关于教学管理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44-04
1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临床上称之为感控,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医学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育体系[1],医学生整个大学五年没有这方面课程进行专门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不完备,在实验教学中出现有处理医疗废物时未戴手套、从垃圾桶中用手直接取物、处理医疗废物后没按要求采取手卫生措施等、时有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现象。
1)医学生对感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缺乏安全保护意
识:在实验教学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实验课不穿工作衣,水杯等生活用品任意放在实验台上。
2)实验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感控需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陈旧,实验室洗手设施不标准(不是感应式水龙头),未配备毁形器、干手纸、醇类手消毒剂等,垃圾袋薄、颜色单一等。
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不乐观,存在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状况:对于损伤性医疗废物,如载玻片等,有的没按要求放入锐器盒中,而是和其他医疗废物混放;有的在使用一次性塑料手套、乳胶手套、纱布等物品后自行焚烧处理,燃烧后仍有燃烧不完全的带血纱布、塑料等物品,达不到无害化要求。
4)在现有的实验室规则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具有本专业特点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构建
构建思路 河南大学医学院2013、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在不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不减少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与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改”和“学改”两个重点[2],树立感控理念、培养感控意识、养成感控习惯。把突破点放在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的健全和加强师生安全防护上,以点带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到每个实验课程中。
构建内容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基本原则是在学院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成立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即由实验教师、实验室专职人员、各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实验室专职教师为组长,实验教师、学生代表为监督员。管理小组的职责: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指导、监督手卫生执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负责组织对医疗废物流失、扩散和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第一责任人。
2)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河南大学实验室污染物处理管理办法》的同时,根据医学院基本情况及人体寄生虫学自身特点,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到有制度、有目标、有要求,并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因医疗废物管理引起的意外事故及t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的应急方案。
3)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收集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及实验结束后,按照感染性、药物性、病理性、损伤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的分类原则[3],在印制有各类标志的红色、黄色、黑色垃圾袋及锐器盒中分类收集,并由专人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4)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贮存地点。医疗废物贮存地点,设施、设备完善,墙上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每个包装袋、容器、锐器盒等,表面也附有警示标识和标签,标明废弃物名称、产生单位、类别、日期、签名。
5)强调手卫生规范,提高消毒隔离与防护意识。处理或接触医疗废弃物时,按要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避免裸手直接接触,操作后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及卫生手消毒;严格区分医疗废物的种类,掌握操作规范。如在处理一些化学制剂时防止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的损害;坚决禁止用手直接从垃圾袋中去取东西,不管是医疗垃圾还是生活垃圾,也不管是戴手套还是不戴手套,要养成职业保护习惯;在接触感染性废弃物时,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皮肤针刺、锐器伤或被其他废弃物损伤;使学生掌握一旦皮肤被废弃物刺伤,不能简单地使用创可贴,应立即挤出少量血,用盐水反复冲洗,再用碘伏消毒,损伤严重以及特殊情况下(比如接触到HIV、HBV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按规定上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6)实验室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实验室两边实验边台为清洁区,学生的书包等一类物品可方便存放,解决了书包随身带或放置实验台的问题;学生用显微观察实验台设为半清洁区,动物实验、采血、粪便检查用实验台为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每次实验后进行湿式清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对于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台面或地面,则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
构建方法
1)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建立实验教师与医学生共享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微信平台,并利用该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并已成为临床上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志性名词[4]。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这种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以手卫生为主课题,把人体寄生虫学部分实验课程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视频、实验报告等部分与手卫生进行有机结合。
如实验五血涂片的制作与染色技术,以视频纠错的方式,首先提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和手卫生规范。以往的实验教学血涂片操作视频,由于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整个实验操作视频不合乎感控规范的比比皆是。课前,将该视频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手卫生五个时刻等内容以影像、醒目图片、部分临床医院的宣传板报照片、学习资料等形式发在微信平台上,并附有手卫生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学生带着好奇先了解实验操作,再了解手卫生措施,师生互动,讨论或争论,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上,分组协作进行标准技术操作。课后,网络或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制出精美的手卫生与实验教学PPT。有的学生用手机自拍出符合手卫生规范的血片制作与染色技术影像,总结出诙谐而又形象地涵盖了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大时刻的“内外夹攻(弓)大力(立)丸(腕),两前三后记心间;每步揉搓15秒,致病细菌全玩完”口诀。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学生的实验理论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其他外延能力(包括医学论文检索、PPT制作等)都有了一次升华。
2)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感控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把感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不同的圈,确定圈名、圈长、圈员、辅导教师,每次活动时间为30 min。有的圈名为“感控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处理;有的圈名为“手卫生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与手卫生;有的圈名为“安全防护圈”,主题为实验教学安全防护和锐器伤。
如感控圈,首先发放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处方、宣传资料等纸质材料,做好有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对学生掌握有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消毒隔离以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的概念,认识预防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掌握医疗废物分类、贮存、运送的操作程序。
其次,圈长召集,全体圈员参加,在实验课后打扫卫生、消毒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处理实验用医疗废物时,围绕主题结合病案进行讨论,对本实验室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就问题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议。
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记录并查询有关资料,写出圈活动报告。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验设计,并参与了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各圈通过微信把圈内的活动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通过比较与竞赛,在提高乐趣的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感控知识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结果
系统收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学实验教学等相关资料,设计若干套测试卷。测试内容以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常识、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消毒隔离与安全防护等14个小项展开。第一次实验时随机取其中一套测试卷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医学生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次实验结束时,随机发放另一套测试卷为结业测试,以考核效果。为确保真实性,学生当场填写测试卷。
1)摸底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04份。
2)结业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10份。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测试结果表明,看似简单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摸底测试结果极不乐观,医学生除对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传染性疾病鞑ネ揪丁⒁皆焊腥径ㄒ宓扔薪细叩娜现外,其他知识的知晓正确率均低于50%,而对重要的手卫生规范有极低的认知,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个关键时刻正确率为零。结业测试显示,手卫生知晓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医疗废物知识达到96%以上,消毒隔离等安全防护知识也达到70%以上,除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外,都与摸底测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的成分、性质和数量发生巨大变化,而与临床医疗单位相比,医学院校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医学生感控知识相对贫乏,实验教学中存在医疗相关感染重大隐患。因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有机地把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感控理论、基本技术、安全防护及意外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并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医疗废物已迫在眉睫。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实验室方面是规章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医学生方面是知识不完备,主要表现在医学生手卫生意识淡薄、手卫生依从性低、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常识。基于此,笔者建立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结合感控的模式,用混合型的实验教学新策略,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建立感控精细化管理方法,并使之常态化。结果显示,该模式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微信为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师生间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学生完成从课前的“信息传递”到课堂上的“吸收内化”[5-6],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良性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医学生手卫生观念有了巨大的提高,手卫生操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笔者认为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在不增加课时、不减少专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微信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最方便、最有效的移动互联平台。
值得注意的两点:1)引导、培养了学生应用微信做有意义的事的潜意识,不少学生表示,现在他们一上微信,首先想到的是看老师发没发感控消息,看同学们的热烈讨论;2)在师生的互动中并非仅限于手卫生培训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在实验教学中摸索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同一圈内师生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围绕主题,立足实验教学与感控,找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取得较好的成效。比如对于锐器伤处理,学生自己总结出符合感控要求的“挤、冲、消、查、报”五字诀,记忆深刻。品管圈还属于初创阶段,范围还比较小,还不成熟,仍有继续探索与实践的巨大空间。
5 结语
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感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多,单单通过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根本不可能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而且存在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可能出现课完政息、知识忘却的情况。笔者认为,整个医学实验教学的各个学科都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医院感染管理作为日常性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之中。这就需要在学院的层面上设计,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学科间协调合作、集体联动,将感控文化建设纳入学科文化建设之中,以医学院感控宣传周、医学生感控知识技能大赛等形式,调动全体医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建立起全学院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相结合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艳娥.加强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2-1403.
[2]王国英,张军,等.人体寄生虫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1):2-4.
[3]周延萍.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15.
[4]张炳华,房爱武,王炳花.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展望[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60-62.
一、安培力是否是洛伦兹力的合力
如图1,当金属棒ab固定不动时,自由电子沿金属棒定向移动,洛伦兹力恰好与ab垂直,此时安培力F安等于每个定向运动的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洛的合力。若ab可以自由滑动,安培力会使它向右运动,ab中的自由电子就参与了两个分运动――垂直于曲的运动和平行ab的定向移动。设稳定时,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和金属棒向右的速度分别是v1、v2自由电子的速度v不再是定向移动的速度v1,而是v1与v2的矢量和,F洛不再与ab垂直,而是跟合速度v垂直(如图2),安培力也就不再是每个运动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了。从分运动的角度看,F洛对应着与两个分速度v1、v2分别垂直的两个分力f1、f2安培力的方向跟导体棒垂直,与其中的f1的方向相同,大小等于每个电子由于定向移动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总和。所以,一般情况下,安培力是导体中每个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在跟导体垂直方向上的一个分力;只有当导体静止不动时,安培力才等于每个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
二、安培力能够做功,洛伦兹力是否也能对电荷做功
关键词:建构主义;行政管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238-02
近年来,为加快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由以“教学、研究型人才”为主向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国内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积极探索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体系改革,力求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与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素质要求的紧密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是改进传统教学观念的有利途径[1],它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传统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并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情境观等方面提出了其独特的见解,这对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将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它将知识分为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高级知识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活动来把握知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同一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推导新知识,广泛迁移知识的目的[3]。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有意图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以自身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他们不是一张白纸,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在情境观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学生意义建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或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原则的确定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合理确定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原则,并将其贯穿于行政管理学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整个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成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变为导演的角色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实际上,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
2.实践性原则。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产生,又要为行政管理的实践服务。实践性原则要求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再运用该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总结。这样,由实践寻找理论,再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可不断探索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的实践性,一方面,要求教学的重点始终着眼于现实的、不断变化着的政府管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对待行政管理学的理论要客观,能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就是好的理论。
3.情境性原则。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法则的精确抽象和概括,它必须存于具体情境,具有情境性。情境性原则要求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教学内容融入角色的表演过程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积累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行政领导”时,教师可创设一种工作情景,安排一部分学生模拟领导者、一部分学生模拟被领导者,通过对具体行政事务的处理,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行政管理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学习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可操作、可控制的稳定性结构形式。传统的行政管理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单项注人式”、“做答式”等[4]。这些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重构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译于Anchored Instruction,是指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并运用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过程。该模式的有效实行需要经历五个操作环节: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确保选出问题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即抛锚;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即搭“脚手架”;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即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比如,在学习“行政决策程序”时,可利用高校建分校作为学习背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观点,以作出高校如何建设分校的相关决策。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译于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5]。该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场所,通过学生对专家专业工作的观察、模仿和训练,使其在从新手到专家的形成过程中获得专家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通常情况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仅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持,学生只能通过与现实生活分离的教学科目被动地学习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认知技能的形成。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则可有效克服学校教学模式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弊端,为学生提供参与到与现实世界相似的专家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高阶推理思维过程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机关管理”时,教师可先将有关“机关管理”的概念性知识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传授,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专家的工作示范,以培养学生如何应用概念知识与事实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当然,和所有的教学理论一样,建构主义理论有着明显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在强调情境的作用及其创设的同时,不应忽略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降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这需要在使用该理论改革教学体系时,要紧密结合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和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方能准确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并汲取其合理成分。
参考文献:
[1]刘长青,杜凤秋.传统学习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17):107-108.
[2]陈琦.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46.
[3]周均旭,雷德明,丁宇,邓泽宏.建构主义理论下应用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8,(7):210-211.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第一,政府要强化统筹,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其一,相关部门必须要大力关注留守学生,将这个问题归并到“三农”问题中。整体规划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强调研与研究留守学生上学的问题,出台留守学生义务教育权利,减低外来人员孩子到城市上学的各种约束与借读费。大力改善留守学生就学条件,采取具体措施让留守学生和父母共同生活,和城市学生共同享受城市文明。其二,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民在本地就能够赚钱,留守在本地降低留守学生的数量。其三,增强对农村学校的经济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
第二,积极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学校作为留守学生的主要教育阵地,必须要加强相关教育与管理,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一,学校要成立相关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各个部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责任心,做好全面管理工作机制。对性格孤僻的留守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和他们沟通。其二,要制定出健全的《家访制度》《师生谈心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留守学生的档案,多和留守学生在外的父母电话联系,多和学生交流,学校要多开展与人文关怀相关的集体活动,做好教育管理的奠基工作。其三,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及矫正心理等相关教育,加强疏导效果。其四,班主任与教师要多关爱留守学生,多在班上有针对性地召开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爱上这个集体。
第三,发挥各个村的功能,构建出监护留守学生体系。教育留守学生是学校、家庭以及当地村委会三者共同的责任,当地村委会应该建立一些家教服务站、留守学生服务中心等,通过相关活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大家共同关爱留守学生,相关人员还要走进留守学生家中展开帮扶,让留守学生体会到有人爱、有人帮的家的温暖。如果当地村委会有条件还应该开展娱乐与教育一体化的活动,让留守学生不感到生活的单调,只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才能共同构建出关爱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监护体系。
第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关爱留守学生。要实现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目标,不仅要依靠某个单位某个人,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齐抓共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就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关爱留守学生。
二、结束语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
要想知道上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经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初中物理知识都是一些直观的物理公式、定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找到熟悉的物理场景,有利于建立物理意识;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物理场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失去了“学习参照”,因此会对高中物理学习产生苍白无力的感觉,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二是教学目的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对日常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即可,教学要求难度不大,而且只需要固定的记忆、应用公式和定理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而高中物理则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单纯的记忆公式、定理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已经作用不大,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研究方法,这种教学目的急剧转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会对高中物理学习产生畏惧感,影响物理成绩的提高。三是物理实验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内容都是一些表面的的、单一的问题,对实验结果只进行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实验是一个体系,章节前后的实验之间联系都非常紧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扩展,高中物理实验难度比初中物理实验难度明显加大。四是与其它科目联系程度的影响,初中物理由于教学目的中要求的计算相对简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有基础的代数知识和简单的几何常识就可以应对,不需要学习高深的数学内容;而高中物理由于涉及到定量分析,因而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如力学部分就涉及到余弦定理、三角函数以及极值判定等数学知识,在学习到速度这一章节内容时又需要应用数学中的斜率知识,因此,高中生想学好物理就不能再单纯的进行物理这一门学科进行学习,还需要学习数学等其它相关的学科内容,从这一点来说,高中物理学习过程变相增加了难度。
二、做好高一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从上面的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进入到高中一年级之后,想要顺利的越过这个“台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觉的做好高中一年级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一是做好知识迁移工作,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物理教学讲义》中针对物理学习提出过这样一种看法,学生容易接受有具体场景的物理知识,而难以接受抽象陌生的物理知识。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在衔接初高中知识的时候要做好知识迁移工作,尽量淡化抽象知识讲解,努力营造学生熟悉的物理课堂教学场景,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初中物理的学习氛围,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二是做好结识结构梳理工作,由于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分布比较零散,学生只需要机械的记忆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但高中物理的联贯性比较强,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梳理知识,保证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的开展物理学习,找出各个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会有助于物理学习。三是做好学习方法引导工作,初中物理由于内容简单,过程明了,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问题,而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侧重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做好物理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物理问题的本质,同时还要反复向学生讲述物理思想,让学生在高中一年级物理学习中尽快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指导思想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落实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惩劣”的管理原则,通过定岗定责、量化考核,真实反映一个阶段内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水平,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
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加强教职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岗位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四部分。
(一)设置工作岗位
每学年初,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教职工自身条件,按照“按需因事设岗”的原则,给全体教职工设置工作岗位。在教职工工作岗位设置中,可以“一人多岗”,不准“一岗多人”,确保“人人有岗”、“岗岗有人”。
(二)明确岗位职责
各学校根据工作岗位要求,按照“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不漏不重”的原则,分别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目清楚,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要求,便于对照实施和考核评价。
(三)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各学校按照“从上到下一级管理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1、县教体局与各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签订《任期岗位目标责任书》;
2、各学校与每个教职工分别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3、《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学校和教职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4、各单位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情况于每学年上学期开学后报县教体局。
(四)量化考核
1、考核办法
①各单位成立“教职工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小组成员须有通过民主推荐产生的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小组全权负责本单位全体教职工的考核工作。
②各学校根据《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制定《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③考核依据是各级签订的《岗位目标责任书》;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以工作实绩考核为主。
④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民主”和“量化到人”的原则,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充分量化,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出分数。
⑤考核工作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年末进行综合性考核。
⑥为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各学校要重视平时各项工作的检查和记录,建立健全教职工考核档案,做到事事有记录、分分有依据。
⑦考核是对每个教职员工过去一学年德、能、勤、绩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作为教职工竞聘上岗、职称评聘、确定人事部门年度考核档次、实施绩效工资制以及评优选模的依据。
2、注意事项
①凡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都要定岗定责、参加考核。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的考核结果,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制、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的依据。
②对没有教学成绩和确实不能量化的岗位,在教职工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其考核取具有量化成绩所有教职工考核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考核基数,然后由全体教职工在基数上下一定分数之间,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打分,上下浮动幅度掌握在10—15分。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其它原因不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的教职工,一律按旷工对待。
③对以教学工作为主,同时兼做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教职工的考核,以专职工作为主、兼职工作为辅。凡圆满完成兼职工作、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在考核中予以适当加分,加分标准掌握在5—10分。
三、严格教职工考勤管理
(一)教职工要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出满勤、干满岗,认真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
(二)教职工因事、病、婚、产、丧等原因需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的,须向相关部门或部门负责人请假。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履行请销假手续。
(三)各单位要坚持教职工每日考勤记载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考勤档案,与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紧密挂钩。教职工考勤使用规范的《考勤登记表》和《请(销)假单》。
(四)事假:
1、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请事假3天以上的,须经县教体局主要领导批准。
2、中层以上干部请事假3天以内,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3、教职工请事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领导批准;3天以上7天以内的,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五)病假:
1、教职工请病假7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批准;7天以上60天以内的,须出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由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2、教职工连续请病假超过二个月,又不符合病退、退休条件的,须经本人申请,所在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
)同意,凭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报县教体局审核批准;符合病退条件的,应按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3、教职工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按下列标准执行:
(1)连续病假在二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
(2)连续病假超过二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90%;工龄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连续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70%;工龄满十年的,发80%。
⑷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教职工,其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的工资,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15%,但提高后的病假工资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⑸教职工在病假期间可以继续享受所在学校的生活福利待遇。
(六)教职工请事、病假一年内累计30天以上60天以内的,年度考核按不合格计,同时不享受当年绩效工资。
(七)婚、产、丧假:教职工请婚、产、丧假以及请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鼓励支持教职工通过成人教育和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教职工离职(脱产)进修学习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县教体局批准,同时与所在单位签订协议。离职(脱产)进修学习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修学习期满返回原单位上岗的,返还进修学习期间工资;不返回原单位上岗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对组织纪律涣散,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逾期不返岗上班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教职工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内的,由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并按规定做出相应处理;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上15天以内的,当年工作考核定为不合格;教职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超假期离岗超过15天,或一学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按有关政策规定,一律作为自动辞职处理,其人事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教研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数学是抽象思维方式的产物,数学其实是一种建构行为,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和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得到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帮助的作用。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学习资料内容、学习的能力等都是不能被训练的,只能进行建构,对这些进行强调性认识并不是人的大脑直接而又简单的反应,而是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客观的相关作用,进而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发挥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认知为主体,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仅仅发挥的是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等。
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
学校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传递、处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倡情境教学,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信息建构获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的情境教学,设置的情境需要和现实情境类似,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学到知识,情境设置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第一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并进行探究学习。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知识建构的作用,实现真实的知识学习。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考虑,新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涉及原有知识结构,通过对自身原有的知识、外部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完成建构,获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对新信息进行的建构和对原有知识的加工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灵活地建构新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学生新信息建构中是辅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周围各种现象的理解,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解释,让学生加强自我学习的控制能力,教师需要辅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创设情境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到知识,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并进行知识探索。
参考文献:
[1]唐瑞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7):43-4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问题 建议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环境场所中,人与人之间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在商场、职场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孩子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在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势必影响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一、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现阶段教学中的问题
口语交际能力,简单来讲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用来信息交流,也可以进行情感传递。口语的交流一定是双方的,是一种需要互动的表达形式。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主要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以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辅助。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要想获得好的机会,就应积极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该技能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与表述,而是在结合个人理解基础上,加以对生活的感悟,需要用语言对其进行修饰和加工,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校缺乏口语交际的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说明学校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度还需要加强。其次,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能顺利进行,部分同学胆怯、顾虑的心理,影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也不强,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培养,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不够,学生不仅要能表达,还要会表达。
二、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建议
1.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环境氛围对交际很重要,在学校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因为为口语的表达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口语表达者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易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小学的教学中发现,之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开口表达,很大程度上与对环境的担心有关。经常会有同学担心说话时说错难为情,被同学们所笑话。对于小学生的这种思想负担,在教育中,我们让同学们知道,说错话并不是可笑的事,而是在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能敢于说出来就是好的。相反,经常取笑别人是不正确的行为。学校在小学生中创建一种这样的氛围来,非常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
在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侧重于实践情境的创建。因为对于很多小学生,在家里面与爸爸、妈妈、邻居小伙伴就交流的非常好,而在学校时,就不愿意更多的与他人交流表达。针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创建一个与实际生活一样的情境,就会让小学生愿意表达,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小学生能够很快的感同身受,有参与交流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行口语表达,这样也利于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而因材施教
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而因材施教。小学生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天生性格就爱说爱笑,就比较爱发言,爱表达。而有一部分学生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所以上课时也不太爱发言。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就经常让那些爱发言的小学生表达,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而那些不爱发言的小同学,也越来越不爱表达。长此以往,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小学生的水平就参差不齐。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从根本上解决,性格是天生的,而培养一定是后天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完成。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受先天性格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制订不同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案,循序渐近地对引导学生张口,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长此以往,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4.构建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对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该本着更加科学化与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要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必须在一定情境之下进行的评价,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本身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小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发展。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而不应该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针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相应的教充评价体系一定要科学化。
三、结语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在小学教育中逐渐渗透完善。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在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一定会朝着更适合、更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