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44
导语:在德育的狭义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教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问到物体的意义,通过提问、思考与应答,建立交际,发展语言及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体意义延展,可知意义探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英语词汇意义的掌握及学习,是我们广大英语学习者及爱好者学习英语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概念整合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意义构建理论,它在本文对英语词汇意义研究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会使用其建构理论来深刻剖析词汇意义,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概念整合理论
Fauconnier和Turn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又被称为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他们认为感知、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式是概念整合,而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连结、相互映射这样的基本认知操作实现是其实现形式,其构建意义是随着思维和话语的展开与修改的认知模式来实现的。简而言之,概念整合理论是通过空间中的网络联接与过度实现的,各空间通过相互映射的方式形成新的空间然后形成层创并输出。人们在进行认知建设时,不断地创新出新的认知空间。概念整合理论是由四大成分空间构成的,被称为“四大基本空间”: 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1(input1),输入空间2(input2),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两个输入空间中各个元素部分联系的建立,整合空间中输入空间的投射,形成的层创结构,整个过程都是对概念整合的最好演绎。
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意义研究
在认知语言中,语言是有理据的,不是通过瞎想产生的。看似完全没有章法的谈论,其深意是没法估量的。“语言的常态是理据性,而随意性才是例外。”理据性在词汇和语法Radden& Panther的《语法和词汇中的理据》中有此类解释。
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英语词汇的理据,即为英语词汇的内部意义,研究内部意义对英语词汇有重大意义,这不仅仅体现在词汇意义的理解上,还体现在课堂语言的表达上及运用上,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内部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下面我们将以多义词、复合词、习语为例来探讨如何在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研究英语词汇意义。
2.1多义词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词汇意义研究
所谓多义词就是英语词汇除了本身所特有的意义外,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含有不同的意义;它不是特殊存在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词汇均具有多义(其中不包括专业词汇),这也是歧义之源头,因此它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语境、人称,甚至环境……正如:Evan和Green举了dangerous这个形容词,它和safe是反义词的例子,来论证上述道理。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玩,我们可以说:
(a):The beach is not dangerous.
(b):The child is not dangerous.
τ诰渥樱a)我们可以理解为:沙滩没有危险,挺安全的,dangerous在句中是“危险的”,但对于句子(b)将可能会形成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小孩没有危险,不会威胁且伤害到别人,另一种解释是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孩子不会受到威胁。该场景在概念整合理论中被反映为:危险的场景为输入空间1,孩子呆在海滩上玩耍为输入空间2,人们通过部分映射整合为一个孩子受害者的虚拟场景,为合成空间。
英语多义词的现实,必须通过认知构建,又如red pencil,若讲其原始意义,则为输入空间1为红色的铅笔,输入空间2为各类工具,人们通过跨空间映射整合为另一类属空间“红色的铅笔”;若讲延伸义,则red pencil的意义不单指“红色的铅笔”,而有“记录赤字的铅笔”的意思,输入空间1为“红色铅笔”,输入空间2为“财政赤字”,通过跨空间映射整合为另一合成空间“记录赤字的铅笔”。
2.2复合词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词汇意义的研究
复合词是英语词汇中最常见的构词方式,它可以将两个简单的词合成为一个新的词汇,即让有限资源发挥其无限价值,简单的来叙述即为复合词是按特定的规律及顺序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从而形成的词汇结构,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是两个旧词意义的再生,而非词义叠加。它的形成对于人类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以green hand为例,“green”属于颜色的一种“绿色”,而“hand”属于人体的一部分,为“手”,分别属于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人们通过隐喻对输入空间1进行加工处理成为“没有经验的,稚嫩的”,而通过转喻对输入空间2进行人工处理成为“人”后经一系列反应构成复合词“green hand”义为“没有经验的人”。复合词的词义不是简单的词义叠加,而是通过已有经验和认知对简单词汇的再次整合与升华,从而形成复合成的新义,其新义有时可以是两个词重合部分的升华,有时不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经验和认知对其进行定位与整合,使其新义符合语言的发展。再如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的“bubble-economy”,这是一个由 “bubble”和“economy” 合成的词汇,心理空间1为“泡沫的特性―易破”和心理空间2为“经济的特性――不稳定性”。通过部分映射层创出合成空间“泡沫经济”意思就是“经济形态不稳定,不坚固”。通过运用合成空间,我们可以将一些简单词汇进行合成,升华为更加易于把握和理解的新词汇,对语言的发展也有里程碑意义。
2.3习语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词汇意义的研究
习语是古人通过自身体验说的一些生活语,它的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多数为生活体验或经验的总结和体会。习语属于约定俗成,很少有规律可循,或其规律已随时间的迁移而有所磨灭,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概念整合对其进行深层认知,使我们更方便掌握其中深意。以“You are digging your own grave”为例。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用于警示他人的习语,义为 “你在自掘坟墓”潜在意义为“你在做一件即将对你有坏处的事情,你自己还]有意识到”。因此我们在看到“自掘坟墓”时的深层意义为“自取灭亡,自寻死路”。以“fine feather makes fine birds”来作为例证,心理空间1为:鸟类,鸟的羽毛,鸟的外貌形态;心理空间2为:人类,人的衣装,人的外貌体态,通过心理空间1与心理空间2跨空间映射到类属空间里,提取相似成分,如:鸟的外貌好看与否与鸟的羽毛有关系,与人类的漂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衣服的衬托有异曲同工之效,从而形成合成空间“人靠衣装,马靠鞍”,意思就是人的外在打扮也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习语的内在成分以及对生活常识不熟悉,我们是万万不会把“鸟”和“人”挂钩,也不会将已有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3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是人们思考及认知事物的一个重要认知过程,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完整且系统的基本认知机制,它将词汇所固有的意义及实际情况相结合,优化产生新的动态意义。本文通过对英语词汇中的多义词、复合词及习语等词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深层认知,用实际例证来呈现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模式,为事物的深度认知及后期延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对英语词汇的深度认知与把握也将会不可避免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使英语在教学中有规律可循,并将此规律加以运用和开发,使英语词汇意义教学的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激活学生的内驱,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使其更易被接受。
参考文献:
[1]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
[2]房红梅,严世清.概念整合运作的认知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引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教师都应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计,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气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设疑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小品引趣……如我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先将课文通过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一遍,让学生的心灵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鼓励竞争,激发应有的学习斗志
如《船长》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正在正常平衡地行驶,突然,‘玛丽’号巨轮一直向‘诺曼底号’撞来,轮船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情况万分危急,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船长又会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了,众说纷纭。接着,教师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课文:哈尔威船长遇到了这种情况,他是怎么做的呢?从而,把学生推上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还可利用角色创设情境,如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杂草、小稻秧、喷雾器,表演时,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各个角色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后,评一评哪些小朋友表演中的语言、动作、语气、神态是正确的,哪些小朋友的表演还不到位。学生在表演、评讲中感悟了语言,理解了课文,体会了感情,发展了个性,学习过程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三、强化阅读,挖掘深刻的文字内涵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阅读就成了语文课的一道风景。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有感情朗读。“读”是学生品悟语言、习得语言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浓墨重彩之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可以从“读”处着眼。有感情朗读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就能蓄情于内容,融情于课。如在指导朗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教师先融情于声,范读一遍,让学生找出全文作者的情意点――“痛”,而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赛读、集体读),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在有感悟的反复朗读中,学生挖掘出文中的景都蕴含着作者的“痛”。至此,学生的感情已完全融入文本,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作好了铺垫;再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段话音顿基本一致,如果不加强朗读,则难以读出味来,指导时,应让学生发现整齐匀称中又有参差,应细细品味,慢慢吟诵,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读出抑扬、悦耳的节奏美,进而领悟到鼎湖山泉声之美。
2.有效阅读。阅读不能流于形式,应讲求实效。要想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求得实效,就得与挖掘文本挂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如《番茄太阳》一文中三次出现“番茄太阳”:
(1)明明一面用手抚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三句话,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出文本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句从明明一面摸一面笑能感觉到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对“太阳”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既疑惑又惊喜,表达出了她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从中我们应读出作者对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却要接受这样不幸的命运的无尽惋惜,这是无奈的“番茄太阳”。第二句把小女孩的笑脸比喻成最美的“番茄太阳”,表达出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充满希望的“番茄太阳”。第三句还是借“番茄太阳”比喻小女孩的笑脸,通过“挂”字写出了小女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鲜明地表达了小女孩的笑脸给作者留下美好印象和温暖感受,更重要的是从明明的乐观中作者获得了生命的勇气,不会再为“生活艰难、心情无比灰暗”而伤感、孤寂,因此,这是新生的“番茄太阳”。至此,字里行间的意蕴已完全被学生体味出来了,学生再读时,肯定不会觉得茫然,阅读也就有了成效了。
四、巧借媒体,创设形象的数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是由这些因素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如《天安门广场》、《雾凇》、《九寨沟》这样的课文,我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雾淞的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童话般的九寨沟,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更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2.公正性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批评时,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允、平等、正直,即我们在对待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上,在对待优等生AA与学困生上,在批评方式与语言上都要出于公心,处理公正。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每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利。
3.启发性原则。批评的目的是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步入正道。故我们在批评教育中应讲究启发性原则。我们的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而是主人翁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批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感情,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愿望。
二、学生心理活动很微妙,也很复杂,我们批评学生时必须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采用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
1.提醒式批评。对于性情机敏,疑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批评。即:暗示、提醒、启发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忽视了他们机敏、多虑的心理特点,草率地采用大量的正面批评,则可能使他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形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批评。那些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自我醒悟。因此,我们宜采用启发式批评,只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觉悟、自己改正。
3.商讨式批评。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否定心理明显、容易激动的学生,宜采用较为缓和的商讨式批评。只要以商讨的口吻,平心静气地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他们,就不会产生剑拔弩张之势,避免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从而增强批评的教育效果。
4.迁回式批评。对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学生,则可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迁回式批评。在批评教育时,若能把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引导犯错误者认识“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检查,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坚定改正错误的意志,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新医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医院价值取向偏离
一个人价值观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他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国,医院的宗旨应该是以病人利益为中心,让病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治疗,要时刻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个别医院的医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价值观念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2.医务人员思想水平较低
如今,有很多的医生盲目推荐很多价格昂贵的治方式,患者很难接受。没有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推荐,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很难得到缓解,治疗时间加长、效果不佳,使得病人长期处于病痛之中。医生不擅长使用新型的医疗技术,只是一味通过服用药物和打点滴的方法来治疗,这样很难从根本上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
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化,医生也越来越依靠医疗设备,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医疗设备也能够迅速检测出患者的病情所在,准确判断出患病的具置。这样一来医生会依赖和看重先进设备的作用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医术相结合。因此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将会使医生变得消极被动。
4.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但是我国很多医院仍在实行以往的运行机制,通过过去的机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就不符合绝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将会引起人们的广泛不满。很多医务人员对现有的体制改革了解还不够深入,思想观念还有待提高,不积极参加新医改的各项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重视不起来。
二、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医务人员应该时刻具备不被社会风气污染的决心。医生要时刻将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对病人一定要温柔相待,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体会他们的需求,在医院制度有损病人利益时要努力改善医院的制度,让患者能够真正从中得到温暖。医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服务人员。
2.健全医疗卫生体制
在新一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生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制,要逐步摒弃以往的不良风气。安徽省芜湖市作为改革的试点城市,一定要加强市场的竞争,要合理分配医疗卫生岗位和工作,将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的人,各个医院要及时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习,让医院能够深入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增多会议召开的次数,让各个医院的青年工作者积极献言献策,并且以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让芜湖市能够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实践体系。
3.改变医务人员的落后观念
医务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金钱和自身的工作职责,要善于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要有一定的补救措施。要改变那种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落后的思想,积极鼓励病人或者开展捐款等一系列的活动,避免病人因支付不起医药费带来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如医务人员思想落后、过分依赖医疗设备、医院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为了将安徽省的医疗事业发扬光大,提高我国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一定要积极改善社会上这种不良现象,要开拓创新,引领医护人员朝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迈进,改变医疗人员素质低下的行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也必将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道,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思茅为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之一,思茅茶马古道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从线性文化遗产的视角,通过与之相关的文化线路、遗产廊道、风景道等概念的辨析,以思茅茶马古道为实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该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思茅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财富,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是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1]。
过去在我国,“文化遗产”一直被称为“文物”,直至2005年才正式被称为“文化遗产”,这一字面上的改变也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视域从传统的静态形式引申到动态形式,由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转变为对“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深刻说明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文化发展的载体从未中断,这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内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些区域内有着种类、数量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线状的文化遗存集合体,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文明的交流互动。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文明通道,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思茅作为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境内的茶马古道在整个茶马古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整个思茅区最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
2.线性文化遗产及其衍生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线性文化遗产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涉及到线性景观的文化遗产的概念也有很多,如:线性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廊道、文化廊道,以及历史路径、线状遗迹、风景道、历史线路等,概念名称众多,甚至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文化遗产因其线性的特质都有许多不同的名称界定,由此带来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目标混淆[2]。因此,要想准确把握线性文化遗产的内涵,制定正确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相似概念之间的深层区别。
本文通过文化线路、遗产廊道及风景道三个与线性文化遗产关系密切的概念的辨析,分析思茅茶马古道的保护开发现状,并据此探索适合思茅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2.1线性文化遗产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对线性文化遗产下过如下定义:线性文化遗产由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它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3]。
线性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点:(1)地理空间尺度多为中等和大尺度。她可以跨越市界、国界乃至洲界。线性文化遗产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公路、运河、铁路等,如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奥地利塞默林铁路,以及我国的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2)在时间维度上都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开始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且仍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之中[4]。线性文化遗产是历史上特定事件或事物的载体,或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历史时刻各种物质、非物质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互动而形成的。但也有可能是开始形成于历史时期,而直至现在其形成过程仍在继续;(3)文化层级上包含的遗产元素类型多、丰度大、级别高。线性文化遗产内部往往包含多种文化遗产,且它们之间在文化上有着特殊的联系。
2.2文化线路
“文化线路”是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出现的新概念,“文化线路”研究最早由西班牙倡导。2003年,ICOMOS在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行动指南》对“文化线路”定义如下:“‘文化线路’是一种陆地、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它自身具体的和历史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它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地得到体现。”[5]因此,与线性文化遗产相比,文化线路的意义在于她是精神观念之路、文化传播之路以及制度风俗之路。因此也更具渗透性、辐射性和长久性。
2.3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是美国在保护本国历史文化时提出的一种范围较大的保护概念,是一种线性的文化景观类型,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6]。
遗产廊道既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铁路线等,也可以是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遗产廊道最大的标志在于它高度注重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又力求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赢。
2.景道
风景道最早来自美国,是“路旁或视阈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文化、历史、游憩价值,考古上值得保存和修复的景观道路”[7]。与其他线性空间相比,风景道更强调其在旅游者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休闲游憩功能、体验教育功能和信息引导功能。
通过对以上线性空间概念的辨析,可知三者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角度下的内涵拓展,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线性文化遗产的内涵,改善和提高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各概念详细的辨析如表1所示。
表1文化线路、遗产廊道与风景道比较辨析
3.思茅茶马古道概况
3.1茶马古道由来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8]。
茶马古道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地区因地理条件限制不产茶,而需要从内地大量购进,同时,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导致马匹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而逐步衰落。
3.2茶马古道体系
茶马古道体系庞杂,主要由两条主要线路和众多支路组成,两条主要线路即川藏线和滇藏线。
3.2.1川藏线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具体线路如下:
北线:雅安——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卫藏地区;
南线:雅安——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昌都——卫藏地区。
3.2.2滇藏线
【关键词】 美;审美;德育;相关性
一、美和审美
什么是美?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和美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性本能的升华。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对于美做了最高的哲学概括。
对于审美,黑格尔认为审美是人的主观精神积极参与的一种精神创造,是心灵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情感体验过程。审美有三种类型:第一,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对理想形象的自动表现。第二,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或理想的发现。第三,审美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主动审美与被动审美。前者是指有意识的进行审美活动,后者是无意间接受审美享受。
美与审美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在传统美学看来,审美活动仅仅成为了把美与美感联系起来,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成的角度来谈论美以及美对人的依存性和对人的肯定意义,他认为:“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力量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生产出来。”[1]也就是说首先有审美活动在进行,同时有审美对象存在。审美活动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联系在一起,终结了主客体分开的非审美活动。我们只有通过考察审美活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及审美的关系。
二、德育
1、德育的概念
德育在学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广义的德育概念除了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外,还应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等。但是以上德育概念过于庞杂,违背了“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基于此,谭传宝为德育下了如下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
2、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社会、个体和教育。
德育的社会是其在发挥上必须要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社会功能的实现要靠德育教育的长久成果反映在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和内在修养上,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建构等等。
德育的个体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每一个生命的延续都要遵从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德育就是赋予每一个德育对象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以及行为规范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在育“德”的同时能够“得”于社会。
德育的教育具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关于德育的教育功能,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关于对平行系统的作用多指德育在完成育人的目标的同时支持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具体任务的完成的实际作用。
3、德育的目的
一般认为,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要培养出的品德。德育目的作为对德育结果的设定,应该对于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的认知以及从情感体验到道德行为的改善都有预先的设想。此外,道德目的的要求应高于道德对象的现实道德水平,而且道德目的产生于道德活动之前,具有时间上的超前性。但是,道德目的的制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社会发展以及德育对象的发展两方面的实际情况,要在主体可以接受并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限,既要注重德育的高度引导,也要注重德育工作的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德育工作作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历史性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价值或意识形态色彩,即具有民族性与阶级性。
三、审美与德育的相关性
1、范围相关性
从概念角度讲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直觉与逻辑、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对立与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存在并发展。而德育是教育工作者在适合的价值环境下促进德育对象对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高的教育活动。显而易见,二者在行为主体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审美主体包括所有人,而审美客体则可以是艺术,风景,文学书籍,甚至石头、碎纸等自然物以及精神产物。而作为德育的主体,多指教育工作者,德育的客体则指德育对象。所以,审美的主体与客体在范围上都远远大于德育的主客体范围。德育的内容作为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包含在审美的范围之内,所以审美的范围远远大于德育的范围。
2、功能相关性
审美的目的在于心灵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情感体验,而德育的目的是使德育客体接近或达到德育预设的结果。审美的功能是产生精神作用,而德育的功能在于完成德育目的后使得德育客体可以完成对于社会行为规范与生活准则的学习与掌握,进而获得相对的自由。所以审美的功能更在于社会生活中人的思想升华,这在层次上要高于德育的功能层次。
3、价值相关性
审美的价值基础在于美与美学,而德育的价值基础在于道德。从这里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类劳动在美与美学的生成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道德是作为人际交往关系的维系原则,逐渐与人类劳动从直接关系转变为间接关系。审美的价值属性多在于审美主体个人,不具有价值关联性,而道德的价值属性更多的产生于行为主体之间,具有价值关联性。所以可以看出来审美强调直接劳动下的个体价值,而道德是间接劳动下的群体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谭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王德胜.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4]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5] 徐国. 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 刘雅. 论德育的审美意蕴[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6).
[7] 张春凤.试论审美与德育[J].天津教育(管理),2008(5).
[8] 古良琴.审美德育:道德教育追求的至境[J].中国政治教学参考,2003(4).
论文关键词:文化 德育 文化传播
一、文化和文化传播
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的问题,就象钱钟书老先生说的那样:“文化到底是什么?本来还清楚呢,你一问倒糊涂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个之多,这说明,在每一个学者心日当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化定义。我国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主要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大维度。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总之,不论是“广义文化”还是“狭义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成果。
文化不仅需要创造,还需要传播。任何文化的发明创造,都凝结着人类巨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为私有财产藏匿起来,那它的价值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化的价值,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要创造文化,还需要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它,实现它的价值。即文化是传播的产物,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由此可见,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传播指的是文化从一社会到另一社会、从一区域到另一区域以及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的互动现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实现文化的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是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使人们接受的过程。
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文化传播方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它指的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和行为。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很多,语言是人类早期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相互理解的主要方式;然后是书籍;接着是广播、电话、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文化传播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这些传播媒介,就是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二、文化传播与德育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说来,德育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文化的社会活动。文化传播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阔了德育工作的视野,增强了德育的感染力,推动着德育现代化的发展。
(一)文化传播开阔了德育的新视野
鲁洁老师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自觉地在文化层面上来思考道德教育问题,这实际上限制了我们对道德教育的全面认识与理解。我们应该把包括德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把它放入文化学的视野加以审视和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拓宽了我们对于教育包括德育现象理论认识,使我们得以更为充分地把握其内在规律,更加自觉地全面发挥它的功能。
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内容极为丰富,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可以这样说,人们通过这些文化传播方式获取知识,了解国际社会动态,发表议论,交流思想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已成为人们开拓新视野的主要工具。第一、它们使信息实现了跨时空、跨国家、跨民族的大交流,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利于人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文化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而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第二、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更有利于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第三、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科技含量较高,它使人们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激活人们的创新意识。
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使用,让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对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使我们德育的视野越来越宽广。
(二)文化传播开辟了德育的新渠道
文化传播开阔了信息共享空间和渠道,使人们可以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人们利用那些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使那些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经过加工制作成为形象逼真、趣味生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其中,网络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人际交流环境,大家在这个环境中交流时既不存在空间的隔阂问题,也不存在交流者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年龄问题,相互之间也无须见面,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戒备,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家可以在其中推心置腹的讨论问题。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与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渠道。
[关键词]德育教学工作研究探索
东方出现了四小龙,中华在崛起,我们国家的地位在提升,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存在道德滑坡……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之林逐渐下降。
我国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提高靠的是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我们学校一向重视德育教育的建设工作。在对德育概念的完整科学认识基础上,立足于德育教学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一、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是丰富的校园文化。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晨读朗诵《弟子规》,让学生熟悉为人处事的礼仪与规范;温馨的校园环境,教学楼中到处鲜花簇拥,让学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宿舍的军事化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磨砺他们的耐性……
其次,制作《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德育课件。课件集故事、图片、音乐、诗歌于一体,教师的精彩演讲,声情并茂,让许多学生都因感动而流下热泪。学生的心灵被洗涮、被震撼,有的学生到下课还无法从那种激动中自拔,跑出去藏到角落独自哭泣,课后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是,从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知道了人活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养;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我生命……”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班每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班级的一些现象,开展主题班会,学校高度重视,每班活动都要邀请领导和老师参加,营造气氛,让学生以演讲、演小品、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反映活动的主体思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开展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并结合动画故事回答《弟子规》中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系列“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从中体验成就感;组织大型诵读《弟子规》方队,大型表演《太极扇》方队,学生身着传统服装,演艺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魄力;开展“我的班级我装扮”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装扮自己的教室,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感。
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争做文明学生,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习努力,身心健康。
二、德育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现代职业发展呈现出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社会需要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面向社会的需要,我校的德育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德育教材,一部分是《弟子规》。我们的德育教学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平铺直述的讲授,而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首先,德育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案例链接:请学生上讲台诵读,并做一分钟的案例分析,然后全体同学给该学生掌声鼓励。通过这种形式可使每位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提高,胆识得到锻炼,有的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非常害怕,可经过几次锻炼就很自然了,快速的案例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关于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议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陈述小组的观点,各小组可相互点评,也可由教师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其中学会了合作;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课后每人准备格言,并选几位学生准备关于成材的演讲稿,教师提前准备学生的座位号或姓名,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就互赠格言,将自己的格言含义讲解给全体同学听,并给对方送一句衷心的祝福;几位演讲的学生分别上讲台演讲,这样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学采取了教师讲解字、词、句、段篇并结合古今社会的不同,进行古今礼仪与规范的对比探讨;然后让学生演绎《弟子规》,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以达到学《弟子规》、做《弟子规》的教学目的。学习《弟子规》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入则孝”一节后,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体会,有一位同学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可是我却从来没做到过,以前跟父母说话总是不耐烦,大呼小叫不以为然,现在通过学习我感到很内疚,我知道了为人父母之不易,知道自己错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有很多学生都感悟到以后的生活中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位学生说:学习了“谨”中‘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感到惭愧,我曾就是借了人家的钱物就不及时还别人,总觉得无所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借不还会给借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失信于人,让自己没有了诚信,人格会出现瑕疵,以后我一定会重视这一问题。他说到做到,把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