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46
导语:在小学德育任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国的小学教育有公立小学也有私立小学,基本为六年制。美国政府并未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而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影响着美国小学教育的方向。这六项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强健体格;二是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三是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的认识;四是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五是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六是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上述可知,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学习其它的课程、发展个人的潜能;其次,美国教育十分重视民主素养,从小就要培养民主观念,培养具有民主风范的美国公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接受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没有一言堂和标准答案,教育的内容更加活泼多元,教育的成果更加宽广无限。
在教学科目上,主要有英语、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及音乐、健康及体育、外国语等。其中以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英语阅读、写作、文法、拼字以及数学为核心课程,由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其它科目则由科任老师担任教学。美国小学校规模都不大,平均每班的学生人数在20至30人之间,较大城市可能有的小学校学生人数会超过千人,一般地区的小学校学生人数只有数百人。美国小学一学年分3个学期(第一学期9月5日至11月29日;第二学期12月1日至3月7日;第三学期3月9日至6月13日),暑假接近3个月。美国小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上午7点半上学,下午2点就放学了。美国小学总课时很少,每个教学日只有6.5个小时,每周只有32个小时,每节课只有30分钟,上下午各有一次户外游戏活动,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布置一点点作业也只要求几天后才交。
近年,美国小学开设了“孔子课堂”,有来自中国的老师为学生上课。教室内的布置也充满了中国元素,有五星红旗、中国结、红灯笼、中国福、恭贺新春中国娃娃等,还有学生从海边捡来的芦苇和贝壳。美国的小学教育和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方法上有一定区别。比如幼儿园: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或者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会读、写3位数的数字,从随意取的5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从大数到小;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坚持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别;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三年级:学会如何把资料做成曲线图;会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了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鸡、小白鼠等小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透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四年级:用计算机运算很大的数字,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来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 五年级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拟的报告和五段体式的短文;学会写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能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构思、背景、人物塑造、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数学;教学
任务驱动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学习中,展示给学生的数学任务是具有一定真实性和自然性的数学情境,激活了小学生对自然实物好奇的本性,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增进学生自身知识的重组与建构,增进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的信息间的互联、融入及整合,进而加快小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内化进程。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体验、发展及创新的心理构建过程,是一种社会性、协作性的活动,是在沟通、思考中进行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是让学生不但能够获得知识,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处在一个需要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学习情境中,需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并对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任务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合适的任务。设计的原则是:(1)反应原则,任务要包含处理信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2)交际原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有真实的交际机会和行为;(3)复杂原则,任务要有一定难度。同时,设计的任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真实性、适切性、挑战性、应用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圆柱为例,设置一个制作圆柱形纸杯的教学任务。
2.提出任务
设计好任务后,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去学习并吸收所学的新知识。任务的呈现方式有三种:(1)直接呈现任务;(2)情境呈现任务;(3)任务单呈现任务。如制作一个圆柱体的任务,采用直接呈现任务的方式即可。
3.分析任务
呈现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进行任务分析是必要的。教师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可以依次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要用已有知识,哪些要用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分析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通常,任务分析的工作包括任务分解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如圆柱体的制作,需要剪出两个圆、一个长方形,关键在于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与圆的周长要相等。
4.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法强调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完成任务。如圆柱体的制作,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
5.交流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相互交流,进而进行归纳总结、反思巩固,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同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将所学知识内化。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系统性。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任务的关键点。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强调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对任务关键点的解决进行思考。
3.综合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要综合评价,不能只看任务完成结果,任务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都应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同时,一定要肯定学生的成果,激励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完成好下次的任务。
四、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设计任务前要充分分析知识点、统筹兼顾,提出任务时要尽量直观形象,充分分析任务,让学生亲自完成任务,最后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目安.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2]陈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浅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7).
[3]李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2(02).
“Game over”中忘到了九霄云外。如此的课堂教学效果给我们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不少老师都走入了这么一个误区,片面追求任务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哗众取宠,却忽视了任务活动的有效性,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活动呢?
一、任务活动必须与语言内容相结合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语言学习的目标。要使活动有效,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而活动,也就是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言技能,是听的、说的、读的,还是写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有这样一条: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确定语言学习的目标,围绕目标来开展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语言技能的锻炼。如教 3A Unit1B部分,主要的认知目标是单词cat,dog,monkey,zebra,panda,tiget等动物词的听说认读,在完成了单词的新授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以正确认读单词为主要目的,兼顾单词听说操练的小活动:Listen and Point.即要求两个同学一组上台比赛,谁能快速地找出老师口中所说的单词,谁就有机会得到这一单词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图片,而且只有选对了正确的动物图片,才算真正获胜,得到奖品。这个活动很简单,既要求学生听得懂,又要求学生认得出单词和动物图片,有趣而不枯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效率自然也在活动中不知
不觉得提高了。
2.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后,能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不仅能提高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教学活动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以任务活动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它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学生所应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语言内容创设小组活动的语境或情景,开展小组讨论,一方面能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习课外知识。
二、任务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务求真实有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才是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得由有效的任务活动来实现。任务的设计,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中有句谚语说得好: Education must be fun.而游戏任务对激发学生兴趣卓有成效。在教数字时,我就设计了让学生跳跳绳、拍拍球、跺跺脚、挥挥手、眨眨眼等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学小玩,兴趣十分浓厚。
2.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但是也正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有时候在开展活动时,昀初小孩子积极参与,非常热情,过一会儿,他可能就在忙其他的“闲事”了。而且有这么一种情况,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所含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可见,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当中,并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坚定的学习志趣,是我们设计任务活动又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3.任务设计要真实。小学生毕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是很丰富,英语学习也还是起步阶段。任务设计就不宜太难,太复杂。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三、任务活动力争面向全体,人人体验参与
1.任务活动要有层次性。孔子有云:因材施教。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其性格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总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设计的活动也就不能生搬硬套,比如说,任务活动虽然是一样的,但在活动结果的要求上,对不同学生可以是不同的,同样是在描述苹果,程度较差的同学我就要求能说出“apple”即可,中等的同学就要求会说:It’s an apple.而程度较好的同学就要能说: It’s a big/red apple.等句子。
2.任务活动要有多中求“精”。俗话说得好:把戏不可久玩。任务活动的形式自然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只有多元化的任务活动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常学常新,充满创新意识。比如在学3A Unit 11 A boy and a girl这一单元时,我准备了一些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学生A抽取―张后,根据纸条上的名字对其进行外貌或衣着等的描述,要求其他学生猜猜: who is he / she?在描述和问答中操练课堂内容。再比如说单词接龙任务, dog ― girl ― lamp ― pen ― nose……要求学生接出的单词的首字母必须是前面一个同学所接单词的末尾字母,复习单词的面很广,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大,一些程度好的同学还能把课外所接触到的单词用到课堂中来,不知不觉中也丰富了其他同学的词汇量。当然,任务活动还有讨论型任务、调查型任务、创造型任务等等。但一节课上,任务活动除了多以外,还应求“精”,有效的课堂教学决不可能是瞎拼乱凑的活动所组织起来的,而是多种任务活动的有序的结合。
四、融情感于任务活动之中
1.让学生喜欢你。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我们自己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对此肯定都有点感触。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倾注了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任务活动中,教师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或略显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加以组织,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学生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才会大胆发言,积极思维。
在现阶段的小学中,美术属于副科,美术教师在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较轻,对于美术的课程,一般就是教授涂涂画画,欣赏作品,再无新意。这不能充分地体现美术的教育功能。美术教学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对此,教师要做到“反思…转变…设计”“突出”四项基本改变。
一、反思
在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对传统课程标准进行了新的改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教师应该对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反思,重新理解、体会美术的重要性,转变以前的传统看法,树立对美术教育的新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能在行动上有所突破。在反思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反思自己之前传统教学中被磨灭的对于美术的热情。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都是喜爱的,但是在长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逐渐磨灭了对于美术的那份真诚,只是把美术教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没有激情可言。自己都无法做到热爱美术,又怎么能将美术的魅力展示给学生?所以教师要重新确立自己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如在小学人物画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对人物画有建树,对于人物画要有充分了解,并且有能力教学生进行人物画的绘画,能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对于人物画的喜爱。
二、转变
这里的转变主要是说教师要有两个转变:第一是转变备课理念,第二是转变备课方式。我们知道,备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没有备好课,是绝对不可能上好课的。可是,绝大多数的学校里,美术教师是不备课的。走进课堂后,讲个大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这虽然也是在上课,可绝对称不上是一节好课。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备课理念,改变之前对于美术课不用备课的错误理解,重新去对美术课进行解读。
在每一个学期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到学期备课,对于教材要通览,在通览和解读课程标准后制定出整个学期的计划大纲。这是每个教师都要做到的。备课要求教师要做到“懂…透…化”,就是说要充分摸清教材的整体意图,要把握住教学目的,还要懂得如何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进行课时备课,在大纲的基础上详细制定教学计划。比如小学六年级的美术第一课是《有特点的人脸》,这是人物画基础的第一课。对于这节课,教师要解读人物画总体教学大纲,之后解读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弄懂编者对于这节课的安排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两点,在把握住大方向之后,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转变了备课理念,接着需要转变的就是备课方式。在一些学校里,美术课就是欣赏书本上的内容,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并且教师的讲解不到位或者根本不讲解,导致学生产生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落后的备课方式造成的。以小学人物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应该充分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如人物画要学习到的中锋、侧锋等绘画技巧,通过语言传递美术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播放幻灯片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这些技巧在绘画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技巧进行训练,可以随堂布置简单的绘画任务,将这些绘画技巧包含其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技术得到充分训练;最后,让学生对新的绘画技术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于人物画新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
这里所讲的设计主要有三点:设计教学、设计教法、设计学生作业。设计教学就是指教师要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宏观掌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人物画《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程的大致流程作一个详细的计划,如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准备好绘画所用的工具,在上课之前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等。对于如何导入新课,如何教学生欣赏等都可以制定一个教学设计大纲。对于教法,在之前的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地认识后,要考虑如何去传递知识。如在人物画的教学中,要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充分理解之前的绘画技巧和提高审美能力。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法进行设计。一般的教学方法有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将这些教法融会贯通需要教师进行规划。播放幻灯片时,可以选择几张辨识度高的人物画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些图片运用了什么绘画手法,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画,进行人物画讲解并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在课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布置美术作业,这些作业应该是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制定的,要在之前做好充分的作业设计,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布置作业。在学习人物画时,让学生分析出人物画的差别,可以单独地布置画这些人物画特点的作业。如让学生看古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将古代仕女独特的眉毛画法作为一项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各类眉毛的画法,并通过眉毛的变化显示人物的情感。这样的作业就和学生学习的知识充分结合在了一起,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突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驱动
现阶段,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更多的是以识字、练字、阅读、趣味教材内容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与自主化学习。教师通过精心课堂设计,巧妙构思趣味化的语言,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与自主合作学习,去讨论出问题的回答。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课堂过程中,引入新知识与巩固旧知识,让学生们能够进行全面性地探究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语言与文学的创新力、理解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优点
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教学,其本质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革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陈旧与乏味性,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语文学习、书写、阅读等方面为教学出发点,强调以学生探究与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辅助职能,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设计、提问、引导、归纳等形式,从而实现了小学语文的效率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在于其精心的设计以及趣味与新颖话的提问,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积极参与感,通过一个个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探究与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逐渐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自主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素质化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本质在于培养小学生对于自主与合作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能够让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学习与情感交流,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其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案例分析
1.设计情境,明确教学任务。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动画与配音,组织学生进行观赏,提问情景问题(任务):在平时生活中,同学你有遇到类似《乌鸦喝水》的经历吗?你用了什么方式解决喝到水?任务一提出,学生们肯定会相互交流与讨论,并且各个踊跃发言。不难发现,通过设计情境,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联系了本身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情境任务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加结合自身为思考点,进行相关知识的联想,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规范课堂,探究、自主与合作学习。基于低年级小学生其自主、合作能力较为不完善,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规范课堂,营造一个趣味性、纪律性、竞争性的课堂氛围。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组,以6为一组,进行“任务”的探究、交流与讨论。规定小组组长进行回答:(1)利用吸管喝水;(2)把瓶子倒过来喝水。(3)用力挤压瓶子。再入引入任务“为什么乌鸦用小石子填水的麻烦方法?”再次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2组学生为一个小集体,进行竞争式回答,教师作为评判,最终确定哪个小集体回答最多。小学生的回答归纳:(1)乌鸦不会用吸管;(2)玻璃的瓶子不能挤压;(3)如果瓶子倒过来,里面的水就会倒在地上,乌鸦可能只有喝一点点水,并不能起到解渴作用。
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个接一个相互联系的“任务”,让学生渐层式思考,由课本化转变为生活化,最终在联系课本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自主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领悟对于现实结合的问题思考方式,在构建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情景下,教师开展课本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词语理解,强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小组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正确化、系统化、趣味化的教学评价,分析学生的部分回答,强调对于优秀表现的表彰以及鼓励学生进行更创新的回答,从而不断地扩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提倡小组学生之间应加强知识与情感的交流讨论,营造班级化语文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为其综合了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与情景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识字、阅读、学习与理解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究“任务”,进行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05).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消费心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72-02
《消费心理学》以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的和交叉性的独立学科。《消费心理学》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应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而以营销工作中对消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营销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将消费心理学知识与营销活动联系起来,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一、“任务驱动法”的提出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其特点是,教师设计好“任务”后,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学生去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关注如何“教会”,转变为关注如何使学生“学会”。“任务驱动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把“教”与“讲授”放在了核心位置,忽视了“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总结,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学习。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创新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一)创设情境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以发展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教学需要将《消费心理学》的内容设计为八个学习情境。具体包括:走进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分析消费者个性、唤醒消费者需要与动机、消费者态度与购买行为完善、分析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利用消费心理实施营销策略、利用消费心理改进营销活动。
(二)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每一学习情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任务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环境,为接下来具体任务开展做好思想准备。第二部分是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每项任务中都给出“任务要求”,方便执行和操作;通过“任务实施建议”,按照实际工作思路,安排任务进程。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进而提供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成果考评
成果考评是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效的成果考评能挖掘问题、分配利益和促进成长。对学习效果的考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老师要从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方法、与实际贴合程度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理解正确及做得好的方面和理解有误的方面,从而使学生熟悉和正确把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适当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设计实例
以《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分析消费情感,具体阐述“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任务目的
1.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使学生能清晰界定情感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达到培养学生现场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2.通过制作消费情感分析报告,区分消费者的情绪与情感,初步掌握消费情感分析的基本内容与要素,达到培养学生文案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任务要求
1.任务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需规范引导学生的分析方向,并对每名学生的活动实施进行全程指导监控。
2.消费情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情感形成过程分析,情感类型分析,情感表达形式分析。
3.要求以4人一个小组,依次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每位同学讲述要求做到过程完整,描述生动,用词精准。
4.要求每位组员在讲故事活动结束后,针对其讲述的品牌故事,编写一份书面的消费情感分析报告。
(三)任务实施建议
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打墙盖屋,邻家相助。
和得邻居好,胜于穿皮袄。
无事生是非,邻里少和气。
家不和,被人欺;邻不和,被贼欺。近邻不可断,远友不可疏。
人有朋友树有根,人不亲来土还亲。
结交要像长流水,莫学杨柳一时青。
你对人寡义,人对你薄情。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亲邻互助山成玉,乡里合作土变金。
至亲不如好友。
与其有一千两黄金,不如有一千个朋友。炼铁需要有硬火,交友需要有诚心。
朋友间不说假话,眼珠里容不得灰渣。
交人交直,吃菜吃心。
酒肉朋友好找,患难朋友难逢。
勿以丝毫利,便伤骨肉亲。
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广交不如择友。
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交。腐木不可为柱,坏人不可为伍。酒饭朋友,难得长久。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看得人重,得到人用。
平易近人,人必归之。
出门让三子:老子、小子、女子。少的不哄,老的不欺。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让路不是痴汉。
吃个面有先来后到,拿株草有高有低。得人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称秤萝卜当称姜,三辈子结不下好街坊0吃喝不计较,买卖论分毫。
那么,纵观今日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误区
1.情感教育的尾巴
笔者曾经在某校开放日“同课异构”活动中,听过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公开课。上课的教师在语篇教学后,为了对学生进行春节文化教育,在快下课的时候说: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OK? 当听到学生整齐而响亮的“OK”的时候,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似乎认为这节课已经成功对学生实现了文化教育。由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节课快结束时的“情感小尾巴”吗?
2.与教学主题无关
有位教师执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语篇,接近尾声,教师结合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呈现了很多关于地震的画面,并通过课件打出如下文字:The world is a big family. Let’s help each other.这位教师通过再现地震中的一些场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熏陶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主题为“The English club”的语篇教学中,这样的情感教育显然与主题不相吻合,甚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与牵强。
3.人文教育的形式主义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A 板块主要围绕两对人物在年龄上的比较展开对话型语篇,课至尾声,有位教师呈现了奥运精神: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Stronger, faster and higher. 由于句子中的词汇几乎全是生词,难度大大超过学生的英语语言知“形式主义”,是说给听课老师听的,而不是真心实意为学生而设计的。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落实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对策
1.巧妙设计课堂活动,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快下课的时候有意强调几句“情感小尾巴”,这样学生不但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的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人文教育巧妙无痕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诱导、启发、体验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案例一:
就在那次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另一位执教教师课前让学生玩猜谜游戏,得出谜底:春节的象征性元素“红包”,一下子就切入了本课的主题――春节。然后进入文本的学习,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把板书设计成一个鞭炮的形状,再次给春节这个主题加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在学生理解文本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人们过春节时做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如clean the house、stick the reversed Fu、stick paper cuttings、hang some couplets(贴春联)、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观看春晚)、wear new clothes、visit relatives、say “Gongxi, Gongxi.”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过春节时做的事情,最后渗透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就显得水到渠成。
案例二:
某位老师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第1课时),在了解班级学生的梦想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what will you do? 有学生回答:I will study hard. 有的说:I will read many books. 还有的说: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every day...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适时总结: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做些什么。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活动大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语言环境,也为学生们梦想的实现栽下了一棵棵稚嫩的新苗。这样巧妙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凸显人文教育
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有的却是隐性的。对于显性的育人元素,教师不能只看懂文本的字面意思,还须深入研究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解读文本中的育人元素,细化育人内容。而对于隐性的育人元素,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产生相关联想,并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片,促使隐性育人元素的有效显现,充分体现人文教育。
案例三: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5B Module 3 Unit 1 Changes(第3?n时)
教学内容:
The sky was black. Now, it is blue.
The leaves were green. Now they are brown...
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过去式叙述“changes”。执教教师首先从南京的四季变化开始教学,播放了一个体现南京四季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对“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呈现过程中推进语言的知识点,例如:It was winter. It was cold. Now it is spring. It is warm。引入春天,植物发芽、生长、开花(英文动画视频体现植物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lant),从这个植物一片叶子上的鸟蛋引出小鸟的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bird),并推进语言知识点It was ...It could(couldn’t)...然后观看企鹅的生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enguin),并启发学生用语言点说出企鹅的成长过程接着过渡到《成长的烦恼》中人物Carol的人生变化(the changes of a person),阅读并理解文本,上升到the changes of life,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成长过程及姚明、林浩、贝多芬这三个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合作选择其中一个人创作新的文本并进行语言输出,最终帮助学生领悟“Life is full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us change.”这一生命的真谛。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执教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再构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隐性因素,并将人文教育紧紧围绕“changes”这一话题“不着痕迹”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学生都在享受着人生变化的“情感大餐”,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有益的,以及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对人生的变化体验也是非常深刻的。这样的一节课,执教教师真正实现了在“课堂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案例四: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 (第1课时),课文内容是中国学生杨玲带外国新来的学生南希参观自己学校的场景,课文中出现了there be 句型,这也是本课重点功能句型。单从文本看来,我们并看不出适合人文教育的地方,但执教教师在语篇教学之后,同样用there be 句型介绍了南希家乡的学校的各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Nancy学校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认识并了解国外的学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实现这样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并产生相关联想。
3.灵活把握教育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一首乐曲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往往是迭起、激荡起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未必是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阶段,也可能出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课始、课中、课末。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适时、适当、适度进行相关的情感熏陶。因为,人文教育不是为了展示,不能贴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也不应作为一个环节拓展过远,更未必一定在课尾,而应结合学习进程适时引导,有时只需一句话,有时可以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悟。
案例五:
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板块语篇,根据语篇信息:David speaks English. 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展开交流:Do you ofte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讲英语,并努力将英语学好:Speak English every day. Speak English as often as you can. I think you will speak English well.这里的情感教育是在课中进行的,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是课堂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
案例六: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第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时候,提炼出语篇的重要信息:Mike is cleaning the table. Helen is washing the dishes.这正是情感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语言拓展活动: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for your parents after school and at weekends. 教师抓准契机,适时引导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和父母共同承担家务的意识,引导他们在放学后和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由此可见,抓住情感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抓住人文教育的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4.贴近学生语言水平,实施人文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语言要浅显易懂,活动方式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七:
有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第1课时)时,引导学生对四季进行小结,并这样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Today we talk about seasons. What we eat/do/wear/... in each season. But please rememb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It’s easy to get a cold in spring.
?@个环节是在学生学习完四季的内容以后进行的,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总结,人文思想体现得自然、贴切、真挚,充满了为师者对学生的关爱,让听课老师觉得对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看的。
案例八:
关键词: 中职职业学校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国外的大型企业进入到我国国内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这给我国的商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但要懂得与商务有关的各种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对商务人员的要求。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笔者就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一、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的问题是:1.商务英语专业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英语基础薄弱,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也很令人感到担忧。2.商务专业没有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训练课程,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授课或学习的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对于听力和口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3.商务英语课堂上多采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语言及商务的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中职学校商务英语的口语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二、在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1.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背景
任务型教学(task-bas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是“以学生为本”的,注重“在做中学”的一种教学方法。Peter Skehan(1998)指出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应包含以下五点要素: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③首先要完成任务;④根据结果评估任务;⑤任务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脱离生活的“假交际”。
2.任务型教学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作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包含了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在商务活动的口语交流中要运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涵盖面很广,从贸易、管理、营销、保险、股票到商务习惯和商务礼仪,不仅是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时的拦路虎,而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笔者这里所提出的教学任务,是各种商务情景,是指学生运用自身学习的商务和英语知识进行特定情景的商务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要求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有意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资源进行有意义的活动的共建,以求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能解决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脱离职业场景的教学弊病,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商务英语口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重新认识商务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促使学生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灵活地运用所学商务知识。
三、如何在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四个环节: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任务后(Post-task)和检查评价(Assessment)。在进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特定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四个阶段,笔者在平时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任务设计:
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笔者注意把握以下三种策略:1.认真考虑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因为真实的商务英语环境对学生学习商务英语口语具有重要作用,每个任务都应以学生将来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为出发点。2.反复测试任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要综合考虑任务的难易度,让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3.客观评价任务是否具有多样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形式不能单一,需要充分结合多种形式,如图表式、表演式、竞赛式、报告式、辩论式、谈判式等。
四、结语
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口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时展的合格商务交际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更加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在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模拟各种商务情景进行商务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充分运用自身商务英语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商务英语的口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置各种商务交流的情景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阿娜,穆爱静.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08:57-49.
[2]蒋焕新,贾梦霞.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8:207-209.
[3]Peter 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