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47
导语: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现状分析;步骤
小学生德育教学要循序渐进,即要对德育教材的开展目的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这既是对小学生心理需求与思维水平的认知表现,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实现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德育教学的教学需求,保障学生能够在参加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认知,做到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发挥资源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借助德育主题活动来推动整个德育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学主题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设定与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实际的重视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受到各种教学因素的干扰,小学德育教学的主题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活动流于形式
按照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内容与取得的教学成效来看,德育主题应提高针对性。比如,选择游戏的形式进行主题教学,进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拘于形式的情况,首先,学生的关注点只集中于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对教学核心的重视,导致德育活动的开展未能达到预期。其次,一些教师在对德育主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出现考虑不充分的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活动的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
2.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
德育教学的开展围绕主题进行,当主题内容未能实现针对性,也就导致教学实际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活动与要求达到的主题标准之间存在差距,活动在实践开展中未能取得应有的价值,德育教学也就成了“空谈”。
3.未能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新课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对学习效率的要求,更是对学习方式改进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德育的主体――学生。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也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
1.调研阶段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即结合对发展实际的调查研究制订出最为科学合理的主题内容与开展形式。同时,润色整个教学方案,让预期的教学成效具体化,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2.设计阶段
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在设计阶段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来进行创新运用,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系列化设计要在联系学生的现实、积极利用好外部资源、发挥优秀的传统资源的前提下,挖掘好学校的内部资源、校本资源促进德育特有功能的教育作用的目标达成,使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教育价值。德育的主题设计应该包含预期成果和具体的教学形式、内容,以及设计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1)对预期结果的总结
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将目标具体化、人性化处理,以此明确学生的阶段需求,激励学生参与到家校合作教学活动中来。首先,学校应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加强对德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大纲引导德育的教育对象――学生根据德育的核心主题,确定重点培养目标。其次,学生要在家长的管理、教育中,积极发展主题德育教育,根据主题德育的要求,发展德育水平。
(2)对德育主题的具体化设计
德育活动需要做到系统化、具体化。首先,在横向上,在同一个年级需要做到不同主题的多元维度来综合选择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其次,在纵向上,在不同年级培养中,构成主题活动内容逐层递进的关系。
(3)提高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特征
第一步,从书本内容走向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对德育内容的认知水平,让更多学生认可和理解德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发挥道德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4)对练习方式的备用选择及对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练习活动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强化价值以及对品德教学的积极引导,结合家长评、教师评和同学评,使儿童感受完成道德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不容人们所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德育在中国也扎下了根,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集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灵魂。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因此,要在现在的教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将中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培养出优秀栋梁。其次,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学生的心智未发育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学生将会受用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再次,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学生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的整体道德素质。最后,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健全,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现阶段中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造成我国的德育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德育的教学效果极其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其二,教师队伍不够健全,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大都是语文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三,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讲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的德育教学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2.德育教学重在课堂,脱离实际生活
在我国,德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人们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据了解,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都不放心,害怕万一出事了,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是,纯理论的东西,在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德育教学要想提升一个层面,在教育环境上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日本 道德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67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 Moral Objectives,
Content, Approach "Life" Concept
――Impressions after Reading Wang Lirong's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Japan and China"
GONG Shuai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life" orientation alread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ral reform foreign experience also confirms this fac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ur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reform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from the Japanes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s,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roach in three areas of "life" philosoph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living in Japan today for our mora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Japan; moral education; life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针对两国道德教育现状与学生道德生活现状提出的。以知识为本的目标设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道德教育“仍表现出封闭单一的特征,在内容上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忽视个体需求、缺乏时代感,在方法上还依赖于灌输、说教、重外铄轻内修、重约束轻引导的方式,道德教育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德育目标价值引领生活,德育内容融入生活,德育方法指向生活实践――已经成为共识。
1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简而言之即道德教育始于生活并以生活为终。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式,或者说道德是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现实遭遇中,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②也就是说德行只有在亲身经历、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的实质是具化到独立的人的德行,并引领个体过有道德的生活。
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可以理解为: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定德育内容,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生活,在真实的道德生活中建构道德认知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内化道德品质,进而“引导人去过值得过的生活”。③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和德行,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④就确保了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
2 日本道德教育“生活化”理念简介
2.1 德育目标方面
日本在德育目标回归生活的尝试有在实际行动上细分阶段目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德育目标的序列化,具体表现在目标的层次上。
日本文部省1977年颁布的《日本小学道德课教学大纲》中把小学分成低、中、高三级。按照不同的阶段把28个在小学阶段必须完成的重点指导项目分配组合落实到每个年级,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有14个项目,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有18个项目,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有28个项目。如“热爱正义、憎恨非正义、有勇气地采取正确的行动”,低年级的要求是具有热爱正义的感情,中年级的要求是增加分辨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等,高年级的要求是增加有勇气地进行正确的行动等内容。⑤
2.2 德育内容方面
日本德育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内容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性,具体体现在德育内容在一纲之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体现了日本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例如,日本道德教育在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有相对应的三层德育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基本生活习惯;中年级阶段重点培养遵守日常生活规范的习惯;高年级阶段重点培养社会公德、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精神。⑥
2.3 德育途径方面
日本注重“德性养成,实践训育”,这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日本注重“情、行”,中国注重“知、意”。⑦在实施途径方面日本德育具备相对完整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实施途径体系,而中国道德教育途径主要是学校道德教育。
日本德育非常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践行途径的建立,并且在生活场景、环境中注重“思想政治及情感教育”因素的渗透。比如,利用动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本动画采取的是渗透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娱乐之中进行。⑧
3 日本德育对我国德育“生活化”的启示
3.1 德育目标指向现实生活具体内容
德育目标指向学生现实生活,并通过制定详实细致的系统目标保证德育落到实处,要依据不同心理发展阶段、条件、环境等多重因素而呈现不同的层次、水平和等级。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目标应当体现层次化、循序渐进的特点。
日本小学在“道德科”之外还另加开设“生活科”和“家庭科”,内容上既包含在道德科之内,形式上又相对独立于道德科之外;“生活科”目标主要指向社会活动,“家庭科”目标主要指向家庭生活。⑨这种设置使得德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类似日本这种目标体系是现实可行的,比如,在具体实践层面我们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在小学阶段德育目标中设“行为规范及公共道德教育目标”,又可细致为“社会、学校、家庭行为规范及道德规范”,进一步细化为“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友好诚信”等细目。
3.2 以生活活动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措施
力求从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社会的、思想的、道德的、价值的问题与困惑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来选择和确定德育的具体内容。重视生活世界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据不同心理发展阶段、条件、环境等多重因素创设有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
从日本德育目标序列化和德育内容层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完善、细致的德育目标体系保证了德育内容实施的有效性,系统的德育内容也促进了德育目标的序列化,二者是相互促进、依存的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德育目标细化的足够详实具体即实现了由德育目标向具体德育内容的转化。如,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包含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包含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具体的德育内容,如:乘坐公共汽车应先下后上,勿争先恐后,勿挤逼抢位,给老弱病残让座等具体内容。德育目标的序列化及德育内容的层次化保证了德育向具体现实生活点点滴滴的落实,由此可以看出,德育目标的序列化及德育内容的层次化对德育实效性的积极意义。
3.3 建构涵盖生活各方面的践行体系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道德践行体系旨在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实践德行。培养“社会人”的德育环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营造,要求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作用。要善于利用家庭教养中的亲情感染和潜在的隐性陶冶功能, 父母和教师共同承担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正视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不完全性, “发挥学校德育目的性、 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等优势, 利用社会德育的良性影响”,⑩帮助、监督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道德的侵蚀。
日本德育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我们构建合理的德育环境具有借鉴意义。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比如动漫产业中的儿童动画节目多具有很好的亲子教育功用。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对少年儿童过于袒护,导致学生普遍缺欠面对、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中国家长在子女教育中参与度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家长应寻求更丰富、更有效的亲子共处方式,以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游戏、生活中去,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又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同时也是良好的情感参与教养方式。
注释
① 靖国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202.
② 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128-129.
③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④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7.
⑤ 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32.
⑥ 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54.
⑦ 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77.
⑧ 勒义亭.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9(8):111.
⑨ 聂琴.探析日本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5):83.
⑩ 张典兵.当代中国德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4(5):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辩文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数学解题审题需要语文知识,物理的证明归纳也需要语文知识,如不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你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学好;思想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两者相辅相成,既教书又育人。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势在必行
1.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2.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方面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德育的宏观规定,需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并且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数课文能体现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能在漫长的教学中做到既能讲文又能传道的有机渗透呢?在此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1.课前分析好每篇课文的重点渗透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几百篇文章中无不涉及,但偏重不一,教师必须在课前推敲斟酌,找出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有了这些渗透重点,教师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教育,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显著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课上灵活运用渗透方法传道育人
语文课堂具有形象性、情谊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生命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好的教学素材必须用高效可用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效果。常用的渗透方法有“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身临其境”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口而诵,心而为,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
3.课下偶尔布置实践作业,将德育教学渗透到生活中
可以在学完赞美父母的文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给父母捶背、洗脚,吃完饭后主动刷洗餐具等实践作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劳作的艰辛和操持家务的劳累,这比课堂上的说教更有教育作用;也可以在学完赞美清洁工阿姨的文章后,组织班级去街道义务清洁,让他们体会到清洁工阿姨们工作的辛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善的人格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并对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影响
德育教学是我国教学工作一直存在的教学观念,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与阶级之间存在的联系,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精神文明构建的重要内容,德育教学工作可以将社会观念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态度。因为,小学教学工作是基础教学,其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成长,并且之后的学习奠定有效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提升德育教学工作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和父母给予关注和支持,从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一、全面应用课堂教学信息,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教学工作中获取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因此深入获取德育教材知识是全面应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工作。不但要关注在课堂中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还要全面展现其他教学科目具备的德育信息,如语文、数学以及体育等,都要展现其具备的人文学科优点,在结合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科目磨炼学生的意志和信念,如体育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多样化的媒体技术,让学生可以直接、迅速的获取信息资源。其主要是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是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灵活应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引用flas、课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依据这种形式实施教学工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整合自己的五官,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信息资源,从而突破以往教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限制,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德育信息的理念[1]。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对周边学生优秀、感人事件的表扬,为同学建立正确的学习榜样。由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优质的学生会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多做好事,影响同班的其他学生,促使德育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推广。
二、学校德育教学与家庭教学有效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影响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品质。由此,德育教学工作需要与家庭教学工作结合到一起,在父母的积极配合下,让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落实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中。
一方面,学校需要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让父母了解和J识德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必然性,也明确到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品质。由此,才可以达到院校和父母的有效互动,提升家长的教学责任感,为实际德育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定期引导父母与学生一起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依据这些工作,有助于父母更为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确孩子成长中存在的优点。同时可以引导父母与孩子参与彼此的学习和成长,让家长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孩子需要改正的问题,明确德育教学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
三、提升综合性实践活动
实施德育教学工作,只是依据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不完善的,学校还要结合实际技术和需求不断的创新,获取更为优质的德育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质量和思想品德。只有结合综合性实践活动才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品德教学工作为自身带来的影响。小学时期学生生活的环境非常简单,但是他们却希望更丰富的生活,希望可以与世界上更多的人和事物接触。由此,学校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和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还可以将德育教学工作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样更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理解以及分析能力。
学校需要定期实施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参观养老院,慰问那些孤寡老人,亲自为他们制作一些小礼物,这样不但可以温暖老年人的内心,还可以让学生在与老年人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思想品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或者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自然活动当中,并且进行环境观察和记录工作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随意乱扔垃圾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农田活动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丰收的欢乐,还可以让学生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珍惜粮食的观念和习惯。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同时提升了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能力[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小学教学工作是学生的启蒙教学阶段,学校的与教学工作需要融入到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学的优劣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是向漫长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努力,同时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要掌控德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将德育教学从书本转向现实,从课堂教学变为生活教学,加大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全面进行素质教学工作,从而满足小学教学工作设定的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要求,以此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作者简介:孙艺萌,女,辽宁省沈阳人,汉族,沈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二年级在读本科大学生,研究方向:两年内学习收获,专业未来计划。
参考文献:
[1]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针对性
就目前小学德育教学情况来看,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德育教学内容与方式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小学德育课程开展不顺,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实际,探讨了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相关措施,从而在教学中将德育落实到底。
一、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忽视了德育课的重要性,小学德育亦是如此。在各种评估中,文化课被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而德育只能在品德课上涉及,其分数并不能确切地体现其所占比例,归根结底,这与学校对德育教学重视及关注程度不够有关。
2.德育活动流于形式
小学德育教学问题是困扰小学工作者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在加强小学德育教学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小学德育教学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对德育教学深入分析,发现无论小学生处于哪个阶段,德育教学都开展相同的活动,不重视教学内容,仅仅是喊喊口号,重视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授课教师专业性不强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授课教师多数为文化课教师兼任,并未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兼职老师往往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各方面素质相差甚远,德育理论及实践知识掌握不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二、加强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相关措施
经诸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应立足于小学生实际,遵循人类发展及道德形成规律,紧抓时代前进的特点,一手抓理论,一手抓实际,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改革德育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存在很多误区,脱离社会实际的内容,将目标当作起点的德育内容,降低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德育教学,不仅应关注小学生是否有多少道德知识,更需要关注小学生是否有体验,及如何体验,体验到什么等。比如将“尊重、文明、关爱”作为教学内容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方式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对小学德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过渡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资源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挖掘德育资源,还应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发挥出语文、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的人文学科优势,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课前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在观看多媒体资源的同时,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学习阶段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其一生。小学德育仅靠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探寻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立足于学生性格及教学内容,组织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制作礼物送给老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学生到农场参观、劳动,使其体验丰收的喜悦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德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时代性、时效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因多种因素的干扰,小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面对教学现状,学校和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改革德育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陶建良.新加坡中小学德育的启示: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9,08(12):68-69.
针对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德育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明确这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德育实施措施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德育;实效性;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德育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相关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德育的实效性开展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学校要重视德育的实施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指挥棒而实施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采用那种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似乎只要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就视为实现了教学的目标,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合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这是一个普遍被教育界接受的教育观点,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一些小学却忽视了德育,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非常明显,在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德育实施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传统的德育活动开展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就要求学校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切实将德育摆在首要的位置,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度重视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以高效的德育工作开展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这是实现小学德育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要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
教师的德育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能否有效实施。应该看到,现阶段小学教师的德育素质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采取措施,努力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开展小学德育的实效性研究对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小学生德育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面对这些挑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解决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红忠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枇杷坪小学
以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州温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凸显教育科研“重过程、重实证、重应用”的工作思路,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以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区域科研引领为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学校德育课程、学习指导课程的培育,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为区域教科研质量提升服务
1.完善教科研工作五大机制。
(1)研究机制:编制《州温市“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立足我市实际,将区域课程改革中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研制重点课题招标制度,吸纳高校专家学者、区域教科人员、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合作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创新课题研究机制。
(2)成果推广机制:做好第一批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项目的总结,从推广路径、应用效果与成果深化研究的角度进行梳理,拟出版应用成果集;跟进指导9项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深化研究项目的研究活动,形成“应用-深化-拓展”一体化的州温教科研成果推广机制。
(3)过程管理与指导机制:以《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研究》课题为载体,研制课题管理新常规,开展年度省级重点课题中期检查与指导,形成课题常态管理与指导机制。(4)优秀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优秀教科研成果、优秀德育课程、学习心理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等资源学习与共享机制。
(5)教科研成果评审机制:通过全市统一的课题、论文评审,加强州温市课题论文专家团队建设,形成指向整合的州温市课题论文评审机制。
2.做好三项评选工作。
(1)做好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和省第五届成果推荐工作。树立新一批课程建设、课堂变革、学科教学、教学管理等领域中创意好、实践深、有影响、可推广的典型。(2)做好2015年省、市级各类课题的结题和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和省2016年教科规划课题立项推荐工作。
(3)协助院办做好第二批课堂变革示范学校、示范学科、优秀项目的评选活动。
(二)为区域深化课程改革服务
1.推进课堂变革项目。(1)做好《“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省级课题结题工作,召开专家论证会,提炼研究成果;(2)对《“学为中心”课堂评价标准(讨论稿)》进行跟进调查,拟定课堂评价标准试用稿及操作方案;(3)启动基于数据的学情研究,丰富“学情研究”方法。
2.深化课程改革项目。以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为载体,在义务教育阶段组建课题研究联盟学校,本学期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拓展性课程建设、学校课程整合三项研究;协助基教处做好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第一批试验工作,重点做好市实验学校委员会会员单位试验工作,召开市小学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
(三)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1.协助直管处做好市局直属学校“家门口好学校”项目的科研引领工作,帮助学校明晰项目价值、明确操作路径、开展教研活动。
2.成立教科研视导团队,蹲点做好学校教科研视导工作,帮助学校提炼经验、发现亮点,培育特色,重点帮助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荐选用可操作的三条路径。
3.配合省教科院做好瑞安虹桥路小学、鹿城区双屿小学两个省级教科研孵化基地的研究推进工作。
4.开展市第三届“教育创意项目”系列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四)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1.做好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修班第三、第四次活动,召开结业汇报会。
2.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会,引领教师做真实地研究。
3.加强跨区域教科研交流,组织参加年度长三角教育科研城市群联盟活动。
4.继续深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改进行动,提升教师对教科研活动的策划能力和学术品位。
(五)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1.心理健康专项研究。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着重做好生命教育、学习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运行机制建设,规范和普及学校心育工作;加强危机监控,落实危机预防辅导方案。做好上岗证管理工作,扩大心育教师队伍。
2.德育课程研究。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培育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初中以公民教育为主题,培育价值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学习规划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
3.营养与健康专项研究。做好《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立州温市学生营养教育联盟,开展营养教育活动方案、读本或教材征集评比;做好“州温市学生营养与健康”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举办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周活动。
教育科研(德育)活动表
周次普高周次日期内容地点对象
预备周
18.24—8.30
普高学校学生报到,始业教育,正式上课
28.31—9.6
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集体推荐与材料报送
推荐对象
2015年各类课题结题与优秀成果材料报送
各县(市、区)课题管理负责人
39.7—9.13
2015年省市各类课题成果评审
49.14—9.20
《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结题论证
另定
课题组成员
59.21—9.27
中秋节放假(9月26-27日)
69.28—10.4
2014年度省教科规划优秀成果推荐
710.5—10.11
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开题论证会
课题组成员、研究联盟学校
810.12—10.18
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一)
有关学校
课题应用负责人等
910.19—10.25
市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第三次活动
乐清虹桥中学
1010.26—11.1
期中考试
普高学校学考选考
1111.2—11.8
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省2016年规划课题申报
1211.9—11.15
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成果汇报会
1311.16—11.22
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中期调研与指导(一)
永嘉
乐清
1411.23—11.29
市小学深化义务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暨实验学校委员会学术年会
乐清实验小学
实验学校委员会会员单位、课题组学校
1511.30—12.6
市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结业汇报
市第三届“教育创意项目”征文评选
1612.7—12.13
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二)
有关学校
课题应用负责人等
1712.14—12.20
学生营养教育研究成果征集评比
年度优秀教科研成果编写会
12.21—12.27
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活动
1912.28—1.3
元旦放假
201.4—1.10
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中期调研与指导(二)
泰顺
苍南
211.11—1.17
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提炼研讨会
231.25—1.31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29-02
一、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分析
1. 中小学德育的实践性内容逐渐得到丰富
首先,小学到中学的德育内容应该有效衔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所以学校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进行德育内容总体方向的规划。对学生进行德育实践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所以从小学到中学的德育教学内容一定要渐渐地、有规律性地增加内容深度;其次,要制定符合各个阶段学生个性化和特点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比较活泼好动,尽量不要进行一些死板的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来制定德育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且在生活的基础上渐渐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思想渗透,保持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再次,德育的难度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及知识层次来逐渐增加,目前我国小学到中学的德育教学内容逐渐向实践性和探知性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了发散性的拓展,并且渐渐地生活化了;最后,学校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础,逐渐使中小学德育内容向基础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2. 中小学德育价值认识得到深化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能力及正确价值观进行培养。首先,学校要在德育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从家庭走向了学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学校在进行德育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入学前的思想感情及价值观,并联系家长帮助学生形成尊敬父母、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的良好心态和习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家庭之外的学校和社会的正确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次,从小学到中学的德育的内容衔接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个性对自己未来人生进行有序规划,在充分了解真正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为个人发展的方向有所认识,将来为社会和国家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3. 中小学生德育事实渗透需要实现
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不应该只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一定要在德育实践的教育内容中渗透社会上或者生活中的事实案例,这是切实实现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本接触到生活的必要教学阶段。所谓的实施教育就是指对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规范及生活习惯的教育,使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关注国家时事政治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去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判断,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诱惑,使学生可以对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另外,由于实事教育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及时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此项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来适当调整教学的侧重点,例如,在小学阶段应该进行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对于中学德育实践的教学内容就要更加全面化、多元化,因为中学生具有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拓展知识面可以完善德育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中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例如,万某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没有时间教育和照顾他,只好长时间住宿在学校,放假后与亲戚居住在一起,于是养成了内向和固执的性格,并且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常常不完成作业,老师若是不喊他起来回答问题,从不主动回答,上n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做小动作,基础不扎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长时间不熟悉生字,所以自己掌握的生字比较少,其次是学习不够认真,前面认识正确的字后面却出现错误,并且不会及时改正,父母也没有耐心去教导。所以教师要重视该方面的问题,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万某重新跟上学习的进度。
三、中小学德育手段的衔接分析
1. 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
由于中小学德育实践手段的衔接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所以中小学的德育应该重视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一方面,小学德育应该以知识教育为主,因为小学生应该先形成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德育实践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进行实践;另一方面,中学德育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例如,让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附近的养老院或孤儿院体验生活。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取德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手段,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对道德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开阔视野创造有利的环境。
2. 多媒体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结合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也应该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可以把德育教学的内容从抽象的理论生动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比较重视知识教育,更应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教师用传统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就是有必要的了。因为传统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所以在如今的德育实践内容上一定要使多媒体教育和传统教育现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更顺利地进行德育实践的教学。
3. 个性化教学和集体教学的结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所以在进行德育实践教学的时候也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中小学生的德育中也要注重集体合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优势融入集体。因为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合作的成就感,这也是学校进行德育内容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根据本文对德育实践教学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加上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提升了自我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所以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学校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并合理规划出有层次、有条理的德育实践教学方案。小学到中学德育实践的衔接一定要在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的同时掌握教育内容的变化,并要掌握、有规律性、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一定要根据历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来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对教育实践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使小学到中学的德育实践可以有效衔接,增强中小学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丽萍.培育公共精神:推进德育有效衔接的着力点[J].湖北社会科学,2012,(5).
[2] 胡力.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