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生消防教育

时间:2023-06-27 16:05:49

导语:在中学生消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生消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交互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52-01

所谓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老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下才形成的,只有人和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教育界中这也是一种被老师和学生得到认可的观点。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远程教育已经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的规划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得到支持和鼓励,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传递和应用,使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采用远程教学方法,使城乡之间的地域限制被打破,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得到转移,从而使农村地区的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得到开展。

1农村远程教学工程学生的群体分析

按照我国教育部门、国家改革与发展部门以及国家财务部门的给出的相关报道,农村远程教学工程有了总体的目标和任务。到2013年,在全国的十多万个农村小学地区都配备光盘播放系统,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孩子可以通过光盘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数据现实,大约有六百多万个农村的中小学可以享受到这一教学资源。其二,在农村中小学中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这样可以满足农村学生对先进教学资源的需求,使全国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后,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建立计算机教室,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学习。因此,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实行中小学远程教学工程实质是使农村地区的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尽管,这一工程的实施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国正在努力推进这一工程的建设。

在农村地区接受远程教学工程的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是具有特殊性的。第一,接受农村远程教学工程的主体是广大的中小学农村学生以及中小学老师,但是,在以往我们实行的远程工程中,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成年人。第二,在传统的远程教育中,主要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希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帮助学生更加友好地进行自治。而接受农村远程教学工程不一样,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还是通过班级授课的形式,仅仅是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长远的培养目标。就年龄层次来说,中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还要依靠老师。因此,在农村的中小学地区实行远程教育,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相比还是有不同之处的。第三,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中小学老师一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另一方面自己也是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因此,他们的身份具有双重性。

2中小学远程教育中的交互教学的分析

远程教育的学习与教学的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分割开来的,我们实行交互性教学方法主要就是为了弥补远程教学中的这一缺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与老师进行相互作用,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002年,我国的丁兴富教授的观点是,学校的远程教育把学生的老师进行了时间与空间的分割,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主体,老师的引导教学是一种辅助,通过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了一种交互、整合的作用。我们从这一观点就能看出,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下图1表现出交互作用。

在上图中,带实线的箭头主要表示的是经常互的作用,带虚线的箭头主要表示的是面对面交互的作用。在远程教育中,从老师到学习资源,再到媒体平台,这一过程实质是一个设计与开发的阶段,老师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各学科的知识、老师之间交流所得的经验、各种教学活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种学习策略以及一些自我评价方式等等。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光盘、书本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等。在这一阶段,其实是老师正在进行的一个模拟教学的阶段。然后,从远程的教育媒体平台到学习资源,再到学生,这一阶段实质是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阶段。从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实行远程教学的时候,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分割开来的,主要是通过媒体作为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还带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前面一阶段与后面一阶段共同构成了远程教学中的单项教学。

从学生到学生的这一阶段主要表示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以及老师两方面进行交互,然后再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从而改变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最后才能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

从学生到远程教育媒体,再到老师,这一阶段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互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是从结果中认识到一定的道理后,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再传到老师那里,然后,老师就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一过程,老师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不断改善,还使学习材料的开发与设计得到完善。

从老师到老师这一阶段主要表示的是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交互作用。例如负责主讲的老师与课程辅导的老师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使老师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完善,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更加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从上面的图中就能看出,远程教育主要涉及到四个交互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我们实行远程教育主要有什么功能呢?丁兴富教授的观点是,远程教育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功能,二是服务支助学习的功能。但是,个人认为,支助功能一方面是对学生来说,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的支助。老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也不要自认为是某一个学科的权威人士,最主要的还是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主要一个引导者、辅导者和一个虚心学习的人。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开始实施了几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交互性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弥补远程教学中的不足而提出的,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农村中小学中实行的远程教育将会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年龄阶段,由于他们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抑制和兴奋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在体育课堂上极为容易被课堂外的东西吸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因而降低了体育学习质量以及效率,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引起群体效应,也就是一个学生不集中,往往会影响到他附近的学生,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下为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思想不集中:双眼放空,目光无神,走神望着别处,不与学生和教师互动;

多动行为:与周边同学嬉闹,多动作,站不稳;

独自行动:心不在焉,一个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随意进行练习,不关心教师教学;

一心多用:上课插话,与同学讲笑话、递纸条,拿着体育器材乱舞动。

二、调动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学习阶段,注意力集中才能够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正确的运动动作,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难以集中,那么就会在练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记忆力,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动作要领,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注意力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激情导趣教学法

所谓激情,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的活力与趣味。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认知较为简单,则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直观的教学内容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跑单元过程中,加入模仿动物跑跳、跳呼啦圈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探知欲望较强,反而可以利用一些程序化、复杂化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状态,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问题。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跑步、跳远等学习内容的兴趣,改变传统教法中反复练习的单调性,教师可以在学校与家长的帮助下,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进行相关的参观,并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走路和跑步姿势。或者是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互动,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预热体育教学,让学生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这样当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能够很快联想起来,继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竞赛教学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年龄小,大多活泼好动,游戏活动十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从学前教育开始,幼儿就开始接触各类游戏,存在一定的游戏认知,并且也能够保障对游戏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各种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中,使集体与个体的热情、激情、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如,在迎面接力跑竞赛过程中,无论是跑的人、等待接棒的人,还是跑完的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关注本组在迎面接力跑时的位置与名次。因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注意力,体育教师理应运用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法,经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与体育比赛活动。

4.队列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队列教学是训练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首先,列队教学能够使课堂的制度和气氛更加严肃,可以有效抑制学生的随意性思想。其次,列队教学通常用来进行比较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队列练习中必须克服队列训练中单一的练习方法与传统程式化练习方式等问题,才能提高队列练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进行队列练习与训练,对提高学生注意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基础;文本;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47-02

英语是社会公认的国际性语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需要具有英语能力的建设人才,高中英语教学既承担着为大学输送优秀学生的重任又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有英语能力的人才的任务。在这样的条件下,高中英语教学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教师改变思想提高能力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效果,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武装自己。

教师在转变自己观念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教师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有充足的计算机相关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自学计算机基础性的知识,也可以咨询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与这些老师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要求专业计算机教师提供帮助。除了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要重视教材深入的挖掘教材,并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也要阅读书籍,除了专业性的书籍,教师也可以阅读文学散文、小说、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书籍。教师还要经常观看英国BBC新闻和中央外文频道,提高自己的口语发音和口语能力。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Unit5 Music这课时,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的主要内容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音乐类型的片断,根据教学的顺序将这些音乐片断进行排序。文章中阅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美国猴子乐队的,教师需要查找有关这个乐队的表演片断和乐队发展历程相关的视频。在上一节课下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我们下节课会学习非常有意思的内容,需要学生们将Unit5 Music这一单元自己预习一下。"教师提前告诉学生这节课会非常精彩,这就会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为课堂效果埋下伏笔。教师可以把课堂的前半部分变为音乐鉴赏课,让学生们合上课本,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歌曲片断,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课本内容,判断歌曲的类型。在所有的歌曲片断都播放完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这些音乐类型之间的区别,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介绍摇滚乐时自然而然的介绍到猴子乐队,然后播放相关的视频,结合视频中的内容展开Reading部分的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工具,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根本

高中生之间英语水平是存在着差异的,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书可以利用摸底考试和调查问卷,获得与学生英语水平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获得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时,一般是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确定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调整学生的层次。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表示优等生,B层表示中等生,C层表示次等生。以Unit3Computers为例,这课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等内容,其中还谈到包括计算机内的几种信息载体、智能计算机的发明等内容。本课以第一人称进行描写,多次用 "Who am I?"进行提问,增加文章阅读时的趣味性。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要求,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单词和语句即可。B层学生需要在C层学生的基础上理顺文章的结构和布局,积累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和语句。A层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学习的难度,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多义词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仿写学习过的句子结构等。计算机是有利有弊的,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讨论计算机的好处和坏处,在划分小组时,可以适当的打破层级之间的限制,每个小组中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

4.重视文本、挖掘文本,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文本的学习,通过文本的学习积累必要的英语单词和语句。同时,教师也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在汉语环境内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严格控制英语课堂的学习,在上课时教师向学生说Good morning!How are you?引导学生自然的说I'm fine ,thank you.教师可以把上课前的五分钟作为free talk的时间或小组表演的时间,在这五分钟内不限制学生们说的话题,只要学生们开口说即可。在学习Unit2 The Olympic Games这一课时,在课上询问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Do you know The Olympic Games?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通过英语提问,让学生们用英语回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离不开的,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入的挖掘文本,通过文本寻找写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文章学习的基础上,以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写作练习时可以引用文章中提到的内容。在英语文本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提高。

总之,为了实现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该专题片首先讲到的是地震,它告诉我们当地震来临时不能慌张,要镇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少人一旦地震来临时,非常慌张、不知正确的自救方法,最终遇害令人痛心。

接下来是火灾。告诉我们怎样会引发火灾很多都是我们不注意细节引发了火灾,如:台灯、蚊香、电热毯、电取暖器等不规范的使用都会引发火灾,接着讲了遇到火灾时的处理办法。当发生火灾时要学会自救,迅速逃生。

第三,介绍了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如何治疗传染病,特别是如何养成并保持良好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传染病,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

专题片最后讲解了道路安全,听着每年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深深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如:在我每天上下学时要走人行道,不能走到机动车道上。过马路时要红灯停,绿灯亮时观察无车辆行驶时再从斑马线上走过。一定要做到宁等一分不抢三秒,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骑自行车时要走非机动车道,在拐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让后面的其他人注意,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也很及时,因为我刚学会骑自行车。

第5篇

(一)职业学校招生目标:市教育局下达区区属职业学校招生目标1100人,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市、区属职业学校2000人。

(二)各初中学校送培目标:根据市教育局下达我局目标及各初中学校实际分解送培目标(具体见附件2)。

二、招生学校及招生对象

(一)招生学校

1.区属职业学校。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下称第一职校)与市职业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市职高)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第一职校保留艺术类专业,所招学生在第一职校校区就读,其余专业与市职高联合办学,所招学生在市职高校区就读。两校联合招生所招学生计区区属职业学校招生指标。

2.市属职业学校。市辖区内2015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所有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二)招生对象:2015年应(往)届初中毕业学生,高中应(往)届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

三、招生工作阶段安排

2015年中职招生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阶段(2015年3月至4月)

3月:各中职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制作招生宣传资料(招生简章),合法真实准确向社会公布招生学校、办学地址、招生专业、学制年限、实习时间、资助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其招生和宣传必须与公布信息一致。中职学校招生宣传资料(招生简章)须报区教育局审查(市属其它职业学校须报市教育局审查),市教育局备案,并在招生宣传资料(招生简章)上注明“已经市教育局审查备案”后才能向社会公布。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校和招生资料一律不得宣传、公布。

3月—4月:各中职学校、各初中学校要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广泛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加强办学特色、招生和就业优惠政策等宣传,吸引广大学生和适龄青年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引导鼓励初中毕业生选择填报中职学校。

4月20日—26日:广一职校及市职高集中开展进校宣传,向学生发放由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中职学校印制的招生宣传资料。

4月27日—30日:其它市属中职学校开展进校宣传。

各中职学校到初中学校进行集中宣传时不得影响初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到每个初中学校集中宣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小时。

(二)志愿填报阶段(2014年4月至5月)

1.各初中学校要确保送培计划落实,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普职不兼报、市区职业学校统筹安排的原则,指导学生填报志愿,鼓励支持学生就读区属职业学校和市直属职业学校,努力确保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就读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不低于45:55。

2.对于希望就读职业学校较早开始职业教育的初三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全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得早于5月1日),可统一组织到中职学校学习和参加中考,也可由初中学校分层施教,提前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提前到中职学校学习的,须由学生本人填写好“中等职业学校志愿填报表”(附件4),并由生源学校和招生学校共同签章备案。各生源学校将汇总名单经生源学校和招生学校共同签章后报区教育局备案,作为学生管理移交的依据。

3.中职学校在汇总名单签章后即表示已接收学生,接收学生后要做好课程衔接、教师协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安排精干教师授课,让学生以良好的成绩通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录取报到阶段(2014年6月至10月)

1.根据学生志愿填报情况,统一组织录取。各生源学校要把引导推荐毕业生到中职学校就读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主动配合和协助职业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督促学生到中职学校及时报到,防止中考后学生外流,千方百计完成送培任务。

2.各中职学校要主动及时与生源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做好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选派工作负责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及时对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帮助,确保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各中职学校在10月上旬前完成生源学校送培统计工作,及时沟通反馈信息,衔接落实相关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严格招生纪律。认真组织学习《市教育局关于建立职业学校招生考评奖惩机制促进两类高中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广教发〔2015〕4号)精神,严禁未经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或个人进校宣传招生;严禁招生学校委托中介机构或他人招生;严禁向个人支付生源组织费。所有进入区内初中生源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的学校,必须持有区教育局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书面手续,否则视为私自买卖生源,从严追究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6篇

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

“我们在编制规划时,也将考虑协调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在广东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进行以‘四自’精神为核心的女性教育。从试点中取得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开。”

开展两性教育需要专家引导

――专访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校长肖焱

本刊记者/张莉婧

这篇报道我没有看过,不过,我赞同这种尝试。现在身边的确多见性别与性格特征倒置的状态,男儿女相、女儿男相的情况常常可见,这两个“相”不是指“模样”,而是指言行举止透露出的性别特征,甚至是着装打扮上常出现的性别错位。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校园内,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不少见,所以,我赞同性别的教育尝试。而且,我认为,自主、自立应该是两性共同的特征,不应仅尝试女性性别教育,同时也应尝试男性性别教育,这两者应该同时进行,因为对比教育可以让男女生明白彼此的差别,更懂得自己的性别定位。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在学校里,包括我们学校,几乎没有好好思考过如何实施性别教育。

如果要实施性别教育,我会关注这几点。第一,必须是男性与女性教育同时实施。第二,围绕“阳刚”与“阴柔”来挖掘男性与女性的性别主旨,包括如何通过性情、心理、言行举止等方面来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阳刚”与“阴柔”,并赋予其时代特征,成为当代男性与女性的行为规范。第三,性别教育最好的效果应该是让男生女生分别都感受到,我是男/女孩真好!男生的目标是要做一个标准的男子汉,女生的目标是要做一位柔美优雅的淑女。在此,我要明确一个态度,淑女不等于封建女性教育,这是最容易混淆或者受到排斥的概念。所以,淑女的定义一定要明确,才能具体去实施,这值得愿意尝试这种教育的学校与教师好好去思考。

如果学校开展此项教育,我想还是作为校本课程来推进更好。如果我校推行性别教育的话,我会采取教师自愿申请的方式,并由少先队和心理辅导教师一线参与,跟进工作。然后,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来融合推进,尤其是要开发一些生动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去领悟性别的差异,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的性别、树立自己的性别模范,学做彬彬有礼、阳刚帅气的男生和优雅、贤慧、柔美的小女生。

教育的很多问题不是政府“一刀切”的号召和强制推进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很多时候会干扰学校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的行为。所以,在如何具体实施教育的问题上,建议政府不要提前干预,而是交给教育研究部门来引导最好。政府可以在社区、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倡导开发主题教育内容,来呼应或者激发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开展。

应该说这些想法是在我被问及时所能想到的层面,如若说马上就在学校开展尝试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很多硬性条件不成熟,如果单纯由教师自由操作是很容易半途而废的,我觉得这样反而不好。从长远来看,如果要做,就要把它做好,要做得有深度、有成效。如果遇到好的课题,有好的引领导师,我是愿意引进这样的教育研究的。

关于女性教育,我思考得比较少,但是我听过网上有人在讨论这些问题,褒贬不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利大于弊,它应该是能够丰富女性内涵,树立女性“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女性自信心的教育行为。

我校没有专门设立课程,但是在学科中渗透、由教师指导教育还是存在的。比如,教女生怎样保持淑女风范,明白女生所具有的典雅和娴熟的品格;教男生应该拥有绅士风度,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让女生优先;与同学相处要友爱等。另外,我们每学期会组织五、六两个年级女生召开一次女生会,专门针对女生上课,向她们传授相关知识。因为现在孩子发育比较早,五、六年级的女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分两个年级阶段可以让女生有个了解和接受的过程。我们还鼓励学生回家跟妈妈探讨教师讲的内容对不对,妈妈们见学校已经把话题打开,她再讲的时候就不会难以启齿了。

我校开展“女生会”还是卓有成效的。比如,有些女生到了青春发育期,还很懵懂,一般家长教她怎么做的知识都是皮毛,反而教师上课讲的能消除她心里的恐惧,让她认识到这种发育是正常的,没什么可羞愧的。还有一些女生遇到胸部发育会感觉不好意思,在走路的时候就会把背驼起来,此时教师就会告诉她,这是一种美,让她们建立起自信心。有的女孩子在月经来时会害羞去厕所,我校将同年级学生安置在一层楼中,每层都有卫生间,让她跟同年级年龄相仿的女生在一起,就不会有人笑话她,能让她渐渐意识到这是正常发育的过程。我们也会告诉她们已经成人,正确引导她们如何与男生交往,灌输给她们人是从哪里来的知识,教给她们认识自己的身体,让她们学会并懂得自我保护。这些话,家长一般不会告诉她们。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安全很重要。如果你要女生学会保护自己,就一定要跟她讲解性健康教育知识。在青春发育躁动的时候,她会对异性产生好奇,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告诉她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还要告诉她们不能单独跟男生在一起。

教师把生理卫生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解决了家长难以启齿的尴尬,所以至今没有听到反对意见。现在,我校学生都很大方,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女生突然来了月经,如果是女教师的课,她会举手问女教师是否有卫生巾。

如果要开展女性教育的话,我有几点考虑:一是授课方式。男女一起授课不方便,若有时间,还是单独开展,按照同年级的女生在一起开展女性教育会更好一些。在学校开课会有一个困难,那就是男生的管理问题,像我们学校又比较大,一旦将男女生分隔开,管理会有难度,我认为可行性不大。二是政府推动。如果在校本课程中去做的话,以成人的知识体系还容易理解,对于孩子来说会比较困难,而且还要考虑家长的看法。如果由政府推动来做,家长也能接受。三是师资困难。若要开设女性教育,就需要有课程、课本与教师,不能单独凭借教师的想象来讲解。如果政府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并能配备专门的教师,那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我校还没有对男生进行专门的教育,但这件事被提出来,我也反思,觉得是疏忽了,确实对男生的教育还有欠缺,还是盲区。本来男生到了青春发育期,他也会对女生的事情产生好奇,但是中学都会有生理卫生课,我们一直寄希望于那一节课是他们到中学时才去了解的。我想以后,我们应该会加强关于男生的教育,不仅要开女生会,也要开男生会。

女性教育?男性教育?做好调研是第一步

文/肖兰萍

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在2011年3月份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广东将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女性教育。据悉,新规划预计2011年第三季度颁布实施。这则消息引起了激烈争论,有赞成的,说女性问题该受到更多关注,中小学女生应当受到专门针对女性的教育;也有反对的,说这是对女性的歧视,为什么不开展男性教育?

赞成和反对都是基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一些假定。社会上存在很多对女性有歧视色彩的论断,或许有些绝对,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缺乏道理和根据。例如,经济学家说“丈母娘催生了高房价”,却没人说“岳丈催生了高房价”,难道只是因为多数经济学家都是男性?还有句对女性有些歧视的话是“头发长,见识短”,为什么没人提出类似“男人头发短,见识短”的论调?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高企的婚庆市场费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 000万新人登记结婚,婚庆综合消费能力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平均花费几万元。真的有必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花在婚庆上吗,这更多是新郎一家的主意还是新娘和丈母娘的主意?

一个或许站得住脚的假定是,从父系社会到,乃至到更晚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家庭分工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对男性的角色、男人的使命、责任、胸怀等已经探讨得淋漓尽致,对男性的品行或人生智慧方面的教育重视也远远超过对女性在上述领域的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男性教育在某些领域缺乏有效的手段,女性教育在某些领域缺乏的是起码的意识。

从雷副省长的初衷来看,开展女性教育不是对女性的歧视,相反,是对女性的关照。而且这个提议不无道理。谁都无法否认,女性由于其生理特征,在社会上还是弱势的一方,她们在安全、婚姻、就业等方面都是弱势群体,教育女性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有一定的必要性。至于为什么没人提出在中小学开展男性教育,想必应该也不是因为男性虚妄的自尊,而是出于集体无意识。如果有很大比例的男性在怎样扮演好男性角色、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等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无论男性多么不情愿,多么伤自尊,也要开设专门的男性教育。若回避问题,则鸵鸟政策和鸵鸟心态便会贻害终生。

否定女性教育的人必然也有他们对相关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假定。所以,有必要开展一次大规模调研,根据调研确定是否应该开展女/男性教育。调研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个调查针对社会各阶层人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的内容是男/女性最常见的10个品行或人生智慧方面的缺点分别是什么。第二个调查针对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校领导和出版社的编辑等,调查的内容是中小学教育(包括正式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体系之外的教育体系)、面对中小学生的图书对男/女性的这些独特缺点是否缺乏足够的、有实效性的关照,第三个调研是针对教育专家和专家教师,调研的主题是“如果以往的教育对男/女性缺乏关照,现在是否需要开发出专门的教育方略乃至课程体系,能否开发出有效的教育方略?”如果当前的教育对男/女性各自的上述缺点已经有了关照,或者是难以设计出有效的、独立的教育方略,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其他学科的教育或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女/男性教育的内容,那么就没必要专门开展男/女性教育。

女性教育的初衷是好的,或许不但真的需要开展女性教育,还应该开展专门的男性教育,但是迄今为止似乎并没有人专门对此开展过严谨的大规模的调查。如果只是根据假定就去推动这件事情,恐怕会引发其他问题,而且事情本身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唯有做好调研工作,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事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四问女性教育

文/郑艳

针对在中小学推行女性教育这件事,我有以下四点质疑。

一、中小学女生的教育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女性教育的内容只有与中小学女生的生活经验有了交集才能真正起作用。在中小学,生理卫生方面的内容已经进了课堂,剩下的就是关于女性角色、女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然而中小学女生生活环境总体还很单纯,所以这两方面的内容她们恐怕还难以领悟,可选的内容不会太多。

二、中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所有孩子都具有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如果将女生单独挑出来学习某类课程,很可能会使其注意到自己的性别差异,从而对其坚忍、耐劳等方面的品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男生必然也会感到好奇。在女性教育进入中小学之前必须要能回答好的问题是:如果男生关注“女性教育”并由此产生困惑,该怎么应对?

三、要如何进行中小学女生教育?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手段。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是科学,比较好办,其它方面的内容单凭讲授会比较乏力,最后可能会像德育一样,想法很好,实效性很差。

四、社会上没有女性教育以前,女生的母亲或其他女性长辈应该是一直在扮演女性教育实施者的角色,只是她们可能没有确立更全面的目标,缺乏有效的手段。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她们对中小学女生实施教育?女性教育是通过她们开展好,还是放到学校更好?

第7篇

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师范学院《希望》、《**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8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障碍;消除方法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还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怎样抓住这些瞬间出现的信息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关系,既是体育教师面对的课题,又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1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单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效果最差(图1略) 。

1.2 双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发生来回的交往,效果好(图2略) 。

1.3 简单的多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交往,效果较好(图3略) 。

1.4 复杂的多向交往

教师鼓励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 ,有来回的交往,效果最佳(图4略) 。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成因

2. 1 生理因素(体育运动能力) 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遗传和生长发育的不同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一些学生不能接纳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产生自卑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不善于和同学与教师进行交往。

2. 2 恐惧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个别学生对一些自身不能完成的活动或项目心中存有恐惧,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并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图1  单向交往

图2  双向交往 图3 简单的多向交往 图4  复杂的向交往

2. 3 个性因素导致的师生关系障碍

目前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这些孩子在家庭内部与同龄人之间缺乏交往,集体的概念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嗜好,不易被人接纳,从而产生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2. 4 逆反心理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加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死板地规定活动内容,机械地组织活动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却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2. 5 教师的“霸权”引起师生关系障碍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霸权”主要表现为:1) 语言霸权;2) 情感霸权;3) 思想霸权。

2. 6 教学评价不当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现代体育教育提倡评价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个群体由教师、同学、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学生个人等构成。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以体育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与现代体育教育体制形成巨大反差,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的消除

3. 1 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识

体育教学中,各种动作的练习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练习中会产生许多生理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同时引发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如怕苦、怕累、怕伤、怕动作完成得不好或速度不快而被同学嘲笑的消极思想。长此以往,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没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可采用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布置练习场地,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和适应,并且不断加大难度,在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练习,最终达到自己独立进行练习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2 加强心理相容,促进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充满爱意和关切,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在遇到难度较大的练习时,教师要加强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确立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3.3 提倡合作,避免消极影响

由于体育竞赛本身是竞争性很强的活动,在为了一个集体的共同目标时,几个小组之间可能出现竞争,小组内部成员则会出现高度的合作。体育教育中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体育特长生所独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除了教师的引导外,还应该注重团体间、小组间、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场合都应强调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的一面,避免消极的一面,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3.4 拓展教材与教法,培养交往能力

在教师确立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后,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主持课堂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情感支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

3.5 消除“霸权”现象,重绘体育教育的色彩

同构师生平等表达的空间,消除语言霸权。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教师都要跨越与学生的年龄、地位、身份、经历、经验的鸿沟,学会“倾听”,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师生之间在知识和精神方面形成碰撞、接纳、融合的共生状态。托起学生的个性化平台,消除情感霸权。体育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盲目产生“从师”、“从众”的心理,要敢于挑战教师、挑战同伴、挑战自我;同时还要避免练习、活动形式单一,要通过激励、竞赛、游戏等手段让枯燥的练习内容轻松与快乐。让思想冲破牢笼,消除思想霸权。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要冲破牢笼,走下“神坛”,放弃“权威”,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

3.6 创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师要跳出对学生评价的单一、固定的模式,评价方法向多元化发展,采用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潜能以及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并尝试运用成长记录评价、日常行为观察、实践操作等新型的质性评价方法,努力创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师生之间因评价不当而产生的障碍。

3.7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3.7.1 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灵活性,促进体育教学的开放和民主。另一方面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让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3.7.2 选择适宜的谈话地点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著名的试验“居家优势”证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人交谈比在别人的环境中交谈效果好,更能说服别人。对学生也是一样,和学生谈话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对教师自己有“优势”的地点,这个地点往往就是办公室。把学生找到办公室,这本身就有一种环境优势和心理优势,说服学生不就更容易了吗?

3.7.3 选用良好的教育方法

1) 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谈话。2) 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把批评寓于鼓励之中。3) 关注学生的感受。

3.7.4 严禁使用学生厌恶的谈话方式

经过调查,学生厌恶的谈话方式是:1) 唠叨型;2) 迁移型;3) 提审型;4) 揭丑型。

4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消除的心理效应

4.1 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依赖老师,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创造性的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现代的体育教育更主张师生之间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2 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善、自尊、自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有理想等。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导致学生孤僻、冷漠、自卑、冷酷、嫉妒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学生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范式,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姚金清. 成功家教50 法[M] .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9 ,9.

[2] 耿向东. 教师的科学思维[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3.

第9篇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目标不再局限于具体某一学期之中,而是着力为学生塑造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化基础。语感是一种基于长期文字素材接触后形成的语言感知能力,对于学生提取文字材料关键信息、领悟文章内涵、感受文字作品魅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策略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 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作用分析

语文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课程,具有理想语文水平的学生在文字阅读、信息提取以及记忆迁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语感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内化结果,在小学阶段实施语感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语感培养符合信息时展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成为了时展的主流。在此背景下,社会中产生和传递的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们接收与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成为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接触到新鲜素材时能够高效而准确的把握内容主旨,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时间与信息碎片化的条件下,过良好的语感对信息进行准确的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

1.2语感培养促进学生语言认知与应用能力提升

从学习目标达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与讲解获得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水平的提升。事实上,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感均为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均与学生的语感水平息息相关。针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力,在教师进行课文或相应拓展教学内容的传授时,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要义,结合既有语文知识与思维方法的积累进行创新,并通过实践应用逐渐强化语文能力。

1.3语感培养满足素质教育改革需求

大课程理念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共生影响,将传统的科目教学概念拓展到学生整体知识体系构建的层面上来。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对于践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语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将语言文字感知能力应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显著提高,同时小学自然、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教学素材也能够被引入语文课堂,全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这种全面渗透的语感培养与应用过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策略

2.1重视朗读,积淀语感

朗读时进行语言学习的必经途径,结合语言文字素材进行朗读能够协调调动学习者感官,实现语感外在至内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字音调、语句节奏以及篇章框架,通过朗读感知文字的魅力。在指导过程中,应将语感的培养看做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朗读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性方面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由生疏到熟练的逐步完成朗读,进而由浅入深的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通过朗读走进文字构建的美好世界,接受语言文字熏陶,提升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2.2积累语汇,夯实基础

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是词汇的掌握与应用,语感的形成也正是建立在大量词汇积累储备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小学阶段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词汇储备,将语感培养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并通过阅读与写作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识字数量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对于具体词汇的理解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争取帮助学生掌握相应偏旁部首以及词汇组块的应用规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普遍适用的语感基础。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的读写对象不再局限于课本之中,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读写练习,将语感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形成理想的语文学习习惯。

2.3写作随笔,养成习惯

写作随笔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练习与反思感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形成良好语文学习积累习惯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与学生的文字理解与感受水平,鼓励学生对阅读接触到的短句或篇章进行品评记录,通过随笔写作表达学生的个人看法,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感受这些文字进一步提升语感水平与审美能力。通过随笔写作,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言的快慰,积极的投入生活,感受生话,体味生话,对语言文化有的意境、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随笔写作能够将学生内化后的语感转化为具体的外在表达,通过随笔作品展示在教师与学生面前,通过交流与分享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语文学习,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过程。

【结 语】

综上所述,语感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与提升,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与练习方法,将语感学习融入学生的各个生活学习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感水平,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整体能力的提升。学生语感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语文科目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凝练与升华,对于提炼语文学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苏伟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方法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03)

【2】冯小凤.吟咏・品味・应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