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

时间:2023-06-27 16:05:52

导语: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

第1篇

一、引言

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一路下挫市值也大幅度缩水。占证券市场重要地位的投资主体基金也惨遭下滑。在基金的证券投资中基金经理人是投资策略的主要制定者,但他们的投资行为也受市场制度、法律法规、文化教育背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同基金之间的差异也成为影响基金投资表现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来看,整个投资行为其实是一个对感觉的输入、加工、表现的心理过程(李心洁,2004)。基金表现方面三大风险调整指数夏普指数、特雷纳指数、詹森指数都是考虑了风险后的对基金收入的一个单位化的指数。以及H-M T-M模型中实现了对基金经理人对市场时机和股票选择能力的检验。基金经理人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基金的表现,现实中经理人总是会受客观主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理性人的假设,如性格、年龄、学历、管理年限等。受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在熊市阶段没有足够用的金融工具用于分散风险,使很多基金经理人在不利的经济情势下更显的被动。反之也放大了一个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能力,本文将结合中国现实的国情来分析对我国2011年中基金表现的影响因素。

二、实证分析

(一)相关变量

衡量基金表现的指标有很多种,这里笔者根据众多国内外文献的参考采用最常见的基金收益率和Beta(系统风险)作为基金表现的衡量指标。基金收益率采用了样本期内基金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一年期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3.5%),系统风险采用CAPM模型中Beta,主要衡量的基金的投资风格与风险控制能力。基金经理人自身特征中我们选择了受教育程度、从业年限、担任某只基金年限以及基金自身的规模和年龄来作为影响基金表现的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能够直接影响了经理人和基金表现的重要因素。

数据方面选取了10只我国规模中等的开放式股票基金,分别是上投大盘、工银大盘、南方隆元、招商大盘、东吴行业、农银大盘、华夏大盘、大成行业、大成核心、汇丰晋升。选取的时间区间为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选取的区间中宏观经济表现颓势,沪深股市一路下行。开放式股票基金的收益表现能直观反映经理人的投资风格与风管管理能力。样本基金的收益表现分布相对均匀,能够很好的契合整体基金收益表现。本文的数据来自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与大智慧软件,并使用Eviews6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二)收益方程检验

首先我们分析收益率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即Yield=( Year of career, Age of fund, Tenure,Fund assets)。这里我们以能直观影响基金收益的几个因素作为变量来解释基金收益情况,分别是基金经理人从业年数、基金年龄,基金经理人任职年限,基金资产规模。

通过表1的归回结果可以看出基金收益与基金经理人从业年数、基金资产规模呈负相关,而与基金经理人任职年限、基金年龄、呈现正相关。从基金经理人的从业年数与收益呈现负相关可以看出,从业时间越久或者说是年龄越大的基金经理人往往无需通过过于激进的操作来获得超额回报率,而只会通过保守的方式来稳固自身已有的事业,从业时间较短的经理人会出于证明自身价值而为以后相对较长的事业期打下一定的基础而采用一些激进的策略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简单地说,这取决于基金经理人背后的激励机制的作用。从业较短的经理人虽然在从业经验上欠缺,但其自身的价值方向与委托人目标(基金收益)更贴近。老基金在风险控制上会更有经验,自身管理与体制也相对成熟,所以更容易获得基民的青睐,在整个资本市场上也会有更大的影响力,综合说明了基金年龄与收益成正相关,且T检验值较大还是具有了一定的说服力。但我国基金的规模总体来说还是不够大规模优势难以显现,回归结果中基金规模的对收益的解释力微乎其微。而一个基金经理人在一个特定基金任职的年限对收益表现出了很强的正相关解释力,即使有效性检验并不理想,基金经理人的频繁更替对整个基金的表现是非常不利的,一个稳定的掌舵者对自身管理和市场会用更好的理解,稳定的视角也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基金和经理人的同时成长。

(三)风险方程检验

然后分析系统风险的作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Beta=(Year of career,Age of fund,Tenure,Level of education,Fund assets)。自变量分别是基金经理人从业年数、基金年龄,基金经理人任职年限,受教育程度,基金资产规模。由于基金经理人普遍是硕士及其以上学历,所以这里的受教育程度定义为MBA或者CFA时D=1,反之D=0。

表1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系统性风险与基金经理人从业年数、基金经理人任职年限呈负相关,与基金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基金规模成正比关系。同样是激励制度的因素可以看出从业年数越少或者说是越年轻的经理人会更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而从业时间较久的基金人对风险的控制会保守。而另一个方面一个特定的掌舵人掌管一个特定的基金越久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越是出色,回归结果中显示任职每增加一年对所承担的系统风险会减少19.2466%,且解释变量通过了10%的T检验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基金本身的年龄与规模都与所承担的风险成正相关,但根据T检验来看基金规模依旧不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基金年龄则有着非常好的解释力,新基金由于自身组建时间和市场的认可度的原因,更倾向于保守策略作为一个稳健的起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更多市场的洗礼,自身规模、制度和市场的认可度的完善和增加,更愿意去承担高风险来换取高收益。教育程度越高的经理人通常对自己的投资能力非常自信,他们也会选择增加风险来获得超额收益。MBA与CFA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交际圈可以间接的服务于基金本身的表现,回归中教育程度的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10%的T检验)。

三、结论

(一)通过对基金表现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年轻且具有高学历的基金经理人愿意增加系统风险来争取基金的超额表现,而年老的经理人就不具有太强的动力去最优化基金表现,通常是采用稳定保守的策略紧跟是市场的步伐因为丧失了战胜市场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在熊市中,专家理财难以体现。

(二)而随着基金年龄的增加基金也愿意增加系统风险,实证证明老基金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这不仅源自于成熟基金的自身因素也取决于老基金拥有的更好的社会认可度。当然基金可以存活得越久也说明基金自身有着不错的实力,经过市场的淘汰后的基金普遍是承受高系统风险且成功获得高收益,这也表明那些保守的开放式股票基金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终将被除名。

(三)基金规模在本文的分析中并未表现出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根据经济学意义基金市场上也该有规模经济的现象,不同的时期和市场会有不同的最优资本规模。在风险一定的时候规模经济中资本的增加应该与基金的表现正相关,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受限太多,基金自身的规模也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较小,难以体现规模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政局[M], 2004.

[2] 鹏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能和择机能力的实证研究 [J].经济评论,2002(4):91-94.

[3] 徐琼,赵旭.我国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J].金融研究2008 (8):145-155.

[4] 邹建锋,林亚茹.我国基金选股选时能力实证分析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26-31.

[5] 沈维新,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估 [J].经济研究,2001(9):22-30.

第2篇

关键词:证券;基金;收益分配

1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的范围

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是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所募集的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所取得的收入。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计主体,其收益的范围以及确认标准问题历来存在争议,但由于收益范围的界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收益的分配方案,影响各方经济利益,所以必须要加以明确。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大致有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收益范围。

①大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日本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

②中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美国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不包括股票股利和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

③小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只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和其他利息,不包括股票股利和资本利得(无论资本利得是否已经实现)。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包括债券利息收入、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收入等。投资收益包括股票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基金投资收益、衍生工具投资、股利收益等。基金的收益分配应当以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指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值。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正数,则期末可供分配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的已实现部分;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负数,则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已实现部分扣减未实现部分)。

2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方式和比例

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于固定收益证券,价格波动性更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相对更高。同时,在基金收益分配中投资者的话语权不高。因此,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强制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充分分配制度。例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基金必须将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的95%以上分配给投资者,一般是每季度发放一次:基金的资本利得部分可以分配给投资者,也可以留在基金内继续投资。收益分配以现金形式分配,但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动再投资。在日本,基金的收益原则上每年分配一次,所有的股利和利息应全部分配。对于资本利得,在弥补上期亏损后,剩余部分的10%应分配给投资者。累计未分配的资本利得在基金运作期满后,再一并分配。我国台湾地区要求基金的分配一般应当一年一次,并在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之内进行。利息和股利全部分配,已经实现的资本利得也可以分配。分配采用现金方式的,投资者可以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必须采取现金方式,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年度收益分配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净收益的90%。开放式基金按规定需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分配应当采用现金方式,但投资者可以事先选择将所获分配的现金利润,按照基金合同有关基金份额申购的约定转为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先未做出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支付现金。同时,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年亏损后,才可进行分配,如果基金投资当年亏损,则不应进行收益分配。

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规定相比,我国对基金收益分配规定的

弹性空间更小,主要表现在:

分配方式上,我国要求以现金方式进行分配。而在美国和日本,投资者有更大的选择权,既可以选择现金分配,也可以选择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

分配比例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净收益的实际分配比例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分配的收益不低于基金当年净收益的90%。而在美国和日本,只是要求将收益中的利息收入的绝大部分分配给投资者,资本利得部分参与分配的比例很低(如日本的10%),或者是可以不参加分配。

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关于基金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保证投资者能及时、安全的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1基金资产变现问题

基金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为了换取收益分配所需的现金,必须在之前大规模得将股票等证券资产进行变现。在股票的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断存在比较大的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仓,有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损失。这部分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影响了投资收益。尤其当处于一个持续的牛市中时,为了分配收益而变现资产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作为一种法规政策,我们认为目前强制要求基金以现金形式分配不低于90%的净收益的规定是不足取的。事实上,基金每年较为集中地变现证券,已经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2基金收益分配的规避问题

大多数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收益分配问题上一直都表现的不够积极,即使有大的收益分配政策出现,都配合和服从于“基金净值归于面值(1元)”持续营销的需要。而且不少基金都通过基金分拆这一办法来达到规避基金收益分配的目的。假如某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某个基金投资品种原先的每份净值是2元,在基金份额分拆后,将原先的每份基金变成两份以后,其拆分后的每份净值就变成了每份1元。根据基金收益分配的条件可知,该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不进行基金收益的分配了。

Wind资讯统计显示,尽管经历了2006年到2007的大牛市,但仍有接近20只2007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从2007年至今仍未分红。其中,华宝兴业、华安、华夏、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两只基金入选“铁公鸡”之列。

3.3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做为管理基金的管理人和人所作出的“逆向选择”,也包括市场监管者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由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会总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时甚至会牺牲委托人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基金管理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做为基金管理人依据基金契约的规定获得基金管理费收入。基金管理费收入是按基金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股票型基金一般为1。5%)年费率计算。这也就是说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其所管理基金资产净值的多寡。无庸置疑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净值越大,也就可以收取的更多的管理费,而基金收益又包括在基金资产净值之中,这就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基金收益分配的数额或者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而这种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恰恰是建立在损害其基金投资人利益基础之上的。

3.4基金收益分配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

按照心理账户的理论,投资者们对各种资产进行投资时通常将这些资产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放置在不同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对待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低层的心理账户通常要求的收益比较低,如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信用级别高的债券等,相对而言投资者要求安全,稳定,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表现出极强的风险厌恶。所以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要保证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而在高层心理账户上的投资通常要求收益很高,具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如投资于高成长基金、股票等。投资者也能够承受很大的风险,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则表现出较强的风险偏好,因此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他们追求的是长期的资本利得,所以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可以减少,但至少要保证规定的最低要求。而我国目前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少一次,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利润的90%,并且应当采用现金方式,这种规定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对收益分配的要求。

4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改进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应根据基金产品特性拟订相应的收益分配条款,使基金的收益分配行为与基金产品特性相匹配。

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当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第三,基金公司在上报产品的同时,要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基金收益分配方案的,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至少应载明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基金收益分配对象、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内容。

第四,基金合同以及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应该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止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最后,基金合同中若约定“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的条款,应详细说明该条款的含义,“例如,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

参考文献:

[1]黄庆平浅议规范基金收益分配的机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2]李俊英.我国公募与私募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制度比较[J].浙江金融,2007,(6).

[3]李国良.试论证券投资基金利润分配改进[J].会计研究,2000,(2).

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特征比较对策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2.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所占比例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非常大,这类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承受短期风险的能力强。美国共同基金中大约40%的份额由退休资金持有,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和来源于401k的退休计划大约各占一半。401K计划是美国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制度,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取决于该账户投资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增值情况。而我国基金中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所占比例不足2%,机构投资者主要以保险公司和其他一般机构为主,机构投资者介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持有基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赎回率高,投资行为短期化

我国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04年我国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到63%,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赎回率达85%,相当于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国基金持有周期也明显缩短,持有人逐渐“从长期投资走向中期投资”:20世纪50年~60年代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度赎回率仅为6%左右,相当于基金持有周期长达16年。

4.基金产品线结构不够丰富

美国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资产占全美基金的63%,债券基金资产占14%,货币市场基金占23%。美国股票基金的构成丰富,有行业基金、国际基金或海外基金、蓝筹基金,也有高风险的基金。而我国股票型与配置型基金共占据基金市场总规模95%,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为主,基金市场结构严重失衡,需要进一步优化。

5.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增高

美国1980年时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与之相似,我国的基金投资占全部家庭资产比重也在增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07年四季度的调查统计,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个人投资者,占比76%,可见这是一个中低收入的群体。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等工薪阶层人员。

6.缺乏鲜明的选择基金的标准偏好

在美国,牛市时年均20%的收益率会使6%左右的基金费用被忽视,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费率将减少实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对费率成本就会格外重视。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查阅基金的收费情况。我国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资金的集中趋势明显。这说明,激烈的同业竞争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服务的创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过往业绩、市场形象等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点参考标准。

7.基金整体收益跑输大盘、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

美国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赢大盘指数,而1940年当时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赢大盘。1983年~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大盘收益的79%,落后于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资讯的分类,2006年我国运作满一年的138只股票型基金算术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28.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161.55%,绝大多数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仅有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等9个产品,不足股票型基金总数的10%。

三、优化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开辟长期资金来源

大力发展资金稳定性、风险收益倾向,以及投资周期不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减少基金集中赎回发生的概率。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风险低,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加大他们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将有助于基金的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末,美国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31978万亿美元,2002年末总额达到10115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155倍。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

我国拥有13亿人口,20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对专业理财需求强烈。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建立类似美国401k的个人养老账户投资计划,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对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2.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税收保护机制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税法中,根据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长、则卖出时的税率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就会注意税后回报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就比较长期化。我国现行法规中,个人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都是免税所得,机构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应税所得,机构的股票分红为应税所得,机构的基金分红为免税所得。

3.调整基金收费结构,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通过调整基金申购赎回费率结构,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如采用时间累退制下的赎回费率设计,根据基金持有人持有时间的长短不同,分别收费,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再者灵活调整基金的各种费率,进行基金分级。还可以按照投资者的类型进行分类费率设计。机构投资者又可以细分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几类,设计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4.推广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

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过固定缴费计划帐户持有共同基金的。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在市场面临短期调整时不会赎回基金份额,反而会以较低的价格,用同样的资金,购入更多的基金份额。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推广,将为我国开放式基金提高稳定的资金流入,从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赎回的风险。

5.设计差异化产品,树立成熟的投资理念

依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偏好,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行情低迷时的稳健需求,可以适当加大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大力发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险基金应对股市调整,形成一条完善的基金产品线。还可以考虑基金分拆、二次发行、基金理财帐户的推出等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基金绩效比较分析方法和指标的选取

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价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产生的。继Terynor于1965年提出特雷纳指数评价指标后,Sharp和Jensen也分别在1966年提出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构成了资产组合业绩评价的三大经典理论和方法。这些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都是以马柯威茨(Markowitz)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理论基础的,其认为投资者都是讨厌风险,根据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来选择有效资产组合,以获得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各评价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用不同的风险指标对资产组合的相关收益指标进行调整。

本文进行基金业绩评价是为分析某只基金在一定投资风格下的绩效表现,设定投资者选择该只基金作为其全部风险投资,这时,基金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一般不能得到充分分散,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用全部风险来对其收益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夏普指数是合适的选择。另外,收益和风险是基金业绩评价中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一般用平均收益率和收益率标准差来衡量。下面我们对此分别作出说明。

(一)收益率

基金收益指基金本期末资产净值同上期相比的增加或减少,一般我们所说的基金收益常指基金净值的相对收益,即收益率。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较简单,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V1、V2 分别表示某一时间段的期初净值和期末净值。

本文中,我们通过平均收益率衡量基金的收益或业绩表现。具体方法是根据样本基金每周公布的净值计算平均周收益率(R)。

(二)标准差

标准差(δ)是衡量风险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基金收益相对平均水平的波动程度,标准差越高,风险也越高。标准差在数值上是一个统计变量,表示为方差(Var(R))的平方根,公式是:

其中,N是评价期间的周数,

(三)夏普指数

夏普指数是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Sharp W.F.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按照有效市场理论,证券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人们将精力放到发现错误定价的证券上是徒劳的,因此,投资者应致力于如何去分散非系统风险,从而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总风险最小。夏普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 基金i的夏普指数,为基金i在样本期内的平均收益率, 为样本期内的平均无风险收益率, 为基金i收益率的标准差,即基金投资组合所承担的总风险。

夏普指数在几何上是基金组合与无风险利率连线的斜率,其值反映了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超额收益的大小,夏普指数越大,说明基金经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表现越好。

二、样本基金及研究期间

本文主要选择2001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上10只证券投资基金(其中包括7只封闭式基金和3只开放式基金)的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作为考查对象。对此需要作如下说明:

(一)研究期间

2001年12月31日至200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我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属于比较典型的箱体整理,在经过大盘熊市和牛市的洗礼后,基金管理人投资理念趋于成熟,基金投资风格在整体上处于理性调整期,证券投资基金在大市盘整阶段的操作手段显现得较为明显,能够较好地反映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另外,本研究期间,包括了我国较早期设立的3只开放式基金公告的两年完整投资组合数

据,有助于本文将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都纳入分析范围。

(二)样本基金

本文选取的基金简称和代码如下:华夏成长(000001)、华安创新(040001)、南方稳健(202001)、基金同盛(184699)、基金金泰(500001)、基金兴和(500018)、基金景宏(184691)、基金普丰(184693)、基金泰和(500002)、基金汉兴(500015)。以上10只基金分属九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单位总份额都超过20亿份,其基金契约中告示的投资风格大多数相异,体现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有的投资风格情况。

当然,本文选取的样本基金数目较少,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绩效评定可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类似核算分析,而在实务操作中,样本基金选取应是待评定的目标基金。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各指标统计运算使用Excel软件完成,基金周收益率按各基金管理公司网站公布的基金净值数据(2001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期间除去节假日共99周数据)计算得出。夏普指数的无风险收益率是采用研究期间一年期定期银行存款利率, 即1.98%,1999年11月1日开始征收利息税20%后,一年期实际利率为1.98%×0.8,周利率为年利率除以52周的值,等于0.0003046。

通过统计运算,得出各指标结果如表6-3。

表6-3基金绩效指标统计核算表

(数据统计期间:2001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

从夏普指数和平均收益率来看,基金同盛、南方稳健、基金泰和的业绩较好,而基金兴和、基金汉兴的市场表现欠佳。结合基金投资风格,我们认为,在样本期间,采取混合型管理模式进行成长与价值复合型投资、高集中度、激进的投资风格较为合理。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环境的客观因素、基金管理人的主观因素等,设定各基金所处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单从投资风格的角度分析,以上核算结果可以解释为,业绩优先的三只基金比较好地平衡了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各自优势和不足,确立了合适的基金投资风格。

从衡量风险的标准差指标来看,标准差越大表示收益风险越大。基金兴和、基金同盛的平均周收益率标准差排在前列,这与它们激进的投资风格特征相对应,而三只开放式基金的标准差较小,原因是开放式基金在样本期间偏好固定收益,追求稳健型投资风格。

第5篇

【关键词】羊群行为;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

引言

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金投资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羊群行为常出现在基金投资者投资策略中。按照传统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预期和市场有效性假设,投资者会按照自身获得的信息做出理性选择,而不会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中,投资者可能会忽视自己的信息,跟从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追涨杀跌”,即采取所谓的“羊群行为”。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寻求适当的原因和条件去解释这种和传统理论相悖的投资行为[1]。

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构为如下,第二部分对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部介绍检验羊群行为的实证模型,引入“羊群行为度”,以投资基金从2007年第2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两年来收益率排名前五十位的基金为样本基金,选取每只基金投资组合前十位的重仓股为研究对象,检验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第四部分给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

“羊群行为”也称“羊群效应”,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Banerjee(1992)[2]定义的羊群行为:在自己私人信息和其他人决策的基础上,个人决策者模仿或追随其他人的决定而不管自身的私人信息。国外有很多文献,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来研究的文献如,Lakonishok等(1992)[3]用特定时期基金经理对特定股票买卖方面行为的趋同程度来测度羊群行为的方法,构建了著名的LSV模型。Wermers(1995)提出了资产组合变动测量法(PCM),对LSV模型做了改进,但是此方法有可能检测出虚假的羊群行为。Grinblatt等(1995)[4]用LSV模型发现了,投资基金在购买过去绩效较好的股票方面比卖出以往绩效较差的股票方面具有更大的羊群行为。从股票收益率的角度研究的文献如,Wermers(1999)[5]实证研究了羊群行为和当期与未来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羊群行为与股票过去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国内大量学者也进行实证研究,但大多是采用国外学者的实证模型。从投资基金角度来研究,陈世杰(1999)用LSV模型检验了台湾共同基金的羊群行为。施东晖(2001)[6]引入“羊群行为度”指标,得出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苏艳丽等(2008)[7]采用Wermers修正后的LSV法和BW(正反馈行为模型)方法进行检验,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做了实证研究。在闭式基金的研究方面,徐瑾等(2004)[8]采用LSV(1992)的方法以及Wermers(1995)修正的方法,测度了我国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程度。在开放式基金的研究方面,伍旭川等(2005)[9]利用施东晖(2001)提出的“羊群行为度”方法,发现了中国开放式基金在股票市场上存在较强的羊群行为。国内文献采用的方法多为LSV模型,而由于LSV存在的缺陷,得出的检验结果精确度不高。

二、研究方法、数据和检验结果

(一)“羊群行为”程度衡量指标

引用施东晖(2001)的“羊群行为度”概念。用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买卖股票i的羊群行为度,则:

其中,表示t季度买入股票i的基金数,则表示t季度卖出股票i的基金数。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羊群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时期内,大部分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个股票,而表示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中,采取相同买卖行为的基金比例,的值在0.5和1之间,当值越大时,则表示基金的“羊群行为”程度越显著。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近两年收益率排名前五十位的基金为样本基金来研究(以2009年4月21日的排名),就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只选取每只基金投资组合前十位的重仓股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7年2季度到2009年1季度,共2年8个季度。数据来自中国基金网和和讯网等基金网站,并假设在每一季度内股票买卖是一次性完成的,对基金每季度的投资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明显买进:在进入前十名的流通股股票中,本季持股数量比上一季度增加的股票。

(2)明显卖出:在进入前十名的流通股股票中,本季持股数量比上一季度减少的股票。

(3)本期新进股票和前期消失股票的处理:新进股票中,本期持股数和资产总额都大于前期第十大流通股的为买进,否则为情况不明否去。前期中没进入本期前十名的股票,如果持股数和资产总额都大于本期的第十大流通股的为卖出,否则为情况不明否去。

(4)对持股数没有变化,作为不变忽略。由于申购新股而进入前十名的个股,由于不具有可比性而予以删除。这样买卖某只股票的基金数量为:

本期买入数=明显买进基金数+处理后的本期新进基金

本期卖出数=明显卖出基金数+处理后的前期基金在本期消失的基金

本文对本期新进股票和前期消失股票的处理,有别于以往的研究:他们不是将其不作考虑,就是只单纯考虑股东持股数量;而本文将股票的持股数量和资产总额同时考虑,对问题的检验会更精确。

(三)检验结果

为了消除样本的影响,又由于仅是对50只基金的研究,所以这里选择统计2家以上、3家以上和4家以上的基金同时买卖某一股票的“羊群行为度”。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Access数据库及Excel工具完成。表-1为样本统计结果。

表-2中列出了2只以上、3只以上和4只以上基金买卖的H值和中位数的各个季度值,表-3列出了H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图-1很容易看出各个季度三类数值的大小。(1)从表-3上看,这表示当有多个基金买卖同一股票时,将有76%以上的基金位于买卖的同一方向,可见平均而言,两年来前五十位的投资基金对于单个股票的买卖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2)从样本区间看,07年4季度到08年4季度H值都很大,平均达到了79%,而09年1季度的H值比较小。而上证指数从07年11月开始连续下跌,一直到08年10月末跌至最低点,而后开始艰难反弹。这就说明投资基金在股市走跌时存在极大的不理性,上升时羊群行为较小,投资经理更加理性。而金融危机对我国有较大的影响是从08年9月份才开始的,可以看出,羊群行为和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和股市有密切联系。(3)从买卖基金数量来看,2家以上同时买卖的H平均值最大,而4家以上H平均值最小。这说明越多的基金对同一股票买卖时羊群行为越小,因为能引起多家基金注意的股票一定较优质,这也和现实相符合。

本文得出的实证结论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结论进行比较,有三点值得注意:(1)本文的H指标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均小于施东晖(2001)得出的数据,这是因为近年来市场比2000年左右规范,信息的有效性较强。(2)本文3家以上基金同时买卖的H平均值大于4家以上H的平均值,这与施东晖(2001)得出的数据正好相反,而与伍旭川等(2005)研究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的结论相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多家基金同时买卖的股票都是大股票,而投资基金对于大股票的投资更倾向于依赖于自身分析系统进行决策,这和实证的结论也是一致的:4家以上H平均值最小。从这一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理性的羊群行为。(3)本文的H指标指标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均远远大于国外市场的水平,这是因为我国投资基金市场起步较晚,很不完善。

三、结论

本文在我国股市持续下降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从2007年2季度到2009年1季度以来平均收益率前五十位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样本基金存在显著地“羊群行为”,存在很大的非理性;股市持续下跌时,羊群行为较大,反之则较小,羊群行为和金融危机没有直接联系,和股市有密切联系;越多家基金同时买卖某一股票的羊群行为相对越小。这一结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适当的传递市场信号是至关重要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预期。

本文的不足在于,仅对收益率前五十位的基金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整个基金市场未免有失偏颇;仅对数据的筛选方面做了改进,而没有对实证模型做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董志勇,韩旭.基于GCPAPM的羊群行为检测方法及中国股市中的实证依据[J].金融研究,2007(5):108-117.

[2]Banerjee A.1992.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7:797-818.

[3]Lakonishok J.,Shleifer A.,Vishny R.1992.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Trading 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2(1):23-44.

[4]Grinblatt M.,S.Titman and R.Wermers.1995.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es,Portfolio Performance,and Herding: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088-1105.

[5]Wermers R.1999.Mutual Fund Herding and the Impact 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e,54:581-622.

[6]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世界经济,2001(10):26-31.

[7]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0-423.

[8]徐瑾,侯晓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6):37-45.

第6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6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实现稳定进步,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缺乏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不能准确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从而影响到证券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此,笔者可观分析了证券市场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评估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风险的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市场的影响。

1 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基金的运营过程中,主要是由发行方进行投资者资金的募集,之后由专业托管方(通常为商业银行)进行托管,并由基金的管理方进行运用与管理,主要面对的是债券、股票和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2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2.1 宏观环境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宏观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即整个市场的波动不定使投资基金的不确定性增加而造成市场风险的原因大多来自于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具体来说,宏观环境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对投资对象以及组合的有规定说:证券基金投资的对象必须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发型的股票和国债,而且投资的组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这样在遇到风险时,减持股票、国债的比例不能过大,这样基金抗风险水平也会进一步降低。第二,我国的证券市场环境十分封闭,这使整个市场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扩大。与西方证券市场可以进行自由的证券基金投资相比,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则是封闭型的,投资人持有的基金种类较少而且也只能投资于本国市场,这时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动或者是步入熊市,那么基金风险也难以规避。第三,在我国用于应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金融工具较少,进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2.2 微观运作风险

除了宏观市场环境会造成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之外,微观运作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进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投资人数量较多,在进行基金运作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委托给法人治理结构将基金资产进行运作,但是这些组织结构往往将对基金的保管和管理统一起来,缺乏独立性,这样的不规范结构会让基金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按照大股东或者是主管的意见投资,那么投资人的风险也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信息的质量和实效性差,不能让投资者及时的接收到准确的基金资产净值等信息,这样投资人在运作基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造成投资风险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管理人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中的管理人风险主要是由管理人管理水平不高、选用的投资策略不当以及管理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等造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也属于新兴市场,市场中的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只是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但是却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准确的应用专业知识高效的管理基金,这就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大增加;管理人在对基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投资策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合理选用投资策略,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例如,稳健型基金投资于蓝筹股会降低风险,成长型基金投资于潜力股会确保投资回报等。但是目前管理人不能对基金类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而不能选测一个合适的投资策略,从而造成风险;由于管理人的择业道德素质低,他们会利用违规操作的方式对投资人的基金收益进行侵害,为投资者带来风险和巨额损失。

3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3.1 风险评估

在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之后,为了更好地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首先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其危害程度和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井陉县进行评估后得出的只是一个参考值,虽然能够测算到影响基金投资收益的程度和造成风险的不定因素但是不能够评估出一个确定的数字。第二,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和校对,使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和稳定。第三,每一种股票基金都具有自身特点,因此采用的风险评估手段必须具有差异性,需要掌握风险变化的规律,避免经验主义错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特尔斐法,即采用信息调查的手段收集权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第二,统计计量法,即运用计量学原理评估风险,并测算出基金的市场与非市场风险。第三,财务指标评估法,即从财务报表和市场价格情况的分析中获取信息,制定出一定的指标体系,接下来再利用参考值的比较对风险进行确定。第四,价格指标评估法,即选用多样性的技术分析指标进行组合分析,推断基金投资的现实变动,但是这种方法是忽略市场风险的,只是会指示介入市场的时机选择。

3.2 风险控制

3.2.1 完善投资组合

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工具的选择是控制证券基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控风险和保障投资收益的稳定获得,必须完善投资组合,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调控资产比例。我国目前有三类投资工具分别是期货、债券和股票,基金管理者可以根据投资需要和期望收益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基金管理者为了获取较为平稳的投资收益可以选择股票以及债券,债券在二者的组合中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是比较恰当的,当然管理者可以从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调控债券持有的比例。就安全和流通情况而言,上市企业尤其是国有上市大型企业的债券以及国库券没有风险,可以在顾及债券流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基金的安全,减少风险,还能够让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在债券和股票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持有比例控制在50%~80%较为恰当,按照投资策略来分析的话,投资选用上市股票能够确保证券投资基金收益,还能够防范和控制风险。基金管理者为了保证投资组合的合理性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策略和组合,那么在确定投资策略及组合的时候必须征求和考虑到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对于证券基金风险更多考虑的是收益回报、通胀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因此基金管理人员需要对以上几种风险进行考量,在确定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到投资的安全、稳定的收益回报、分散投资和投资套现。

3.2.2 加强利益协调

在控制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过程中,基金监管需要承担起重要责任,采用有效的投资基金监管手段对基金的运作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加强利益协调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需要提高对利益协调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投资者利益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其优势在于通过基金管理者对基金的合理投资与管理来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管理者具有运作资产的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机构需要保证自身利益,再加上基金受益者和管理者是有利益上的冲突和碰撞的,因而利益协调和合理控制基金管理者的权利显得十分重要。当投资者将基金委托给证券投资基金机构后对基金管理者的监控力度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当二者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后,基金监管机构需要将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作为工作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受托人能够履行职责,使基金收益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另外,证券投资基金在将大量的公众储蓄聚集起来后对其进行集中管理,这些巨额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管子到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那么更大程度的突出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显得更加重要。因而,我国需要不遗余力的完善和优化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确保利益协调,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3.2.3 加强法制管理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制建设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基金管理法律法规能够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进行约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而降低风险。加强法制管理控制投资基金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借鉴国外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和法律建设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基金法律系统,除了对原有的法律发挥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对投资基金法律体系进行设计时要强调建立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将基金管理和托管分离开来,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消除非法挪用基金的风险。第二,建立基金评估考核制度,对基金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将风险和回报作为基金评估考核的标准,使基金风险评估更为准确。第三,完善和优化基金治理机制,合理地进行内部控制,解决利益冲突问题,进一步减少基金管理者的成本支出,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第四,证监会通过现场检查和实时资料分析的方式对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进行有效把控,并且要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基金运作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政权投资基金风险。

4 结 论

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上投资人用来投资和获取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收益会受到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只有全面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和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确保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维护我国的经济环境安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投资组合、加强利益协调和法治管理等措施能够降低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力.浅谈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措施[J].财贸研究,2012,23(11):92-95.

[2]王文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证券市场研究,2013,5(18):20-24.

[3]田良辉.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J].证券投资实务,2014,44(9):54-58.

[4]魏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评价和规避策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25(36):82-86.

第7篇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投资基金是指将具有共同投资需求和目标投资者的资金进行汇集,然后集中交给专业的金融投资机构进行科学的组合型投资,最终实现风险分散和共同受益目标的投资方式。而证券投资基金则是将投资者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服务,以较低的门槛将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资金进行汇集,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分散投资资金于各个行业的证券,从而分担和降低了风险,保障了收益水平。

(二)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含义

这些公布的数据基本上都有限定的时间,其内容主要就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指标。计算这些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同期投资组合出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投资组合是否有效及合理,从而通过与往期的投资组合对比,得出当期的投资回报率,最终利用这些数据科学评价该基金的风险情况,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基金绩效评价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影响基金投资管理的内外部因素、基金管理公司履约能力及可信任程度、基金的业绩表现等数据后作出的统计和总结,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做出投资决策的参照标准,或为其它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的一种评判方法。

(三)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由于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所以基金公司难以从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基金的管理工作。尽管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管理人,对散户而言具有资金、信息和专业能力在内的多个方面存在相对优势,然而这个相对优势的程度恰恰就是通过绩效评价这个过程表现出来。通过对基金公司管理的一段时间的收获进行呈现,让基金公司对每个时间段的投资都负起责任来,降低风险概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照。第二,由于投资者对于风险收益的偏好程度不同,那么在投资基金时也应当进行不同的选择。由于信息和能力的局限之下,该如何确定备选基金的投资风格,并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种,基金绩效评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第三,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基金绩效评价的存在可以体现基金经理的阶段性工作状态,反映基金阶段内的运行状况,如果这些数据显示基金在近阶段内存在问题或是存在隐患,可以让基金管理公司的调整和改进更具方向性和目标性。第四,基金的绩效评价对于国家监管机构而言是了解基金和证券市场运行情况的优良渠道,方便进行监管的调整,也为进一步创新基金的种类提供了参考的依照。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基金的收益和风险

基金收益是学者分析判断的主要标准,即对基金单位净值、基金累积单位净值以及基金净值增长率三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也将风险作为绩效评价的因素引入到其中。在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模型被提出后,风险和收益被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被纳入绩效评价的体系之中,其适用主要存在于雷诺指数、夏普指数以及詹森指数。

(二)基金经理择股和择时能力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人才的优势显得非常明显,投资经验、个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这些因素无一不是影响基金经理从而影响基金绩效的重要原因。每只基金都是由至少一个基金经理进行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则是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的确定,而这些便构成了对基金业绩的直接作用力。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践之中也不断验证了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重要性,往往从业经验、时间以及专业能力与基金业绩呈正向变动。而这些因素在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中,可以概括为两点,即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前者决定基金经理对资产判断和潜在价值挖掘,最终实现超市场的利润获取;后者则体现在基金经理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从而规避风险或者实现利润增加。

(三)基金经理的变动

不难看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对于整个基金的业绩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一个基金经理不会长期在一家基金做,往往会在公募或者私募之间选择,或是转投别家基金,甚至升职或者调动,最坏的情况就是被开除。而作为基金的直接管理人,这些人动必然对基金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若是这些变化过于频繁必将影响基金绩效的持续性以及基金的投资理念风格。

(四)基金费用

证券投资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费用,该费用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证券投资的过程产生了费用,这需要基金公司自行负担;另外一部分是基金投资者在申购、赎回和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是由投资者自习负担。而研究表明,费用的增加无疑会降低基金的绩效评价,前者增加了基金的运营成本,后者影响了投资者的申购需求和转换成本,最终影响投资者对该基金的购买情况。而在1998年,Dellva和Olson在对基金和费用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费用较低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好。这一观点也在我国学者王品、王静侠2009年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他们运用面板模型对基金绩效与基金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收取高费用的基金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业绩。

(五)基金的规模和流动性

基金规模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基金管理对不同规模的基金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另外就是不同的基金规模在流动性和单位管理成本上也是不同的。例如,中小基金的操作比较灵活,策略多边,对股票仓位和行业结构进行迅速调整,便于降低损失,但是正式由于规模较小,反而单位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最终影响了总体的收益能力。反观规模庞大的基金,自然会降低基金的单位管理成本,良好的流动性,但也正因为规模庞大,不利于在市场骤变的时候作出调整,这就需要考验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了。

(六)基金的资产配置集中度

资产配置集中度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在某一个时间点对某个股票或者某个行业的持有比例,这个也是对基金经理个人投资风格和风险控制能力,也体现了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把握。若基金的多数资产集中于某股票或者某行业的时候,那么该行业或者股票的波动对基金的收益影响是巨大的,即风险和利益同时增大;反之,若是分散于多个股票和行业则分散了风险也降低了利益。由此可言,基金的资产配置集中度是通过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风险来影响绩效的因素。由此可见,基金的影响因素是个复杂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也是根据多方面来评价的,而上述所分析的六个方面为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影响也是存在,主要是表现国家政局稳定性、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形势等几个方面。例如,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形势良好而且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判断为利好,然后映射到资本市场之中就会是繁荣的,最终证券投资基金表现都比较好。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 基金犯罪 违法行为

1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应有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有学者又把它表述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其实意思一样)。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利益和国家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理制度,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的行为。在立法意义上存在的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存在于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以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表示的是那些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规的行为应该犯罪化,其标准首先是社会危害性。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则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凡是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的唯一标准是刑事违法性,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要件

2.1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体要件

根据刑法理论的传统定义,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威胁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近年来,学者们开始从全局上思考刑法中犯罪客体问题,主要是将刑法目的贯穿于整个刑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犯罪客体论,即“法益说”,认为用“法益”来代替传统定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更为妥贴,笔者亦表示赞同。

就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它所侵害的法益客观上也存在许多种情况,但是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的客体要件必须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侵害的最根本的法益。这种法益通常易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的侵害或威胁,因而刑法特别予以保护,同时也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方面法律、法规的保护。有学者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法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本位性,但本质上都是一部“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因而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应是投资者的财产权利,笔者虽对观点表示赞同,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立法体例,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规定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因此可能在立法者看来,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才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

2.2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说明此行为的危害性,并为该行为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相关刑事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特点是外在性,直观性和客观性,不仅直接体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对期货管理秩序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可以决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客体的存在,而且还是认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人主观方面的客观依据。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具体表现为行为人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在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纪或其他相关活动中,破坏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3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要件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概括来讲就是与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的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其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就自然人而言,按其在犯罪活动中是否具有特殊身份,可以分为一般个人主体和特殊个人主体两类。一般个人主体指不具有特殊身份,而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类主体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领域中并不多,一般指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这种方式进行贪污、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个人主体主要是特殊个人主体,即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特殊身份的自然人,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主要指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金融机构中从业人员。

转贴于  单位犯罪多是经济犯罪的一大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不例外。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操作运行中,由于单位比个人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在人才储备、技术占有、信息渠道、公关手段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其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应该说隐蔽性更大,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也比自然人犯罪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单位犯罪应该是我们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预防方面所要针对的重点。要强调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单位主体必须是合法成立的,其宗旨、目的与法律是相符的,如果是为了实施犯罪而成立,依相关的司法解释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而谈不上单位犯罪主体。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

(1)商业银行;

(2)证券交易所;

(3)证券公司;

(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5)其他金融机构。

2.4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

理论界的一般观点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且主要表现为直接故意。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形态只能是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理由如下:

(1)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皆属于财产型犯罪,也就是有的学者所指的“贪利性犯罪”,这种犯罪类型是不可能存在过失的心理状态的,因为这类犯罪有其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是为了减少自身的损失。例如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其犯罪行为的实质就是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

(2)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说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罪过形式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考察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刑法条文,可以发现并未规定过失可以构成相关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以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形态只能是故意,而不存在过失。

参考文献

[1]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理念;羊群效应

证券投资基金介于股票和储蓄之间,没有股票的风险那么大,又比储蓄的利率高,因此成为证券市场投资品种中最为投资者青睐的一种理财方式。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的正面效应

投资基金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对于资金的理财需求,采用集合投资的方式,将社会中的闲散资金利用起来,增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市场越趋于稳定,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市场容量大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的后果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改善了现有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广大的散户们拥有了理性的投资理念,形成了团体性的投资文化,这大大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基金在实际中,更多的是衡量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非常关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成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因素,投资者往往中长期持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抛售,来取得利润。由于投资基金引自国外,在我的经验还远远不足,因此会和国际接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的投资理念,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稳定证券市场。

二、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的负面效应

虽说证券投资基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避免不了还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会形成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对于投资对象的分析、对比、选择等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会同时买入或者卖出同一证券,这对市场的影响的非常明显的,市场价格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会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者过度下降,许多证券投资基金采用的投资方式为:买入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卖出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这样做很有可能造成价格距离基本面越来越远,最终使证券市场出现动荡,同时,基金经理作出的不正确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被模仿,不正确信息的传播可能影响到整个市场。投资过程容易出现短视行为,基金经理一般来说会认为自己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一支股票没有很好的盈利空间,他们可能会放弃这只股票,转向其他潜力大的股票上,比较典型的做法是“趋势追踪”或者“正反馈交易”。证券投资基金以投资增值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基金追求高收益的内在动力,这不免会成为一些机构操纵利润、追逐高利的驱动,这时候,基金不但不会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可能会成为市场大幅度动荡的罪魁祸首。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尚未发挥稳定市场功能的原因探析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散户为主,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理念的不成熟,投资基金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个体投资者是主要组成部分,市场的环境也比较混乱,这些都可能阻碍着先进投资理念的形成,社会上盲目跟风的现象十分严重,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会在投资中频繁产生“羊群效应”。我国证券市场自身发展的不完善性,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我国基金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建立健全的基金组织制度,这为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使是基金经理,也无法构造有效地投资组合,而证券投资基金要想获得利益,只能采取一些短线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另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尚存在多种缺陷,加上上市公司本身经营地不太好,证券投资基金融资渠道受限,也是使得证券市场不稳定的因素。

四、提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稳定的对策

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监管力度,使得投资过程法律化,我国的证券市场,明显存在“平时放松,事发严打”的特点,这使得上市公司存在侥幸心理,存在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主球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投资者是最大的受害人。因此,要强调利用去行政化并且细化的工作方法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面临大量的上市公司时,也有能力做到最大化的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加快各项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基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的规范化,若没有,必然会遇到很多阻碍,因此要继续完善《投资基金法》、《证券法》、《投资顾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有效政策。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券市场整体投资价值,上市公司要想让投资者购买基金,那么对服务的改善势在必行,要保证信息平等地传递,自由地流转,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快速建立股票市场的信誉,还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不能按时披露信息的上司公司,监管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证券投资基金除了要做到以上建议,还应该宣传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可以开展对于投资者的培训课程,一来能够对本公司形成一定宣传,二来增加了投资者对自身的信任程度,这对公司的发展的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刘月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股市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1

[2]谢赤.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