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52
导语:在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在国际层面的合作不断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国家战略,开始积极“走出去”。企业国际化不断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企业层面国家意识、社会文化情报意识薄弱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一些企业及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薄弱,英语或当地语言能力不足,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雇佣当地劳动力时也面临跨文化管理问题。
1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是在交际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们在对交际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是使人有效运用语言的知识和实际上使用这些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使人能有效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Canale和Swai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特定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强调避难点、简化表达,应付交际失误等策略技巧的应用[2];许力生[3]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法能力和策略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聚焦于语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如培养模式及模型[4-6]、培养策略[7-8]、测评体系[9]等。比如,王立非认为外语教学中对于交际策略的运用原则应为既不完全依赖交际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完全排斥交际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比如,代礼胜[5]认为对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为树立“超越文化”的意识,形成“相互适应”的理念,以克服思维定式。跨文化商务交际指围绕跨文化商务活动进行的沟通[7]。目前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也集中在教育板块,比如,柳超建[11]在提出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及路径。截至目前,鲜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研究,更未见有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企业层面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进行的实证研究。
2 社会文化情报
能够被五官所感知的即为信息[13],当信息被接收者用来做出某种判定、判断或决策的时候,信息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情报,即信息经过分析、综合、解读和评估,被用来减少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最佳答案,经历这一过程后,信息便转化为了情报[14]。根据蒋飞、郭继荣和王宁武[15]提出的社会文化情报框架,全方位的社会文化信息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信息,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与族群、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五种静态信息和社会热点、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三种动态信息。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商务交际,根据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特点,笔者将动态部分调整为行业信息,即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行业需求、行业问题和行业热点。
3 企业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社会文化情报意识与能力案例
在实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面对的情况不尽相同,市场也随时发生变化,故而企业和员工在应对具体情况时也应该因地制宜,在分析实际情况后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措施。当然,能进行有效分析的前提是“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具备社会文化情报意识。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角度切入,以湖南某车企参加IAA展会(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博览会)使用的《意向客户问卷调查表》(下称“调研表”)为语料,对应《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社会文化情报意识内涵框架》分析企业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文化情报意识与能力,同时试解答“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如何进行社会文化信息搜集?”。该调研表使用英文进行表述,共计四部分,分别为:市场背景(MarketBackground)、项目基本情况(Basicinformationoftheprogram)、车辆运营环境(Vehicleoperatingenvironment)、所需产品情况(Product)。具体每项与《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社会文化情报意识内涵框架》对应情况为:(1)社会结构调研政治经济环境,车辆总保有量、政府结构,进口关税、气候与温度、应用环境等;(2)风俗与习惯调研车辆认证及应用标准;(3)行为方式调研驾驶习惯(左、右舵),采购车辆是否需要招标;(4)价值观念调研现有车辆品牌和类型,项目的驱动力,其中驱动力主要调研项目的初衷,例如电动车采购是为了促进环保抑或是为了节约成本等;(5)行业需求调研车辆使用地点、项目采购数量、期待的合作方式、日运营里程、最长线路长度、线路最大坡度、产品类型、最高速度;车长、载客量及座位数、动力类型、系统产品认证需求;(6)行业热点调研竞争对手、资金来源;(7)行业问题调研车辆法定使用年限、进口方式与关税。从调研表内容可知,该表覆盖了《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社会文化情报意识内涵框架》中除“宗教与族群”项外的所有方面,可以支持企业了解潜在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行业等具体情况,帮助企业判断该市场或项目与己方能力和期望的匹配度以决策是否具有持续跟进的价值,这样一来,这些社会文化信息就转变成为社会文化情报。比如,当地车辆是左舵或右舵,使用什么样的法规,车辆的法定使用寿命等信息,能准确地帮助企业定位已有车辆与当地市场要求的匹配程度,判断后续沟通是否存在跨文化的“相互适应”[5]可能性。反过来说,在车辆行业想拓展一个市场,跟进一个项目,这些基本的信息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最终目的始终是在消除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发展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融合[16]。当然搜集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搜集也可以是口头咨询,也可通过网络查找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比如宗教和族群信息是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的,这一话题在某些地区或民族是敏感话题,需要在会谈或沟通中回避。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这种搜集的意识及将信息“情报化”的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8-02
一、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发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交际行为,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个人或社会团体,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词汇与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大量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从事与外贸相关的工作。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只要自己会用英语与人交流,同时懂得相应的商务知识就可以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了。事实上,很多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都会感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在具体的商务实践中,他们会下意识地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交流习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现在大部分人持“线性”的时间观念,认为每一天都不重复,所以特别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人们还是持有“环性”的时间概念,以为时间像一个封闭的圆环,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在实际商务交往中,就会表现出有些国家的人们商务拜会等非常守时,简单寒暄几句后即进入正题,而有些国家的人们赴约迟到司空见惯,甚至会谈好几个小时都只是喝咖啡、聊天,不会进入正题。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也都有一些禁忌等,如给中国人送钟是大忌,因为钟是终的谐音,给人送钟,就等于想让人早点死。因此,如果不考虑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缺少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相关知识,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影响双方贸易的结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然而,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只是简单通过自己的讲解来介绍跨文化商务交际,这些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对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任课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商务知识。但是,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几年才在全国普及,很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虽然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但是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很欠缺。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恶补方式掌握并积累了商务知识,但同时实践经验非常少。鉴于此,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商务培训班等,与时俱进,了解学术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或者利用各种机会到外贸公司或者跨国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商务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这样,既可以加深教师对于商务英语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的实践知识。
(二)注重任务教学法的使用,锻炼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辅助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授课内容制定教学任务,学生则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制订一系列的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该计划,并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最后得出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比较单薄,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模拟实际的企业环境,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练习一些商务技能。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商务礼仪的认识,了解到商务谈判的原则与技巧,掌握一定的谈判策略,同时还加强了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另外,通过让学生拍摄视频,从学生的视角去发现生活当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由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选修课,大部分院校都安排大班授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觉愉快地加入到课堂建设中来。教师同时应对于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组织学生针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尤其对于学生容易忽视的文化差异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以后犯错。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从不同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案例的选择是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的案例只能通过书籍和网络来获取,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编辑,选取一些与探讨主题密切相关的案例,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应进行事先提问。教师的事先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对于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培养了跨文化意识,同时还对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进行了训练。通常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由记录员来记录要点,由汇报人来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跨文化的交际意识。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有效的保障了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四)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与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播放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及视频短片,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商务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以及社会习俗。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像《刮痧》、《世界是平的》等电影片段,通过具体的情节来体会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录制自己的模拟商务活动的活动短片,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资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但是在课下,学生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来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广泛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名著、观看原汁原味的电影和电视剧等,并且创造各种机会使他们彼此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接触到各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题材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还扩大了文化视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作用,鼓励学生多和外教交流,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交流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模式。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可以为将来成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学校可定期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文电影配音、英语文化节和英语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展示英语才能和用英语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策划以及其他的语言问题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经常去口语角交流,提高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结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任课教师和教育部门共同完成。高校教师应在平时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以及解决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瑗.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32-33.
[2]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大学英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表现形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由于文化认知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科学统计,文化错误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过语言错误现象,并且语言技巧出现失误至多会造成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文化错误往往会使跨文化交流双方产生严重的误解。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备一定的认知。同时,加强文化领域的教学可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升。此外,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强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事务的处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的国际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礼仪,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1.3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每个人又拥有特定的社会角色,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使自身适应社会,不断加强自身对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以及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提升社会阅历,从而塑造适应自身的情感、经验、知识、能力,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社会交往对象以及社交方式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跨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有效的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1.4加强跨文化教育是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需要
目前,中国经济在国际上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就必须不断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面对异域文化,中国对于了解国外文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另一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有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5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我国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与了解,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探索,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说,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进步关键性措施。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加,国家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其次,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促进本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英语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
2.1教师缺少跨文化教育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没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相关语言培训及生活经历,对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只停留于语音、语貌、语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多以考试所涉猎的内容为主,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理念大于通识教育。由于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切身感知,导致其对教学中所出现的跨文化问题不是十分敏感,往往不会提及或一句带过,不会深入挖掘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能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联系事实热点、社会信息将跨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不能透彻地分析两种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源及应对策略。这种“重语言输入轻文化输入”的教学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2.2教材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低
大多数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侧重于词汇、语法、句法、篇章、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范围,应试教育的目的性强,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材中涉及跨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虽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在课文之外未做扩展,没有进一步介绍跨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忽略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的主体力量以国内教师为主,且少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教学中能匹配英语外教的高校所占比例也不是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英语活动也缺少跨文化教育的锻炼。因此,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了学生接触跨文化教育的资源有所局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当学生真正面对跨文化问题时,会产生理解困难,无法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平衡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育
在进行语言课的教学时,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民族文化生活相关的知识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认知语言文化的规则以及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跨文化教育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指导,在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想要顺利的实施跨文化教育,就必须使英语文化教育与纯粹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国家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添加跨文化项目,为跨文化教学做出指导。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培养跨文化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明确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确保跨文化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持久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教材编写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文化知识,切实落实跨文化教育,改善教材偏重语言知识的状况。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积极效用。高校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有关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树立中西方文化观念,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同时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集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同提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能充分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进行解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国外媒体,如报纸、新闻、电影等语言材料,将英语知识的教学同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及延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及习俗,真正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2将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结合起来
想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切实提升,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对此,教师集合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分析。第一阶段: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案例,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探索。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辨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阶段,教师针对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教师也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挑选一个主题,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语境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期兴趣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找出存在的差异,分析其根源及原因,找出将差异或矛盾缩小的办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文化差异,有意识地感知,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3构建跨文化教育多维平台
由于跨文化教育不仅包含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构建跨文化教育平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对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一些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知识学习的课外平台,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的英语课堂还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及课外的跨文化教育确实有限,且英语语言的学习无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学生一旦结束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就会降低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说积极主动培养跨文化知识了,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有关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讲解十分必要。例如,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就可以在讲授专业课时适当的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专门为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提供服务的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兴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将其所整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案例分析、优秀课件等资源到网上,使学生在课下也方便下载,共享学习资料。最后,高校可以通过与跨文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能力。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并不能仅仅凭借书本上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解而真正获得,其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因此,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参与者与主体者。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工程,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切实可行的跨文化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主动担负起改变现状的重任,教师只有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才能有效的落实跨文化教育,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尹立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5(11):34-35.
[2]刘珊珊.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47.
[3]董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6(8):159.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你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和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交往日益频繁。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效益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受到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影响。
全球化的这种发展趋势也加速促进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复合型经贸外语人才的培养,他们不仅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跨文化交往的技能。根据对一些有着涉外业务的用人企业进行的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英语能力、经验、专业知识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是他们对商务英语人才的主要需求,而且对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直接要求的企业数量超过了半数。
当前,加大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我国,从总体情况来看,跨文化商务交流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怎样把跨文化交流理论与商务活动实践相结合,怎样把国际商务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怎样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等,都还是难题。
1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美国教育学家John Dewey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尽管国内外许多经贸类大学和专业都开设了跨文化商务英语交流课程,相关教材也纷纷出版,但大多以理论阐释为主,而仅靠看书本知识去提高交流能力是不现实的。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想要扭转缺乏实际商务经历和经验这一劣势,想要真正地理解、体会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原理和技巧,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总结去不断地积累提升。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顾名思义,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也叫个案或者实例,一般是一种真实的典型性事件,其中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十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使用,之后,随着其内容、方法和经验的不断完善,它被广泛、成功地运用于商业、企业管理学MBA、法学和医学等领域的教学和培训之中。由于案例教学生动、实际,具有仿真性、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够使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有效地提高。
2 案例分析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有效方式
案例分析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就是它的现实性。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贸人员需要突破常规思维的藩篱,利用已有的信息或资料进行仔细地甄别、分析并作出判断。
想要分析案例时做到得心应手,我们就需要加强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增多处理案例的经验,因此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即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也甚为有效。一般来说,案例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我们先要对案例进行阅读,从而了解它的内容和具体情况。一般我们会先将其浏览一遍,了解它的一个大致情况,之后再进行详细的阅读。在快速浏览阶段,我们要做的只是理解案例内容,不要进行任何的思考和分析,看完之后就把案例先放到一边;在细读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案例当中的事实和观点,对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可以从冲突双方各自的角度以表格或是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列出表现或事实。只要找到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分析阶段了。
在作案例分析时我们要注意弄清楚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案例中的观点陈述的一般是一种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来源于某种行为和其产生的结果。验证这种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就是我们需要做的。某一特定因果关系所暗示的原因对于解决案例揭示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许多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事实。但是,大多数的因果关系想要被证实是不太容易的。
除此之外,案例分析的角度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方面,我们要站在案例中当事人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体会他们当时身处的情境,而不是完全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去给予“纯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我们才能对案例的情节有更真实、更确切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达到分析的目的。另一方面,想要对问题进行更全面、更综合地分析和解决,我们还需要从案例中主管者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对全局进行把握。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建议要解决文化冲突、加强文化沟通。跨文化商务交流既有着冲突的一面,又有着融合的一面。对于案例分析学习者来说,其关键就在于研究如何去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在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和建立一种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又是双方都能认可和接纳的、能够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从而去避免或减少以后类似的文化误解或冲突再次发生,更有效地达到交往的效果。
当然,案例教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缺陷,由于我们通常都是随机从一个或几个案例中概括出某此一般性的结论,并且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结果也很难通过实践去进行验证,因此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有限,对实践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是相对的。
3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作为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和一种重要形式,如何能让课堂讨论教学有效地进行,一直以来都让广大教师倍感棘手。笔者在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案例教学的方法,建立了一些案例档案,将国外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规范的的操作理念及模式与适合中国教育特点的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借此弥补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以班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在此我们以小组讨论为例,探讨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某个专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学术观点和争议问题,借助学院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挑选一个案例给学生,让他们课后仔细阅读,并且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在学生了解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组讨论,一般讨论的内容包括分析案例当中出现的疑难和冲突、有哪些解决办法、决策的标准是什么、制定什么样的的实施计划以及如何实施、整体评价该如何进行等等,讨论结束后学生先对讨论结果作出汇报,而后学生和教师一起作出概括和总结,进而发现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在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与专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组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数据,进行调查,集体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建议;
最后,各组向全班汇报各自的调查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通常会以形式上较为生动活泼的表演、多媒体课件、讨论等来呈现相关内容,之后各组均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和评价后再对课题作修改,完成最终的调查报告,从而完成一项案例分析任务。
以上的基本步骤中融合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式教学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最困难的还是好案例的缺乏;以上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步骤如何更紧密地衔接、更合理地安排,如何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等,也有待继续探索研究。
实践表明,一旦把学生们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结合学习到的文化交流理论知识,他们就能够主动去发现并找出很多中西文化差异的实例,并对它们中的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且给出对策和建议。他们会用各种生动的汇报将这种案例——任务教学法的效果表现出来:采用电视对话节目的形式报道“记者”对中外雇员的采访录、小品表演、模拟商务谈判等等。通过对案例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文化中最深层、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价值观对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起着支配作用。师生分享各组的学习实践成果,相互间进行评价打分,老师最后作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也使得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互动沟通得以加强,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4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鉴于大多数师生都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工作经验,仅靠课本知识去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是完全不够的,而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则正好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弥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跨文化冲突发生的原因,增加对非语言行为的敏锐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适应能力,使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在目前缺乏目的语语境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实例分析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我们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提升,更多、更好的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不断涌现。
L鼙疚氖俏浜荷涛穹裱г呵嗄晗钅靠翁猓骸渡涛裼⒂镒ㄒ笛缥幕患誓芰Φ呐嘌芯俊罚?011Q01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Davis.L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87-217.
[2] 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培养手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34-01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2009年我国制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所要必备的各项能力当中包括“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学要求》还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细分为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强调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思维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和交际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强调主动性和灵活应对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思维能力及适应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的是主体对交际策略的把握和有效实践。
严明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有关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进一步对其构成加以细化,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商务交际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的主张。认知能力包括对文化、商务和交际的认知;情感能力包括跨文化移情和商务关系能力;行为能力则可细分为言语行为能力和非言语行为能力。
以上两种思路虽然各有侧重,但其所强调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基本可以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习得性能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种素质。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中,言语信息主要指英语语言基本技能;智慧技能主要强调沟通实践能力;认知策略则着重强调跨文化背景和商务背景引入及交际策略;动作技能则具体强调商务交际实践环节的行为领域;态度主要强调心理调试能力和情感能力,特别是文化移情能力。以上五种素质中除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外,其他四项都应被看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除了学校要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案中重视课程设置等整体培养体系的构建,任课教师也要在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对外国文化的介绍和导入,特别是外国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习俗、准则和活动规则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化现象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宽容度,使其能够独立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等全方位的刺激和影响,帮助学生对跨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背景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快其良好正确的认知策略形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其次,强化实践环节,努力为学生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交际策略及文化理论进行交际行为模拟演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灵活使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收集大量案例,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辩论、电影赏析等,帮助学生熟悉跨文化交际情境和商务交际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自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弹性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我校的社团资源和外籍留学生资源,发动学生邀请各国留学生在校园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帮助学生设计社团活动主题,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辅导。社团活动既可以作为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结交来自不同文化的朋友,使学生亲临交际第一现场,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跨文化交际的魅力,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情感能力。
三、结论
跨文化交际的出现和日益频繁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之应运而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则是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反映。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高教界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发展虽不是“方兴”,至少也绝不是“未艾”。如何适应历史潮流,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建设适用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重多元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一直作为我院跨文化交际科研团队的工作重点,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2006.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探讨了独立学院如何基于英语教材,通过提炼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进行中西文化差异性对比分析,并结合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以达到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在当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西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走出国门去西方国家学习、工作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单独列出,并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被国家提到战略性的高度。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高永晨于2014年运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量表,对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16所高校的2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测评,研究结果表明,理科类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知识模块、意识模块和态度模块的得分上均显著低于文科类学生(高永晨,2016)。研究指出,"虽然文理科大学生均要补上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课,但似乎理科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甚"(Ibid.,75),并预测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独立学院由于条件和学科的限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能开设专门的跨文化类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系统性的梳理与讲解,学生即使对西方文化有些许了解,但这方面的知识却零碎而孤立。为了应对新的时代需求,独立学院该如何借助英语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
一、跨文化教学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Byram和法国学者Zarate撰写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经典著作(Byram,1989;Zarate,1986)使得文化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于1952年、1960年、1972年和1988年分别召开以文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就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Brooks(1968),Nostrand(1974)和Robinson(1988)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文化教学,试图通过跨文化交际寻找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可行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Lange(1999)分析了1996年美国教育部颁布的外语教学新标准(新标准明确规定了文化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核心),及其对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启示。Patrick(2004)研究了如何通过文化内涵、学生介入活动、预期或实现的结果、学习内容和师生之间形成的关联五个方面,来加强文化学习与教学(转引自Mo-ran,P.R.,2004)。M.Gu,J.Patkin,A.Kirkpatrick(2014)从定位理论的视角研究了英语作为通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动态身份建构。N.M.Iftimie(2015)则对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及与国际接轨,语言与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开始出现"文化教学"的概念(胡文仲,1992;李润新,1994)。胡文仲、高一虹撰写专著《外语教学与文化》(胡文仲,高一虹,1997),探讨了文化的定义、分类及文化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对文化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张红玲(2007)则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交织融合等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十条原则。颜静兰(2012)、张世萍(2012)、庄恩平等(201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了研究。韩晓蕙(2014)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研究了目前全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葛春萍,王守仁(2016)提出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主题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开发优质教材等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上研究或者是依托"跨文化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或者从理论模型构建的视角来研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依托,探讨了教学过程中跨文化能力的构建方式。
二、依托大学英语课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模式。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而跨文化能力包含"文化知识、解释和关联技能、探索和互动技能、态度、跨文化敏感度"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因素(Byram1997:73)。文秋芳(199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板块组成: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张红玲(200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态度、知识、行为三个层面14个项目构成。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知识模块比较欠缺,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从知识输入和实践两个核心层面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一)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提炼
以公共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对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充分进行挖掘。如根据《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主题"男女偏见"以及课文"无名英雄:职业父亲意味着什么",可以提炼出"西方价值观"这样的文化元素;从第五单元"商业道德"以及课文中涉及到"以福音为基础的商业成功",可以提炼出"西方宗教文化"。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话题将其归纳为如价值观、教育、宗教、建筑、节日、饮食等类别,并将其做成不同的专题。针对各个专题,分别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依托进行拓展,将文化知识分专题、系统性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这在独立学院没有开设专门跨文化课程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改变学生文化知识零碎、欠缺的局面。在文化输入的同时,辅以相关联的视频欣赏,不仅可以调剂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直观的感知,并且视频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语言能力都十分有裨益。
(二)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
在西方文化专题的基础上,加入相关中国文化,将中西文化差异以对比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价值观为例,价值观映射在西方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各个方面。西方价值观的核心有"individualism","independence",比较重视个体和个体的独立,这映射到日常生活中,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吃饭时通常习惯"goDutch"(各自付账)的原因,为什么大部分西方老人不喜欢和子女住一起的原因,并非子女不孝顺或者老人很孤独可怜,而是他们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不想处处依赖子女。相对应的,中国特别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这无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甚至影视作品里面都呈现出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现象。"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从事文化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文化信息。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胡文仲,2004:154)。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对比各种中西文化现象的过程中,例如将中西价值观、教育理念等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会对西方国家相关的文化有更形象的理解,而且对比能造成强烈的认知冲击,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交际。
(三)以输出为基础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W.Littlewood认为:"交际语言教学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只教会学生掌握外语结构是不够的,学习者还必须掌握在真实的环境中将这些语言结构运用于交际功能中去的策略"(转引自王晓燕,2011:86)。在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跨文化交际的虚拟和真实场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的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以进行以下课堂实践活动设计:1)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就某一典型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老师点评,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讲述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把握在相关场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例如,就"中西价值观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过知识输入之后,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文化差异现象如"whopays(谁来付钱)?"进行案例分析。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一起吃饭之后,中国学生付了钱,美国学生坚持要把钱还给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坚决不收,美国学生最终让步但是却很不愉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喜欢自己付钱?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人之间,被请客的一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会像美国人一样坚持付钱吗?为什么?文化根源是什么?通过这种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对中西价值观差异有更直观、形象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这个层面,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文化交往中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2)文化场景短剧:对于有的中西文化习俗差异,可以组织学生以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例如关于中西传统婚礼习俗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结婚地点、婚礼服饰、结婚流程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将中方和西方的婚礼仪式以短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可以将知识性的东西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的了解。3)角色扮演:对于有的文化对比,可以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中西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中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学习至上",主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做作业、参加各式各样的艺术培训上;而西方家长则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让孩子学会清理房间、做饭、修理草坪,甚至鼓励孩子在外面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分组,将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类似小品的话剧表演中,体会到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同,并讨论不同家庭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预后结果,结合他们自己的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的深思。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西习语和谚语对比,解析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念来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或者通过文化实物如工艺品、著名建筑物模型或图片、人民生活情景图片等来使学生增加地域文化知识,体会中西地域文化差异;或者通过教育、教学影片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并比较中西教育体制的差异。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词汇;跨文化;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跨文化交际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以往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及其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这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形成了阻碍。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直接介绍,对英语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采取直接介绍法,即根据教学需求,直接介绍某个知识点,通过全面、详细地剖析,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直接介绍,确保学生真正了解了英语文化,从而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充分保障。例如,以“green”(n.绿色;青春;adj.绿色的;青春的)和“blue”(n.蓝色)为例,学生脑海中对这两个词汇的既定印象为“greengrass(绿草)”“bluesky(蓝天)”。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中两个词汇的应用进行解析。教师: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英语单词的意思,尝试对语句进行直译)学生:因为嫉妒而脸色发青。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答案不置可否,反而让学生从书面语言角度再次尝试分析语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句进行了分析,明白了“green”在这个语句中表示的是嫉妒的程度,所以应该是非常嫉妒,而不是在人们嫉妒的时候脸色真的会发青。这就是语言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blue”表示情绪,学生列举如下:学生1:Interferingin-lawsaretheprimesourcesoftheblues.(喜欢指手画脚的姻亲最让人头疼。)学生2:I'mfeelingbluetoday.(我今天的心情不好。)学生3:Hecanwritemeletterstillhe’sblueintheface,I’mnotgoingtoreply.(任他没完没了地给我写信,我就是不回信。)由此可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语言差异,表达出正确意思,这也就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了。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直接介绍法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地解析,确保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法,即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可以采用对照比较法,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将学生熟知的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明晰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对学生学好英语,甚至应用英语,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现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Unit1Thisisme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的词汇比较简单,学习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词汇,加深对英语文化形成的理解。例如,对于“name”(n.名称,名字;姓名;名誉)这个单词,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李晓明,请问他姓什么?名字是什么?学生:姓李,名晓明。(教师继续提问,引入话题)教师:TaylorSwift,这个人的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学生:Swift是姓,Taylor是名。教师:那么同样是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和外国人的姓名有什么区别?学生: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外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教师通过揭示英语文化差异,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熟知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有效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逐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导入,彰显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法,即根据英语词汇,导入相关的语言背景或语言习惯,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出现错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适当导入教学案例,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whe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经典案例:在一次商务谈判活动中,谈判双方都带了翻译人员,当外方夸赞中方负责人的妻子长得漂亮时,翻译人员将中方负责人表示谦虚的话“哪里哪里”直接翻译为“whereandwhere”,而外方的回答则是“everywhere”。原本是一句表示谦虚的客套话,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境不同,造成了交流障碍。此类情况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语言交流也存在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实际案例导入课堂会更有说服力,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充分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掌握更多种语言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英语是一门普及率比较高的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要注重英语语言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华.英语词汇学视阈下的跨文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
[2]徐颖卓.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的转变———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3(29).
[3]裘晓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中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9).
[4]沈泗珍.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人教版初中英语一节课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11).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口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活动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在众多的高职院校当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的课程,但是很少有相关学校可以有效的进行商务英语的口语教学,所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这也是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
1.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关于它的界定仍在不断讨论中。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它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三方面构成。笔者认为还应包括文化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文化理解能力,指的是在交流过程当中可以充分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存在的感知、情绪等差异,并以包容的态度进行交流;所谓交流能力指的是可以在有效克制文化背景差异的情况下,迅速的建立交际关系,解决出现的潜在的交际问题,达到最终的商业目的。
2.现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就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状态来说,口语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弱项,其实不仅仅是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在其他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不同于一般的外语教学,商务英语的教学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在工作当中有效地进行商务交流,达到既定的商业目标。实际上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当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发音不标准,而是没有将英语当做一种工具加以利用,对自己的口语没有信息。因此应当从这个方面来解决目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的问题。
二、影响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1.主观因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历来接受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都具备很强的发散性,但是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思考的直线型,这就导致了在主观因素上中西方的不同。对于西方人来说,交流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具体事物的逻辑分析,但是汉语当中交流的过程更加注重对整体意思的概括。例如在语法当中,汉语的时间顺序是年月日,但是西方人的时间顺序则是日月年,中国人在听到表扬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谦虚的否认,而西方人更多的是欣然接受。这种传统教育造成的主观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客观因素。能够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客观因素很多,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制度因素、教育方式因素、社会导向因素三个方面。所谓制度因素,是由于目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英语交流功能的使用,如果考试当中不考口语,那么学生就没有动力去学习商务英语口语;所谓教育方式因素,是由于我国教师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对英语和商务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实际应用教育;所谓社会导向因素,是由于目前的社会风气大多是就业论,所以学生会认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用,只要找到工作就行。
三、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突出学生在口语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应当避免教师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开口说话。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通过采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也乐于开口说英语。同时应当积极的进行行为引导,在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环节设计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教育,当学生不敢开口说的时候,应当给予及时的激励,对于学生口语所出现的错误,应当及时的纠正,在课堂教育完成之后,应当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表扬,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应当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意识的认识,一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可以模拟一个商务宴会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客商,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找到跨文化交流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一些商务交流的失败案例,向学生说明这种商务活动当中对文化背景理解的重要性。
3.利用体验教学传播跨文化知识。体验教学是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当中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成功案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国际商务礼仪,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做好体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一些影视作品进行讲解,一方面学生对这种方式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了解某些重要场景下的交流方式和交流特点。如果有条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方式开展教学。
4.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同样要想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应当使用实践的机会进行。鼓励学生参与英语演讲、英文歌剧排演、和外教交流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与外国人进行对话交流,或者是通过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国际化课程体系
在英语教育方面,教师大多以传授外语知识和规则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很少存在以学习使用英语为中心的传授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如何改变现行应试教育模式,构建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以及现状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能力,这个可以是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个人与公众(群体)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于交际者交际行为的社会评价。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及背景下,各个交际者表现出来的交际行为,凭借社会人士对其做出的评价来评判交际能力的高低。
结合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顺利完成交际所必需的,基于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中国国际化人才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交际实践能力上表现不是很好。虽然中国文化水平值日益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不是很乐观。
二、国际化外语人才
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外语水平非常高,并且要求有较高的交际能力。国际化外语人才除了具备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之外,还需具备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对于国际化外语人才而言,一方面要突出其国际化优势,强调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突出外语优势,强调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等,这就需要掌握国家的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等,以提高沟通交际效果。
三、构建国际化外语人才课程体系策略
1.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全球化的推进,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鲜明特点。全球化的到来对我国固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让当代学生在进行国际交往的时候尽快融入其中,加强与其他高校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还需要在生活中与不同高校学生进行交流。因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容易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看法片面,不利于其语言文化学习的进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学生只有亲自了解其所学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日常表现形式,才能更容易接受和认识不同文化,正确看待和理解。
2.逐步建立完整的教材体系
语言是生活必要的交际工具,而交际包括对情感、文化和思想等不同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培养,还包括情感、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开展丰富的语言文化教学。就外语教学而言,文化学习的重心在于文化适应,也就是说应该在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对相应语言所产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基础进行了解。要培养一名具备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善于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我们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而要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教材予以指导,一个完整的教育教材体系,应该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因此,在教材的编辑上,应以选用国外典型文化和范例为主,要保证教材有一定的新鲜度,适应时代大局,同时,还要及时对其中落后的内容进行剔除,认真探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努力实施。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加强相关教材的使用,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当然,我们还需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应试体系,完善考核方法,并加以实践运用,筛选出合格的语言人才。
3.吸取我国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经验
尽管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刚刚起步,并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和值得借鉴的东西。对待这些,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在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比较,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其次,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最后,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了解各种文化,让学习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外语场景的真实再现,克服外语学习枯燥、易疲劳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4.参考和借鉴欧美国家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对欧美国家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欧美国家,其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多角度,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完善,以及培养途径的实用性和多样性都是我国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需特别加强的地方。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其一是要做好对国内外外语人才的分析与预测,根据变化趋势,适当地调整培养规模和培养形式,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式;其二是要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养和深造,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国际观念和专业知识。其三是完善教材内容,当前国内语言教材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努力规划和引进国外内容新颖、素材多元化的原版素材,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并定期对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
四、总结
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涉及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既无成熟的、现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无成功的模式可以仿制。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和完善,为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做出有益探索,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总之,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所培养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2]顾伟勤,梅德明.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谈上外国际公务员实验班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外语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