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3-06-27 16:05:53

导语: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学校德育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习惯就是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若干好的习惯的组合,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爱护仪器设备的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的习惯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21世纪的实验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更是占据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学校实验室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让实验教师把悬在实验室半空中的德育落在了地上。如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验教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呢?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 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班级全校50个,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镇中学,上高中之前很少做实验,有的同学甚至从未进过实验室,那么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操作的。在高一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二周,实验室的老师组织高一新生到实验室进行每班一节课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1)分组:首先对每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定人、定位,两人一组,共28组。2)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及实验室的作用。3)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与平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观认为:实验是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某一科学问题的验证,甚至有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是走过场。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画实验,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时,纪律差、简直就是“放羊式”管理,部分学生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大声讨论,随意走动,防碍他人实验;有的同学认为仪器、用品、设备都是学校的,取用时不节约、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浪费;有的同学甚至将仪器、材料带出实验室等,如此现象,超过了道德的底线——防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在上培训课时,就特别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带领同学们学习《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赔赏制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起容易做起难,并非一日之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做的,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乱动仪器设备、药品、材料,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实验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整理实验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包括打扫教室卫生、防好桌凳,这一点我们是每一节课都提醒、强调,遇到没有做到的同学,我们就请他回来(那怕他离开了实验室,教师也要派其他同学把这样的学生找回来,叫他整理好器材,放好凳子后再离开。培训课上强调这个问题时,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作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就象在家吃完饭,要把自己当成“佣人”而不是少爷小姐,要收拾碗筷,抹桌扫地。学生进学校后经过大约半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的基础,但是没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科学作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没有创新精神,仍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的基本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是这样做的:根据物理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的原理设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里就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不拾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的设计,是应用平抛的知识,用测距离替代测速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步: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后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地,这时就需要两同学相互配合把落地的两小球同时接住,否则两球再次落下又在作图纸上打点会混淆先前小球的落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十多次。我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到对实验步骤亲手反复操作和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会从中感受到实验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实验本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迎合某个结论而乱凑数据。例如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同学们测出十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根据点的走势找

规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也需要学生测六组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结果或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有利于培养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段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

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解决学生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问题。由于德育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即不但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然而问题在后者,因此,我们就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而实验教学正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作用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些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示波器等,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观察、读数时,实验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怎样调节,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比方说:不能用游标卡尺测表面粗糙的物体,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不能重撞,调节万用电表、示波器的旋钮要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不但解决了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惜保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品质。

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养成节约意识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43-01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教人以歌曲或乐曲,还可以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音乐一方面给人以美,另一方面引人向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意义是深刻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思想情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把音乐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分析、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心、用情感受、体验、表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在音乐艺术美中寓于德育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这样论述:“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音乐教育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美育手段,对于学生品行修养和情操陶冶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旋律、节奏、音色、节拍、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其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诱导学生进入歌曲、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理解、表现、鉴赏美好情感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如教师在开展《义勇军进行曲》教学实践时,在单纯教授学生如何发音,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后,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词、作曲时代背景、作词者、作曲者的生平,同时,更要理解和掌握歌曲中如冲锋号角式的呐喊,在一阵阵“前进”“前进”“前进”的呼声中,表现了对苦难承受的限度及对祖国未来无限希望的憧憬。同时,特有的三连音的音乐艺术表现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演唱者对祖国无比热爱,进而树立强烈时代责任感。每一个同学们在演唱时,强烈的感情迫使其严肃、自豪。如在讲授《送别》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李叔同其人其事,要让学生知道《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是人生的天问风景,在清词丽句行间,蕴藏着禅意,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给人以几多凄美、几多思量。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感知歌曲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这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充满美与善的艺术形象,使善与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通过艺术的美感教育来启迪和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将欣赏与感知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特殊优势,这完全可以和死板的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更有别于向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硬性灌输。相反,而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美感巧妙结合起来起,以美来开展社会教化,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间接受德育教育。从《诗经》到现代歌曲,我国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十分丰硕,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目的的选择音乐作品,一方面注重作品要思想性和艺术性俱,另一方面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展示音乐作品丰富内涵及艺术形象。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一直被人们经久传唱,歌曲的旋律有浓厚的民歌特色,意境悠远,通俗感人,节奏坚定、平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教会学生用镇定、舒展的歌声来表达抗日英雄王二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的爱国主义歌曲,可以达到重塑学生心灵的目的,使他们不断地感知、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各种课型中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教学、欣赏教学、综合训练四个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关于欣赏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艺术美的感悟过程过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与此同时,可以感知音乐里面蕴含的道德元素,如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感知这些力量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思想觉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得到熏陶,心性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歌曲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思想境界。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各方面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其所能、尽其所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贯串于音乐教学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蓉.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J];大众文艺,2011(03).

[2] 郑长娟.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第3篇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说起德育教育,很多人认为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与我们英语科任老师也息息相关。《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通过英语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涉及不少对话、日常用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都具有丰富的德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第六册Unit7 Jobs. 本单元围绕“职业”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教学重点是用英语介绍表达某人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的职业,通过对具体工作的描述,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理想和目标,从而鼓励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适时向学生渗透“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理念。还有就是教授三年级的Family这一话题时,向学生解释family=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他们对父母长辈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都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教学中,我特别通过口语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碰到长辈同辈要主动问好: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等,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用Sorry,Please,Excuse m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Goodbye等常用口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另一方面教育了学生对人应有礼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口中的礼貌用语日渐频繁,对于我们展开教学大有益处。

二、创设和谐融洽的德育课堂氛围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因此,教师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应把爱的教育带到课堂教学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然而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诱导,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Wonderful“(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冷嘲热讽,可以用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you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从而消除紧张情绪。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作用;渗透;行为指导;教学有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92-01

小学教育是我们对于学生的初等教学,在小学生的教学课程中,教学工作者通常要用开发性、灵活性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授,因为面对的群体是不太成熟的孩子,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爱。小学语文课程是中国文化的初步接触,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国学有最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在受到启发中变得有思想,体会理论依据的初衷。在教育质量提升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小学生接受的教育非常高深,意境很独特,不再是之前单调的知识讲解,而是融入了非常多的故事讲述,增强学生的美好想象,在获得乐趣中更喜爱学习,小学语文是其中最明智的一部分。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感触,在思维互动中获得教学灵感。要想真正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讲课堂丰富起来,就要将德育作用渗透其中,以更为直观和简洁明了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并创造出更为动感有力的学科教学,将理论变得更有实践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课程 渗入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深刻了解小W语文教学含义,充分发挥德育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相比于后期的教学更富有情趣和活泼度,小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他们对课程本身充满无限想象,因此要从小学语文本身的定义思考,将语文课程内容充分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教学使用。小学语文在实行意义上,有非常广泛的运用意义,不仅让小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和文字基础认知清晰,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较好实践。德育课程作为一门活力十足的学科,让学生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无限自由的应用。在不断的将德育课程理论、实践与小学语文深入结合之后,可以让课程教学变得更为简便,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方便。在后期语文的实用价值中也可以提升质量,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趣味游戏。在学生之间也要激发互相之间的动员,让集体受教成为一种成功的使用案例。

比如,上小学的丽丽正在学习语文课程,她对于故事中提到的文字知识有些不懂,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德育课中的思维方式,让丽丽分析这个文字背后的意义,像是一只鹰在飞,这个鹰字的含义,可以拆字分析,平时我们在室外看到鹰在飞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下面是一个鸟字,上部为什么是这样的?就可以做出相应思考。这只是其中的比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要多思考,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

二、创造小学语文课堂良好氛围,为德育教育打造平台

初中、高中一般表现出来都是严肃的、繁忙的,更多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德育教育的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为了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成绩,为三年后的升学作准备。而小学教学则有些不同,除了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深入浅出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优良品质。小学语文作为文科之首,如果让语文课堂变得活跃和有趣,让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就会改变过去传统教学的死板教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注重语文知识的吸收,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和逼迫感,反而会降低学习力度。因此在课堂之上,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在不违反基本规定的前提下,让学生随性发挥,施展出更好的学习状态,并随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欢乐的心情接受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巧妙运用渗透教育法,打造有效的互动行为教学

在德育课程对小学语文的渗透教育中,我们就要对德育课程进行全面通读,德育课程的灵活性很强,关系到学生的处事行为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能直接影响后期的实践成果的。灵活运用渗透教育法,将点滴行为融合到语文的知识讲解中,可以让学生自觉接收信息,无论在学习德育还是语文课程中都能有所联想,开发自由想象力。德育中涵盖了主动行为、团队合作、独立思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意识,将这些激发出来,放在语文教学方式里,就能达到渗透教育带给我们的有效作用。教学者在整个渗透教育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因为学生自身理解有限,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度,在提高潜能中让学生最快学好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习的学习行为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正确应用课程内容。

比如,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正在进行一节动物寓言故事讲述,学生可以通过平时对动物的模仿进行展示,在逗笑大家的同时,更能形象的将语文课程融入到里面,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将每个人的思想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学习理论;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共同分析寓言中那些动物的特点,有哪些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让你对这些动物说几句话,你想对谁说,都想说点什么。只有让德育与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懂得知识分享和多视角思考,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有一颗包容的心,有着良好的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不是最好的,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课程的教学,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种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表扬,激励后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关爱,同时也需要赞美。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使其无比激动。有时候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可以左右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同时对于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而无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来说,适时地对他们的努力也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要利用自身的特长在其他项目上取的更好的成绩。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体现出战术意图,作战士气也不会高昂,也很难在比赛中取胜对方。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掌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之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的约束,才富有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造成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教师应顺势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纪律性违法犯纪的人将会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的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更易被感观认识。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第6篇

一、体育教育的原则性

1.经常性原则

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进度安排时,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做到德育教育从课的开始到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这样,经过长时期系统的德育教育,学生定会受到熏陶。

2.及时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突发事件、特别行为。教师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目标,贻误时机就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影响教学效果。

3.内化性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善于了解和启迪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去追求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修养,达到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接受认同才能奏效。

4.实践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引导,才能达到更好的实效性。如接力赛跑项目中,运动的成绩既取决于个人运动成绩,也取决于团体的配合能力。如果只顾个人成绩,没有积极配合的观念,是不能取得良好成绩的,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5.整体性原则

体育教育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只顾个人不顾集体是非常错误的思想,可以在竞赛和集体活动时,向学生进行集体荣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6.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性格、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施渗透的时机

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学期开始,均要向学生说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感、体育的参与意识、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等。

2.游戏比赛时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集体性和教育性。不论是集体性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是代表集体。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而对表现勇敢、顽强、坚持拼搏的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

3.技术动作教学时

如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保护帮助是一项重要内容,稍一疏忽,也许就会发生伤害事故。此时,教师可通过彼此间的保护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吃苦耐劳和忘我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

4.成功失败时

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每个人对待成功和失败却持有不同的态度。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情况,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也是成功,从而塑造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5.借、还体育器材时

保护公共财物是大家的义务,却总有些同学的意识很差,此时教师即可正面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物。

6.体育考核时

体育考核时,涉及学生的成绩、评优等。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公平竞争,反对弄虚作假,坚决打消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进而发展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

7.和学生聊天时

体育教师与学生是容易谈到一起的。对于那些对生活有消极态度的同学要及时加以引导,把学生认为是“好”的行为、语言,加以纠正。

三、实施渗透的方法

1.以身立教

所谓“以身立教”是指学校体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尤其是体育工作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

2.启迪共鸣

作为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其中的方法除了要以身立教之外,说理启发并开导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启迪共鸣就是教师通过说理、教育、启发、开导,使人在情感上,心灵上引起感动,受到触及产生效果。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正确的道理和人格的力量,启发教育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学生主动接受德行教育的培养。有效的方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能将心比心,开启心扉。

3.暗示同化

体育课中,往往会有突发事件产生,为不影响教学过程,教师用赠言暗示等方法,让学生心领神会,并欣然接受,这样会让学生心悦诚服,通情舒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采用迂回暗示,启发同化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4.规范行为

规范行为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达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制度和规则是教学的保证,没有制度和规则,体育教学是无法进行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这些制度和规则体现在体育教学的从始至终。有了明确的制度和规则,就能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利于贯彻教学,同时强化学生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主义精神及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践证明,规范行为对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并适时地加以奖励和惩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

5.对抗与竞赛

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竞争,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很强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在此情况下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能激发青少年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还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如在集体训练中进行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接力项目就是很好的例证,任何一个人对比赛稍一疏忽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42-01

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在各个学校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而当今时代又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职教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对大量的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更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在职教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附在课堂知识的讲授和上机训练的操作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像在上政治课一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其次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教学优势,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充当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活教材。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0-01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落实德育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所谓的德育教育,指的就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其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其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于:一是受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面对诸多的教育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而有效的德育渗透,能完善德育内容,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1、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由于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很多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抑扭曲,不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不热爱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把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效的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语文的热情。

2、联系实际,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

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有机地将德育引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实践,有效选择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习得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小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样,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在有效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联系课外,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渗透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联系课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或是通过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之类的读物,以培养学生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的意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总结,不断吸取教学经验,不断拓宽教学途径,德育教育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思想品德

一、以我国数学家们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数学课本中的收入了许多这方面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注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思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二、以中国数学的历史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必须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研究的累累硕果。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提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计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可以结合某些具体的教学知识进行,又可以抓住教与学双边活动中一切可以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但必须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到自然、适时、适量的“渗透”。

数学是常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可利用课本中或老师补充的例题或习题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思想。鉴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教学中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就自然地向学生进行了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启蒙教育。

此外,意志品格方面的教育也要刻意培养。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作业时,仔细审题、工整书写、自觉检查;遇到困难时,多动脑筋、力求突破等等。如能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也能自然养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简单举例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3.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文字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故事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坐在那里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时候,可以由两名同学拿着乒乓球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等,通过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使学生领悟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