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时间:2023-06-27 16:05:57

导语: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4-02

作者简介:赵德辉,男,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意义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键技能分析。

(1)导游证。获得导游证IC卡之前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校外实习就业,意味着学生需要利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一般考取机会有2次。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对考证进行时间规划,比如,按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学校的考证课,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考证的口试、笔试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

(2)职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高职学生还缺乏旅游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在校期间需要将职业素养列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真努力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素养。

(3)职业技能。旅游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团带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恰恰是90后的高职生所缺乏的。所以,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有规划地培养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有计划地考取导游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团体等活动,培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旅行社进行导游、计调、外联工作,深入旅游景区进行景点导游工作,丰富个人的行业经验,提升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五大模块内容研究

1.入学职业测评。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特质因素”,以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在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下,结合旅游专业岗位群所需求的导游、计调、外联、景点导游等具体岗位标准分析,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特质分析,新生入学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首先要进行入学职业测评,主要进行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气质类型测评等。

2.个人评估。个人价值观在入学职业测评中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健康、性别、年龄等自身条件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通过橱窗分析法,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不同部分,分析个人个性心理因素。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分析个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入学职业测评中气质类型测评,分析个人气质类型,并由此分析个人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的哪些岗位工作,以及个人需要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提升相关能力的目标与措施。

3.职业评估。职业评估主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评估,而非具体岗位评估,体现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旅游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职业要求、员工发展空间等多维度评估,从而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一是要深入分析旅游行业发展,中国作为出境国、入境国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国内普通百姓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意识的升温等。二是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内部环境,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折射出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变;旅游企业对旅游毕业生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接轨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要求;旅游企业竞争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提高等。三是职业要求,即具体岗位群要求,导游、计调、外联、签证、景点导游、售票、检票等岗位群具体岗位职责要求;新《旅游法》对岗位群工作职责的要求;旅游毕业生常出现的工作问题等。四是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测评、个人评估,因地制宜地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步骤。在对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06名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统计中,9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对于具体实施步骤,只有26%的学生能够规划每一年、每一阶段实现具体分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高职旅游学生时间观念弱,任务刺激弱,需要老师、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时间、分任务地指导旅游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理想追求,按模块进行分解与检验评估,指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前行;同时,组织校友定期回学校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心得,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旅游企业最新情况,以及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还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1.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的建议。建议开发职业规划信息平台软件,将旅游专业学生入学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实施步骤、职业规划管理与调整、职业规划评估等内容全部设定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自我检查评估个人的职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任务完成与执行情况;二是导师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引、评价;三是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思想动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情况,更好地邀请校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知识,发挥榜样的作用。

2.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建议形成职业规划成长手册,由导师进行监管与指导,将旅游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学习期到职业探索与决定期,全部记录在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规划后实现的目标与规划前进行对照,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国华,刘涛,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第2篇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就业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否则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农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榭正,规范合理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促进学生就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做大做强畜牧业”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毕业生拐寸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试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农业政策,教师在设置课程上、专业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匕感望和职业目标,培养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应用和推广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适合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范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2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2.1采取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报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明确学习目的、就业方向,但只能称之为职业愿望,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险,需要指导其在专业方向分流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设定整体目标。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达到个性化教育,但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就业方向的课程条件。我们学院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后,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环斗界限、重组课程,采取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方向分流教学,即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一个专业分为儿个专业方向。这样,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了广阔的、扎实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分流则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具体实施过程。毕业前一学期学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明确就业方向、确立职业方向。适应个性化需要的、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高职大学生规划真正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条件。

2.2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部门对学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教育;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沮靓划方案,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第三刹组开始接触一专业课的学习,又书隆会及本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据此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其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趋干成熟,在检验职业生涯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结果一就业情况后,继续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远期目标。

2.3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2.3.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采取讲座、发放学习资料、制作并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介绍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2.3.2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对生涯机会的可行性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内外齐种翔镜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开讨论会、专业报告会等。自身条件分析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找准差距、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与角色沟通,分析其建议和评价;参照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修正目标、调整方案。在目前社会的心理测评条件下,应以角色建议和自身条件分析为主,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为辅,并将测试结果交由学生本人处理,以免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在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习境的认识偏差,需蛋结旨导教师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时,扫意目标的量化标准和时间的限定性,减少目标模糊、不明确和实现目标时间拖延的机会。成功标准是阶段性的、分解的目标,成功则总结经验,没达到则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修订实施方案。对于缩小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着重分析产生差距的本质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条件,或期望环境条件的改善,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则要适应环境条件。

3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高职大学生中应用的效果

3.1教师的评价

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气氛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关注本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季服成果,学生针对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广泛、深入地学习,寻找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短训班锻炼实践技能。在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选择的工种不再庞杂而有针又引隆,但进一步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州正,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角色建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个性化就业管理的有效方法。

3.2学生素质

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农业高职大学生确定的职业目标呈现多样化,一般都比较切合实际,较少出现理想化的目标,符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实需要。学生具有了在自我例古、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职业方向能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缩小自身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不再怨天尤人,对就业前景乐观、豁达,同时也要求学校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缩小差距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理性审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1]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仅有9%的学生有认真完备的职业规划。不少在校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为职业规划是毕业之后的事情,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打算,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工作机会很多,高职高专学生无需职业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造成学习没有目标,求职就业没有长远的打算,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以后在就业中出现职业目标摇摆、定位不准、不能坚持职业理想等问题。

(二)就业观的短视。

有的学生在当前情势下为了早日就业,不顾所学专业,只要是能就业的岗位,就都投以橄榄枝,盲目找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没有用心去思考,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就行,不管将来如何,走一步看一步。有的院校非常重视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就业质量,导致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本人求职就业急功近利。这种考核机制使许多院校只关注就业率,忽视了求职就业中的深层次问题。

(三)学生自我定位不理性,不切合实际。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客观工作的评价基础之上的,要有合理的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客观的自我评价基于对自身的全面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性格和爱好,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目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二大”(大企业、大城市、)、“三高”(高福利、高收入、高地位),不顾自身客观条件和社会实际需求,盲目追求导致空中楼阁现象的发生。许多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与个人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及专业知识的积累联系不够。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专业、行业等的客观认识,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致使职业规划停留在理想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四)职业价值观过于务实。

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过于功利,比较看中经济利益的获得。一些学生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把对前途和成才转为对收入、地位、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这样在求职时,就不免存在着追求功利化的倾向。

(五)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不到位。

“有规划,无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是有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指引学生职业前进的方向,落实到位可以培养将来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学生开始制定了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中途或者最后都没有坚持按规划来行动,规划成为空话,没有实际意义,因而不能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位。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工作最重要的指标。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仅仅是在快毕业的时候由就业指导部门给毕业生简单地讲一讲,不系统、不完整。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追求就业率,轻视学生的职业发展,甚至教育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以提高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问题,因而出现了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匮乏。

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院校不够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些院校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教学不系统、知识零散、教育效果不佳。同时,部分院校现有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指导教师不具备相关理论学习背景,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存在着指导过于粗略,形式呆板,以及缺乏对学生的个体指导等问题。不能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认知偏差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仅局限于毕业生群体,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导致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而走入职业规划的歧途。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认识不准,又缺少专门的机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职业世界的认知等教育方面比较薄弱。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一)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就业教育的重点,而不是仅仅以就业率为目的。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活动,将这种教育指导贯穿大学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认识。

学校方面可从以下几条途径着手。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促进学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职业要求等的初步认识。大学一年级为探索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尽快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注意提高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掌握未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毕业求职、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并提供相关的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场景中增强职业认同感。

2.建立专业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由于个人的局限,学生往往会走很多弯路。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这个专门的职业咨询服务机构,可以挂靠在就业部门,也可以作为选修课实施机构归口到教学部门。应配备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从现实出发,对学生开展职业咨询、择业指导等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建立专业咨询机构、职业规划课程老师为主体的全程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建立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

3.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学校可以从社会上聘任专业人士加入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了解自己。每个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都应当认真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剖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拟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时代提高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成功步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2.理性分析职业环境。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准确掌握当前面临的职业环境,才能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目标,调整并使之更切合实际。环境分析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是对目标行业进行了解,明确该职业的发展前景、职业性质、职业素质与能力、任职资格等具体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明确在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为确立今后人生目标,合理的职业定位做好铺垫。

3.转变就业观念。当前的就业环境,如果仍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在各种工作机会面前,学生需要有理性的头脑,不能盲目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缺乏理性的、没有职业规划的盲目行为,耽误了职业发展的良机。要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综合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正确认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自己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4.设定职业生涯阶段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的。不顾自身的优势设定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在了解自我、分析外部环境后,学生可根据客观准确的定位进行个人职业目标设定,对学生阶段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目标,时间可以是一年、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周。学生在阶段职业目标的引导下,根据个人条件,有计划地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目标,进而为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最终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使看似难以企及的个人职业目标分解为若干难度适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促进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能力,最终顺利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由于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及时修正与调整。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初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可能是比较模糊或抽象的,有事甚至是错误的。经过一段时间,评估前期的生涯规划执行效果,调整阶段目标中出现的偏差,修正职业生涯目标,适时作出调整是必要的。大学阶段早期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能由于学生对自我及外部环境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确立的职业目标可能不合适自身的实际情况。随着个人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再加上自己完成职业生涯阶段目标的情况,学生必须重新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个人的阶段规划,在每个规划阶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反馈。若执行效果好,则应当坚持下去;若未能如期执行,则要考虑是自身的原因,还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重建,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2(3).

[3]杨东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4]杨锡强.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规划的策略与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

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 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性

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既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又可以提升职业素质,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而辅导员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不同需求,也必然要求高职辅导员正视自己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性作用。

一、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发源于美国的 20 世纪 60年代,90 年代传入中国,简称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进行合理的安排,具有可行性、适应性等特点。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高职学生为了提高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尽其可能地采取各种积极行动来达到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辅导员掌握大多数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资料、与学生接触最多、并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和跑人才市场,因此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性格特征、就业形势、社会形势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恰恰是需要这些因素作为参考条件的。因此辅导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条件结合社会形势、就业形势等客观条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另外,辅导员由于熟悉往届的就业情况,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给学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积累并总结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2.时空优势。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服务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相处,可通过班会、活动、日常聊天等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这不仅使得辅导模式多样化,也增加了辅导的弹性、拓展了辅导的时空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尽可能地做出可操作性强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 情感优势。指导学生制定一份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得到学生的信任,方可更全面地了解咨询者。辅导员经常做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信任度,可以更全面地听到学生对自己的剖析,可以掌握相对真实的材料,从而更有效地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性作用

1. 在各种辅导中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从新生跨入校门开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场合的辅导,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身临其境地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而自发地产生规划意识,从而使其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使之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随时密切关注和了解行业发展动向,能够及时分析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合理自我定位;鼓励学生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

2.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对于自我价值观、性格、爱好、能力和气质等全方面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时要从日常工作方面着手,如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等。

职业需求评估是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可以从事何类职业以及该类职业对人才有何要求,要充分利用集中教育和平时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的性质以及从事该专业工作需要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价值观、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职业需求等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自发地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加强经营自我的理念,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在制定方案时,辅导员一定要提醒学生考虑自身教育水平和自身能力状况,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和服务基层的准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核心目标,并根据其它目标对于核心达到核心目标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能力条件来确定其他目标实现的先后顺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高职学生合理、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服务,,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6(3).

[2]周杭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J].思想教 育导刊,2007(2).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建议

民办高职院校是指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颁发国家承认专科学历证明的学校。学生可以参与公务员、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一切公办院校学生享有的权利,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始出现,七八十年代在美国,英国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早期在企业中运用比较广泛,长期用于对新进职员的培训以及对老员工的发展规划,后来被很多学者关注,逐渐被许多高校运用到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去。从1950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1984年,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1997年,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至今。这三个阶段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发展模式,大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单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包分配”政策又叫“统包统分”政策。伴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在改革,在这个时期培养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到“双选”模式中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初显端倪,在1990左右我国开始引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到了1998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面向社会扩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民办学院开始得以发展,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显现。

在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学校,学生及其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关系着民办高职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以后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对社会的稳定以及学校的学生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的对自己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十分淡薄;职业准备和沟通能力也比较缺乏。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1.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处于本三和公办高职高专的夹缝中,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境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不知道三年以后自己要做什么,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找工作时,就是看哪家单位的名字响,哪家企业给的福利高,再就是哪个企业给的进修机会多。而没有考虑到自身因素和自身的发展问题,没有认真的去考虑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问题。

2.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不恰当

大学生尽早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中,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在不就的将来这个学生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可是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没有遵循科学的原则,从众心态太严重。此外,职业生涯的规划方法也是很不恰当。我们知道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一步一步的来落实的。

3.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计划制定不合理

这里的行动计划指的是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学生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以后,一定要有具体的行动。不然目标就很难完成,也就谈不上在校的学习规划以及将来事业的成功。通常来说行动计划应该由长期以及短期两部分组成。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们通常制定的计划只是一个部分的,要么有短期的,要么只有长期的。

4.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的老师是由学院就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以及一线辅导员构成,没有一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立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相关建议

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成功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科学引导,让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通过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的对自己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本人的自身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并且能够从学生角度到工作者角度顺利过渡。

2.通过悉心指导,让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更准确

我们要帮助大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对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就可以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们进行人生的精确定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有针对性的挖掘个人潜力,拿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以及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3.通过外引内培,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队伍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缺乏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来承担。因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不仅是讲授理论知识,更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这就要求职业指导师既要掌握或熟悉相关的就业政策、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又要具有就业工作的经验。因此需要外引内培,用最快的时间形成一支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队伍。

4.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

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一定要做到“适合”教育,我们知道民办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公办高职高专的录取层次有着不小的区别。生源状况也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习、教学实践等形式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专家讲座,优秀学长报告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增强其职业生涯意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如何更好的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好规划,以及将来如何参与将来的工作竞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从事具体就业工作的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秀兰.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

[2]余春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1期

[3]杨丽.借鉴境外经验 浅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05期

第6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对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估、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向性几方面的特点,综观研究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要求与建议,提出适合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圳地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引起了各大企业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与接受[1]。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2]。换句话说,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作的策划和准备,也是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企事业用人制度也都在发生变化。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曾经是“香饽饽”的研究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与大多数研究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职业发展必备的素质与能力的积累高度相关。许多研究生临近毕业在面对职业方向选择或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施时仍表现茫然。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就业质量的下降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当,必将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落实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据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很少涉及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促进研究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调查分析了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得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提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相关建议。

一、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问卷总有效率87.2%。其中深圳大学研究生部400份,有效问卷349份;深圳大学城100份,有效问卷87份。问卷调查对象男女生分别占53.5%、46.5%,应届生和往届生各占63.2%、36.8%,2003级、2004级、2005级和其他年级同学各占11.7%、36.3%、50.4%和1.6%,23至26岁的同学占总数的75.7%。个别访谈对象共20人,均为深圳大学研究生部的同学,其中2003级与2004级各10人,男生与女生各10人,文、哲、经、教、法、理、工、管各专业均有分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

据调查显示,一部分研究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不同形式的职业辅导,诸如与职业相关的讲座(占12.4%)、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机会(占9.2%)、公开的职业信息(占7.8%)、个别辅导(占4.6%)和活动训练(占4.4%)等,但是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仅有38.0%的研究生了解职业生涯辅导,53.7%的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非常有作用或比较有作用,33.7%的研究生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11.9%的研究生认为不太有作用或完全没作用。调查结果还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历经毕业求职过程的2003级研究生,比2004、2005级研究生更加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对深大研究生部的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11.0%的研究生认为非常需要,40.1%的研究生认为比较需要,20.4%的研究生不清楚,17.7%的研究生认为不太需要,3.7%的研究生认为完全不需要。一部分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化而经不起现实的检验,或者认为在研究生阶段人生已经基本定型而不愿再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因此,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帮助研究生认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具有激发自我潜能作用的,明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导航图和助推器。

(二)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估

个人特点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进行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前提。如果缺乏对自己的了解,相当于失去了判断生涯选项的指南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先决条件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在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特点是否相关的问题上,81.9%的研究生认为二者非常相关或比较相关,11.7%的研究生不清楚二者是否相关,6.0%的研究生认为二者不太有关或完全无关。以上数据显示大多数研究生对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较清楚的认识。在这一部分,我们分别从研究生对自我认知内容的了解、自我认知途径的选择、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1.研究生对自我认知内容的了解。自我认知内容包括个人经验、个人对自我、爱好、性格、能力、学识、技能、情商、智商、价值与需要等有关的认识[3]。调查中我们发现,研究生了解自己学习过什么的占74.5%,了解自己经历过什么的占67.0%,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的占60.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研究生对个人经验有着较清晰的认识。另外,2003级同学比较了解自己擅长什么;2004、2005级同学比较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研究生对自身兴趣的关注逐渐下降,而对自身能力的关注逐渐上升。其中,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只有44.7%的研究生了解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研究生了解自己“不擅长什么”(占55.5%)胜于“擅长什么”(占53.0%),了解自己“缺少什么”(占47.9%)胜于“拥有什么”(占34.9%),说明研究生对自身的劣势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同时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

2.研究生对自我认知途径的选择。研究生对自我了解的主要途径有反思自身的成长和现状(占81.4%),和他人比较(占43.3%),评估自身的业绩成就(占42.4%),询问他人意见(占29.8%),自我进行心理测验或素质测验(占25.2%),仅有10.3%的研究生通过专业机构的素质评估来了解自我。这些数据表明,研究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重个人经验轻专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其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如能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系统化的素质评估在职业生涯辅导中是必要的,学校面对研究生的这种需求,应借助师资力量及联系渠道等优势,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与评估。

3.研究生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在对自身的职业素质的评价中,研究生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占49.8%)、求职技巧(47.5%)、心理调适能力(31.4%)、发现自身潜力的能力(28.7%)和礼仪修养水平(16.5%)表现得不够自信。有关研究表明,职业有关素质中除了业务能力是由研究生通过自身修炼得到提升外,另外的几种素质都可以经由职业生涯辅导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社交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硬性指标,发现自身潜力的能力未受到多数研究生的重视,很多研究生认为自己学历较高,因此潜能应该发挥得不错,事实上学历有止境而学习无止境,没有经过某一领域的学习是不可能得知自己所拥有的潜能的。

(三)深圳研究生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外部环境分析也是必要的。因为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和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的路线的选择。

1.研究生对社会环境内容的了解。在“您了解社会环境的哪些情况”选项中,研究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占49.8%,了解职业对人才的要求的占39.7%,了解职业的性质的占30.5%,了解职业对人才待遇情况的占29.4%,了解职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占16.1%。根据研究生对社会环境内容的了解情况来看,多数研究生就业准备不够,对国家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让其了解中国入世之后的职业方面的政策,做好有关备战职业资格认证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第7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3-02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Donald.E.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得到普遍重视,大学生也对自己进行着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但从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存在着一定问题。笔者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及相关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调研,以准确了解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调研设计的基本情况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的8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71份,回收率为98%,并针对20名毕业生和3名就业中心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与访谈主要围绕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认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期望四方面展开。通过调研数据得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认识模糊、意识薄弱。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只有12.7%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62.4%的学生都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而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模糊、意识薄弱,加之没有相关教师的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几乎没有概念。

2.态度积极、行动消极。从图2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知,73.9%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很重要,同时78.3%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实际上只有27.1%的学生进行过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表明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普遍是在态度积极的同时行动却是消极的,当调查导致过半数的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时,30%左右的学生归结为自己有意识,但缺少实际的行动,6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课程安排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见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度来看,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都是行动远不及态度积极,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3.缺少调整、动态性差。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性的,应该随着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从调查数据看出只有12.7%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适时的调整。大部分学生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依据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而进行一定的动态变化,也就导致了最初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日后自身的发展意义不大。

4.应付性强、与日后职业发展不吻合。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研和访谈,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在不清楚自身优势并且目标不明的情况下,以应付作业为目的而提交的一份对自身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无实际意义的“规划”,这份无意义的“规划”,也与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吻合。

二、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方面提出一些对发展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成长中的指导作用

1.剖析自身,明确优势。明确自己的优势特长,清楚自身的发展需求,时刻关注社会就业动态信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作准备。

2.提高意识,增加知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提早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过程设计,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份作业,一张白纸制定好就从此一成不变,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一种过程设计。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自身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进行适时的反思,为下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行总结经验。

(二)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高校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到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2.全程教育,逐步深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等宣传方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逐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等有充分的把握,在基础上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层次性,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一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兴趣等方面因素的测评,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二、大三侧重于辅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与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就业指导中增加“就业体验”、“专业角色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接触社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深层次的体验学习。

大四侧重于对学生职前的培训,进行工作前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专项指导。

3.形式多样,注重差异。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形式,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教育,对不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最适合的接受方式,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导师指导,贯穿四年。学校里在学生入学时,给每个学生都分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把平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一些困惑问题的解决交给指导教师。同时由于导师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平时的接触机会多,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5.追踪调查,适时调整。高校就业中心应该多关注毕业生,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分析他们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反思自身开展的教育模式,可做适当调整,以达到从实际出发,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吴薇,吴瑞君.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9).

[2] 苏尚红.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3] 王大磊,郭晓娜.国外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6).

[4] 赵荣生.美英日三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经验及启示[J].国外研究,2011,(4).

[5] 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第8篇

【关键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52-01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根据个人特点及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的过程,其于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至今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而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的普及率较低,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就业后发现无法胜任岗位能力需求条件、学生在就业时徘徊迷茫,举棋不定、学生签约后频繁毁约等一系列就业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1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按照自己的分数段或听从家长的建议进入了高职院校,其对所学专业与相关行业的认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职业目标定位也十分模糊。如问他们毕业以后打算做什么?大部分学生会笼统的回答“赚钱”,少数学生说“先打工积累经验,然后做老板”,还有的表示要考公务员、创业开公司等。但当问为什么要去当老板,要去创业,自己有什么规划和优势时?学生们则往往感到很茫然。据调查,至少有 95%的高职学生需要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如今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

1.1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拉开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发展的序幕。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了“学生职业发展”的概念,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仍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指导,只重视短期效应,关注就业率,倡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以实现高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潜在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帮助学生分析职业的匹配度等等这些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方面严重缺乏。

1.2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指导老师不但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还要具有非常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的测评手段,但当前高职院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基本上是由分管德育的领导、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或者就业办公室相关人员担任,一方面这些人员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都缺乏专业性;另一方面,这些兼职老师的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较多,他们往往没有精力去学习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知识。

1.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制不完善:许多学校对从事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无法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学校无法提供这种专业的职业指导,很多学生只能在网上完成自我测验或者完全听从于他人安排,这些手段往往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甚至可能误导学生的择业观。

2 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建议

2.1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高职院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社会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素质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执行能力等;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要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

2.2 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构建专业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特点决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考虑到高职学校师资力量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充分挖掘校内的现有师资资源,挑选既懂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又丰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培训,配套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他们不断拓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由普通专业老师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老师;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通过兼职、聘用的方式,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学者或者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专业人士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课、作报告。

2.3 课程安排贯穿高职教育始终,分阶段实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职业生涯教育要贯穿高职教育始终,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理论导入阶段,在高职教育第一年就要开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出路;其次,是调整阶段,在学习第二年,要通过信息收集、走访企业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要求,结合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以及来自父母长辈的职业期望等因素帮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再次,是就业指导阶段,在学习的第三年,在此阶段要通过讲座、企业见习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培养提升自己相应的能力素质,在下学期,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一方面,要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政策咨询、求职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另一方面,学校要及时提供企业岗位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必要时,老师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推荐,促进企业方与学生方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就业意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调研

自2003年以来,我国逐渐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职业规划的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开展也有不少研究,但对其教育效果讨论甚少。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自2007年起,对每一届学生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今已有4年,为系统了解其效果和影响,笔者对我院2011届普高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开展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2011届普高毕业生为抽样框,随机抽取,共抽取14个班级,250名学生构成了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被调查学生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0份,其中有效卷为196份,有效收回率78.40%。在有效问卷中,本科176人,专科20人;男生68人,女生128人。

3、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录入,然后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有层次的,主要体现在“自身——职业——环境”这个梯度上。具体而言,学生认为了解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比例较高,达到58.8%,不了解的较少,仅有9.7%。而从“对自己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是否了解”一问上开始,“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比例就开始下降,而“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比例则直线上升。到“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和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了解”一问时,“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比例下降到18.8%,而“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比例则上升到39.8%。

(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情况

调查测试了学生在“知”、“情”、“意”三方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程度,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85.2%的学生认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对在校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只有4.5%的人认为“没帮助”或“毫无帮助”;有70.9%的人认为,在学习、择业和求职过程中,做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或“重要”,仅有5.1%的人认为“不重要”或“根本不重要”;但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程度上,却出现了更大的反差,只有49%的学生“非常需要”和“需要”,竟有9.6%的人“不需要”或“完全不需要”,反映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情意三者的不统一。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情况

就各种形式的职业规划生涯教育对自己就业是否有帮助一问,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教育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评价前两项(非常有帮助、有帮助)百分比之和为31.6%,后两项(没多大帮助、毫无帮助)比例之和为25%。调查中,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实际规划情况并不理想,有三分之二的人连近期的具体规划都没有,甚至都没有考虑过。

(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影响的人物调查情况

笔者在相隔较远的方位设置了两道相近的调查题,以研究对我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有影响的人物,两个问题的反馈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在遇到职业选择或困惑时的首选解决渠道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同学朋友(41.3%)、家长(24.5%)和自己思考(19.9%);而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职业选择及发展最有帮助者的人选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自己思考(32.7%)、家长(26.0%)和同学朋友(23.5%)。尽管顺序不一,但排在前三位的选择是一样的,同时反映了仍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交流的一面。遗憾的是,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很有限,均仅勉强超过8%。

(五)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相关课程的选择

调查显示,较多的学生(44.9%)还是更愿意选择学院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咨询服务,也有1/4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各类社会机构的免费测评服务,但对高质量的收费测评只有8.7%的人选择。就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上,学生的选择呈现了较强的多样性,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趋向。有56.1%的人认为在第二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最有帮助;33.7%和27.6%的人分别认为在倒数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最有帮助。

(六)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影响的学生基本情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1、性别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对“校内周围熟识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评价”和“校内外同学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有无影响”有显著性的影响(P值分别为0.010和0.024),特别是前者,男生表现出更多肯定性评价,而女生则表现出更多的不了解。

2、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因素

调查反映,是否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对“大学生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和“对学院周围熟识的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评价” 有显著性的影响(P值分别为0.05和0.037),而在“对大学生活现状是否满意”和“即将毕业是否有信心找到一份工作”两问结果的统计中,其P值分别为0.002和0.005,表现出高度显著性。

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现状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7%和9.0%,而无经历学生的相关比例仅为0%和5.9%;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现状很不满意的比例只有为5.4%,而无经历学生的相关比例竟为20%。

3、家庭经济状况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校内外同学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对自己有无影响”、“就业指导课在第几学期开课对自己最有帮助”和“更愿意选择哪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具有高度显著性影响,其P值分别为0.014、0.013、0.018和0.029。除此以外,家庭经济状况因素还对其他多个问题回答有显著性影响,也是本次调查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四、对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 这些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有了质量的保证,才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实践的引导。否则,非但达不到效果,相反,甚至可能出现误人子弟的情况。

(二)注重实施个性化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立足点来自于个体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和经历都不可复制,失去个性指导色彩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对个体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指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组织校内外的专业教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有充足的指导教师和充分的个性化指导时间。

(三)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就业能力的辩证关系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把握机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了解自我、设计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就是要不断督促自己挑战自我,有意识地进行具体的职业准备工作,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最终职业生涯目标的达成不断前进。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便失去了方向而导致效率低下和精力浪费;而没有就业能力的培养,再精致的生涯规划也只是划在纸上的饼而已。

(四)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高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

(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的日益增长的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求职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的需要。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仍偏于理论和生硬,实践操作性较弱是一个通病,因此课程建设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不断加强的一件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爱丽,白丽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教育的思考[J].大家. 2011(14)

[2] 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 2010(11)

[3] 王立,张浩玮,曾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 [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2)

作者简介:单陶峻,1975年生,男,江苏丹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学校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