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5:58
导语:在实用的化学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使用的必要性人的感受由于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将会出现一种适应,一个腔调讲到底,一种方式讲到头,会使学生的视听产生适应性。在教学中为防止这种消极的适应现象,往往要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可能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二)如何有效地使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地使用演示实验、板书、板画等一些直观教具;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生理机能产生的负效应,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注意的分配规律,将知识通过多种载体分散成细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的迅速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起多种感官以增加信息的来源渠道。
其次,要注意使用直观教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它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感觉刺激,影响“第一印象”的方面有很多,例如,直观教具外观是否醒目,摆放是否整齐有序,以及摆放位置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观看等等。解决外观摆放方面的问题要求教师应想到它的使用是面向全体学生,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直观教具放在幻灯下演示放大,如采用有机玻璃或玻璃粘合成的各种拓应槽在幻灯下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实验,如物质的制备(包括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大部分的试管试验、通电条件下的电解试验以及像温度计微小变化等一类的变化试验等等。
实验证明,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运动的刺激物易于被知觉感受,因此使用些动态的直观教具或将一些直观教具设计成运动的教具而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可将物质的分解化合、电子的转移流向、物质的溶解扩散等制成活动的模型或幻灯。
再次,还要注意使用直观教具时应尽量形成优势兴奋刺激中心,因为它可以带动多种神经的联系,深化对信息的处理机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因此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形成氛围,避免平平淡淡地使用,为此,教师可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配合使用直观教具,以使学生的感觉达到这一目的。
稀奇古怪的化学世界,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其实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中学化学教与学,就应遵循这些规律,本文只探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建构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已经到来,全国212953名(97年统计数字)化学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进行21世纪的化学教育。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事实上,化学是一门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就人类生活生产而言,吃、穿、住、用、农、工各部门或行业,均离不开化学。化学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实验性应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应引起学生的喜爱。但据扬州大学理学院于2000年3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部分中学的401名初三到高三年级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兴趣水平分布图—1:
在对我们自己学生的调查过程中亦发现,既使选择兴趣小组,选化学的学生也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 毒:认为化学药品有毒,会影响健康或致癌;
2) 污:认为化学会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3) 险:认为化学实验有危险,会发生爆炸;
4) 繁、乱、难:认为化学知识杂乱无章,难学难记。
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归结为世界上的多次由于化学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家庭中部分家长的片面介绍。而在学校里,教师的教学方法则是造成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主要原因,这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二、 长期记忆扭曲的启发
三十多年前,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长期记忆扭曲的问题。该实验是采用接力转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先让第一个受试者详细看过片上的情景:该情境是在地下火车的车厢中,车厢内的人物各异,而其主题是对面而立的两人,其中黑人衣履整齐,而白人手中握一把刀子。第一人看完图后,要他凭自己记忆,将所见之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二人;第二人听完后,再将其所听到的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三人;如此辗转进行的结果,研究者发现,不出几次转述,图画中的主题即被扭曲:原来在白人手中的刀子,居然被后来传话者说成是在黑人手里。这一现象就叫长期记忆扭曲。
长期记忆的扭曲是常见的现象。记忆扭曲的方式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现在我们进行这样的假设,上述故事中的主题是教材如把第一人当成教师,那么第二人就应该是学生了。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通过一次转述后,主题就将发生部分的扭曲;而扭曲的幅度将受到主题的意义、教师的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主要讨论学生的知识结构因素。
三、 知识结构
1、定义: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在人类大脑中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各种学科知识的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知识结构的关键是结构,而知识本身仅仅是组成这种结构形式的材料。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质料形式说,认为事物的本质和灵魂不在事物的质料,而在事物的形式。这就容易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倒错现象:知识比较渊博的人一事无成,而知识比较单薄的人却能脱颖而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能力和智力的提高,总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同步发展,它们之间是协同关系。可是在社会中存在着知识比较少的人反而会比知识较多的人更有能力,这往往是由知识的组合方式不同所致,也就是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正像一个资源丰富,由于没有组织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就不能变成财富,往往会出现捧着金碗去要饭的现象。而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却可以充分利用进口的原料进行多次加工,造成高增值的精细产品,不但国内人民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且还能去占领国际市场。这样的国家往往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和日本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极端的情况。
2、形成与作用:知识在人类头脑中的积累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实践中产生的每一认识结果,作为一种知识都要纳入到原有知识群的网络结构中,安插到一定的位置。如果是关于熟悉的认识对象的知识,那么,就会使原有的知识系列向纵深发展,丰富了系列知识。如果是陌生的认识对象的知识,但同时能提供较多的联系,给它以较多的刺激、强化,那么就能同化新知识,建立起新的知识系列,往横广方向扩展,从而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心理学知识及长期的实践可知,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能被长期记忆而不至于发生扭曲现象。
四、 知识结构的构建
既然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是必不可 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呢?
1、 所教内容结构化:在整个中学范围内,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甚至部分化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它们本身具有结构性。如教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先串成线,然后再由线织成网,并且告诉学生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
再告诉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牢牢抓住典型代表物的相关知识,然后举一反三,使之融会贯通。图2卤素的知识结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化的典型实例。
其它元素可按以下二条途径建成线,再根据相关内容织成网
非金属知识主线:所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金属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2、 结构内容丰富化:知识顺序的最优呈现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结构化了的知识能够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碰撞,并能及时地同化在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中,同时也容易形成长期记忆。这种展示模式的特点:
(1)表达十分简练,而中学所需掌握的重要无机物,几乎尽收其中,
(2)揭示了这些元素的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迁移力,预测未知元素及相应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等。
(3)给出了研究或学习知识的系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若教师在这一展示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以深化,这样不但能使所呈现的知识结构发挥作用,更能使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得知识结构既有骨架、又有丰富的血和肉。下面以学习卤素这一章为例,配以相关的思考题,用于让学生把学的知识活起来。
卤素思考题(一)
1、这一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何?
2、卤素包括:
3、卤素的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卤素的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5、Cl2、Br2的制法各有何特点,试从反应物、仪器、条件、收集等进行比较。
6、试比较Cl2、HCl制法的异同点,并说明理由。
7、氯水的成分:(1)分子:
(2 )离子:
8、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颜色、成分及性质有何不同,列表比较。
(二)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用途主要是指:
3、氟气、氟化氢、碘各有何特性,举例说明。
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检验有何共同点,写出离子方程式。
5、什么是萃取?作为萃取剂应有何条件?举例说明。
6、氯气、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均可作为漂白剂,它们的作用过程与炭的作用过程有何不同?
7、碘化银为什么可以作为人工降雨剂?
8、卤素互化物、拟卤素是怎么一回事,试举例说明。
9、HCl、HBr、HI三种气体的制备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10、 造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气体也能发生这一现象?你能否让二氧化碳气体也发生喷泉,说明理由并归纳之。
(三)
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氯气中,熄灭,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二个)?
2、若要使碘水褪色,可采用哪些方法(至少6种)?
3、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若没有浓HCl,能否用浓硫酸和氯化钠代替,为什么?
(2):若没有MnO2,能否用KMnO4或者KClO3代替,为什么?
(3):为了节约药品,能否用实验室制氧气的残渣来制取氯气,为什么?
4、2mol碘与3mol碘酸酐(I2O5)的混合物在浓硫酸中反应生成(IO)2SO4,若在发烟硫酸中(化学式为H2SO4· SO3)反应得I2(SO4)3,后者和水反应得碘和四氧化二碘,请写出生成I2(SO4)3及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阐述了建立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及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和全体教师一道,为能摸索出一套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起化学来不再觉得难学难记,从而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人材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从在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来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模式是少之又少的,为此,需要探索更多适合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使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现状产生的。高中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按照学习目标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了能够顺利的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
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些教学情境和要将讲授的化学内容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意识到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遇到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从而能够从自己的观察中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积极主动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起到更佳的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立体感,为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具有较好的掌控力。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趣味性、创造性为准则,为学习化学内容构建较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问题,设置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二是要设计实验,高中化学的学习本来就是由各种实验来组成的,为此,要为学生构建手脑并动的活动的场景,三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实例,四是要摒弃传统的以书本教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第二,构建更好范例的进行支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构建范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举例子,运用的例子要跟教学内容相关,例子的教学往往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精华以及经典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范例在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的作用,能够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的冗长而没有重点,通过好的范例的学习,学生能够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别是实验类的教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的操作演示也是很好的范例教学,教师在实验范例教学时,可以一边在操作的过程中一边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这样学生在学习实验步骤的同时,也能够注意到实验中的重点。
第三,合作学习促进支架式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首先会设置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采用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要先设定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前,让学生先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先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将小组最终的结论记录下来,然后各个小组之间再进行讨论,以便达成一样的想法,这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思维展开,探讨更多思考问题的途径。第四,效果评价在支架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是对在高中化学中支架式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效果评价来进行评定,通过效果评价能够及时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此来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关键词:化学信息学 高中化学 应用
化学信息学作为化学新的分支学科,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管理、表示、分析、模拟以及传播,从而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共享和转化,揭示了化学信息的内在联系与实质,促进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创新。将化学信息学知识引入高中化学的教育当中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它能让高中生了解化学信息学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上级检索的方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高中生的均衡发展。
一、将化学信息学知识加入高中化学教育
1.教学安排。化学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在高中生学习高中化学时,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同时进行。高中化学的教育是贯穿了高中三年的,但是化学信息学应该和信息技术一样,只安排在高一和高二。
2.教学内容。目前国内有多个版本的《化学信息学》,但是大多数教材适应高等学院使用,比如大学或者研究院等等。高中化学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本科生的相关教材中选取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上机检索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1)化学信息学的概述――化学信息与化学信息学、化学信息的结构与特点、化学信息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的采集界面;(2)化学信息的应用,比如绘制分子结构、预测结构和反应间的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反应预测系统、建立数据库等等;(3)怎样使用信息的搜索引擎。这些教学内容不但能够让高中生提前获得处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为以后学习信息搜索打下基础,对高中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课时安排。高中化学信息学应该以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讲解为住,以上机实践课为辅,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可,不需要他们掌握复杂数据库的建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根据教学进度,课时的安排上为理论课五个课时,上机课两个课时,一共七个课时。然后给学生们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其中包括填空题和论述题。填空题较为简单,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完成;论述题对于学生们会有些难度,可以经过教师的提示,通过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独立完成。
二、化学信息学知识加入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1.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开设化学信息学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和理念,体现了三维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了解与化学相关的基本的信息检索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体会在网络中进行信息处理的艰辛和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对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素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和信息道德。
2.为高中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角度。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化学信息学的学习让学生们有了处理化学信息的手段,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当他们面对高中化学延伸范围广、信息交叉性强的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解决。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实现各个学科的共同进步。
3.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化学信息学的学习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乐于与人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化学信息学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了广域的合作。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通过广域合作或者广泛地获取信息,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
4.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学生们的学习之中。化学信息学将化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此外还能够让他们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交流之中,感受信息文化的优势,牢牢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入化学信息学知识,能够帮助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让他们吸收到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信息学的知识和理论,使他们学会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和适应速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苗苗 张耀东 高中化学增设化学信息学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化学教育,2014,35,(15),59-60。
[2]班大明 刘真美 周鉴 等 在化学信息学课程中进行学生科研素养培养[J].广东化工,2013,40,(6),170,164。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价值;编制原则;使用策略
化学导学案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精心编制而成的符合教学规律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性材料,是融学习目标、问题解决、方法指导、反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方案。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导学案或学案运用于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它是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结晶,虽然有些“土”,却非常实用,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它在某些地区再一次的受到青睐,不能不使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审视与认定。
为什么要编导学案?怎么编?编好以后怎么用?这些问题不厘清、不解决,就不能编制出优质的导学案,它的导学功效就不能发挥到最佳,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就得不到大幅度提高。
一、化学导学案的教学价值
导学案的核心在“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关键在“导”,即教师的启发、引导,体现在“案”,即具体呈现及呈现方式。一份优质的化学导学案,其教学价值应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体现学生学习目标的任务书。将化学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来拟定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寻求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努力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图。化学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并要充分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地展开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三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资料库。化学导学案不仅能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形成,而且还能更加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四是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档案袋。化学导学案不仅是导学的文本,同时又是学生的课堂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记录、圈点和标注,重点与难点,疑问与困惑,成功与得失等一目了然,整理装订起来,对于后续的复习巩固可以起到诊断、激励、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化学导学案的编制,往往根据教学课时,一课一案,备课组内分工合作。先由一人主备,形成初案;再在备课组内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通案;最后由教师个人自我调整完善,形成个案。这样,既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又展现了个人的教学风格。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虽然“导学栏目”有所变化,但在编写时都要体现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化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载体,编制时要心中有“人”,要以学生的视角去阅读化学教材,理解学习内容,理清学生学习上的疑点、难点、盲点、薄弱点甚至是兴奋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起承转合、铺垫强化、质疑解难、点拨引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交往互动,做到知识呈现问题化,能力提高过程化。教师应自始至终把学生的“学”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用最恰当的方式自主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
(二)整合性原则
导学案不是化学教材的翻版,也不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首先,导学案要依托教材,要体现出教材的基础性,并能从整体上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其次,导学案要整合资源,体现出课程的开发性。根据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度取舍、调整、挖掘和拓展,使导学案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社会、最新科技成果。简而言之,化学导学案应该是整合了的教材、学生和教师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提升的综合性材料。
(三)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引作用。“问题”是化学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质量关乎到导学案的质量,更关乎到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问题的设计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一定的思维层次。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思考价值,才会像磁铁一样富有“磁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主动地去探索、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建构性原则
新知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会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旧知识发生联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产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或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或者将原有的旧知识去主动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化学导学案就是要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创造对接与勾连的机会,搭建合适的建构平台。从这一点上讲,没有学生的有效建构,就没有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建构性原则是编制化学导学案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职;微格教学;化学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63-03
【作者简介】熊亚楠,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化学教学。
一、微格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是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微格教学于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教授及其同行提出,用于系统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1]这种训练手段是在摄像机步入应用阶段后产生和发展的,现已成为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完备教学手段。传统微格教学通过使用音、像、摄、录设备及重放录像的方法,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变成有目标、可描述、可培训并及时反馈的具体教学技能培训,可做到“定格观察,自我反馈”。[2]
微格教学侧重训练和纠正某一具体的操作技能,可以观看细节,反复练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录像不仅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辨识他人的错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微格教学用于实践课程教学,课堂上有教师简短的理论指导及示范,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观察、实践、反馈、评价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真正遵循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实践技能的认识和掌握。
由于微格教学可以用于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程序,以及某些复杂的教学专题,现在已经逐步被职业教育引用借鉴,并被尝试用作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主要采用“任务分析”和“活动分析”技术,分解复杂的技能活动,提炼出若干细化的操作技能。[3]如此形成一个“计划准备―视频记录―反馈评价―再计划准备―再记录―再反馈评价”的微格教学周期,直到学生对某项教学技能的掌握达到期待的水平。
二、高职化学实践课程应用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为例,高职化学实践课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前面示范操作,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教师结合实验手册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遇到操作错误的同学及时指正,最后让学生将实验结论填到实验报告册上。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多则六十名,给传统的化学实践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示范操作效果差,坐在后面和角落的同学无法看清教师的操作,导致学生操作错误,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以至于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二是教师在实验巡视中也没有办法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指导,有些同学没有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和掌握,一些错误的操作没有办法及时纠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将微格教学用于高职化学实践技能的训练中,不失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微格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现在,学校已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为微格教学的网络化提供了条件。进行高职化学实训教学时,要变通地使用微格教学模式。根据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微格教学技能分解训练理论,并结合学校化学实践教学实际,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实验操作分解成一个个小专题,以便学生反复训练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拓展微格教学的时空。如在上课前将小专题的教学资源通^各种网络形式(QQ群、教学空间、精品课程)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具体的实验提供示范,学生观摩后自行操作,并进行录像,再组织小组学生观看录像,分析评价其操作,指出不足,帮助其改进,然后将视频传到教学平台,以供学生及时复习,最终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一)教师确定实践内容
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要求在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时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将从事医药相关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有机整合于教学内容中。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二年级,学生对于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要扎实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微格教学主要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块为内容,例如容量瓶、吸量管的使用等,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准确操作的目标。
(二)提供教学资源
在正式训练前,为了使学生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上课前教师将小专题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或教学视频,包括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示范片段、以往学生的问题操作等,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线管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对具体的实验提供示范,在播放录像片时进一步讲解,根据课堂反应情况给学生做示范指导说明。
(三)组织微格教学
1.合理化分组。
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否则会影响微格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每个小组内,首先要找一位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内成员在性别、成绩、背景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保证各个小组间综合实力相当,小组间在实验操作、课堂纪律及实验台面整理等方面进行评比。
2.教学任务的确定。
选取适合微格教学的实训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每次化学实训课都是两节连上。例如,容量瓶的使用为2课时,吸量管和移液管的使用为2课时,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为2课时。前面容量瓶使用和吸量管使用是铺垫,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就是学生综合训练的展示。做了这样的细分之后,可以为微格教学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学进程可以合理控制,在课前也可以巩固反馈上节课所学内容。尽可能把教学内容细化为每节课的每一项教学技能,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来掌握,让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微格教学实施。
首先,教师按照分解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视频的播放,可以暂停示范操作讲解,重点处可重复播放2~3次,教师在需要强调的地方进行解说,让学生看清楚其操作过程,并能够把握住操作的要点。教师在必要时要拿仪器进行标准的示范操作,然后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操作,组长分配组员依次将操作过程记录下来。组长在组员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持秩序,并控制每个组员的操作时间等。
(四)反馈与评价
课堂讨论后的点评总结是微格教学的落脚点和重要环节。如果讨论后没有及时点评和总结,学生的各种观点仍然是一盘散沙,没有得到有效的集中和归纳,那么,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可信的答案,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可见,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反馈点评总结必不可少。
1.录像回放,及时反馈。
在每位同学实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这位组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像回放,其他组员对操作者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填写操作记录评价表。操作者根据同组同学的评价,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组长汇总每位同学的问题,以便教师总结全班的实验效果。此外,每个小组的视频可以上传到微格教学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观看实验操作实录,还能在网上和其他同学互评、交流经验等,教师也可以在线及时回复学生的评价,突破了传统微格教学的时空限制。
2.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课后,学生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还可以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反思自己的操作错误。同时,在网上交流讨论区的相互探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对学习进行有效的可持续支持,实现了课堂的延伸。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增进了友谊。通过提供网络环境,使教师便于观看学生的操作视频,找到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在课上加以强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考核前还可以在线复习,扎实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完善评价体系。
微格教学全面、客观地记录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教师可以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性评价、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网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追踪,更便捷地了解W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应偏重正面的激励,对于操作正确、标准的同学,应及时给予加分奖励;对于操作错误的同学,要帮助他改正,同时规范实验操作动作,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下次实训课上,让学生再次操作,改正错误,最终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微格教学系统能将整体性的操作技能训练分解、细化,并能实现即时反馈、及时指导、自我评价、双向交流,改变了传统实践技能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变得更快、更容易。在技能大赛的辅导中,微格教学也可以发挥作用,使选手的训练更加有效,操作更加到位。现在微格教学已经在音乐、舞蹈、体育等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在外语专业口译技能训练、护理专业的护理技能和护理礼仪训练等教学改革中也有了初步的应用,这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传峰.微格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69.
[2]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22):62-65.
化学式的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化学式的学习和使用可以看作为专业名称或称谓的言语信息获得,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是学生展开深入化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今后专业化的化学语言表述的开端。沪教版的教材中将化学用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章,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物质之后突然转入微观的世界,并要求学生能用符号将理解的微观世界用符号表示出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要求很高。
一、理论基础
支架式的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二、支架式教学的组成要素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施
1.分解任务,搭脚手架
将化学式的书写分解为:元素符号的记忆――化合价的记忆――化学式的书写三个步骤。
2.设置情境,达成任务
讲授第一章时,在向学生介绍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学习课本75页的常用元素,并引导学生运用谐音等方法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为了巩固元素符号的记忆,只要出现化学物质就写出化学式,并要求学生记下来。让学生在听、记的过程中熟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第三章用大量的已经学过的化学式向学生说明化学式书写的意义,引导学生去发现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化学式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在于元素的化合价。
3.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利用双休日时间,布置学生用编口诀、想像、甚至画漫画的方法记忆常用化合价,并自学化学式书写的步骤。学生自主总结化合价的记忆口诀、总结化学式书写的步骤,利用课上的时间交流。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标出化合物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以检查化合价记忆的熟练程度,并进一步熟悉常用化合价,帮助总结完善用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步骤,并总结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4.小组合作,巩固熟练
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后,按照课堂默写情况将学生分组,学生自主订正、复习、默写过关,力求人人过关。
5.过关默写,评价效果
一、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支架式教学方式正好符合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将支架式教学方式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完成学习目标,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方法一般包含五个组成部分:创设问题情境、搭建问题支架、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习成果.现结合教学案例,从这五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支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实验展示、生活经验以及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乙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乙醇的教学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激发学生学习乙醇的热情,从而导入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同时,可以开展填词游戏.如,把()问青天,一曲新词()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葡萄美()夜光杯.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关于酒的典故,说说贵州茅台酒受重视的原因,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
2.搭建问题支架.搭建问题支架,即是引导探索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到搭建问题支架的方向.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围绕目前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搭建问题支架,由浅至深,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强.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小组分工,确定最终以哪些方式进行汇报.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主动探究过程中,正好体现了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 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在讲“乙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通过收集乙醇的资料,大致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特点、结构.在做乙醇实验时,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对策有:①在乙醇实验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引导学生学会组装球棍模型,并且能将微观分子模型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④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主要的合作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讨论、相互沟通交流、协调分工,能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模式;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58-01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了新的变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而可视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枯燥隐性的语文知识变成生动显性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知识可视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知识可视化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知识表象”,以图片文字来解读知识,通过这种解读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知识的载体,直接有效的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知识可视化的目的是要促进学习者能够获得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内化,存储为自己的知识,能够用于交流和应用,还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创新[3]。这种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为了将个人、群体、组织知识统统转化成直接作用于学习者视听觉各感官的一种知识工具。其形式包含图表知识、知识概念图等,在内容上体现了知识信息数据、思维原理联系。其作用范围,不仅传播事实性知识还传播经验和价值观以及预测这些比较隐形的知识,帮助学习者重新构建以及回忆那些学过的知识。
二、分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模式通常伴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包括小学语文词汇、文字的讲解,将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图片、图表等等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龄,这样生动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学习起来更加投入,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场景,重现历史,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现历史上开国大典的场景,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
3、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可视化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图表资料来简化知识,还可以将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可视化[1]。通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后教师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的互动教学,来促进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有全新的定义,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思考问题。
三、探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知识可视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小、课堂注意力不高的现状,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知识可视化的应用,教师要能够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进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一旦对教学产生兴趣,往往对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学习时也就能够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知识可视化教学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2、提高教师水平,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我国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保留着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以及农村小学中,教师资源本身不足,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很有限,没有接受新知识的熏陶,在教学模式上也就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当然不只是这类教师,广大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因而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着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还能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3、加大教学投入,加强设备资金的支持。知识可视化模式作为新技术应用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就目前来说,社会和学校、教师对知识可视化教学都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逐渐增加,这是未来整体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2]。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也为之不早,因而必须对小学加大可视化教学资金的投入,完善可视化教学设备,促使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阶段普及起来,促进教师更多的使用知识可视化模式进行教学,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知识可视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大小学教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维洁.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流光溢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5):04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