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6:06:01
导语:在教师课堂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策略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对于现今社会来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程度、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但是现在不少中职学生对于礼仪的理解却存在着严重误区:他们认为礼仪不就是几个动作和几句文明用语,比踢足球、算数学题容易多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当学生在进行对外接待、迎接宾客时,面对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所措,种种失礼的言行,给自己带来了尴尬、遗憾、羞愧。这些情况已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礼仪素质与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加倍努力学好礼仪,进行刻苦的训练也日趋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知礼、懂礼”,并能自觉而非被动地“守礼”呢?笔者认为,在礼仪课堂上实施模拟实训教学将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模拟实训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教学方法。这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礼仪知识运用的有效手段。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纠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更直观,学生模拟训练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如学习仪态礼仪时,教师示范站姿、坐姿、行姿、表情、动作就会更有说服力。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规律,模拟实训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一起示范,让学生纠错后,形成正确的认知标准,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训练,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要领,模拟训练
如服饰礼仪中的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等就可以通过音像光碟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如果有没学会的步骤还可以通过重放光碟、教师总结要点,指出易错之处、学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小组合作练习,互帮互助、组长测试,优秀成员展示或小组竞赛来巩固,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不仅会打领带,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快,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
三、学生市场调研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小组讨论总结,模拟训练
课前布置学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对相关的岗位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调研,学生将调研的资料:照片、视频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谈感悟,并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服务礼仪进行模仿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行之有效的。
四、适时设置情境,学生角色模拟
在商务礼仪课的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老师提出演练内容,然后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是不错的训练方法。例如,学了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见面礼,同学们三、五个一组,模拟一个场景,将称呼礼、介绍礼、见面礼、名片礼、交谈礼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正反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找茬,老师最后做点评,纠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很高。
五、善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的主客观的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总体考虑,将模拟实训教学法与示范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有效组合,可以通过让学生个人的习惯,在生活学习中自然流露,并能做到语言、动作协调统一。每一位同学在参与过程中自如地掌握礼仪规范的重点,以便今后能较好地运用;学生自己设计,按日常交往礼仪及商务活动礼仪规范自编自演小品,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得到体验、锻炼,用礼更准确,更有信心。也可让同学帮忙找出不足,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印象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殡葬礼仪;反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新趋势的推动下,出现了微课、MOOC、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的变革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拓宽了教学模式,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环境。
翻转课堂又叫作颠倒课堂、反转课堂。近年来,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通过梳理与思索,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借助微视频、电子课件等数字化资源,将传统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变革,形成“课前自学+课中解惑”的新模式,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展示等形式根据学生特征实现知识的内化,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在殡葬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应用路径
殡葬服务礼仪是生命文化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翻转课堂是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创新,通过MOOC、微课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模拟展示等手段来检验,再通过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完整的课堂内容及理论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应用型高职教育的实际和要求。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前提,对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通过布置明确的知识要点,将课程的难点、重点制作成精彩的微课、视频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提供类似清明大型公祭活动等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殡葬服务礼仪在殡葬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认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
殡葬服务礼仪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丰富教学内容非常有效。课前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知识的储备,课堂上主要通过以下活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1)答疑解惑
教师先通过询问,采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包括在自主W习过程中似懂非懂的问题、在模拟展示中出现的漏洞以及在线讨论过程中积累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并重点关注焦点问题。可以从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体会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小组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方式是课堂活动的重要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组织小组合作。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互动交流并解决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模拟展示
以殡葬服务礼仪课程中“告别仪式”模块为例,通过课前对仪式基本流程和前期准备工作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程上模拟告别仪式的主持。通过模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给学生展示技能的舞台。在模拟展示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控制好展示时间。
(4)过程式考核
翻转课堂要求通过过程式考核模式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并对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过程式考核,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并强调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翻转课堂在殡葬服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是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理念的体现。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将传统的讲授式单向教学模式变革为体验式的交互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转变思路的基础上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热情投入新方法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转变教学的角色定位,将自己定位在“助学者”的新角色上。同时,微视频的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模式的有效融合,也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因此,强化教师的信息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
三、结论
一、充分准备,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结构
在走进每一节课的课堂前,教者都要精心策划、充分设计好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首先,要钻研教材和课标,拓宽教者的知识视野,找准知识点,确定好重点与难点。找准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哪些问题学生难于接受,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轻松达成教学目标,然后教者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勾画出这一节课的清晰轮廓。比如在准备贞观之治这一课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从这一课开始,中国古代的唐朝建立,时间是618年。其次要理清四位历史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即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再次,按照这个顺序以播放贞观之治短片提问学生的形式,重点准备“贞观之治”是哪位帝王时期的杰作?为什么叫“贞观之治”?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可比?最后,将女皇武则天的这处难点可以通过电视剧情以及唐高宗懦弱多病,少理朝政等,给学生讲清、讲透。这样贞观之治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就设计出台了,课堂轮廓也以清晰勾画。
二、寓教于乐,演绎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情绪易于变化。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历史课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呢?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比如:把历史课本上的某一课知识,编排成一部45分钟的课本剧,让学生在上演历史剧中,学习掌握历史知识,亦可以播放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史实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样,在教者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快乐教学活动中,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者就要施行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地理教学 教师 创新意识
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进行导学。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或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而又充满迷惑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做到创新,必须激发兴趣,培养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1.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1)学生主持“今日地理”节目。让每一个学生准备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在课前主持,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地理课演变为游戏课。根据课程内容,合适上游戏活动的课程变成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行政区域的拼图游戏、铁路线用开火车的游戏、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让学生扮演省长、市长、厂长、工人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划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
(3)开放式教学。地里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自然和人文相结合。每一个地理知识都与社会经济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让地理教学回归自然,如“天气预报”的教学可取气象台;“地图”知识的教学可在野外;“环保、”“三废”之立刻到工厂参观;使学生真正体会地理知识的魅力,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知识的传授是教师,教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里兴趣的大小,教师要尽可能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使用的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顺口溜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过去上地理课,教师用的是书、图、粉笔、嘴,很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可以把死板的、静止的变成活灵活现、生动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课堂上的内容多时间少,无法完成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的讲解。只有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观察、研究、探讨,才使他们爱上地理,主动钻研地理知识。主要做法有:
(1)阅读报纸、杂志,不定期办地理小报、墙报
(2)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
(3)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气象预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乡土调查等。
(4)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
二、生活离不开地理,让教学贴近生活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身边的实例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用地理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学生学习就主动了,教学效果就好。知识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妙设疑
教师要创新地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创新地回答问题。学习应多疑、多问、多思,方能长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例如,在讲完三种旧能源(煤、石油、水电)和书上的风能、核能、太阳能、沼气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之后,我问学生:“新能源共有几种呢?”不少同学异口同声说5种,我含笑摇头示意错了,又有学生说6种、8种、10种,等等,我要求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哪里还储藏有能量呢?”这时候,学生顿悟:生物能、矿物能、地震、火山、泥石流、雷鸣、闪电甚至其它星球上,到处都有能量储藏,原来新能源可以有无数种,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现、去开采。要善于通过启发学生敢于、勇于、乐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地理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图像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优势,课堂上若能充分利用电脑、录像、挂图、幻灯、投影、漫画这些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图像情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想学”进入“爱学”阶段。例如,在讲“火山”时,我播放导致5万人死亡的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于1883年8月27日猛烈爆发的电脑模拟图像,那“声震一万里,灰撒三大洋”的气势,让学生既好奇又恐惧。他们纷纷提出疑问:火山为什么喷发?火山分布在哪里?中国有多少座活火山?我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火山形成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分布图”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看图析图,寻找答案。同学们兴致高涨,疑问被一一揭开。当我说道:“人们对火山爱惧交加,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财富”学生都很诧异。
五、教会学生学习方式创新
髙校艺术类学生学习艺术的基本理论通常是“艺术概论”,是大学生综合艺术理论素质必修课,对提高综合人文学科和艺术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门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前前后后涉及到摄影、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曲、建筑园林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形态,基本上对艺术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梳理,围绕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推衍展开;依据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一般规律,具体探讨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艺术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而现有的教材体系,旨在揭示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建立艺术学科教育的基本平台,在较大学科框架下引用极少原典,在反映艺术理论的风采与精华方面显得有些不足。文章认为非常有必对现有教材体系进一步做教学创新和研究。
二、传统艺术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重理论,轻理解。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刻画它的语言是抽象和简约。据观点教育心理学角度,学生学习不管,应通过语言哪些知识,符号图的什么,他们代表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实际内容,即达到学习的理解,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记住了很多干文字符号,不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是学会学习的机器内存。这种教学学生严重违反了法律,将最终导致厌学的学生。
(2)重知识灌输,轻建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盲目追求数量,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心理,却忽视了通过身体所获得的知识积极建设这一点,忽略了学生的经验,这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实际过程知识的严重背离。即使学生了解一些方面中,它不能解决与具体情况有关的实际问题。
(3)重智力发展,轻人格塑造。
智力是一个人认识、理解和运用客观事物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发展,尤其是人类步人信息时代的今天,需要社会对人才的智力发展更加重视。片面强调传统的课堂教学智能化的人才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和完善的全面发展,带动了隔离和心理和心理失衡。这不仅有害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也带来了这样的道德堕落、人情识薄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芝术理论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教学目标的
中国本科教学目标应该提高,应该更接近研究生的培训和教育。高等艺术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将按照教学大纲,划分并分配给相关研究的毕业生完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主题的论文写作。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课堂教学艺术理论没有实践像一个专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而是集中授课,统一的方式倾听实施。应该说,这项研究是非常有效的自然科学的教授,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数学,物理等知识准确地传播到许多学生。客观性和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独特的,不同的精度,艺术是主观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恰当的。
(3)改革教学内容
从关注教学传授知识到专注于思考,思想激发启发式教学。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传播与接受的文化知识已经变得极为方便。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知识逐渐深人,对课堂知识的魅力自然会减少。在这种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艺术理论,再从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教学励志模式转变。
(4)改革教学理念
可简单归纳出如下几种:
一、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画面、电化教学等进行直观的形象教学。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是必要的,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来看,如何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服务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直观的教学艺术表现与效果是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把历史上的一切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具体,由遥远拉到眼前,变静态为动态,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如学生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电影场面,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这样以来,秦朝大一统局面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
历史课主要是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艺术的描述来完成的,所以,课堂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精彩生动的课堂语言艺术,其作用不仅引人入胜,使学生兴奋不已,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把死的历史讲活,使学生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如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就可以联系到中韩两国为什么会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进行强烈的抗议。这一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也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就象《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讲三国时,并没有运用一些深奥的言辞,而是运用诙谐的语言以及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把三国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讲述的栩栩如生,观众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对于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来说,也应如此,因为一般来说,把一些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用的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关键词:课堂语言“冷暴力” 危害 消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71-01
Theory about Teaching Language" Cold Violence"
Zeng Na
(School of Educatin,Nanchong Sichua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637000 China)
Abstract:a teacher’s classroom language――cold violence to student has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mental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 main harm are:reducing teacher’s authority,weakening the educational influence,constru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ing,influencing self-efficacy,easily causing conflict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resulting in the class“emergence”.There ar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eliminate,transforming teachers concept,setting up the humanistic thinking and multiple evaluation,arousing teachers'sense of achievement,the establishing teach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chanism.
Key Words:A Teacher’s Classroom Language――Cold Violence;Harm;Countermeasures to Eliminate
1 语言冷暴力的界定
教师课堂语言“冷暴力”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冷漠、轻蔑、讽刺、嘲笑、武断、粗暴、威胁、命令等形式和内容的语言,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和伤害的行为。本文侧重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来揭示它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教师课堂语言“冷暴力”的危害
2.1 降低教师自身威信,削弱教育影响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这反映出教师美好人格的巨大影响力,学生看重的并非是教师知识和能力本身,更关注的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冷暴力”往往反映出其心胸的狭隘,情感世界的“荒漠化”以及人格的不健全,所以很难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和产生较大的教育影响力。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是冷漠、无聊和乏味,即便获得了一些所谓的“知识”,也大都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关系不大,这些东西是压在他们身上的累赘,他们不会迁移和应用。实际上,这种学习很难称之为“有意义学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或者胜任某件事情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敢于挑战困难,有强烈的自信心,而且具有坚持的毅力和意志。教师冷漠的语言、轻蔑的态度、消极的评价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因此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很容易怀疑自己,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2.3 容易引起师生冲突,导致课堂“突发事件”
教师运用“冷暴力”语言,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尤其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就有叛逆特点,更易引起师生的冲突,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的学生可能会以激烈的方式反抗(包括语言的甚至肢体的)。这样不仅导致教学的中断、恶化师生的情绪、消减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还会让教师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有时,这种冲突也表现为隐形冲突:学生把不满和怨恨深埋在心中,并且因而疏远其老师而疏远这门学科,长远地看,这也将影响教育效果。
3 教师课堂语言“冷暴力”的消除对策
3.1 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形成教师语言冷暴力外在约束机制
可通过立法手段,对教师的语言进行范,净化校园语言环境,近几年,教师语言冷暴力问题已经在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引起了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法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则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这些制度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3.2 转变观念,树立“人本思想”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到:“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调整好心态,以“阳光”的心态从事教育生活。这样,教师就不是在“被教书”,学生也不是在“被学习”。师生间就可以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把教育看成一件被迫完成的“苦差事”,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相应变成一件苦不堪言的“任务”。因此,只有教师先具备幸福感,学生才会获得幸福感。为此,教师应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从中发掘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否则的话,教师的悲观和言语“冷暴力”换来的同样是学生的“冷暴力”,这样师生就会生活在“地狱”之中。
3.3 多元评价,激发教师的成就感
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元评价一方面指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者要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教学实绩和科研能力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指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本人等多个主体展开评价,把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更全面、真实、客观,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教师的语言“冷暴力”现象,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4 关注教师心里健康,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
可以建立教师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心理制度调解,降低教师的压力;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让教师了解一些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参考文献
[1] 沈莉芳,朱英.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分析与矫治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1):59.
[2]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曹三及.中学教师批评教育口语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陈小娅.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发展和公平[J].中国教师,2007(10):4-6.
[5] 鲁小平.教育语言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7(1).
[6] 任满娟.心灵的施暴――教师的大忌[J].班主任之友,2008(4).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要求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课改教学管理方法异彩纷呈,百家探索争鸣。如何改变落后的历史教学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全程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本人就自己在历史课堂管理艺术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在此探讨。
一、开课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题是每一节课的眼睛,抓住课题设疑,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七(上)第18课《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首先释题设疑:"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哪些?当学生了解到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后,接着就重点介绍曹操的生平情况: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然而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在官渡之战中获得大胜,却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增。引导学生解读阅读课本教材内容,从中寻找答案。
二、充分利用教学教具,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于一体,活跃课堂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讲授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精华和成就。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光靠历史老师的一张嘴来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这包括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相关历史资料、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具辅助,巧妙地把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新奇性和信息的形象性,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感受作用。同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开辟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不要板起面孔来上课,应该微笑愉快教学,轻松面对全体学生,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畅通师生反馈渠道,推动学生成为进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角。如以讨论、辨析、讲述历史小故事、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之中。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观点和教材的疑点提出质疑,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的潜在智能。
三、鼓励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不像化学、物理课那样有专门的实验课,但历史教师也可以做到少讲多练,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融知识的传授、理解于学生的参与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实践:
1.开展实地调查,参观当地文物、古迹、遗址。教师可以有计划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历史古迹或革命老区走访调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并指导学生撰写相应的历史调查报告。
2.模型制造,古书画摹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文物模型,如制作殷墟的龟甲、兽骨模型;制作指南针模型;制作青铜鼎泥塑模型等。鼓励爱好书法绘画的学生临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了解;或者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著名书法绘画。学生在选取材料,模具制作和书画临摹的同时,加深了其对我国历史文物的印象和对历史人物的掌握了解,体会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3.编辑报刊,出版黑板报、墙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定期收集编辑历史知识小报、手抄报或出版黑板报、墙报、历史知识宣传栏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历史小文章向全国各报刊杂志投稿,这就不仅激发学生除了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历史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课堂管理;人本主义;模式
人是社会型的动物,而管理这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早在人类选择群居生活时就已经出现了。那么在课堂上也不例外,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交互的重要场所,教学活动就是在师生交互中进行。为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课堂管理来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课堂管理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一词来自拉丁语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①人文主义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人文主义者用人性和人权来反对神性和神权,重视个人的权利,歌颂个人的力量,并主张理解人,尊重人和爱护人。
1.传统课堂管理模式
传统课堂指的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这种课堂模式是精英教育时期的成功尝试,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传统课堂已不再适应发展的形势,与当代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无法满足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的课堂管理也就“更倾向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和规定性”。②
2.课堂管理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课堂模式遇到的这种困境同样影响了其走向。传统课堂管理模式对学生来说是枷锁不是钥匙,是牢笼不是大门,将学生限制于课本、教室里,并非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方面的管理思想有很大进步,手段也层出不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③,其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课堂中实施人文主义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人文主义的课堂管理核心思想是要尊重教和学的主体,即学生和教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和共同发展。
3.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
(1)学生中心
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就是将学生由管理的对象转为管理的主体,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也可以说,人文主义课堂管理即生本主义,“生”为学生。约翰•杜威认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太阳,而教育的所有手段和措施必须围绕儿童,即学生组织起来。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和人文主义有相当的契合点,都强调重视学生,发展学生。在这种要求儿童自由发展的模式下,课堂管理便开始随之转向,不再一昧强调纪律和服从,而是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权利,由强调转为引导,由机械转为创新,由个人转为协作,由单一转为多元。
(2)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师生双方所处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健康的课堂环境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知识和品格的发展,反之就会导致诸多不良课堂问题。物理环境是课堂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环境则是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在人文主义视角下,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课堂环境会促成心理环境的健康发展,而课堂心理环境也会反过来对物理环境有帮助作用,二者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课堂管理中都应兼顾,既要保证课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打造科学良好的课堂物质环境;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3)自我管理
“人文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④,学生的自我管理指的是学生自发地对自我行为进行管理。真正高效的课堂管理是要达到学生的自治,使得学生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当学生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感时,就能出现最佳的课堂纪律。”⑤总而言之,课堂管理渗透于课堂的方方面面,良好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反之则会阻碍和打乱课堂秩序。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作用。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在人文主义视角下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并关注儿童的心理和个性,那么在课堂管理方面就应该做到以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前提,引导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均衡发展,通过强调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来达到高效课堂管理。
作者:李雨盈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论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1):83-88.
[2]胡敏中.论人文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62-67.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