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06-17 19:24:49

导语:在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导入新的内容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五)、巩固练习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摘要: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为生物教师应改变观念,关爱、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有效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优化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从社会到家庭,乃至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生物教学

教师的价值绝不是体现在你所教的学生得的分数有多高,录取上级学校的人数有多少,而在于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负责任。虽然生物学科没有升学的外在动力,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奠定感情基础。

3、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5、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6、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6.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6.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6.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结束语:

由于初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应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了“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的人还看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第2篇

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2、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师: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

3、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介绍绘画大师

1、介绍齐白石

师:说到写意动物,也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齐白石。齐白石是在各个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齐白石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都出类拔萃。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画的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2、欣赏绘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的意境

(三)教师演示

师:欣赏完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我也来画一幅,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金鱼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2、画面中是那种动物?你想画哪种小动物?

(五)尝试体验

作业要求:常试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六)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第3篇

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能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并理解和学会利用“1”列式解答。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分数加减的运算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计算、主动思考运算过程,通过自己思考获得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细致验算等学习习惯。

重点: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通分时确定公分母。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练习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题意。

二、学习活动2:探究算法

三、学习活动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小组活动一:例2

活动要求:

1)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互相说一说。

2)明确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4)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活动二:探究算法

活动要求:先独立计算,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明确算法;再通过比较这两道算式,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说一说两步计算顺序:

1)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种方法是从左往右分步计算,先根据前两个数相减算出,再减去

;另一种方法是一次通分计算,题里两个减数的分母是4和3,通分的公分母应该是12,所以把1转化成

,然后把分子连减,分母不变,算出得数。

2)分数加减两步计算,和整数一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这道题计算时,可以先算出括号里

,直接用1减,得出结果

;也可以把1写成几分之几再减。

小组活动三:完成“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这样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说说这里是怎样通分的。

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计算。用一次通分计算要方便一些。要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习例2。

创设情境,出示例题,了解题意。

提问:从图里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板书:

花园面积——“1”

提问:为什么要用“1”作被减数?

要求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1.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你是怎样计算的?没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算的?

2.交流:(板书过程、得数)算式里

的1是转化成哪个分数算的?再减

时是怎样算的?

还可以怎样算?(板书过程、得数)这样算是怎样想的?公分母是怎样确定的?

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过程)为什么先算

+

小结:你发现分数加减两步计算按什么顺序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指出:分数加减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比较算式和得数可以发现,分数连减也有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规律。

出示“试一试”。

引导:这道题是分数的连加,你想怎样算呢?先想一想,再用你自己想到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板书过程、得数)

有没有不同算法?(板书过程、得数)

3.小结。

提问:上面我们计算的是怎样的算式?(板书课题)

你知道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怎样的顺序算吗?

1.小结交流。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月季花面积占()

,杜鹃花面积占()

题里把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在列式时,可以用“1”作被减数去减两个部分的面积和,剩下的就是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

完成“试一试”。

强调:像这样的算式,

这样算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公分母是多少,一般把最大的分母翻倍,第一次得到两个较小分母的公倍数时,就是计算需要的公分母,比如上面分母6、5、3的公分母可以把6翻倍:1

2、18、24、30,这时30是5和3的公倍数,它就可以作计算的公分母,然后计算

+

+

得出结果。

第4篇

总复习

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

归纳整理“因数与倍数”单元内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经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力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课前板书:因数与倍数

上课的前一天老师布置学生自己整理学习过的与因数倍数有关的知识:

1.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写在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顺承课前对作业的检查,老师板书2,3,4,5,请学生用昨天复习的相关知识来描述这两个数。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贴磁力知识卡: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奇数、质数、质因数。并请学生分别说出这些数的含义。

三、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过渡: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以上知识点间的联系呢?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画出知识网络结构图。

(1)分组整理

老师出示整理建议,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组整理。(每组分配一个磁力板和写有知识点名称的磁力知识卡)

整理建议:

1.翻一翻课本,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用箭头或线条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2)交流

①各组把磁力板展示在黑板前,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说整理思路,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补充。

②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整理: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为什么?

③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师生共同调整刚才的整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

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

(1)2、5、3倍数的特征

①引导学生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贴“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

②指名举例2、5、3的倍数。

③师生共同把“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

(2)分解质因数

①引导学生回忆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老师贴“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

②师生共同把“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

(3)

公因数,公倍数

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老师贴“公因数”“公倍数”这个知识点。

②指明举例如何去找12和30的公因数,公倍数。

③在找出12和30的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基础上,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④请学生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⑤师生共同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这些知识点融入到上面的网络图。

3.优化再建:

四、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书第106

1题,并稍加修改

1-20的数中。

①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

②(

)是质数,(

)是合数。

③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有(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有(

)。

(2)请你把18分解质因数。

2.

拓展延伸:

(1)(手机密码破译)

我的手机号码:A

B

C

D

E

F

G

H

I

J

K

请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

A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

——5的最小的倍数

C

——8的最大的因数

D

——比最小的合数大1

E

——最小的奇数的3倍

F

——最大的一位数

G

——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H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I

——6和10之间的偶数

J

——比最小的质数大4

K

——9的质因数

破译结果:

——————-————---——-——

①小组合作,共同破译老师的手机号密码。

②指名订正

(2)填质数游戏

4=(

)+(

)6=(

)+(

8=(

)+(

10=(

)+(

)12=(

)+(

……有思考吗?哥德巴赫在300年前就有这样的思考了!

是不是所有的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呢?

哥德巴赫猜想

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这就是“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当然,这些只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那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进一步了解。

五、课堂总结,完善提高

1.评价完善: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只是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浓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在以往的实验中,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目标:

从教学实际出发,深挖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认知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认知经验确立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认识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教学难点:推测及验证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五、教学材料准备

1、演示实验:马铃薯、两个一样的烧杯、。

2、学生实验:滴管一个、火柴、酒精灯、三脚架、金属碟、马铃薯块、食盐50克、白糖50克、装有100毫升温水的烧杯、搅拌棒、药勺、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我综合运用了演示法、发现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

七、教学流程

(一)、实验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由自然界中神奇的湖引出不会游泳的人也能享受在水面上漂浮的乐趣,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们用马铃薯来研究一下吧。(板题)

1、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马铃薯分别放在1号杯和2号杯,分析为什么会有沉有浮?(【让学生明确1号杯中是水,以此为基础分析不知名液体。降低学习难度,有利教学难点的学习】

2、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沉浮现象?(让学生大胆猜测是液体的不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新知

1、推测探究认识不同液体

①、学生讨论:不知名液体和水有什么区别?(学生:加东西了)加了什么?水合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溶夜,怎样把水和这种物质分开呢? (学生面露难色,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很多方案:闻、尝、晒、烧……讨论后形成共识要用科学方法;火烤。)【利用水和溶液的区别,引导学生把水分离出去。突破教学难点】

②学生分组实验:对不知名液体进行加热、蒸发。

③、分析推理:加热后留下的白色颗粒是什么?(学生猜是盐、白糖、味精等)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易想到用火烤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再动手做这一探究学习过程,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了发现,实现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对教学难点的学习】

2、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①、讨论:假如它就是盐,你怎么证明?(学生:加盐试试)(板书)盐该怎么放?实验时要注意什么?(盐的溶解、每次马铃薯的取出)【试验前的准备,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②、学生活动:按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各组巡视、指导。

③、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浮了)全班交流马铃薯浮起来用的盐量:……(板演记录表)【通过汇报交流实验数据,认识到只有加了一定量的盐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板书  浓)

学生质疑:怎么不一样?师:举起你们的马铃薯看看。生:兴奋地噢--大小不一样。【活动中学生自然生成对“物体大小和液体浓度决定物体沉浮”的认识】

【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给足时间学生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探究环境,让学生不仅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学生初步建立了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液体有关这一科学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总结延伸

1、现在我们能解释那神奇的湖的秘密吗?阅读课文中介绍死海的段落。同时介绍中国死海。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盐水、糖水等液体达到一定浓度使马铃薯、人体浮起来,那么,这样的液体能不能让鸡蛋、葡萄也浮起来呢?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这神奇的探索好不好。

八、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

马铃薯

盐水

(浓)

马铃薯

糖水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附: 实验记录表

水的量

食盐/白糖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第6篇

年级:七年级

科目:生物

课型

概念课

课时

2

主备:

主讲:

课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副校长签字: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观察看视频,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1.猜谜语

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打一人体器官)

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为什么能不停的跳动?血液为什么总是从心脏流向动脉,又由静脉流回心脏呢?

体验探究

认知概念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观察与思考(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填空)

每小组的同学观察心脏的模型,结合P61

“心脏解剖图”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是由

组织组成的,由此可知心脏具有

的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从心脏壁的厚度来看,心室壁比心房壁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

。心脏的

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器官。

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脏的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

相通,

相通。

心房与

脉连通,心室与

脉连通。左心房与

脉连通,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血液送到

,左心室与

连通,将这些血液泵至

;右心房与

连通,收集来自

的血液,并将血液送到

,右心室与

连通,将这些血液泵至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特殊的结构

,这种

只朝向

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_

流向

。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

,这种

只能朝向

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

流向

(二)、心脏的工作过程:(通过预习,同桌两两互说)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

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

、各级

,最后汇集到

,流回

,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体循环主要是将_________和_____供给细胞利用,并把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等废物带走。所以体循环后,血液由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_血,变成了含氧______、颜色______的_____血。

2.肺循环的途径:

流回

的血液,经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

,再由

流回

,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血,变成了含氧_____、颜色_____的______血。

3.体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肺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二氧化碳等废物

氧、营养物质

右心房

主动脉

组织细胞

肺静脉

肺泡

4.请完成以下血液循环的途径:(自行总结填写)

实线表示动脉血

虚线表示静脉血

5.观察P63“血液循环模式”图,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再回到心脏前,它还有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评

1、当堂达标检测

1.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养料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

B.废物增多,颜色由暗红变成鲜红

C.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

]

A.含氧少,颜色暗红

B.含营养物质少

C.含二氧化碳等废物比较少

D.它存在于静脉中

3.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

A.心室心房动脉

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静脉

D.心房心室动脉

4.学习有关血液循环之前,四个同学在议论如下的话题,现在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的是对的?[

]

A.心脏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叫做动脉血

C.人的心脏形状像桃子,大小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D.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分开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5.观察心脏的实验中,你发现心脏的四个腔中,________的壁是最厚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6.用玻棒尝试心脏四腔分别和哪条血管相连,可以发现右心室连接[

]

A.主动脉

B.上、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7.心脏是________的动力器官。用手感受一下你的心脏的位置,它在________________。在下图中正确标出心脏四个腔的位置。

第7篇

第1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及练习七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通过测量、观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明白体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通过学习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体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名称及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盒,3根1

m长的木条,水杯,水。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一只乌鸦口渴了……”)

师:你们认为这只乌鸦是只什么样的鸟?它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生:这只乌鸦很机智,是只聪明的鸟,它往瓶子里扔石头,水往上升,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这只乌鸦很聪明,这位同学也很棒。那么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1)师生一起做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补充、完善: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4)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空间更大?

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

(5)揭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的认识。出示两个长方体。

(1)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有哪些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3)认识体积单位。①认识立方厘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它到底有多大呢?伸出手,看一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②认识立方分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它有多大?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出示: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

dm3。③认识立方米。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它有多大?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比一比,看一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有一部分被布遮住了,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七第1~7题。

用故事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数学课上做实验,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小。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探究,更加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具体表象,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第8篇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概念、法则、性质等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尤其分数应用题,牵涉面广,题型多易变,易于混淆.学生学习感到棘手,教学质量不理想.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是多年来教学探讨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根据分数的意义和由它演绎出来的不同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对分数应用题进行统筹了解、融会贯通

全面认真分析教材,明确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的分数应用题题型繁多,类型却较为固定.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分清各种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对一般教师而言,应明确知道分数应用题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九小类: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由此衍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由此衍生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多少?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由此衍生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经过这样的梳理,教师对本册教材相关知识做到选材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并针对教学内容,筛选教材、选择教法、设置教案、精心上课.

二、深入浅出地进行梳理指导

教学分数三类题型时,教师给学生梳理它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教导学生应根据题型特点,了解精确的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地抓住本质,揭示规律,解决问题.

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正确找准单位“1”和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专门用几节课训练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三、复习归类,巩固所学

分数各类题型教授完进行综合复习时,各类题型以综合形成出现往往就分辨不清,为了提高理解和分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可将应用题分类归纳.对学生展示所有题型:

1.某年级男生60人,女生40人,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2.某年级有学生100人,其中男生占全年级总数的,男生有多少人?

3.某年级男生60人,占全年级总数的,全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某个体服装经营店,前年纯利润80000元,去年比前年增加了,去年纯利润是多少元?

5.某个体服装经营店,去年纯利润100000元,去年比前年增加了,前年纯利润是多少元?

展示出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明确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写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的重要性,最后才要求列式计算.通过对照类比,不难巩固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四、联系实际,巧妙化难为易

为了巩固和深度知识应用,授完分数应用题复习时,多突出应用题中标准量、对应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个解题的重点,抓住“量率对应”,即“找出与量相对应的分率”这个关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添加问题,更高层次地编写分数应用题.例如:“一条4000米的路,第一月修了总数的,第二次月修了总数的25%,?摇?摇?摇 ?摇?”引导学生归纳以下几个问题:

(1)两个月各修多少米?

(2)两个月共修多少米??

(3)第一个月比第二个月少修多少米?

(4)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修多少米?

(5)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第9篇

近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先后被授予“唐山市先进教研组”“滦南县首批精细化管理先进校”“文明单位”“河北省示范图书馆”等荣誉。现将近两年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与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以“教学质量年”与“教学质量提高年”为契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强化过程管理,提升质量指标。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每学年我们都认真落实各项规定,组织教学。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双周五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重常规,认真执行教学检查制度。每学年适时进行“六认真”检查,采取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进行统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正。学校加强随堂听课和巡视检查,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随堂听课教师覆盖率达98.5%。学期随堂听课平均达55节。

2.抓质量,着力课堂教学研究。为缩小质量差距,提升质量指标,期中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科、年级进行质量调研,了解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仔细倾听、专心读书、细心计算、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关注和帮助后进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有效时间的学习效率,学科成绩稳步提升。

3.重落实,保证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按时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组织了“田径”、“器乐”、“声乐”、“舞蹈”、“绘画”、“书法”、 “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校级专业兴趣小组,统一时间准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大量的师生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尤其是创建书香校园的一系列读书活动,不仅师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而且也获益颇多:“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竞赛活动、“诗情画意颂经典”“快乐阅读书香满园”的手抄报活动、师生硬笔书法大赛、读书心得评比等,师生们参与积极,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发现了部分特长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的更新与流通,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各项竞赛有序进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4.抓特长,体育艺术结硕果。我校重视体育艺术工作,对特长生的培养常抓不懈,建立特长生档案,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我们都为初级中学输送一批优秀的特长生。孩子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每年举行的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一直保持镇同类学校中领先的地位。在历届县运会入场式表演中我校也连创佳绩:11年获全县队列表演第二名,11年获第六名,2011年获第一名。每年的艺术节评比中我们也表现不俗:11年孩子们排练的歌舞《欢天喜地》获县艺术节评比一等奖并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舞蹈《从头再来》获县艺术节评比二等奖;2011年诗朗诵《祝福祖国》获县艺术节评比一等奖,这个节目也曾代表滦南县参加市里的比赛并获佳绩。我校的节目也经常参加教师节文艺汇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好大一棵树》等;美术方面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我校的杨贵友、王向东老师的书法作品均获二等奖,王向东老师的绘画作品获二等奖,姚嘉辉、周可心、冯浩桐三位同学的绘画分获一、二、三等奖,冯浩桐、高雨薇两位同学参加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分获二、三等奖。

二、重学习,优化教研质量;强质量,创建教研特色。

1.走出去。近两年中,县局领导给我校教师提供了许多参加市级教学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的机会,11年我们先后去了新城道小学、开平一小观摩那里的校本教研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会教师受益匪浅,我校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也从中汲取了先进经验。今年我们去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为完善我校的教育教学开拓了思路。同时我们还去各兄弟观摩,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加以改进,不断提高。2011年4月,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不同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在听其他乡镇教师讲课之余,与参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2.请进来。2011年4月与2011年5月县教育局初级教研室分别在我校举行了英语与作文指导课的优质课评比,在历时几天全县英语、语文骨干教师授课的同时,我校部分教师随堂听课,汲取授课教师课堂中展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得到提高;2011年5月我校的张雪梅老师要参加唐山市数学优质课评比,我们邀请教研室的老师们到我校给予指导,他们见多识广,给我们了很大的启示,后来我校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交流,大家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畅所欲言,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传方法、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帮助张老师找出不足,完善教学设计。

3.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大研修力度。

近两年来学校承担了省教育评估、教学评估、图书馆工作验收等检查任务,工作紧张忙碌,虽是如此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依然在忙碌中有条不紊的开展着,我们力求在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建设出自己的特色。

(1)按照计划搞教研。每个学期初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的教研计划,无论工作有多紧张,我们一直按计划举行教研活动。2011年我们组织多种课型的教研活动,除语数英外,我们举行品生(社)、科学、综合实践等小学科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强化教师对小学科的认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2011年我们组织中高年级教师听张艳萍老师讲授课改引路课,率先在全镇实施新课改;根据教师们平时的教学反思、随笔积累,组织了“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的研讨会与“我的教学故事”的汇报会,在研讨交流中,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故事,及时反思有多么重要。

(2)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常态化教研。2011年9月开学初,由于师资力量的调整,三至六年级任教英语的教师多为班主任,他们对英语教学不熟悉,对英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待于加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所谓指令性计划就是学校制定计划,指定时间,主体是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要求英语教师在指定时间准时参加,计划中安排有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为英语教师做英语引路课,同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教授他们英语课堂用语,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英语教学。

今年我校青年教师张雪梅于3月、4月分别参加了县新教材培训和“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经验交流研讨会”,王海静老师参加县局组织的“作文指导课”优质课评比,赵向霞老师参加了“图书阅读指导课”的优质课评比活动,高凤俊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课评比。在她们参加活动前,为使她们有更好的表现,我们组织了相应的教研活动,有的甚至举行了二到三次,在活动中,听课老师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授课教师,使其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大家的努力下,她们充满信心的投入到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3)开通博客,创建网络教研。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科学化、特色化,我们在新浪网上创建了学校博客,在举行校本教研活动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登陆教师的个人博客,在学校的博客上发表评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网络交流,消除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提高了学校教研工作的档次。

(4)认真组织老师参与“各校联动,推进课改”的活动。2011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兄弟学校有多名领导和教师参加,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校张艳平老师讲了《古井》、张雪梅老师讲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会的领导教师们发言热烈积极,活动开展很成功;2011年4月,我校的张雪梅老师参加了全县的数学教研活动,所讲三年级数学课《认识面积》供全县数学教师观摩; 5月,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在会上结合张雪梅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我胡各庄镇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利用互联网络新浪uc平台交流看法,发表意见,得到全县各校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开辟了滦南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先河,也让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6月初,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我校张艳萍、张雪梅老师为全镇中高年级教师做课改示范课,分别讲授了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瘸蝉》、六年级数学《可能性》一课。在活动组织前,学校也组织了相应的教研活动。上课老师为了上好课,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共同切磋,反复修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带动了其他老师一起研究。

4.踏实认真搞教研,真抓实干迎评估。2011年在迎接省教学督导评估之际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主抓薄弱环节:学校重视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多次举行低年级阅读和科学、品生(社)等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了教师的自律性,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老师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自己的评课、议课水平逐步提高,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们迎来了省教学评估,我校青年教师霍威、老教师李桂英分别讲了一年级的识字课《老师的话语》与五年级科学课《风的形成》,课后学校教师分两组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讨论、交流,教研气氛热烈,老师们发言积极,评估小组的领导对我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实效性,在研讨中能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李老师—这个年近五旬的老教师还能在教学第一线上坚持工作,无私奉献,领导们都很感动。

三、加强教师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日常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镇级骨干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6人。多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做好业务学习笔记,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11年在唐山市优秀教案评比中,我校有六名教师参加,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011年在唐山市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我校多名青年教师获奖,其中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11年王迎辉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实验室成为学生们科学创造的乐园》获得河北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年轻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年轻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校内的一些年轻教学骨干,学校更是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各级各类讲课比赛中青年教师得到了历练,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4月,靳玉荣老师为全县英语教师做示范课;同月张丽丽、靳玉荣两位老师参加县英语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李志虹、王海静老师参加科学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三等奖;张艳平、王永梅老师参加品社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李志虹、赵向霞老师参加阅读指导课评比获一、二等奖。张雪梅老师参加唐山市的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并在唐山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中为全市教师做讲座。陆瑞楠老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的评比获一等奖。在体育艺术优质课评比中,霍晓丽、王迎辉、刘建争三位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王迎辉老师参加了市里的体育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12月教育局初级教研室组织的语、数、英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的张艳萍老师获得素质大赛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张雪梅、陆瑞楠老师获得一等奖。2011年我校青年教师张雪梅在县初级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上做示范课,4月在安各庄镇举行的“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经验交流会”上做示范课,5月我校教师王海静、赵向霞、高凤俊分别参加作文指导课、图书阅读指导课与科学整合课的优质课评比,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四、搞好教育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