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时间:2023-06-27 16:06:03

导语:在轨道交通建设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技术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系统开展研发

1)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于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

8)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规划

1)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

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政策,开展技术研发,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国产车辆、设备、信号等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在重视整车设备国产化的同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扩大国产化比例,同时注意开发易损易耗备品及耗材的研制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基地,建立国家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 建设规模 必要性 修建年限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ased on the outline for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nitial research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Shenyang, Shijiazhuang and Beijing , elaborates the main points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from five aspects: construction tim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planning , passenger flow and joint with other traffic means. Thus, conclusion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scale, construction necessity,construction time.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集聚,小汽车激增”,各大城市都选择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由于轨道交通是一项巨额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重大,为规范轨道交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了“81号文”,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严格管理,明确指出所有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且中咨公司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和评估大纲。以编制大纲及评估大纲为依据,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如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是回答为什么要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很多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往往重视不够,而中咨公司评估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复时,对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都非常重视。

根据81号文,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首先必须满足《通知》中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门槛。如下表:

地铁 轻轨

人口 ≥300万人 ≥150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1000亿元 ≥6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0亿元 ≥60亿元

客流规模 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 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

除了在经济发展,客流规模上支持轨道交通修建以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且轨道交通“大运量、集约化”的特点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因此可带来一系列对社会环境等积极影响。因此,从城市政府层面,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均提出明确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是我国各城市化的快速阶段,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都在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各城市兴建各种功能区,如CBD,总部基地等;轨道交通的修建应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并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相匹配。在某种意义上,轨道交通的修建,将促进城市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新区建设中起到TOD功能,支持城市发展轴的形成。

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最形象的图莫过于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规的叠加图。如图2-1为沈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案示意图。

图1 沈阳市城市用地与近期线网关系示意图

2、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在编制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时,需要深刻认识城市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共性问题,例如,都出现了小汽车增长迅猛;随经济水平发展,城市早晚出行集中,早晚高峰2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总量的40%,而且出行范围广,随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土地经济规律使得中心城用地更倾向于商业金融,将大量居民挤向城市边缘组团。除了这些共性以外,由于各城市发展历史,自然属性等的不同,城市交通中也有不同的问题,在城市交通分析中需抓住这些城市的不同点,并分析轨道交通在应对自身不同特点时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石家庄市的形成与铁路枢纽紧密相关。石家庄市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困,因铁路而新,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南北京广线和东西石德、石太线在中心城区内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型铁路枢纽。京珠高速公路在二环路东侧,现状建成区南北向通过;石太高速公路在现状城市区边缘东西向通过。城市中心区被高速公路及其绿化带和滹沱河明显的分隔成三大块:主城区、东部新城和正定新区。这种空间布局使得一方面,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交通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受这种格局的限制,过铁路通道不足,交通遇到瓶颈。如图2-2所示。

图2 石家庄市城市交通规划图

石家庄市修建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问题尤其必要,不仅仅通过轨道交通线将因铁路、河流等分隔的地块有效衔接,而且由于在市区修建地下线,避免了道路下穿通道不足的缺陷。

3、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还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轨道交通因其占地少,无污染等突出优点,配合交通管理政策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交通噪音等突出明显的优点。这一点也是大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所在。对社会环境发展要求一般要求采用客流预测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若不修建,将转移到常规公交和小汽车,则将产生多少废气。

二、相关规划对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性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三个上位规划,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均为专项规划。除此之外,上位规划还有各城市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或十二五规划,如图3所示。

图3 建设规划与上位规划逻辑框架图

2009年由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同时应对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出总体框架性方案”。其解释条文中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具有确定性和法定性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是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仅做出预测性安排,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线网报告对远景线网仅提出框架性方案。”[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的颁布实际上是更加强调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各项建设规划中的总体性地位。(如图4和图5所示)这不仅对于线网的编制是一次重大调整,对建设规划的编制也是一次重大的思路调整,使得建设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由于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经各城市上报,专家评审最后又住建部报国务院审批,具有法定效应,受《城乡规划法》保护,列入城市总规的内容一般都在规划期限内实现,若有重大改动需重新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存在一些争议由于轨道交通远期年限为建成通车后的25年[6],或者说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及编组的重要依据为使用期限内(往往是远景年)最大高峰小时断面的客流,这个年限又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只能对超出年限的部分提出“远景框架性线网”,并以此作为客流预测的依据。

图4 标准颁布前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图5 标准颁布后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三、辩证看待客流预测在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匡算近期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主要指在规划期限内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和编组、线路起终点位置以及车站数目,初远期的行车交路。其中车辆选型和编组,以及行车交路的制定都有赖于客流预测成果。建设规划的客流预测可只做两期客流预测,初期和远景年的客流预测。其中初期客流预测成果用于计算初期的配属车数,远景年的客流预测成果,尤其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决定系统的车辆选型和编组。

图6 客流预测逻辑过程框图

但事实上,自我国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并将客流预测作为轨道交通设计行车组织、车站等设计的依据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广州四号线建成之后很长时间客流不足,而北京在近两年又出现了车厢爆满,车站限流的情况。客流预测不准确已经是轨道交通业内的普遍的规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

(1)主观原因:很多城市上马轨道交通较为仓促,使得很多城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现状基础交通数据充分的调查:如人均出行次数、交通阻抗与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发展短短五年可能就发生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相同任期内的市领导以及不同任期内的市领导都有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总规的调整。城市总规的调整对于线网客流很多时候具有颠覆性影响。例如北京M5线规划时,尚未出现天通苑规划社区,但当M5线建成通车时,天通苑规划社区已经开发建设完毕,其对客流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建成之后,北段线路客流在早高峰时段超载严重,中间站乘客难以进出车厢。

事实上,客流预测属于“预测学”范畴,在预测过程中应强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部分的预测可以采用“专家法”、“德尔菲法”等,定量部分才应该是采用交通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由于影响客流的因素较多,除了人口、票价、经济等因素外,出行习惯、年龄结构等都影响客流预测,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建议目前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进行调整,最好采用两家单位不同展开的方式进行,并采用“交锋法”,对两家单位预测一致的进行采用,不一致的应进行互相辩论直到双方意见趋于一致。例如图7所示为港深机场联络线所作客流预测的对比表。

图7 港深机场联络线客流预测对比表

五、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

城市轨道交通修建可分为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目前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部曾在2004年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进行专门规定。但对于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尚未有明确规定,各城市编制的内容和深浅也并不一致。

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仍然要看建设规划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定规模,匡投资”,如果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起不到这个效果,则建设规划将失去意义。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投资估算不能超出。因此,从这个角度,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应与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深度一致。具体到轨道交通工程来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1)线路:起终点稳定,线路走向及线路长度基本稳定,敷设方式基本确定;必要的联络线接口应明确;

(2)车站建筑:明确一般普通站的标准图及建设规模;对于换乘站及交通枢纽,应有建议的方案,尤其是换乘方案分期实施时,应明确;

(3)结构及工法:对于工程应有大致的施工工法,且实施方法是可行的;

(4)行车运营与车辆:明确车辆选型和编组,初期和远景的行车交路,并计算初期和远景的配属车数,其中初期配属车数用于匡算投资,远景配属车数用来控制停车场及车辆段的用地规模;

(5)停车场及车辆段:应基本明确停车场或车辆段的布置形式,并基本划分出初期和远景修建的界线;

(6)机电设备系统:应基本明确所采用的通风空调型式,并决定是否需要屏蔽门系统,其余机电设备系统可按线路长度及车站数目进行匡算;

(7)资源共享:在建设规划阶段应对建设期内乃至远景网资源共享的方案予以描述,对于网络中不稳定的因素应在建设规划阶段完全做出决策,不应留到工可阶段。

五、重视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图8所示。而轨道交通“另一显著特点是黏附性,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队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发挥要有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支撑。”[4]衔接系统规划设计良好与否对客流吸引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步行系统,无论以何种交通衔接轨道交通车站,方便的步行系统都是乘坐轨道交通的“最后一棒”,而且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中,直接吸引的乘客大部分都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点,在重要车站或出入口较长的车站,可考虑设置助行步道,如香港等地的轨道交通,结合地块开发设置多个出入口,减少步行距离,并设置助行步道提高服务标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中也要求编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但由于各城市对此重视不够,交通接驳往往难以落地。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城市,如宁波、北京等地,也只是在规划阶段控制落实好衔接设施的用地[8],但很少有城市能在前期阶段将衔接换乘系统的投资落实这样就导致各城市地铁车站接驳换乘条件较差。

图8 轨道交通出行衔接示意图

结论与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是笔者根据在沈阳市及石家庄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身体验总结得出,并且做了大量研究及论述工作。只有将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建设规划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后续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者有所启示。

1. 制定统一的客流预测编制大纲和新的评估体系,要求至少两家独立单位一起参与客流预测,重点对客流预测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查。目前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报告中,有的城市编制了初近远三期客流预测报告,有的仅编制初期和远期;有的不仅编制网络的初远期,还编制了各条线的初近远三期客流,内容和深度也不一致。

2. 重视交通衔接系统,不仅仅落实接驳系统的用地,还应落实资金;应在上报建设规划的附件“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中包含交通衔接系统的用地控制,同时在建设规划中落实衔接系统的投资;

3.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阶段,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来临,航空机场也在全国进行重新布局。轨道交通在经过这些重要对外交通枢纽时,常常由于管理部门的分隔,导致轨道交通接入大型交通枢纽时序滞后,不能型成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导致枢纽的使用效率低,换乘不便。城市政府部门在编制建设规划阶段,有必要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枢纽的结合,在建设规划阶段提前落实重要枢纽初步的规划用地方案。

参考文献

[] 周晓勤,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规范与思考,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1

[2] 吴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应注意的问题,城市交通第5卷第3期,2007.05

[3] 魏运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6期,2010.12

[4] 吴爽,中等规模城市的快轨交通建设规划,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1期,2007.2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

[6]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003.5.30

[7]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9]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用地图

第3篇

关键词: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清分中心(ACC)

中图分类号:U2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是整个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管理的核心,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多个运营主体经营情况下,通过建立与各线路AFC系统和外部相关系统的标准数据接口、确定与线网相适应的清分规则、模型,用于解决各线路之间,与城市“一通卡”、银联及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收益清算、交易数据的整体处理及统计分析的问题,并具备对轨道交通各线路AFC系统整体运营管理的功能。目前,在轨道交通建设较快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已完成了ACC的建设;在轨道交通新兴城市(如昆明、杭州、宁波、青岛等)在建设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或进行线网规划时,就已经开始了对ACC建设规划和研究。

1 ACC的功能定位

ACC的功能定位问题是ACC建设规划研究需解决的首要问题,ACC系统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案的功能定位。

方案一的ACC定位于城市轨道交通的AFC发卡中心、清分中心、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其ACC主要服务于轨道交通内部,发行的票卡仅可在轨道交通范围内使用,在此范围内进行票卡、数据、参数、名单、客服的相关管理以及轨道交通各线路间的票务收益清分。其ACC的定位和接口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ACC定位和接口关系示意图(方案一)

方案二对清分功能进行了较大的扩展,ACC成为城市"一卡通"的清分中心,为城市"一卡通"公司城市"一卡通"的清分业务,接受城市"一卡通"公司有关票卡、数据、参数、名单的相关管理,完成各接入系统的交易清分,并将结果提交给银行和城市"一卡通"管理中心。在轨道交通内部的管理功能与方案一基本相同。其ACC的定位和接口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ACC定位和接口关系示意图(方案二)

方案三的ACC直接定位于城市“一卡通”管理中心,服务于全市公共交通系统,并进一步延伸到各类小额消费领域,完成包括城市"一卡通"发行在内的全部相关管理,完成各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清分。其ACC的定位和接口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ACC定位和接口关系示意图(方案三)

方案一技术成熟,在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有成功的实施经验,技术难点相对较少,易于实现,投资较低;ACC服务于轨道交通系统内部,系统扩展不受外部的影响和限制,建设工期易于控制。采用这种方案时,地铁公司往往不能再发行普通储值票,而仅发行轨道交通专用车票,储值票的发行权将集中到城市"一卡通"公司。方案二的功能定位层次较高,技术难点相对增多,实现难度增大,较适用于公交IC卡已较为发达,而城市"一卡通"建设刚刚起步的城市。城市"一卡通"借助于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和投资优势,将城市“一卡通”的清分业务交由轨道交通清分中心完成,避免城市“一卡通”清分中心的重复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方案三的功能定位层次最高、功能最强,但同时技术难点最多、实施难度最大、投资最高。在这个层面上的清分中心建设,免除了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带来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但其实施难度也无疑是最大的,在公交IC卡标准化和城市"一卡通"建设相对滞后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城市具有可行性。

2 清分原则

清分原则是确定清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清分模型和算法的基础。清分的实质是计算线网中各条线路的经济贡献,而体现各条线路经济贡献的因素众多,如建设投资成本、线网线路的各种属性、运营服务水平、客流量(包括换乘)等。在这些主要因素中,建设投资成本主要体现投资贡献,属于短期因素;其它各类则主要体现运营贡献,属于长期因素。而票务收益则是线网运营的直接结果,因此按运营贡献清分更为合理长效。

在线网线路的各种属性中,里程、站数、换乘站、换乘便捷性等这些重要属性可变程度低,可视作静态属性。而在体现运营服务水平的属性中,行车间隔、站间行车时间、运营服务时间、舒适度等属性可变程度高,可视作动态属性。按运营贡献对线网票务收益清分时,必须与体现线网线路结构的静态属性和体现运营服务水平的动态属性紧密结合。

3 清分模型和算法

清分模型和算法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步骤,是确定乘客在线网中的出行路径选择规则,目前轨道交通AFC业界通常依据以下几种规律或是其中几种的结合:最短时间规则:乘客从起点到终点,经由不同换乘车站,选择所用时间最短的路径;最短路径规则:乘客从起点到终点,经由不同换乘车站,选择经过站点最少的路径;最少换乘规则:乘客从起点到终点,经由不同换乘车站,选择换乘次数最少的路径;最低票价规则:乘客从起点到终点,经由不同换乘车站,选择花费票价花费最少的路径;人工预置规则:乘客从起点到终点,经由不同换乘车站,选择事先人工定义好的路径;自动调整规则:根据乘客的进出站点及使用的乘车时间,综合考虑以上清分规则及乘客乘车习惯自动判断乘客的乘车路径。

4 ACC建设其它需要重视问题

4.1 系统的安全性

AFC系统的安全关系到运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ACC建设时应充分重视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的运营规章制度,保证使用和维护安全、票卡安全、现金安全、数据安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全面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4.2 轨道交通线网AFC系统整体规划和标准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AFC系统需进行整体规划,在国家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整个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标准和规范(如车票、数据交换及接口、系统参数、AFC系统运营模式等标准和规范),不仅能实现AFC系统联网运行,而且能降低轨道交通AFC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在新线路建成并投网运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运营系统的干扰和影响,避免在已运营的系统上进行修改从而带来风险,降低社会及经济的综合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轩,邓先平,温辛妍.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体系的建设[J].都市快轨交通,2007.

第4篇

2011年10月中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宣告在北京成立。紧接着,在11月初的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博览会。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建设、监理、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各路精英,带着激情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汇聚在北京,展示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就与未来,虽然已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但参会的人们感觉不到初冬的丝丝凉意。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下铁道、高架轨道、地面铁道,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尤以地下铁道和高架轨道为主。在“十二五”规划中,轨道交通装备与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五大方向,也属于七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民经济与民众生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地铁的隐忧

就在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展开之时,随着地铁建设高额投资与亏损经营的浮出水面、地铁事故频发的报道,社会上对地铁这种式发展表示担忧的声音也逐渐多了起来。

7月5日,北京地铁动物园站发生扶手电梯事故。7月28日晚高峰,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满载乘客,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却反常地朝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8月8日,深圳地铁4号线列车发生故障停止后无法启动,事件影响该线路超过一小时。在此之前,该线路就已发生过行车途中车门突然打开,站台屏蔽门故障等事故。像这样的事故,已经发生了很多起。

由此,人们对于地铁这种每天运输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高密度”交通工具,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担心和疑惑。

在对地铁等轨道交通运营进行担忧之时,人们对地铁的长期规划也产生了质疑。据悉,修建一条地铁需要5~7年的时间,然而在国内大型活动扎堆的情况下,地铁建设工期被缩短,已是常事。国外大城市每年地铁建设速度往往不超过10公里,莫斯科200多公里地铁的建设花费了近70年才完成,但中国城市每年轨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甚至60公里以上,“献礼”工程比比皆是。

另外,对于城市发展地铁等轨道交通的成本过高、长期亏损,很多专家也表示了忧虑。据了解,修建1公里地铁起码超过5亿元,多则需8~9亿元。除造价成本高之外,地铁的运营成本之高,投资与回收不成正比,也一直存在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已运营的地铁几乎全部都处于亏损状态。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市每年补贴地铁运营亏损就在20亿元左右;深圳地铁的负责人也曾诉苦说,深圳地铁亏损已达近10亿元,2012~2016年预计地铁折旧和利息亏损额约220亿元。

世界银行2009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花费巨大且风险很大的项目,“在大多数城市,可支付能力已经是或者将会是一个问题,不合适的地铁项目可能会耗尽纳税人的血汗钱”。

要低碳也要经济

对于这种担忧,乐观派的专家、学者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是短暂的、个别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后吴洪洋就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大城市应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常规公交为补充的体系和模式,通过建设城市交通枢纽,有效地解决换乘问题,要根据实际的客流情况分步建设各种级别的轨道交通。在吴洪洋看来,应当从城市长期发展、城市社会与综合效益等战略角度,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宁表示,中国已经向世界签订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京都议定书等等,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尤其是城市的环境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种交通运营方式上应该说是最节省能源的。如果轨道交通需要的能耗是100,小汽车对应一个人是800多,即9倍,飞机是6倍,公共汽车是3倍。所以,发展公共交通还是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更有价值。

孙宁还展望了未来10年的城市轨道交通。他指出,到2010年底,我国制定规划的50个城市中已有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审批,并陆续建设。在近期规划建设的9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约270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城轨交通里程将达到7396公里,以每公里约5亿元计算,保守估计还需要3万亿元的投资,年均达3000亿左右。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的10年是黄金的10年。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仇保兴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成立大会上讲,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任,是保持大城市紧凑式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骨干工程,是促使我国城市有机更生和发展、大城市有机疏散的有效渠道,是能够促使我国产业转型提升的良好途径,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黄金季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健康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自身也将有一个良好的长期的发展前景。

有学者指出:地下铁道的优点是不占地、不污染、运力大,但费用高昂; 地面铁道的长处是无污染,但占地多、噪音大、对其他基础设施的影响大;高架轨道的特点是不占地、无污染、建设费用只是地铁的 30%。从目前每公里造价来看,地铁成本是5亿元,轻轨成本是2亿元,有轨电车是2000万元左右。我们国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一定要严格控制审批标准,要根据综合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低碳与经济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准与策略

毫无疑问,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车体生产企业,以前主要生产普通列车和动车,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列车的生产。其他很多企业,也将业务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城市轨道交通这方面。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可以说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两大生力军,担负着全国绝大部分轨道交通的建设任务。

行业内人士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建设,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提出的申请发展地铁的条件来进行规划与审批。这个条件,共有四大标准,成为城市发展地铁和轨道交通的门槛。

一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按照这个标准看,2010年有超过52个城市达到了标准,排在前三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和深圳市,分别为2873.58亿元、2353.93亿元、1106.82亿元,排在后面三名的是南宁市、乌鲁木齐市和南昌市,分别为156.10亿元、148.00亿元、146.46亿元。

二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根据新华网资料,2009年全国百强市排名来看,当年有88个城市达到了这个标准。在这88个城市中,前三名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和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3698亿元、10488亿元和8215亿元,后三名分别是湖北襄樊市、福建漳州市和陕西榆林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020亿元、1010.01亿元 和1010亿元。珠海市以 992.1亿元屈居第89名。

三是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根据网络资料,2009年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只有17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武汉、南京、沈阳、成都、西安、杭州、深圳、重庆、郑州、哈尔滨、青岛、长沙、济南。而很多目前申请的城市,这条标准是达不到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条标准,应该适当放松。有些城市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交通相当拥堵,很有必要向地下和地上寻求发展空间。也有专家指出,建设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切忌搞,要量力而行。

四是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这条标准,其实还是由人口因素决定。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及运营也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据相关资料表明,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二十八个大中城市申报了轨道交通规划,计划近期要建设大约2700千米的规模,每年平均需建设的里程则超过了250千米。当前,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早已先后实现了网络运营,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某些城市过于追求一些高标准,其设备配置及系统一味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对整个网络层面相关的问题重视度不够,从长远来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式运营的特征

通过对伦敦、纽约等西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虽各具特点,但却又有相对的共性存在,现归纳如下:

首先,网络结构具有复杂特性。这具体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环线同其它的放射线或者直径线相交,且在环形上形成了许多的换乘式车站。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其超长线路与郊区、市中心、市区、副中心相连接,主要用来服务相关的通勤交通。第三,许多的轨道交通是在既有的铁路线上演化而来,但与铁路的功能定位又不尽相同,但二者资源可进行有效整合。

其次,运营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质。由轻轨、地铁及其它的系统所构成的城市轨道体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客流特点和技术条件,因而其网络系统的制式、功能及中线路形式也必将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此外,由于当前网络化所致的系统互通管理及乘客换乘等要求,其运营管理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最后,换乘具有相对的便捷特性。一般而言,成熟的交通网络体系都将乘客换乘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型客流其集散点换乘车站的布置。其大型的换乘枢纽其运营与设计都是重中之重,从其选址到设施设备与站型设计的换乘衔接,以及费区布置、乘客导向的系统以及票制等,都将人性化作为其首要的考虑原则。

二、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网络化运营所面临的挑战

2.1网络信息与行车调度

与单线运营不同,网络运营它所面对的行车调度是针对于全网络的。尤其对于某条线路在紧急情况或者运营故障出现之时,涉及到相关的线路问题如何采用其它措施之类的问题。因而必须建立起一套在全网通行的行车调度系统,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起一套全网统一的客流信息平台。而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审批程序,虽说相关的网络规则都由国家进行统一审批,但其每条线路都是独立进行的自行建设,其可行性报告同样也是单独进行审批的。由于其招标投程序都是分别实行的,因而也必然同全网络系统的各类技术标准不相一致。由于其所涉及的不同技术兼容及接口问题,会给网络运营的信息与调度系统的统一建设带来极大困难,如果不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建设,那么就必然会将其使用功能牺牲一部分。同理,支持网络统一调度的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传输的系统也必须纳入全网统一体系。

2.2关于网络运营相关的管理及维护工程

如果在交通网络体系当中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与设备,那么不仅会致使其系统备品的种数和数量管理困难,而且还会给相关的运营单位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困难。此外,由于设备技术标准的不尽相同,其功能呈现也必定所有差异,这样就给管理者在网络运营的过程当中的操作和使用带来麻烦,因而必须运用同一管理者使用不同的操作设备与方式,对网络运营体系进行管理及维护,这也就在无形当中对相关的管理者提出了更艰难的挑战,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之下,如果设备出现问题,那么也将对操作而来无法预料的难度[1]。

三、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实行网络化运营的过程当中所必须关注的相关问题

3.1关于标准化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运营管理、建设、运营需求三个方面的标准化。而如果说运营需求实现标准化是网络运营的前提,而其建设的标准化就是网络运营的基础,其运营管理实现标准化就是实现网络运营的保证。因而要想网络运营的标准化就必须首先建立起标准化的网络运营需求,而根据标准化的运营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就要进行相关的标准化的设计与规划,在投入运营之后,也要投入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这样方能保障交通网络运行的可靠及安全,确保运营的高效。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化,就必须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在交通网络系统中的制式要进行协调统一。第二,各专业的交通系统所运用的技术标准也应统一。但从具体的运营及建设的过程来看,要想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标准化,首先就必须将运营需求的固化和统一,依照统一的标准化运营需求,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接口与设计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建议包括维修规程、调度管理规程以及验收规程等一系列的标准运营管理模式。

再者,由于不同路线其同一系统与一条线当中的各个系统都是单独建设的,因此就会导致交通运营阶段不同阶段不同标准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出现。这不但致使交通维护和运营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而且也会加大备品备件的数量及种类,从而增加网络运营成本。因而在第一条轨道建设之时,就应从全局的角度,依照专业的需求标准,且据此确立网络建设的专业间接口与技术标准,在交通运营的阶段就建立起一套全网络的维护及运营标准[2]。

3.2网络系统的专业匹配与集成化问题

一般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过程当中,其专业间的系统及功能设计的不相兼容以及系统本身功能的不完善性的根本就在于系统集成化原因。在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本身各自的专业分工不尽相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强调的是各自专业方面的重要性,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交通网络的集成管理及专业接口的管理也相对较为薄弱,由此类似专业功能的不兼容现象也常会产生。因此,必须要使用集成化的系统,以此来打破的壁垒与界限。

3.3关于国产化的替代模式

国家规定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国产化率必须超过70%,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些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仍没有完全被掌握,这也对轨道交通的运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构成了影响。加之当前各项设备系统的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各类产品其更新换代的周期也随之缩短,许多具有先进性质的产品不断运用到当前轨道交通建设之中来。因此,我们更应在交通设备的维修及替代方面下足力气,多花功夫。只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改变由于传统技术更新换代而带来的备件缺失的情况。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实现,为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者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关注的同时也必须将目光投入到网络轨道运营的质量层面之上。而从当前网络运营的层面上看,轨道交通发展必须关注信息化、集成化、国产化替代及标准化等问题,从而真正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为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可靠及安全问题提供强硬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设计 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诸多专业和系统,其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专业接口多、投资大,其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发包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但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实际上,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把控制重点转到建设前期阶段,尤其重要的是要抓住项目前期及设计阶段,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前期、注重过程、控制关键、强化合同”这十六字方针应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管理的重心与指导思想。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0% ~ 75% ,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仅为 5%~25%,由此可以看出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

2 工程造价构成分析及投资控制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由四部分构成,即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专项费用。按照建设部建标[2006]279 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并结合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大连地铁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石家庄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汉阳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等工程概预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工程造价一般构成中工程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 61%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7% ,预备费约占投资总额的 6% ,专项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 16%。

3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3.1 收集资料,结合现场条件确定设计方案 对城市轨道沿线及周边建筑做好勘察、收集资料工作,这既可以掌握项目沿线及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设计变更;又可以掌握项目沿线及附近既有建筑物情况,掌握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等,有利于确定最佳的迁移加固措施,减少拆迁补偿费用,缩短建设工期。从而为设计时对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车站规模和工法的选择、区间工法的选择、换乘车站换乘方式的方案比选分析、以及机电设备系统的优化比选、积极推进一般设备国产化等提供有利的基础资料。

3.2 统筹规划,合理确定资源共享 根据运营功能的要求,统筹综合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的布置,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等尽量考虑资源共享。以整个轨道交通网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标准与能力相当的联络线,做到多条线协调共享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统一配备车辆运营检测设施,减少车辆段规模,以达到节省整体投资的效果。

3.3 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 针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征地拆迁补偿、管线迁改、交通疏导等占有相当比例的费用,前期和设计阶段,设计单位都应做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整体规划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充分协调,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影响轨道交通建设的将建或在建的城建市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与市政项目间的影响,不重复计列费用,从而达到在设计阶段真正实现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目地。

3.4正确引导业主对项目的整体把握 正在建设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多是新筹建的管理机构,业主方受人员编制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项目启动时,缺少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就赋予设计人员多一重的责任,引导业主对项目正确把握、投资合理控制。建设部建标[2006]279号《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中,工程建设其他费通常按两部分编制,一部分为固定资产属性的建设用地费(含征地、租地、建构筑物迁建补偿费等),内容主要受地方补偿标准影响,取费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偏差,尽量做到与业主及时沟通;另一部分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该部分内容取费以国家文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但又在个别取费内容与费率标准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为保证投资的合理性,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编制过程中,应立足于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地区特点,引导业主正确理解相关法规、文件,逐个分析推敲、制定相应的取费标准汇编,完善文件的编制依据。

4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二氧化氮成了影响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而且交通噪声已达到轻度污染。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交通”,采用电力为主要动力,无废气排出,对环境影响很小;同时地下敷设或设置隔声屏的高架线能将噪声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建设宜居城市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04- 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建议

引 言:轨道交通被称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在新一轮扩大内需投资中,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突出的投资亮点.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速度,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目前都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1 轨道交通行业的优势

1.1 速度快

一般城市市区运行的公共汽车,时速仅为10公里左右,如果赶上高峰期,会造成路面更加拥挤,叫人寸步难行,而地下列车不受地面限制,能以最高时速80-120公里的速度快速前进,交通能力可见一斑。

1.2 运力强

对城市交通而言,公共汽车在普通路面行驶时只能运送5千人次左右,就算是使用了专用道路也仅为1-2万人次。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强大的运输能力,单向每小时最大运输能力就高达8万人次,可见其运力强大程度。

1.3 占地少

地面上有限的土地资源,随着城市扩充,已经无处开发利用了,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却是处于地下,不但非常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还不占用优质资源,可以说,地下交通建设与地上建设相比,只占地面土地交通方式的1/3-1/8左右,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1.4 安全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可靠,在其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几率极少。据对交通工具死亡安全率的测算显示:地铁安全率100%,自行车为1.7%,市内摩托车0.5%,私人小汽车2%,市内公共汽车为8%,轨道交通安全性能对比便知。

1.5 单位能耗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经济向综合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低耗能特征明显,据统计轨道交通单位能耗比公交车节约30千焦,比小汽车节约2131千焦,极大的节省了能源。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轨道交通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时期,直到进入21世纪,轨道交通才开始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相关资料,全国范围内共有轨道交通运营城市16个,总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为68条,比去年增加了12条;运营里程为2060公里,同比增长了22.83%;运营的车站总数为1350个,比去年增加了23%。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交通状况令人堪忧,为了尽快的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加快了建设速度,平均速度是每年约270公里,建设规模在世界上位居首位。

在国家新近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还明确了交通建设的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要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化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从政策上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程序。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有利于交通发展的整合和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以充分挖掘城市轨道建设在城市国道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地下与地上统一的城市规划交通发展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换乘的一系列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乘客的旅行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应该仔细考虑地上与地下、高速与低速、长途与短途旅车等一系列交通方式的换乘。在我国,乘客换乘不方便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

3.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延伸化

城市轨道交通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站与站之间的间距相对很大,主要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多样化的线路敷设方式,其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相对较低。如今,我国国内的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心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主要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还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4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全面推广技术成果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调研力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制度建设上与国际进行无缝接轨,加大推进城规工程和装备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把具有市场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和装备进行互联共享,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新兴产业企业境外营销推广,通过建立网络、培育科技创新能力、自主核心技术推广,把有实力的企业推向国际供给市场。

4.2 合理布局和规划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只有充分做好城市基础调研,在进行轨道线路规划考虑到全局性和战略性,才能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合理衔接组合,形成城市交通系统。合理布局轨道交通线路,使各条线路均能够持续发展,形成一张城市交通网络格局,真正的方便百姓出行需要,不能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进行城规交通项目投入。特别是要来历查办那些未经国家审批、擅自开工的城规交通项目。

4.3 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融资问题是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投资主体的单一情况,造成了外资、设备和技术很难介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民营资本更是在体制上得不到认同,只在参与一些不重要的建设项目,而主要的依然由政府财政支持,政府财政资金紧张,造成资金链断裂,虽然部分国内建设项目允许国外贷款,但融资狭窄制约了轨道交通发展,各种原因导致了轨道交通融资途径的不畅通,制约了发展。只有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加大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外国政府贷款、发行债券、信托、上市等方式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填补资金缺口,推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4.4 全面加强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

不断强化各交通院校、科研机构和设计院所科研能力,加大对施工企业、运营单位技术提高和培训,把院所与企业有机整合起来,全面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总结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成果进入院校,科学培养技术人才,在轨道交通开发上,要完善用人制度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来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依然还是在各交通院校、科研机构和设计院所集中,成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只有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才能有效把培养、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5 结束语

总之,在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的当今,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看到取得的成果,还必须要及时总结并且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让轨道交通建有所用,改善道路的拥挤状况,让我国各大城市、地区的交通系统健康、顺利的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林世生.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研究初探[J].地铁科技,2006(3).

第8篇

自2010年6月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一期工程3号线正式开工以来,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 社共同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3年全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最具竞争力的前十位城市,青岛市位居第九位。在青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青岛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应当予以重视研究的课题。

1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立法进程,完善轨道交通建设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的完善对于轨道交通实现商业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的颁布实施,从国家层面上为轨道交通发展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鉴于轨道交通是由地方投资,国家审批的特殊性,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资金、运营监管、资源开发等需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进一步明确,确保作为城市重大项目的轨道交通能够得到重点支持,从而实现有序持续发展。

2014年3月1日实施的《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从部门职责、建设程序、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调流、土地储备、地下空间开发、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全方位对青岛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办法》对相关区市政府和产权单位的处罚约束措施不足,直接导致了实施过程中尴尬局面的出现,轨道交通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个别问题仍在制约着轨道交通建设进程。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研究轨道交通建设配套细则,明确各方责权利,对青岛地铁的专营权、财产、法律责任、管理职能等予以界定,在条件成熟时提交人大以条例的方式颁布地方性法规,从而保证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加快形成青岛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青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城市发展模式,其模式选择取决于轨道交通发展的城市战略、系统规划、发展需求、布局结构、体制机制等阶段性、系统性因素,并要兼顾海洋型城市风貌特色。

实现轨道交通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根据满足青岛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交通发展要求,完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轨道交通、机场、铁路和市内交通的紧密衔接,力争建成具有高标准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示范线路,更要以引领城市发展为目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网络。通过建设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对中心城区进行全部覆盖,继而连接北部主城、西海岸新城、蓝色硅谷、红岛高新区,同时牵引平度、莱西等区市,辐射青潍日都市圈,基本形成大青岛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实现网络效益,增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创新轨道交通营运模式,推进轨道交通运营可持续发展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青岛市虽然规划时间比较早,但实际建设起步比较晚,第一条线路尚未建成通车,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从这个方面来说,青岛地铁在后期运营、维护的资金压力可能就会比较大,再加上前期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投入,对于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对于青岛地铁集团来讲,更是无法承受之重。

一是在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体制基础上,要进一步倡导“规划为建设、建设为运营、运营为经营、经营为效益”的理念,从一开始就要尽可能的集中项目收益、提升项目收益质量和数量。

二是要完善地铁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公司化进程,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以3、2号线建设运营为契机,着眼后续线路发展,通过打造青岛轨道交通品牌,实现资产最大化、资本化。作为一个服务大众、公益特点突出的产品,轨道交通本身经营利润前景并不乐观,但是由于城轨改善了沿线的交通状况,使沿线各站500米范围内形成了许多新的繁华地区,地产也不断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轨道交通为沿线的物业带来了收益。因此,对沿线物业发展收益增值二次分配,一部分用于轨道交通发展,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将地铁站出口处一定范围的土地划拨给地铁发展物业,并将地下铁路内的通讯设备,广告等也批给地铁经营,用于补亏营运损益,保证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要注重对轨道交通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进行资本化运营,特别是特许权的筹划、交易要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必要时按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步骤逐渐向市场开放,最后达到建设和运营适度分离,减小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地铁集团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提升运营和服务效率,而且有利于后期运营维护进行市场化运作。

4研究青岛轨道交通融资模式,争取在融资模式上有所突破

轨道交通必须依托资本市场来实施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多元化的债务结构和合理的资金结构。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融资模式下的轨道交通建设存在不足之处,诸如资金短缺、运营效率不高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财力同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此形势下,有必要突破传统融资模式,创新建设思路。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政府资本、社会资本的结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债务结构、创新金融工具,合理安排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比例、银行贷款和国债的比例,充分并广泛地采取银行贷款、建设债券、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而且可以分散因城市过多的举债而造成的“破产”风险、金融风险、违约风险等债务风险,从而实现各方共赢。

第9篇

(一)从严控制储备土地。由城乡规划部门编制轨道交通控制范围土地控制性规划。目前,根据政府统一规划。对近期实施的1号线、3号线轨道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确立为核心控制区,年内控制到1000米范围。按此原则,今后随其它线路的实施而逐线控制到1000米范围。控制范围内的项目用地审批,规划部门出具选址意见及规划条件时须征得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轨道办)同意,国土部门出让土地后须及时将出让结果通报市轨道办。

(二)积极开展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亩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大力推进土地收购储备。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38号)和《市土地储备规划》有关政策。专门用于轨道交通土地收购储备,并争取省、部给予更多支持。轨道交通建设土地储备计划列入我市市区土地储备计划总盘子。

(三)相关县(市)区协调联动的机制。市轨道办做出土地收购储备的年度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规划部门办理和出具储备地块有关规划手续。国土部门及时办理相应的土地手续和农用地转用指标,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用于轨道交通收储地块和征转用地。市发改、财政、公安、建设、环保、交通、人防、水务、城管、园林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土地收储工作。有关县(市)区政府按照轨道交通收储工作安排,实施征地拆迁工作。

(四)实行土地储备目标任务责任制。由市政府向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下达轨道交通土地储备目标任务。限时完成土地收储相关工作。

二、积极推进储备土地及规划控制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

(一)由政府以划拨方式供应。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项目,轨道交通站场和线路建设工程用地。其工程线路和附属设施用地均为公建地,批准用地原为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应无偿提供,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控制区包括随轨道交通建设实施一并腾出的地下空间。这些区域和空间,轨道站点、场站200米范围内确定为轨道交通核心控制区。由轨道交通开发公司通过自行开发、联合开发方式获取收益或者公开出让土地后取得全部收益作为轨道建设资金。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空间,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收储,轨道交通开发公司可依法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参与商业开发。地下空间设置为轨道层和商业层的必须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实施收储,然后依法多层开发利用。

(二)符合规划的条件下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优先进行收储,轨道站点、场站500米范围内有开发价值的地块。纳入全市土地收储规划,依法开发利用。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可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用于抵押贷款,也可交由轨道交通开发公司临时利用与经营。

(三)作为轨道交通建设长期的资本金投入来源。对市区轨道交通控制范围外的经营性土地,

(四)建立我市轨道交通土地专项资金。按40万元/亩的标准,土地出让金中计提,作为轨道交通专项资金。

(五)对轨道交通工程范围以外的建设用地,实行片区土地集中收储。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六个片区的集中储备用地(详见附件)用于银行抵押贷款,为轨道交通建设筹集资金。

(六)承担对应的轨道建设资金,土地收益独立收取的区域和县(市)如新区、高新区、区东南分区。如果没有能力承担建设资金,应该在其范围内划出相应的地块,由轨道办统一运作,筹集建设资金。具体承担的比例和数额再由轨道办与相应县(市)区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