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药物流概念

时间:2023-06-27 16:06:07

导语:在医药物流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药物流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一、医药物流的概念

医药物流是医药流通中实物的转运形式,是为了实现医药商品从起始地到消费地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流动而采取的基于药品信息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条件下的运输配送、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网络设计、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各种活动。我国医药商业基本是从建国时期的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化改革以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庇护,一直以国有渠道、国有主渠道的方式经营,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

二、医药物流的现状

(1)中小企业基本上还没有开始建设物流系统,大中型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而加大投入建设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但从采用技术和物流管理运作水平来看,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还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初级阶段。物流中心的分类关系也没有建立,没有就大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分配中心的配合进行合理搭配。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选用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还未建立。我国医药批发业还没有在全国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企业。我国也没有物流网络特别发达的医药批发企业,医药批发企业的营销网络也是一个物流网络,在物流网络发展的同时,才有可能为我国医药批发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

(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阶段,我国医药流通信息管理水平还比较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只局限掌握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没有与客户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系统,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

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包括物流网络规划、物流中心规划与运营与物流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医药物流体系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三、我国医药流通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规模化的需要与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开始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储存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医药流通的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了医药物流成本。目前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药品流通环节尽管目前医改最终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启动。中国医药物流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1)医药流通企业行业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

(2)政府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医药流通,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医药流通安全性与可控性。

①医药流通企业将会成为医药生产、流通、零售领域的核心。

②医药流通利润越来越小。

③医药物流外包将逐渐得到更多的医药制造和流通企业认同。

④医药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将逐步加人。

四、建立医药物流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政府的宏观之手为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建立医药现代物流将成为未来医药经营企业发展的目标。

1.加快医药物流现代化建设

政府或物流企业,加快对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组建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满足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需要。政府应多渠道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尽快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同时,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

2.加强政策引导

出台鼓励医药产品从批发多级分销向实行总、 总经销制形式发展的政策和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缩短供应链扶持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少数医药批发企业实力不断强大,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行业龙头。

3.对过散的医药物流投资进行有效整合

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实行的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的政策其结果必然是医药采购电子商务化。国家在这方面政策导向应在进行药品招标采购时,一并进行物流配送的招标,这样可以促使医药物流企业更加注重物流运作能力上,而非硬件及规模上。另外,建立高标准的医药物流企业准入制度。

总而言之,通过构建合理高效的医药物流体系,对医药流通环节信息、业务、资源、组织等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医药供应链中物流功能之间、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之间以及物流渠道之间的有效集成。合理高效的医药物流体系是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医药批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新医改时代中国大型医药批发企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2010

第2篇

物流与医药的结合,并衍生出一种崭新的行业,在于医药本身作为商品实质,随着人们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的提高,随着社会用药慎重、科学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和运用,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最终实现的迫切要求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药品特殊性,扩大其商品共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产品购进渠道和市场分销渠道是医药物流的存在的基石,也是其赢利创效的原始本钱。关注医药物流的产业特点及其发展走向,对深化我国当前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医药整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市场特点与发展情况

从国际市场上看,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0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已经达到4918亿美元,医药批发销售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北美和西欧是世界药品的主要市场,两大地区的市场占了全球60%的份额,日本大约占15~17%,剩下23%分别由拉丁美州、东南亚和中国、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所占有。据统计,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医药物流产业总体特点

我国医药物流业是在国内医药生产与市场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2003年我国医药年销售额2200多亿元,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为3600多亿元,占我国GDP的 3.2%左右,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我国药品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

批发企业处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发挥着中间商的“商品传递”作用。批发企业物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其提供的物流服务必须能够满足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并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下游的零售企业需要批发企业向其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商品物流;另一方面,上游的生产企业希望的却是大批量的商品物流,因此批发企业的物流起到了“蓄水池”和“调节器”的作用。

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特点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宏观产业环境来看: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整体经济增势强劲,初步呈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势头,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快于全国GDP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全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GSP认证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

4、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流通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使企业面临生存或淘汰的严峻考验。

5、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下,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之际,克服低水平重复,减少企业数量近30%。及时组织GSP认证工作,监督经营企业依法经营、严格管理、规范行为,促进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

6、物流项目建设方兴未艾。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医药物流的建设,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先后批准授额国债贴息医药物流项目11个。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正在与西门子合作兴建药品、器化、零售三个物流中心;武汉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准备沿京广线、长江、沿海建立7至8家零售药店的物流配送中心;上海国大药房连锁公司和浙江绍兴县浙江亚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浙江国大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指出,医药物流投资热风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降费增效,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推动医药流通配送制、零售连锁制,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实现整个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需要。

7、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据悉,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成立。这意味着中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的行业进入标志着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包括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这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运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世界级巨头的挑战。

从微观企业态势来看:

1、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但引进外商可有效提高国内医药流通业的运作效率,凭借外商的强大的资金实力,物流管理经验,将对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强大的影响。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几乎90%为小型企业。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03年排在前三位的医药商业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商品销售123.5亿元、97.2亿元、61.7亿元,三家加起来仅占全国市场的12.8%;全行业中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医药企业只有6家,过 20亿元的有17家,过10亿元的只有39家,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

“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从事零售业的有11.9万家,实现的年医药销售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10%。同时所经销的产品种类重复性强,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品。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

“三低”是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1%~2%。与此同时,在行业内,特别是众多小型企业的散、乱、差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素质的升级需要靠一定的时间过程实现。

2、物流运作手段较为基本和原始。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因此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4、产品市场实行区域性销售政策。药品生产厂家对自身产品普遍按照我国行政区划推行区域销售政策,一般禁止和限制经销商窜货,即跨区域销售。医药行业的这一特性造成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批发商业长期处于区域性的销售地位,对医药物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5、品种的资源占有程度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着只有死亡。医药物流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产品采购力量的竞争,对销售客户实现“一站式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齐全、数量巨大、经营品种的丰富多样。大凡国内较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其商品采购资源力度必定强大。

6、医药物流分销主要以多级分销形式为主。即处于区域核心城市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分销商凭借其强大的储运能力向所覆盖区域的地、市、县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销售,地、市、县医药批发商凭借其具备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区域客户资源在当地向医院、诊所和药店等终端零售商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还存在面对城区的中小型区域仓储配送形式、面对医院的区域性纯销形式、面对单一产品的招商形式等其他类型。

三、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走向

1、企业管理体系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在淘汰了相当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医药商业后,通过GSP认证达标的系统改造,医药商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以行政区域为主的分销模式向跨区域的集团性分销体系发展。由于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对异地设库的政策于2004年4月1日正式放开,跨区域的大型医药分销企业集团形式正在形成。过去以行政区划为主的传统多级分销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终结;同时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中、小型批发商使其成为批发配送网络的节点企业,利用其已有的配送资源,不断完善和合理规划自身物流配送网络,并将不具备物流功能的制造商、零售商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即通过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将制造商的产品迅速、准确、及时、低成本地销往目的地。医药物流正向寡头垄断方向发展,药品分销渠道全国化的趋势日见明朗。

3、产品从多渠道分销向实行总、总经销制形式发展。少数批发物流商实力不断强大,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行业龙头,市场覆盖率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服务形成区域化优势,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周转频次,厂家的市场策略也已从在将自身产品分销若干批发企业的做法中逐步转向寻找区域内实力物流企业作为产品的区域总、总经销的方式来实现,总、总经销形式已成为重点产品的主要分销手段。

4、物流技术从简单手工到电子信息业务系统发展。在物流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下,医药物流技术也正在从人工为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使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大大降低差错率、提高劳动效率。以实现由传统的人工仓储向自动化物流的转型,并成为所在市场区域内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医药物流手段升级换代的方向。

5、医药物流业务从批发多级分销向直销零售市场发展。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也成为医药商业批发网络中极为突出的客户资源体系。与此同时各地大卖场、平价大药房相继出现,其经营成本低廉,大进大出,对现有流通格局造成较大冲击。

⑹、医药物流建设从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医药物流建设不再是从前简单地租借或自建仓库,追求短、平、快的投机操作,越来越多的物流建设项目规模巨大。相关数据显示,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均为企业投资修建、总投资7亿元;内蒙古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占地1500亩的“北方药都”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海南知名企业集团三叶与海南银森实业、天津浩地集团和香港满京华投资公司兴建的包括GSP医药物流商城在内的“三叶数码城”已被列为海口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共同斥资13亿元巨资兴建。

⑺、药品交易行为从单一的柜台式销售向柜台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形式发展。互联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产生了一定的专业商品交易网络系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医药分销产业相结合,形成“鼠标+水泥”的先进医药分销企业模式。

第3篇

由于基础不同,有的农村市场消费能力和中心城市接近,而有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依旧持低,看病吃药仍是一种经济负担。这决定了我们在开发农村市场时,不可能全国市场全面推进。同时,不同农村市场情况各异,同一模式不可能包打天下。

对策:制订逐步推进的营销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先东部后西部,先沿海,后内陆;在某一省市,先县、县级市,再乡镇,后村。没有不同寻常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建议不要一竿子到底!

难点二:水平低下,好药难用

乡村医疗机构及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低下,个人素质良莠不齐,误诊、错误用药造成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也造成许多消费者宁肯扛病也不去就医买药的心理,导致一些疗效好的药品不能充分被病人认知,从而增加了药品在农村市场的推广难度。

对策:联合医师协会、医院管理协会,或当地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是县人民医院,开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活动,提升其专业知识,同时附带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

难点三:定位不准,需求难足

目前有一些医药企业在制定品种研发策略时,多是从企业自身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出发,在产品营销定位上,由过去以治疗效果为主的宣传向治疗机理、新概念、剂型、包装等概念提取方面过渡。这些定位的选择往往忽视了农民最为关注的价格、显效时间、服用数量等问题,因此不能为农村市场提供价廉效好的适应药品,无法刺激消费者购买需求。

对策:农民的收入状况及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决定了其在选择药物时的价值取向,企业在产品结构定位上,首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其次是疗效,最后才是药物的安全性。

难点四:市场混乱,渠道难选

由于市场经济的洗礼,在我国农村,作为原来医药商业批发网络中四级站的县级医药批发站大都分崩离析,部分改制或是重组,大部分不复存在,加上集贸药市残留,这就使得覆盖农村的药品网络复杂化、地下化。

农村医疗机构是自主进药,以价格和利润为导向,对药品质量管理并不能执行GSP或GMP的要求,造成了假冒伪劣药横行的局面。这同时也使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的渠道选择成为难题:似乎很多渠道都能覆盖农村,但什么渠道又都不能比较完整地覆盖。

对策:(1)营销重心下移,设立农村市场办事机构。仔细研究农村医药市场通路变迁,及时掌握覆盖农村的网络,跟上渠道的变化。

(2)利用一些医药公司送货下乡活动,比如湖南双鹤的大篷车活动,进行逐村扫街式拉订单和送货活动,产品进入乡村药店基本不成问题。

(3)利用农村两网建设走在前面的公司:比如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与太极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桐君阁股份公司联手,开展了村级连锁药品专柜试点,目前已有40多个药品专柜在璧山、合川、南岸等区县先后开办,这些连锁药店在农村地区的药品配送网比较完善,我们也可以和这样的公司合作。

难点五:价格低廉,生意难做

药品价格低廉,操作空间小,质优高价药难以上量。农民兄弟很多时候用药是“不看疗效看价格”,对药品价格比较敏感。这就给一些品质不是太讲究的低价药横行创造了条件。

对策:(1)赠送对比,疗效取胜。通过高品质产品的赠送让农村消费者认识你的品质,通过计算治好病的成本分析,说明高价药实际省钱,且降低了痛苦。让他认识到1元/盒的感冒药吃5盒治不了感冒,而2元/盒的,吃1盒就能药到病除,实际还节省了3块钱。

(2)从包装规格上做文章,降低平均价格。农民到药店买药,一盒有两版的,只买一版;一版有12粒的,只买6粒甚至3粒,诊所给农民发药,通常是从一瓶里倒出几粒来再用纸袋重新包装。我们可以针对农村市场专门设计农村装或农村版。

难点六:地域广阔,成本难降

首先是配送成本高。农村市场的诊所和小药店等终端通常拿货都很零散,多为几十元,几百元的很少,几千元的几乎没有,有时候送药的利润还不够一次来回的油费。

其次是开发管理成本高。生产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在渠道建设和维护上需要大量投入,要让经销商有利可赚,还要防止渠道的货物反冲到城市,市场开发和渠道管理成本不低,自建队伍一步到终端式地开拓农村市,前3年的投入产出将不成正比。

难点七:山高路远,队伍难管

农村市场地域广阔,居民相对分散,完全凭自有人员开拓农村市场,将面临销售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一个成熟产品深度开发市场为例,一位市场销售人员能够顾及数个乡镇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一个县级市场平均需要10人左右,一个省区市场动辄需要数百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销售队伍,有效管理成为关键。

就算把业务开展到县医药公司为止,每一个县级市场配备一名销售人员,即使这样,平均一个省区市场也需要七八十人,规模还是不小,而人员的分散也给管理带来了难题。

对策:针对难点六和七,我们建议医药企业在开发农村市场时,前期尽量少建“嫡系部队”,多找对象合作,借力发力,采取“小部队低成本”方式开发农村市场。

(1)选择辐射能力强、有自然农村网络的大物流公司合作。利用如九州通、华源、海王银河、湖南双鹤、徐州医药等物流公司的农村配送体系将产品自然辐射到农村市场。

(2)与专门服务农村地区的县级小型医药公司合作。它们主要是一些县级或者地级市医药公司,以向农村市场配送为主要业务形式。例如,东阳市方圆医药有限公司30多个业务员,每人一部小面包车,为1000多家终端配送。抓住了它们,也能达到很高的市场覆盖率。

(3)与当地市场邮政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定位于“精益物流”战略的中邮物流,已经开发了奇正、石药、成都地奥、博莱等一批医药物流客户,以邮政配送网络优势、品牌优势,协助这些药企的产品进入了农村医药市场。而支付给邮政局的配送佣金将会远远低于企业自建网络的成本。

第4篇

但是,对我国近万家中小规模的医药商业企业而言,物流建设还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行程。通过分析业内先行者的物流建设经验,有助于企业少走弯路,拓宽思路。为此,我们选择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江苏,去看看那里的医药批发龙头企业是如何进行物流系统建设的。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巨头,主要销售业务覆盖了江苏、安徽、福建等省份,在2005年中国医药商业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七,是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最早的上市公司,有各类子公司近30家,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目前,南京医药已基本实现企业物流网络的布局,建成了南京、盐城、合肥、福州等主要物流配送网点,正在进入精益物流管理阶段。

南京医药物流网络与运营模式

南京医药旗下的近30家子公司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福建三省,销售网络很不集中。同时,南京医药的企业类型包括药品流通的生产制造、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等环节,因此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仓库、车队。在医药流通环节利润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这些企业的物流资源的优势,使各企业的物流资源形成合力,是南京医药在物流战略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2004年起,南京医药围绕“一体两翼”(以药品物流一体化及其增值服务核心业务为“主体”,以医药工业、科研技术为“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国家级信息化项目和雨花物流项目为龙头,大力推进企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积极向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转型,逐步把公司建设成为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跨地区、网络型、集团化的新型医药流通企业。

一、物流网络

经过两年的建设,南京医药在南京本地已经启动了雨花物流项目,并形成了以康捷物流为核心,以合肥、盐城、福州为区域物流中心,初步建立了覆盖苏、皖、闽等华东五省一市的物流网络。同时,南京医药物流网络的主要节点企业还通过物流托管的模式,引入物流专家帮助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康捷物流是南京医药和物流管理咨询行业的领导者南京和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目前,康捷物流已经完全担负起对南京医药主要节点企业及南京地区终端企业的药品集中配送任务,年配送药品货值达20亿元,在医药物流网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南京医药合肥物流中心、盐城物流中心、福州物流中心作为南京医药的主要区域配送中心,承担着对本区域内的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和商业零售终端的配送业务,囊括了现销、赊销、调拨、快配等多种业态。

二、运营模式

自2004年以来,南京医药通过完善的物流网络基本实现了对药品的集中配送,下属的物流中心也为各类商业客户和社会化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增值服务。具体来说,南京医药的物流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集中配送模式

南京医药的物流中心对各自范围内的药品实行集中配送,如位于盐城的苏北物流中心就担负着为江苏苏北、苏中地区4000余家各类客户提供药品集中配送的任务。据了解,南京医药的各物流中心在对零售终端客户进行药品配送时,已经做到按照药品剂型和客户需求采取不同的运输条件分固定班次进行集中配送。

2.直接发货模式

对于数量大的商品,只要与生产企业有协议,南京医药的物流中心和节点企业还是尽可能地委托生产厂家直接从厂家仓库将药品发往分支企业。但厂家直接发货只是集中配送模式的补充。

三、灵活选择第三方物流

南京医药各物流中心都拥有各类厢式货车,基本能满足自身的物流需求,但是在销售高峰期,也需要使用一部分外部车辆进行药品配送。为此,南京医药各物流中心与外部物流公司签有租车意向,与许多优质的运输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利用这些企业的运力,因而完全保证了业务高峰期的药品配送需求。

四、产品决定配送方式

南京医药经销的商品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主,品规繁多、规格庞杂,对物流作业的要求较高,而且国家药监法规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因此,南京医药在进行药品配送时,要完全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规定,分别使用冷藏车、普通厢式货车、冷藏箱等对药品进行配送。

物流托管使物流管理步入精益化管理阶段

由于南京医药旗下的企业分布于不同的省份,各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各不相同,主营业态相差较大,而实行物流托管的模式使南京医药各物流中心的运营始终拥有物流管理专家的保驾护航。  从2005年至今,南京医药康捷物流、苏北物流中心、福州物流中心纷纷选择物流托管战略,由业内知名的物流专家对物流中心的业务和成本控制负责。

物流专家根据各物流中心业务的特点和软硬件条件,采取药品在库的“整零分开”、“集中发货、并联复核”、“配送外包、费用包干”、“配送线路优化、鱼骨图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措施,使当地物流中心的运营和成本控制实现了提升。据了解,选择物流托管的医药物流中心不但实现了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物流成本也比托管前大幅下降。

通过物流托管的策略,南京医药的物流管理水平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几点启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药品招标降价措施的持续进行,医药行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出销售高增长、利润微利化、服务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快配”概念的提出与落实,更是对医药企业的物流保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实,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其他商贸流通企业,只要处于涉及到商品流通的进、销、存,只要销售达到了一定规模,建设健全物流网络、物流管理精益化都是企业必须花大量精力完成的工作。通过分析南京医药的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对于规模企业而言,物流网络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首先,规模企业通过物流网络实行集中配送,在战略层面上可以有效支持企业的集中采购、集中销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管理层面,集中配送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整合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控制力得到明显提升;最后,在业务层面,通过整合企业的物流网络资源,对客户或基层单位实行统一配送,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对于规模企业而言,伴随物流网络的建设必须有专职的机构与人员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营。无论是本文中的南京医药,还是业内闻名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远等,都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以保证公司全流域物流业务的正常运转。对于试图大力完善物流网络的企业而言,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往往是企业物流网络建设工作的推动力量。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信息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9-0000-02

1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基于计算机因特网这个基础、应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现代技术把世界上万事万物囊括在一起并由之而形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由于应用了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把商品或者物品的自动识别及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成功地实现起来,因而其物品与物品或商品与商品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而不需要人为因素的操纵和控制。正是RFID――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使得商品(物品)能够自行“开口说话”,从而实现商品(物品)的相互“交流”;在物联网的设计中,那些具有互用性且规范的信息被存储于RFID标签中,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让它们实现在中央信息系统的自动采集,从而能够做到对商品(物品)的自动识别,再进一步基于开放的计算机网络把信息交换与互享这个功能实现起来,至此就完成了管理商品(物品)的透明化。因此,自从“物联网”这个概念在地球上诞生以来,那些人类的传统思维习惯就被彻底打破了;把物理基础设施,诸如建筑物、公路、飞机场等等,与IT基础设施,诸如个人电脑、数据中心及宽带等,处于相互分开状态,这一直是以往的一个思路。而在当前这种“物联网”新时代,将把电缆、钢筋混凝土等物理基础设施与宽带、芯片等IT基础设施这两方面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种把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设施,其实质就是一块全新的地球工厂,在其中进行着整个地球上所有地球人的运转,诸如生产运行,经济运作、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管理等等。

2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自从在上世纪末提高“物联网”这个概念以来,就倍受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研发和投入建设;我国就此也加大力度进行了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物联网发展到今天,总的来看,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达到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小到家庭经营、个人运作,其应用领域具体如上图所示;把互联网、移动通讯网跟物联网连接起来,不仅能够全方位“感知”对方,还能随时随地“感知”对方,真正把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感觉”时代向“感知”阶段转变,再从“感知”阶段向“控制”阶段推进,因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3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物联网技术在医药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已有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之中应用上物联网技术,并且获得了很好的生产管理效果;例如,南京医药和南京三宝科技合资成立中健之康医药供应链管理公司,新公司将建立医药物联网新模式;通过相关了解,这个医药物流平台就是要把制药企业与终端连接起来,在其生产线上,一开始就把电子标签贴在药品上,这个电子标签储存着这些与医药生产、库存、流通及销售有关的所有信息,基于电子标签把这些信息向互联网进行汇聚,通过此平台就实现了生产厂家和销售终端的联系;所有的医药生产企业的成本信息、药品价格信息及医院处方信息等都汇聚在这一平台中,通过这一平台,可让用药单位直接跟制药企业进行沟通,这样就把若干中间环节,诸如医药代表、商等进行有效省略,对于药品中转仓库也可不用,从而大大降低了药品流通成本。又如,2010年6月22日,“山东省现代医药物流产业联盟”在济南成立;该联盟是山东省内首家现代医药物流联盟,集合了1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等企业,有助于推动该省医药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医药市场集中度和医药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总体看来,物联网技术在在医药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3.1.1 在生产环节方面的应用。把RFID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制造环节,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运作,并完成在整个生产线上识别和跟踪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从而有效降低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并促使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此外,RFID技术还可让管理人员结合生产进度把需要补货信息进行及时发出,不仅能够达到流水线均衡、生产稳定的效果,和达到有效控制和跟踪质量的良好效果。,

3.1.2 在存储环节和运输环节方面上的应用。在药品仓库里,有关库存盘点和存取货物,这是应用RFID技术最为广泛的地方,这可把取货和存货字的自动化操作实现起来。在进行管理所有药品过程中,可把供应链系统所制定的相关计划,诸如装运计划、取货计划及收货计划等,跟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有机组合,这可实现诸如上架取货与补货,进行堆放区域制定等业务的高效操作;把RFID技术应用于存储环节,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进行库存盘点时可把人力大量节省下来;因为RFID技术可实现商品的自动化登记,因而在进行盘点过程中,有关人工的操作就不再需要,此外还可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在药物运输过程中,把RFID标签贴在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利用运输线上检查点所安装的RFID接收转发装置,把所接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及接收地所在地理位置的信息,一起向通信卫星进行上传,再通过通信卫星把这些信息向运输调度中心进行转送,最后传送到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以备需要时调用。

3.1.3 在配送分销环节方面上的应用。在药品配送这个环节,应用RFID技术,可促使配送速度大大加快起来,并把挑选和分发过程的效率和准确程度进行大幅度提高,此外,还可大大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所有药品到达中央配送中心时,如果它们都贴着RFID标签,那么一旦这些药品进入中央配送中心托盘时,托盘可借助阅读器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读取出来;系统会自动把这些信息跟发货记录进行对比、核对,检查其是否存在着错误,若存在错误,则进行RFID标签更新,并进行相应的地点存放。

3.2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领域,正是物联网最为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在最近阶段,我国工信部、交通部、发改委及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正在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其中就极其明确指出,要把物联网的应用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大重点。例如,我国香港与广东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进行这个试点――港澳通关一体化试点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就是要充分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把双重收税、双重通关这个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迹象表明,以建设物联网为重点,来促使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这将是今后我国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生事物――物联网,它的出现将促使当前很多物品和服务功能出现质的飞跃而形成许多新功能,而正是基于这些新功能的那些新兴产业,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立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入研究和探讨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这对于进一步促使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及提高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水平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2009,05.

[2]黄达峰.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第6篇

伴随着“5・1 2”汶川地震的余痛,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市场上的相关话题已渐次回复到理性预期的阶段。灾后重建带来的投资机遇,除了已为前期市场广泛发掘的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外,更主要决定于国家重建计划的具体进程。

医药板块暗藏风险

近期处于灾后安置,受灾地清理和疾病防控的阶段。类似重大伤亡事件发生后,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在短期内将有一定的上升。因此,医药板块成为首当其冲的收益板块。

此次地震灾害对三类药在短期内需求急速放大:止血药、血液制品等伤科用药,各类抗感染药物及疫苗,以及常见病如感冒,腹泻等治疗药物。因此,除了会给外伤药公司带来一定的影响以外,各类抗感染药物及疫苗需求量也将快速放大,这可能会给大型普药生产企业,以及疫苗供应商等带来正面影响。灾后防病防疫工作的展开对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短期需求上升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和消毒灭菌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实际影响往往具有放大效应,大盘对地震的反应虽然较为平稳,但相关灾后重建板块(或概念)却过于强烈,前期的炒作含有相当的非理性投机成分。投机因素快速推高这些股票的估值,随之蕴含了一定的市场风险。医药板块未来的增长能不能对冲掉现有估值的高涨,还值得持续跟踪和关注。

此外,由于重大灾难时刻,国家往往通过调拨的形式向灾区发送药品,医药类企业也通常会通过捐赠的形式来体现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已宣布捐赠的医药企业的捐赠金额和企业数量来看,医药类企业似乎未必会从地震中获取高于市场预期的超额收益。

随着灾区健康医疗状况的平稳,如无重大疫情爆发(目前看发生疫情的可能性极小),地震对医药板块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次下降。

卡车、工程机械需求激增

在灾后重建的初步清理阶段,短期内对大型工程机械、重型运输卡车的需求将激增。

由于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类,物流类车辆,从6月份开始,国内卡车需求将大大增加。抗震救灾后期的重建任务繁重且重要,此时商用车板块的作用就会凸显。应急物流将使卡车的刚性需求在下半年达到。

今年1~4月,成都卡车市场本身增势迅猛,同比增长26.7%,灾后重建将更加刺激此增长态势。由于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和道路毁损,对卡车的需求巨大,至少达到平时专业物流运力的3倍以上,而且时间上可能要持续3~5年,因此总需求将十分可观。按照去年全川的轻卡销售在1.8万辆左右、中重型在1.6万辆左右计算,今年四川卡车总销量将增加5400辆左右。灾区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物流类重卡,但随着恢复建设的日益深入,各种轻卡,工程车、专用车将成为需求的重点。

救灾和重建无疑会对工程机械产生明显的增量需求。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紧急救援时期对大量倒塌建筑、废墟的清理工作,第二是灾后重建阶段众多新建筑的建筑工作。国内生产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的上市公司值得中期跟踪关注。市场需求提升对这些公司带来的影响大都集中在灾后重建阶段。

水泥钢材中期需求最大

灾后中期重建需求量最大的物资是水泥与钢材。随着救灾工作逐渐转入重建工作阶段,国务院日前宣布,今年安排700亿资金用于灾后重建。重点投向主要用于过渡安置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疾病治疗等领域。据测算,四川地震重建费用或将达到5000亿元。

从影响水泥价格的成本分析,其最重要的两块成本为电力及煤炭。目前,煤炭价格上涨速度极快,成为近期国内水泥企业提价的要因,但近日山东陕西等省已实行限制煤炭价格的行政措施,导致煤炭股价格下调。只要国家对确保川渝等灾区的电力及煤炭供应及价格控制,水泥涨价的几率不会太高,而且目前西南区域的水泥利润已相当可观,是全国利润最好的市场。

据此判断,单纯的重建市场需求不足以在短期内大幅拉升水泥价格,灾后重建将含有更多人道和政治性责任。而且作为紧急调用的物资,一般政府都会采取后付款的方式,但价格基本与市场价相当,不会太高。但对水泥的实际需求会构成对相关地域上市水泥企业今后数年的稳定的业绩支撑。至少相对于那些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业绩前景存在相当变数的部分上市公司来说,灾后重建概念涉及的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在今后3~5年的业绩估测都具有相当大的明朗性。

这次地震中,许多建筑表现出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建设部将很可能提高建筑物的用钢标准。而不同的标准对钢铁需求总量的影响将高达1至2倍在钢结构所带来的高端钢材需求之外,普通钢材也是灾后重建过程中对于钢材需求的重要部分。尽管在特殊建筑上可能会采用提高的标准,但受到重建成本影响,大部分的民房仍将采用传统的建筑结构,普通的建材需求依然十分旺盛。

和水泥的情况相同,建筑钢材也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地域较近的钢铁企业收益会较为明显。钢铁企业与水泥企业不同在于。钢铁企业还有可能受到国际市场原料等价格因素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旅游中期或是投资机遇

四川是我国旅游大省,是国内惟一一个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但是地震使得四川旅游行业遭遇了不可避免的冲击。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急落后,尚未见投机性炒作,因此经过相当时间的恢复期,股价彻底企稳后,会留下安全边际较高的中期投资机遇。

面对当前的灾后重建工作,不能忽视难以预计的意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这在中外的灾后重建过程实例中都有所体现。如唐山,在1976年10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反复论证,重建唐山的规划完成,建设最初的重建计划是用5年时间:1年准备。3年大干,1年扫尾。而实际运行上,最终的重建期从5年变为10年。在恢复建设基本完成后,唐山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第7篇

[关键词] 制度理论; 中药行业; 供应链运作; 探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2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50- 03

1引言

最近几年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各行各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关键要素和绩效表现,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中药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其供应链具有更复杂的相关利益导向,这种导向不仅受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利益影响,也受到关联产业(上下游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和关联方(行业组织、产业用户和个体用户的集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药行业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中药行业的企业供应链运作受到相当大的制度性影响,合理的制度嵌入往往会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产生较为强烈的作用。因此,如何看待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制度上的创新,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证上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有关中药饮片在分销过程中如何增强透明度,通过集中电子交易以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以解决药品分销中所存在的矛盾,更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显得十分重要[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医药巨头们也跃跃欲试,当前世界医药20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这加剧了中医药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现代产业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中药行业流通规范化、产业化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和中药企业改革意义重大。

2研究背景

2.1制度嵌入理论

嵌入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原意是指将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在国外,经济史学家卡尔·波拉尼在其“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1985年,新经济社会学家迈克·格兰诺维特在其代表作《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中,把经济活动放到了更为宽泛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背景下,认为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或非正规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而不仅仅是波拉尼所谓的“经济活动嵌入于制度” [2]。2005年,他进一步解释到:“许多社会生活都在围绕着一个非经济中心运行”[3]。因此,当经济和非经济活动互相混合时,非经济活动影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可用技术。这种活动的混合就是所谓的经济的“社会嵌入”,包括经济活动在社会网络,文化,政治和宗教中的嵌入。Shi-Chang Hung则将制度嵌入与企业战略网络结合,研究了组织的战略资源,其研究认为制度嵌入的程度越高,组织关注和受制度环境影响的程度也越大,由于企业之间在管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制度嵌入的程度就成为组织关注差异的重要来源,基于此,企业面临的制度变量范围越广,企业采用同一制度形式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战略越具有差异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制度嵌入理论对研究和分析重大特殊行业的企业物流运行行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像医药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这种制度性的影响将会表现得异常复杂和广泛,社会结构和政府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行业内企业的运作,而企业的物流行为也需要关注制度性因素,这种广泛的、复杂的制度嵌入,必然造成企业物流组织运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基于制度嵌入这种纵向的物流网络分析,对于解释和探索中国中药行业企业物流运行规律十分必要。

2.2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最近几年来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此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医药流通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的本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医药行业的新型交易形成进行了探索。目前中国医药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影响了物流运作绩效;第二,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医药分销管理;第三,物流节点过多,这种状况不仅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体制所致,更是由于政策上的误导所致;第四,在物流系统的建设上,一味强调自身系统的强大功能以及业务处理量,各自为政,各自抢滩,忽视了物流(特别是药品分销)是一个规模经济性很强的行业;第五,服务能力较弱,目前的药品分销都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销渠道和体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跨区域的、全国性的药品分销企业;第六,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第七,为了追求物流效益,通过行政捏合,搞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忽视目前中国医药的发展程度和现状[4]。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较为特殊的行业,其流通绩效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如何实现医药流通的现代化和高绩效是研究的重点。

3研究方向

3.1探析中药行业企业物流网络形成的动因、形态和发展轨迹

中药行业不同于一般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中药行业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制度影响,同时由于其运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供应链组织和运作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企业决策自主性,因此,这些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复杂度较高,目前探索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供应链组织模式现状的深入调查较为欠缺,所以,以系统的方式探索中国中药行业物流结构现状、演变方式和管理特质,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了解中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各种运作方式,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进行对比研究,来揭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和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源和变革发展的状态。

3.2探索和建立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

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方法大多局限于一些经济性收益指标的分析,或一般意义上的分销消耗性指标,缺乏对产业结构整体运行效果的评价,特别是如何在切合行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和相关利益方非经济性发展要求,同时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运作流程均衡和协同的基础上,合理、全面地评估产、供、销整个流程的供应链运作绩效更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领域。可以在考虑均衡产业结构变化和企业微观分销变革条件下,同时考察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探索结构化、流程化的中药行业供应链绩效管理实施的框架和流程,包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绩效测度、评价和计算,以及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3.3探索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持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合理有效的供应链组织和运作一直是中药行业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中药饮片在供应链组织运作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很多环节,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面对这一状况,可以在基于大量实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有制度嵌入对物流产业结构和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聚变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近年,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何改变了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并在基于上述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市场化的而非计划性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以及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来整合整个产业供需链,以有效地解决提升企业供应链运作的绩效,进而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物流产业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3.4设计具有现代物流管理意义的中药流通作业流程和发展战略

探索中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中药药品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数个环节,这不仅滋生了腐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增大了生产者的风险。除了在理论上对中医药品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做出研究外,还可以从实证研究方面,探索药品流通的绩效和需改进的领域,制定整个中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这样不仅从理论上有利于促进中药流通的发展,同时在应用方面也有利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相应的参考。

4总结与展望

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他行业的分析研究,而且是以发达国家的实践为背景展开的,缺乏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医药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制度理论,针对与中药产品相关的各种商务活动,从分析中药产品流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入手,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深入展开,研究中药药品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应用模式,提出对中药行业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模式,其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以一. 我国供应链环境下的医药流通新模式[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4-47.

[2]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第8篇

一、卖场(门店)社区化

在新时期,医药零售卖场有了新的定义:卖场不仅仅是向消费者展示或者提供商品的地点,更是让消费者获得方便、及时购药,对症、安全用药的场所;它为消费者提供的除了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药品之外,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能提供休闲娱乐、健康咨询、日常护理、疾病预防、药学病理知识等生活服务的社区的缩影。

因此,医药零售卖场(门店)不仅要从地理位置上,更要从服务项目、形式、功能上融入到所在社区。从单纯提供商品的场所,向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化服务提供者转变。让消费者在为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时,仍然津津乐道药店有周到服务和价廉物美应有尽有的药品。

通常,药店社区化有以下几种做法:1、以当地的地域名作为店名的前缀,这样听起来亲近,消除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感。2、丰富门店功能,将门店融入到社区生活,把自己的经营活动与市民的生活相结合,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3、参与社区建设,如把卖场建设成一道景观为社区增色;帮助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为社区减少负担;维护城市的卫生为市民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等,获得社区的认可和支持。4、与社区共同抵御危机,比如向市民宣传预防非典的措施,帮助周围的市民对生活区域进行消毒,向困难或弱势人群捐赠钱物,加强自身的卫生条件等,获得消费者的信赖。5、关心居民的生活细节,比如许多卖场向顾客免费提供打气筒,给顾客照看孩子,提供音乐和场地给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等,使药店与社区零距离。

二、业务关联化

有资料报道,“以日用品集客、以医药品赢利”是日本药店的成功经营模式。据日本最新商业统计显示:2002年日本连锁药店共有门店14673间,年销售总额达2兆4957亿日元。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连锁药店得以在日本生存,且有如此销售规模,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日本人生来体弱多病,也不是日本人有以吃药为乐的偏好,而是源于其经营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始意义上的“药店”所经营的业务。就商品构成而言,连锁药店经销的商品不只局限于日常医药用品,还包括化妆品、洗浴用品、清洁用品、非生鲜食品、酒水饮料及其他日用杂品,可谓琳琅满目。

据统计,目前日本连锁药店的商品销售额中,医药品占30.2%,化妆品占29.7%,日用杂品占24.6%,其他类商品占15.5%。也就是说,虽然称之为“药店”,但实际上其药品的销售已不占主导地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利用宝贵的货架空间,体现品牌差异,并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许多连锁药店开始尝试走“药杂店”、“生活健康店”的路子,开展了所谓关联化经营,开始了把化妆品、日用杂品摆进药店柜台的尝试。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海王星辰”,它第一个打出了“健康美丽药房”的概念,在药店中售卖各种生活用品。

兼营医药品、化妆品、日常杂品的药店业态实际上是一种有别于原有药店业态的零售模式,而绝非简单的多元化经营。药店的经营理念应该是“服务于美丽与健康”,从医药健康领域出发,提倡健康的医药消费联动项目,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对医药有充分的理解,让消费者吸取医药领域更多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非医药商品的销售,带动药品的销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物流社会化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医药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要发展,物流要先行。目前,我国各地医药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普遍存在偏多、偏小的问题。中小零售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自成体系的倾向,各起炉灶,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很大浪费。而一些发展初期或规模很小的企业,又无力建设配套的配送中心,影响了连锁的实际价值。

医药零售药店如果实现物流配送功能社会化,借助同行已建成的配送体系,逐步发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可以是某个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也可以是独立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或由批发企业演进而来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提倡配送的社会化,是指由规模较大配送网络较全的医药物流企业向社会上其他医药零售企业提供专业性的配送服务的行为。充分发挥已建企业的配送设施的使用效率,合理配置社会配送资源。实际上这也是大的医药零售企业和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

现阶段,特别在企业跨区域开店,在当地有供货需求或接纳本地区不同业态零售网点供货需求时,社会化配送功能网的建立,无疑是值得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推进的功在社会、利在企业的好事。

四、扩张联合化

在当今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多、小、散、乱的严峻形势下,只有联合才有力量,只有合作才能共存。医药零售企业可以采用资本快速集中与企业规模有效扩张的形式来获得综合互补优势,提升企业群体竞争力。我国的医药连锁企业在这方面已做了有效的尝试:如上海复星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网点的、国内最大的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合作,采取“零售药店与普通商业企业合作”的形式,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星已借助联华超市的门店网络开设近100家店中柜、店中店。

今后,可大力构建与培育一批起主导作用的、融合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混合式的大型商业零售集团,按国际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控股,参股和直接投资等形式,迅速组建和扩张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并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成为跨国流通集团竞争的主力军。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寻找各种“低风险松散型”战略联盟的机会,大力发展工商、商学、商研之间的合作,谋求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等环节,及商业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联盟与合作,以获得战略协同效应。

五、药医统一化

医药零售行业应当紧扣“医药”两个字做文章,走“从药到医,药医结合”的道路。随着城市医药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消费者对药店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关于医疗保健咨询的业务量也在急剧增加。根据这种市场变化,零售药店应当紧密结合社区需要,以“从药到医,药医结合”为主题为广大的顾客服务,提高营业员的医学知识和药理知识,加强在岗培训,使得顾客能得到良好的医技服务,同时坚持长期的不收费义诊和健康咨询和医疗跟踪检查,起到一定的社区医院的作用,解决一些常见的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走好医药结合的道路,走“大药房+小医院”的发展道路。

这里要说明的是,“医”是零售药店的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完善,是对病人用药的安全、对症的有效指导,是零售药企的一种无偿的增值服务。与我国正在试行的“医药分业”并不相悖,因为医药分业它需要解决的是以药养医所带来的药价虚高等行业顽疾。

六、系统完善化

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医药零售药店,它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经营系统作为支撑。这套经营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系统:基本药物售卖系统。它包括门店招牌、店堂面积、装饰色彩、信息提示板、背景音乐、货架排列、药品结构、指示牌、重点药品说明小卡片、药品价格、休息场所等。

第二个系统:寻药问药系统。主要是导购台、大堂经理、电脑查询触摸屏、立体资料架、导购员、专业药师、坐诊医师、缺货登记、健康知识指导手册、寻药问药热线等硬件方面的建设。

第三个系统:售后品质保障系统。它包括了药店的正规进货渠道、不出售假冒或过期药品的经营承诺、从顾客中选取“顾客代表”,代表顾客利益,定期对我们的药品进行巡查、品质保证卡、出门前的药师核检制度、退货制度、保险赔偿制度等软件的建设。

第9篇

2011年的医药行业。雷万云是最火的CIO,不仅因为他构建的平台为国药省了将近三千万,也不仅因为他先后出版了两本有关云计算的书,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在中国医药集团的实践,使云计算这个近两年的时髦话题走到了IT人的身边,让企业的IT人对云技术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分析。

小前台大后台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由老国药、上海医药(601607)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4家央企联合重组而成的。这样的企业集团普遍有一个通病,即子公司众多,都有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孤岛林立。集团很难统一管控。

如何将这些孤立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国药集团的集中、协同管理,这个任务落在了国药集团的CIO雷万云的身上。在雷万云的主持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于2010年建立了集团数据中心,新购了两台服务器,并与原有的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前端虚拟化,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把国药集团的BI、主数据、企业门户等多个应用系统迁移到这个资源池上运行。这次改造一共花去100多万元,但其效果却非常显著一即便后来增加了几个新的应用,国药集团也没再买新的硬件,到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可靠。

在此基础上,国药集团又决定建立一体化的医药零售系统,实现由上而下的专业化、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于是,在雷万云的主持设计下,国药集团的一体化医药零售平台诞生并且引发了轰动。之所以引起轰动,因为零售平台是按云的理念进行设计,按照简单的小前台、集中化的大后台(基于复杂的业务流程)的思路来建设的,该平台涉及POS、ERP,财务,物流,BI等5个系统,雷万云让5个系统前端应用虚拟化,进行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和存储,仅用了910万就完成了设备的采购,比一般的行业报价节省了三千多万元。2011年3月,国药集团全国一体化医药零售连锁系统平台上线。

国药的“十二五”规划

这种前端简单化、后台强化的架构整体架构不大,但却便于对未来系统扩展,是面向云计算的一处架构,也是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部分。

国药集团面向“十二五规划”,制定了信息化“155212程”。即一个云服务中心,聚合所有业务,形成一个为业务、为员工、为客户、为合作伙伴服务的共享中心;五个专业平台,建立综合管理、决策、融合协同、共享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集团一体化工业ERP平台、医药物流分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信息平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五大信息化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体系、一体化集成门户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在155工程中,五大专业平台满足医药产业链的15个核心业务,五大信息化体系是五大专业平台建立的保证。建立五大专业平台后,放到动态资源池里,最终形成一个云服务中心。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背后是国药集团准备五年内进入世界500强的野心,其IT的水准是按照世界500强的水准做成的规划。

为了做好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2011年,雷万云带队去了美国,考察了IBM、SAP、Oracle等IT巨头,参观了北美第一大医药分销商Mckesson,并与相关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企业IT发展状况,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医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云计算的开发应用、演进路径,以及云计算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医药健康云的发展前景。

美国之行使雷万云见识到了云计算在北美的实际应用案例,也为国药集团制定的信息化规划坚定了信心。国药集团云计算理论和解决方案基本思路正确。通过考察,看到了云服务的起步模型,“可以看到这样的微笑曲线产品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数据管理,以及制造业的ERP,不同的ERP,物流、供应链的管理,CRaM,企业的门户、协同,两端更容易形成云服务,形成PaaS和SasS。所以,可以看出在SaaS、PaaS、微笑曲线之上的工具和协同,以及IT的基础设施。”雷万云在一次研讨会上对云服务进行了阐述。

现在的云计算已经在银行、电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有了应用,将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支柱,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关键趋势。围绕云计算,雷万云写出了两本书,第一本是《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这本书很快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随后,雷万云组织业界知名云计算公司和专家联合编写《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这本书被定位为云计算的工具书,系统、深入、全面地阐述云计算概念和技术及应用,也很快成为畅销书。

企业云

国药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就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之上的,雷万云规划要逐步建立一个集团企业云,一个动态灵活的模式,虚拟化集群,基于开放的结构软件,门户,SOA,身份认证,绿色,以及简化的管理,统一的控制调优,可用,降低风险。

雷万云认为,云计算技术已成为第三次革命浪潮。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但是,很多企业的IT人对此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原来每个企业都用发电机自己发电。有了电厂之后,企业只要拉一根电线就可以用电了。云计算也一样,每个企业都有机房,都要养一批IT人员,如果国家建成统一的基础设施提供给企业,其意义不言而喻。”雷万云用浅显的比喻阐明了云计算将对IT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按照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方便、按需从网络访问共享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池的模型,且只需最少的管理或服务提供方交互即可快速供应和该模型。具有如下特性:一个交付模式:云计算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它对企业意味着一种集成的系统、一个平台,一种商业模式,重点在集成、系统、业务、平台一体化,是一个整合。二层结构:云由云计算平台和云服务两部分组成,云计算平台就是把IT技术整合到一块,然后把企业的管理战略业务融合到这个平台上,形成一种服务。三种服务形式。SaaS、PaaS,IaaS。四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五个重要特性:按需自助服务、资源池化,快速伸缩、按使用量收费的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