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时间:2023-06-28 17:06:31

导语: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家园教育;亲子教育;意义;策略

家园共育是一种体现了当代幼教新型理念的流行办园模式。传统的幼儿发展与教育主要依赖幼儿教师。幼儿教学环境没有与家园环境相结合。现代的家园共育则直接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双方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互相了解、互相帮助配合,达到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目的。为幼儿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统一的环境,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加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一、家园教育与亲子教育结合的意义

曾有人说,最完美的社会教育状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结合。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是学生面对的主要两大教育环境,两者都对学生的积极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家园教育运用到幼儿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树立家长的威信,也可以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们也越来越宠爱孩子。加强家园教育与亲子教育的配合,可以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心,也会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状态。促进形成积极、正确的良性教育。

二、家园教育与亲子教育结合的策略

1.加强家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

家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家园配合活动,是否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基础条件。为了加强家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设定家长开放日,还有坚持传统的家庭采访活动。家长开放日之时,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现场,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教育水平与自身素养。平时,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把学生每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发送给家长,也可以时不时地一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常识。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及要求,利于家长与幼师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利于家长建立与幼儿园教育方向一致的教育环境。

2.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幼儿教育理念

部分家长幼儿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偏向于宠溺自家幼儿。为改变这一状况,家长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亲子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在培训活动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动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能够发现幼儿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家庭教育的窘境。提高家长的幼儿教育水平,才能实现家园的有效配合。

家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个有关联的教育环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家长需要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切实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加强与幼师的联系,了解幼儿的状态。让家园教育与亲子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将使幼儿教育的方

>>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的几点新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重建 浅谈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在管理中的意义和方法 创新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思想与理念研究 日本幼儿教育的朴素理念 探析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探析幼儿教育新理念 浅谈幼儿教育体会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教育教学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新课改下的人本教育理念 浅谈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与实践 浅谈幼儿教育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理念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理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师丽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分类号】G61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将使幼儿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虽然当前幼儿教育的方式、内容、以及家长学校的配合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引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解决,幼儿教育的完善和提高必然将在未来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幼儿;教育理念;

前言:新课改要求教育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中这一理念正在被全面的执行和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将以素质教育为主,树立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幼儿教育理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脱离了幼儿的范畴,家长和老师拔苗助长的行为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有三点。 教学内容问题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范畴,一些幼儿园为了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甚至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了小学水平。这样做就算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压抑了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而且幼儿好奇心旺盛,提出一些看似幼稚和奇怪的问题是幼儿的特点,也是他们进步和走向成熟不可或缺一步,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教学需要,不许孩子提出与教育内容不相关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1]。 教育方法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想法和特点,然而一部分幼儿教师为了统一的教学管理,不重视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不赞同他们的独特个性,习惯性的以标准化的规范要求孩子去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但磨灭了孩子们的天性,还有可能扼杀了孩子们发现自身天赋的可能。

(三)家校教育脱节问题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一些家长将孩子放在幼儿园之后就听之任之,将孩子的教育管理任务完全交给学校,这种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很可能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甚至是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应的策略分析 确定教学内容

幼儿阶段不仅是孩子们人生的开始,还是他们各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2]。孩子们在这一阶段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幼儿阶段很好的塑造孩子们的品质和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和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时,应将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把知识的传授放在次要地位,让孩子能够轻松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家校间的有效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完整体系,二者同样的不可或缺、同样无可取代。当有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时,幼儿园应用平等、合作的态度积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引导他们认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这一过程中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弥补孩子曾经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受到的影响,为孩子建造完整的教育体系。 幼儿教育应遵守的原则 兴趣第一原则

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玩耍在他们心中没有分别。新课改理念强调以新的、差异式的教学方式突出趣味性,教师和学校应该提高对趣味性教学的重视程度,贴近孩子的天性,科学的引导孩子们的兴趣方向,使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像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 肯定性原则

幼儿的内心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他们通常对教师十分依赖,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提什么问题,多以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这样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 平等原则

新课改中要求师生间应该平等交流、融洽关系。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应学会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彼此合作、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好朋友、好玩伴的身份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交流,切身体会每个孩子的品质和性格,让孩子们理解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结论:近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眼光也扩大到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的各个教育阶段。由于现在家长对幼儿学龄前教育的品质越来越看重,在新课改下幼儿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各种新的教学策略被应用到幼儿教育里,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增砖添瓦,虽然当前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个别问题,但相信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体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阳光。

参考文献:

[1]王蕾.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第3篇

关键词:家长;缄默知识;家庭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家长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人的研究》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1]家长的知识也有两种:一是可用文字表达的,可用系统知识表述的,即家长的显性知识;二是通过身教无声表达的,即家长的缄默知识。笔者认为家长的缄默知识是指通过传承和自我进步,以及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形成的、无须言语表达的行为自律和内心操守。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都注重孩子显性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态度、处事方式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这些不能够完全从书本中学到,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家长榜样示范或具体情形中表现出来的修养和品德的影响。这些缄默知识,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或难以察觉,因而家长难以对其有效加以利用,甚至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教育行为长期受到消极缄默知识的影响,直接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佳,从而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具有的缄默知识,在家庭教育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只有认清了自身的缄默知识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更加积极地利用好行为的示范和细节的关注,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才能促进孩子更好成长。那么,家长的缄默知识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作用呢?

二、家长缄默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教育行为对孩子成长所体现出来的影响。持有积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价值取向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家庭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使孩子学习的内容更趋于合理,从而引导孩子的学习不断深化和提高。正如斯腾伯格所说:“缄默知识是行为定向的知识,在没有他人直接帮助的情况下获得,他帮助个体达到他们所认为是具有价值的目标”[2]。持有消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如认为家长是“教育者”角色的家长,必然将自己的孩子当成教育对象,在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掌握着教育孩子的决定权,往往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取决于家长。注重孩子知识掌握和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强化的是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考个好成绩,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是最高理想。认为家长是过来人,孩子听家长的话没错。强化的是孩子顺从家长的意识,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意识、批判精神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没有了自我,自信心也就随之消失了。

2.选择作用

选择作用表现在家长对家庭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它是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快乐、完善人格的特殊场所。持有积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知道家庭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健康、有益向上的特点,因而,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注重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主动求知、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持有消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如认为家长是“指导者”角色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在思想观念、学习方法还是在处事态度等方面都以“指导者”的角色出现,孩子学什么由家长决定。比如,孩子喜欢看漫画书,家长认为这与考试无关,不能将时间浪费在这些内容上,不准孩子看。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选择,没有了个性,对事物探索的兴趣也随之消失了。

3.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是指家庭教育具有激发孩子行为动机,调动孩子积极性,使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励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内在需要和动力的作用。持有积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体验成功与失败,克服困难完成各种任务,从而使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持有消极家庭教育理念缄默知识的家长,如认为家长是“权威”角色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愿。当家长的权威受质疑时,家长就没有了民主的思想,不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对话与沟通。当孩子有任何出格的行为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怀疑“权威”的勇气,没有了批判精神,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就随之消失了。

三、如何使家长缄默知识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家长消极的、负面的缄默知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使孩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探索的欲望,没有批判精神,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使家长的缄默知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呢?

1.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由于家长的缄默知识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植根于家长的个人意识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在家长的日常生活与家庭教育活动中,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式简单、态度粗暴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消极缄默知识影响的结果。如今现代的VR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5G技术、物联网等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因此,家长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与现代教育新理念,鼓励孩子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使之朝着目标勇于探索。同时,经常检查与反思自己形成的缄默知识的质量,使用的缄默知识是否有效,时常优化并提升自己的缄默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目的。

2.选择好家庭教育内容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教育机器人、手机、物联网等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都十分巨大,为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选择好家庭教育内容,如引导孩子阅读名人传记,从名人成功经验中鼓舞孩子学习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良特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并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东西。同时,孩子也只有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将家长传递的真实而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转化为孩子自身积极的缄默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价值观,最终真正成人、成才。

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产生根源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进而探索挖掘了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重视以“孝悌”、“忠义”、“仁爱”为主要行为规范,以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父母、兄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产生的根源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传统经济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我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是儿童接受教育及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儿童从父母等长辈那里受到勤劳、俭朴品质的教育,并且学到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可以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其次,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和消费封闭循环,自给自足。在家庭中,由于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家庭存在的保障,生活由生产所支配,并服务于生产。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是直接统一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活动是吃、穿、住和劳动。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得以体现。古人传授给儿童一生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要领。因此,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我国社会家庭教育的直接条件。

第三,传统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忠、孝、义、仁、礼”等伦理纲。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家庭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往往把家族视为枢纽和关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服从于“齐家”,“齐家”又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儿童的教育是首先着眼于“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而且通常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文明行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1.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

我国古代的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它集生育、生活、生产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以无数个分散的家庭为基础的。可以说,家庭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维护家庭的利益是家庭成员的重要使命。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责任感,也接受着这种观念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讲究儿童的“认识上的笃信、意志上的锻炼与感情上的陶冶”三个环节,把加强“知”、“情”、“意”的修养与锻炼作为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2.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其一,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孔子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后来的颜之推提出,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用仁孝礼义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知道了颜色,懂得了喜怒之后,便要开始教育他们。这一原则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两种,并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后代。

其三,维护家庭集体利益的原则。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教育儿童要主动地维护家庭与集体的利益,要做一个“仁孝”的人。要志存高远、孝顺长辈,要维护家庭、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家庭、集体的利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人利益要主动地服从整个家庭、社会集体的利益。

3.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其一,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史称康熙皇帝教子严格有方,为家庭教育中的楷模。他要求皇子们“从小就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并习惯于食用粗糙的肉类”,正是这种严格教导、杜绝溺爱的家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由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易于接受直观形象教育。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应“行不言之教”。父母兄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儿童,这种榜样教育的效果胜过言教。

其三,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家庭教育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古人用“严父”和“家严”来形容父亲,用“慈母”和“家慈”来形容母亲。而司马光说过,“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就是指父母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转贴于

三、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

1.要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

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其他教育的问题。反观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片面的重视智力开发,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将来的发展就好,结果造成有些孩子“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眼光狭隘”毛病;还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孤僻,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幸福。

2.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父母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儿童而言,终日与父母相伴,父母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样学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要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3.教育儿童应磨练其意志,锤炼其情感

清代名臣身居要职,家庭富足,但其对子女要求却是异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认为,现在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在困境中磨练,能让孩子将来少受点苦。尽管平时常年在外,但他会定期给儿女们写家书,通过家书来教育子女,即著名的《家书》。后来,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然而,溺爱式的教育,虽然极大的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儿童意志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意志一般比较薄弱,情感淡泊,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孩子。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其物质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意志的磨练和情感锤炼,唯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长大后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鑫辉,汪凤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8,(6).

第5篇

(一)心理健康对个体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家庭是社的细胞,和谐家庭组成和谐的社会。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工程体系,孩子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与和谐程度。

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心理健康更是重中之重。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力量就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无法利用。有了健康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一切。”这段话是对心理健康重要意义的最好概述。

(二)我国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

在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占总人数的1.23%。而且,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的原因。

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且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近几年,身边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一初中生因老师批评跳河自杀,三个外来打工的未成年人相约集体服毒自杀,刚刚不久前在我区就发生了一高中学生跳楼自杀事件……

(三)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匮乏,且不重视

到目前,大部分的国人对心理健康是不了解的,且是不关心的,只有当出事了才发现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的匮乏。个体成长的心理过程直接伴随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其中有很多心理健康维护的关键期,家长几乎是无知的,如对信任感形成期、性别认同期、心理咨询最佳期、阅读与写作最佳教育期等,都是一窍不通,致使错过了很多的教育最佳期,导致未成年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四)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因素有个体的生理(主要有遗传因素、身体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成长危机、 社会适应危机 、情感危机 、个性缺陷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而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即首要因素。

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85%以上是来自家庭,尤其是家庭教育。

因此,如何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如何有效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做到与学校最佳沟通,为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成功保驾护航,特开展“重视家庭教育,点亮孩子心灯”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前期准备

1.调查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调查和积累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在十多年的自己孩子教育中观察和实践中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如胎教中母亲的情感与情绪管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心理健康的维护、家庭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表现”时家长的情绪调控、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等等。

2.参加培训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每年都参加培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如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同理心、催眠、焦点治疗、积极心理学等等。家庭教育方面则参加欧阳维建“爱的学说”培训班,学习中国巅峰家庭教育、周弘的赏识教育、卢勤、魏书生等教育名家的书籍或是视频。

3. 分析研究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和咨询个案观察与分析,积累个体心理健康中由家庭教育引发的案例材料。分析研究家庭最容易诱发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如沟通不良、情绪调控不当、专制型或溺爱型和放纵型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等。

4.整合宣传教育资料

整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材料,参阅别的专家的材料,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的孩子教育的内容。同时,制作PPT,配合以图片和视频,使教育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

(二)实施内容与方法

1.深入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培训机构宣教

深入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培训机构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前年暑假开始到单位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中间插入家庭教育的内容。今年开始,到学校、培训机构、社区等以“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宣教活动。

2.到处宣传教育理念

“爱是一切的根源”、“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获得幸福”、“好孩子不是乖孩子”、“教育孩子要抓住关键期”、“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关系”等等教育理念传给身边的朋友、孩子同学的家长等。

3.在咨询中传播家庭教育

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和感恩父母、学会独立等,体谅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同时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家庭原因,学会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4.在课堂上传播家庭教育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之外,引导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发展阶段。有效掌握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要求,及其家庭需要做的教育:一是弥补自己原生家庭教育中不当之处,二是了解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预防自己将来孩子教育不当行为。

(三)完善阶段

1.及时沟通交流,反馈信息

每一次宣讲过程中,跟家长互动,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家长所需及根据听课效果进行调整。同时,宣教结束后,也会对本次的宣教活动做一调查,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听课的收获情况。

2.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对于出现的不良的教育情况,每次分析原因,尽量在下次宣教中避免。如在进社区宣教时,发现白天来听课的大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或是专职的家庭主妇,年龄跨度大,家长对家庭教育内容的需求不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为此每次宣教前了解听课对象,使得讲课内容有针对性。

三、活动效果

(一)宣讲培训,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每一次宣教活动结束后,听到的最多话就是:收获很大,假如早点听到这样的讲座就好了,就可以避免很多给孩子造成伤害或是阴影的事件和言行了。很多家长会咨询孩子的问题,希望以后能够继续有机会再交流。

(二)传播教育理念,得到家长认同

“爱是一切的根源”、“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等的教育理念被家长普遍接纳和认同。爱是心理健康的源泉,学会正确的爱就等于为自己和孩子积累幸福与财富。分数不是孩子教育的目的与目标,更不是教育的全部。理念变了,心态变了,情绪就随之改变。

(三)积极引导重视家庭教育,得到学生充分肯定

90后成为许多企业共同谈论的话题:怎么管理?“呆不住”、“讲条件”等是对90后大学生的评价。积极引导,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行为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进而发展自己。学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认为收获大,将来用得上。

(四)家庭教育实施中,得到孩子的认可

教育从自身开始实践,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平等相处,得到孩子充分认可。孩子喜欢与自己交流,是一个懂得感恩、有责任感、懂事、快乐的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及其他家长的充分肯定。

第6篇

7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结构宽,跟原来想象的还真是不同,而且很有料,还是有些震撼的,也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思维里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观。

首先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更系统的了解,通常我们所理解的都是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则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实施的一种教育。同时也清晰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责范围及具体工作内容。特别感到震撼的是吴干老师指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首先要幸福,活出自己的本真,把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内化在心中,成为自己的灵魂,带着自己的幸福传递给他人。就是我们在PD里面常说的,我们要活出PD,自己先成为那样一个人。还有那句"你的富有不是你的口袋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能拿出多少东西来给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桥梁,帮助孩子和父母同时学习成长,让这种氛围在回归家庭后得以延续。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无论整体大环境是怎样的,我们都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引导家长关注正面,而不是盯着问题限在那里抱怨指责,要看到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作为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首先要完善自己,有科学、系统、先进的知识体系;正确、适当、有效的实践方法;健康、平和、积极的身心素质;同时有自己的目标,知道我是谁,我能够做些什么,我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建立自己的体系,通过实践,成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擅长的一面,精细化,透彻化。特别是十六宫格的使用,让自己清晰的知道能给出什么,哪里需要补充完善,合理优化,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借助比如绘本、一些活动等载体,有针对性的指导。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需要引导家长、启发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告知、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必须是家长有意愿改变,帮助他探究问题背后的根源,疏导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其调整教育理理念,增强正向的信念,陪伴、倾听、引导和支持到他们,树立自己的工作界限。从指导到辅导到引导再到自导自引,更要做到知止和客观。

越学习就越感觉自己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自己在某些方面只有一个概念,需要细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关于具体案例的解决方案,大致上有了一个轮廓,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然后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比如目标倒推法、代币管制法、舒尔特方格以及一些测评表格等,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案例当中。在建立咨询关系时,尊重对方,表达热情,真诚的情感反射,关注积极正向的关系,不被对方给带走,进而明确主要问题是家长、孩子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关系大于一切,对错并不重要,引导家长从错误中看优点,积极的行动最重要。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罗森塔尔效应、阳性强化与赋义、情绪ABC理论又启示到如何运用到应对策略中。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G424.1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23-0044-03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方法与小学阶段不同,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尤其是那些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由于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的数学课而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不愿学习、考试成绩偏差等现象。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概述

1.家校合作

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教育家提出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承担着同样重要责任的观点,后经发展衍生为家校关系、家校交流等新型教育理念。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80年代也提出过类似的教育理念,后来由教育研究者马忠虎教授在其编写的《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校合作”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2.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腾尼斯提出,是指人类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相对应的价值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共同体概念的衍生,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参与者和教育者为对象共同建构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及与之对应的观念、方法和策略。学者郑威和李芒2007年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第二期的论文“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定义为:如同在社会交往中一样,学生、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交往,相处一段时间足够形成一套共有的习惯和习俗,这就是学习共同体。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思维及原因

初中数学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比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初中数学困难会加大,没兴趣、不会学、成绩差等问题会随之出现。

1.课堂参与不足

一些学生对数学课上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表现为既不主动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也不愿意参与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考中。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进入初中后要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整,使自己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直到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但是,一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弱,不能主动进行学习方法等的调整;其次,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常见的是对学生缺乏激励,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其结果必然使自信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中远离课堂教学。

2.认知加工速度慢,元认知发展滞后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认知加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加工能力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能力,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是元认知发展滞后的具体表现。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成长阶段,其抽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还达不到成人的标准,因此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应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但让学生能够会解题,而且能从解题过程中学会提升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等的重要原因。据笔者了解,很多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具有共同的学习特征: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学习、课后不复习,可以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计划性,也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长此以往,不但阻碍了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无法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能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给予学生灵活的教育方式,也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因此,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

1.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学习兴趣不足,而“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方式不但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注重塑造学生的自信和意志品质。学生在“家校学习共同体”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感到自己成为了焦点,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无形中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信心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则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愿意按照“家校学习共同体”为其指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长此以往,就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保持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观心态。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家校双方共同受益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在双方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在双方不断地反馈过程中让双方相互受益。首先,家庭通过“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了教育能力,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然而每位家长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看到孩子数学成绩较差,有的家长会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找出问题之所在;也有的家长简单粗暴地训斥一番就草草了事,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家校学习共同体”可以克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并且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相互请教学习,家长与教师之间同样也可以相互学习,大家围绕着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出教育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3.巩固家校共同教育的协同性,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较大不同,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甚至会出现“真空地带”,即学生在放学后并不立即回家,可能去了网吧,假如学校和家庭没有一个协同机制的话,那么学生有可能扩大“真空地带”,对学校说家里有事要请假,或者对家长说学校要加自习课,回家要晚一点……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家校学习共同体”旨在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1.更新数学学习理念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首先要转变观念,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课堂中,学生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巧,而且要能够反思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要塑造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树立“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精神。其次,“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要与新课标的培养目标融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2.变革数学学习方式、拓宽数学学习内容

首先,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根,要变革数学学习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夯实基础,要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1/(|x|-1)无意义,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有的同学填x=1,这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有两个知识点,即分式无意义的概念和运算绝对值法则,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个概念和一个法则,才能知道|x|-1=0,解出x=±1的正确答案。由于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正确掌握了绝对值的运算规则后,才能为后续的初二学次根式、初三学习无理方程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一题时碰到了困难,很有可能是以前学过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造成的。因此,要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其次,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等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要揭示其形成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最容易被学生忽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不断提醒学生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精神。

3.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要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色地位。具体到数学教育,二者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明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感性的角色,即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而学校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承担着理性的角色,即通过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大量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非常重要。“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明确二者的角色地位后,在具体的数学教育中对二者进行协调,找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要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家长必须积极参与,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是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学校要想办法让家长懂得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进学校和家长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家校合作更为融洽、高效。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而在家校合作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则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勤于思索、乐于探究,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郑威,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第8篇

家庭教育是关于什么?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父母会说,家庭教育仅仅意味着养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然而,家庭教育从来不应该是这样的。家庭教育的意义理应是比养育和教育更多。

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对学前教育定义为“家庭教育是社会利用有目的和系统的教育去教育新的一代人”。这一定义就可以证明在这一段的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学龄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的定义应该需要扩展延生。家庭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行动,它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或长辈在家教育孩子或青少年,而且还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中美关于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

1. 家庭教育的概念不同

中美之间的不同教育理念导致两国子女接受到的教育不同。在中国,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好工作,或者一个好的家庭。基于这些期望,许多中式父母认为他们对于孩子的责任仅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尽可能使他们的孩子将不必担心未来的一些事情。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式父母关心的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开发孩子们的智力。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在美国,一旦孩子生下来,大多数美国的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从童年开始就应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意志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同

家庭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家长们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在某一些方面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目的上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是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一条“龙”,这就是中国教育理念下的“望子成龙”。但美国父母则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对于中国的父母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做任何事情来支持他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得到高分。这样明显对比,美国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更多的是关于提高能力的培养,他们设法让孩子有能力适应不同环境变化和在生活中的独立工作能力。

3.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不同的

中国和美国的观念和目标的差异导致两国的儿童需要受到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在中国的家庭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式父母通过控制和密封环境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中国的父母尽可能的为他们的孩子准备好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们也不必做任何家务。父母保护孩子,不允许他们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中国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有着一个相当严格的态度。所以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更多。

关于美国的孩子们呢?让我们一起分析美国著名的电影《神勇老爸》的一些情节吧。在影片中,父亲沃尔夫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他关心他的孩子们的同时,通过训练他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掌握了许多技能培训。所以美国的父母通过放任却不纵容的方法去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中美之间家庭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

1. 不同的历史背景

中国在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独具其保守的可贵价值观,可这也正是缺乏的冒险和创新意识的精神。因而中国儿童更倾向于安于现状。相反的,美国是一个具有短暂历史的移民国家,在美国这个国度依然有着一些文化传统。随着在美国多元文化和追求财富意识的发展,这对于美国人民而言,接受新思像和文化是很容易的。美国儿童更富于拥有和接受冒险和创新精神。

2. 不同的经济形态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口大国。因此,在中国这个国度,找到工作的机会又变得很少。然而又是在中国,有一个好工作,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此外,获得高分已经成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美好的未来的必要条件。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经济状况比中国要好得多,所以在美国,人们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美国父母认为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他们的孩子能在社会上独立的生存,孩子的工作就有意义。

3. 不同的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也是形成中美关于家庭教育之间差异的一个因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良好的经济条件下,美国人有着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因此,美国人普遍认为当他们变老时,他们可以去老人之家去度过他们的余生。所以他们抚养孩子直到18岁,直到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美国人根本不在乎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带给他们荣誉。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教育已经和他们自己的老年时光紧密联系。因此,中式父母更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并要求孩子们为他们的年老生活负责。

4. 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国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声誉,并认为教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他们的成就。但如果孩子没有成就的话,父母将会感到羞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美对家族制度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的权威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而在美国的家庭中主要强调奋斗,平等,民主和人权,这是完全不同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美国的家庭教育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应该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观念。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从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本质出发,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促进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所以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建立在教育监护人的法制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

3. 采用激励,引导的科学方法,并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4. 紧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进一步开放家庭教育的思想,增强开放意识;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有机合成,以及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学会寻求知识。

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及时吸取和引进国外的思想文化的精髓,并进行中西方家庭教育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吸取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科学育人知识和方法,大力普及到千家万户,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专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神勇奶爸》 美国 博伟国际澳大利亚分公司.

第9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之处

近些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1、政府对公办幼儿园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管理不到位。幼儿教育在政府的教育投入中不如其他阶段教育的投入充足,由于放开了社会参与幼儿教育,社会上的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迅速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的空缺。从长远看,民办幼儿园虽受政府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但民办幼儿教育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它从校舍建设、教师招聘培训、饭菜营养质量上,大部分不如公办幼儿园。加上教育部门只是对民办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并无实际参与到实际管理中去,致使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堪忧。

2、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幼儿性格各异。家庭教育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在对幼儿教育中,很难将幼儿教育理念贯穿到幼儿成长当中,对幼儿的教育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既缺乏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支持,又没有对不同幼儿采用合适的教育,使得幼儿的性格千差万别。比如,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应该是幼儿园的,在家庭中对幼儿百般宠爱,加上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家庭中的有效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能力差、爱撒谎、不合群或责任意识不强等严重后果。

3、幼儿园教育理念陈旧,幼儿创造力不足。现如今,幼儿教育理念陈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阶段在3至6岁是创造能力养成的最佳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如果加以合理引导,可以有效巩固幼儿的求知欲。但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减少责任及活动风险,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将大量的背诵知识灌输给幼儿,短时间内,孩子看似取得了极大进步,实际是在透支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这样做的危害在于,机械背诵限制了幼儿在创造力养成阶段的思维扩展,限制了幼儿探索知识和创新的理念形成。

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具体如下:

1、加大政府投入,统一管理各幼儿教育机构。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相应的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应按比例增加。由于幼儿教育不在国家义务教育的统筹范围内,各地方应根据地方经济实际,投入相适应的资金,对教育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对教育资金不足的地方,可以有条件的允许有责任感的幼儿事业投资者,加入到幼儿教育的市场中来,对已经形成的幼儿教育机构,必须育管理,对民办机构的教育形式创新、幼儿在园伙食营养、校舍质量、教师招收以及培训,形成幼儿管理、教师素质等重要指标标准化。

2、多方促进家长教育理念更新,使家长成为幼儿教育主力军。很多幼儿家长因为工作时间、教育理念的原因,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足。让家长跟上时展的步伐,更新他们的幼儿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任。有的幼儿园做的比较成功,一是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的人来做,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幼儿家庭教育理论授课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家长明白每个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组成是怎样的,使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能得到家长得力的支持,形成家长幼儿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