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06:31
导语:在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的音乐课程虽然不是重点教学的科目,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音乐素质的提升。通过实际的了解能够发现,一些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却不是很大,这就和教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就比较重要。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相关要求分析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初中的教育由于受地域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教育水平层面也会有着诸多差异,这样对于音乐教学方面也就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不少教育机构对初中音乐教学没有重视。音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动力所以教学效果也不佳,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评价标准,这样在教学上就比较乏味,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向学生阐释深层次的音乐教学艺术。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要求分析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和现阶段的教育需求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能够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活跃学生在音乐艺术欣赏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对音乐知识及背景能有更多的了解,并让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情境加以体会。不仅如此,还要能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学生积极的交流探讨,并积极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音乐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探究
(一)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探究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层面分析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工作内容,也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基础,对于音乐教学的备课艺术要能有原则及条理的进行。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资料,在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下将课堂教学的气氛通过科学方式加以活跃。初中音乐的语言艺术层面,这也是音乐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能够科学合理化,老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全面的认识,将语言艺术和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和学生的实际能契合。通过音乐的语言艺术能够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正确运用音乐语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全面了解。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的艺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音乐教学的艺术得到展现,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能在多媒体教学艺术的作用下得到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艺术层面来看,音乐艺术的实现是需要通过嗓音进行传达的,嗓音也是最为奇妙的乐器,对嗓音的运用主要就是对发音原理的利用。通过共鸣腔体能够调节出不同结果的音色或是音质,在发音训练层面严格实施才能够自由调节共鸣腔体,人的嗓子在生理结构以及发声原理上是一样的,但学生所具有的发生特点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而发生的训练原则是每个音都要和发声原理相符合的,发生训练对学生的发声基础有着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对学生唱歌习惯的养成。所以对学生的发声训练艺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充分重视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挖局出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艺术要能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习到打击乐器的时候,在对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进行讲解后就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选择打击乐器,对音乐教科书中的科目进行演练,这对学生的音乐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艺术的探究要能从多方面进行,音乐自身的艺术性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进行呈现,并深入地了解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在不断的练习下对学生的发声等一些基础技巧加以培养锻炼,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群.上好鉴赏课,培养初中生的音乐乐感[J].知识窗(教师版),2014,(10).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教育改革 改革策略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同样的,音乐教育也是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承载的是教育祖国的未来,培养的是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学生。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助于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因此,大力发展中学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大批人沉醉其中。现今的音乐不再像古代那样供人们娱乐消遣,而逐渐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的作用。从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初中音乐课程设置杂乱无章,并且音乐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次,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片面追求知识化、理性化,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法比较单一,对课堂讲授过于重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1.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器乐、戏曲、曲艺等,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所占的比例也较大。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刚处于从启蒙到熟悉的过渡阶段,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音乐教育则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不得不攻克的难题。随着近些年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用重要,这给攻克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教授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在欣赏京剧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角色和唱腔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京剧视频,教师通过对视频上出现的人物进行解析,让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增长见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唱法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演唱,用DV机将学生正确的、不正确的唱法全部录下来,接着通过多媒体放映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够具体、形象地让学生发现唱法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能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促进初中音乐创造性课堂实践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不仅要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知识和基本唱法技术,更多的是要对中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
(1)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参与音乐实践。
在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会教之外,还需要学生会学。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对于任何一项艺术活动而言,都需要亲身体验实践才能切身体会,音乐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加强对学生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所增强,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音乐。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把学生亲身参与作为体验音乐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
(2)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美。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的水平和能力。教师主要从“结构美”、“意境美”及“语言美”三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美。首先,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调整整节课的安排结构。合理的布局、完美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就好像进行作文写作一样,好的开题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先设置一个精彩的、引人注目的开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美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古诗《春江花月夜》先做大致介绍,并给学生解说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做到“胸中有丘壑”,再为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子。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而且使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并迅速地进入到了艺术情境中,一下子接收到了教师传递给他们的音乐信息,让他们在美的氛围中汲取了音乐的营养。最后,再设置一个好的结尾,对整堂课进行总结,以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预期。
三、总结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初中音乐改革的路上关键在寓教于“行”,大家应该形成合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感受,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初三音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已经逐步发展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农村受经济水平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可能像城市学校那样健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音乐教育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尤为突出。然而,目前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就以初三教学为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农村初三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农村基础教育目标错位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教学的定位都是为了升学。初三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是进入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因此,在许多农村初中进入初三以后,一些与文化课和能为考试加分的课程都相应减少了,音乐课频频为文化课
让路。
2.教师和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不如语、数、外等学科受学校重视,致使许多有才华的音乐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初中教学,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甚至无法胜任音乐教学的工作。同时,大部分学生虽然都比较喜欢音乐,但是他们更加喜欢的是一些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与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理论的音乐知识学习,音乐素养较为缺乏,学生所喜欢的音乐,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一致。
3.农村的教育经费与设备不足
农村地区,近几年在教育事业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他们在许多地方上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是投放到文化课教学上,音乐教育上的经费投入,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这使得音乐教育难以正常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想演奏一段钢琴曲给学生听,也因为设备不足没有机会。
二、解决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策略
1.正视音乐教学,转变教学发展观念
农村初三的音乐教育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将文化课学习放在了第一位,认为音乐课不过是学一两首歌曲而已,而且学生如果将来进入了好的大学,有的是机会培养自己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因此,许多人并不太重视学生在初中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转变音乐教学现状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地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学生进入初三以后,学习的压力更大了,但是在音乐课上,听一听轻松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和音乐无关的知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他们的心情。
2.将音乐教学与文化课知识联系起来
音乐教学看似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没有关系,但是任何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音乐教学为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并不仅仅只是学一首新的歌曲,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很多。例如,教师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可能会讲到贝多芬坚强的与命运抗争搏斗的精神,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勇敢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这对于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三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在音乐课堂上的欣赏教学,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一些人文类学科也有较大的帮助。
3.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农村音乐,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经费少,音乐教学尽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依然是以文化教育为主的,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投放在音乐教育上的经费比较少,致使音乐教育始终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发展农村初三音方逃时,必须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购置相应的音乐设备。如,在学习《瑶族舞曲》的时候,如果拥有一些乐器,如葫芦丝、二胡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总之,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初三学生尽管学业较为繁重,但是适当的音乐学习有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农村初三音乐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雷.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3(6).
【关键词】音乐教学 合作学习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18-01
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育理念日益被提上日程。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较广,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合作学习目标功利化、开展形式化、过程自由化、参与个别化、互动单一化、评价片面化。
1.合作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深层次的问题。大多流于形式, 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2.注重老师的导,忽略学生的探。
忽略了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被动接受的成份大,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学生已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答案。大多数学生处于盲目随从状态,不利于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老师讲授得多,学生思考得少。
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只是几个好学生回答就算解决了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人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考得少,参与面小,反馈面小,处于被动、机械接收状态。
4.忽视学生参与,学生自主性差。
在课堂上学生对回答问题者不关注,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及时做出补充评价,学习状态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进,共同达成目标的氛围。学生的参与意识差。
二、新课改下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
1.优化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勒温曾通过实验证明“在以宽松愉悦为特征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水涨船高,对学习过程参与度显著增强”。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时间,让学生大胆发言、补充、评价、展示。在动脑、动手的体验中感受音乐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体,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索创新的合作学习中去。
2.注重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协调,提高合作效率。
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而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角色深入参与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和思考的疑难点,作以恰当的指导,从而把握课堂的方向,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个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从而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从音乐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收获。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融入到每节课。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音乐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定乾坤。每堂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的才艺展示,音乐活动的参与,课堂参与度、表现情况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包括自评和他评。老师的评价只占一部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合作学习,给孩子一片蓝天,让他自由地去翱翔;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广大音乐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努力探索、不断修正。
参考文献
1 王 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2 万兴平.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J].湖北教研,2007
3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激趣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14-1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现状分析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对音乐的喜爱,并从中得到乐趣,是音乐教师锲而不舍的追求。但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学唱歌曲部分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学,而在倾听音乐部分则出现了“放松或休息”的现象,当他们听到某些音乐作品时,会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坐不住,甚至会产生厌烦等情绪,还有学生会坦率地说:“老师,这个曲子我欣赏不来,太高深了!”“这曲子太古老了,没兴趣啊!”在欣赏一些时间较长、音乐内涵较深刻的曲子,例如《二泉映月》《梁祝》等时,有的学生听到精彩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瞬间的兴奋反应,然而随后又恢复“游离音乐”的状态;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的倾听音乐状况呢?原因有很多。初中阶段音乐课程基本为每周一课时,教师和学生交流音乐的机会甚少,又由于学生有升学压力,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音乐学习虽有兴趣,但音乐学习的习惯并未养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
二、面对现状,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以良好的素质和教师形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教师自己肚子里没有东西,再好的设备、再漂亮的图片、再好听的音乐,也只能让学生产生一时的兴趣,听厌了、看厌了,可能学生就要睡觉了。要保障学生有效地听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还要有很好的教学控制能力。众所周知,放任学生自由打闹就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一味打压学生又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学生也许不闹了,但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有效性了。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兴趣氛围,进而形成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多个“兴奋点”,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兴奋”,即指人振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而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等等。
抓住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及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愉悦地踏上预定的航行路线。
趣导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达到成功所必备的良好开端,是体现学科魅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新课程与现阶段高中生课堂学习的和谐的桥梁。当然,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它将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撞击学生心中的火花,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让教学步入有效、高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多元化”含义探析
文化的“多元化”其实指的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准确解读“多元化”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它主要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或是相同文化内部的不尽相同的文化因素,以及它们与世界不同文化间建立的交流与联系。鉴于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会面对多元化的趋势的来临。但是多元化并不代表每种文化的战胜或消亡,它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能增加本国人民对别国文化的了解,还能促进本国文化更加完善”。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钢琴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思考与实践,必须建立在完全理解钢琴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保证与教学实践相契合。此外,高校应该紧跟教学任务的指引,在钢琴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不足之处,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去教学。基于对钢琴教学任务的深入剖析,此文分析了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必然要求
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它不但对演奏者的演奏能力与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演奏者对所弹曲子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钢琴教学通常把演奏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问题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导致很多教师认为钢琴教学就是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忽视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现阶段无论是在钢琴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材的采用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短期内虽然有效提升了演奏技能,但是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同乐曲所要展现的深层内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使用基础表达乐曲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及创作灵感。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帮助其了解乐曲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唱法与音乐技巧,同时又能够促使学生加强理论修养,提升艺术素养。
(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审美能力。当下钢琴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钢琴节奏、旋律和理解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可以在钢琴教学中带领学生赏析经典的钢琴作品,增强他们对作品所营造的音乐氛围的感受,使得他们能够借助钢琴去了解和认识世界,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通过研究、欣赏、学习钢琴曲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当他们的审美能力获得提升后,便能够去观察和认识更多新鲜、独特的事物,也就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去看待整个世界。“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拓宽他们的眼界。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钢琴曲中节奏与旋律的美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不可能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学模式多元化,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各种观念还处在逐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如果能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适当增添一些情感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丰富,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平和的性格以及拥有健全美好的心灵,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健康地成长。
三、我国钢琴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钢琴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应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参考,适当融入多元文化。在演奏学习中,每一位学生均为各不相同的独立体,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有不同之处,对演奏教育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需求。而当下的钢琴教学模式常常会忽略这些不同。当前,钢琴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乏关注,更难以实现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目的。从现今的钢琴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还不太彻底,没有完全理解多元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也不够多样。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依据
最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推行重新定义了钢琴教育教学,给出了新的目标及理念,指出了钢琴教育对学生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具有极大价值。“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没能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这大致表现为以下这两方面:其一,教师忽略了对所教班级中学生集体特征的分析。其二,教师没有重点分析每一位学生各自的不同之处。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班集体的共同特点和学生的个体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然而当下的钢琴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将同一教学方案运用于不同班级,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没有做到认真分析班集体与每位学生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缺少合理参考。现阶段,教学设计中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导致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三)教学模式不符合多元化教学需求
当前,高校依旧把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钢琴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同时,教师由于长时间接受过去音乐教学理念的浸染,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把教授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当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不相契合。不够多元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应尽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并在课程中兼顾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舞台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钢琴作为一种典型的西方乐器,曲目富含西方文化,由于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曲目的深意。
四、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式
(一)课程设计融入多元化思路
为了紧跟现代化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平常教学时,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面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比较异同。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去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和领悟其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作品。除此以外,高校钢琴教师还应重视对课程进行革新,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起来,帮助音乐专业的学生积累全面的理论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不仅可容纳大量信息,其操作也十分简便,多年来在教学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在钢琴教学中同样如此。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把音频、视频以及文字合为一体,丰富了钢琴课程的教学层次与内容,营造出了十分立体化的教学氛围。另外,声音与视频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风土人情,改变固有的文化思维。
(三)分组教学方式
每位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在钢琴学习方面的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弄清所有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再精心仔细地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分组教学的方式去传授知识,从而做到不但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共同之处,还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之处。文化的交融实质上是通过沟通实现的,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理解各异,应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接纳不同的文化。另外,分组教学常常运用合作演奏、欣赏演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钢琴演奏技巧,获得实践经验。
(四)集体课教学同一对一教学方式相结合
以往的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课程组织模式。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但这也占用了较多的教学资源,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学习、训练钢琴的机会,存在诸多缺陷。随着教育学以及信息化的发展,集体课程、线上课程以及混合式课程相继出现并广泛应用,弥补了一对一教学中的不足。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它容易受到教学环境、乐器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钢琴集体课的普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对一教学与钢琴集体课两者各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该本着创新发展的观念,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将两者的优势相互融合。一对一教学更能够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将这两种课程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
(五)情境教学激感
只有把艺术作品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逐渐进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之中。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应从曲目的内容出发,深入现实,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融合,进而去感悟乐曲中传达出的情感,并运用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法使情感得以完整表达。
五、结语
目前高校的许多钢琴教学曲目都源于西方,学生若对西方文化、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则会导致演奏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元化背景下我国钢琴教学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不符合多元化教学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应坚持从深化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出发,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及高校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拓展研究[J].当代音乐,2017,(02):31-32.
[2]周一舟.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艺术评鉴,2017,(19):116-117.
[3]张静宜.探讨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J].学周刊,2016,(13):181-182.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流行音乐;有效运用;课堂教学
在当前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今天,它无形中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偏爱。针对这一现状,如何能利用流行音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呢?通过实践调查得知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利用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利用流行音乐,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流行音乐,注重引导欣赏)即将成为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这样以来,学生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音乐艺术的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针对现状分析和认识“导学流行音乐”重要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原本就兴味十足,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确保所选的教学内容精而优。“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歌曲”,它的范畴更广,囊括了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一堂好的音乐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领能否吸引学生,并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就像交朋友一样。假如教师能在课堂上完整唱上一首动感的流行歌或是演奏一首流畅的通俗钢琴曲,学生必为之而定神。
从音乐课本分析,应让流行音乐进课堂引流行歌曲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潮流,亦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带进课堂,以使学生接触各种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的流行音乐……)。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方式及信息,还能为他们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经很多次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太喜欢上音乐课,但哪怕是五音不全的学生也会努力哼唱流行歌曲,这种令人深感无奈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满怀激情地去探究民族乐器的深层知识。
从改版后的新课标要求分析应正确引领,正面学习流行音乐。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辨别。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最好老师,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学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因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面对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教改中的这个热点,我对流行音乐进行课堂投以极大的热情,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从“吸引”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我结合个人自身教学体会,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现在的流行音乐辅助了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可选录给同学们听。如《东风破》、《卷珠帘》、《花田错》等歌曲,如前几年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火花》,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用韩文演唱,一次音乐课我用其作为进教室的舞蹈音乐,歌曲的效果使学生能马上跟着音乐欢快的舞蹈,并马上进入音乐课的气氛中。
(2)现在的流行音乐丰富了教学形式。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敢于决策为了孩子们更好得学习音乐而如何去当一个教学的真正导师了。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现场音乐会DVD等,形式可以不拘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
(3)有效的流行音乐,侧重了引导音乐欣赏。要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个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
三、面对复杂的现实关键在一个“导”字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简单的随大溜,而是有选择的、有目的地将那些积极向上、适合中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到音乐课堂。通过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极大的扩展了;通过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也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确,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在听赏、学唱、理解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明确了对流行音乐的认识,知道了作为学生应该选择演唱那些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流行歌曲。
综上所述,学生是多元的个体,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执着,他们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你很难把他纠正过来,因此我们唯有去想办法引领,去筛选,去把握好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方法与尺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取养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流行音乐是可以有效运用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我们音乐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地引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元素,相信学生会更加喜欢上音乐课,更加懂得欣赏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怡.《流行音乐与教材音乐的碰撞》.《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 NO.3
[2]张梦.《从“蜗牛”说起――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和反思》.《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NO.3
[3]陈子平.《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点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