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06:34
导语:在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项目管理及造价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及其更多的参与国际建设项目,逐渐的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造价控制方法,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其中一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一改以往以施工阶段的施工图预算为核心的造价管理模式,从以往的“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变成现在的“未雨绸缪、事半功倍”,效果明显。
一、工程造价管理
造价管理理论是随着生产力进步、社会分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合理规划有限资金,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引进了一套前苏联的预算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在继承和扬弃以往的造价管理理论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很多的局限,对生产力的发展或多或少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之下,必须考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局限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对从项目决策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各阶段产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其目标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以便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虽然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管理,维护各方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但仍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具体包括:
2.1决策的依据不完备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强调的是工程项目的造价效益比,其侧重于工程的造价环节,对工程项目完成后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很少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要远远高于它的建造成本,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后续管理。
2.2缺乏具体方法的研究
我国现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时候虽然考虑到了未来维护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这种设计一般过于简单,多是粗略的估算,并没有能够形成科学、系统地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的计算体系。
2.3造价管理的方法与国际不接轨
我国现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影响,受原有的基于标准定额造价管理体制的限制,工程造价的控制仍以工程实施阶段为重点。
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于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主要是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提出的。现在,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重视对投资成本、效益的分析与评价,其运用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强调对工程项目建设期的费用及未来运营维护的总成本最小。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贯穿于以工程造价管理阶段,以全周期目标管理为出发点。
2.贯穿于建设前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同时又对于施工方案的落实、评价及项目的运营维护。
3.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管理体系,实施事前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方法。
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研究的是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只是工程的建设阶段。
2.目标是使得包括建设费用以及未来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总成 本实现最小化。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包括工程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和对工程各个阶段的成本加以控制两个方面,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可以有效的避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局限,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考虑工程的造价和成本,它覆盖了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更合理。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使得人们自 觉地从工程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的建造成本及运营和维护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依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角度来看,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设计者自觉地从工程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的建造成本及运营和维护成本,从而实现选择更科学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材料,以便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从工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可以在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使得工程设计方案的评价、合同的策划及工程的施工方案等的确定更加科学合 理。
五、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5.1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对拟建工程进行策划,并开展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从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决策的依据是在所有外部条件都一样的条件下,选择工程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为最终的选择方案。
5.2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一般来说,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图的设计三个阶段。现实工程项目运作显示,在进行一个工程项目之前,要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尽可能详尽而科学的核实,衡量各种因素,并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对规划设计水平的进行鉴定。这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的工期及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决定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5.3造价管理的实施
参与者众多,关系复杂是工程项目的特点之一。特别是在对于有着公益性质的资源开发项目中,这一特点更加突出。工程项目从前期筹划到工程最后发挥效 益是各方博弈过程。作为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业主和承建方在博弈中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承建方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降低成本、获取工程利润;而业主方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钱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并且要尽可能地提高工程的质量。我们应该对整个造价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应以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工程招标文件,并编制合理的招标工程标底,选择合适的计价方式,确定工程承建方合同的价格。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人员应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时事的控制。
六、结束语
在一项工程项目中,业主方和承建方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由于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之间必然会发生利益冲突,为了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规避施工风险,我们需要利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使得造价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控制[J].门窗.2014.07.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公路工程;管理
0.引言
由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所获得的成果,让管理者认识到将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融入到公路工程管理中可能具有显著价值作用。事实证明,这一想法效果优良。也就是说,基于公路工程管理中充分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使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强化。然而,目前国内公路工程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施工管理制度不具完善性、管理力度较为薄弱等[1]。因此,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公路工程管理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现状下国内公路工程管理遇到的瓶颈分析
1.1施工管理制度不具完善性
现状下,虽然制定了施工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实施方面显得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施工不能根据施工规范进行的状况。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能以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而实施有效管理的情况。另外,还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制度方面不具完善性。显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公路工程管理的作用。
1.2管理力度较为薄弱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要想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便需要对公路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强化。然而,现状下,国内公路工程管理却存在力度较为薄弱的情况[2]。公路工程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较为复杂的项目,管理力度的薄弱会引发诸多问题,如施工不规范、施工安全饱受考验以及施工可能难以如期竣工等。由此可见,对公路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进行强化显得极为重要。
1.3资源配置不具科学性
对于公路工程来说,要想工程项目能够如期完成,少不了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虽然在实际工程中,这些资源均足量,但是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具科学性的状况,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规格、型号不具统一性;又比如施工人员积极性不高等。显然,在资源配置不科学的情况下,将会对公路工程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2.从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公路工程管理的强化
2.1第一环节管理
将施工之前的工程管理视为第一环节管理。在施工中,事故多数是因为勘察设计不具合理性,以及在路线地质调查中不够认认真而引发的[3]。部分施工单位虽然做了调查,但是重视程度不够,也很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便需要以公路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实地考察,并融入“因地制宜”思想,结合相关技术,从而保证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另外,在公路工程前期设计中,不能过分追求质量,需保证设计方案与周围环境有协调效果,以此提升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
2.2第二环节管理
将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视为第二环节管理。从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分析,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为:
其一,针对施工质量实施的管理。一方面,需制定并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实施于施工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以此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对工程施工整体层面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潜在风险,同时对环境影响因素及人为影响因素进行评估,进一步落实相关防范策略,以此为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其二,针对施工技术实施的管理。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来说,便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充分掌握施工技术,了解施工环境及施工方案等;并且,能够以具体施工方案为依据,对施工进度进行妥善编排。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便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以此使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能够获得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其三,针对安全施工实施的管理。安全施工管理,一方面需做好材料、器械设备的管理。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同时使其能够与施工相配套;做好器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使其投入使用时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需做好人员方面的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在施工中规范作业,按作业流程进行施工,以此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2.3第三环节管理
将施工后的管理视为第三环节管理。在这一环节,主要需要做好相关器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4]”的培训模式,从而使管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强化的基础上,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对于公路养护管理人员来说,需使他们熟悉这项工作,逐渐掌握新技术及新工艺,懂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一步为整体公路养护管理的强化提供保障依据。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目前国内公路工程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以及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针对这些问题,便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施工前期做好相关设计工作;施工中做好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工作,并融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后期做好相关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等。相信从以上方面进行完善,公路工程管理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菲.全生命周期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09:51-53.
[2]李超芳.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公路工程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Z4:65-67.
关键词:建设工程 全生命周期 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造价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建设工程中已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无论是我军建设工程管理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工作,都很少涉及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既可以为现代营房造价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为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中国建筑行业将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实施期包括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及竣工验收等。
根据中国建筑行业对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把现代营房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决策期、实施期、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规划立项、报批建设地点和规模、编报设计任务书等三个阶段;实施期包括编报设计文件、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使用期 包括运转(营)维护及报废拆除等两个阶段。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经过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关于其定义和核心思想的表述,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形式。笔者根据有关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定义为: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和各阶段造价比较,最终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造价最小化的指导思想和实用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70年代末,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提出:造价管理不仅包括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还包括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最终形成了以实现建设工程生命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于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完善期等三个时期。1974年到1977年: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和思想的萌芽期。1974年6月A.Gcordon 发表的《3L概念的经济学》和197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建筑师指南》是早期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的重要代表作,其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7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一个能够使用的范例》、《建筑师全生命周期造价核算与初略设计手册》、《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指南》等行业专著和指南,这些文献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完善期。这一阶段,模型化和数字化开始应用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来,并且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管理支持系统和仿真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He Zhi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的仿真分析》,其深入探讨了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确定项目运营维护费用的方法。
二是现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重点。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外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造价管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首先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一般来说,建设工程的生命期较长,受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对造价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Monammed Kishk与A.AL-Hajj共同提出的LCC(Life cycle Costing)框架,该框架利用统计学、模糊集合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提高LCC作为一个决策制定工具的质量。其次是实际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如美国交通部对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科学、全面、详细地分析,为其他建设工程应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及方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再次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软件的研究。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软件系统,如NIST的BLCC5.0和世界银行的HDM4等。 最后是全生命周期造价与环境影响集成的研究。由于建设工程具有能源消耗较大、运转维护费用较高的特点,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集成正成为国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者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
(二)国内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际中,主要采用的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因而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少。
主要著作有:知名学者戚安邦的《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该书在对当今世界主要造价管理理论流派进行介绍的同时引入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著名学者刘伊生的《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在介绍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发展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咨询队伍的建议。军事经济学院周述发 教授在其著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和定义。该书中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是目前国内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主要论文有:白冰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粗糙集估算方法研究》从粗糙集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投资估算方法,该文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利用数学模型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模型化分析的文章,对提高投资估算精确度和完善我国工程造价估算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任德瑜等的学术论文《浅议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从我国现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涵、意义,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几个关键阶段的造价管理等方面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韩倩倩的学术论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从市场视角、生产者视角和用户视角构建了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框架体系,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任国强、尹贻林的学术论文《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从现行造价管理模式的弊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优越性、意识形态、利益格局、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证明我国已经具备了采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条件。
(三)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还停留在以全过程造价管理为主的研究中。可以查阅到的有李松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研究》,其用一个完整的章节重点阐述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控制,详细地介绍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和模型方法。
相比而言,国外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和完善,而国内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则显得逊色许多,尤其是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更少。随着军队对“生态营区”、“节能营区”建设的日益重视和“现代营房”重大战略的提出,如何在军队营房工程建设中实现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总成本费用低的目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现代营房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华志武.电力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造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5.
[2] 马勇.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5.
关键词:工程管理 全生命周期 分包管理 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工程总量大幅增加。以2016年天津市蓟州区为例,电力工程总量较2015年全年增长64%,其中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也逐年增长,参与施工的企业较2015年全年增长了20%以上。电力行业传统工程管理方法开始凸显不足,无法满足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工程管理问题日益显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信息不共享:工程施工各阶段、各专业均比较独立,信息不共享,关联性较弱,管理人员无法从整体角度把控项目;二是对工程风险缺少必要管控: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无法提前预判工程施工L险,总是风险发生后再去补救,导致浪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三是施工队伍管理缺少有效手段: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满足电力工程施工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导致施工质量较低,甚至容易发生施工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光源公司采用工程管理系统,开展以计划为导向的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工程管理系统,意在解决电力工程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实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精益化、多样化管理
以计划为导向的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工程管理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五个阶段。其中,“计划―执行”两个阶段依照项目进展循环进行,而监控阶段是整个工程能够顺利执行的一个重要阶段,监控阶段以计划为模板,随时监管执行情况,如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电力工程启动阶段包含工程招标、工程投标、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工程派工;计划阶段包含工程计划、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领用计划;执行阶段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资料、工程变更、工程签证、隐蔽工程等,监控阶段包含施工进度监控、物资库存监控、分包人员监管等,收尾阶段包含工程结算、物资结算、工程竣工等。
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整合各个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以计划为导向的涵盖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
1.1注重过程管理,贯彻 “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管理思路
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上线前,各部门各业务的负责人之间信息不共享,工程进展情况同步滞后,制度相对孤立,只能针对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各负责人管理方式不同。比如负责工程资料的专责,只能确保最终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对于资料的时效性、与现场的吻合度均无法及时监管;同时工程资料对于领导决策无法起到实际作用,浪费了工程资料的使用价值。
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在开发前,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梳理并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流程,明确了每个阶段的输入项、输出项和具体职责,形成了多种表单模板。系统设计阶段,将整套的工程管理流程表单模板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了由工程管理系统负责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各岗位责任明确,管理到位[1],工作流程定义清晰,明确。
1.2以工程为核心,推动电力工程建设精益化管理,促进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诸多目标的实现
工程管理系统以工程为核心,根据工程范围的不同,将整体工程设计为三层架构,分别为“工程―工程段―工程区域”,施工范围逐层递减。工程包含整个需要施工的工作;工程段按照标段进行划分;工程区域按照施工的最小单位再次划分,可能是一段线路,一个小区,或者一个村。其中,启动阶段的投标、总包合同与工程关联;招标、分包合同与工程段关联;计划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工程计划、工程进度、工程资料、工程变更、工程签证等环节,与工程区域相关联,以最小的维度进行管理。工程监控的收尾阶段,均是从工程区域开始,逐层汇总到整个工程,实现细节到整体的统一管理。
以工程区域为管理单位,细化管理颗粒度,对于每一个区域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人员统一协调和调度,对每一个区域的工程成本、质量、进度、材料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精益化管理。同时,又可以自下而上进行汇总,将工程整体的状况展示出来,供领导层了解和决策。
1.3以数据为基础,统一数据格式,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整个工程的基础信息,也是领导在决策时的关键依据。在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数据处理者的习惯不同,导致异构数据普遍存在,造成整个工程数据呈现交叉互用、数据重叠、频繁更新、版本不一致等漫无头绪的复杂局面。另外,在数据的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缺乏调用、修改、保密等安全措施,容易造成数据信息泄露。因此,工程数据管理面临缺乏规范性、混乱无条理、数据不准确、没有保密性等诸多问题,加之不同项目的工程数据管理意识有强有弱,结果可能是有些项目的数据管理处于放而无收的无管理状态,对工程目标管理失去指导意义,项目管理也一片混乱。
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梳理各阶段各专业的数据特点,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并根据业务流程和权限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一份数据多部门共享,减少了大量数据的整理校对工作,提高了信息流通程度,增强了数据使用价值,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数据本身的分析上。
2 运用以计划为导向的工程监控手段,减少项目风险
在整个工程管理的生命周期中,计划是重中之重。随着工程施工的难度增加,施工人员增加,管理复杂度增加,工程计划制定的好坏,决定着项目的好坏甚至成败。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返工是最常见的问题,通常导致进度延后,成本超支。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通过制定完善的计划,并辅以全面的监控手段,可以尽早发现风险,随时纠正,减少影响。
2.1采用预制模板,编制详细计划
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之前,项目经理多靠主观经验制定计划,盲目安排工期计划,压缩投资,造成工程建设计划制定不周密,人、机、物料安排不合理,不符合电力施工规律。同时实际现场监管时也未必按照之前的计划执行,导致频繁的工程变更及返工,最终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只好降低质量或增加投资[2]。
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通过制定计划模板,减轻项目经理制定工程计划的复杂度,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整体的计划,进行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拆分,通过移动技术,发送计划到施工人员的微信端。计划管理包含工程计划管理和物资计划管理。
2.1.1工程计划管理
在工程尚未开工前,依照前期的现场测绘,将本次工程所需的施工工作编制为一份完整的计划,计划包含工期和工作量两部分。工程管理系统中按照不同的施工类型,选择不同的计划模板,项目经理只需要填写施工的时间计划以及施工的工作量,即可汇总成总计划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减少项目经理编制计划的繁琐程度,将注意力集中在进度和工程量这两个关键参数上。
详细的工程计划还可以细化工程监控的颗粒度。通过将工程计划拆分,逐步细化监控的内容,提高了现场施工监管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每天按照日计划进行汇总和分析,当发现计划偏差的时候,随时可以进行纠偏,使工程可以按照总体的计划顺利执行。
2.1.2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到位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所以物资需要通过计划来保证按时入场。工程管理系统中包含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领用计划。
项目经理在申请物资前,根据工程计划来编制物资需用计划。在工程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预设好的模板,直接生成物资需用计划的框架,通过调整细节,生成工程的需用计划。
根据工程计划的安排,物资需用计划会安排好各种物资的需用时间、需用数量。物资管理专责可以根据需用计划,筛选供应商,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关注点在于供应商的供货截止时间、货物送达的仓库地点。供货截止时间须早于物资的需用时间,如果无法满足,则可以通过调整采购计划,或更换供应商,或分批次购买,保证现场项目经理的物资需用不受影响。
项目经理根据物资的采购进度,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提交物资的领用计划,精确申请使用数量,避免物资的无端浪费或者损坏。
2.2多种手段并行,加强现场监控
计划的制定指导工程的进行,但是施工现场的监管也是重要的一环。依靠抽查来发现存在的所得信息滞后问题,故所得的结果无法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工程管理系统利用移动技术进行现场施工的监管。考虑到施工人员对手机的熟悉程度不高、对微信使用较为熟悉的情况,故采用“微信加视频播控球”的手段进行监管。施工人员使用微信关注了光源公司的企业号之后,根据推送的计划进行实施工作,同时在施工现场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和照片的上传,供管理人员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对于重要或者大型的工程,现场可以设置视频播控球,通过远程监控端随时查看现场的视频回传画面。
3 注重分包管理,加大人员监管力度
电力工程施工一般比较庞大、复杂,涉及到多个专业,例如土建、安装等。各专业之间需紧密配合。现在各专业领域通常由不同的分包商所承包,分包商及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现场各专业之间无法紧密配合,常常出现质量低下、进度滞后、成本超支、频繁返工等现象,而且不规范的施工作业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分包商和分包施工队伍的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1加强分包商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中针对分包商的施工资质和安全资质进行记录管理,每年更新一次,保证符合要求的分包商进入招标范围。除了资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对分包商施工工程数量、施工工程等级、施工工程竣工评分等级、抽查评分等级、施工人员资质和数量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直观地显示每家分包商的施工能力和施工信u,从而建立起合格分包商名录,作为进行新的工程管理的决策依据[3]。
3.2加强分包队伍人员管理
即使分包商资质符合要求,也会出现不同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一样,甚至是无证施工现象的发生。所以同一分包商下的不同施工队伍,乃至于同一队伍中的每个人员,都需要在系统中统一管理。所有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证书、从业考试成绩等信息,都会记录并及时更新。同时,现场施工的人员通过微信端进行工程进度汇报,施工记录都有迹可查,避免了人证不一致的现象。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光源公司在利用工程管理系统后,有力地解决了施工过程、施工监控、施工人员管理等问题,做到施工的每个环节可监控、可追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仅仅解决了信息共享、流程规范、人员规范等问题,在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后期我们计划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深度挖掘数据潜力,为企业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石岩峰,卫宏.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意义[J].山西建筑, 2010,36(33):194- 195.
【关键词】范式转换角度 全生命周期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具有着十分重要实际性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其本身的一些理论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面对在新理论改革下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成为了当下比较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来说吗,针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并且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笔者在对这些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并且相应的将自己在该方面的认知进行融入,基于范式转换视角下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范式及范式转换
(一)范式
所谓的范式实际上指的是一个理论或者是一个定式,其所支持或者是支撑的研究学者相对来说较为广泛,得到了其共同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工程造价管理来说,现今的范式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主要以“保质低价”为主,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工程成本上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
(二)范式转换
相比较范式的概念而言,“范式转换”的概念更为深刻,其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原有范式的研究内容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形成的一套新型统一化理论,能够被学者或者是使用者理解和赞同的理论,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范式转换”,对于范式转换来说,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建筑工程方面的理论革新和实践,工厂生产概念的换新和应用,都属于范式转换的一种实体化显现,对于时代来说,其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换,因此“范式转换”形式的产生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现象。
二、范式转换角度下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一)范式转换角度下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而言,其最终的目的是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施工的投入成本,这样的目的恰恰也是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相比较以往的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而言,所进行的范式转换过程还需要遵循以下两点:
第一点,转换合理化,作为的转换合理化实际上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理论革新标准,而是只在实际的理论应用过程中,对现有的工程情况进行了解,对应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各项化转换,充分发挥新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特殊能力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
第二点,范式认同原则,面对现今层出不穷的新兴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如何在其中进行范式认同,是目前来说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同时,对原始的管理理论舍弃和新管理理论的实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范式理论而言,其所需要保证的并不是对于原有管理理论的摒弃和废除,而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改善,只有保证范式认同程度达到更为高的标准时,才能够对这些理论进行实施。
(二)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全生命周期内,工程造价的控制,其本身就涵盖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影响因素直接决定着全生命周期内工程造价的最终成效,而对于范式转换下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而言,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是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因此,想要在全生命周期内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范式转换,其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是问题的解决,第二是新理论的实施。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进行完成的,要想保证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是需要将不确定的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为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打下更为坚实稳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内容的应用风险,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效。
新理论的实施:理论的实践性建立在实践方案的制定,只有对原有的建筑工程方案中将新理论作为整体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核心,才能够保证范式新理论的完美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要注重对范式新管理理论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找到新理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然后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整改,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范式转换角度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符合范式转换角度下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进而达到最终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过程中,这种理论上的范式转换必将带动整体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随着新兴理论的提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范式理论逐渐的被推广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工程师们或者是学者们做的就是对这些范式理论进行掌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建筑工程行业,其所管理的具体内容能够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特征,进而形成更好地管理体系,为人们建造出质量优异,成本更低的商业化和家庭化建筑,同时,通过这些范式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还能够大大的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收入能力,促进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建功.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基于项目治理和内部控制视角[J].新会计,2013.
[2]李坚.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电网项目中的应用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下文中以某全球规模领先的特大型公共服务行业国有企业的相应研究应用为范例,介绍了一种通过深入研究项目可研、采购计划编制、采购履约、竣工决算和转资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财务在项目建设中物资采购管理中的管控点,建立统一“两端”、规范“三线”的项目过程管控,加强采购全过程管理,提高决算编制效率,实现竣工决算由手工编制向辅助生成转化的基建工程项目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一、业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该企业在基建工程项目中的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中,工作核心是分析项目建设中物资采购管理中的管控点,部署关键环节信息系统强控制工具,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设置财务可以掌握的管控工具,推动业务的执行;推动设计环节、验收环节、结算等环节信息化应用系统内和系统外工作的衔接,促进业务与财务融合,实现工程物资采购和设备采购的前推、后移,提高决算转资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和应用了“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的设计核心为“统一两大关键端、规范三条业务线”,即强化设计端和结算端管理,加强合同线监控管理、成本线强控制管理及资金线信息融合共享管理,同时提高竣工决算过程自动化水平。
二、业务流程说明
(一)统一两大关键端、规范三条业务线
1.设计端
设计部门在完成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的同时出具项目资产清册(设计稿),该清册应列明各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设备和材料采购明细。该清册旨在从设计源头明确项目建成时的资产明细,并建立资产、设备、采购物料的对应关系。项目部门审核资产清册,并将其导入企业ERP系统。同时,启用信息系统强制校验,要求物料采购必须挂接到WBS(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最终,ERP系统根据挂接结果,自动形成资产设备和工程物资的采购申请。
2.合同线
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合同台账,实现合同执行过程监控,促进成本及时入账。(1)在物资集约化对于招投标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财务部门的管控意见。(2)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建议新增便于财务管控的条款,为财务后续资金支付的控制手段提供法律基础。
3.成本线
通过在项目实施、结算等环节增加管控点,促进集成业务入账时点与实际收发货,服务确认时点的一致性,实现成本入账的及时性,准确性目标,推动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付款进度相匹配。(1)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度的展示机制。(2)设备投运后,系统禁止发生新的采购申请和采购订单。(3)在企业ERP系统中开发管控工具(可开启和关闭),实现在投运公告30天后不允许新增采购申请、采购订单。
4.资金线
梳理资金支付环节的集成关系,确保在进行资金申请时,能够与项目、采购订单进行一一对应,并在金额方面进行逻辑校验,同时根据合同执行进度监控和控制合同付款情况。(1)支付时,校验合同累计支付金额不能大于合同金额;(2)在采购订单未及时入账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触发冻结付款指令。
5.结算端
统一财务对结算资料的审核标准,提高线外信息与线上信息的一致性,保证以结算促决算的有效衔接。(1)ERP系统中出具资产清册(验收稿)作为设备现场验收的基础,资产清册中具体设备/材料信息来源于资产级WBS下挂接的采购订单对应的相关物料参数。(2)项目部门、运检部门、财务部门依据该清册核对现场实物。(3)按照出具的资产清册(验收稿)中的信息建立设备台账,保证后续自动产生的资产带有WBS标识,满足按照WBS标识自动价值新增的要求。(4)ERP系统出具项目成本归集单,与业务部门提供的结算单据进行比较,为竣工决算的出具和资产卡片价值新增提供基础。(5)结算报告中将建筑、安装等费用明细至具体的资产层和分摊层,实现结算对决算的支撑。
(二)实现竣工决算自动化辅助功能
依据项目转资标示符和结算格式,进行费用分摊程序的开发;开发应用辅助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的系统工具,总部统一规定竣工决算报表的格式、内容、维度等信息,保证各单位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的标准化管理。
三、信息系统应用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在企业140多家下属单位获得广泛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从设计到转资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自2012年12月这一增强功能模块初步建成和应用以来,在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加强工程物资采购计划与采购行为管理、增强物资采购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能力、提升竣工决算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的支持,企业每年过百亿的基建工程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了全业务链工作效率,这一管理模式提升和相应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为企业的业务稳健和经营持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束语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针对大型企业基建项目工程物资及设备采购业务中的难点,从业务全过程角度着手,着重分析和解决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切入点零散、业务融合与数据共享困难、强制控制手段缺失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固化,实现了管理思想的落地,其所形成的信息化工具具有高度可配置性,具有一定通用意义。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 软件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探讨 浅谈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思考 关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探讨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浅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浅释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浅析 决定酒类产品生命周期的几大要素 基于大型电力变压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环境政策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影响 打造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浅谈公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浅谈地铁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控制管理 浅谈全生命周期效益型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通信运营企业的预算全生命周期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赵敏. PLM与企业信息化[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3(8).
[3] 刘晓希. 通信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4] 任岫云,李平.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管理[J]. 机械, 2010(S1).
[5] 何汉军. 运营商WLAN宽带接入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文件管理的基础理论。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有效加强前期文件控制。首先,本文讲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其次,总结了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秋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J].上海档案,2001年06期.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程计价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计价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作为新的成本管理思维模式应运而生,其基本思想是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关键目标是要实现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概括,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阐述了全生命周期计价法在项目各个阶段的运用,最后在成本控制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建筑企业;全生命周期;工程计价;成本管理
1引言
我国建筑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为止,该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定额为计价基础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生命周期计价法是有关评估资产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有成本的一种投资评估和管理工具。这种技术考虑了所有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维修维护成本、改造成本,甚至最后的处置成本,是一种既可审计跟踪又可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体系。根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情况,可把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目前,全生命周期计价已逐步取代全过程计价方式,但是具有诸多的突出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如何利用这把“双刃剑”让其为建筑企业所用,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2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影响因素识别
2.1质量对成本的影响质量总成本由质量故障成本和质量保证成本组成。质量越低,引起的质量不合格损失越大,即故障成本越大,反之,则故障成本越低。质量保证成本是为保证和提高质量而采取相关的保证措施而耗用的开支,如购置设备改善检测手段等。这类开支越大,质量保证程度越可靠。
2.2工期对成本的影响最佳工期是最低成本下持续工作的时间,在计算最低成本时,一定要确定出实际的持续时间分布状态和最接近可以实现的最低成本。
2.3价格对成本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施工图预算,而预算取决于设计方案的价格,价格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因此,在做施工图预算时,应做好价格预测,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4管理水平对成本的影响项目的项目经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并能充分调动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如质量问题返工、任务小组冲突造成窝工等都是实施管理时容易影响成本的因素。
3项目各阶段中的全生命周期计价
3.1投资决策阶段决策阶段是投资建设程序中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投资主体方案的选择,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95%左右。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各方面的研究,如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报告等。此阶段还应考虑运营及维护费用,还要考虑社会成本的影响。
3.2设计阶段研究表明,设计费用一般不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费用的1%,但其对投资的影响最高可高达75%。所以,要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保证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3实施阶段工程实施阶段招投标及工程施工这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统称为工程实施阶段。在进行评标时,评价依据应该由原先的建设成本最低变为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比如,美国爱荷华州的法律就规定,评价的决策依据是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在工程施工阶段,应以全生命周期造价理论为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确定及工程合同策划科学合理。
3.4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属于事后控制。为保证工程结算价格的公平、公正性,减少施工单位因利益驱动而虚报造价,应采用工程结算审查制度,通常而言经审查的工程结算比初始编制的工程结算价降低率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以上,所以竣工以后的结算审查对控制工程造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5运营维护阶段项目在运营和维护阶段是项目发挥使用功能的阶段,同时也是在项目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有重要比例的阶段,因此要选择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使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建设成本的大小决定了运营维护费用,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等前提下,建设成本的提高,可能会降低未来运营维护成本,达到总成本降低的目的。但是建设成本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佳,因此,必须从决策阶段开始,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
4全生命周期计价运用的相关问题
4.1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按生命周期阶段构建划分,具体包括初始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拆除成本等;按成本主体划分,具体包括企业成本、社会成本以及消费者成本;按绿色建筑标准的构建划分,具体包括节地成本、节能成本、节水成本、节材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基于满足特定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其他要求的同时,优化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其目的是在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特别是前期的决策、规划和设计阶段,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要使投入的资金达到最佳效果,投资者就必须综合考虑项目的前期成本、建设成本、未来成本,以及项目的社会成本和项目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同时,决策者们必须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系统考虑,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4.2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计算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数学模型有两个:第一个数学模型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运营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残值等计算;第二个数学模型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年度周期成本、非年度周期成本以及残值等计算。由于本文重点研究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
4.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4.3.1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最初阶段,是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基础。首要工作就是认真仔细地研究招标文件,充分了解其内容和要求,以便针对性地安排投标工作,要使投标文件做到有的放矢。在研究招标文件的同时,投标人还要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对招标工程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调查,这些是工程的制约因素,影响工程的实际成本。在投标阶段还必须进行工程量复核,可以采用一些报价技巧,如不平衡报价法,对某些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提高报价,而对某些工程量可能减少的可以降低报价,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的成本。此外,必须弄清分项工程的内容、工程量、所包含的相关工作、工程进度计划的各项要求、机械设备状态、劳动与组织状况等关键环节,据此制定施工方案,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的成本大小。
4.3.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针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计划,将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控制好计划成本。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要求结合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
4.3.3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成本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该过程的成本控制最为重要,要针对工程特点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对施工范围、材料堆放、材料二次运输、施工技术以及现场管理等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科学的设计降低材料堆放时间,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通过科学的规划降低材料二次运输距离,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与施工技术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
4.3.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而完整地编制好竣工决算并提交给业主单位,竣工决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注重财务资金的流通,及时收集各种竣工资料。及时收回拖欠款,加强资金周转。工程竣工决算通过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改进完善决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进行项目控制与管理。施工企业必须通过成本控制体系建立、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建立等,将相关人员积极调动起来保证相关措施得到很好的实施。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化施工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利润保障的基础。因此,现代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建立全员、全过程、全内容的成本管理以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并通过成本控制体系的实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5结论
全生命周期计价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可以计算建设项目整个服务期内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所有成本,以确定设计方案的技术方法。企业可以借助全生命周期计价技术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为获得利润保障提供基础,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逢波,蒋其发.建筑经济学新论-国际视角[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李小瑞.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