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经济探讨

时间:2023-06-28 17:06:38

导语:在现代经济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经济探讨

第1篇

一、经济法的性质

关于经济法的性质,有的学者主张,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经济法,“就其性质而言,它是公法,也就是经济行政法”。①而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在实体法的领域中,绝不能忽视施行着公法和私法的规制。在这一限度内,经济法为满足经济性———社会协调性的要求,不仅采取公法的规制,同时也采用了私法方面的规制。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法正是跨于公法、私法两个领域,并也产生着这两者相互牵连以至相互交错的现象。”②法国的一本大百科全书中写道:“经济法不仅仅是国家在经济范畴里使用各种权力方式进行干预性措施的规则,因为这样过于狭隘的定义将使经济法成为公法的一部分了。事实上,经济法包括更广泛的范畴。它既涉及私法,例如属于民法部门的商法,又涉及一些与经济事务有关的刑法和劳动法;同样也涉及关于经济规章制度的行政法、税务法;最后还涉及有关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③中国有的学者评述西方现代经济法的状况时指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法是公、私法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的法律。”④在外国,有些学者提出,相对公法、私法两大法律因素领域,经济法已形成为第三种类型的法律领域或中间法律领域。⑤在中国亦有学者主张:“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是独立于公法、私法之外的,并对二者进行平衡协调的一个新的法系。”⑥

者认为,现代社会经济法应该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现代经济法。经济法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它的规范既体现国家意志、同时又尊重当事人意志,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去处理经济领域的法律问题。这就显示出了它的根本特征:社会公共性。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它的规范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主要立足于保护当事人个体的合法权益。民法和经济法的共同发展、综合应用是构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中心环节。立法中,有些公法、私法的界限是明确的,如合同自由原则为私法,国家干预原则为公法。但是实际经济生活极其复杂,公法、私法并非直观地、一对一地反映经济关系,许多情况下必须合为一体,综合调整某一项或某一类经济关系。其中,私法公法化,反映了商事行为的公法化。例如,合同、竞争、交易、贷款、广告,这些都是商业行为,但政府出于整体考>!合同实行监督、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决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发放广告许可证等等。而公法私法化,则反映了政府行为的私法化。例如,国家成为公司的股东,或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还可以充当接受国际贷款的保证人,等等。在这里,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国家与作为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分开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法的一部分属于公法,即经济行政法。这部分法律全部或基本上由公法因素组合而成。经济行政法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它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管理法。我们无须回避经济行政法这个概念,但也不宜将经济法局限于经济行政法的圈子之内。经济法的另一部分则是由公法、私法两种因素融合为一体的,包括企业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业银行法、土地管理法等。公法、私法结合而成的这部分法律中,往往以私法因素为基础,以公法因素为主导。现代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特征,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协调,正是公法、私法两种法律因素有机结合的结果和表现。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范围,确立这两种行为各自的及共同的规则,规范、保障企业权利的实现和行政权力的实施,必须科学地应用公法、私法两种法律因素,不作划分不行,把它们截然分开也不符合当今社会法律体系发展的实际。社会法是公法与私法的结合。因此,在众多的经济

法学说中,我们认为“社会法说”最具有说服力。 真正的经济法不是国家经济管理法,而是社会经济管理法,①即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对社会经济秩序与私法结合的产物,它意味着私法与公法分离的时代已经结束,也是法律社会化这一重大变革趋势的一大标志———现代法律的重心从个人利益转移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兼顾上。尽管我们认为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的结合物,但是其中公法(即行政法)成份的比重更大。因为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国家权力特别是政府权力来统制经济生活,具有权力干预权利的公法特征。所以经济法与行政法具有密切的联系。传统法律把商品交换关系纳入民商法调整的范围。比如价格问题,如果买卖双方对价格没有异议,则买卖成交。这是商品交换中古老的传统规则,属于公理。现代法却改变了这一格局———除民法调整之外,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经济法也介入了。并非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完全由买卖双方自由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确定部分商品的价格,以“接近商品价值,反映供求状况,符合国家政策要求”,①因此出现了被称为“价格法”的经济法。其中规定部分商品价格是由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定价,部分商品是由政府物价部门实行指导价,部分商品是采取市场调节价。这其中的市场调节价,就是市场的等价有偿、公平互利等价值规律问题,它是社会自治性质的,属于民商法涉及的领域。而国家定价,则是反映国家强制性质的,属于行政法涉及的领域。这两部分结合在“价格法”中,构成了经济法。下面以个案来说明行政法与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国家一般不介入,一旦介入,它就产生行政问题,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张三要求李四赔偿某损失发生争执,这是民事纠纷。

当镇政府派员出面调处后决定免除赔偿责任后,就从该民事案件演变出行政案件。②另外,我们再假设,如果某商店将针线价格降低到成本价以下出售,国家一般是不会干预的。因为这是民商法调整的范围,只要消费者愿意购买,降价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该商店出售的不是水果而是钢材,那么情况就不同了。某钢材公司擅自调整钢材价格,则违反我国有关价格法的规定,必将受到行政处罚。针线和钢材在这里的区别在于国家对它们的管理态度不同。国家对于前者基本保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国家对于后者基本保持严格管理的态度。钢材的销售过程,国家权力以强制性方式介入其中,是由经济法调整而不是由民法来调整,在我国实践中被称为“经济执法”。新疆某市石油公司于1995年1月向市物价局提出书面申请,请示准予降价销售石油制品,物价局领导同意后由工作人员电话答复石油公司,并在申请报告上注上“备案即可”字样。

此后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工贸公司开始陆续降价。同年2月,市物价检查所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决定通知石油公司恢复原价格,同年3月,检查所对石油公司和下属工贸公司的价格进行检查,决定没收降价差额款三万余元。③到此,检查所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执行的则是一部被称为“价格管理条例”的经济法。石油公司和工贸公司不服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称他们的降价是物价局准许的。事实上行政法也存在于“价格管理条例”等价格法之中,因为其中已设定了一些规则,包括降价由谁核定,对降价的处罚由谁执行,等等。行政法的作用就在于:事先规定石油降价应由自治区物价部门具 体核定,市物价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准许降价属于越权行为;事先规定对石油公司等进行处罚应由自治州一级物价检查所负责处理,市物价检查所的处罚也属于超越职权。法院经司法审查,确认这两条后,判决撤销检查所的处罚决定。如果行政机关内部在处理该案时就严格按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那么行政法的作用是通过行政机关自己的自律得以表现的。而从本案结局来看,行政法的作用是通过司法审查得以体现的———它控制着行政权力———以法律来界定行政职权的归属,超越职权的可由法院予以撤销。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一)经济法和行政法的静态关系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些也具有行政关系性质,必要时也要采用行政手段。它们的区别有: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是物质利益实体的管理性质关系,不是行政管理关系;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主体虽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但都是经济权利主体和经济义务主体,都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及承担经济义务,并非一方是权利主体、一方是义务主体的单纯命令与服从关系;硕士论文范文经济管理法律关系追求的是一定的经济目的与经济效益,遵循的是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单纯体现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的意志和意图等;经济法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但也以行政手段为辅。

(二)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动态关系经济法与行政法从调整对象上来看是无法加以区别的。比如被视为现代经济法典型或核心的“反垄断(不正当竞争)法”显然属于经济法,其中授予行政机关统制、惩治垄断行为的权力,规定行政处分行为的措施、程序等。甚至有人认为这个法律就属于行政法,称为经济行政法。难道我们说反垄断法与行政法无关吗?显然不对。经济法的性质告诉我们,它主要是政府统制经济秩序的一个独立部

门法,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就存在于经济法之中。在当代中国,既然经济法是国家进行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而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机关对市场经济秩序从行政管理角度进行宏观调控,那么经济法的实施大部分属于行政权实施的过程。比如工商管理机关实施工商管理法规的活动就是行政权力实施的活动。在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法律又是如何控制政府行政行为的呢?这中间存在着双重控制关系,如图所示: 前者是经济法的任务,主要目的是控制市场竞争,保障经济秩序;后者是行政法的任务,主要目的是控制行政权力,保障经济自由。当然两种任务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有机运行的。强调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就是要把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环节都纳入法治化轨道。 在该目标取得后,经济行政行为将完成由恣意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因此我们认为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实体(经济法)与程序(行政法)的分工。在政府通过经济法控制经济活动的领域中,经济法主要是以实体法规范(授予行政权力)的方式实现政府控制经济生活的目标,行政法则主要是以程序法规范(设定行政行为的程序)的方式实现政府控制经济生活的目标。笔者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并不能构成实体法与程序法关系,行政与行政诉讼二者形成法律决定的实体依据都是同一的,这就是经济法等社会法,社会法的实施既依赖行政也依赖行政诉讼,行政与行政诉讼构成了社会法的一种独特的实施方式。什么是典型的现代行政法?是行政程序法。

现代行政权力的扩大与强化,很少表现在行政法里面,而大量表现在经济法之中。如果说行政法被瓜分后只剩下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那么这个“瓜分者”就是经济法。而行政法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程序法,因此经济法与行政法两者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分工关系类似于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工关系。经济法是行政法的私法化的结果。公法私法化是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趋势之一。它与国家权力干预的强化有关。“企图回到纯粹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国家缩减到仅执行收税员、警察和披戴甲胄的护卫之类的老的最小限度的职能,实际上是拒绝整个现代文明的趋势”。传统行政法作用的简单地增强则导致国家权力的过分强化,容易导致对个人利益、市场自由的损害,于是需要对传统行政法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国家权力不完全采用强制的方式对待经济生活。当国家权力向过去权力不介入的经济生活领域延伸时,便出现了以行政统制与经济自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新型法律领域,这就是经济法。两者社会牵涉面的重叠。行政法应当对政府一切公权力行为进行无死角的控制。既然经济法是国家权力特别是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法律形式,那么行政法应当对政府权力控制经济生活的活动实行全面“再控制”。所以行政法所涉及的面几乎应该是涵盖了经济法所涉及的社会关系面。换言之,经济法控制经济活动的面有多大,那么,行政法的涉及面也应当有多大。两者调整方式的配合。

行政法是以强制性干预为特点的,它不仅表现为对治安对象、纳税对象等相对人的强制,现代行政法更多地表现为对行政主体的强制。经济法是以政策性平衡为特点的,它一方面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保护经济主体的权利,因而不采取传统公法的强制性干预,也不采取传统私法的自治性调节,而是将两种调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政策性平衡。经济法的政策性平衡不是以简单的主张为特点的,而是以折衷和妥协的平衡态度为特征的。西方法律社会化或“社会本位”就是法律的政策平衡原理在西方国家的具体表现。运用政策性平衡方式是对传统私法与公法功能的一种折衷、修正和变革,同时它又代表着现代法的一种倾向。因此现代法在功能上是一种混合型或曰平衡型的法。政策性平衡的调整方式表现在法律内容上,就是政策(国家意志)对于公理(社会习惯)的修正。两者以不同的价值取向达到最终目的一致。社会法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所带来的社会公害、风险因素相关,主要功效在于限制市场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引起的公害,使风险分散、转移,让公众来承担,以减少损失,体现社会互助合作精神,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法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力起到依据的作用,一方面也防止权力滥用,另一方面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转。所以作为社会法的经济法,它保障政府对市场弊端的控制,实现经济生活的秩序价值;行政法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保障政府经济调控的适度,确保经济生活的自由价值。两者以不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于同一目的,即保障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三、行政法治———行政法对经济法作用的控制

从前述分析可知,经济法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运用民事方法、行政方法(甚至是刑事方法)来对私法关系进行全面干预与监控,民事救济方法的补偿性、滞后性、被动性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法的目的、宗旨,行政方法成为经济法基本的调整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当运用行政方法调整时,经济法与行政法构成依赖性的链接关系。即行政法对经济法的控制与救济。换言之,它的基本运作线路便是:通过行政对经济进行控制,通过法律对行政进行控制。三者形成良性互动。由于经济法等社会法处于公私法融合的第三法域,其私权救济部分通过民事诉讼实施,其刑事制裁部分除独立性的散在立法外已归入刑法典,均通过刑事诉讼实施,而其基本的实施方式则是行政与行政诉讼。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经济法与行政法构成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由于行政的广泛性、多样性、专业性,行政法不可能像诉讼法那样实行法典化,在具体经济法律法规中实体法与程序法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的日益提升,除了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外,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难度也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增加有力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和负责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有效、专业人才的稀缺等,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本研究将针对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认真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重新全面定义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1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

1.1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

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主要依赖的是各大城市的经济崛起和迅猛的发展。但农村的经济发展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分布和农民的实际数量占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的较大的比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我国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实力的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即是依据农村特殊的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对农村现有的资源进行二次生产和再分配,通过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有效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会切实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1.2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

结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这些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设置得不太合理。我国自改革初期就一直致力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机构的调整,但是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和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等,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机构在实际进行相关经济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还带有较为鲜明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色彩,即在处理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时,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割仍不清楚,一项工作的执行往往要纠结多个管理部门,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

1.3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欠缺

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也是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具体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于农村的生产条件相对较为落后,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相关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有限,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和从而有效提高实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影响较大的原因则是农村对相关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的招揽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将自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展现出来和通过较好的待遇条件吸引更多有能力和专业领域较为擅长的人才,及时地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注入鲜活的力量。没有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适时加入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队伍和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没能有效地与时俱进,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队伍的工作素质。

2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2.1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剖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只有建设出一支与时俱进、有全面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工作素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及时、定期开展相关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有效保证现有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时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另一方面则要从积极招揽更多的接受过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教育人才,及时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注入鲜活的力量,并借助这鲜活的力量进一步带动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

2.2完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也是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际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在全面、科学的管理体制的保证下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完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需要从两部分的工作抓起,一方面进一步调整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结合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中存在的部门划分复杂等具体问题,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调整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机构[1]。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及时健全相应的流通机制,确保农村与外界交流的及时性,有效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

2.3加强与其他合作单位的经济联系

为有效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实力的进一步的增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把加强与其他合作单位的经济联系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今这个逐渐“地球村化”的时代中,与其他经济体、合作单位的交流与联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彻底转变工作理念,不能只专注于自身现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上,而是要注重与其他人的经济合作[2],实现双方的共赢。

3结论

本研究从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入手,对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结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涵和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做出了相对深刻地剖析,清楚指出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彻底地改革的迫切的需要和需要改革的具体内容。尤其是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和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我们应该格外重视起来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定期举行相关的专业课程培训和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招揽力度,从有效提高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入手,更有力地保证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

作者:王民辉 单位:甘南县兴十四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加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全面了解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代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情况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工期的变化、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天气、地质环境以及施工技术、设备材料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工程项目风险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施工环境、情况制定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很容易对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2、投标报价的风险

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很多工程企业从设计环节开始就进行招标工作,由于施工企业的设计缺乏深度,所指定的单价不能包括工程施工的全部内容,在工程开工建设后,才能够逐渐发现工程施工图与实际图纸之间的差别,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变更,会严重超出投标的单价,为了实现风险转移,就会在合同中规定超过工程清单的相关费用由承包方承担风险费用。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还存在着恶意的压价竞争,主要是因为业主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以及相关制度认识不足,认为招投标的工作就是要尽量压低价格。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合理的安置和使用闲散的人员和设备,限制工程施工的设备使用,为了工程中标就会压低价格,使自己陷于风险之中。此外,我国的建筑市场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完善,对业主的约束不强,导致施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业主会以一种高姿态强制施工企业使用不合理的工程结算方式,实现业主自己的利益。

此外,工程的清单中的计量规则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不相符,在进行招标报价工作中,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采购材料设备时的风险

材料和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得到有效管理,能否保证质量,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材料、设备的管理不到位,由于材料设备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波动,施工单位又不可能在价格便宜时将施工使用的所有材料设备采购完毕,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导致施工企业的采购费用变得紧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租赁大型的机械设备保证工程进展,但是由于操作不当、或外界因素造成工程停工等情况,会使机械的使用率下降,如果出现提前退租,还容易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工期和质量,都会事先签订合同,工程预算人员会根据合同对成本、材料设备、人员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考虑,制定合理的工程建设计划,不论怎样周密的计划还是会有出现问题的可能,工程业主会将设计变更、以及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损失强加在施工企业身上,造成施工企业利益受损。在劳务分包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但是在目前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施工的意识,施工的技能不强,很容易使工程建设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二、现代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

1、 将投标的水平提高

首先,选择可行的经济合理工程技术方案,并依据合同要求以及工程本身特点和质量标准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要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合理的工程成本预算。最后,进行合理报价,报价必须要将企业技术优势体现出来,也要将工程中的各风险因素考虑进来。在进行投标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各项投标要求执行。要严格审查各个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设计以及实施施工计划与其他各种技术方案的审查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因为他们不仅了解技术,还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如果在投标的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以期逐渐的提高投标的水平。

2、 做好合同签订之前的准备管理工作。

(1)相对于签订合同之前的工作中,为了避免出现报价不实的情况,要仔细审查、监督施工材料的各种具体事项。由于当前实行的是招投标制度,企业之间的投标竞争很是激烈,因此,企业首先要将投标前期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其次,要制定正确的投标策略,比如企业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合理的编制,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利用投标报价的各种技巧等。工程预算的内容主要有工程造价以及劳动力费用和施工材料费用与机械费用等。要将这些方面的成本进行正确计算,从而将工程的目标成本以及利润确定下来,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2)在对合同进行签订时,必须要始终坚持平等、公正、公开的原则,双方在都同意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能够尽量减少纠纷以及索赔等各种情况发生。

(3)在签订完合同之后,要对合同进行审查和监督。为了使企业利益免受损害,企业必须要有相关索赔意识。一旦发现施工方没有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实际施工,就必须要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向其索赔。如果合同出现了变化或者是解除的情况,就必须依据相关的合同法规定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各方也应该掌握对自己有利的相关证据资料及时提出索赔申请,减少企业损失。如果损失是由企业造成的,就必须要将原因找出,并运用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3、 对施工材料价格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

要想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控制,就要将国内外市场的各种状况进行综合考虑。企业要合理地对材料价格变化进行预测,并对价格上涨造成的各种风险做好应对措施。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出现了价格上涨的现象,首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忽视工程的质量。然后,对施工的工期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增加。总而言之,在遇到价格上涨时,要在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4、 对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等加强监督和管理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费用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成本。要想实现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就必须要对设计变化以及现场签证的审核进行严格控制。因此,要建立起相应的控制与管理体系。第一,将体系中的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合理制定;第二,将各个环节的责任方进行明确;第三,将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配;第四,对不同流程环节的相关确认时限进行设置;第五,将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完善。施工单位要将控制与管理体系进行灵活掌握,并做好落实,从而保证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对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途径来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有效规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包乐. 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23)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自加入WTO十余年来,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从理念、制度、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加以创新,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1.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已进入平缓期阶段,国内企业经管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是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关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二是企业管理仍以粗放型管理为主,过度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对资源利用率不高[1]。因此,实行经济管理创新,可持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这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

2.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企业经济异常激烈。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竞争压力迫使其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而管理上的创新也会促使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确保企业发展壮大。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管理念滞后

受长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仍比较落后。这成为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的第一障碍。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危机意识,对企业经济管理定位模糊。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完全不重视企业经管工作的创新。还有一些企业只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

2.经管制度不健全

这是国内不少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极大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突出问题是制度执行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主要靠人来管,造成制度常常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相应的效用,约束力不够。

3.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一是部分企业仍会任人唯亲,不能为企业选用合适的人才,因此,也无法发挥人才优势。二是不少企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造成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让员工心生不满。三是缺乏健全的人才激励与晋升机制,极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四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尊重意识淡薄,缺乏人性化的关怀。

三、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1.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制度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从思想上的转变,观念上的创新抓起。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经济管理阻力仍主要源自管理理念的滞后。因此,企业高层必须更新理念,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树立创新管理观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来指导企业创新。同时,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制度方面的创面。制度创新可利用一些约束性条款,让企业成为一个高效运行的经济团体[2]。制度创新也可构建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防止约束过度而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也能避免企业过度开放而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2.重视战略层面的创新,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企业经济管理层面所制定的企业战略首先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并且还应着眼于全球化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大部分企业都在大力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自身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并达到经济管理方面所制定的目标。简单来讲,通过对企业前瞻性与全局性的战略创新,能让企业以更强势的姿态应对外部挑战,并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通常可以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与宣传、品牌价值培养等方面进行战略创新。

3.加强组织创新,提高企业各部门协作效率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内企业传统的组织机构往往难以应付。要加强组织创新,可从三方面抓起。一是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摒弃原有的垂直多层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使企业的智能机构得到压缩,从而形成一种扁平化、更紧凑的横向组织结构。这样能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也能提高管理的执行力[3]。二是构建柔性化的组织结构,用于突破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过多约束。比如,可成立一些临时性的组织机构,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多元、灵活,能更好地应对内外部环境。三是形成虚拟化的组织结构,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与创新,并在组织中实时反馈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与知识等,从而形成一个无形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引导员工积极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强人本创新,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5篇

一、引言

地球资源终会枯竭,也正日益枯竭,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维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工业生产中能源节约离不开循环经济,尤其是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循环经济建立在人和自然关系的调节基础之上,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到生产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与可循环利用。可见,循环经济是一个闭环,它将生产、环境、生态、系统很好的结合和融合,最终形成一种环形的流动经济模式,促进了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发展,为煤矿企业今后更加健康科学、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山西省的煤炭工业在全国而言是非常典型的,一方面煤炭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稳步提高,煤炭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煤矿资源枯竭,煤矿市场萎缩,改造转产与升级的压力。特别是08年之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效益也出现了显著的滑坡,整个煤炭产业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而探索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煤矿循环经济发展不失为解决煤矿发展困境的一个有力手段。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煤炭企业可以逐步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够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企业与企业环境(包括人、员工、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其次,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多元化和循环经济能够延伸煤矿的产业链,扩大煤炭企业经营模式,将企业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甚至煤矿生产中的废弃物都可以重新利用,成为煤矿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有利于煤矿横向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交互市场,降低企业开发和经营费用。第三,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有效手段。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转“堵”为“疏”的做法,是摆脱了过去企业治污中从源头到产品全过程投入的常规治理,转变传统的“为治理而治理”的思想,将生产废物视为可利用的资源,挖掘相关的资源产业,形成循环经济链条,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破解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难题,也找到了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也可以极大的缓解煤矿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三、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煤矿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煤矿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转化融合,使得煤矿生产的物质资源能够充分的循环利用。传统生产企业的产业链为“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这是一种线性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产业链条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可以循环的模式。推动生产有传统模式向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转化是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经营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经济发展的思想认识

煤矿企业必须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尤其是煤矿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从推动煤矿科学发展、完成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三大责任”方面着力,提升对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煤炭生产经营思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调动煤矿企业管理层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推动煤矿循环经济的落实和开展。

第二,选准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毋庸置疑,清洁生产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不二手段。煤矿企业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以煤矿主产品煤炭作为核心的产业链,围绕原煤的精加工、深加工开展生产,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础的产业模式,也是发展其它纵深型产业链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煤炭循环经济,煤矿生产企业也不再是立足于传统的原煤开采与销售层面上,随着煤炭产业链条的衍伸,煤炭洗选、焦化等已逐渐成为矿山的支柱产业,原煤在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煤泥等附属物,焦炭生产形成的煤气、焦油等副产品,经过再生的开发挖掘必定能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还有一些大型高效选煤技术、煤炭的液化技术、地下煤层气开发、高硫煤地面汽化等,这些煤炭的深加工以及洁净煤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利用煤矸石等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利用粉煤灰等生产水泥、肥料等转化技术;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发电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可以在煤矿循环经济中形成产业从而大显身手。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状况,因地制宜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 现代经济管理 重要性

一、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增多的同时,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推出,使得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正规化和专业化。2007年,我国建设部正式提出政府资金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课题,即全过程工程造价模式由此提出,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确保建筑工程承包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决定着工程整体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也是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资金管理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二、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准确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效果,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所设计到的工程品种差异性增加,工程施工技术更加复杂,工程施工设备大型化机械化,工程施工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因此,工程施工期间的不稳定性增加,使得工程费用管理工作的困难度不断提升。就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来说,工程造价估算以及工程预结算造价管理工作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的需求。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倾向于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在强化了工程预算评估的同时,加强了对工程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和约束,将工程施工各环节的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促进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同常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精确度要更高,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工程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完善和补充,并针对问题进行适时调整,将资金消耗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对于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而言,更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提高了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工程造价预算评估的精确度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金因素,保证了我国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全面性。我国工程总投资费用包括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程流动资金两部分,当工程招投标活动结束后,工程业主就会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进行资金的投入,开展相应的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造价工程师会全面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精确度的相关因素,如市场价格变化、施工内容变化、银行利率问题、施工条件因素等等,将工程造价预算准确性大大提升,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有利于降低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风险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现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降低工程施工风险,提高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能够通过造价工程师的系统性分析以及对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从而提升预算资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充足,避免建设资金问题影响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是对工程施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序的分配和调整,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从而优化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资金消耗,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就是在工程竣工之后,配合工程业主进行工程验收工作,并针对工程资金内容开展工程款的结算,最终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了工程资金的全面管理,降低了管理风险,实现了管理的高效性,对于我国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结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最为全面且准确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降低施工资金的消耗,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来说,实现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使现代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更符合现代工程施工项目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岑佩珠.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8,(22)

[2]王颖慧.对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索赔相关理论的思考[J].民营科技, 2010,(06)

[3]尹怡谦.论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5)

[4]管弦.试论工程造价控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 2009,(02)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管理方式也更加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经济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也势在必行。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1 现代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是贯穿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企业通过经济管理水平工作的开展,可以对相关的生产、经营等过程进行调整控制,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二)相关性强。当前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出发,制定长期有效的经济战略方针,以此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指导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当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企业在经济管理水平领域做出良好的指导,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经济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企业在发展前途和经济水平,所以必须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整体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

(三)指导性强。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经济管理者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通常都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制订出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财务目标可以看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根据经济目标制定一系列的行动方针,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多方面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调节提高,更好的指导企业管理工作。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企业在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企业大多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方面并没有尽如人意,在很多企业中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往往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完全贯彻制度条例,表现出形式化,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没有尽到企业管理制度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模式落后。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还未实现管理模式转变,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阻碍极大。随着国家对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用扩大投资的手段也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员工的基本素质水平不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在奖惩、激励制度方面并不完善等等,频繁的员工流动和激励机制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下不但影响日常工作和管理,还影响长期的发展规划,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组织机构僵化。许多企业在组织机构上存在岗位重复、人员重叠的现象,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比较僵硬呆板,没有形成一定的灵活性,也不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往往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认识到企业组织机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 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一)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管理理念的落后上。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改造,必须要创新理念,以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工作开展,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氛围,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两方面进行。从战略管理层次来看,创新的管理方法具有明显的特色活力,可以转变传统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未曾面对的难题,所以需要制定严格的危机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危机意识的传递,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的经济运行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能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导者与决策者,应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的制定,并确保该模式的彻底贯彻执行。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并且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效果和执行力进行评估,形成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并确保员工获得经济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三)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方面,制度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创新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可以提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良好的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平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供良好的保证。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制度的创新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资源的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对经济资源的管理不仅需要物资与资金的合理配置,还需要从企业管理人员着手,首先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管理者具备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技术技能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并经过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对从事与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的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其次,强化员工意识,要让员工认识到怎样才能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有充分的认识。三是通过制定良好的激励制度,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了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必要的。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管控,从整体意义上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当前企业大多数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开展了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进行规划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对企业财务进行管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也提高了员工的管理能力。由此看来,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也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监督,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高额利润,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改变的,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经济各水平现状出发,对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经济资源的管理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几方面入手,进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 前言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

2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3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

3.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3.2.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3.2.3 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见图一),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

图一 茶树地衣

3.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4],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

3.5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

3.6 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4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的萧条和单调局面,植物的种类也逐渐开始从少到多发展,在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些设计师单纯追求大手笔和大尺度的设计,很少栽植乔木树种,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组成的不同的图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植物绿化园林逐渐成为展览品,违背了其生态发展的原则,也不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是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当将园林植物的适应性生态发展当做植物种植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特点,真正体现出现代景观的整体风貌,遵循当地植被生长的一般规律,充分应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构造出城市绿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遵循其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多些客观分析,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状态,从而为人们创造出美观、舒适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字:住宅小区; 景观设计 ;性化设计Abstract: 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upgrad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o emphasize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people for a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and higher demand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nd therefore become the Hyundai Resid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umanized Hyundai Residenc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性化是指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又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给消费者带来方便。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是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何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呢?首先来了解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的组成元素:

一、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的组成元素

1.1 植物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 现代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状态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植物绿化环境中乔木、 灌木、 花草等植物相结合,使得绿化植物在小区住宅中高低错落、 远近分明、 并且疏密有致, 增加了绿化景观的层次性,使其更加丰富;

(2)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在住宅小区的规划中相结合, 在现阶段的绿化趋势发展中,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为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绿化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与硬质景观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住宅小区绿化的内涵。

1.2 水体运用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生态环境的灵魂。有了水,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才会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有生动的气韵。在绿化环境中水体通过不同的造型能够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水体设计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动态水体主要为喷泉、涌水、瀑布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空间的活跃气氛;静态水体以不同深浅的水池形成平静的水面,增添空间的宁静气氛。水体与植物、园林小品一样在改善环境小气候、丰富景观、增加视觉层次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

1.3园路设计

道路是住宅小区的构成框架,具有疏导住宅小区交通、使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更加简约化、规范化的功能;好的道路设计本身就能够成为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进行居住区道路的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通过通盘考虑赋予住宅小区道路各种美的形式。

1.4 建筑小品

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功能,在空间构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建筑小品功能简明、造型别致、体量小巧,是构成游园空间活跃的要素,起到丰富空间和点缀、强化景观的作用。常见的有凉亭、花架、雕塑、景墙、园桌、园凳、栏杆等。

对于一项建筑,它是否应该存在,它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与周围相配合,更重要的是能否体现建筑的人性化。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不仅要求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存在物相符合,建筑的内部也要有人性化的设计。目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人一建筑一自然”是构成建筑世界的三个要素,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它要求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环境因素,同时还要保证自然环境的顺利运行,让人类生活得更好。建筑内部的设计体现在户型、采光、内部设施、绿化等方面,户型要充分利用空间、布局合理;保持合理的楼距,尽量满足更多用户的采光条件;建筑内部设施要齐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绿化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健康水平,也是与用户密切相关的方面,规范的绿化条件是每个建筑必须做到的;总之,这个建筑工程的设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

二、住宅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哲学。人性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然在人性化的设计中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社会的人,群体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和社会整体的结合。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设计的方向,以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在城市设计中 ,无可挑剔的建筑和无可挑剔的组合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城市设计就一定优秀。评判设计的优劣,首先要看人们是否乐意在设计的成果中进行自愿、愉快的活动,因此在设计中人的需求、人的行为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2.1人性化的设计包括行为活动的物理空间需求和思维活动的心理层次需求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尺度宜人的空间:

2)适度围合或开敞的空间:

宜人的物理空间的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热环境等:

4)安全、方便的活动设施:

5)考虑不同情况的人群需要,设计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场、动静分区;等等。

人心理层次需求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维变化,引发心理感知。 主要的心理层次:

视觉形象带来的愉悦感;对场所的认同感;获取更多的信息;社会历史的延续等

2.2功能性的建筑设施

功能性的建筑,包括有桥、临时休憩的长凳长椅、照明的灯具设备等,这些都应该展现出地方文化特色,以南宁市的独特人文以及地理特点为基础和依据,来进行设计。针对此类设施的布局、整体的风格以及设计的细节等,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展现出独特风格的同时,还需要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景观客观性作出积极的贡献。

2.3服务环境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小区的服务环境的规划时候要从服务便利性以及环境破坏性进行考虑。同时还设立相关的服务设施以及网点,对相关的环境质量问题进行要着重解决,进而实现服务、居民便利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平衡。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服务设施以及网点,可以不进行规划。对于居住小区的垃圾处理工作,可以积极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例如可以在资金较为雄厚的居住小区建立相应的真空垃圾管道处理系统,系统优点为封闭性能良好,污染较低;而在财力较为有限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应的固定垃圾压缩站系统。另外,还要对居住小区采取相关的措施,有效进行垃圾的分类、有效增加生活垃圾进行收集与清理的次数,这样能够有效保持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

三、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汪志仿.浅谈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2]任丽坤;张福东;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景观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