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通讯方式

时间:2023-06-28 17:06:39

导语:在网络通讯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通讯方式

第1篇

2009年,中国3G元年,在这一年,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3G网络正式投入商用,中国移动通信领域也随之步入3G时代。在3G时代,高速的语音和数据业务、流畅的无线移动视频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在原有固网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依托3G网络的“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远程查看视频监控画面、实时监控管理。这为发展防汛抗旱应急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快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当前以租用、联合建设的方法,从三大电信运营商中选择一家运营商,依托3G网络,发展防汛抗旱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子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一种高效经济的发展模式。该系统能实时监控汛情、险情突发部位,及时向指挥中心传递工程现场视频信息,第一时间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实现和各种预案的有效联动。

2 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1 系统概述

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最新基于3G通信网络的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它把经过视频压缩编码模块压缩的摄像机图像,通过智能无线通讯终端发射到3G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交互、发送/接收、加解密、加解码、链路的控制维护等功能,根据应用把实时动态图像传到距离用户最近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信网络(根据当地3G网络发展情况进行选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Internet或手机从系统总监控中心得到实时图像信息。该系统整合了3G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优势,无论您身在何处、在何时间,都可以迅速接入系统,随时随地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2.2 系统功能结构

该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前端视频采集部分、承载网络、中心平台、监控中心、访问客户端。

前端视频采集部分:由高倍变焦摄像机、室外云台、控制解码器、3G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构成。

承载网络:中国电信的CDMA2000网络(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中国联通WCDMA网络),根据本地网络覆盖情况,择优选择一家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

中心平台:中国电信“全球眼”监控平台、中国移动“守望者”监控平台或中国联通“宽世界-神眼”监控平台。

监控中心:只要是一台具有公网IP或者域名的服务器即可。启动服务后,就等待各个监控终端的连接;对于始终在线的终端,可以按照需要查询当前的图像情况,也可以自动不停地记录监控点的图像变化。

访问客户端:用户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网络终端等登录移动监控平台来查看相应监控画面,实现对监控现场的远程视频浏览、云镜控制、录像、视频截图等,实现远程视频查看、远程应急指挥功能。

3水利行业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3.1 设计功能

水库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监测水库蓄水水位情况,监视闸门和水流情况,监测水库、坝区的周边环境。

河道监控:通过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上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况,监测水面清洁度,监控河道沿线重要地段的情况。

防汛应急移动监控:通过车载、便携式3G视频监控系统,第一时间将工程现场情况、汛情突况传送到指挥中心,监控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管理与指挥。

防汛通信、水雨情采集传输设备监控:远程监控防汛通信设备和水文监测仪运行状态,保障水利信息传输平台的稳定运行。

特殊情况报警:当监控点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把监控图像传到指挥中心,并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相关权限人员发短信报警。同时具备现场喊话及光电警示、告诫功能。

现场指挥:远端控制中心与水库现场具备语音通讯功能,遇到情况时能够做到远距离指挥。

3.2 系统组成

根据以往水利项目和水利行业特点,对于河道、水库等重要设施的监控项目,往往涉及的地理范围比较广,监控点比较多,需要监控的人员相对分散,而且大规模的监控项目对于系统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需要尽量减少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

(1)前端视频采集部分

前端视频采集部分主要由3G视频服务器、摄像机、声音输入输出等设备组成。

摄像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包括镜头、CCD、云台、解码器、防护罩及支架等。根据被摄物体及摄像地点的不同,摄像装置的具体配置也各不相同。现在室外一般采用一体化球形摄像机,自身带云台、解码器、一体化变倍镜头和一体化球形防护罩,可靠性较高,效果好。根据具体环境需求,可以配置一些辅助设备,比如在闸门附近安装大功率的探照灯及红外线灯;系统可远程控制灯光电源开关,保证远程人员清楚地监控到闸门的开合状态。

3G视频服务器是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处理的重要设备,其内置3G无线modem,内部存放有3G的网络连接端口协议,并嵌入式地实现了TCP/IP协议、POP3/SMTP协议,同时支持动态IP,完成与3G基站的无线连接与数据交换。它完成模拟视频监视信号的数字采集、影像压缩、监控数据处理、报警信号的采集、网络的Web等功能。它可将前端的模拟信号同时处理成高清晰的实时数字图像到网络中,保证监控中心和本地涵闸都能实时监控到现场情况。

声音输入输出设备,实现现场声音实时监听、点对点语音对讲、点对多点语音广播、监控中心指令下达、实时现场指挥等功能。

(2)承载网络与中心平台

根据本地的3G网络覆盖情况,优先选择一家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系统作为承载网络(如中国电信的CDMA2000网络及其“全球眼”平台)。

3G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在准静止条件下能够达到2Mbps的速率,即使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传输速率也可以达到144kbps,能够支持音频或低速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3G网络的发展,使得远程视频的无线传输已变成现实,可实现前端监控点与监控用户之间的无缝链接。

(3)监控中心控制部分

水利视频监控系统采用Brower/Sever结构,用户在水利厅(局)局域网设立一台网关服务器通过Internet链接电信运营商的“视频监控平台”平台,并设置系统存储服务器。该系统配合数据库,主要完成现场图像接收,用户登录管理,优先权的分配,控制信号的协调,图像的实时监控,录像的存储、检索、回放、备份、恢复等。

同时我们根据流域视频监控管理的特点,将系统分为两级进行视频监控管理,即:监控中心、本地涵闸。每一级都有相应的权限,并有其独立的工作环境。监控中心拥有最高的优先权,所有下级用户对涵闸的控制操作都需要向其申请,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在权限内实施操作;本地涵闸也是涵闸的直接控制端,根据分级控制的要求,在无高权限人员控制时,可执行控制操作,以确保高级管理层的优先权,规范闸门的管理制度。

监控中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安装多画面大屏幕显示设备,配置相应数字视频矩阵,任意切换图像显示。

(4)访问客户端

内网、公网、手机用户安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接入网络,利用IE浏览器查看本地和远程现场情况,实现对监控现场的远程视频浏览、云镜控制、录像、视频截图等,满足客户远程视频查看、远程应急指挥的要求。

4 系统特点

系统特点如下:

(1)代替光纤和专线,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为用户节省大量的费用。

(2)机动性强,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理位置。

(3)可灵活方便地进行安装部署。

(4)提供高可靠性,保证不间断的视频监控。

(5)传输速率高,图像清晰流畅。

(6)支持网页、手机、上网电脑浏览视频。

(7)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打开电源开关便可投入使用。

5 建设效益

发展有线视频监控需要铺设网线和光纤,基础网络工程量很大,成本较高,而且在传输途中极易受到复杂地形的影响。水利行业水利工程众多、流域面积广,汛情险情突发地段不确定,所以在防汛应急通信领域发展有线监控是不可能的。

采用3G视频监控,灵活、机动、快捷,在汛情险情突发地段,只需要架设一个摄像头,在3G视频服务器上安装通信卡并接入3G网络,就可以把视频图像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相关人员在远处进行决策,极大提高了科学决策指挥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6 应用前景

3G网络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高、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建设费用低等诸多优势,因此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是未来防汛抗旱视频监控发展的主流。然而,使用费用却是3G视频监控系统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业内人士对3G监控系统在工作中产生的流量进行统计后发现:一个3G视频探头如果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产生4G的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提供的计费标准来计算,3G监控系统运行一天需要花费近200元。如果安装多个视频监控点的话,这个费用更高。这对经济不太景气的行业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目前只能在防汛抗旱应急领域作为应急使用。真正的大规模在防汛抗旱中使用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等待3G网络使用费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段丽. 移动通信技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王华奎,李艳萍,张立毅,等.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通讯 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信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因此,网络通信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通过现如今对计算机要求的不多增加,对网络通讯的要求也愈加增多,这就要求它要具有高效率,才能实现计算机信息通信。笔者浅析计算机网络通讯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发展中奠定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出现这种的问题

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下,整合网络通讯中所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重点问题:

1、通讯信号问题。计算机网络通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通讯信号不稳定,这类问题属于干扰问题。现如今,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线缆不断扩大,会对其降低原由水平,得到干扰,这种现象无疑是影响网络通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价值。这样的状态下,无疑是降低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质量。干扰通讯信号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1)通讯线缆遭到损坏,以至于信号在传输中出现连接失败的现象。(2)通讯装置不符合标准,使通讯信号和设备出现相斥。所以,通讯设备不能高效的传输信号,以至于信号出现不稳定的现象。(3)环境影响,计算机通信线缆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会直接影响整个通讯网络的信号。

2、通讯技术问题。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技术方面,主要是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两个因素。前者故障表现出的形式就是通讯明显不正常,当计算机网络通讯存在软件故障的时候,用户在进行网络通讯的过程时就会受到干扰。例如:网页打不开、QQ下线等,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网速迅速下降。硬件故障就是参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的硬件设备存在问题时,网络就会出现相关错误代码和提示,切断网络通讯的正常运转。通讯技术中软件、硬件的影响较大,要积极采取对策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3、通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严重阻碍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发展,很多违法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对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攻击,破坏网络通讯,形成安全隐患。比如:攻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的特点,根据更改主要信息的方式,在网络通讯中植入病毒,以至于通讯网络的瘫痪,与此同时,攻击者再利用远程控制,将盗取计算机用户的信息。这种现象容易导致重要文件丢失,信息传输得不到保障,损害用户的利益。

二、计算机网络通讯问题对策

对于计算机网络通讯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相对应的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法,有利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与稳定。

1、稳定通讯信号。计算网络通信中最重要的就是通信信号问题,我们要结合通讯信号不稳定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解决方法。(1)加强通讯线缆的保护,确保通信电缆的完整性,施工单位一定要对线缆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建设。(2)对计算机通讯网络中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和装置进行更换,与此同时,在工程阶段严格检查装置质量,为保障信号打好基础。(3)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所处的环境,做出特定的保护,避免外部环境对线缆的破坏,维护通讯信号。

2、强化通讯技术。解决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方法,首先是要对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硬件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加强软件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维护的方法来完成,打造安全的软件环境。根据日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来制定维护的方案。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修复。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硬件设备就要求达到相关的应用标准,用户可以主动改善硬件运行环境,防止外部环境对硬件造成损害,避免出现故障。

3、提高通讯安全。计算机网络通讯安全应该要根据安全技术进行操作,利用先进的防护手段,为实现安全的通讯环境奠定基础。比如:在某大型公司中,为了能进一步提高计算网络通讯的安全性,在终端计算机、路由器和主控计算机上全部都安装防火墙,全方位的维护通讯环境。该公司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防火墙进行升级和完善,配合防火墙的安全保护。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员工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网络通讯安全应用的途径,而且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确保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应用,避免降低安全风险。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成为了如今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应该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才能保障通讯的安全。

结束语:计算机网络通讯是最基础环节,完成了网络下计算机中高效率的信息传输,并且能提高视频、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为信息时代的进步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通讯应该有高效、精确的特性,这样才能达到通讯的需求。因此,要重视计算机网络通讯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通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曾俊. 计算机网络通讯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18.

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47-01

1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构成及连接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主体包括通讯手段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保证远程通讯应用的可靠稳定,令各类文字信息、声音图像集成至网络之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令信息存储总量全面扩充,信息应用速率显著提升。数据信息处理还可连至企业局域网系统,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目标。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包含终端设备、主机系统、交换装置以及传输线路。对于具体的通讯规模、数据总量、储存等级与应用,计算机系统可通过微机以及小型机完成。传输线可应用微波、有线传输或是光纤传输模式。计算机同传输线路连接过程中,交换装置起到接口作用基于网络协议完成数据信号的传输,令其通过模拟交流信号模式,最终转变为数据信号。基于传输方向数据通讯可包括半双工、单工以及双工通讯。前者包含两类方向,在既定时间段仅能单方向传输。单工通讯则只进行单向传输。例如,终端系统传输信息至主计算机。双工通讯可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同步的双向传输,线路结构相对来讲较为复杂,因此仅能应用四线制模式。通过实践不难看出,应用半双工模式,不但可完成双向传输,同时可令通信线路逐步精简。终端以及主计算机系统仅仅配备电话线即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应用连接通过多路、分支、点对点以及集线模式完成连接。依据现实需求,可通过点对点方式,令主计算机系统构成核心,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线相连。在相同时期之中,计算机系统仅能同终端相连,与电话通话较类似,倘若其他终端想进行信息传输,则计算机系统会发出忙号提示。

2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特征及应用

要想完成远程网络服务通讯应用,应令计算机系统发挥整体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传输功能,基于网络通讯协议运行,传输至计算机远程系统。Socket传输协议包括UDP、HTTP以及TCP等。IO传输协议则包括NIO、AIO以及BIO等。各类分布式通讯,均基于该应用原理完成。然而为更便利的实现应用,各语言均会呈现契合应用层的协议。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为计算机系统之中发送相应的请求信息,而其他类计算机系统在收到信息后开始处理,并将最终结果汇总发送至请求一端。该阶段中可发送异步请求以及同步请求等。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在收到信息后则实施处理,并令结果通过编辑形成流,基于传输协议模式再次传输到调用端。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应创建优质通道条件,提升通讯线路整体质量。当前,经常应用的通讯系统线路包括三类,即对称电缆系统、架空线路系统以及同轴电缆系统等。架空线路系统即通过明线方式,采用双导线结构。对称电缆为若干层绝缘层传输线路,较易受到回波影响。同轴电缆传输为外导体结构,属于封闭电缆,其传输工作效率大概为一千二百比特每秒。通常来讲,架空明线系统以及对称电缆较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电磁场的影响干扰,因此令其传输应用效率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可应用封闭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确保网络通讯的优质、可靠、以及高效。另外,应配设合理高可用性通讯结构以及终端系统设备,符合网络应用通讯传输要求。应配设高效率应用转化设施、管控工具软件,创建优质可靠的网络系统通讯应用环境。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可完成区域操控以及监督管控。在远程空间中,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重新启动以及关机操控,可实现高效、可靠与安全工作目标。当前远程计算机网络通讯手段可渗透至较多领域实现科学应用,例如化工生产事业、开采石油、农业生产、锅炉系统以及水处理生产等。

对于纷繁复杂的农田信息处理,可利用系统完成实时的数据传输,并输出具体采样图、田间数据以及土壤状况资料。通过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应用模块、管理功能,并完成终端应用与查询。而后可进行优质的系统设计,利用嵌入模式,完成软件接口、系统以及用户界面规划安排。

设计各类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过程中,可依据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特征,将系统划分成软件接口以及信息数据库的规划设计。为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应用传输的精准性以及高效性,可应用TCP协议完成远程应用传输。通过PDA可将各类信息传输至远程系统之中,该过程需要发出控制命令,并包含各类命令性质以及数据类别消息。前者基本上较为简单,为一类系统命令,例如传输数据发出请求以及最终的结束。数据消息依据不同的工作类别有所不同,大体上包括工作过程的属性数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因此该类数据总量较为庞大。远程信息管理以及PDA发挥单一通信应用功能,同时具有较大数据量,因此传输阶段中可利用ASCII编码字符进行操作处理。

3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具有优质、高效、高科技性、可靠、全面共享特征。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技术内涵,现实需求、环境特征,把握技术原理,针对现实应用状况,科学探究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内涵,进行有效的应用。同时,应树立创新意识,秉承持续发展理念,方能不断推进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科学发展与全面应用,令其更多的融入至各行业领域之中,发挥综合应用功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包东飞.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0(12):66-68.

[2]夏志竞.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3):8-9,27.

[3]刘汉云,刘欣.基于GSM/GPRS远程通讯的GPS车辆综合监控调度管理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通讯;师生互动;异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60-06

一、网络通讯技术促使师生互动变革

师生互动是现代教育制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活动方式,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形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在数百年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进程中,师生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行之有效的面对面互动关系,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知识传承效果达到最佳。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不再是单一的在校学生的专利,在职人员异地学习人数占学校学人数的比重与日俱增。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发生巨大变革,异地师生之间必须借助媒介才能开展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在网络通讯技术面前,传统的师生面对面互动策略不断受到冲击。师生互动不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手势、神态的互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因此,在异地教学需求越来越迫切的今天,研究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异地师生互动问题,是解决未来教育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

师生异地互动离不开通讯媒介。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通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软件等异地互动通讯工具和软件迅速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异地同步或异步互动交流。技术改变人类生活,通讯技术必将使得师生互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不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媒介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互动;可以是同步互动,也可以是异步互动;可以是文字互动,也可以是语音、视频互动。信息时代,师生之间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正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即将成为师生互动的主流。网络通讯技术虽然问世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深远。研究网络通讯技术在异地师生互动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对未来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师生互动研究现状分析

师生互动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在思索的课题,也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国内外也都相当重视。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了一套寻求知识的方法――“产婆术”。在他眼里,教学就像是一个婴儿的“接生”过程,教师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正确的答案。而我国古代最具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提出,教师要具备善于了解学生,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思想。这些可以说都是师生互动思想的早期表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等学科角度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不断丰富着师生互动的理论成果。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主张“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继而国内外分别从师生互动主体、师生互动效果等不同角度,对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行为、师生关系等进行了充分详细地探讨。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主要是从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这一角度来理解师生互动的。德拉梅特(1976)的《教室中的互动》,是最早专门论述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著作,此书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教室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课堂情境以及师生关系做了较全面的分析。英国学者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社会体系的观点,从师生互动主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把师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三种。从哲学认识论出发,研究者认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着一种主客体关系。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师生双主体说以及主导主体说。在此基础上,R.Lippitt&R.K.White等人从师生互动中的教师领导方式进行探讨,把教师使用权威的方式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并由此形成了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三种不同课堂互动行为类型。在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更侧重于从师生互动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来探讨。1983年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根据教学效果描绘了课堂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如图1所示:1的效果最差,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2的效果尚好,教师试图跟全班学生发展来回交往。3的效果较好,教师跟全班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有学生之间的交往。4的效果最好,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加者,他鼓励集体中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

从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形成的情感因素进行探讨,Siberman把教学情景中的师生关系分为四种类型:依恋型、冷漠型、关怀型和拒绝型。C.howes和她的同事根据依恋理论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类:回避型、安全型和抵制、矛盾型。Getzel和Thelen将教师行为分为团体规范型、个人情感型和动态平衡型三种。R.C.Pianta则将师生关系分为三个不同的特点:亲密、冲突和依赖。另外,我国学者王家瑾还从工程学角度,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因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怫兰德(Flanders,1970)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System)。将师生互动的语言行为分为三大类共10个类别,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途径。这是国内外首次对师生互动行为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量化,并带领师生互动的后继研究。

综上所述,均是从理论上对师生互动类型进行了研究。关于师生互动的途径、形式与性质,研究师生互动的内容关注的还比较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走在了前端,紧随而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发展迅速。人们对师生互动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尤其是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互动。1989年穆尔提出了“三种类型的互动”,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作为一个概念框架来理清远程教育中产生互动的不同活动。库克森等人fcookson&Chang,1995)根据互动的性质将互动分为教学互动和社会互动;根据传播媒体的不同,Kearsly3L将远程教育中的

互动分为文字互动、音频互动、视频互动;因反馈时间的不同,博格将互动分成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Saun-dersetal在1997年根据互动的物理性地点和时间讲互动分为课堂内互动和课堂外互动。王陆教授(2008)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关系变化,首先是师生和生生的人际的关系的变化,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必然会成为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的热点问题。并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中典型的互动应该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体和交互发生的时间这四个传播要素,表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互动借助于媒体发生的,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字互动、音频互动和视频互动三种类型。第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按时间特征分课堂内的教学互动和课堂外的社会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可以以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展开。第三,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界面交互而引发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如图2所示:

王陆教授提出的四个传播要素与互动类型的关系图,综合了前几位外国学者对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类型划分,形象地表明了因媒体而引起的师生互动的显著变化:师生互动需借助于媒体发生,尽管如此,但王陆教授构建的传播要素与互动类型关系图仍旧没有表现出媒体的变革,尤其是媒体变革给师生互动带来的影响。尽管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发生巨大变革,但目前对于网络互动还没有一个确切地界定,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与论证,杨刚等人从教育学、社会性、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师生网络互动进行了解析,并将师生网络互动结构分成民主型、主导型、私聊型、无反馈型和孤立型。刘细良等人则强调主体间性对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在迅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带动着师生互动的变化。此阶段,我国有关新课标下的师生互动变化的研究也一时剧增。这是我国课堂教学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是无论是新课标下的师生互动研究还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研究,我国多注重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对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完善。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师生互动也随着变化甚快,唯有不断地跟上其研究进度,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纵观国内外对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互动的变化研究,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研究的方式上,即要么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师生互动的关系,要么从微观的角度对其行为变化进行分析,很少有结合二者为一体的研究。且宏观方向侧重理论研究,微观方向则偏重教学实践,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其次,对信息环境下,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最多的还是远距离师生互动的特点和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变化,真正将远程教学互动和课堂互动结合起来的还比较少。本文将依据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互动途径为主线,从宏观上构建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模型;从微观上对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加以实证。为远距离教学互动和课堂教学互动的互动途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

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是复杂的。根据互动的形式,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面对面互动和非面对面互动(又称为异地互动);根据互动的性质,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根据互动的途径,可以将师生互动分为视频互动、语音互动、文字互动等。使用不同的媒介,师生互动的强度有所不同,师生互动的受益面也有所变化。为方便研究,我们以师生互动途径为依据,将不同的网络通讯媒介归类,结合师生互动的形式、性质及互动强度和受益面的变化,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一)师生互动的途径

为方便媒介归类,我们将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途径分为三大类,八个层次。三大类为:师生同步互动;师生同步或异步互动;师生异步互动。师生同步互动类中,除不用借助通讯媒介的师生面对面互动层次外(传统的师生互动),还有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师生视频互动和以手机通讯工具为主的师生语音、文字互动两个层次。电子邮件、留言板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已经具有滞后性,归类为师生异步互动。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在线答疑系统和BBS、论坛等,也可实现师生同步互动,但其功能略有减弱,介乎师生同步和异步互动之间。

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可以实现一终端对一终端、一终端对多终端和多终端对多终端的同步视频互动教学。每个终端学习者的人数可以根据教学效果的需要,灵活设置。理论上讲,通过该系统将异地学习者临时组建成一个教学班,即可实现面对面教学中的一切师生互动功能:虽然需要教师和学习者提前熟悉系统的使用。因为视音频同步,互动如见本人,互动效果仅次于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如同班级授课一样,该系统必须有固定的场所,使用时师生之间需要提前相互约定时间,不能实现随时、随地互动。手机通讯工具,虽然已经开通视频通话业务,但目前绝大多数用户仍旧以语音、文字同步互动为主。手机终端屏幕的局限性决定了手机通讯工具在师生同步互动中,以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为主,且师生的肢体语言不能为对方所见,互动效果大打折扣。但其能实现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个别教学功能显著。

师生之间即可实现同步互动,也可实现异步互动的主要媒介是: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在线答疑系统、BSS、论坛。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指QQ、MsN等,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异地交往的各个方面,师生异地互动交流也不例外。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是目前异地师生之间实现同步文字互动的主要工具。特别是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中群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多对多的即时互动,为教学公告的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在线答疑系统基本上设置在网络课程中,是一个为专门课程知识答疑所设计的互动途径,只针对所选课程的学生开放。BBS、论坛针对网络上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就不同话题展开争论,或者回答别人的疑问,或者了解别人的观点。

网络环境中师生异步互动的途径,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两个层级。电子邮件可以是一对一的师生异步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师生异步互动,互动内容可以在网络上长期保存。留言板则是生问师答的异步互动途径,即全体学生可以单独给教师留言,教师为学习者个体逐一解答。这两种异步互动方式都只有互动参与者自身能看到互动的内容,具有保密性,主要用于预约答疑。

(二)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性质

师生互动有面对面互动和非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师生处在同一地理位置的同一物理空间,师生互动基本上是面对面互动:在课堂内、外完成师讲生问、师问生答、生讲师评、生问生答。师生之间直接通过语言、动作、手势、眼神等传递和反馈信息,实现言语类和非言语类的信息交流。而在信息时代,师生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只能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电子邮件形式的生问师答、BBS沦坛形式的生问生答、视频通讯形式的师问生答等。从面对面互动到非面对面互动,从直接的信息传递到借助

通讯技术的信息传递,师生的互动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根据师生互动的时间跨度,将师生互动分为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两种方式。师生同步互动是指师生之间能够实时互动交流。传统班级授课制,除书面作业交流外,课内授课、课外交流等,师生互动基本上是实时的同步互动。而在网络通讯环境中,师生身在异地,若要实现同步互动,必须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手机通讯工具或即时通讯软件实现视频、语音、文字同步互动。因为在师生之间有媒介这一载体,虽然也还是同步互动,其互动效果有所减弱。师生通过特定的通讯工具,在不要求即时反馈的前提下,随时发生的交流互动形式,称为师生异步互动。传统课堂中的作业批改,试卷订正等均属师生异步互动。网络通讯环境中的电子邮件、论坛等,是典型的师生异步互动。师生异步互动以文字为主,没有同步互动的紧迫感,互动参与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知识的创新与建构。

(三)师生互动的强度和受益面

师生互动强度泛指单位时间内师生互动交流的信息量、反馈的及时性、互动过程的投入程度、对互动信息的领悟程度等。图3中实线所示的正梯形即表示不同互动途径所体现的师生互动强弱关系:同步互动强度高,异步互动强度弱;视频互动强度高,音频互动强度次之,文字互动强度弱。在正梯形的最底端,是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其互动强度最高:师生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无时无刻在传递信息。师生可以及时、清楚的领悟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很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调整。视频会议系统要达到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效果有难度:摄像头拍摄范围不能完全代表教师或学生的视域,屏幕上的平面视觉效果让教师肢体语言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有所损失,师生互动强度要低于面对面互动强度。到音频互动层次,肢体语言全部丢弃,互动强度再次减弱。越往正梯形的顶端,师生互动从视频互动逐渐变为音频互动、文字互动,互动性质也从同步互动逐渐变为异步互动,师生互动强度逐渐变弱。留言板和电子邮件,在师生互动中,是典型的弱互动。

师生互动受益面主要指师生互动时,参与互动对象数量。在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中,虚线表示的倒梯形即表示师生互动受益面:它与师生互动强度刚好相反,互动强度越高,互动受益面越窄。从图1所示的师生互动途径来看,视频会议系统能实现同步视频互动,所以师生互动强度高,但其受益面变窄:如果参与视频会议系统学习的人数过多,学习者没有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同步互动的机会,则学习者参与这种学习和看录像没什么区别,学习效果自然降低。手机通讯虽然牺牲了视频,但它是一对一的问答形式的师生互动,同步互动对象少,互动强度高。越到异步互动层次,互动面越宽泛:BBS论坛可以让所有愿意观看、讨论的人参与;电子信箱可以实现群发。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师生互动是永恒的话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最希望的互动仍旧是面对面的互动。但在网络时代,异地互动在所难免。我们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目的是研究各类网络通讯工具在师生互动中的优缺点,在运用中结合实际需要,扬长避短,选择性、综合性地使用。师生互动途径的选择是灵活的,层级的区分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意味着师生互动途径一定要选择从下到上,从互动强度大到互动强度弱。

四、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对网络教学的指导

我们在《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教育硕士,需要异地教学),依据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为指导,组合利用不同的网络通讯工具,搭建了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比较研究,以此探寻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趋势。

(一)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环节

与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相比,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不仅存在,而且师生互动在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更大,主要集中在下述三个部分:

一是课前授课信息的与反馈。学习者身在异地,授课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地发送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提前知道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下载地址,做好课前预习。我们综合利用手机通讯工具的“企信通”功能和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的群发功能,进行课前授课信息群体。不能上课或上课有异动情况的学习者,均能及时同步文字反馈或异步留言反馈信息,方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二是课中的异地同步互动教学。我们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通4-6个异地同步视频互动学习终端,在上课过程中同步实现师生多点对多点视频互动。设立异地视频互动答疑环节,为异地学生提供现场同步答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模仿传统班级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减少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损失。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监控异地学习者,恰当的对异地学习者的学习实行同步互动引导,提高其注意力,提升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三是课外预习与复习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网络通讯软件使用习惯,灵活选择合适的师生互动途径,参与课外预习与复习的互动交流。我们提供有:适合异步个别指导的电子邮件;适合同步或异步集体互动的BBS论坛;适合同步互动交流的QQ学习群;通过留言板预约答疑等。教师在群组和互动平台论坛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指导,并开通手机移动课堂播报,帮助异地学习者及时整理每次授课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方便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二)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效果分析

《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在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下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体验网络视频同步互动教学均在10个课时以上,每节课前均会接受手机短信通知以及课后接受移动课堂播报,由此可知学生对异地网络互动教学的体验效果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在此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了解通过异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根据异地网络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模型图中互动途径的特点,异地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采用视频同步互动,模拟传统课堂。视频同步互动中师生可以看到对方形象,具有生动、直观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展示、讨论、辩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网络视频的完善,由一对一可以扩展到多对多的视频,师生互动不但可以进行师个、师班互动,也可以进行师组互动。在本次教学实验中,教师利用视频多对多的优势,采用集体答疑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其中既有师个互动、师组互动,也有师班互动。异地网络同步视频互动效果和传统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效果相似。从实验调查结果中(见表1)可以看到:5个问题统计结果均超过3分(3分表示基本同意),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师通过实时的视频互动、监控,可以更好地集中思想,积极地参与互动,特别是促进情感上的交流;老师异地通过视频同步互动引导,能更好的预防学习者迷航。

第二,利用通讯工具手机短信功能,辅助课前通知,课后复习。在对手机所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均超过3分(见表2),这说明学习者对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其互动效果次于视频同步互动效果。手机短信平台互动在传递的信息量上要低于视频互动;互动时间上也要有所延迟,若有专门教辅人员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参与到课堂,也没有视频互动条件的学习者来说,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还是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第三,网络通讯软件QQ群组的即时讨论组和论坛,完善了课堂、课后师生互动。对课后预习、复习的互动活动起了促进作用,几乎每一个主题后面的跟帖达30多条,单条帖子的字数在100字到1000字不等,而浏览帖子的人数在200多人至300人之间。用学习者的话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较之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很能激发人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这种教学方法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不会受到像传统课堂那样的约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等。课堂活跃则是互动的直接体现,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可见学生互动的主动,积极性体现的很到位。

(三)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变革

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转化为师、生互为主导。在师生互动中,有两方面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同时,教师和学生均不是独立地出现在师生互动中,而是共同参与在互动活动中的。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师生互动是一种“轮式”交往,即教师处在既定的中心位置,以提问等方式分别与学生展开并列、平行的师生互动。教师掌握着互动的主控权,学生被动参与互动。而在网络环境中,下述几个方面促使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降低,学生主导作用增强:一是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选择性,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盲从性;二是课前授课信息的对学生课前预习起到提醒作用;三是便利的网络课程资源和沟通途径的多样化,方便学生随时网上自主学习,消除了学生主动互动的途径障碍;四是物理空间距离的存在减弱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干预,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研讨自由度。

通过网络通讯技术,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学习无所不在。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虽然互动强度大,但必然要求师生面对面。而网络通讯技术介入师生互动环节,虽然互动强度有所降低,但师生通过手机、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实时互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时间、地点限制,打破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泛在学习成为现实。网络便捷、及时、灵活,师生互动随时随地可行。师生网络互动的机会增多,时间延长。

师生互动内容从知识到情感,由单一变丰富,由简单变复杂。网络通讯环境中,学习者所学知识,已经通过精品课程等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在学习资源的同时,不断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上传的资源吸引了更多的后续学习者,成为学习者课后复习、反思的“活资源”。同时,师生互动从传统的语气、表情、体态语言形式转变为丰富的文字、图片、符号形式,师生情感互动取决于人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师生互动的途径变多,带动师生互动从单一到丰富。例如在节日里利用飞信、信箱等给异地老师同学发祝福的信息,借助网络通讯工具可以很好的表达我们当面无法表达的情感。

师生互动的强度和受益面相互制约。在异地网络教学的授课阶段,应该采用互动强度大,互动受益面相应小一点的互动途径来实现师生的教学活动互动。利用其互动性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递大量的信息,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实时调控,保证教学质量。在异地网络教学的讨论互动阶段,可以采用互动强度小,但互动受益面足够大的互动途径来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适当的减弱了互动强度,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吸收互动中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要放开师生的互动范围,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网络通讯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比较

通过《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师生互动主题、形式、性质、内容、方式、强度和受益面等七个方面,将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作比较分析(如表3)。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异地同步或异步互动教学成为可能。传统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师生互动也将发生变革。为方便研究,我们依据师生互动的形式、性质、途径、强度和范围,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正梯形的底层,师生主要是视频、同步互动,其互动强度越大,但互动受益面越小;越在正梯形的顶层,师生互动主要是文字、异步互动,其互动强度越弱,但互动受益面越广。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讯;故障

1 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建设状况

随着现代科学事业的高速发展,更多有关科技项目实现了深入的开发研究,而计算机通讯工程的不断完善建设则同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移动电话、无线网络实现了广泛的普及,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通信工程项目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当然,计算机网络通讯应用运行阶段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例如安全故障等,因此我们只有制定有效科学的应对策略,方能真正激发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主体作用在于传输信息,信息终端辐射信号而各个接收信号的装置利用有线或是无线模式完成处理,并利用调制解调装置或是变频装置将信号信息编辑转换为图片以及声音。通过以上途径可将信号传输覆盖至城市的各个角落,并成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核心平台,同时也可以是个人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该类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作用极为重要,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将各类有价值信息全面地串联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可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计算机网络通讯故障与对策

2.1 软件故障与对策

通常,交换机系统之中需要完成只读存储装置的刷新,其各类基础软件均要利用存储装置完成保存,与通常我们所见的计算机系统漏洞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即在起初的设计过程中势必包含漏洞问题,在一些条件下会出现交换机满载的问题或是存在丢包现象。针对该类问题,厂商通常会利用FTP或是WEB手段令用户完成系统更新。就升级更新来讲,该阶段之中仍旧会包含一些误差状况,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用户应培养形成定期登录厂家官网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些重要软件工具的升级更新,预防出现更多的通讯系统漏洞。还有一类漏洞现象由黑客攻击引发,当前,较多黑客为了令自身获取更多的利益报酬而攻击个人用户,常用的攻击手段为将非法信息数据传送至端口完成破坏,导致处理器始终处在忙碌状态,使缓冲区形成丢包问题。因此广大用户需要做好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制定科学有效的应用对策。

2.2 硬件故障与对策

计算机网络通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硬件故障问题,在插拔网线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倘若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损坏了网线水晶头,便会由于端口的不良污染而导致网络系统故障。通常状况之下,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技术员工在带电的状况下插拔网线端口,从理论层面来讲这样的操作并没有较大的错误,然而如果经常频繁地进行热插拔较易加快水晶头磨损进而引发故障问题。另外,由于电压不稳定或是雷击、线路陈旧老化均会引发电源故障问题。此故障经常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不良破损,甚至引发网络系统的瘫痪。针对该类问题,通常来讲我们可利用设置独立电源的方式处理。例如,配设UPS系统确保始终正常供电,进而预防突然变压使硬件不良损坏。再者,交换机之中各类模块均与背板进行相连,零部件经过在高温环境下持久的应用运行,倘若电路板存在受潮现象,势必会导致电路板的不良破损最终致使网络系统瘫痪。为此,应全面保证机房始终处在良好的散热状态,有效预防高温环境影响零部件的正常应用功能。

2.3 通讯安全与对策

为确保通讯安全,应合理适度管控访问权限,进行科学地分类设置,进而对用户网络应用行为做进一步规范,预防非法用户实施保密信息的窃取篡改,缩减非法用户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危害影响的概率。另外,可通过主机控制确保主机系统安全,营造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例如身份验证控制手段。该方式可有效提升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利用设定登录账号以及密码预防非法用户的不良入侵。此方式可在较大层面预防非法用户实施恶意操作。另外,还应定期修复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漏洞,做好打补丁工作,快速更新并合理地修复防火墙系统,进而保证主机系统的真正的可靠与安全。

新型移动通讯网络系统之中,终端应用处理功能更加强大,现代化、智能化、丰富化的多媒体业务应用需求使得当前便利的计算机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而操作系统逐步强大的开放以及人性化的软件工具、高效有序的远程管理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系统需要应对多重的移动终端病毒威胁,而终端智能化则令网络系统需要面对更加丰富多样的安全问题,例如非法应用或是篡改业务等。另外,终端设备将体现出连接多重无线网络系统的多元化处理功能,各个无线网络系统有其不同的安全等级,对终端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与挑战。为此,应继续扩充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的研发投入,针对移动终端的内在特征,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尽快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在移动终端安装防火墙软件,阻隔非法攻击以及病毒入侵。

3 计算机网络通讯维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置工作中,应形成按时检查评估的良好习惯,针对网络协议、服务应用、计算机系统状态、本地连接等实施全面核查。另外,还应对网络系统之中的路由器、硬盘系统、交换机以及内存等主要硬件设施实施定期维护,针对经常引发故障问题的系统设备应快速处理更换。从客观层面来讲,应令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的各个硬件系统均可长期地处在可靠稳定的运行状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做好合理的维护管理。通常来讲,我们常常会遭遇网络运行速度突然减速变得很慢的问题,该类现象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应用以及实践生产造成了明显的影响。针对该类问题,我们应实时分析观察反映交换机运行状况的状态灯,掌握日常维护管理的基础知识。通常来讲,网速出现波动现象多为交换机超负荷工作所引发,因此我们可短期暂停交换机工作,待其温度下降冷却到位后再行连接,进而可合理地应对网速较慢的现象。倘若网速还是没有较大的起色,则应由其他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黑客非法入侵、攻击影响以及计算机病毒均会阻碍网络系统的健康正常运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对于较多信息数据均应做好保护管理,因此做安全可靠性的维护尤为重要。应用的基础方式为,针对计算机系统之中已经完成安装应用的杀毒软件实施定期升级更新,确保其始终发挥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应定期通过杀毒软件扫描计算机系统。再者,应设定防火墙系统,进而阻隔黑客以及病毒进入网络系统的途径,用户则应定期更换升级个人系统的账户密码,进而由最大的层面确保网络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同时网络故障问题类型的不断丰富多样也造成了大范围的影响,会令各类应用企业、单位或是个人蒙受较大的损失影响。为此,我们只有真正明确计算机网络通讯故障类型,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加强网络通讯维护管理,方能真正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体运行效能,确保其始终畅通安全,进而发挥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静波,苏宏德.浅析计算机网络通讯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2]杨中群.试论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中双机热备份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6).

第6篇

关键词:变电站 通讯技术 UC7110

一、原有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原有技术:

水泥厂拥有110kV变电站一座,6kV变电站4座(一线水泥磨变电站、一线原料磨变电站,二线水泥磨变电站、二线原料磨变电站),变电站内SEL继电器保护装置通讯方式是RS485总线型通讯,稳定的通讯波特率9600bps,每台SEL继电器通过改造前的通讯网关DE211与子站内的通讯前置机通讯,前置机通过光纤网路与后台电力监控主机通讯。每台SEL继电器对应2个通讯通道,互为热备。通讯设备数量较多,近万个通讯点数量(包括:遥测,遥信,遥控,SOE等)。

2.存在问题:

a,SEL继电器与后台监控主机通讯经常出现故障。

b,通讯前置机经常死机。

c,双通道切换过于频繁而导致关键数据丢失。

d,后台监控主机也经常死机。

二、国内外现有技术情况

本次技改方案选用的通讯网关7110,CPU 选用的是主流RISC ARM9芯片,哈佛架构,七级流水线,倍频达400MHZ,内嵌精简的高实时性的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RISC ARM9 +嵌入式Linux实时操作系统 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设计可编程通讯网关的经典组合。

三、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问题分析

1)原通讯网关DE211存在以下问题:

a, DE211的设备供电电源质量下降严重,安装在高压柜继电室内,其供电电源来自SEL保护继电器的串行通讯口。随着装置投运的时间越长,SEL装置所提供的电源电压随着电子元件的老化达不到+5v(时间久DE211也存在老化问题),供电电压低,电源的不稳定会导致通讯不稳定。 这样就会导致通讯故障,由于采用的是双通道通讯模式,A网络通道和B网络通道切换较频繁,也容易导致通讯数据丢失。

b,DE211的通讯能力不能满足现在的大负荷通讯要求。随着每个高压柜继电保护通讯量的增加,比如,增加的电能量通讯采集,DE211已经不能适应这一需要。DE211属于透明式的通讯网关,其内部只是做个网络端口的映射,是不可以编程的。属于落后的通讯网关。

SEL保护装置通讯协议采用的是DNP3.0a通讯规约,特点是报文结构较长,尤其是模拟量和增加的电度量(一个电度量就占用4个字节长度,无疑增加了网络通讯负荷)。还有站内的通讯节点(每个sel对应一个节点)比较多,这就需要在网关内对应答报文先行处理(POLING),以有效分担网络负荷。

c, DE211的安装方式存在缺陷,现有的DE211是安装在保护间隔柜体内的,如果要做故障排查维护和日常巡视,则必须打开保护间隔柜,比较危险和不方便。

2)子站前置机和后台监控主机存在的问题:

a, 子站前置机和后台监控主机都存在设备老化的情况,影响到了变电站正常电力监控功能。

2.解决方案

采用最新一代可编程通讯网关7110:

a, UC7110是可编程的通讯网关,内部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通过编程,可分担网络通讯负荷,有效解决通讯瓶颈(网络通讯阻塞)。

b, 所有的UC7110通讯网关采用组屏体的方式集中安装,并采用开关电源屏体内集中供电。供电电源电压高,范围宽:12-48 VDC。

c, 所有的UC7110通讯网关采用组屏体的方式集中安装,装置和通讯状态指示灯一目了然,巡视和排查通讯非常方便。

四、实施效果

1.电力监控网络通讯稳定、流畅,没有出现网关死机,通讯前置机死机以及后台主机死机的现象。保证了原有变电站电力监控的安全、可靠。

2.电能量计量网络通讯稳定、流畅,没有出现网关死机,通讯前置机死机以及后台主机死机的现象。实现了110kV变电站、6kV 变电站内电能计量的实时和准确的采集和记录。

3.所有的通讯设备由于组屏,通讯状况、状态一目了然,给巡视检查及排除通讯带来很大的安全和便利。

五、同类企业实施该技术的可能性

1.因变电站的实际生产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如:电力系统、水泥、钢铁及楼宇等等,所以同类企业或同类系统完全可以实施该技术。

2.功能模块的简要介绍

通讯网关主要由数据采集和数据转发两大功能。7110采用嵌入式LINUX,具有丰富的以太网网络通讯组件,内嵌TCP/IP协议栈。支持动态模块的加载。支持以下工具:

Arm-elf-gcc (V2.95.3): C/C++ PC Cross Compiler

uClibc (V0.9.26): POSIX standard C library

参考文献:

【1】张明吉 董慧 基于Linux构建电力自动化设备逦汛网关 《科技风》 2011年第20期

第7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实时通讯技术 远程网络

一、 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原理

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在连接的过程中有四种连接方式:点到点、分支点、路复式以及集线式。网络通讯技术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通讯传输协议和网络IO的作用将图片、文字、声音 和视频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中。其中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传输协议包括HTTP、LJDP、TCP等,而网络IO主要是包括NIO、AIO、BIO等等。计算机在发出相关的信息内容之后,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就会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首先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转换,转换为数据流,然后反馈到接收端中,再次进行数据转换,就数据流转换成为具体的信息,从而实现网络通讯。

二、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应用

2.1需求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在区域内进行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的控制与监督。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实时通讯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尤其是是由的开采、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中都能够利用计算机在TCP/IP协议的作用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在远程终端上的设备实现操作控制。

不管是在任何的领域中要想很好的实现实时控制,则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作用对控制的命令进行数据的分享和位置的分享,然后对分享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减轻控制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说在进行农田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农田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PDA实时无线通讯,系统在接收到农田的相关信息之后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然后给出农田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 实时控制的效果。

2.2应用系统设计

不管是在任何的产业中要想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都需要用到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的序曲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不同的要求。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出发点,对系统相关的软件接口及信息处理数据库进行设计,然后再对用户的使用界面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满足在当前生产的基础实现科学化管理。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GIS等相关系统对软件进行通讯的设计,同时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TCP等协议,这样就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在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命令控制的设计,要求能够对命令数据的开始、结束、中断等进行设计,这样以便在进行生产和实时监控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进行控制。

2.3应用实际操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许多的电子智能化设备,比如说手机、电脑等等,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够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比如说我们平常所用到ICQ、MSN、QQ、微信等都是对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的应用体现。QQ与微信是我们最为常用的软件,而且这两款软件都是由腾讯公司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交流信息软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QQ与微信账号基本人手一个,许多人甚至拥有多个账号,这两个软件能够同时应用于电脑终端及手机终端上,通过与家人朋友间的信息共享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word、语音、视频、网址等内容的共享。微信作为QQ的升级版本,在绑定QQ账号或者手机账号的基础上,加大了信息共享的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所钟爱的一种聊天交流软件,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微商的出现也为微信提供了新的功能。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已经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网络实时通讯技术将电脑PC端与手机移动端结合起来进行相关内容、数据、图片的采集、传送、处理,这种信息实时共享的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需要。总体来说,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依旧在不嗟胤⒄怪中,通过新的基础创新及速录探索能够为人们在速度与质量上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朱琦.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实时差错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21):149-149.

[2]吴志毅.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实时差错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2(22):149-149.

第8篇

【关键字】计算机通讯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 两方面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 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

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 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的危害最大。从目前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来看, 主要有非法入侵、病毒的侵袭及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三方面因素。

(1)非法入侵

非法入侵攻击的方式是多样的, 如: 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导致数据的丢失和泄密, 系统资源的非法占有等; 又如, 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再如, 拒绝服务攻击, 此种攻击非法占用系统资源, 导致统服务停止、崩溃, / 蠕虫0病毒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个典型。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还包

括各种电子邮件炸弹。这些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构成极大的危害, 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露。

(2)病毒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是一类攻击性程序, 它隐藏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和数据资源中, 利用系统的软件程序和数据资源进行繁殖并生存, 并通过系统软件程序的运行和数据共享的途径进行传染。计算机病毒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它会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尤其在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 破坏范围更广。

(3)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

网络系统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 很少有人去研究网络安全状态的发展变化、网络入侵手段、系统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策略。甚至更少有时间去监控网络的实际活动状态、入侵迹象或系统的错误使用等, 这就导致了网络系统实际安全状态和预期标准之间相差很远。另一方面, 网络用户也只侧重于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上面, 以期望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网络,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 而很少考虑实际存在的风险和低效率, 很少学习密码保管、密码设置、信息保密的必备知识以及防止破坏系统和篡改数据的有关技术。

二、计算机网络通讯中常见的问题

1、网络通讯技术故障

网络通讯的技术故障主要变现为Internet 无法连接从而导致IE 浏览器无法上网和局域网机器无法共享和访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根源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故障主要是指设备或线路损坏或者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等情况,还有人为疏忽等导致网络连接错误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源或供电线路出现故障从而导致计算机内部出现故障,网络通讯不能正常工作。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供电不稳、线路老化或雷电以及电磁干扰等原因导致电源受损从而影响计算机。

(2)端口故障,不论是光纤端口还是双绞线的RJ-45 端口,光纤端口污染或是端口物理损坏都会导致端口出现连接故障,从而影响网络通讯。

(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此类故障的出现一般都是由于物理损坏而导致的网络不能连接。

(4)主机模块故障,堆叠模块、管理模块、扩展模块等发生故障一般是由于认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如插拔模块或者搬运交换机时不小心碰到,或者电源不稳定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此类故障的发生。

软件故障通常是指软件安装或配置错误引起的网络异常或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比硬件故障要复杂得多。主要是网卡驱动问题、网络协议问题、IP 地址冲突问题等。故障通常表现为无法浏览网页、时断时续、网速缓慢等。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交换机配置问题,由于各种交换机配置不一样导致在配置交换机时容易出现配置错误。

(2)病毒感染,通过不符合封装规则的数据包或者入侵方式的病毒感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网页广告的恶意代码也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作。

(3)网卡故障,这是较常出现的故障,具体如网卡设备有冲突、网卡设置错误、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损坏等。

(4)主机逻辑故障,主要包括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安全性故障等。如果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可导致主机的IP 与其他主机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主机不能连通。

2、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网络通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非法窃听、恶意篡改、假冒以及对个人信息的非法操作等。网络通讯的内在要求就是开放性,然而开放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这将导致安全问题成为计算机网络通讯中关键的症结。硬件和软件是威胁网络通讯的两个主要因素,计算机操作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各种服务出现安全隐患,另外,网络病毒、非法黑客等造成的各种问题也威胁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目前,造成网络通讯安全问题主要有3 个方面的原因:(1)运行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2)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3)计算机的软件核心技术和网络还不够成熟。

三、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尽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是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1、技术层面上的安全防护对策

(1)升级操作系统补丁

操作系统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对网络需求的适应性,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除服务器、工作站等需要操作系统升级外,也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均需要及时升级并打上最新的系统丁,严防网络恶意工具和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

(2)安装网络版防病杀毒软件防病毒服务器作为防病毒软件的控制中心,及时通过INTERNET 更新病毒库,并强制局域网中已开机的终端及时更新病毒库软件。

(3)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4)安装网络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安装防火墙,允许局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 资源,但是严格限制INTERNET 用户对局域网资源的访问。

(5)数据保密与安装动态口令认证系统

信息安全的核似是数据保密,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密码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数字签名、身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生出来新技术和应用。

(6)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

(7)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过程,能有效阻止非法入侵。

2、管理体制上的安全防护策略

(1)管理制度的修订及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2)加强网络监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消除那些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必须进行加强;

(3)信息备份及恢复系统,为了防止核心服务器崩溃导致应用瘫痪。应根据网络情况确定完全和增量备份的时间点,定期给网络信息进行备份。

(4)开发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裘实等.TCP/IP与网络互联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刘宗田等.Web站点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6

第9篇

关键词:网络通讯;信息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建立其属于企业自己的数据库,从而用最快的时间获得最为准确的市场信息。

1网络通讯概述

网络最大的作用便是形成资源共享以及高速通信,其工作载体为物理链路。通过物理链路的连接使得各个工作站或者主机之间能够形成数据连接,形成数据交换,而通信便是通过固定载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网络通信的意义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通过孤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形成信息交互的有效渠道,在通过大量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实现人与人之间高效通信模式,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有效通信。网络通信的功能实现需要安全的网络通信协议。当今的网络协议当中最主要的便是TCP/IP协议以及NETBEUI等等。用户在选择网络协议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图1所示。

2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2.1数字神经系统的应用

数字神经系统本身的工作内容便是做为一个平台而处在,其可以利用与网络相连接的的个人电脑,并利用先进的软件系统,使得手工操作能够转移到电脑当中,是这些信息变成数字化,最后再将各个数字化系统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数据信息高效流通的整体,使得企业当中的员工能够更好的运用并分享自身信息。网络通讯下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将个人的分析能力进行最大化,使得企业当中的群体智慧以及行动力变得更强。企业的生产作业等等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在与顾客进行交流时,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高效传输性,将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和数据提供给对方。使管理者也有足够的经历去面对挑战。如图2所示。

2.2数字神经系统的作用

(1)数字神经系统拥有当前最快信息交互的速度、最广的覆盖范围,能够非常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的边界打破,使得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畅通。同时,广大的信息覆盖范围,使得全世界的信息量都能得到最好的利用效果,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现代化、简单化。(2)网络可以有效的在企业、客户、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紧密联系,使得各个单体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信息个体,而是可以进行高校信息交换的整体。所有的工作流程都简化到了网络之上,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目标。(3)随着网络通讯的普及,企业也能够真正的形成无纸化办公,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2.3企业信息战略数字化管理

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产能都出现了很大的富裕情况,并不存在生产能力上的严重缺失,因此新时期的企业竞争关系将演变成信息的战争,准确而高效的信息将引导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顺利的前行。因此,企业必须要严格的保护好自身的信息,利用TOSS将无用信息筛选并删除,使得信息数字化的时间变得更加减短,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企业的发展与其获得准确信息的能力息息相关,准确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企业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日常的经营过程当中,高效准确的信息也能够帮助企业打好市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所必须要满足的自身硬性条件,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努力的组建自己的内部信息网络,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全面、高效的内部网络建设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很多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并且还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

2.4企业采集市场数字信息化管理

企业在进行市场运营时,将配给的基数进行调整,便会对自身的整体市场销售情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的调整,都可以用详细的参数进行表达。以这些参数做为基础,可以准确的建立数学模型,用数据说话,这与传统的经验式的总结是完全不同的的方式。现代通讯技术十分发达,网络的建设以及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以及计算,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使得企业获得更加充裕的内部调整时间,更加有效的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利用先进技术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使得信息转向数字化管理的道路。

3结束语

信息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在市场的竞争当中获得更加大的主动权。同时信息数字化管理也是最为有效的数据汇总形式,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兆学,武杰,王远军,聂生东.城市内涝在线监控与信息服务数字化系统设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23):45-47.

[2]刘利钊,董根顺,李俊祎,刘利剑,朱顺痣.基于网络集成的弧齿锥齿轮数字化闭环制造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