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节能设计优化

时间:2023-06-28 17:06:43

导语:在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节能设计优化

第1篇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优化措施

正文:

如今,如何将环境问题进行缓解以及控制是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话题,对于各项工程的建设,从一方面带去了技术的提升外,从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影响上来看,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项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各国都希望能够做到环境保护以及实现资源效率应用的目标,保证能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行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就需要从绿色节能技术上进行研究。

1居住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1.1符合国家的发展形势

建筑节能也即是不仅能够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进行支撑,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以及能源的浪费,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因而在发展背景下,节能技术的应用获得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这项技术不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将建筑环保性能进行提升,让建筑企业以及业主不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够收获社会效益。

1.2为新型建设带来了发展的新空间

如今低碳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都对节能的理念有所关注,这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对精神需求世界的满足成了一个重要目标,因而这对于节能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国实现居住建筑节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基础,因此相关企业要积极的应用节能技术,使其能够适应新建筑模式的生态环境。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措施

2.1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如今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积极的应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是主要的发展目标,对于一些居住型的建筑工程来说,能够将太阳能技术以及风能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其中,在一些民用的住宅小区中,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储蓄,将太阳能经过转化,形成电能放在电池中,晚间如果有用电需求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对于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将相关资源的浪费程度降到最低。对于情节能源的使用,主要是一些装备安装中,要保证技术水平实现准确的安装,实现用户的用电以及相关需求。

2.2围护结构的建筑设计

居住建筑中对于围护结构的设计和应用中更多的是体现在保温上,尤其是对于一些北方居民来说,好的保温设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目标。在设计中如果相关人员对于保温材料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对材料的相关使用标准和规范不明确,那么在后期应用中就无法实现准确的利用。对于施工方来说,要严格的根据建筑节能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对居住建筑中屋面进行保温中,材料的应用中可以选择聚苯板,对于厚度进行计算,实际的施工效果是限制的1.5倍,对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安装技术能力的提升,对安装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建筑保温工作的顺利完成。

2.3增加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

建筑工程中除了上面两个方面能够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外,对周围环境实现绿化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绿化环境能够更好的设置,就能够实现对空气中的一些噪声以及粉尘类污染进行降低,同时对于周围的控制中湿度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对生态环境形成进一步的优化效果,另外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小区的规划面积以及整体结构来对绿化工作进行设置,形成美观的外部条件,让建筑内部以及外部的温度以及湿度达到平衡的状态,对于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也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因此在节能设计功能工作中,要积极的建设绿化方案,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4实现自然通风

在对居住建筑进行节能相关设计工作前期,对于土地资源要进行规划和管理,对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进行拉大,这样能够保证拥有充足的自然通风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建筑空间内部与空气实现交换,降低建筑中室内的温度,从而降低室内因为要降低温度所要消耗的各项能源,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对建筑物的朝向也是要有所考虑的,要想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在设计中要根据夏季的风向要对其进行调节,根据北大南小、北高南低的原则对通风设计工作进行排列,这样不仅能够让建筑内部与自然风之间形成共享,还能够在处于建筑背面的建筑形成高效的“风障”,这样夏季居住建筑就能够通过南风来更好的进行调节和通畅,而冬季还可以对冷空气进行阻挡,提升保温性能。最后,设计人员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封闭式的建筑组合设计,要保证居住建筑群内所设风道的畅通性,在针对入风口与出风口进行设计时要按照当地的主导风向来完成,让建筑群内的空气得到更好的流通。总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建筑中应用节能技术有了更高的认识程度,这对于之后将人类社会带入到环境和低碳生活中起到了推广和促进作用,因此相关建筑企业要适应当代各项技术的发展潮流,对节能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和提升,结合先进的节能管理理念,最大限度的提升技术水平,保证节能发展大目标的实现,保证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存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建筑知识,2014,02:128.

[2]刘淑娟.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8:25-29.

第2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优化;节能设计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然而,建筑能源的消耗量随之增加,能源紧缺的现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对住宅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和优化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建筑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考虑建筑平面形状、热环境分区以及温度阻力区的设置等方面因素。

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应规整,尽量减少护结构面积,增加冬季直射室内的阳光,夏季减少太阳辐射。比如把房屋外墙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使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北侧外墙尽量减少开窗面积,主要满足通风的需要,而东、西方位不开窗或开小窗。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厨房、卫生间、过厅等布置在北向,而尽量争取将主要起居空间和居住空间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持冬季室内有适宜的温度。住宅建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阻力区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例如住宅楼梯间多采用封闭式,楼梯间设窗;对于北方住宅建筑,北向单元入口均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上屋面人孔密封处理,使整个楼梯间形成一个温度阻力区。

二、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1、建筑选址

建筑选址的节能问题要符合自然规律,尽量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总体来说,建筑选址需争取日照,可参考各地风玫瑰图,避风建宅。争取日照包括争取日照时数、日照量和日照质量三个方面。建筑基地宜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依据各地最佳建筑朝向范围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以争取更多日照;选择满足要求的日照间距。另外,避风建宅是减少冷风渗透和风压均对建筑物的保温造成不利影响,建筑应该尽量选择避风基址建造,采用错列式布局避免“风影效应”。

2、建筑朝向

建筑朝向对其能耗具有显著影响。朝向范围是日照和通风两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确定建筑物个体以及建筑群的朝向。朝向选择需满足以下要求:夏季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居室外墙面;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入室内;夏季通风良好,冬季避免冷风吹袭,以使建筑获得冬暖夏凉的宜人室内环境。

三、屋顶保温节能设计

屋顶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部分之一,是建筑节能的又一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屋顶保温节能设计包含以下几方面:

1、屋顶从结构上和形式上尽量设计成坡屋面,并加设通风层,可以提高建筑内热工效率,增加保温性能。

2、采用屋面种植设计,通过覆盖在屋顶表面的植物降低太阳辐射,达到调节降温的效果。另外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3、对于夏季日照辐射强的地区,通过改变屋面颜色或者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10%~30%。

4、加设太阳能装置。在屋顶上架装太阳能吸收热量,产生热水热气,满足建筑空气环境,太阳能利用模式为:集热气DD补热系统DD输配系统DD末端。通过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加热水温,降低建筑内部的功能损耗并提供新的加热源。

四、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30%以上。因此,改善墙体的传热耗热量将明显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措施有:

1、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材料选择时,采用新型节能砖,如多孔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类型的材料,使其集承重和保温隔热于一体;也可利用当地出产的浮石、火山渣及其他轻骨料或工业废料生产多排孔轻质砌块,用保温砂浆砌筑,有节能、节地效果。

2、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即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比较广,它不但解决了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使用较成熟的几种外墙外保温方案有:外贴聚苯板保温、外贴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夹心聚苯板外墙保温、钢丝网架岩棉夹心板外复合保温等。外墙内保温有饰面聚苯板内保温复合外墙和纸面石膏板内保温复合外墙。

五、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耗热的重要渠道,它既是太阳辐射的得热部件,又是主要的失热部件,传热系数约为墙体的3~4倍,是节能的重点部位,所以合理确定窗墙面积比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住宅设计应少做落地窗、飘窗,但在实际工程中飘窗运用的非常普遍。外墙门窗设计除满足自然通风外,设计中应该强调东西南北开窗有别,不同功能房间开窗有别。面对冬季主导风向的立面,应尽量减少开窗面积。设置外窗部位,应提高外窗的密封性能(如选用胶条密封而不是毛条),选用好的窗型(如平开窗气密性相对较好),门窗配件,提高窗框的隔热性能(如采用塑料型材、铝合金断热型材、玻璃钢型材、铝木复合材料等),减少窗框的外露面积,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玻璃(如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根据国内外大量应用经验证实,采用双层玻璃塑料钢窗是较好的选择。外门窗除了采光,通常也是建筑自然通风的渠道。所以,外门窗的开启也是夏季通风节能的必要条件。夏季迎风面可作为主要的开窗部位,引进自然风,增加夏季的渗透通风。但同时,外门窗的设计应减少冬季寒风的渗透,有利于室内保温,改善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对于向阳的地方,可采用凹式开窗设计,外加遮阳板及镀有特种金属的热反射窗帘,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兼有较好的遮阳效果。

六、节能材料的使用

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在外维护结构完成后再在上面附加保温层,以改善热工性能是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各种高效保温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大量消耗各种能源,且价格很高。建筑节能不应只注重建筑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从整体系统的全局出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应受到同样的关注。因此,建筑材料除应具有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外,它的加工生产过程也应当简单易行并应节省能源。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用新型建材,这样可以减少污染和能源浪费,并且变废为宝,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新型建材可以是科学上的合成,也可以是废物的升级利用,但如果加工处理过程中工艺过于复杂,能源消耗过大,那也没有开发的必要,应当注意去进行综合衡量。

七、结束语

作为建筑师,更应从自身做起,从不同角度,依据建筑规范对建筑进行优化节能设计,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趋利避害,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荣深,陆海锋.浅议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第3篇

【关键词】电气照明节能;措施;设计原则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任务。本文主要进探讨在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形式下,如何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最大限度体现节能,保证节能的效果,是每一位电气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2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

(1)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的规范,并且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时,应该严格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照明设备合理用电》DB31/178—1996等有关规定。

(2)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该提倡绿色照明,绿色照明不仅具有照明节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建筑物照明的照度、显示指数以及色温,满足舒适卫生,满足各种工艺要求等照明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节约消耗的能源。

(3)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国情实际经济效益的情况进行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节能,在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不能因节能而消耗大量的投资,增加额外的运行管理费用,而是应该把增加的内部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节约的能源减下来的运行费用回收。

(4)节能的重点就是节约无谓消耗的能量,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找出与建筑物功能没有关系或者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的能量的损耗,然后再考虑采取节能的措施。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变压器的功率的损耗等,可以选择一些先进技术降低能耗,

3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设计

3.1选择合适的光源

3.2选择照明控制方式

在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设计,照明控制是照明设计基础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实施照明控制,不仅可以通过控制光环境进行划分空间,可以充分体现出照明环境的节能性和舒适性,而且还可以在使用情况下开启照明,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照度以及灯具数量,达到节能效果。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公共走道以及楼梯等公共场所可以设置自熄开关灯具。

(2)充分考虑天然光源的利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天然光的照度变化,决定电气照明的范围,而且还可以根据照明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增加照明开关点和分区控制。

(3)对于会议厅、商场以及生产车间中的生产线可以采用照明配电箱进行集中控制。对于其他一些场所可以采取分散控制,并且要增加开关量,并且应该充分考虑采光的情况。

(4)对于室外的灯光照明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气氛,不同的时间进行设计,如在节假日以及重大节日设置多种灯光场景,并且应该每种场景设计的灯具不尽相同。对于平时可以按照前半夜和后半夜两个时段设计开灯,每天的后半夜可以关掉景观的照明灯具,仅仅保持照明的功能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额,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照明功能需求。

4结论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是建筑节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每一位电气设计人员应该真正认识到电气照明节能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设计最优的经济性良好的照明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旭辉,王春燕.照明节能设计浅谈[J].低压电器,2008(20).

[2]陈旭平.办公楼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方法探索[J].价值工程,2011(8).

第4篇

关键词: 节能原则;自然光;高效光源;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建筑能耗的增长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形式提出了的更高需求。但同时能源问题日益加剧,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刻不容缓,节能是缓解能源紧张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的保障,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的关键[1]。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保障长远经济效益,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在民用建筑的电能损耗中,空调用电比重最高,约40%~60%,甚至更高,照明用电约占15%,给排水系统及电梯用电占10%~15%,以及供配电系统约3%[2],皆为建筑电气能源耗损。近年来,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拉闸限电等现象的加剧,建筑节能对电气的节能需求是越来越迫切。如今,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已经成为关系着我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无论是配电系统,还是照明系统,其整个系统的节能,在既要满足建筑电气功能要求,又要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减少建筑电气耗能,是目前一大课题。

节能原则

上文已经提到,电能损耗中空调占到了绝大部分,其次就是照明系统。因此针对电气照明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将带来良好的能源节省效果。民用建筑的电气照明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说明、光源选择、灯具布置、照度计算、安装方式、调光控制等。作为建筑电气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在熟知照明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还必须有对照明系统的优化节能意识,这首先应确定节能的原则[3]: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不能因为节电而降低标准,即在整个照明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其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建筑物的一些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即需在整个系统在最佳运行情况下谈节能。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因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并不可取。设计应达到一个让因节能而增加的投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收。

要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是节能的一大着眼点。首先应分析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或影响比重较小的,甚至在整个系统中可以近似忽略的,再考虑采取合理的措施节能。

节能方案

2.1电气照明设计优化方案

首先,我们应根据节能原则,在保证电气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主要是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提高质量、优化照明设计等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即不牺牲质量的节能。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不同功能来确定相应的照明方案,一般可分为光照设计和配电设计两部分。光照设计又可分为数量化设计和质量化设计,数量化设计就是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和活动要求,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给予人工光照。在相应的设计过程中应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和节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1.1 天然光的应用

据统计,我国白天照明用电占总照明用电的50%以上[4]。利用天然光照明,不仅能节约电能,而且自然光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光源,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指出: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可见,低碳环保的自然光是办公环境照明的发展趋势。一个很好的自然光使用案例就是自然光光导照明系统在多层办公楼中的应用,这种系统也称光导采光系统,它主要是由采光区域,光导管和漫射区域组成。白天以天然采光为主,当天然光不够时,辅以恒定的人工照明,使窗户射入的天然光和室内的人工照明适当合理地协调,形成良好的照明环境,大大地节约能源。

2.1.2 人工光照设计

人工光照设计就是确定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按照现行规范所规定的功率密度值的要求进行数据化处理计算,并确定合理的照度标准,不同场所应有目的地进行照明,且将同一房间照明进行分区等,以便在选择照度时区别对待。在有许多大进深和开间的写字楼内的办公室,首先应充分利用自然光,避免片面追求形式和不适当选取照度标准以及照明方式,坚持在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优先采用分区的照明方式,要求高照度的场所可设局部照明;在工作位置经常变动的房间,设法采用灯具位置能调整的灵活的照明方案。在现行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照明设计还需要质量化设计,即以人的感受为依据,考虑人的视觉和使用的人群、用途、建筑的风格、尽可能多的收集周边环境(所处的环境、重要程度、时间段)等多种因素,同时在达到照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节约用电。

2.1.3 照明配电系统

在照明配电系统中,同一电压等级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两级。变电所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略偏向电源侧,以缩短线路供电距离,减少线路损耗。电力设备无大功率冲击性负荷时,照明和电力宜共用变压器;照明安装功率较大时,宜采用照明专用变压器[5]。应选择低损耗配电变压器。系统除了电能总计量外,还应设置低压分项计量装置,并合理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供给气体放电灯的配电线路宜在线路或灯具内设置电容补偿,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照明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应尽量分配平衡。合理选择电力电缆、导线截面。在满足发热、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的条件下,应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其截面,从而达到降耗和经济的目的。

2.2 节能设备和器材选用方法

2.2.1 采用高效节能光源

应根据不同工程的使用要求,合理选用高效节能型光源。白炽灯曾因为便宜,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致命的弱点是发光效率太低,因此目前常被各种发光效率高、光色好、显色性能优异的新光源取代。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对灯具悬挂位置较高的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或镇流高压荧光汞灯,其综合费用低、视觉质量高,同时也节约能源[6]。除特殊情况外,不宜采用管形卤钨灯及大功率普通白炽灯,灯具悬挂位置较低的场所照明宜采用荧光灯。此外,在选用的同时还应考虑电光源的寿命、显色性、启动及再启动等主要性能。

LED 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低功耗、颜色丰富、起点快捷、可调光、耐震动、耐气候性能好、使用安全等众多优势[7]。目前外型与一般传统灯泡一样的 LED 灯泡已研制成功,这种发展迅速的光源,将会在未来的研发过程中在室内外照明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2.2.2 照明节能灯具设计及电器附件

照明灯具的选择对于发挥照明光源的最大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灯具有控照型(或开敞型)和带保护罩的格栅式、透明式、棱镜式、磨砂式等,其效率各不相同,如磨砂或棱镜保护罩式反射率为55%,格栅式为60%,透明式为65%,控照式(或开敞式)为75%[8],且同一种形式的灯具反射板采用不同的材料其反射效率也不同,可见,通过照明灯具的设计及合理的选用也是实现照明节能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气体放电灯工作时需要附加镇流器、启动器等附件,均有能耗产生,气体放电灯的镇流器影响最大。提高镇流器的质量和效率,对照明节能很有意义,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取代传统的高能耗电感镇流器是必然趋势。

照明设备控制方式优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照明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现代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照明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智能建筑联系起来,开发计算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照明设备节能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大类。

3.1 照明手动控制

手动控制可利用手动控制开关对办公楼内的灯具进行分区、分组控制。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设置照明开关点,以达到分区、分组控制灯具的目的。另外,采用节能开关可使灯具控制灵活、方便、节能,办公楼楼梯间、内走道等处,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如声控开关等。室外有关的照明灯具应采用光控开关等进行节能控制。

3.2 照明自动控制

未来,使用电子技术来指导照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照明节电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方案。照明节电器是根据照明线路电压的波动情况、照明负载的性质,对灯具实行智能稳压供电,在任何时刻给灯具提供一个稳定、节电、不会影响照明效果的供电电压。且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设置输出电压,对照明负载的运行时间和供电方式进行编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照明灯具的电能消耗。此外还有照明稳压节电器,使用后仅智能稳压所实现的节电效果一般就可达 20%以上[9],同时还可大大延长照明灯具使用寿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装置,其系统可是独立设置,亦可融入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之中。该系统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一是对被控对象分组编号,对于设计功能要求一样的照明灯可以统一管理,借助同一根运输线进行供电。二可引入智能控制开关实现对照明灯相关属性进行控制。通过计算机集成系统,可使照明系统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将为建筑电气照明系统提供不可小觑的节能实力。

小结

近年来,电气照明系统的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节能应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节能设备和附件,同时利用一些合理和先进的照明设备控制方式来降低照明系统运行能耗,以达到符合低碳环保的“绿色照明”的目标。

参考文献:

王文志,关宇飞.浅谈民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J]. 民营科技,2011,07:316.

魏颖.浅析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照明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176.

文桂萍.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探讨[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6:218-221.

钟伟. 工业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J]. 四川化工,2012,06:43-44.

陈宏毅. 浅谈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的节能方法[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124.

郭帅. 关于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09,03:230-231.

王亮,宋镇江. 大中型公共建筑电气照明设计[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8:104-107.

第5篇

关键词:采暖;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新疆克拉玛依市处在冬季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很大的地区,冬季采暖、夏季的空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将探讨在不影响居民舒适性的背景下的节能降耗。

本文笔者将以一套普通三居室房间为例,对于节能设计具体说明。

图1.三居室平面图

克拉玛依处于天山北麓气候独特,气象条件如下:

温度

年平均温度 7.5℃

极端最高温度41.2℃

极端最低温度-37.3℃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 -16.4℃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 26.0℃

年连续五天最冷日平均气温-25.7℃

年连续五天最冷日最低气温-32.9℃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34.4℃

夏季通风温度29.0℃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5.7℃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3.3℃

采暖期日平均温度为 -8.0℃

采暖期天数为 159天

各月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见表1)。

表1 各月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表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最高气温 -0.8 0.6 15.9 27.6 29.9 31.7 33.5 33.8 31.3 21.9 10.9 3.4 33.8

最低气温 -24.7 -22.2 -17.1 -6.4 4.6 14.2 14.9 11.6 5.3 3.6 16.3 25.9 25.9

采暖系统

为了节能冬季采暖采用地暖,因为传统散热器采暖是对流采暖系统一般供回水温度是95℃~70℃(80℃~60℃),室内热空气对流作用使得房间内形成热空气的循环,使地面灰尘随室内空气上升,温度分布比较混乱,达到均匀温度时间比较长;地暖供水温度要求在50℃~60℃现对传统采暖供水温度较低,温差控制在10℃左右,即使室内温度比传统方式低2-3℃,因为地暖是让温度从脚下向上传递,人们会感到更温暖、舒适,更节约能源。地暖系统具有比传统散热器采暖更大的蓄热功能,可以将在突然停暖减缓温度衰减。

传统采暖的散热器一般明装在室内,家庭装修时为了美观,一般会将散热器包裹、修饰。使得热对流的空气受阻,热量积聚在装饰物内只能通过空隙散发,传热效果大大降低,装饰部分占用室内空间,使得有些家具布置都受到影响;地暖采暖不存在明装布管管线,没有散热器,对于装修的地板有一定的要求,其他无要求,无需避让,家居布置随心所欲,增加了室内的使用面积,地暖的敷设增加了地面厚度,楼层隔音效果更加明显。

表1 传统采暖各房间热负荷及采暖材料表

房间

名称 客厅 主卧 客卧1 卫生间 厨房 客卧2 合计 备注

采暖面积 m2 36.72 18.9 15.3 11.7 13.5 12.15 108.27

底层采暖负荷 W 4120.8 2339.8 2454.4 1243.5 1509.3 1420.7 13088.5

中间层采暖负荷 W 3431.4 1967.7 2152.4 1056.9 1242.8 1180.8 11032

顶层采暖负荷 W 4865.7 2705.9 2750.0 1426.1 1770.1 1655.7 15173.5

传统采暖散热器

单片散热量108W 片 38 22 23 12 14 13 122 底层

32 18 20 10 12 11 103 中层

45 25 26 13 17 15 141 顶层

地暖管线长度

DN20(PE-X) m 88 50 52 27 32 30 279 底层

73 42 46 22 26 25 234 中层

103 57 58 30 38 35 321 顶层

发热电缆长度

每米发热量18W m 229 130 137 69 84 79 728 底层

190 109 120 59 69 66 613 中层

270 150 153 79 98 92 842 顶层

传统采暖的散热器一般是铸铁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同钢制散热器,一般的散热器使用年限为20~30年不等。地暖系统使用寿命即为是埋管的使用寿命,地上部分可以更换,因此,地暖选管是使用寿命的关键。现在用于地暖系统的符合标准的管材,设计寿命都可达到70年,实际寿命超过都超过50年,可以认为:地暖系统基本与建筑物寿命相当。

现在我国住宅的采暖节能日益被关注,以往住宅集中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不合理性,并且用户进行局部调节积极性不高,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供热、用热的浪费严重。因此,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能源法》中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建筑的集中供热系统,应当推行温度调节和用户热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这样提高了大家的节能积极性,为大家节省的日常开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行业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势在必行,更加美观、方便的地暖系统替代传统采暖方式的浪潮势不可挡。

本文的典型房间中的三种方式,均以顶层为例传统采暖方式施工需要使用6组散热器共计141片;地暖热水方式需要使用321米DN20的PE-X管;地暖电采暖方式需要842米发热电缆。

表2经济性比较

采暖方式 散热器热水采暖 地暖热水采暖 地暖电采暖

采暖设备 散热器 DN20 PE-X管 发热电缆

技术特点 热效率:70%

安全性好

寿命20~30年

系统维护成本高

投资成本高

运行成本低

存在水利失调 热效率:70%

安全性好

管线50年

系统维护成本高

投资成本低

运行成本低

存在水利失调 热效率:100%

安全性好

电缆50年

系统不维护

投资成本高

运行成本高

无系统失调

建设费用 11280元 8346元 10946元

每年支出 3248.1元/年 3248.1元/年 4632.3元/年

其他 需要热计量仪表

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需要热计量仪表

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不需要热计量仪表

不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经过经济性比较,地暖为现在节能采暖的首选,地暖热水采暖可依托现有管网改造,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地暖电采暖可用于辅采暖,如偏远的建筑,采暖不能保证的寒冷地区、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建筑等。

结语

采暖设计关乎节能整个社会的节能指标,一次性投资永久使用,计算应尽可能详尽,准确,本文中计算未能详细提及,希望大家给出建议,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能耗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过程当中,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一些投资商往往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其能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不关注电气设备的节能,这就导致电气设备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对于智能化电气设备来说,其节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节能减排与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是同一概念,所以做好智能化建筑电器节能优化设计十分重要。

1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电器节能

对于智能化开发的产品来说,计算机技术就是其核心制造技术,智能化设备的开放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再将各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在这其中包括有众多的管理设备,例如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智能化电力设备还要对自动化建筑体系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才能给人们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转还存在有较多的缺陷,例如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是故障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节能优化设计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一大难点,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传统的节能系统无法做到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对于电气设备的关注度还是在品质方面多一些,而现如今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装置是全自动操作,充分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从表象来看,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节能减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出现的情况却是相关制造商对于节能减排装置的不加重视,导致节能减排成为空谈。

2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控制方式、照明光源选择不合理

如果照明、开关控制设置或系统控制存在问题,就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进而严重影响电气节能系统的发展。

2.2协助电气设施安装不到位

协助电气设备就是指辅助电气设备运转的相关装置,例如给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等,这些装置如果安装的不合理,就会引起智能化电设备出现耗能现象。例如通风装置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散热性达不到自身运转要求,从而导致设备出现系统奔溃等的不良现象。

2.3未选用节能电气设备

没有选用节能的电气设备比如:节能灯具、节能变压器、节能的风机水泵等,同时也没有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电气产品本身的节能特性。

3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优化设计

3.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

对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来说,最主要突出的就是节能设计,其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电气设备减少耗能,要达到此目的,就要从电气设备的多方面进行权衡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电气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在实现此项工程之前,要对电气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如用电设备的特点、用电设备的负荷容量以及用电电压的数值等,一定要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强有力的保证配电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供配电系统在节能方面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电气设备的用电电压,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保证电气设备的的用电电压恒定,要将配电电圧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其次就是供配电布线。对于供配电布线的挑选,应尽量采用短而直的布线,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还能对对电气复杂的系统进行简化,从而减少相关能源的损失。

3.2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

在所有的智能化建筑设备当中,照明所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在对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对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照明系统是支撑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一大因素,对其设计,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照明灯具的选用,传统的照明灯具没有节能减排功能,而且还会增大照明工具的耗能,因此,对于照明灯具的选用,最好选用节能照明的灯具,而且照明开关也应该采用声控装置,这样既能达到节能目的,而且又能节省投资资金;其次,对自然光的利用,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例如太阳光,例如安装的采光井,自然光的利用就可以减少灯管的耗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3.3电梯、通风和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

电梯的利用已经在我们生活当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电气装置,相关人员在进行电梯的设计选用时,就要注意电梯型号的选用,电梯要采用一定的节能材料,其对电能的大量消耗,因此在一些较低层数的建筑当中,就可以不采用电梯装置,以减少耗能。在选择空调系统时,应首选水源热泵空调,因为其有节能性能优、零排放和无污染等优势,且其机组效能远比传统空调高在设计供水系统时,可以优先选择无负压供水设备,这种设备不仅可以做到节能环保,还能对水的质量有所保证。

3.4利用再生资源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节优化设计当中,利用再生资源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再生资源技术,既可以达到想要的目的,又可以有效的解决节能问题,减少污染物排放。此外,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时,还可以使用光电幕墙,并采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建造,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结束语

就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来看,其本质目的就是节能减排,因此,在电气设备的各个建造环节都应该体现节能减排的设计。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节能减排越来重视,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电气设备建筑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其节能减排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凸显的越来越明显,但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电气设备在节能减排设计当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有待改进,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给节能减排的电气设备开创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1]叶晓雪.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01-202.

[2]李朝辉.探讨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的原则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9.

[3]张东栋.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电子测试,2016,(17):146+130.

[4]杨冰,杨树森.智能建筑电气应用与节能[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措施;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提高,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任务。 本文主要进探讨在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形式下,如何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最大限度体现节能,保证节能的效果,是每一位电气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1建筑电气照明节能因素的分析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设计、灯具、电光源以及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照明用电量 L 可以运用公式进行表示

L=NWT (1)

其中, N 表示照明器的数量,W 表示每台灯具消耗的电功率(kW) ,T 表示开灯时间(h)。

N=EA/FUK (2)

其中, E 表示平均设计的照度(Lx);A 表示地板的面积(m2);F 表示每台灯具的光通量(Lm);U表示利用系数;K 表示灯具的维护系数。从式(1)和式(2)中可以看出,在建筑电气照明的节能设计中,如果想要降低能耗的损失,必须提高灯具的效率,使用高效的能源,或者减少开灯的时间,并应该保持适当的照度。因此在保证照明质量和亮度的前提下,选择使用高效的灯具光通量,提高灯具效率,不断改进设计对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

1)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的规范,并且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时,应该严格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照明设备合理用电》DB31/178—1996 等有关规定。

2)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该提倡绿色照明,绿色照明不仅具有照明节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保证建筑物照明的照度、显示指数以及色温,满足舒适卫生,满足各种工艺要求等照明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节约消耗的能源。

3)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国情实际经济效益的情况进行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节能,在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不能因节能而消耗大量的投资,增加额外的运行管理费用,而是应该把增加的内部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节约的能源减下来的运行费用回收。

4)节能的重点就是节约无谓消耗的能量,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找出与建筑物功能没有关系或者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的能量的损耗,然后再考虑采取节能的措施。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变压器的功率的损耗等,可以选择一些先进技术降低能耗。

3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设计

3.1 选择合适的光源

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满足照明设施的要求,如:显色性、照度、色温、起动时间等,然后应该综合考虑使用的环境特点,如使用场所的温度、供电电压波动、空调的使用等情况,最后应该根据选择光源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综合考虑选择何种光源。

根据各种光源的显色指数、光效、色温以及平均寿命等技术指标比较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不同的光源:①对于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教室内应该选择采用直管性三基色 T8 和 T5 荧光灯;②灯具的高度较低场合应该选择采用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具,或者荧光灯,灯具选择较高的场所,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者镇流荧光灯等灯具;③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管型卤钨灯或者大功率的白炽灯;④在选择灯具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能耗低的镇流器,而对于气体放电灯线路或者荧光灯需安装电容器,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

3.2选择照明控制方式

在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设计,照明控制是照明设计基础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实施照明控制,不仅可以通过控制光环境进行划分空间,可以充分体现出照明环境的节能性和舒适性,而且还可以在使用情况下开启照明,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照度以及灯具数量,达到节能效果。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 公共走道以及楼梯等公共场所可以设置自熄开关灯具。

2)充分考虑天然光源的利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天然光的照度变化, 决定电气照明的范围,而且还可以根据照明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增加照明开关点和分区控制。

3)对于会议厅、商场以及生产车间中的生产线可以采用照明配电箱进行集中控制。对于其他一些场所可以采取分散控制,并且要增加开关量,并且应该充分考虑采光的情况。

4)对于室外的灯光照明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气氛,不同的时间进行设计,如在节假日以及重大节日设置多种灯光场景,并且应该每种场景设计的灯具不尽相同。对于平时可以按照前半夜和后半夜两个时段设计开灯,每天的后半夜可以关掉景观的照明灯具,仅仅保持照明的功能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额,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照明功能需求。

4 结论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是建筑节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每一位电气设计人员应该真正认识到电气照明节能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设计最优的经济性良好的照明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节能控制

建筑业对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实用性和舒适性层面,还追求建筑设备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对建筑内部的电气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也颇为讲究,主要追求系统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这样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达到节能控制的目的。

一、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具体实现

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各种智能化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为建筑设备的高效化运行提供便利的基础。

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设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对建筑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多智能化的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也能够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二、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控制的技术基础

建筑设备系统要想达到节能的目的,就要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尤其是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以便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设备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体的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现阶段,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中一般都实现了三网合一的网络化建设,这“三网”通常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其中的核心部分还是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将这三者逐步整合成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彻底打破了三者各自独立运营的传统模式,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化。在智能建筑中,一般通过通信网络系统为建筑的各项活动提供理论的支持。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同时还可以利用B-ISDN实现对互联网的远程控制。

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

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近些年,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和节能控制技术对建筑的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要着重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在优化集成的设计模式上实现节能的效果,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建筑使用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为经济的建设节省更多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吴勇.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有效运行的方法与措施浅谈[J].中国住宅设施,2011(4)

[2]徐湘湘.智能建筑设备系统集成控制关键技术分析[J].管理观察,2009(34)

[3]刘玉峰,丛晓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与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

第9篇

关键词:优化;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研究

人们生活中最大的威胁就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其中自然危害中占首位的是地震灾害,并且地震灾害有突发性,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对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1]。发生地震灾害时,房屋建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怎样提高房屋的抗地震和抗倒塌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方案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

一、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原因

(一)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中,选择安全性高的材料是保证将建筑结构破坏程度减小的重要措施,使用高品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可以将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提高,最大限度的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降低。所以对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对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有决定作用。尤其是建筑材料运用在墙体建筑中,一定要选择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为抗倒塌能力提供保障,保证建筑的安全和年限。

(二)施工质量

建筑结构中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抗震抗倒塌的能力,同时也是将建筑结构强化的主要因素[2]。但是目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把工期缩短、偷工减料,给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抗倒塌性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把施工质量关,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

(三)项目选址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中,选择科学的建筑施工地址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地理位置适合的房屋建筑类型也不一样。在实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建筑企业没有对地理环境进行探查和了解,这会导致建筑结构因为没有选择合适的施工的地点,影响了施工质量。如果选择在河岸两边的滑坡等容易发生地震等灾害的地方,就容易将建筑结构抗地震抗倒塌能力进一步降低,增加了风险发生机率,对建筑结构的安全造成威胁[3]。

二、优化设计方案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灾害,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采取抗地震倒塌设计,发生地震灾害会给建筑带来极大危害,所以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非常重要,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设计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完善

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不同建筑结构使用的抗震倒塌方案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倒塌设计时要对建筑结构全面了解,清楚建筑结构的等级,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高度和位置等进行抗震倒塌的设计,一切设计根据抗震倒塌设计的规范以及实际建筑物情况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设计的有效性以及规范性。

(二)对建筑的高度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对建筑高度有一定约束,主要原因是建筑物过高会对整个建筑物抗震倒塌能力造成影响。在抗震倒塌的设计中应严格的把握建筑工程的高度,在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将建筑结构的高度确定。科学合理的结构类型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将建筑的稳定性提高,给居民一个安全性能高的居住环境。

(三)设计抗地震倒塌的防线

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设计中,只设计单一的抗地震防线是不可行的,因为地震发生自然灾害时有比较大的威力,单一的抗地震防线很容易就被击破,对建筑物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对这一情况,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多条抗震防线,对地震的破坏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减少,为建筑物的安全奠定基础[4]。

(四)加强地基的抗震能力

加强地基抗震能力就是在建筑结构中设计抗震防线。建筑结构中因为地基沉降现象而引起的建筑结构破坏是致使建筑结构遭遇地震后倒塌的重要原因。这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对地基抗震能力加强,科学的选择最佳的地基,保证将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提高。其次,对施工地点的土壤性质进行充分了解,通常情况下要选择土质较硬的地区进行施工,将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有效提高,将地基沉降速度减缓。再次,对地基埋置深度科学设计,有效减少因地震引起的地基倾覆以及滑移,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高。最后,对地震防线进行设计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破坏,将建筑抗震能力整体提高。

(五)保证设计、施工质量

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抗倒塌能力作为核心设计因素,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抗倒塌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5]。设计建筑结构时不仅要满足户主的要求,在设计中还要尽量将建筑形状做到对称、规则。要求建筑材料一定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建筑材料、建筑高低以及建筑地点等。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遵守我国相关的政策规范,只要这样才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将房屋的安全性能提高,减少地震对建筑破坏力度,为人民提供安全、性能高的居住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列平,陆新征,赵世春,李易.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09,(06):67-76.

[2]唐代远,陆新征,叶列平,施炜. 柱轴压比对我国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05):26-35.

[3]施炜,叶列平,陆新征. 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评价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2,(06):1-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