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时间:2023-06-28 17:06:46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生活化教学 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推广和重视。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模式十分重视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接触,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训练和探索,可以感受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而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创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教学,让音乐和生活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亲身的感受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音乐就在他们身边,不断的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相对老套。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搬运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而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教师也更加不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往往缺乏将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使一些音乐难点无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断的审视教材,及时发现相关教材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掌握相关知识。如通过玩游戏、动画等方式来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音乐学科中的难点时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被攻克。教师在教授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游戏:“同学们,咱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这首歌曲的对接比赛。每个小组各抽出3个人作为代表,总共12个人进行歌曲接龙,一个人唱完第一句后,另一个人接着唱第二句,以此类推,看谁唱的好,唱的准,唱的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歌曲的演唱,歌声中充满了笑声,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2.教师要在教学备课过程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场景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极其的重要。教师要注重备课材料方面的设计,在结合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补缺相关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容易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好处,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创编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掌握的较少,音律的应用也不太娴熟,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备课。比如,教师在教授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由于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把生活中学生帮妈妈干的事情通过电教图片的形式提前制作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使其更好的掌握,同时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时也更加容易。

3.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是一个集趣味性和内容性一体的学科,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讲解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在自身的备课环节和教学环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要促进学生生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意识到要从生活中学习。小学生在自我判断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方面相对较差,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教会他们遇到问题时要想到寻求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解决,增强他们的思考、讨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歌曲《嘀哩嘀哩》讲解时,恰逢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教师通过这个歌曲的主题,结合学生对于春天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中设计春天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在富有生活感的歌词“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的引导下,齐声歌唱。他们既唱出了对春天的热爱,又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音乐,也通过音乐更加热爱生活。

4.教师要对音乐生活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任何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都需要通过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通过评价来分析总结。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否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这种标准的参与者不仅应该有教师、科研人员,还应该有家长、学生以及相关社会代表。通过这些人的参与,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合理的发现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通过对这些优缺点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更好开展,使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的灌输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三、结语

总的来讲,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的策略更加的丰富了,也促进了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模式下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使素质教育能够逐渐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师要十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及时总结相关教学优缺点,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品尝生活中音乐的味道――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

[2]林燕香.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3]吴剑军.来自生活还原生活――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生活化的探索[J].学周刊,2014,(10).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38-01

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模式的解释。在此,我谈谈黄丹学校小学音乐生本教学模式。

通过多次远程培训辅导,了解到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总体来说城乡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师资的欠缺和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上。市、县学校的情况感觉好些,但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感觉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路上行走难,而且感觉越走越艰难!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哪怕曾经有的,也都因为职称等问题。不得不忍痛割爱跨进统考科目的教学行列(其中也包括我,为了能评上职称,我放弃了做专职音乐老师。可现在虽然评了职称,但是想回到专职音乐的位置上去。却不大可能了,真是有得必有失)。尽管许多学校的音乐老师有很多,但没有一个是会识谱的,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音乐老师都是提一个收音机拿一盒磁带进教室。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使音乐教学改革之路举步维艰。音乐课改之路如此难行,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用走了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不但要走,还要走实!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思考,我校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

音乐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程的实施,没有学生自己的预习,老师怎么知道怎样来以学定教呢?学生懂的不用教,学生不懂的才有必要教。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多样,主要是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经自行收集有关资料,可以是与歌曲的内容相关的;与歌曲旋律相关的;与词曲作者相关的都行。无论学生收集得怎样,只要用心去做了就行;无论学生汇报得怎样,只要参与了就行;无论学生自主学习得怎样,只要鼓励他们就行。

二、有趣的导入

导入是否有激情,决定着课堂的归宿与命运。一次成功的导入,意味着你的这节音乐课已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学生的学习欲已被你调动起来。趁热打铁将会事半功倍!那么到底有哪些导入形式呢?

我们常用的导入形式有这些: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谈话导入;魔术导入;诗歌导入等。总之,无论选择哪种导入形式,最关键的点还是落在一个“趣”字上。

三、乐理知识的渗透

乐理知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训练;乐理知识的学习要设计得有趣味些,不能生搬硬套。每一堂课都有其训练的重难点,可将其溶入到形式多样的游戏中,学生就不会认为学习乐理知识枯燥无趣了。每一堂课的训练不在多,而要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发声练习、呼吸练习、音程练习、视唱练习、听力训练等。

四、歌曲的学习

有了前置性作业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作为铺垫,歌曲的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1、聆听歌曲范唱,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及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用“啦”轻声模唱歌曲。

3、学唱旋律,可以是老师教唱,也可以是学生跟着老师弹奏的旋律自己学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

4、跟着旋律,填入歌词。

5、学生演唱歌曲,正音。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抓出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和告知人们的道理,用情地演唱。

五、歌曲的创编与展示

对歌曲进行创编与展示,是对整堂课程学习效果的一次提升与检验。也是对孩子们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展示的一次机会。创编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和团结精神。创编的形式很多,有的小组对歌词进行改编;有的小组从歌曲演唱形式上入手进行创编(如:轮唱、合唱、齐唱);有的小组为歌曲创编简单而优美的舞蹈;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小组朗诵与歌曲主题相似的诗歌;还有的小组更绝,将许多元素组合在一起。总之,当学生都行动起来时,教室仿佛顿时变成了音乐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激情的海洋。

第3篇

我们都知道当今我们的社会,流行音乐已经逐渐开始走向主流的地位,这样的歌曲不能说不好,但是对于孩子的发展确实作用不大,我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些优秀的歌曲,这对于从小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增强孩子的精神力量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有作用的。然而现状却是孩子对于优秀的歌曲不感兴趣,因此这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投入到合唱中来,让他们领会每一首歌的含义,让优秀文化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孩子们进行一些训练,从简单的歌曲入手,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

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合唱指挥教学,在新的形势下,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现代的手段去教授课程,多方面借鉴经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对合唱指挥学习充满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设备,给自己的课堂加分。

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指挥应该从基础学起

我们都知道合唱指挥对于合唱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学习指挥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乃至于帮助孩子树立大局观。我认为学习指挥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手腕的锻炼,使手腕处于充分的放松状态,手是指挥的重要“工具”,在指挥合唱的过程中,既要让观众听到美妙的音乐,又要使观众享受到美的存在,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要使自己的姿势美观,这对指挥的手腕是有严格要求的。

2.要注意手臂的紧张程度,要放松,不可紧张,只有手臂保持放松状态,指挥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而且会有一种线条美的体现,这对于合唱来说无疑是加分的。因此必须要加强练习,使自己的手臂在指挥的过程中,“舞”出风采。

3.说完手部动作,脚部的动作也十分重要,指挥在指挥合唱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站相,不同的站姿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而且正确的站姿,会减少指挥在指挥过程中的疲劳程度,让指挥成为一种享受。

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终身学习,不断地适应时展的要求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现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课程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歌唱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我国各中小学校并不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认为其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教师的重心都放在语数外这些重要的课程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课程也逐渐突显出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探索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从四个方面来寻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水平的对策,以保障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使学生爱上音乐课程的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以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创设歌唱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歌唱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其发现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像、影音、音效等来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培养学生对歌唱的热爱之情; 其次,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丰富音乐素材。音乐作品多样化,题材各式各样,我们也可以说其实一种情绪的表达,有喜悦、有悲伤、有感动等。为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故事融入于音乐作品中,以使其更富有活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将其完美的演唱出来。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将王二小的故事描述于学生,以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自主地去探究,从而对音乐歌唱学习产生兴趣。

二、注重示范,产生共鸣

在开展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示范作用,为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示范,以促使我学生进行模仿。教师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感染学生,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传递于学生,以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更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大树妈妈》这一课的时候,应当先把整首歌曲演唱一遍,以让学生熟悉其节奏和曲调,便于学生了解《大树妈妈》这首歌曲的风格和内容,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富有神韵。

三、根据生活体验,表达歌曲情感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在学习《劳动最光荣》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谈论下自己进行劳动时的感受,将劳动中的辛苦和劳动之后的满足感代入歌曲中,以便于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能够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熟悉歌曲的节奏。比如说学习《我心爱的小马车》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生活中其对小马的印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张和情感,从而让学生想象自己牵着小马前行的那种愉悦感。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此歌曲的曲风较为活泼,充满愉悦感。

四、引导学生互动,参与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时候,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以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唱《小红帽》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大灰狼、小红帽和猎人,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并且可让学生以《小红帽》作为音乐背景来进行情境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使其充分掌握此歌曲的唱法。又如,学生在学习《大鹿》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分别饰演歌曲中的三种动物,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其能够了解歌曲中所阐述的友情的力量,并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必然要求。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多练习发声,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所学到的歌唱技巧,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现阶段,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此则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保障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芳.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神州( 下旬刊) ,2012,( z2) .

[2]胡. 用“心”歌唱―――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J]. 音乐时空,2014,( 9) .

第5篇

关键词:“双主”;“活版块”;欣赏课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而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就是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一、理论依据

1 从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单纯地听就显得单调、平淡,难以奏效。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内容,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

2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应,它对人们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具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愉快的享受。

3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感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二、功能目标

1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3 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在愉快的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为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三、结构程序

该模式的一般程序为: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一聆听主题,初步感受一反复倾听,要素引领一分段听赏,分析乐曲一聆听全曲,情感升华一拓展延伸,扩展视野。

1 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如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故事、诗歌、美丽而富情感色彩的图画、幻灯、录像等。

2 聆听主题,初步感受。每首乐曲或歌曲都有它的主题,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主题常使学生终生难忘。聆听一首作品首先要抓住它的主题,通过对主题的熟悉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开始先完整地听赏全曲,短小的作品学生还能够集中注意力,稍大一点的作品,时间稍微长一点,课堂要么死气沉沉,要么人声鼎沸。所以,首先应该先聆听主题,抓住学生的心。

3 反复倾听,要素引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倾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欣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通过反复聆听作品的主题,使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认识作品的音乐形象及主要的表现手段,为理解作品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欣赏内容,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根据对欣赏曲主题旋律的理解来创编小故事,或拍手、跺脚、捻指、摆头等简单的律动。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环境,创设条件,激发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创作欲望,用舞蹈、声乐演唱,乐器演奏,甚至是小品,音乐剧等律动、表演活动,来唤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分段听赏,分析乐曲。学生把握了主题旋律之后,接着进行分段听赏。通过分段听赏,教师引导,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之美的本质。因此,只体验到作品的喜怒哀乐,并不等于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出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5 聆听全曲,情感升华。对于较小的音乐作品可完整充分地聆听全曲,对于较大的音乐作品完整听赏一遍时间可能不够,教师可根据情况只聆听音乐主题。通过进一步聆听,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进一步的感受与鉴赏,丰富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受,用深入感人的表现和富有魅力的表演来诠释音乐作品,理解作品的情感及真正内涵,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以上2、3、4、5可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顺序。)

6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新课程倡导“综合”的理念,“综合”表现在三个层次上:(1)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的综合;(2)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的综合的联系;(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的综合。它体现着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除了本学科各类知识点,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外,还表现在对自己已掌握了的知识和其他途径得来的资源的整合应用,同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学科资源的整合也是新课程、新形势下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除了向第二课堂延伸外,还要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对音乐欣赏的作用,同时把音乐欣赏中的东西渗透到其他学科,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 综合性音乐 课堂教学

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从理论与实践的环节上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将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音乐课有很多课型,本文以学习歌曲的综合性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小猫钓鱼》是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笔者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桃花、燕子、蜜蜂”等在高兴地歌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就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春天来了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借助网络优势,充分挖掘素材

网络上的知识内容丰富,无奇不有。在面对音乐教材上的一些歌曲时,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充分挖掘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木瓜恰恰恰》一课的教学时,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笔者发现这是一首印尼的民歌,歌曲反映的内容是印尼人民在水果丰收的季节上街叫卖水果时的场景。教学难点在于:(1)对于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学生一无所知;(2)歌曲中的水果的名称学生同样是闻所未闻;(3)“叫卖歌”这种形式学生从未见过。

笔者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首先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软件制成了一部简短的介绍片,使学生对遥远的印度尼西亚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激发了他们对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的好奇心。接着,结合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水果图片资料,对照从水果市场上买到的水果实物,并让学生适时地尝尝水果的美味,让学生体会到了印尼人民获得水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最后,笔者从网络上搜集到一首中国的叫卖歌《卖汤圆》,让学生明白了原来“叫卖歌”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借助软件平台和局域网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灵活性和自主性:针对同一首歌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翻阅资料、点击窗口,灵活调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依靠教师设计的单一的线式教学来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歌曲的理解一般都是教师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其他学生听。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在局域网内里畅所欲言,而且可以随时调看其他同学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集体的沟通中来,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的综合性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年龄层次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跟低段组明显不同,他们能不时地迸发出初级的创作灵感。于是,笔者决定抓住契机,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打破常规,依靠“TT制谱”软件平台,让学生自己制作伴奏,自己创编的旋律也制作成伴奏,自制自唱。改编好的歌词,让学生教唱,比一比看谁写得歌最受同学的欢迎。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各自的表演再评价,同时进一步地学会评价他人、欣赏他人,通过这种自评、他评、师评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己、对人的评价意识和品质,培养他们欣赏别人的习惯,也让学生在这种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交流。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地体现。当然,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小学综合性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倩.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校长阅刊,2005,(3):59.

第7篇

【关键词】体验学习;小学音乐教育;应用探讨

前言

音乐,即使一种专业,也是一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属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的学生大都在6-12岁这个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于音乐的演唱形式和音乐旋律,对于音乐的专业知识兴趣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如果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不仅会使得课堂气氛沉寂,还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积累。基于此,本文提出体验学习模式,从体验学习的概念以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参考。

一、体验学习的概述

体验学习模式,是指利用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让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则是不再一味的进行单方面的传授知识,通过利用可视、可感、可听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进行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通过实践教学的模式,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体验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加强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一种,在新课改中对于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需要是激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体验学习模式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学习模式,老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将音乐的中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利用体验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的音乐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模式重点在于学生们的自我参与,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歌曲的表达意思,另学生们难以理解,通过体验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词意,还能够使学生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体验学习模式中,学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种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会养成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体验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体验学习模式在《牧童谣》教学中应用

《牧童谣》这首歌曲是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音乐教学曲目,这首《牧童谣》是湖北民谣,在老师进行这首曲目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体验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谓体验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们参与到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在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时候,首先,老师要进行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还要准备电子琴、音乐播放器等教学工具。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播放,需要向学生们进行音乐简谱的认识,之后需要进行音符的基本知识介绍。例如“XXXX”为四分音符;“XXXX••”为八分音符。其次,将歌词进行一问一答的提问,比如老师问“天上什么放光明?”引导学生回答“天上太阳放光明”,并将重点演唱部分“那斯那斯嗨”进行反复演唱。在学生们熟悉歌词,并掌握歌曲重点部分后,进行音乐原声的播放,让学生对于整首歌的旋律加强。最后,将歌曲中歌词进行具体的分工,让班级分为若干小学进行合作演唱。最后,还可以让同学们依据歌曲的旋律进行歌词的创作,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打个样“真呀真开心,真呀真开心,今天上了一节什么课?真呀真开心”,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创新。

(二)体验学习在《打花巴掌》中教学的应用

《打花巴掌》这首歌曲,是苏少版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歌曲,在学习《打花巴掌》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体验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由于这首歌的旋律欢快,适合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主要训练学生对于这首歌的旋律的掌握,然后老师可以对于学生们咬字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歌词,并将歌词的词意给学生们进行讲解。最后,在老师进行范唱的过程中进行拍手掌动作引入歌曲演唱。通过让学生们的参与,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老师还可以依据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体验学习模式的概述,并结合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体验学习模式不仅是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还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参考可以给小学音乐老师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黄敏青.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34-236.

第8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高效性 激发兴趣 课堂评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学科,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在新形势、新环境、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唱几首歌曲,灌输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魅力的舞台。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和美的成长”的乐园。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那么,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音乐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充分挖掘音乐教材,研究音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表现,促进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一、认真备好每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因此必须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说到底就是必须专业知识过硬,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们都有上好每一节课的愿望,我们都想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想看到他们获得新知的欣喜,听到他们“整齐的心跳”,感受到他们的“才华横溢”。这正是新课程期待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首先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反复听音乐,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水到渠成了。其次在钻研教学目标上下工夫。抓住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后在了解学生上下工夫。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等。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认识这个世界。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赛、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提高。

三、科学地利用课堂评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赞美。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教师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幽默风趣的赞扬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态度,都能增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初一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学生引导表现不好的学生,并通过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地方要褒奖,不好的地方要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继续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音乐创造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层出不穷,实际教育过程远远比约定俗成的传统教学观给予的要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创造性是人的本性,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环境,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正确的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与学生和谐、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在音乐课中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萌.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探讨[J].学周刊,2011(28).

[2]王淑霞.有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3]陈朝辉.有效课堂需要接受学习[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4).

[4]李丽.音乐是想象力的艺术[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1).

[5]陈海平.新课程理念下“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认识[J].数学教学研究,2008(02).

第9篇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着因袭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存在着“生多师少”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这种“东施效颦”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声乐教学规律,不能突出高职特色,需要变革,以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声乐教学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前言

高职音乐教育属于高等音乐教育层次,它具有很强的职业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同时又区别于音乐学院以及师范学院的音乐系。高职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还要使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具有竞争生存的能力。声乐课程作为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构建、教育模式等都纳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本文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培养模式问题。

一、当下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声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声乐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声乐教学活动结构和声乐表演活动程序,也就是说,声乐教学模式是稳定的,即符合声乐教学规律又要结合学校的总体目标要求,并且这种模式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行之有效。高职声乐教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也是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职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文化、技术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国内的高职教育在近些年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高职音乐教育虽然与师范教育具有某些耦合之处,但“技术型、实用型”等特征是高职音乐教育的本质社会性特征。相比之下,高职声乐教学是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在教学中各有不同的特点。而就声乐教学的模式来看,高职院校同本科师范院校一样,因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上,起初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随之就衍变成为“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教学模式,进而成为小组课与大班声乐课的声乐教学形式。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专业化的声乐课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专门化的声乐教学,目的是培养能从事声乐表演的职业歌唱家;另一种是师范音乐专业,目的主要是培养普通的音乐教师,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属于音乐教育范畴。而职业院校的声乐教学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一是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课程,其二是作为为社会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的课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艺术团体、普通学校、文化馆、青少年宫等从事音乐表演及辅导工作的艺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与职业院校的“职业性、技术性”相符合。而现行职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培养模式,除了在形式上承袭专业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之外,丝毫显现不出自己的应有之特色。而为何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学生多、声乐教师缺乏因素之外,其他采用此教学模式的理论因由却显得苍白无力。在此种因素下,教学中非常崇高的教学模式就成了应付教学任务的教学形式,或者是不得已而采用的教学办法,这种办法,这种教学办法,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种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

二、高职院校声乐教育培养模式的缺失

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计划与安排在目前看来存在着盲目效仿的巨大弊端,因为其大多课程都是参照普通或艺术本科高校而定的,使得高职院校音乐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本科相混淆,造成高职院校音乐缺乏具体可参照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而这种盲目参考甚至借用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行为,必然会使高职音乐院校无法实现自身教育体系及教育方法的发掘及创新,更为普通本科高校、艺术院校及高职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埋下巨大隐患。而国外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我国高职院校声乐课程体系从所呈示的教学形式来看是大同小异。笔者通过相关国内外声乐教育文献的搜集、阅读、分类提炼与总结,对国内外声乐课程体系和声乐教育模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在国外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体系中,教育学院与社区教育学院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类院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例上将类似与我国的师范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社区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声乐课程是必修课,除基本的声乐演唱外,理论课程、和声、作曲等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区域特色的音乐课程是社区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与社区学院的音乐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文献的呈示来看,“高度开放的师生互换个别课、掌握歌唱共性提高鉴赏力的小组课、营造歌唱气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集体课”是国外社区学院声乐的教育的通识教学模式,在基本的声乐教学模式下,学院为声乐学习者“配备专职的声乐伴奏老师、实行学校艺术实践的学分制管理、特别重视学生自主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围绕声乐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宏观层面,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一,在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方面,职业院校的声乐教育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教育体系,没有彰显出职业院校“职业性”的特色。其二,在声乐教学目标方面,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狭窄,熟知、掌握的声乐曲目基本量不足,违背了高职音乐教育的办学要求,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其三,声乐教材方面,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和规范,借用的是“音乐院校声乐教材”,曲目的选择、编排的结构及形式、类别等均有许多不妥和疏漏,不能适应社会多层次、实用性的需要。综上,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导向与声乐教学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而造成这种声乐教学模式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三、高职院校声乐教育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缺失成因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步进行,集体授课与个别小课相结合形式。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余小组课或单人小课相结合的形式,在传授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专业的技能训练。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而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育模式的层面,我们所实行的基本上是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四、小组课、集体大课的声乐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特点,实践者和研究者则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将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则具有不同的有效性:第一,个别课:以对学生逐一进行歌唱发声的指导和训练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开发学生潜在歌唱天赋,展示各自音乐表现能力的最佳方式。第二,小组课:以指导学生集体发生训练和进行轮唱、重唱、多声部小合唱训练为主,如借鉴形体、舞蹈课的教学训练方式:共性的基础知识和要求,集中、统一讲解,个人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单独指导。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观摩、交流机会,又利于轮唱、重唱、多声部合唱的训练。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观摩教师的声乐教学,学到解决学生歌唱发声时存在问题的各种方法,增强了今后“就业”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每个学生熟悉、掌握的声乐曲目基本量。第三,集体课:是讲授声乐教学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

四、结束语

试观我们一直以来的声乐教学模式,始终是单一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2。我们主张变革,是因为现行的教学现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创新,如何实践,该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发展我们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以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效果,即符合声乐教学规律,又迎合高职特色,这不仅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命题。

作者:贺洁琼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