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税务管理精细化

时间:2023-06-28 17:06:46

导语:在税务管理精细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税务管理精细化

第1篇

一、细化纳税对象,找准管理方法。

现在纳税人各种经济成份鱼龙混杂,行业千姿百态,过去税收管理单一,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征纳矛盾较多。我们从细化管理对象入手,把道县共2500多户纳税人细化分五大类20种行业及特种纳税人,一类纳税人为28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和50户小规模企业、29户加油站、8户总商、4户大中型超市、6户家电、8户通讯器材销售店、18户小水电站;二类纳税人为12户皮鞋制造厂、10户药品零售店、48户个体砖厂、2户金属材料制品厂、35户木材加工厂、;三类纳税人为10户矿产采掘户、全县的定点屠宰;四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上个体工商户、农村城镇的小超市;五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并明确一、二类纳税人为全局的重点纳税户,对一类纳税人实行驻厂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对二类纳税人实行行业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三类纳税人为代征纳税人,由各专业管理办公室代征办法;四类纳税人为普通纳税人,五类纳税人为监管纳税人,这两类纳税人实行分路段、乡镇实行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办法。

二、摸索行业特点,细化管理办法。

明确了四类纳税人50种行业或特种纳税人,选取一些典型户来调查各行业及纳税人的特性,针对行业特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想实招,下苦功。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从2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分别对加油站、砖厂、药店、超市、家电、通讯器材销售、总商、皮鞋、小水电、废旧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145户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帐实核对,抓好加油站税收管理。道县共有29户成品油销售纳税人,加油站点46个,加油机都安装了税控装置。20*年8月,我局成立了成品油管理小组,对加油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对全县所有的加油站进行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各加油站油罐数量、形状、尺寸,把采集来的数据和各种类型油罐的计算公式全部录入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量出油罐内的油面高度,就能准确计算出库存油量,顺利解决了加油站库存油难以核实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加油站日销售台帐与进货报验制度,加油站每天登记日销售数量,进货时,应在进货前一至两天向成品油管理小组申报进货数量,货到后必须报告管理小组到场验证核实数量、金额后,经双方签字方可入库,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认证抵扣,杜绝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今年5月份,通过盘存核实加油站销售数量,道县农机加油站核实库存差96635.63升,隐瞒销售收入347179.01元,补增值税59020.43元,道县上关加油站核实库存差22430.54升,隐瞒销售收入84910.52元,补增值税14434.78元;道县城北加油站核实库存差39160.15升,隐瞒销售收入146181.14元,补增值税24850.79元,共计查补增值税98306元。根据管理需要,我局还建立了油价涨跌报告制,油价涨跌加油站应及时通知国税部门,及时调整税控装置的计税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分上、中、下旬到各加油站抄录税控加油机数据,不定期巡查各加油站,以防止加油站不经过加油机加油。对税负明显偏低、财务欠健全的加油站,将其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和稽查范围,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实施稽查;对账务不健全、收入有明显差距,连续两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取消进项税抵扣,采取核定税款或预储税款等征收方式,今年就有2个加油因机外加油补缴增值税3.3万元。

二是以电控税,抓好砖厂和废旧金属制品行业税收管理。

县局专门成立砖厂税收管理组,制定了全县砖厂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按生产规模、年产量、年销售量、年耗电量、年定税额、实际入库税款、砖厂引风形式,实行以电定产、以产核销、以销计税的征管方法进行税收征管。核实了各砖厂每度电生产砖坯数量,剔除了非生产用电因素,核定自然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8元,机械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5元的大致计税标准。通过有效控管,48户砖厂年应纳税额由20*年度的18万元增长到20*年的42万元,今年1-9月已入库3158*.6元。

道县有2户利用废旧的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制造线材的企业,根据这个行业耗电量大,产品多少与用电量息息相关的特点,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了驻厂调查,掌握了线材的销售价、收购废旧金属的成本,得出了产品耗电比,每吨产品均耗电1200度,按这个耗电标准,由耗电量得出生产量,再由生产数与产品结存数计算出销售数量,按市场线材的价格核实销售收入,监控这两户企业准确申报纳税。原来这两户企业总是以没有生产多少产品,每吨产品没有什么毛利为借口,一年最多缴税4万多元,现在进行准确监控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准确清楚,今年1到9月申报缴税26.4万元。

三是以票管税,抓好药店、家电、通讯器材销售、小水电等的税收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精细化

医院经济管理的好坏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做好医院经济管理能够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现代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经济管理维持医院平稳运营的重要前提,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现代化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1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在深化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是公立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科学配置医院资源,提高收费的合理性,保障公里医院严格遵循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规章制度,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其他经营有较大的区别,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社效益,需要科学利用医院资源,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中获得合理利润,并不断累积从而促使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有很多都是需要依靠合同来实现。因此,加强医院的合同管理,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医院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对日常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总而言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不单单要重视部门的经济效益,同时要重视合同管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任务在于更好地配置医院资源,从而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新医改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公立医院的管理中,因此可以考虑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

2医院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管理不合理

预算是医院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决策以及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过往数据以及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在特定期间制定的计划,能够反映医院的资金配置情况和经营活动的具体安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项目没有制定预算或超预算实现的现象,且由于财务部门未能参与合同管理,无法实现项目预算,更不能将预算控制情况与绩效连接起来,导致财务部门很难实现对医院整体经营情况进行监控,更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预算也只能够在合同交付时被动进行审计,没有真正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2资金使用不合理

合同管理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对合同中的各种条例进行详细考察,只是在合同交付时才知道有资金的支出,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提交的申请以及与此经济活动相关的会计凭证,出纳人员则根据这一会计凭证制定相应的账务结算与审核。这样不但影响了医院资金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在合同支出金额较大的情况下,使得医院库存资金不足,从而引发周转困难的问题,对账务处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资金支出方面的会计核算上,无法准确反映会计核算期间的医院经营财务状况。

2.3合同管理制度中未采取“三重一大”的制度

医院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繁多,且数额较大。而在《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医院财务制度》中都有明确规定:医院在支付各种大额款项时应当遵循相应的流程与步骤,尤其是在涉及“三重一大”项目的投资时,需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的集体讨论。在目前的医院经营中,合同往往不是采取直接资金支付的模式,往往没有重视合同的审核与审批。但是实际上合同在签订后就能即刻生效,医院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职责与法律职责,此时必须根据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支付,使得医院陷入被动局面。

3提高医院合同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减少开支,从而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预算管理能够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要想加强成本预算管理,首先需要让医院工作人员都知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循成本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控制合同预算资金。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合同成本控制管理,对于医院的合同各项支出都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不要出现支出超额的现象。要对医院经营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明确,尤其是账本支出要与实际活动相符,保障每个支出都能得到有效记录,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的审批与审核涉及到多个部门,通过设置合理的合同审批与审核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保障医院运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医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法律以及医院自身的资金审核制度,制定相应的合同审核体系,将合同审批、资金预算、付款时间、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违约赔付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细节化和全面化。财务部门需要参与合同审批过程,避免预算超支现象的出现。

3.3加强对合同履行程度的监管

合同签订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第一步,履行合同条约是经济活动最关键的环节,即使合同签订,但对方若未能履行合同,则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合同履行程度的监管,例如在付款时需要核对验收单据、入库单据等原始凭证,施工项目交付时需要由第三方审计单位给出的验收报告,服务类合同则需要附带服务部门的确认书以及满意度调查报告等材料,维修类合同则需要业务单位进行验收。若发现对方未履行条约或履行行为存在缺陷,需要采取相应的问责制度,避免医院的经济利益受损,并向相关单位提出维权申请。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当根据合同发生时间设立相应的编号,以便后续管理和监控。

3.4加强对付款的审核与控制

财务部门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合同中标出的支付金额、预付金额、保证金进行明确,对于不符合预算的合同不予以审批;在合同交付时,财务部门要对合同名称、付款单位名称、付款单位以及卡号进行再三确认,要求与合同中的条例完全一致,不一致的则经过调查后双方达成共识后才可付款。通过对合同交付环节的控制,对医院经济效益进行保障。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制造型企业 财务管理水平

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占有市场,制造型企业在产品类型以及领域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张,随之财务管理需要应对的内容有所增加,这就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在质量、生产力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间需要在管理、运营等软环境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制造型企业为高成本性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的投入情况,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故而,在现今的形势下,对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以提升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环境下制约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主要因素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制造型企业财务工作经验,认为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财务管理中缺乏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高度重视,难以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笔者所在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中往往存在着忽视财务预算工作的现象。企业的管理层认为预算工作可有可无,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资金运行状况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市场经济中,这一观念对于财务预算工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对财务预算环节的忽视会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出现偏差,甚至失误。片面、错误的预算编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财务管理以及资金运行,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的制定以及执行。

(二)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不到位,影响企业发展

在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面对制造型这类营运资金量非常大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状况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其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具体表现有:首先,在涉及大量资金的营销环节,制造企业为了争取客户,常会采用赊销的营销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力,会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产生死账坏账等,直接导致资金短缺的现象出现,加大资金风险。其次,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制造型企业生产项目日益增多,相对的投资量就加大且趋于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这一行为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中风险预警机制缺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在制造型企业,受到财务部门专业能力有限、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其通常缺乏系统化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往往束手无策,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制造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应对风险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门的风险预警制度以及流程等。

(四)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管执行力较差,导致财务漏洞的滋生

在制造型企业还存在着内部监管执行力差的问题。虽然,在大多数的制造类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监管机构,但是受到监管部门独立性差、监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存在交叉等情况的影响,其执行力不足,使得内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监督与督促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没有体现财务审计的功能,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提升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探讨

针对上述提及的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路径出发加以提升:

(一)增强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来实现预算的科学化

为了增强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切实发挥其指导性及约束性作用,必须要提高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在这一方面制造型企业具体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要树立起充分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精力与财力投入。要加大对预算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加强对现有财务预算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引进相关的优秀人才。此外,要通过宣讲等途径对企业全体员工以及部门进行财务预算重要性的普及工作,使每个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与其自身的重要联系,提升其他部门与财务预算部门的配合度;在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中,企业也要从技术角度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体现出对工作的重视度。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制造型企业完全可以借助这项技术来构建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资料,预算编制工作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地及时性、实效性、全面性及准确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中的各项资金运营工作,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高有力的支撑

在制造型企业涉及大量资金运营的环节主要集中在营销以及投资两大方面。针对这两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梳理,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营工作的措施,进而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笔者认为解决的措施主要为:其一,要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这需要企业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做好配合,对目标客户的信誉度、资产状况等进行充分的调研,避免盲目地制定与执行如赊账等营销计划。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降低风险。其二,制造型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重视程度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投资行为,使其不会脱离市场规律以及企业的客观环境。在投资行为中,首先要重视资金管控的长远规划,使其与近期计划结合起来,确保资金投资的科学化、合理化,杜绝盲目投资行为的发生。第三,企业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资金管控体系,使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为资金的整体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流失的风险,同时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三)通过预警模型的构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危机,如不具备债务偿还能力而引起的经营困难甚至导致破产等。通过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预防、避免以及挽回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预警模型,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把控。在实际运营中,所涉及的财务风险种类较多,在大量信息以及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警模型能够很好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应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再者,在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后,还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后续管理工作,包括维护、创新等。总之,通过以上途径能够有效地预测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加以科学的应对和处理。

(四)通过信息管理管控体系的构建来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执行力,避免财务问题的发生

在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工作中引入信息管理管控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财务监管人员不作为行为的发生。这一体系能够对整个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的实时监督,同时增强其执行力。应用在内部财务监管工作中信息管理管控体系,其构建是借助当前先进的软件技术、监控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实现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来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琴.浅析制造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2]梁秦,线静.提高现代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

第4篇

【关键词】税收;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113-1.5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20多年,特别是在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趋向国际化、消费结构高级化、民营经济扩大化、城市化和政府行为规范化,在此动力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旧快速发展。但是,过去粗放式的税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求,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缺陷和弊端。尽管税收收入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可是其中隐藏隐患也不能忽视,主要表现为税收成本太高,调整税收,没有所得税,收过头税,个人所得税,地方政府干预,税收仍然盛行,税收流失。因此,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成为中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主要措施。精细化管理是在同一时间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粗放,传统的管理理论为基础,实施精细化的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降低成本,最大程度的一种管理模式,以增加利润。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税收精细化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将基于集成,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学,在税收法律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纳税人提高税务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收集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好,工作职责标准做工精细,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工作程序和系统。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针对现存的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局限与不足,根据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对现有税收管理格局通过分类、细化、简并、延伸,进行优化健全,甚至结构重组,加以系统整合,从而促使各岗位严密、细致、充分、能动、和谐,进而形成科学、合理、周密、简明、高效的税收管理格局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在税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税收征管。税收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加强和实施进行分析,评价税收管理,税收管理环节,明确职责,优化税源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共享中的税务部门内部的建设模式,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源监控的效率,减少税源控制成本,促进税源管理,提高质量。有利于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管理行政行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税收精细化管理是严惩偷逃骗税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税收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目前税务管理所处的状态。税收信息化建设角度:目前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CTAIS税收管理系统、金税工程、进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等,但各大系统后台数据库互不兼容。可以说目前税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税收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税务人的组成人员:税务人员是收入管理,税收管理问题的第一个元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当前税务人员管理系统,人员进入渠道不畅,只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税收人员才能得到及时补充,在基层单位收集的严重问题数量不足,而行政任务在基层部门每年都有更增加,致使税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越来越大。税收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目前,一些日常的税收征管业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自由裁量权造成税务人员有一定寻租空间。当前的税收管理细节存在不好的地方,使的税收执法不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制度的限制,也因为执行的困难以及税收设计方面的原因,在这些问题的税收服务的满意度和税收管理效率的工艺设计方面存在着问题,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方式,税务部门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可以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税务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引入税收精细化管理,通过税收管理精细化改造,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对于税收精细化管理应采用的策略与措施

税收精细化管理应用策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科学的制定各种制度;工作流程顺畅;秩序规范。

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立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健全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优化人员构成。

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流程再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通过实施税收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业务流程重组和重新设计是指对企业流程的重新设计,能够成本,质量方面是企业获得动态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加快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应用的信息平台;建立税收管理员平台;建立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管理是实施科学税务管理的最终目标,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把税源管理作为实施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但在严格意义上的税收是不平等的税收。强化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如下:可以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的目标;开展纳税评估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以规范服务为重点,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加强纳税人基础资料管理。

五、优化我国税收制度应采取的方案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优化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建立和健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税是法律规定的,按照政府的规定征收的,对税收基本法认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税收执法效率和权威,应尽快落实基本法律和相应的税收法律,使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规范税种设置,简化税率结构;税种设置要规范,各项流程都应有明确的法律程序,不能重复设置,让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应该对税收品种清清楚楚,避免繁琐、重复、交叉。

规范优惠政策,使其具有可行性;税收优惠政策要尽量固定规范,提高管理上的可行性。

逐步降低税负,充分调动纳税积极性;税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直接与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相关。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应确定一个合理的税收水平,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在纳税人可以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下进行调整,使企业使得纳税人主动依法纳税,提高税收效率。

第5篇

关键词:低油价 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财务管理

一、坚持以降本增效为基础

降本增效是公司价值实现的最有效、最直接手段。研究制定工程技术服务公司降本增效实施计划,找准成本形成的关键环节,定措施、定目标、定责任、定考核,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按照“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处置无效资产”的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资产轻量化战略。严控投资规模,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确定投资方向;实行装备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盘活用好存量资源,加大内部调剂周转,能内部调剂的决不新购;积极探索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开展对外装备租赁业务。要着力在减机构、压层级、减冗员、降成本、控费用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成本费用的“硬下降”;着力在扭亏控亏减亏上下功夫,对长期亏损业务采取革命性措施“止血”,保证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树立“节约就是利润”的思想,把成本节约理念贯穿于做决策、办事情的始终,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管理的全过程,以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核算,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实现从经验管理、粗放管理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转变。细分岗位职责,细化目标任务,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全面细化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首先,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制,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预算行事,事前心中有数,过程全面控制,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人、财、物消耗,真正意义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做好成本分析报告,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企业上下严格执行财务成本核算制度,按照量本利分析模型,精细分析成本构成。在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的论证、计划、投资、采购、生产、回款等全价值链进行精剖细分。再者,加强过程管控力度,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

三、完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通过深入分析资金运行状况和资金存量情况,科学预测资金头寸,合理设定流动资金存量,充分挖掘资金运作潜力,减少资金沉淀。跟踪研究国内外融资市场利率变化,统筹规划国内外融资方案,优选融资主体和融资工具,优化债务结构。

(1)加强应收款项管理,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按照“谁销售、谁清欠”的原则,明确清欠责任,实现从“事后清欠”向“事前防欠”转变。加强商务谈判,严格约定付款程序、方式及违约责任等相关合同条款,从源头规避资金回收风险。督促油公司按照实施进度和合同条款及时、足额拨付工程款项。强化应收款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兑现。

(2)强化汇率风险管控,努力降低汇兑损失。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研究,分析预判主要币种的汇率变化趋势,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避险措施加以应对。按照“收硬付软”原则,加强汇率风险的事前防控;通过优化外币资金的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预算管理,统筹安排资金运行,自然对冲汇率风险敞口;通过富余外币及时结汇、境外利润及时转回国内、定存高利息存款、金融工具锁定汇率等措施,控制汇率风险。

四、强化税务管理,向纳税筹划要效益

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认真核查税务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持续规范税务基础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强化税收风险管控,严格规范纳税行为,有效防控税务风险。深入研究税收法律法规,全面梳理各项涉税业务,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有关减免税优惠政策。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做好纳税筹划,依法挖掘纳税筹划潜力,有效减轻税务负担。

第6篇

(一)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

对纳税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管理和退税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营造出一个税企双赢的局面。因此,通过合理的分类,建立出口企业分类管理档案是从源头落实出口退税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新西兰等国家也有类似实行按企业类型采取不同方式办理退税的办法;希腊税法规定.大型企业每月申请一次出口退税,中型企业两个月申请一次退税,小型企业3个月申请一次退税。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8年6月就下发了《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8]95号),对出口企业的分类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规避偷、骗税风险,税务机关一般不愿将企业评定为较高的等级,或者即使评定了较高的等级,仍然采用与较低等级企业一样的审核、审批方式.这不仅加大了税务机关自身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大企业的资金周转,因此,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企业按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的办法。

本文从纵向时间发展和横向相互比较相结合角度对出口企业提出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路。

1.单户纵向考察.按信用等级实现分类管理。单户纵向考察是指仅就某一企业,对其性质、规模、出口额、账证健全程度、历史发展或变革、有无偷逃税记录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从而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相当于给企业评定一个信用等级,税务机关则视企业的不同信用等级,对其采用不同的方式办理出口退税审核、审批手续。

2.多户横向比较.建立多指标分类管理体系。所谓多指标分类管理,是指预先建立全部企业的基本情况信息库和一系列指标体系(如注册地址、所处行业、主要出口货物、适用的退税率等),以便退税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快速地实现对企业的相应分类和数据提取。对企业按信用等级分类,主要用于选择应采取的退税方式,而要更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不同企业间的情况对比分析,提高出口退税一系列报表的制作效率,必须建立企业的基本情况档案,并纳入特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

(二)建立退税评估机制

退税评估是一种典型的风险管理方法,它是指运用信息化的科学评价分析方法,对出口企业各种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比较、分析、论证、测算及评估,密切关注企业的出口货物、出口金额等基本情况变化,以实现对出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预防出口骗税案件的发生。

当前,随着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出口骗税形式也呈现出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2004年侦破的福州“9·03”重大出口骗税案,涉及高报出口金额5.28亿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52亿元,骗取出口退税5-469万元,早在事发前,就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的出口存在异常情况,但正是由于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对企业的出口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使得这些异常情况被忽视,最终导致了一起特大出口骗税案的发生。可见,建立出口退税评估机制以在源头上有效抑制出口骗税刻不容缓。

二、过程监控精细化:完善日常审核机制

(一)单证审核的精细化

审核企业的出口单证是出口退税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前对单证的审核主要是通过比对单证的电子信息和纸质材料,验证企业每一笔出口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确定是否准予办理该笔出口的退税。作为出口退税的主要单证,报关单包含较多信息.一般较受税务人员的重视,而核销单和出口发票的审核则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出口记录较多的企业,往往只对其单证作抽样的人工对单审核。自2004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文)执行以来,核销单的审核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重点加强对核销单的精细化管理。根据国税发[2004]64号文件规定,出口企业可以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这一措施为企业收齐单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但由于其与出口报关单必须于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内提供的期限不同,便可能出现企业暂欠核销单的情况,如果没有对该部分暂欠的核销单进行规范管理,将会使出口退税必须的要件“出口收汇并已核销”和“单证齐全”的规定形同虚设。

因此.基层退税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一个核销单暂欠和补齐情况的备查账,详细记录每家企业每月暂欠或补齐核销单的号码、对应的出口日期、报关单号码、发票号码以及金额,可以要求每家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提供电子版明细账,税务机关对数据予以汇总。备查账建立后,一方面可以加强税务机关对核销单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另一方面,还可据以督促企业按时收齐核销单,避免企业因核销单逾期收回而造成转内销补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二)加快电子信息化进程

出口退税信息化是整体税收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实现出口退税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托。惟有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精细化。

首先,亟待解决的是退税机关与税务机关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问题。主要是与内部征税机关、稽查机关的数据共享以及与外部海关部门、外汇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长期以来,外部信息的共享是税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以最主要出口单证之一的海关出口报关单为例,一张报关单信息从企业在电子口岸交单,到海关内部流转至海关总署.再到国家税务总局,直至传递到基层退税部门,最快的也要两三个工作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临近申报期限的时候,一旦企业忘记交单,往往给申报、审核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即时的信息传递平台,允许基层税务机关和海关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高效,保障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工作的平稳开展。

其次,要完善出口退税申报审核软件。系统软件的开发应该有一个整体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又不能过于频繁地升级,缺乏必要的稳定性,使退税管理人员和企业疲于应付。要切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加快出口退税申报审核系统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征、退税管理环节的有机联系

由于我国增值税征收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合理,征退税地区和机关之间往往缺乏对征税信息的必要沟通,“征归征,退归退,征退不见面”.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出口退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有发达增值税制度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的经验表明,出口退税管理都是以科学、严密和完善的增值税征收管理为基础,实行征退(免)紧密衔接的退税方式的。近几年的出口骗税案件也足以说明,企业骗取退税往往不只是在最后的出口环节做文章,更多的是将犯罪的关口前移,早在征税环节便埋好伏笔。2006年查获的“夏都专案”就是一起典型的低值高报骗税案。低值商品想要高报出口,必须通过之前多道环节.将价格逐步提高,而为了获得退税,企业还必须取得大量的进项税额,“夏都专案”中的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我国征退税工作脱节的可乘之机,通过获取虚假进项,骗取退税。

可见,脱离增值税征税环节的出口退税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一方面,征退脱节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征管机关的执法成本;另一方面,征退脱节无法完全堵塞骗税漏洞,甚至导致企业的骗税行为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因此,在我国出口退税工作中应该遵循“征退一体”的原则,逐步实现征退税管理一体化。

当前我们仍然主要通过专门的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来负责出口退税工作,在征、退税尚未一体化的条件下,尤其有必要强调加强征、退税机关之间的有机联系,基层税务机关在审核出口企业的退税资料时,要将其增值税申报表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作比对,核准企业进项,必要时通过函调等形式了解前道生产、销售环节的税收征管情况,以保证退税的准确度。

三、日常检查与税务稽查双管齐下

清算工作本来是退税机关一年一度的必修课,但从2005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出口退税清算工作,也就是说,今后不再每年定期对出口退税企业开展下户清算,这便要求我们在其它环节加强对企业的管征。对企业的不定期检查主要有纳税评估、审计规程及其他各专项检查,对企业的定期检查则主要是一般纳税人的年审,本文主要讨论如何结合一般纳税人年审工作,做好出口退税企业的日常检查。

第7篇

永经信〔2019〕12号

各镇(街道、区)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有关企业:

为推进我市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的若干意见》(永委发〔2018〕8号)精神,决定开展2018年度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与相关管理咨询公司(需经信局认可)签订服务合同,实施精细化管理等管理咨询服务,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且当年度新增税收在10%以上、财务制度健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二、申报截止时间:2019年3月26日。

三、申报材料要求

1.实施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申请表(附件1);

2.企业与咨询机构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复印件;

3.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费用支付清单(附件2);

4.企业咨询服务费支付凭证及自付资金发票复印件;

5.税务部门出具的上交税收增长情况证明(原件);

6.经经信局盖章认可的《永康市精细化管理咨询项目备案申请表》;

7.管理提升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二份,装订成册。

请各镇(街道、区)经发办(局)认真进行调查摸底,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时做好申报工作,并报送到市经信局经运科;联系人:胡福强;联系电话:89208793。

附件:1.实施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申请表

2.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费用支付清单

永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第8篇

一、充分认识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管理、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专业化管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而专业化管理强调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离开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实现。

其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各类税源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有效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主体个性化差异日益明显。从我市来看,全市59592户纳税人中,国有企业560户,集体企业1676户,股份制企业5490户,“三资”企业1602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264户。这些纳税人不仅所属行业、经济性质、纳税能力不尽相同,而且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网算和税法遵从度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异。比如,世界跨国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的近40户“三资”企业,普遍采用erp系统进行内控和核算,而国内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手工核算,有的新办企业基层是请人代账。鉴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税收风险大小各异,税收工作需因企制宜,分类管理。否则,极易出现“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等现象。

再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纳税户数不断增多,税收管理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加大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税事务日趋繁杂,不少税收管理员因事务性工作缠身,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企业的疑难税收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影响了税源管理质效。此外,上级部署开展的一些行业性税收管理措施,比如对商业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专项核查,由于商业企业颁布在全市200多个税收责任区,基本上所有税收管理员都要摸索和实践,最后还不能达到规范统一的效果。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探索和实践。

二、准确把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

根据总局会议精神,所谓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

第9篇

一、以鲜明性厘清工作思路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创建精品稽查局的工作方针、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从丘区国税工作所面临的地理条件、经济税源、征管方式、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入手,深入分析了丘区国税创建精品稽查局的现状、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形成了丘区国税创建精品稽查局“四破四立”的基本思路,即: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奋起直追的观念;破除等靠观望、停步不前的思想,树立自主创业、加快发展的观念;破除只查大案、只办要案的思想,树立办铁案、重质量、讲效率的观念;破除管理粗放、贪大求全的思想,树立培育特色项目、打造精细品牌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在工作目标上做到“强主业、突质量、建精品、创一流”,在工作步骤上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求赶超、四年创一流”,在工作重点上着力“硬件优化、素质提升、机制精细、信息创新”,在工作追求上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在设备配置上突出“优化基础、硬件一流、全面达标”,在职能完善上凸显“岗责明晰、运行规范、提质强效”,在加强领导上实行“党组领导、全局动员、齐抓共管”。三年来,我们按上述思路始终把创建精品稽查局作为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实、抓细、抓精、抓透,通过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既使我局的创建工作与省局的总体思路同频共振,又彰显了丘区国税创建精品稽查局的特点和亮点。

二、以复合型提升队伍素质

20*年我局创建精品稽查局之初,稽查局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3岁,没有一名30岁以下的人员,队伍呈显退伍转业干部多、退居二线的中层干部多和业务骨干少、懂计算机少的“两多两少”结构,使稽查的“尖刀”作用难以发挥,查账办案难以进行,稽查质量难以提高,严重制约了精品稽查局的创建工作。我局通过分析认为,全局懂计算机、精通业务、年龄偏小的人员较少,从整体工作的角度考虑,把这些同志调到稽查局不现实,要提升稽查队伍素质,就必须充分依托既有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退伍干部政治上过得硬、“二线”干部作风上过得硬的优势。通过岗位练兵、以师带徒、既查大中型企业、又查个体工商户这一抓大不放小等形式,着力把稽查人员建设成复合型队伍。为此,我局在稽查局积极开展以“学、比、争”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计算机操作“军事化”集训,从简单的Windows操作到每分钟打字30个以上,人人过关,强制达标;坚持“每周一题”、“每月一考”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使全局干部职工基本达到了“三懂”、“四会”、“三过硬”;每月举行“举案说法”讲座,把典型案例通过讲解让稽查人员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项培训,提高稽查人员业务水平;开展干部职工稽查技巧培训、取证知识培训、文书使用、税收及相关法律的培训,提高办案能力;每月召开一次稽查人员业务交流会,统一案件取证要求,规范稽查文书使用,使全局干部职工政治素质、稽查业务技能得到较大提升。经过三年努力,稽查局现有14名干部职工中有2名注册税务师、2名经济师、2名税务师、1名省局征管稽查能手、1名市局征管稽查能手,为精品稽查局的创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过积极开展能力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稽查人员克服了“恐大症”、“恐机症”、“恐外症”。20*年,稽查局人员到省局参加全省税收大检查,一举查出某石油公司偷税400多万元,让省局领导刮目相看。20*年9月,在检查县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稽查人员深入业户了解该站加经营情况中发现该站售气其工艺流程为天然气-加湿罐-脱疏塔-压缩机-缓冲罐-废气回收罐储气井-售气机,按此,该加气站气态通过五道加工过程变为液态产品,其税款征收应按工业加工6%征收率征收税款,不应按小规模商业4%征收,通过这一发现,该站就补交了增值税4.5万元,市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这一发现,对全市的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进行了专项检查,补征了税款300多万元。

三、以精细化健全运行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强化稽查主业、提高稽查质量的基石。我局采取环节控制、制度约束、标准量化、信息管理等多种手段,努力提高稽查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一,坚持选案精细化。一是建立健全案源采集网络,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取纳税人经营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体、正确的选案疑点、从而为稽查工作提供准确的案源;二是加强征管部门的信息传递,把纳税评估、纳税信誉管理作为重要案源;三是把有关部门移交、转交、上级机关督的案件作为重要案源;四是做好群众举报案件的管理,加大对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开辟新案源。如20*年3月,稽查局通过STIMS系统了解到*石化公司税负较低极不正常的情况,立即把该业户作为选案对象进行检查,一举查出该企业偷税8万多元。再如,20*年6月,一群众举报某汽修厂有重大偷税嫌疑,稽查局顺藤摸瓜,外查内调,最终查出该业户偷税2万元的事实,起到了检查一个业户、整顿一个行业的效果,并在全县同行业中起到了较大的威慑作用。

第二,坚持检查精细化。稽查局专门设计了检查工作基本流程图,明确实施税务检查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以及完成阶段工作的质量标准、时限要求、手续程序等。明确规定检查底稿记录要工整、齐全,使人一看就懂;取证要合法、规范;企业税负要达到规定的行业最低负担水平,低于标准的要深入剖析原因,并列为重点复查对象;科目之间勾稽关系要保持对应,关系异常的要在底稿中注明原因;重点科目审核要作文字说明;在纳税检查记录底稿上,检查人员必须通过静态资料来反映税务稽查的执法动态过程。同时,把税收政策运用、执法程序执行、稽查证据取得、稽查文书制作4个方面作为检查精细化的具体内容进行考核,实行环环相扣的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错漏发生。

第三,坚持审理精细化。审理部门在对案件审核定性时严格根据违法事实和已获取的证据资料定性,而不是根据稽查人员的结论定性。对证据不足难于定性的案件坚决退回补证,同时审理人员耐心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认真进行核实,做到公正执法,准确定性。如稽查人员在查处*电力公司年缴税情况时认定偷税5.9万元,但经过审理人员反复取证后,认定该企业不涉嫌偷税,属企业申报口径计算错误所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稽查局还实行集体审议制度,对所有案件实行分级集体审议,严把案件的质量关、定案关,防止检查“走过场”和“人情案”发生。

为进一步整合精细化机制体制的资源,促进稽查各环节效率更快,质量更优,我们还自行开发了稽查精细化管理系统(V1.0版)。该系统采用Asp+Access数据库开发,以内部国税行业网为平台,既能够对稽查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又能够对实现稽查质量进行适时跟踪。特别是实现了法规文件、稽查规程、稽查表单、质量考评的一体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稽查管理科学体系。从20*年1月运行以来,稽查局的稽查政务全面实现了网上办公,稽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该系统成为创建精品稽查局的重要成果,在日常工作发挥了显著作用。

四、以三满意彰显稽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