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读数方法

时间:2023-06-28 17:06:51

导语:在读数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读数方法

第1篇

一、认识引起电路中电表读数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电路中,引起电表读数变化的根源,一是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滑动,电路中的电阻跟着缓慢变化;二是电路中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了变化,电路结构或连入的元件发生了变化,电路中的电阻跟着发生了跳跃变化。限于初中学生水平,中考试题一般只涉及简单电路和电路一处发生变化的情况。

二、清楚几种基本电路的阻值变化

1、串联电路,如图1所示,由一个定值电阻R0和一个变阻器RP串联组成。变阻器RP变大,总电阻R也变大;变阻器RP变小,总电阻R也变小。

2、并联电路,如图2所示,由一个定值电阻R0和一个变阻器RP并联组成。变阻器RP变大,总电阻R也变大;变阻器RP变小,总电阻R也变小。

3、混联电路,如图3、图4所示,由几个定值电阻和一个变阻器组成。图3,定值电阻R1和R2并联后与变阻器RP串联,可将定值电阻R1和R2并联部分等效为一个定值电阻,和图1的结构就相同了。变阻器RP变大,总电阻R也变大;变阻器RP变小,总电阻R也变小。图4,定值电阻R2和变阻器RP并联后与定值电阻R1串联,可将定值电阻R2和变阻器RP并联部分等效为一个变阻器,和图2电路结构就相同了。变阻器RP变大,定值电阻R2和变阻器RP并联等效电阻变大,总电阻R也变大;变阻器RP变小,定值电阻R2和变阻器RP并联等效电阻变小,总电阻R也变小。

三、掌握解题思路

1、看电路中除测量仪表外有哪些元件,元件连接情况是串联还是并联,若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应画出状态发生变化前后的电路简图。

2、看测量仪表,即电流表是测量哪个电路或那个元件的电流的,电压表是测量哪段电路或那个元件两端的电压的,为了更清楚地看懂电路简图,可将电流表、电压表理想化,即在电路简图中电流表用导线连通,电压表去掉。

3、从电阻变化入手分析,遵循以下分析步骤:

局部电阻的变化整个电路的电阻的变化总电流的变化(电源电压不变)局部定值电阻电压的变化局部电流的变化。

例1、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

分析:该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用电器)和三块测量仪表,其中电流表A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压表V1测量的是变阻器RP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路简图如图6。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RP将变小电路总电阻R总将变小(R总=RP+R)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将变大(I总=U总/R总), 电流表A的示数将变大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将变大(I=I总,U=IR), 电压表V2的示数将变大变阻器RP两端的电压将减小(Up= U总- U),电压表V1的示数将减小。

答案:变大、变小、变大。

例2、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只电表的示数都变大

B、A1、A2示数变小,V的示数不变

C、三只电表的示数都变小

D、A1的示数变小,A2、V表示数不变

分析:该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用电器)和三块测量仪表,其中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变阻器R1支路电流I1,电压表V测量的是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U1,也是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也是电源两端电压U,所以V的示数不变,电路简图如图8。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R1将变大变阻器R1支路的电流I1将减小(U=U1,I1=U1/R1),电流表A2的示数将变小定值电阻R2支路的电流I2不变化(U=U2,I2=U2/R2)电路中的总电流I将变小(I=I1+ I2),电流表A1的示数将变小。

答案:B。

第2篇

关键词:冒号组配编号;计算机检索系统;机读数据

本文就《中图法》冒号组配编号方法对文献集中和细分处理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建立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时,针对使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集中和细分处理的文献,探讨了其机读数据分类标引的具体标引方式,冒号组配编号方法,就是将文献分类法主表中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的类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使用专门的组配符号连接在一起,用以表达一个分类表中没有列举的新的更专指类目(号码)的分类标引方法。《中图法》采用的组配符号是“:“,因此这种组配编号方法又称为冒号组配编号方法。

1 冒号组配编号方法在《中图法》的应用

冒号组配编号方法在《中图法》的应用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

1.1 通过冒号组配编号方法的应用,为某些专论性文献的集中或分散处理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

如:O39 应用力学

总论入此。

专论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入有关各类。例:工程力学入TB12。

如愿将力学在各方面应用的著作集中于此,可用组配编号法。

例:工程力学为O39:TB12。

1.2 通过冒号组配编号方法的应用和交替类目的选用,集中专科性工具书于综合性工具书类下。

《中图法》关于工具书类目编列的总原则是:专科性工具书入各有关学科,综合性工具书检索工具书集中编入“Z综合性图书“。从组织馆藏工具书的角度而言,也可以通过交替类目的选用和采用组配编号方法,集中某些专科性工具书。

如:《数学百科全书》,分散处理时的分类号为O1-61;集中处理时的分类号就应当为Z28:O1。

1.3 通过冒号组配编号方法的应用,集中科普读物于“C社会科学总论“、“N自然科学总论“两个大类中的C49、N49两个类下。可以使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把科普读物分别集中于“C社会科学总论“、“N自然科学总论“两个大类中的“C49“、“N49“两个类下,按学科系统组织排列。

如:《坦克的家族》,分散处理时的分类号为E923.1-49 ;集中处理时的分类号就应当为C49:E923.1。

1.4 通过冒号组配编号方法的应用,对某些类目进行细分。

如:H319.4 (英语)读物

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各科简易读物、对照读物、注释读物入此。

如愿细分,可用组配编号法。例:《解剖学(英汉对照)》为H319.4:R322。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汉对照读物),归入H319.4;如需细分,其分类号为H319.4:I516.24。

2 涉及使用冒号组配方法复分的机读数据分类标引

计算机检索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存贮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它具有多角度、多途径检索文献及组配检索文献的能力。

分类法中需要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集中文献或使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细分的类目,在进行分类标引获得的分类号实际上是由两个主类号用“:“连接起来的,这样的一个分类号可以用于组织分类排架,也可用于分类目录的浏览检索。在机读数据分类标引时除了将组配标引获得类号著录于第一个690字段用于编制分类索书号又用于实现分类检索的目的外,同时应当将两个主类号分离,把这两个类号重复著录于第二、第三个690字段。这样可以实现多途径检索文献的分类标引目的,也可通过互见分类标引获得的分类号引导读者到相关的不同学科专业检索利用有关文献,扩大用户检索利用文献学科专业视野,提高分类检索系统的查全率。

2.1 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集中文献时的机读数据分类标引

在标引时,第一个690字段著录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获得的分类号,然后再用第二个和第三个690字段著录分离后的两个主类号,为了准确表达文献主题,著录依据分类标引规则和方法应当加以细分而获得的标引类号。将第一个690字段标引的分类号用于编制分类索书号。

《管理心理学》

标引为:690 $a C93-051: B849$v5

690 $aC93-051$v5

690 $aB849$v5

索书号:C93-051: B849/123

《工程力学》

标引为:690 $aTB12:O39$v5

690 $aTB12$v5

690 $aO39$v5

索书号:TB12:O39/124

《数学百科全书》

标引为:690 $a Z28:O1$v5

690 $a Z28$v5

690 $a O1-61$v5

索书号:Z28:O1/235

《坦克的家族》

标引为:690 $a C49:E923.1$v5

690 $a C49$v5

690 $a E923.1 -49$v5

索书号:C49:E923.1/123

《奇妙的计算机》

标引为:690 $a N49:TP3$v5

690 $a N49$v5

690 $a TP3-49 $v5

索书号:N49:TP3/123

2.2 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对某些类目进行细分时的机读数据分类标引

在标引时,第一个690字段著录用冒号组配编号方法获得的分类号,然后再在第二个和第三个690字段著录分离后的两个主类号(尽量标引专指度适当的类号)。将第一个690字段标引的分类号用于编制分类索书号。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汉对照读物)

标引为:690 $a H319.4:I516.24$v5

690 $a H319.4$v5

690 $a I516.24$v5

索书号:H319.4:I516.24/123

《汽车》(英汉科普注释读物)

标引为:690 $a H319.4:U46$v5

690 $a H319.4$v5

690 $a U46 $v5

索书号:H319.4:U46/123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9

[2]刘湘生,汪东波主编.文献标引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

[3]陈树年主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标引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

[4]潘太明等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

[5]张光德,黄凤江著.机读数据分类标引与多途径多角度检索文献的实现[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2)

第3篇

教师自己不仅要喜欢读书,还要将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那么,读书的方法有多少呢?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最近几年的各种杂志(特别是语文教学类的杂志)中,有大量的两个字组成的词或短语,这些词或短语都是把“读”字置后,构成“x读”式,来表明某种读书方法的结构。现择要将其整理归纳如下:

我们可以根据在读书时要不要发出声音来进行分类。要求发出声音来读的方法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朗读”了。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读书方法。“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需要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对于“朗读”这一读书方法,学界更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这方面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在(要切实研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一文中清晰、科学地提出了朗读教学设计的16种思路和方法:“(1)教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2)析读――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3)品读――就是赏析式地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4)研读――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5)辨读一在辨析之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6)评读――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7)说读――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8)写读――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9)听读――重点突出配乐诵读;(10)背读――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背好;(11)赛读――用‘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朗读教学;(12)复读――用‘反复式多角度’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13)演读――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14)想读――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像,训练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15)联读――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16)比读――将能够进行比较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

其中,既有偏重于要求通过多人合作互动完成的朗读方法――“教读”、“赛渎”、“背读”等,也有侧重于通过个人自主、由浅入深的阅读方法――“辨读”、“复读”、“评读”、“析读”、“品读”等;既有偏重于将“读”的能力和其他基本能力有机结合的朗读――“听读”、“说读”、“写读”、“演读”、“想读”等,还有偏重于通过多个文本来提升“读”的能力的阅读――“联读”、“比读”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朗读方法。如:“抄读”――抄写和背诵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范读”――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讲读”――讲习诵读。“纠读”――纠正学生错误读法的朗读方法。“领读”――集体朗读时,由一个人带头朗读。“齐读”――学生一齐大声读书的朗读方法。“赏读”――以欣赏的眼光来读的方法。“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的读书方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读”和“吟读”。什么是美读?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感受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简言之,“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传达课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增强语文阅读能力。可以用它来读出文章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而“吟读”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古诗文特别是诗词,都是有韵律与节奏的。所以吟读指导具体而言要放在把握声调与节奏上。钱梦龙先生说:“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痴如醉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情感投入。”“美读”和“吟读”是较高层次的朗读,需要读者深入体会作品内容并用较高的技巧读出来。而会“吟读”的人越来越少,岂不可惜!

还有一些侧重在字词的音节上的读音方法。如:“拼读”――通过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读出音节。“连读”――在连贯地说话或朗读时,在同一个意群(即短语或从句)中,如果相邻的两个词前者以辅音音素结尾,后者以元音音素开头,就要自然地将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一个音节,这就是连读。“轻读”――用比较轻的语调读。“弱读”――对一些音节进行弱化处理的读法。“省读”――省掉某些音节的读法。“重读”――把一个词或词组里的某个音节或语句里的某几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都要求要发出声音。还有一些不用或不要求发出声音的读法。我们最为熟悉的是“默读”。“默读”即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要读者投入较多精力,花费较多时间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慢读”、“熟读”、“通读”、“细读”等。“精读”即深人细致地研读。“慢读”即按照字、词等少数几个单字为单位逐个阅读。“熟读”出自《朱子家训》。“熟读精思”在文中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渎,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地地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通读”指对文章或书本从头到尾连贯地阅读。从而掌握全部基本内容的方法。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细读”。何谓“细读”?指仔细地读。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的阅读,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渎,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文本细读”成为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追求。

第二类是读者用较少精力,花费较少时间的读书方法。如:“泛读”、“略读”、“速读”、“跳读”等。“泛读”即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这主要为了概括地了解课外书的主要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渎速度。“速读”即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从文本当中迅速吸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高效读书方法。“选读”指挑选某些篇章或篇章里的某些部分来读。“跳读”指不依次序,跳越章节读书。

第三类是看不出直接与读者所用精力和时间多寡有关的读书方法。有:“解读”、“自读”、“拓读”、“正读”、“反读”、“硬读”、“杂读”、“活读”、“重读”、“悦读”等。

“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泽读”――借助翻译来读。“自读”――即自主阅读,是把教读课中学来的阅读方法,运用于相对独立的阅读实践中。“拓读”――拓展阅读。

其中“正渎”和“反渎”各含有三种阅读方法。“正读”:①就是先看原文,在看的过程中,心中就琢磨本文的思想、表达方法等内容,然后再与课后的提示相印证的方法;②按照文字排列的顺序读;③即“正统读法”。“反读”:①就是先看提示,然后再回到原文,边看边体味,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能够快速知晓文章的“妙处”和主旨;②逆着文字排列的顺序读;③也即是我们称之为的“解构读法”,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悖反和消解。

有人曾将鲁迅的读书方法归纳为:“硬读”、“杂读”、“活读”、“重读”和“反读”,并用鲁迅的话进行解释。“硬读”:即“读书不能光凭兴趣,要硬着头皮钻”。“杂读”:指“要博览群书,不偏食”。“活读”解释为“食而不化是死读书,特别要读活社会书”。“重读”:即“宁用‘笨功夫’当傻子,不肯吃‘’”。“反读”:指“有些书要反过来看,要善疑,解疑”。(《中学历史教学》2005.12)

第4篇

1、读书的方法一般可以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都是读书的好方法。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2、阅读笔记方法,有划重点、写标题,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等方法。

3、按文体阅读,有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阅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成分,宣传推广全民阅读是一项长远并且艰难的任务,中小型图书馆一般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以及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我国十分重视文化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宣传推广全面阅读,不单单可以让我国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可以在我国和谐型社会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二、现阶段国内外青少年阅读推广实际情况

(一)欧美青少年?读推广实际情况

欧美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阅读推广方面的问题,并很早就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英国会在每年的三月份举办读数节,读书节的内容每一年都有创新,吸引很多青少年参与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是让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儿童写短篇小说,内容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将收集到的作品交由知名作家进行评判,并将优秀的作品印刷成册,但凡是作品入选到文集当中的作者,都会被邀请到出版社当中,亲身体验自己的小说是怎样成为广为流传的书籍,也会让克林顿和罗琳等世界著名任务阅读青少年的作品。法国的读书节是每年的十月份,法国的“欢乐中的阅读”读书节,为作者、翻译者、出版社以及各个读数协会构建相互沟通的渠道,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100多个国家当中组织了4000多个规模不同、形式多样化的公众阅读活动。超越学校与图书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场所的限制,让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人民群众都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到书籍。这一读书节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于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非常受欢迎并具备深远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一项活动之外,美国也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引导工作。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一所十分普通的美国高中,一名学生在一年当中就会阅读15个剧本、36部小说,也会依据美国本土文学、本国其他种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顺序在课堂上讨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当中的文学流派。

(二)大陆青少年阅读推广实际情况

大陆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在以往一段时间当中也使用到崭新的措施,自从2006年开始,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逐步提升对全面阅读活动的支持力度。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31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本地区开展读数活动,超过400个城市和农村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即便我国政府在宣传和推广阅读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然难以让我国青少年的实际阅读情况的带改善。

以及2012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依据图书阅读率,2011年9-13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最高,是93.5%,相较于2012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12-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是8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站在图书阅读量的角度上进行分析,2011年中国12-17岁青少年课外图书阅读数量是10.68本,比2010年的9.99本有所提升。9-13岁青少年,平均课外图书阅读量是7.24本,相较于2010年的6.32本来说增加了0.92本。依据相关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范围内大部分青少年基本上都没有制定专属个人阅读计划,书籍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强,文学名著、漫画以及教辅材料都会得到青少年的欢迎。相较于阅读图书来说,有更多的青少年喜欢上网。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我国青少年阅读领域当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三、青少年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欠缺阅读引导

目前我国范围内虽然倡导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但是传统型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掉。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师形式还是师资力量配置,都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子。分数仍然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青少年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课外阅读活动。针对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在家长和教师给予的压力之下,为了可以在考试的过程中获取更高的分数,会将自己读数的时间缩短,提升学习功课的时间。我国青少年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一般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我国整体社会环境呈现出来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势,青少年仅仅会阅读和考试相关的书籍,或者观看一些没有任何用处的休闲书籍,没有任何兴趣抽出来一定时间去对一本书进行欣赏,对自身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因此我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当中高分低能问题出现的几率非常高。

(二)快餐式及图片式阅读过于普遍

电视、网络和游戏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大量转移,也会分散青少年对课外读物的注意力,因此青少年精神十分浅薄,会将少年课外阅读的时间占据。虽然在上文中所说的各项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承担的学习和竞争压力降低,但是学生也会逐渐将自己的判别能力丧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网络文化当中其实夹杂着很多垃圾信息、暴力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当中的不良观念,会对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及道德观念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依据相关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普遍倾向于观看电视和玩游戏。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快餐式和图片式阅读模式会对青少年的阅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上文中所说的这种问题,其实和家长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和家庭环境之间有一定相互关系。我国范围内经常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庭,即便是在大都市当中,占比也不会超过20%,这个问题的形成原因是,父母承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没有空余时间去对孩子进行引导。

四、中小型图书馆阅读宣传推广方法

(一)逐步丰富管内读书活动的内容

中小型图书馆在馆舍、经费上和全国性图书馆的差距比较大,但是阅读推广活动是各个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除去应当定期开展“新书推荐和网络宣传”活动之外,也可以开通在线咨询服务,qq群答疑解惑、预约借书以及网上借阅等服务,个别图书馆可以将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开通残疾人和老年人送书上门服务。每到元旦、五一以及国定等重大节日,图书馆除去应当逐步丰富自身的阅读活动之外,也需要将提升节日人气和提升图书利用率作为出发点,开办“有奖阅读”等服务,逐步让阅读推广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心目当中。与此同时,可以将本图书馆范围内数字资源阅读量的实际增长情况作为依据,图书馆可以逐步购买数据库和数字阅读设备,以便于可以同时为读者提供传统性阅读服务和数字阅读服务。

(二)将少儿阅览室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读者来源于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在没有单独设立少儿图书馆的地区当中,公共图书馆当中的少儿阅览室是青少年读者的重要阅读场所之一。寒暑假以及双休日当中少儿阅览室的人气非常高。公共图书馆会针对少儿读者开设学习室、讲座等活动,学时室将读书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讲座室可以开办故事会、读书会等活动,开设各种类型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去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推动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三)志愿者积极参与

少儿阅读是图书馆的特色内容,小书虫故事会可以吸引数量众多“故事妈妈”,她们在陪同孩子听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扮演故事讲解者的角色,在“故事妈妈”参与到其中之后,“小书虫”故事会会显得更加活跃与积极,小书虫也会在活动结束之后积极的将图书整理的任务承担起来,小书虫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

图书馆当中的服务是面向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人士,针对农村等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当中学生阅读量非常少这个问题,中小型图书馆可以深入的开展寄宿制学校阅读推广工作,在各个寄宿制学校当中设立流动型图书角,定期跟管图书角当中的书籍,在书籍更换之前会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以便于可以让我国青少年的阅读量得到保证,在我国建设文化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第6篇

一、读通——由视读广度向视读精度过渡

读通,就是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顺。读通课文应包括三个方面:①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②读连贯(不数读,不断句);③读出停顿(按标点符号)。

重点:扩大视读广度,向视读精度过渡。

难点:对课文语言准确、精细的感知,即向视读精度快速过渡。

突破难点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强调让学生“自读”。在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范读、领读。人类获取信息的感官主要靠视觉(占各种感官能力的83%),其使用最多,功能最灵。自读是学生的个体读书实践的活动,是自我感知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才能记于心,是其他任何手段无法取代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缺乏对书面语言准确、精细的感知,常常有漏字、错字、重复、颠倒的现象发生,因此,在由广度向精度过渡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

2.保证“读通”的质量。目前,很多老师把“读通”放在课外或自习课中,基本上是撒手放任。笔者在追踪调查中发现,有些老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读,究竟怎样读,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均没有落实,所以“读通”往往落空。新课伊始,不管学生“读通”不“读通”,就要求学生“读懂”,难怪不少学生学完了课文还读不上口,甚至还读错字。为了保证“读通”的质量,我们可以将“读通”这一基础环节纳入课内(要有教师的督促、指导与检查,如期达到“读通”要求),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工具书,辨别易混、易错字的音和形,动笔圈点批画,轻声认读、记忆、思考、想象,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读熟——由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

读熟,即熟读成诵。这是学生反复读书的实践过程,也是初步理解课文的过程,是大量“吸收”的基础环节。读熟课文应包括三个方面: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②读出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③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重点:促使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发展学生的有意识思维。

突破其难点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给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动情晓理。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朗读的技术指导,忽视朗读的情感调动,是读书如嚼蜡的重要原因。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更是作品的生命力。学生的朗读活动的实质是情感的抒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创设情感场,凭借情境训练语言,带领学生“感知——入境——生情”,达到熟读动情晓理的境界。

在“熟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动情范读和语言描绘起着悟情入境的“催化”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缩短心理距离,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音乐、影视、实物、表演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感场,使学生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文中人,读得字字显神韵,句句寄深情,从而强化学生的有意识思维。

2.注意加强语感训练。有感才有悟,悟的过程是学生分析综合的过程,又是学生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的动力。我们必须像吃口香糖那样反复诵读,阅读越有味,其味无穷。通过熟读成诵,在脑子里把文字的抽象符号化为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画面,即“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化为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感人肺腑的情。例如,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轰动”一词,引导学生展现当时的情景,使那一幅幅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的令人感奋的活生生的画面引入学生脑海,这样,“轰动”一词也不再只是局限于字典上的意思了,而是有其深深的形象感受。我们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那里的“热闹”场面是以声音为序的,似乎只是听觉感受,但仔细品味,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触觉等多种感受,进而惊叹反复诵读的无穷乐趣。

三、读懂——由定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过渡

读懂,教师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恰当讲解、分析、评点,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深入理解的过程。读懂课文应包括三个方面;①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什么);②领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中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③弄清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中心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难点:挖掘、咀嚼、想象语言文字的内在含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其难点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反复咀嚼,品赏文中味。小语教材大多文质兼美,用词精当、形象鲜明、感彩浓郁。这些词语很有咀嚼、品赏价值。品味的思路为“理解词的本义——想象句中义——深思句中理。”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再弄清它在诗句中是产生、升起来的意思,进而明确它在全句中的意思是指香炉山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升起,并在脑海中展现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境,最后发散(假设)用“升”替换“生”,看其句意有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用“生”有烟雾不断产生、升腾的意思,是个动态的画面,烟雾升起来了,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再没有烟雾升起来了。从而深切体味作者用“生”而不用“升”的道理。

2.合理想象,注意逻辑感受。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人、事、景、物中,除形象感受外,还要上升一个层次进行逻辑感受——从局部的形象感受到整体的综合性感受。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时,仅仅让学生感受桂林的“山”怎样,“水”如何,是一种孤立的印象。在逻辑感受过程中,要理清语言链条,把握课文的脉络,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思路,落实为言路。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然后分述水和山的特点,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开头呼应,构成“总——分——总”的框架结构。中间两段采用相同手法,分述了山和水的特点,给人一种并列感,使人产生“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都是那么美”的感觉,并通过想象使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边走边看的动态感,这样写既注重了形象感受的“面”,又注意了逻辑感受的“线”,并在感受过程中形成内心的“语流”,使文中的事“活化”起来。

比较疏理是增强学生逻辑感受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即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特别关注结构段,进行各自然段的横向比较或同一自然段的纵向疏理。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大段篇幅冗长,我们可运用自然段之间的横向比较:五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明什么?这样从内容入手,层层剖析比较,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理解其孤独悲惨的命运及其根源,形成了“感知比较理解升华”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四、会读——促使读书知识向读书能力过渡

会读,即学生会独立读书——自能读书。会读课文应包括三个方面:①读书规律和方法的掌握;②读书的技能技巧;③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品质。重点:促使读书知识较快地转化为读书能力。难点:坚持长期训练,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突破其难点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读而“实”。注重环环到位,坚持长期训练。学生把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自己把每篇课文都读通,要达到视读精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读熟,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读熟过程中必须突破定向思维,要达到思维的深度。只有当“读通”、“读熟”、“读懂”这三个基础环节得到落实,“会读”才有希望,否则,自能读书就只是一句空话。

2.注意读而“思”。读懂课文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积极思维来完成的。读懂课文起于“读”,着眼于“思”,落脚于“懂”,发展为“会”。这里的读贯穿一个“思”字——关键是“读”,要害是“思”,“读”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绝不能消极等待,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思”,尽量缩短学生“悟”的过程。

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荷花》(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当读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对“冒”的引导就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1)换词比较:你能把“冒”字换成哪些词语,哪一个最恰当?(2)白荷花( )地从荷叶中间冒出来。(3)白荷花( )地从荷叶中间冒出来,想要干什么?(4)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句子。王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冒”字反复品味,使白荷花充满了灵性、生机,富有情味,并在学生脑海中迅速鲜活起来。

有时我们还可以用问读的形式进行训练,即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并读出来。这种“读”的过程,也能促使学生用心去思考。

第7篇

1、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要明确目的。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

2、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好的部分多读,最好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记录启发和心得。

3、遇到疑问的地方,要学会利用网络查资料,将疑点弄清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高考、中考结束了,好久没有读书了,看到同事-涛的桌子的书籍,一口气读完《麦肯锡方法》,看到是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书,他估计是借交大的藏书,2010年的第一版印刷,以前没有读过这一些列的书籍,两个半小时就读完了,总共170页,《麦肯锡方法》全书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部分,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麦肯锡推荐解决方案的方法。第四部分,麦肯锡生存之道。第五部分,麦肯锡校友的忠告。五部分是对麦肯锡咨询公司80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的总结,提出了“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难”的观点。麦肯锡方法的宗旨是尽量让大家工作更轻松,生活更美好。两个半小时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基础工作,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

这一点恰恰让我联想到以前做新东方酷学酷玩项目的时候,所做项目的工作,一个项目团队,有人思维比较敏捷,有人逻辑性较强,有人善于把控大局面,也有人总有很多创新的点子,但也不能缺少了做基础工作的人。我对麦肯锡的这一理念感到非常亲切!当时我们老大-孚哥管理,把控大局特别好,向他学到不少东西。所以任何时候,还是应该坚持将基础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即便暂时可能会面对一些压力,也要避免每一期工作告一段落时,却发现忙的一蹋糊涂,却很难对最终的质量有所保证。一旦基础工作做到位了,整个团队也就成熟起来,许多复杂头疼的事情有条例可寻,有相应机制可以处理和解决,那么工作也就会变的容易了,质量也自然能得到保证!他把控大局的时候一直也强调,过程好结果也差不到哪里,过程不好结果也好不到哪里,所以基础过程非常重要。

第二, 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麦肯锡通过研究和实践的事实根据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过程是为了最终结果服务的。以结果为导向,首先就要对整个目标有宏观的考虑,如果我们不先对目标有准确的定位,不先想清楚我们究竟为什么做这些事,没有计划就仓促上阵,那么即便我们以非常高效的方法去工作,到头来可能方向完全偏离,最终仍然只是换来失败的结果。另外,咨询项目周期一般都不长,因此所有的工作开展都应该以最终交付目标为依据,所以我们必须是“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第三, 完美的结果需要高效管理时间、计划与图表!

以前做项目,前期在计划方面做的非常不好,记得连一张发票都不会粘贴,什么计划表等更不要谈,最后在老大的教导下,学会了列出时间规划图表,以前的同事邓宠,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她是这方面的专家,做的高效时间管理与图表管理非常棒,一直在向她学习。她一直培训大家,最后大家在计划方面的意识越来越重了,也在按着既定的计划和时间安排走,这样才能保证效率,保证项目进度在可控时间范围内,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好的时间安排与计划不仅是对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也有利于及时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以更好地安排下阶段工作。

第四,“你必须得用事实或证据来说话”。

这是麦肯锡系列的书一直在强调的观点。作者通过自己在麦肯锡公司的工作实践中的所知以及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要求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能单凭个人的感观认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厌恶而做主观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过程,往往都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此时,关键都是隐藏于其中的,在关键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过程中,这个时候,人们就喜欢用一种叫做经验和直觉的东西来进行判断。但事实上,我们是否认真的把事实做了搜集?麦肯锡告诉我们,得学会假设问题,然后找出证据来证明或证伪假设,一切都要以事实为基础,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工作的重点所在,避免偏离主题。书中也提到,医生不会相信病人的口述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医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及格的医生,或者应该说不知道是怎么混进医院来的。不要被任何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正如医生不会听信病人所说就笼统的给他开药一样。医生一般会先看病人的医疗记录从而再根据测试来做判断,同样的道理,我们得先去确定问题是不是问题,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尽量利用已经知道的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第9篇

1、可以直接用家里的拖把对准下水道口,然后放上半池子水,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可以直接疏通卫生间的下水道。

2、一般超市里面有专门的疏通剂,这个对于头发和纸巾造成的堵塞非常的有效,并且不会损害下水道管道,按照说明书,简单又方便。

3、用苏打粉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来去除下水道的碱垢,可以很有效的疏通下水道和碱垢。

(来源:文章屋网 )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