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06:57
导语:在小学教育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细节
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精于细节的意义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基本知识、能力发展层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细节,否则很难实现学生主体和人本为主的科学观思想要求。而此做好细节,确保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们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生活经历、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充分完善管理制度,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而紧密,才能使得学生有进步。而教师在课上精心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环境,从个人认知、情感态度、能力层次、学习过程、成效等细节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才能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从认真做好小学教育教学的细节,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而紧密,提高效率;也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小学教育教学细节工作问题
1.课堂模式的改动使得随意性大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有采用合作、自学等模式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不少合作探究等问题和活动,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却因为很多原因而随意参与,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活跃的一面,但整个课堂的混乱和低效情况却非常严重。
2.学生的学习被控制使得效果不好。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教师的教学从根本性上开始的转变,但在教学工作实施的阶段、在教学课堂上仍然有教师没有走上素质课堂的道路,用传统的讲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样教学的效果就非常低下了。
3.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细节。很多小学学生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对于细节性的学习,习惯上的细节等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知识,没有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比如:提问的细节没有注意就会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就会使得小学教育教学的细节问题暴露出来。
4.学校的教学制度、管理上的细节不到位。小学学校的制度很少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而改动,使得在学生的管理上还停留在过去,这很不利于学生的细节管理。
5.课堂的建设细节落实不到位。很多学校因为推行新课改对于学校的教学教室等进行了大量的改动,横幅标语等在教室飘扬,但这些工作太注重表面,而没有从学生的需要这个细节出发,那些横幅标语起到的效果甚至不如奶茶店的一面许愿墙。
三、小学教育教学精于细节的做法
1.课堂教学中“划”细节。在当前的各大教育教学模式中都比较提倡的是合作与自学,这其中有很多细节工作不完善的现象,因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划细节。既然在课堂上要学生合作那么小组划分是第一个细节工作。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我们可以先进行基础分组,比如:一好、二中、一差等形式。以此确保小组的合作能有领导者,有参与谈论者,有学习者。然后规定讨论合作尽可能“碰头”,保证所有人眼睛集中在讨论的题目中。最后在展示的过程中采取轮流制,详细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需求其他各种的补充与指正,而不是直接由老师点评、指正。这样课堂中的讨论细节、合作细节、发言展示与点评的细节就得到了完善。
2.教师教学中“讲”细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面对的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不够充分,但可塑性又非常强的小学孩子,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如果没有注意从学生出发的细节,那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只顾教学顺利长篇讲授,忽视学生地位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这容易使得学生缺乏探究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做好讲知识过程中的细节可以认真从板书做起,设计细致的板书,然后根据板书整理出教学思路,把每句话、每个问题都做好细致的安排,这样由板书这个面延伸到说话讲解的每个点的细节性工作势必能做出成效。
3.从习惯开始“养”细节。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后天多方面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教中让学生养成习惯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做好细节工作又是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首要工作。小学生的孩子天性使得他们容易健忘,贪玩等,学习习惯上的培养也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细节性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成为了大家提倡和实施的一个办法。首先从教师角度开始重视学生的卫生、日常行为等细节问题,单独为每个学生制定细致的纠正措施。然后从小组角度制定好组内监督制度,切实落到人头进行互相监督,以此督促学生改进。最后制定细致的奖励制度,用班费等奖励行为习惯改进较大,学习习惯优异的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改进动力。这样的细节处理能让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变得更好。
4.小学教学制度“管”细节。在小学阶段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都采取的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制定,在大的方面保证正确的管理方式,但在细节方面的管理经常出现漏洞,不少学生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因此从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开始进行细节性改进是有必要的,具体操作措施有:一、根据地区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管理措施。比如一些离学校很远的学生在阴雨天迟到可以适当放宽惩罚,甚至取消惩罚。其次,允许各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班上的问题学生和处理办法分享出来,大家共同商定一些处理办法,这样避免学生问题无法切实处理的现象。
5.积极精心构建教学环境。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进行修整,把小学学生喜欢的一些元素纳入课堂,比如学生喜欢的漫画,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等设置在欢乐角,在楼梯处用新元素代替一些传统的标语。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用新的教学法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比如细心观察学生上课前的状态,用花样读书、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陆晓燕.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关键词: 小学 英语 情境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教师机械地交,学生机械地学,整个课堂气氛呆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推进,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新课改规定了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之下,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化教学做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理应得到重视。
一、 概述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等。
创设的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将知识融入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达到一定的程度的契合;第二个是,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将实物与知识实现有机结合;第三个是图画再现情境,即实现英语知识的形象化;第四是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极富美感,要将音乐与英语知识自然结合;第五是表演体会情境,根据英语知识创设角色分类,让学生带着角色扮演融入知识。第六是语言描述情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鼓励学生多说,教师应创设更多的语言情境。
二、坚持的原则
小学英语情景化教学是一种很富有实效性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运用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所以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创设相关情境的过程中,要保证情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确保学生的精神集中;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整个英语情景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该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该原则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必须让学生在情境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否则结果大打折扣。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个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这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原则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英语知识的学习一般比较机械,所以要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基本方法分析
首先是带入情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通过对英语知识的分析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努力提升学生的兴趣使之充分融入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教师要根据英语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这一方法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情境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之具备探索情境的动机。
第二个是优化情境,即教师要根据情境的深入和学生的反应进一步优化情境。主要做法如下:进一步丰富情境中的形象,教师要树立动态形象的概念;然后帮助学生形成真切情感的体验,学生对形象的体验要发自内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抽象思维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象思维是对情境中形象的认识。一般来讲,英语课文中的形象一般比较抽象,所以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情境的反应结合知识进一步优化形象,更加直觉化的展现给学生。
第三个是凭借情境,及教师要凭借学生置身的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英语知识。这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对情境的感觉,深入感觉到蕴含的知识;然后培养学生的直觉,提高学生对情境和知识的悟性;最后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将不同的知识和形象进行组合创造。凭借情境是一个要求很高的阶段,也是教师水平的一个体现。
最后是拓宽情境,在前三个阶段进行完以后,学生对情景和相关的知识已经有了自己的领悟,最后一个阶段小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拓宽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进行深入的拓展,教师在必要时给于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情境还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小学英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创设合理的情景,根据具体情况的发展对情境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学科培训丛书《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页。
2.新课程教师学科培训丛书《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为了教授学生初步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知识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也许并不十分正确,但是却是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当学生开始积极思考某个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就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自己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问题的解法往往是多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不同的解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考能力,更能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潜能不仅能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素养并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有所表现。
二、小学数学教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方法
有些学生能够自己表现出在学习方面的潜能,但是有一些学生还需要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和培养。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尽管只是数学教育的入门,但是也是小学教育教难的科目之一,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很难学好这种较难的科目。如果连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没有,又怎么能被挖掘出学习潜能呢?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教学,不要用太难的问题打击学生的信心,破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成功培养了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主动积极学习,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或者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潜能。
2、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的知识之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时应该特别留意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学习能力特别的学生应该进行特别的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研究,教师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充分接受数学教育并且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潜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中的潜能挖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数学学科要求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考,这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思考,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引导,不要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方式思考下去。培养学生学习正确的自学方式,主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老师在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自然能够看到学生的自学成果,使学生主动表现学习潜能并且在自学过程中将这种潜能明朗化,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技能。
三、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知识教学 自身素质 乐学乐教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课标下更是应把德育教学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至关重要。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学生进入学校是受教育的开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方面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下面提一点粗浅的观点:
1.德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小学是德育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情感素质、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以身作则,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人和引路人。在新课标要求的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1.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德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各项政策。
1.2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品德,正派、清廉,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负责,对学业生负责,这是德育教学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3 具备情感素质。爱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感动、关心、理解下一代。
1.4 具备专业文化素养。德育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具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工作中,学习和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教育学术,能够准确性分析判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
2.德育教学形式需乐学乐教
小学德育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一味居高临下的说教是德育教学的大忌,只会使德育学苍白无力,起不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德育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活动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感化,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德育服务,把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熏陶和感化幼小的心灵。其次,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活动是形式,教育是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部署多种德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反对空洞说教,拒绝“成人化”。实际工作要把握三点:①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孩子易理解明白一件事情;②近,即要贴近孩子生活,不要说太远的事情,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不要讲一些绝对成人化的东西;③实,即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3.德育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日常的常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上要持之以恒,运用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德育教学工作者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小学生在回答调查表时会有意无意地接受某种暗示,量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否则会诱导歧义。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东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授课老师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用电子信息化,当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少不了信息化的使用。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无论对于授课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一、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使得教课老师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思想观念,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广泛,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所以教育信息化的使用对于中小学的师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那么我们需要将教育信息化对于中小学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分开进行讲解。
(一)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授课老师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学校或者授课老师能够知道全国各地的优秀学校或者教师都在进行什么形式的教学或者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教师通过浏览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1.教育信息化在授课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每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信息都可以共享,丰富和增添了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在局限于学校所提供的课本或者教材。有了教育信息化的帮助,学校老师在进行一些抽象原理或者晦涩难懂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声音、图像表达出这些原理或者知识的形成过程,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图像形象的表达出来。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图表或者是某个现象的形成过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图表或者现象具体的写到黑板上的话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教育信息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的图表和现象形成过程的图或者视频将他们下载下来放入自己的讲义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老师的备课时间大大的降低了,并且对于任课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充实了很多,在授课老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节省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授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授课老师就可以将在备课的过程中节省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制定中小学在每个学习期间的学习进程和学科内容的恰当安排,为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努力。
2.教育信息化在授课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能够将前后讲解的知识点或者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中小学生所学的每个学科中每个单元或者章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有些时候需要用到以前的知识点或者内容,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凭借记忆或者翻阅以前的笔记来联系这两个知识点,这样就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假如使用教育信息化进行中小学课程的教授,那么我们的任课老师在讲到有关联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将以前的课件调出来让同学们复习,这样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的就将相联系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了。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信息化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的,因为以前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实际课堂上听取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使用教育信息化之后学生可以不用非要在实际课堂上学习,他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网上课堂或者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电脑上进行听讲。学生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之后能够随时听讲,遇到不明白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看课件,并且不用与老师必须面对面的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仅方便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也节省了任课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2.教育信息化可以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中小学校推广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使得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为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或者是直观形象的图表,让中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信息化教育不仅仅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还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增添一些视频或者声音片段,这样中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集中精神去听课,多种感官系统一起作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样就能让学生将学习的东西得到更加深刻的记忆。所以对于这种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对其给予极大的重视和研究。
3.教育信息化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由于教育信息化可以将图、表、声音、视频等等各种感觉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仅可以形象生动的解释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让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各个感觉器官去感受学习,从而将这些内容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中。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增强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于相应的学科学习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教育信息化可以增加中小学生和授课老师之间的互动或者交流
现代的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观念认为,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学习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授课老师的教授方式和教授内容为中心,并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作用或者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以后的学习中,老师授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所以中小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在接受老师讲解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一些中学或者小学中老师讲课过程中采用了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这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课老师讲解知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由于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实行能够给待遇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机遇,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中小学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教育信息化给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需要让中小学校改变自己的教学条件和相应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校要想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就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一些多媒体技术。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的教学老师和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使用需要借助一些电子设备并且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这就导致了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不能够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使电子设备的购买费用解决之后,那么以后对于设备的维修费用、保养费用等等各种费用的花销也是很大的,可能对于城市化的学校这些费用是可以承担的,但是对于一些农村的学校或者经济条件的不好的西部地区,这些费用对于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很多中学老师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差,更缺乏对新型计算机教学系统和教学软件的学习,甚至有些小学老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够完成,这种现象就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中的顺利实行。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要想在中小学成功应用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也对中小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在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求任课老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实行也需要他们在一定程度对信息技术或者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和掌握。因为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如果学生有听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异议的话,不能够及时地反映给老师,而是需要在课下或者回家之后才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就要求中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熟练的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能够熟练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至于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由于现在我们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有着很多问题,所以要想能够在中小学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也需要掌握较好的信息技术才行,其中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中的实行能够增强中小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为以后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茹.教育信息化给教师角色带来隐形危机[J].兰州:电化教育研究,2003,4
[2]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中的艺术类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的艺术内涵。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性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性,体现了美术的人文内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当提高对学生情感需求的重视程度。小学美术和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情感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就无法创作出具有饱满感情的作品。情感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应当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他人间的情感沟通,对于学习其他科目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教材是小学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合理地利用小学美术教材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十分充沛,涉及面也极为广泛,主要有我国的风土人情、人文艺术等内容,因而,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在快乐的节日里》这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节日活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拓展资料,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学生充分地了解了不同节日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和宗教观念,并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不同节日的情感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中的精神内涵,并将其传达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2.鼓励学生用心创作美术作品,表达内心情感
美术作品通常都能够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因而,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心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例如,在教学《我做的罐和壶》时,笔者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茶壶的了解,然后再为学生提供茶壶的图片,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观看了不同的茶壶图片后,笔者询问学生“大家想象中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纷纷积极地说出了自己想象中的茶壶,最后笔者让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茶壶画出来。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堂作业,笔者发现,每个学生的茶壶都各有不同,有些像几何图形,而有些像小动物,甚至有些学生的茶壶像人。通过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
3.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美术的教学设备也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传统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进一步优化课堂效果。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恐龙世界》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情感教育。由于恐龙已经灭绝,因此,学生很难对恐龙有直观的认识,笔者选择采用恐龙图片或者恐龙的小视频来为学生展示恐龙的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恐龙的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学生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多媒体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情感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还将不断革新,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
美国小学没有像国内的统一化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及固定的学习时间,教学内容非常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方式多元化。在我们参观的Wexford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工作计划(work plan),以自主学习为主,探索数学、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学习内容,解决学习问题。家庭作业不固定,取决于当天有没有学习项目需要回家完成,比如从电视上看一些东西并记笔记等。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很散漫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从可供选择的任务(assignment)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完成。在实际观察中,笔者也发现,孩子们在有外界干扰时仍能专心于自己当下的学习任务,并且每个人都很投入。Wexford是蒙台梭利特色学校,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行混龄编班,1~3年级一个班、4~6年级一个班。如Karen McKinstry老师的班级是1~3年级学生的混合班级,共24人,其中一年级学生6人,二年级学生9人,三年级学生9人,高年级学生还承担着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的任务。
Post Oak Academy是一所中英文双语小学,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教育。实行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imary Years Programme(PYP,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开展IB教育―这是为3~12岁学生设计的项目,它聚焦于将所有学生发展成为教室内及外部世界的探索者,这是一个由六大跨学科领域的主题:世界性(global significance)、用知识探索和源于六大学科领域的技能以及跨学科技能,同时伴以对探究的着重强调指导的框架。在学校中,一个教师承担所有学科的教学,一般教师会将学科融合在一起,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合学科内容进行问题解决,如用到科学家的探索过程―验证假设,同时综合数学问题的解决等。学校倡导文化多元,提倡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强调“开放的视角、多元的思考和包容的表达”。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宗旨
美国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并且公立学校不能拒绝任何想要来就读的学生,其出发点是给学生提供便利,这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在Wexford蒙台梭利学校,会为学生安排一次入学面试,看学生是否能适应蒙台梭利教育,再由家长决定要不要孩子来就读,学校属于公办性质,除preschool(学前教育)要收费外,四岁以上都不收学费。学校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为不同种族、国籍、文化背景的学生每天提供额外一小时的教学,如将50个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他们英语,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考虑的,例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可供选择,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饮食偏好和习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又有营养的午餐。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这样一个清单:某某孩子不能喝全脂牛奶、某某孩子不能吃花生酱等,由此提醒教师和学生自己,避免孩子发生过敏现象。由于学生的多元背景,不少孩子不是英语母语者,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起来有障碍,就像我们在访问中一位老师说到的那样,有个孩子一直在教室里蹦,嘴里说着“go play(去玩)”,老师以为他喜欢蹦蹦跳跳,就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蹦蹦跳跳,结果这个孩子是想上厕所,在他的语系里“go play”就是要上厕所的表达。这件事情之后,学校教师开始学习汉语、西班牙语、泰语、韩语等语言“爸爸、妈妈、出去玩、回家、上厕所”等常用词汇的表达,方便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服务宗旨。
此外,在参观时笔者注意到每个班级的班规都是很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表达,与国内的条例式班规截然不同。经学校校长介绍,这些班规都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教师只起辅助作用。教师会问学生我们在班级中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些什么,并把这些确定好的规则写出来贴在教室里。由孩子们自己制定的班规与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很贴近,每一条具体班规都很具体也很好操作。比如,学校层面的:走路和说话时小声一点、称呼别人时叫他的名字;班级层面的:不能伤害你自己、不能伤害他人、恰当地使用材料并且归还到原来的位置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创设
美国小学不会在校园内过多地展示学校的荣誉成果,也不大肆宣传某种教育口号,更不会过多地展示“教师风采”。学校整体环境的布置都是从“学生主体”这一视角出发的。
在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中,学校走廊、墙面都是学生的作品,没有任何修改和雕琢的痕迹,原汁原味,充满童真。即使是有教师照片、学生照片的呈现,也是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来展示。教室里没有张贴类似国内的名言警句、教育口号等上位的条条框框,更多是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美术作品、课堂重点学习内容的展示,比如,在Post Oak双语学校中,教室内张贴或悬挂着学生的中文作业、简单的中文词汇、与生活相关的中文表达,如天气、日期、男女等;在Wexford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室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画的各式各样的Pumpkin Faces(南瓜脸),这是学校为了迎接万圣节做的准备活动。
教室内的布置与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很贴切,桌椅、地毯、靠垫等摆放尽量地方便学生出入、取用材料及沟通交流。在第一眼看到美国教室时可能会觉得各种东西布满了教室,有些“太满”,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室布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功能性也很强。比如,孩子们可以随手取用学习工具和美术材料,随手取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舒适地躺在或者靠在图书区读书。小组模式的桌椅摆放方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内的图书馆和教室内的图书角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图书馆按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类,便于学生进行分级阅读和个性化借阅。以科学类的图书为例,在Wexford蒙台梭利小学,科学类的图书按照年级阶段和内容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表1),方便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阅读需要的学生进行快速取阅。班级图书角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不同阅读水平的关照,既有以图画为主的绘本,也有各类小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除了书籍分类之外,图书馆和图书角还特别重视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的创设,Wexford蒙台梭利学校和Post Oak双语学校都重视以“读书”为主旨,打造阅读氛围,通过关于读书的海报、壁画、地毯、关于书籍的卡通摆件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馆内摆放着舒适的座椅、地毯、靠垫,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四、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通过观察和分析美国小学教育中关于“学生主体”的教育实践,再反观我国的小学教育,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是由教师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设计的,设计好的教学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动,做好的一分教学计划可以在同年级的任何班级实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这样一来,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主体。不少教师可能会布置类似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任务,但实际在教学中使用到的和给予反馈的少之又少,整堂课还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师传生受式。事实上,我们应当组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比如,将上位的、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乐于探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于学习内容相关的、可供选择的探究主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是有分量的一员,会更加乐于参与。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学生主体”观。从细节着手,将这些意识和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学校的午餐应该考虑有些孩子的食物过敏反应;在走廊或教室里建立储物柜,告知学生不必携带的书籍和学习用具,减轻学生每天背书包的负担;建立营养丰富又健康的饮食搭配,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个性化午餐;将学年的整体计划、学习及活动安排制成表格告知家长,方便家长安排时间和为学生购买相关学习用具……班级的规章制度应和学生一同协商制定,不能由班主任主观决定,这样一来孩子们更愿意遵守和践行。
最后,学校的环境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而创设的。当前我国的小学校园环境更多地是在展示学校的业绩和荣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口号、名人的题词、优秀教师风采等内容。事实上,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该在学校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的风采。教室内不需要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轨的上位口号,而需更多地关注学生所见、学生所想、学生所需,比如将学生的课堂作业、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易错知识整理提炼后张贴在教室内,发挥隐性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85-01
为何近些年来很多教育领域的学者要强调数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那是因为数学所谓理科性学科,教师常常忽视素质教育,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看中课本,忽视学生的总体发展,这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么所谓的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跟随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集合素质教育的某一个点具体实行,并最终达到由点及面的目的。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个事实,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而不是机械式的增加他们的知识贮备量。通过生动的讲解以及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进而想要独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
比如: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之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事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寻找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针对性的助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课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提问,让学生自己来回答两者的异同。经过回答可以总结出几点:正方体有六个面、长方体也有六个面;正方体六个面大小完全相同,而长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大小完全相同,相邻两面则不同。通过这样的过程,丰富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了他们好学,好问,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助力效果,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于教学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
比如:进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英雄”――孙悟空进行故事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这个提问相对简单,可以整除,是针对班级中基础较差学生的提问。)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在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提问:如果是30个桃子,4个小猴子,又要怎么分呢?(这个提问相对困难一些,针对班级中基础较好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方式,可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也会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综合素质也会得以提升。
三、引入激励机制,树立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
激励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小学生在心理上非常依赖大人,教学中教师就是他们所以来的“人群”,得到他们的任何和鼓励,可以极大的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课堂上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表扬,一个笑脸、一朵小红花、一句鼓励的话,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关怀,对于学生人格构建、学习态度构建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数学知识本身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寓教于愉悦之中是明智选择,让孩子们去掉心理上的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教师在讲解任务内容时都溶化着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这种情感色彩时刻在感染着学生。现代教育学十分强调师生间的情感活动.要调动学生的乐学情绪、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积极性.就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以调动起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使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四个方面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