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化档案管理

时间:2023-06-29 16:23:42

导语:在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化档案管理

第1篇

档案是指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领导决策的依据,是对工作查考的凭证,也是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可靠资料。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从几千年档案管理的历史来看,档案管理是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由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而发展的。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社会信息产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档案部门必须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在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下工夫,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需求,使档案嘻嘻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服务于当今的信息时代。否则,档案共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就不能再信息时代中发挥作用。

2.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又以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于人类整个可持续发展本身。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来看,档案事业的主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继续发展。因此,如果不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借鉴国外同行或者国内其他部门的模式和经验进行现代化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可能造成档案事业全面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3.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档案事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比不可少的环节,其发展要受到整个社会和各个环节的制约,并对整个社会和各个环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的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系统发展的档案事业,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使档案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档案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达到以下的几个基本条件:

1.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具体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管理体制及其作为两者间桥梁的协调衔接工作。

2.数据准备,具体包括档案著录标引工作、档案标准化工作。

3.设备技术条件,一是要选择适用的计算机技术装置,二是档案现代化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

四、目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不够规范

目前,一些单位依然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或者临时抽调人员管理档案,导致了单位在档案管理上较为混乱。如,档案管理错误较多,管理较为混乱等。另外,有相当多的单位依然没有健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的体制,造成了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依然不够严格,不够规范。

2.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依然采用过去那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管理质量和效率较为低下,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料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操守,办事缜密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导致了单位在档案管理的模式、方法以及体制方面较为滞后。

3.档案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在一些单位,由于其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加之所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不够全面、整理归档也不够规范,必然造成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中心业务相互脱节,根本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单位档案管理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1.树立档案管理创新理念,培养档案管理创新人才。档案管理的创新,就是适应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具有创造性变革和完善。实现档案管理创新化,首先,档案管理者应具有档案管理创新理念。不断转变观念、明确工作重点、调整思路、打破常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确立资源优势理念及公共文化理念等档案管理新理念,树立长远超前意识,研究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规律、新特点和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在理论、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其次,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档案专业创新人才就是要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档案管理不仅要成为“专才”,还要成为“通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很多问题的解决已不可能仅靠档案专业知识即能完成的,许多新兴学科本身就涉及了多学科综合知识,所以保有培养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通”兼并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

第2篇

一、现代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就目前形势来看,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由于档案管理的管理体系比较复杂,管理比较分散,所以使得整个管理水平比较低。此外,在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重视人员信息的管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管理,导致很多资料管理不齐全,很多有价值的档案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缓慢。

(二)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目前我国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缺少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概念也没有明确认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导致很多管理资料不能及时整理造成缺失甚至损坏。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虽然有专业的技能,但是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混乱没有规律性,为后期的查阅及使用造成困扰。虽然部分石油企业已经采用了现代化的档案系统,如数据库 E6系统,但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对此进行熟练操作。

(三)档案管理方式落后。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落后。首先,传统的纸质文件方式,给档案信息的建立和查阅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这样会使很多重要的档案难以被发现。其次,在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上也存在着问题,很难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业务交叉时,相同内容的电子档案对接困难。不能共享,也不能覆盖或者替换。所有工作都要手动检查、添加,增大了工作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操作需要。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想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首要目标就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档案管理得到进一步地发展。首先,从理论与技能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要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够运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其次,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定期的开展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理论的相关培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最后,要结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和部门特点,适时对相关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整,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掌握新的业务知识进行教育培训,以科学化、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二)明确档案管理目标。要想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就要在管理过程中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以实际的管理目标为依据,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其定位可以针对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可以针对整个社会工作有序运行提供高效档案信息服务。在进行管理档案工作时,要始终明确自己的目?硕ㄎ唬?与时展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这是当前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以及民众提供更全面、更高品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计算机;规范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09-01

医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状况可以反应医院的整体面貌,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做为我们基层医院就必须做到:

1 进行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知识培养,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以适应对现代化医院档案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在这方面下功夫,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医院档案工作者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认识,医院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提供场所和条件,让医院档案工作者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现代化科学管理方面的本领。

2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新设备,利用进行信息管理

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方式不可缺少的工具,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力争采用计算机管理,形成网络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用计算机储存医院的各种业务及行政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也加快了工作效率。由计算机编印出文件的分类,主题等目录,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医院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所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所必需的一个条件。

3 建立一套科学的检索系统,做到档案管理要规范化、标准化

首先,科学的检索系统是快速查阅档案的基础,投放力量,苦心钻研一套适合我院档案的检索系统,熟练掌握,按内容进行分类、排列好顺序,根据各种归类的标准装订成卷,在编写目录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收集、整理到最后,都要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洞。

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

4 注重培养一支懂得现代化科学管理医院档案的队伍,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未素质

一个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档案管理者。否则,现代化医院管理无法实现。医院档案工作者在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自己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懂得现代化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随着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室势必会以计算机为核心,还有打印、复印机。不单纯是保存档案,还要妥善整理档案,科学地查阅档案。

5 要注重对现代化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尽早地进入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上网,扩大信息来源,联系更多的信息内容,挖掘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多借鉴社会其他领域和其他层次的各方面信息,发现不足之处,立即修正。对已淘汰的信息及时清整,对缺点尽量尽早弥补,注意积累各种信息的反馈,并明确地记录和储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矛盾,改进工作,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筛选,不可局限于自己医院的档案收集,要放开眼界,通过网络走开放式管理。

6 拓宽医院档案的服务领域,是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以前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医院档案最多地是为医务人员服务,没有竞争意识,被动地查阅档案,局限一一个狭小的领域,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而现在社会在发展,这就要调整医院档案的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主动,网上举办的一些医学档案信息展览,为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公众服务,要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整个社会提供档案内容,既可提高社会效益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7 现代化档案管理必须要依法管理,按规章制度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数据库

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文物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又包括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本文谨就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途径做粗浅探析,希望能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起一点促进作用。

一、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一)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顺应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作为承载人类历史和自然发展过程信息的载体,它所收藏、保管、研究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一件文物、标本都是信息的承载者。然而博物馆传统的保存、展示和研究文物、标本的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限制了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当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亟需我们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推进馆藏文物数字化进程,为文物行政部门强化馆藏文物管理服务,为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掌握历史知识、领略先进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成果,关系到博物馆事业在新的世纪是否具有生机与活力,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事业在新世纪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水平。博物馆只有追踪时代精神的变革,不断调整自身建设以适应发展中的经济格局、知识格局和管理格局,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所以说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事关文物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大课题,既是发展方向问题,也是发展模式问题,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解决文物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出路,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二)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提高贮存收藏能力。现化技术,特别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的采用,为日益增多的档案贮存和管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收藏能力。

其次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具有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用来组卷、编目、分类、统计和分析等。在业务工作中代替一些人工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档案收藏的目的在于利用,使它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编目、检索、借阅管理,速度快、准确性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使利用者方便地查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物资料。

四是提高文物保护能力。文物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后,随时可以按照藏品的名称、时代、作者、纹饰、器形、颜色、大小等不同的索引条件,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显示和打印出所需藏品的卡片记录,不仅查找的速度比人工管理要快许多倍,而且可以保证一览无遗。这样一般的藏品研究工作就可以不再进行繁重的文物提取,从而减少文物的人为损害,提高藏品保管的安全程度。

通过以上这四种能力,既是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体现,又是文物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基础工作是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一)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按照当代科学的定义,“规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做出统一的规定。具体到藏品保管工作中,就是要对藏品保管所涉及到的全部信息、数据、工作项目制定一套统一的定义和程序。”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讲,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博物馆馆来讲由于馆藏文物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文物档案从编目、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关于文物档案工作,各博物馆藏品状况虽不尽相同,但必须严格按照《中化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和文物管理局出台的各项工作条例去做。1991年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藏品档案填写说明》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说明》对档案填写的格式、文物定名、鉴定、文物总登记号、文物分类号、档案编号、时代、作者、数量、质地、色泽、用途、来源、尺寸、重量、形状、入藏日期、征集经过、流传经历、修复、装裱、复制记录、现状记录、照片拍照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博物馆应根据各自的馆藏实际,按照统一的定义进行完善和整理,使之统一分类、统一格式和内容。

(二)加强馆藏数据库建设,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各项工作流程,核心是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在于把好藏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关和加大信息管理规范化力度。对藏品征集、修复、鉴定、交换、展览等各种原始信息和相关信息尽可能做到收集齐全、分类整理;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等文物工作规范,录入藏品信息,做到格式规范、填制准确。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文物保护基础资料建设的核心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调查,掌握基础资料,提高管理水平,是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适应全国文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从2001年开始,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了“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该项目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馆藏文物的藏品信息录入,实现摸清家底,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该项目自2001年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试点、试点推广等阶段,并于2008年在全国全面展开。据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8月31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馆藏一级文物数据的采集与报送工作;除个别确有特殊情况的省份外,绝大部分省份也已顺利完成了二、三级馆藏珍贵文物数据的备案工作。这标志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自2001年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0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及报送工作”的目标,全面进入了以数据整理和应用工作为核心的新阶段。

三、文物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是关键

(一)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

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型人才,信息的知识性及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者的劳动是知识性劳动。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计算机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学、博物馆学的知识,还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从目前看,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依然匮乏。文博领域信息化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在职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较低,多数是半路出家,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尽管引进了现代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更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因此,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

(二)如何培养文物档案管理人才

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改变档案工作者长期无声无息的封闭局面,面向全行业、以至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协调能力,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加强对档案工作者信息意识的培养,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重藏轻用”局面,使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和运用信息资源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与有效开发利用。

再次,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第四,强化训练,对档案工作者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文博专业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四、统一认识、科学民主决策是决定因素

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必须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科学决策,推动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

(一)统一认识

制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因素很多,但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领导者的现代化意识水平。博物馆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设备的简单组合,它同时牵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这对长期以来沿袭传统工作模式运行的博物馆来说的确是一门全新的课题。推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而是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博物馆工作者应树立信息时代的新观念、新思路,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所采用的新途径。用信息化的思想指导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将信息化的工作方法贯穿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在借鉴吸取传统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营造出有利于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二)科学民主决策

实现文物管理现代化投资大、周期长,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作为决策者,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没有资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投入资金;没有设备,应千方百计配置先进设备;没有管理人才,应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列入本单位重要达标的内容进行考核。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阶段,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正确领导和协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领导要认真研究,组织专家论证,从文物档案改革的需求、传输技术的可行、人财物力的可能、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集思广益,避免失误。

综上所述,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博物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博物馆工作者要进一步对现代化管理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以信息化促管理,以现代化管理出效益,打响博物馆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共享。

参考书目:

(1)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藏品工作手册》,群众出版社。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5篇

一、档案管理的特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e累和保存下来的历史记录,由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历史上存留下来的档案不计其数,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进行较长期的管理。正是由于档案管理的长期性、重要性,所以必须要针对档案保管工作加以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有着多个不同的工作层而,并且每个不同层而所呈现出的特性也有所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档案管理本身限制了档案在社会中的流通性,自身有着较为封闭的特性,这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着利用、保管的矛盾性存在。人们不断寻找许多更合理的管理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就需要通过新的视角和高度重新审视当前档案管理的热点问题。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背景以及必要性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指管理者秉承着现代管理理论科学,以现代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与技术,管理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进而对档案的管理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让档案管理完成到现代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转变。基于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现代科学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逐渐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中。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档案管理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执行,实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高效、安全的直接通过互联网电子形式的方式来对于档案信息加以收集和管理,各个方面的信息档案能够更加便利的进行查阅,同时还能够持续性的对档案本身管理环境加以改善,最大限度的降低?n案信息所需要的存储空间,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大量档案原件档案管理起到了.定的促进作用。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是管理人员基于现代化理论科学,通过有效管控方式,借助先进设备以及技术系统,全面激发管理人员主动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更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令其向着现代化、系统性、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现代科技实现长足进步,特别是网络信息手段更广泛的渗透至各行业领域。伴随现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而信息档案则渐渐通过多重形式展现,总量不断增加,令档案管理难度以及任务量明显增长,对调档工作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合理的汇总搜集电子档案信息,便利的查阅档案内容,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环境,合理缩减存储空间,对原件档案管理体现了有效的影响作用。

四、档案管理原理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分析

(一)整分合原理

要想充分展现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结合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档案管理原理的要求,对档案管理做好系统化和合理化的规划工作,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自身的职能,将各个分工的事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狭义的角度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存储、整理、收集、编研、统计及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从广义的角度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主要包括学会、宣传出版、档案馆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为了充分展现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档案管理的可靠性,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对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提升档案管理效果,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档案管理目标是档案管理人员希望能够达到的理想档案管理程度,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要方向,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平。各档案管理部门在制定完档案管理目标后,要求每个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好明确的分工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性。

(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档案管理诸多原理的理沦基础,其主要含义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将所有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科学地汇聚成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工作内容的划分和整合来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有效规划,充分地发挥档案管理过程中侮一个工作环节的作用,清除掉档案管理工作中重复和不必要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

(三)反馈

反馈是实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指路明灯。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反馈在于肯定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要将档案信息所输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方位的进行反馈,才能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输出后,一方面承受着社会的检验,一方面被社会所利用,实行统一化的管理,简化反馈程序,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四)加强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格外重要,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管理好档案。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类档案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重视档案管理,对档案进行系统化的控制,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第6篇

本文就本公司现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BS系统及CS系统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比BS系统与CS系统之间的不同之处,使我公司能更好地选择合理适宜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了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档案管理系统;BS系统;CS系统;现代化管理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V5.0版分为BS版本及CS版本。档案管理系统以CS版本为基础,BS版本主要提供与之配套的WEB部分功能。BS版本,即浏览器版本,提供给项目部的档案人员,进行录入档案数据、上传电子原文,系统V5.0版BS版本不提供打印输出功能。CS系统提供给专职档案人员,进行录入、打印卷内目录等报表、移交清册的统计等移交统计收进统计、设置项目的录入界面与授权。

一、BS系统体系

(一)BS系统简介。

当前BS结构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已基本成熟。在结构上,BS系统采用三层分布式,它是以BS应用系统结构为基础,缩小了整个系统的维护量,为客户机提供便利。该结构省去客户机与数据库互动的过程,客户机可以直接调用服务器的应用逻辑,然后由逻辑替代客户机对数据库进行存取。从而减少向服务器发SQL请求的次数,提高了服务器性能。在BS系统的三层分布式中,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客户机。客户机主要负责处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和应用服务器的交互。而应用服务器的职责则是处理应用逻辑,接收客户机方应用程序的请求,然后通过转化为数据再与数据库服务器交互,将结果传达到客户机方的应用程序中。

(二)BS系统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应用档案BS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规范性及工作效率。通过给项目开放档案室数据,项目档案人员可浏览到全公司相应类别档案馆藏,对比其他项目档案著录项,规范录入本项目档案。同时,相对项目传统的利用Excel录入档案数据而言,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BS的批量编辑功能是一个亮点,它最多可执行20条目录同时批量编辑,对于录入相同著录项或改写相同著录项,这一功能非常实用。BS的检索功能也值得一提,通过查询界面,利用录入框中的相应条件,即可查询到相应文件,如果不知道文件字号,可在题名框中输入最有可能在题名中出现的文字即可显示查询结果,方便快捷。在BS系统中还可进行库房日常温湿度记录,需要的时候打印输出记录即可。此外BS系统还可实现档案预约借阅功能,简化了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二、CS系统体系

(一)CS系统简介。

CS模式体系的结构分为两层:一是在客户机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的客户端程序。二是利用网络结合了数据库的服务器端。CS结构能够合理地将任务分配到服务器端及客户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通信开销,充分发挥了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在早期软件系统中,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软件。CS结构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充分发挥客户端的处理能力,大部分工作可以先经客户端处理然后提交给服务器,从而使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快,便于操作。

(二)CS系统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CS系统较BS系统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在BS系统录入档案数据后,在CS系统可打印卷内目录、案卷目录等各类表报,实现移交清册、保管清册、销毁清册等统计功能,免去了制作大量表格的麻烦。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可给项目设置用户并授予相应权限,从而通过网络检查档案数据录入是否规范,指导项目完成档案数据录入及更改。较传统的指导、答疑方式节省了专职档案人员的时间,从而使专职档案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在档案年报管理方面,在系统中填写年报数据后,利用数据上传功能,即可将数据上传至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接收,无需报送纸质报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的工作流程。

三、BS系统与CS系统的比较

企业管理档案信息的两种常见模式是CS系统与BS系统,他们各有优点和缺点,同时适用的业务范围也不相同。在系统的投入成本上,BS系统由于只有一次投入成本,之后的投入只在服务器端的特点,它的投入成本比CS系统少很多。在系统的安全维护上,BS系统相比于CS系统略显不足,因为BS系统的前台效率不高,表现力低下所以安全系数并不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及业务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档案管理模式。通常来说,CS系统适用于业务量较大且复杂的企业,因为CS系统能使企业在档案管理上更快捷更有效。而BS系统则适用于有众多异地分支机构的集团及企业或者业务量小且逻辑简单的企业,因为BS系统能简化网络模式,减少投资成本开支。笔者公司档案部门用的是CS及BS,BS主要用于录入,CS用于管理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促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它是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中的里程碑,是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作者:金鑫 单位:中铁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豫峰.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兰台世界,2013(z2):52.

[2]刘廿.浅论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J].才智,2012(10):59.

第7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的过程,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应包括: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档案瓷源信息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利用现代化、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等方面。

1.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

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也无法解决档案管理观念滞后性与档案管理发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更不可能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构筑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大厦。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必须以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开展。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对应的是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两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管理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纸质档案是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其信息与载体不可分割;而档案管理现代化,其对象更多的是数据化形式的档案,具有可共享、动态、易控、可变、依赖等新型载体的特征。二是管理模式的不同,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手工管理模式,包括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排架、统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以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为主,工作环节以监控信息为核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要改变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保守的思想观念,对档案利用手段进行变革,促进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树立档案馆对外服务的新形象,使档案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2.档案资源信息化

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将现行的电子文件通过逻辑归档方式收集和处理,将现行的纸质文件通过扫描电子化,将传统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按照档案分类原则,建立起各级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利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事的技术支撑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的共享化。

3.档案管理标准化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积极推行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馆的重点工作,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并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国家已颁布的标准《CDA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是CDA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与利用的统一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安全有效利用的规范.

档案著录标引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档案的著录标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期处理工作,著录标引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否实用.因此,在著录标引工作中,要坚持著录与标引的标准化,为档案检索的自动化打下扎实的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手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新技术,也要重视传统技术的研究和改造,对其不断改进,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抓紧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也要大力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手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顺利实现向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转变,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4.档案利用现代化

保管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将逐步突破档案馆与利用者之间的严格界限,改变档案馆坐等上门,被动提供利用服务的现状。利用档案网站宣传档案界的最新动态,公布已开放档案的全文数据、目录索引及政府公开的现行文件,使网上查阅档案变为现实,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使档案馆的利用者范围不断扩大.未来的档案馆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联系起来的档案馆的集合。使档案馆走出自我封闭,从有限开放到全面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同时档案网站也将成为宣传档案、认识档案的一个窗口,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可见档案利用现代化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5.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

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人是决定因素。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人员不仅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还应具备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必要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和过程,档案工作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因素都对它们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成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有困难。因此,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全面关注各方面条件的发展,并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条件成熟情况,不失时机地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即经济条件、科技条件和社会档案意识等方面。

第一,经济条件。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首先涉及的是一个经费投入的问题。无论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还是改善档案库房保管条件,都离不开资金,尤其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更是以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前提的。然而,档案部门是以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因此,档案管理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和地方能够提供的资金数量的制约。目前,我国各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规模和进程表现得非常不平衡,东西差异很大,这事实上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对档案现代化建设投入不一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第二,科技条件。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以高科技手段为基础的,因此,科技的发展也决定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和水平。

第三,社会档案意识。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也就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档案意识,包括社会上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包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意识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乃至档案工作的发展起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事实证明,档案工作水平高、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快的地区或部门,都与该地区或部门的正确档案意识占主导地位有直接的关系,即利用档案意识强,重视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与领导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更大的关系。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内部条件

(一)档案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化

档案工作领域中的“标准”,可以进行这样的表述:以优化档案工作为目的,以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应条件为基础,对档案工作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通过充分协商,经过专门的程序,用特定的文件形式颁发的。因此,档案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化,就是对档案管理业务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特征的重复事物制定和实行统一规定的过程。实行档案业务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它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档案业务技术的标准化,实质上是按照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及低功能的形式和部分,使各项业务、技术的构成合理精炼,并使同类业务、技术在基本特征、功能形式上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互换性,从而减少档案管理的重复劳动和因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状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交流创造条件。

第二,它是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技术手段的前提与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中心,而计算机的高效率必须建立在档案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对于杂乱无章、没有定规的档案业务,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档案存储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否则在存储系统的功能、存储介质的质量、还原性阅读、计算机检索等方面会造成许多困难:要实现网络化传递和交流,更需要标准化,没有相应的设备标准和语言标准、通信标准,会使网络的联接大为复杂,甚至成为不可能。

第三,它是档案事业的整体化趋势,也是纳入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档案信息系统已明确地成为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部,则需要与图书、情报等其他信息系统取得协作,才能使档案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档案管理业务与技术标准化,正是档案信息系统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部协作的重要条件。

(二)档案人员专业化

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要靠档案工作人员来贯彻执行,档案部门的职能要通过档案工作人员的活动来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来实施,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设备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来操作运用。总之,档案工作人员是构成档案工作的主体,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来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意味着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其中包括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品德素质,即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要尊重档案、尊重历史,遵纪守法、严守机密,甘为人梯,热心服务等,它是完成专业工作任务的保证;二是知识素质。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专业基础知识、文史知识和计算机及有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学习一些必要课程,诸如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档案信息计算机处理、电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及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等。

(三)档案管理行为科学化

档案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方面,它是指按照档案管理的客观规律安排和协调一个档案馆(室)乃至一个国家的档案工作,让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都得以不断的提高。

档案管理行为科学化既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为以信息处理为特征的档案管理,是物化于各种机器设备之中的,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设备。因而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机器执行的信息处理,绝大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某种计算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但是数学化并不是要把管理行为归结为几个数学公式,而是要把档案管理行为尽可能地总结为有条理的、按某种程式的过程,以便最终把管理行为编成机器系统能接受的程序。属于管理行为的分析、决策等活动,最后也要由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来处理,若要建立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都应认真做好这项准备工作。

这项准备工作包括: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文件、表格、数据的标准化,日常管理活动的程序化,影响本部门管理内容的诸参数的确认,各类档案信息享用范围的确认等。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的档案事业具有规模大、层次多、结构复杂、联系面广等特点。一方面它作为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信息部门协调与配合;另一方面,它又以数以千计的档案馆和数以万计的档案室为其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以各个部分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来共同完成保管全国档案和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这一重任。一个具体的档案馆也是这样,它不仅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对整体的统筹安排、统一指挥以及对各部分关系的有效协调等都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档案工作的现状对组织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单纯沿用以往的经验管理方法和行政手段已无法与之相适应。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使管理思想、体制、方法、手段逐步科学化,是使管理活动适应现代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必要条件。

科学的组织管理与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科学管理需要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又要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技术与设备本身就存在着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如果没有对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业务管理和组织管理,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求这些管理活动自身程序化,并在管理活动中形成准确、完整的数据。计算机应用程序实际上就是对管理活动程序的模拟,完整准确的数据则是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形成判断结果的对象和数据。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活动,获得必要的数据,并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数据加工要求,才有可能编制出适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电子计算机也才有可能在档案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本文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在经济基础的作用下科技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我国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便捷快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转型的契机,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只有紧紧跟随时代潮流,不断改革企业内部结构,才能在当今竞争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市场份额。对于社会来说,事业单位传统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对此,为了使得事业单位档案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和管理,提升资源的共享性,促进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这一方面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有效弥补。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诞生,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基础,并且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档案管理的落后性阻碍其正常发展。信息科技诞生后也相继产生了许多相关技术和软件,其中档案管理技术的出现为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供了现今的技术基础,并且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有着突出优势。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对比传统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将档案信息保存到信息库中,只是占有一定的存储空间不会像传统模式那样占有现实空间,并且信息化档案管理时所耗费的管理成本低,因此,信息化的管理使得档案信息的长期或者永久保存成为可能,不仅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并且对于档案的管理质量来说也是极为可靠的,所以实现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是信息化管理的一项优越之处。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更加便捷可靠,能够使档案信息得到共享,我国事业单位数量非常多,各个事业单位内部档案资料非常复杂,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就相应加大了,因此,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够将复杂的档案管理简单化,以此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要从传统纸质版的档案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过度就需要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构进行改革,从人才到制度方面都进行全面性的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要将先进的科技引入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能力进行培训,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的可靠性。对于传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来说,其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纸质版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处于迷茫状态,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存在不足,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也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建设受到阻碍。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就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技能操作方面都接受有效培养,从而保证其对硬件设备操作的准确性。

2.2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基本的硬件设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在选择硬件设备的时候,事业单位也要注意一些情况,例如,档案管理所需的硬件设施一定要适合保存大量档案资料,硬件设施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其可靠性,以此来避免档案信息由于硬件故障造成的遗失情况,此外,硬件设施要有一定的抗外部性,对于超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说,如果其抗外部性不强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造成破坏,对于档案的存储造成威胁。因此在保证以上情况的前提下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来说是极为必要的,事业单位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证硬件设施建设的可靠性。

2.3积极引进或者开发档案管理软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来说还需要专门的、科学的管理软件来支撑庞大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或者根据自身情况来开发适合自身条件的管理软件,以此来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引进管理软件或者自身开发软件的时候也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此事业单位要积极改革传统人力资源制度,从而保证人才选拔的正常进行。

2.4信息化档案管理要注重资源共享

我国事业单位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纸质版的档案信息为企业内部人员查找资料、应用资料、讨论资料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要在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的同时要将档案信息同步到专门的网页上,以此来便利企业内部人员查阅浏览资源,并且将档案资料同步到网络上面也能避免信息化档案管理发生故障后档案的遗失。档案管理中网络信息的共享也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化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也使得现代化的先进网络技术得到高效利用。

3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利用的是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将档案信息存储到高容量的存储空间中,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这种技术取代了传统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方式,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路晋超,贾彦敏,林建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3,(11).

[2]刘俊岩,彭兆伟,薛晓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3,(4):44.

[3]项静瑶.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3,(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