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3:45
导语: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数学;学习类型;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08-01
高等院校的数学课程是必修课程,主要由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但据有关数据显示,有66.5%的大学生在上课时有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现象,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成绩较差。产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如数学基础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但也有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学习特点研究不够,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因素,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实现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类型,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针对性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大学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代表含义学习:其主要内容为词汇、公式、专业规定用符号等。此类学习内容的含义早已确定,其学习特点表现为强迫性。 同类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实物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包括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这些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学习内容不同,类型也不同,学习机制也有其特殊性,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机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研究大学生学习水平特点,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其学习的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制定与大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为依据,把学习水平分为以下几类: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记忆是一般程度的记忆学习水平, 对学习内容不给予理解和掌握,表现为机械性学习,是低水平的学习。理解就是了解领会,它是在揭示事物间联系过程中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可以分揭示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解两种。大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于此。融会贯通是把各种知识融会贯穿起来,进而得到较为系统的理解,是学习水平的较高阶段。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因为多数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记忆、理解水平的学习,他们已经把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既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作为自己学习水平的追求。概括是从某些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归纳抽象出本质属性,并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创新水平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新的见解、新的方法的体现。
以上所列举的五类学习水平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绝对的,应该是同时处于几个学习水平,或几个学习水平的不同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深入调查学生学习水平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学习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的客观因素。大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已经不是高中阶段的水平,他们要求少而精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在弄懂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 在知识的组织上则要求条理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把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重要的事实和实例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获得少而精,条理化强的知识。在学生智力培养方面,重点要培养深刻性、广泛性、敏捷性等构成智力要素的品质。这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多了,这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融入社会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中,社会风气、班风校风、教学条件和教师素质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而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行为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提高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特殊教育 大专语文 学情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 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 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 [J]. 黑河教育 ,2014,3.
[4] 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现在阅读, 2013,01.
[5]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 中国特殊教育 , 2015,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维度,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建立师生平等、学与致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笔者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开展一种多层次合作的数学教学
六年级小学生一般在12~13岁左右,其年龄特点为好动、出风头、易与同学协作,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其年龄发展特点开展的一种多层次合作的数学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本学期的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开展了“问题银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多种合作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其中某同学一人共提出了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又如在开展“我家的数字”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之间共同一起度一度,量一量等合作探究途径,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学生各自的才能。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举行的“寻找家中的周长”、“生日派对方案”、“我的设计”、“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这些课堂活动是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开展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这些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构建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
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要经历确定目标、内容――拟定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自主探究,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主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让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数学教学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个性不定性发展为个性固定性,到了六年级小学生的个性大多表现为认死理、表现自己、性格直爽等。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学生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表现自己的才能。我们明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数学教学
主体性的发展是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如六年级学生创造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在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寻找家中的周长”、“我的设计”数学课堂活动中,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五、根据学生的实践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学生能学与致用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一、课堂教学情境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
1.课堂教学情境的含义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而创设的师生间、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情感氛围。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数学一直是学生的一块心病,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函数和变量,都是学生们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从而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能够活跃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3.有利于帮助老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数学的复杂和抽象的原因,使得老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这样会使得老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存在追求形式、东施效颦的现象
在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形式化,盲目模仿别人的教学情境,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缺乏实际生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2.存在过于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活实践进行的情境教学,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以情境教学为主,过于情境化,从而造成对重要知识点的忽视和遗忘。
3.存在教师对优化课堂情境教学的排斥现象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出现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比较随性的现象,因此许多老师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因为情境课堂而浪费时间,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下降,对此持比较排斥的态度。
三、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
1.坚持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选择的数学教学情境的题材和活动要科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源于生活,根据贴近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二是要具有实践性,有实践经验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2.坚持探究性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生活与实践、盲目情境化等等,因此要持探究的原则来对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坚持发展性原则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在新的时期内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和探究,应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新需求,比如讨论操作式情境、设疑式情境等等,继续发展和优化生活与实践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得到优化,基于生活,基于实践,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模式有利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性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65
在众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无疑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也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
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生动形象性,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学生知识的获取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生动形象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教师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尤其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受数学知识点较为抽象这一特点的影响,更应该提高对知识点讲解的生动形象性,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提高教师教学的生动形象性,看似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生动形象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学习多种有助于提高教学生动形象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练习,使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教学提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也积极的响应,并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核心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为了发挥学生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中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足球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足球知识结合起来,这样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学生,牢固把握高中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熟悉高中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利用学生的特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
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有很多种,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其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思维障碍,如果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思考,学生难免会感觉比较枯燥,同时,一旦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思维障碍,那么,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换意见,问题不仅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将变得更加活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互动的环节有很多,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能够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通过数形结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知识点的讲解。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是高中数学的一个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可能会发现,在对学生进行很多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都要借助于图形,这既为学生有效的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造了条件。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的移动这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如果抽象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学生听起来势必是十分模糊的,如果教师结合题目,画出优美的图形,那么,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理解知识点。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仅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失去了学好数学学科的信心。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的讲解与数学图形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够掌握有效的作图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作图都能够迎刃而解,既加强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87-01
引言
近年来,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在逐渐地兴起,在全国的初等教育阶段,教师开始不断地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每一个知识难点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育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包括传统的数学能力和新型的思维要求。前者包括运算、逻辑思维、空间几何能力,后者包括思维方面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1]。
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们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手段采取的是公式讲解、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接受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欠佳,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然而,由于数学本身存在抽象空泛等局限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十分高,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来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数学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以及其他理科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解题和运算,还要懂得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上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将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考虑清楚,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加以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该知识点,并能养成习惯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对类似的题型案例能够举一反三。
4、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通常会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难懂,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图文并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育手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育的现行方法的研究,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化学科知识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立足这个出发点,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规律,同时要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二、深化课程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因此,将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成功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进入小学以后,在认知发展方面,尤其是数学认知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为较高的、抽象的认知水平等等,儿童心理学可以对这些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
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将极大地丰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引入多元化学科知识,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情境呢?现在以笔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课程案例:《找规律》的部分内容为例来进行初步地探讨。
课程案例:《找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88-89页。
教学过程:
转贴于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音乐能够带给人生最大的快乐,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课堂上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最适合运动的季节,咱们实验小学的春季三跳运动会就要召开了,你们高兴吗?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认真训练呢!老师在操场上拍到了一些同学们训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依次出示照片跳绳,踢毽子)
……
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无意识状态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枯燥乏味情绪。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可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喜欢画画,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与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寻找美术与数学的结合点,极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幻想和展示的舞台。
师:为了迎接运动会的召开,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已经把运动场布置好了(出示课件主题图—运动场)。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气球和花朵。
师:这些彩旗、花朵,灯笼和气球是不是胡乱摆放的?
生2:不是,是有规律的。
出示课件—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彩旗是怎样排列的?
生1: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师:这就是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2:下一面是黄旗。
……
美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为新鲜直观的图画能激起学生的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较为枯燥,使学生厌烦,不容易集中精力,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配上较为具体的图画,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顿起。美术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美术的魅力之所在。
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多元化学科知识,如音乐、美术、图形学、建筑学等等,与数学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地去思考,深入地联系实际,大胆地尝试和实践,找到多元化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就能够不断地探寻出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广大数学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数学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则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同时是教学手段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信息技术不仅代表了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信息技术还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元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教育理念等。
将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教育艺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丰富和谐,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应不断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审美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挖掘和总结,
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实行数学课程改革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视野过多地关注在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多元化学科知识与数学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关系,从而也忽略了将数学学科主动与其他多元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交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能力不断提高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学过程,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信息的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想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利用丰富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问题的引导
在数学课堂中,课堂提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教学提问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生兴趣的激发,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目标的明确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提问在教学目标中的服务性,使提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系统化的提问方式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新学的知识点以及新的学习方法,还要复习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反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还要将所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结合。
3.探究性的课堂提问
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设计,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思考、分析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将数学原理、概念的抽象性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提高,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