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家教育数字化

时间:2023-06-29 16:23:47

导语:在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家教育数字化

第1篇

二、教育信息化亮点

丹麦正在推行一个创新的试点项目,16~19岁高中阶段的学生考试时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互联网。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丹麦开展了针对在职教师的“欧洲教育信息化资格认证”(the European Pedagogical ICT License,EPICT)计划。同样,6~16岁的在校生于义务教育阶段也可以有选择地通过考试获取针对学生的“信息化资格认证”(the Pupils’ICT License)。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IT in compulsory schools)计划,丹麦教育部(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向一些公司提供种子基金,用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将其销售给学校。

三、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一)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中央政府(议会和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共同拥有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政策的决策权和责任。其中,教育部负责国家教育课程大纲的制定。虽然地方政府必须达到教育部设定的大纲目标,但其也有权分配本地的教育预算,包括该预算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比例。教育部也只是对预算的分配提供框架性的指导建议(H?覬jsholt-Poulsen 2010b)。

教育部负责制定包括课程大纲以及教育信息化推进措施在内的国家教育政策。教育部为此特别成立了一个名为“UNI-C”的部门,专门负责在教育领域推行信息通信技术。而在地方推行信息通信技术并为之投入资金则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丹麦的公共教育体系分为两部分:义务教育和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面向6~16岁儿童(grades K-9)。9年级以上的教育机构实行自我管理体制并由国家给予相应补贴(H?覬jsholt-Poulsen 2010a)。学生在9年级后(16岁)可以选择进入高中或职业学校以完成10~12年级的学习。职业学校提供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课程,由于提供在公司的见习机会,所以实践性较强。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工资。与职业学校学生不同,完成高中教育的学生则多数进入大学深造或进入大学预科就读。然而,高中和职业学校都以学术为导向,二者都能通向高等教育(Larson 2009;H?覬jsholt-Poulsen 2010b)。

(二)政治与经济背景

相较于其他北欧国家,丹麦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堪为公认的领跑者。正如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案例研究显示,在教育部前部长贝特尔·霍德(Bertel Haarder)的领导下,丹麦教育部在发展信息化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丹麦是率先出台全面数字化教学资源政策的北欧国家之一,且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该政策(H?覬jsholt-Poulsen 2010b;OECD 2009)。

四、教育信息化

(一)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

丹麦的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并不是一纸空文,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课程大纲的各类教学科目之中(H?覬jsholt-Poulsen 2010b)。该规划包括通过Web 2.0进行知识的共享与整合,它强调了4个主题:信息的搜索与收集、数字化产品与知识的传播、数字化媒介的分析(比如,图书馆数据库、统计数据、网站、博客、微博等)以及通信(H?覬jsholt-Poulsen 2010b;Da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a)。国家教育信息化目标符合跨领域的国家信息化规划: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被看作是对企业、公共部门以及民众生活发展创新的支持和鼓励(High Speed Committee Report)。

国家规划还致力于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教育及其他领域的工作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近期出台了信息技术宏大计划(Ambitious IT Program)。在教育部和财政部(the Ministry of Finance)的共同协作下,这个为期三年的计划旨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高中学生注册、考勤检查、课程安排及考试等流程的效率。学校将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更有信心,财政部也会给出指导性的数据,以说明这些教育机构将会因此节省多少资金,但关于具体的做法尚未有明确的指导条款。该计划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给ICT推广大使,这些大使会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化能力(H?覬jsholt-Poulsen 2010b)。多年来,丹麦开展了大量专业发展项目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但这些项目只惠及了40%的教师。借鉴荷兰的优秀经验,教育部希望通过给所有学校配备ICT大使的方法使该计划能够惠及更多的教师,这些大使都是ICT方面的专家。

(二)国家规划的具体内容

标题:《信息技术宏大计划》

出版年份:2010年

网址:uvm.dk/For%20institutioner/It/AIT.aspx

标题:《2009年公共目标》第48卷“小学信息技术和媒体的应用”

出版年份:2010年

网址: fagh?覸fte48.dk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学;数字化教学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既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比如PS软件教学、CORELDRAW软件教学、3DMAX效果图教学、AutoCAD教学等,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然后,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在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进程缓慢,而且改革水平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因此,明确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在数字化改革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现状,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数字化改革的内容和趋势等,成为提高教学水平必然选择。

1高职院校艺术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数字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各个高校教师和领导都深知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校背景和发展现状,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体系和硬件设备。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数字化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继续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艺术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且在未来就业和社会发展方面也极为不利。

2高职院校艺术数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数字化教学水平较低

从我国目前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数字多媒体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各个院系既没有结合当前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制定出明确、统一而固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以及测评方式等,同时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课程内容更新与规划安排等。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这些高校也会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安排一定的Auto CAD、3D Studio 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软件教学课程以及其它方面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等,具体的教学重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都是根据老师个人意识进行制定的。然而,由于每个任课教师对特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主观性,而且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手绘效果图方面非常娴熟,然而在先进软件应用上却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有效的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能够熟悉应用Auto CAD、3D Studio 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的教师往往都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在艺术设计理论与方法技巧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二者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结合,从而直接导致数字化艺术教学内容上的不完整与不科学。

2.2数字化教学内容不完善

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的不完善除了上文提到的由于教师自身专业背景原因所导致的教学内容偏差的问题之外,还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避重就轻”、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内容落后三个方面。

各个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缺乏有效的课程研究与规划机构,很多情况下,都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尤其是对当前硬件设备的管理上,很多设备与软件系统已经完全落后过时,却无法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另外,在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上也往往是沿袭传统的教材订购安排,内容陈旧,根本无法满足现实艺术设计活动的需要。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艺术设计数字多媒体先进技术的掌握,不仅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其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认为:与其在课堂上花费这么长时间学习一些落后的内容,倒不如自己在宿舍进行自学。

2.3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的挖掘现象;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在具体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对设计人员软件操作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甚至在招聘简章中直接规定招聘对象所应具备的特定软件操作技能等。这直接导致在各个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多媒体教学课程中,偏重软件的技能传授,比如图形中物体的造型、渲染效果等,而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与表达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艺术设计作品最终的艺术性和技术表达无法实现良好的融合。事实上,这种偏技能轻创意的教学方式与艺术专业的自身特征和教学目标都极不相符,是“舍本逐末”的一种表现。

2.4缺乏正规的教学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是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考核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方式的随意性,很多院校缺乏明确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完全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导致在同一专业,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二是当前的考核标准也比较混乱,有的是看学生软件设计技能的娴熟程度,有的是看其创意水平,还有的是看学生在设计作品中对综合专业知识的应用等等,导致标准制定的混乱。这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设置,同时也直接决定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倾向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偏激的、不完善的。

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对策

3.1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的数字多媒体下,教师应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和市场的人才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行充分、科学的教学准备。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知识渴求等信息,然后备课,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供其它教师学习、借鉴。

其次,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也即是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结合案例分析;更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体现学生在数字化多媒体设计软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目的地获取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作用,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逐渐掌握课堂内容,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方面就是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也即是要将各种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的相结合,进行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完成包含两个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预期的教学目的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然后安排相应的主题任务,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别化或者是自主式的学习活动,并利用所学的设计软件完成主题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事实上,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协助、咨询的作用。

最后,建立完善、系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在具体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坚持以下三项标准:一是全面推行操作技能考核,促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二是采取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最终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高职院校应强化数字化教学的重视与投入

高职院校应加强数字化教学的重视与投入,一方面艺术设计院系内部要建立专门的艺术专业研究部门,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投入和管理。尤其在管理方面要设置专业人员,强化其责任意识,加强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设备发挥最大价值和公用。

3.3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

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国家教育部门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采用政策指令的方式,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指导与规划,提高学校对该学科教学的重视,提升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对学校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估,定期对这些学校的硬件设备、教学课程、软件资源进行考核,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水平,并树立模范学校,起到引导与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外部实践的优化,尤其是要通过行政力量组建各种艺术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结束语

总体来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高校、行业领域、国家等诸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才能实现。教师是硬件设备的使用者和设计软件教学的践行者,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高校是对该专业进行统一规划与引导的机构,对学科的发展起着协调性的作用;而行业领域则是引导者数字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发展方向;国家教育部门则对该学科的整体发展进行规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薛红娜.高校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1(1).

第3篇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重点。一则简单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教育装备上,要在教育装备配置过程中体现出信息化时代的特色。本次展会人涌如潮,而南方一座城市的教育装备展会的大幕也在徐徐拉开,事实证明现在是教育装备行业发展的期,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机整体提升教育装备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管理角度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发展的态势是:第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颁布;第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召开;第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已经下达;第四,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在国家顶层设计完成,工程启动后,最需要的是各项工作的跟进。信息化装备环境无疑是先决条件,工作要先动起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绘制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兴起、应用、融合、革新4个阶段。目前中国处于这4个阶段中的应用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正因为中国处于应用阶段,所以教育装备行业才会大热。2013~2015年,中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根据这张国际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图,图中包含3个阶段,即现阶段、应用整合阶段以及融合创新阶段。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7年时间里从发展阶段达到应用整合阶段,继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样的发展任务,国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即以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学习、教育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些要点都源于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32字工作方针,即“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其总体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二基本,一接近”。展开来说,一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要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显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是: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之相应的是,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化运行体制机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以下5项,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以上这些都是教育部正在做的工作,国家教育信息化部门正在集中力量,建立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抓紧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本次展会也是为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体现,特别是解决基础教育包括幼教等有关方面公共支撑环境问题。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设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二是建设教育云平台,包括教育云资源平台、教育云管理平台以及教育云基础平台。这里提到了云平台相关问题,云平台也是教育部所谓“三通”平台建设的基础。对于“三通两平台”的简要阐述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社会来解决的。本次展会展示的很多设备都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的。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解决的要点。“人人通”问题如何从物理装备、网络体系上解决,是电教、教育装备工作者需进行研究的问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央电教馆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建设,这个平台已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为“三通”提供支持。

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可归纳为5大项。第一,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规划的6.7万个教学点。第二,实现全国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职业院校接入宽带网络,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第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50%以上的义教学校。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20%以上的中小学、20%以上的职校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第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一期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的机构、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数据入库。第五,对1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接入宽带的30%中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提出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这就要求我们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不仅仅关注网络空间建设的数量,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空间的开设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空间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建设如何分别开展?在这样的思考下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学习空间建设从装备、网络、内部配置等多角度进行精细设计,使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开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作需开展,这3项工作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格局的形成。

班班通建设

中央电教馆提出了“班班通”建设的基本构架图,其中包括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3个方面。在“班班通”建设中,要求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协同合作,分别从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成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物质装备到实现学习的过程。

首先,从硬件环境方面分析,将其通过终端属性分为4个类别,即移动网络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学校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装备不同的设备构建其硬件环境。以汶川等重建校区为例,多采用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仪设备。“班班通”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还设计了6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这4种类型的硬件环境和6种不同的专业教室就构成了对“班班通”建设在条件装备层面上的基本架构。

其次,从教学资源方面分析,中央电教馆等推广应用机构有责任汇聚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产生校本资源,设计资源配置和应用的案例。

再次,从教学活动方面分析,通过前两者的配合最终为实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当今教育发展重视应用结果,而应用就是由装备和资源的结合得到的。我们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不同的硬件环境配合教育资源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移动式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

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年底,中央电教馆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阐述了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数字校园建设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8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建设目标、应用服务、建设原则、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师生发展以及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包括3点:一是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三是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这其中提到了云服务模式的推进,我们建议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模式,不再鼓励小而全地安装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依托上级资源云的覆盖与支持及资源提供厂商的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是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窗口,数字资源为重点,基础设施为基础和外显形式进行建设。

师生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原动力,其中学生发展包括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以及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教师发展包括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服务方面包括5部分内容,分别是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以及生活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的数字资源方面包括4种建设趋势、3种资源类别、4种资源来源以及10条建设要求。

数字校园基本设施包括校园网、数据中心、终端、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录播教室及其他数字化环境。

第4篇

改制后的出版社面对教育信息化和出版数字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规划战略发展方向显得至关重要。

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发展的有利因素

教育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出版数字化 毋庸置疑,数字出版是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既满足人们对于信息时效性的需求,也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需求,这是传统出版物无法实现的。为此,《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丰厚的积淀 大多数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形成了以特高级教师、优秀编辑和教研人员为核心的编辑队伍,他们清楚学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能顺利开展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编制、审查等工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经验。

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发展的瓶颈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终端阅读设备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共建共享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的免费使用,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抢滩教育数字出版业。数字化出版又存在: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乏成功的赢利模式,版权保护难,终端阅读器需技术更新,缺乏数字出版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都对转型期的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构成严重威胁。

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发展思路

(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明确出版方向

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应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坚持“立足教育,服务师生,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从事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及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音像、电子和互联网出版,走“专、精、特”之路,只有“专”,才无可取代,才能“精”“深”,才能出精品,才能创品牌。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改革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三)成立中国教育电子音像出版集团

数字出版要求打破行政壁垒,消除计划模式,让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流动起来,让出版资源在更广的空间整合起来,让资金、资源、市场、业务、战略、文化等多领域、多环节、多层次、多角度的整合。像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等一样,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也可重组形成中国教育电子音像出版集团,从事教育电子、音像、互联网出版工作,合力开发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四)开展互联网出版

1. 搭建互联网出版平台 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利用共性,合力开发互联网出版平台,该平台具有宣传出版物、搜索资源、浏览下载共享资源、会员制管理精品资源、电子商务发行出版物等功能。用数据库管理资源,按学段分为幼教、小学、初中、高中、高校;按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按用途分为师资培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拓展、教学辅导等;按媒体分为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总之,搭建一个有特色资源,稳定、便捷的,用户体验好的互联网教育出版平台。

2.遴选优质的音像、电子制品,用数据库管理,登载于互联网 经过多年积淀,每个出版社都有一批时效性不强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示范课例、安全专题教育、幼儿讲故事、幼儿手工等,遴选出来,用数据库管理,登载于互联网共享,既可丰富网络资源,也可避免优质资源的绝版。

3.开发精品教育类数字出版物 资源内容是师生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出版的实质,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为了更好服务教育事业,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名师名校等合作,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技术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专、精、特”教育资源,同步登载于互联网上,采用质优价廉的原则占领市场。

4.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手机、阅读器、电子书包等发行渠道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包技术的发展,探索通过互联网将教育资源发送到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终端,供浏览、阅读、使用及下载。

(五)探索互联网营销模式

根据出版社自身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在网页设计、产品、价格、促销、渠道、顾客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形成适合自身、行之有效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六)探索互联网版权保护

《2011年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指出:“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技术手段、授权模式和保护体系等)的建立尚不完善。现有法律适用于数字出版明显滞后,有待进一步修改补充,且版权授权不规范,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的出版权益都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毋庸置疑,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免费大餐对于知识的传递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曾享受过它的方便,但当这种免费使用达到严重侵犯版权所有人利益的时候,会直接打击创作者的热情,夺去出版社的生存空间,最终将不利于文化的科学传播与传承,所以,应在使用的便利性与版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适当保护出版社赖以生存和立足的“命根子”。

(七)探索电子书包

随着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硬件上满足不伤视力、坚固耐摔、低能耗、低成本,软件上满足“彩色和多媒体播放”“信息浏览”“存储和检索”“屏幕点击和书写”“标注、书签与笔记”“方便录入、准确识别复杂的公式”等学习的需要。电子书包强大的优势,必将颠覆纸质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

第5篇

关键词:新形态;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32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纸质材料为基础的传统出版业,正受到数字出版技术的强烈冲击。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单一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因此,在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开发数字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已成为必然趋势。

1 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国外数字化教材的快速发展趋势

国外数字化教材的应用和发展进程比国内快速很多。第一,国外熟悉互联网的年轻新生代逐渐步入各类学校,同时,国外数字化教材的整体技术得到了持续改进。第二,国外的版权保护状况较好,民众普遍具备知识产权的理念。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出版商在21世纪纷纷进入数字化教材的发行领域。目前数字化教材主要有以下形式:一种是出版商和阅读器电子公司合作。例如,皮尔森教育集团的Addison Wesley公司已向芝加哥的go Reader公司提供了134种共13500本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学类的大学教材。另一种是在线出版的学习模式。例如,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与Wize Up合作出版的数字化网络教材,学习者可以登录相关的Web网站阅读或下载相关图书。还有一种是在提供数字化教材的同时,配套相关的延伸服务。例如,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不但提供在线自学评估课程,还提供了相关课件。

1.2 国内数字化教材发展现状

国内大部分出版的教材都配有各种形式的数字版教材和教辅,但一般都采用光盘形式。国内也尝试过特定文件类型的数字化教材与阅读器集成的数字化图书,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薄弱,很难将这种形式的数字化教材商业化。国内也在学习国外发展在线学习出版模式。例如,北京一百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上百家教材出版社合作,将英语教材放到“100e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制作出语音课本,让学习者进行付费在线学习。还有以在线学习为基础,延伸多媒体教材与在线教学辅助的模式。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自2006年起,着手搭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与服务平台、作者客户互动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网上营销平台。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具体环节如下:

2.1 内容、资源一体化设计

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应具备传统教材的全部特点与功能,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还要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为教学案例、习题试题库、视频操作、动画演示等提供明晰的导航。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在传统教材编写方案的基础上,内容应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学中做、 做中学、学做一体”的要求,表现形式应生动、活泼、新颖。同时,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教材边白设计,做好资源标注,还可以利用关联技术和手段,帮助学习者将纸质教材的内容与对应的数字资源联系起来。

2.2 相关资源同步建设

数字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不能脱离音频、视频、文本、动画、图片等相关资源的同步建设和持续更新,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处理与加工。

2.3 科学的资源标注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支撑,应符合教学规律,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应对相关数字资源的名称、类型等进行科学标注,以便归类和检索,还要进行有效的关联。

2.4 关联路径需通畅

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关联路径一定要畅通,这关系到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果。当下主要关注与线上资源、线下资源、二维码资源的关联。

3 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的效果

目前,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开发的新形态教材,特别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材,被全国众多职业院校采用并广受好评。实践证明,通过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的开发,可达到以下效果: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教材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调用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对查找和利用网上资源,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弥补纸质教材不足,保证教学时效性。纸质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再版周期一般是3-5年,在制度、准则、技术等出现变化时,纸质教材的内容不能实时反映,从而影响教学的开展,严重的还会产生误导。而数字化资源则可以及时更新,以弥补纸质教材的不足。

(3)避免纸质教材太厚,降低印制成本。通过关联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在拓展纸质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将部分内容从纸质教材移至在线资源,减少纸质教材印张数,以降低生产成本,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避免纸质教材单一学习方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开发 “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的新形态教材已成为必然趋势,丰富的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还能通过自测、答疑等方式实现互动学习。

4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开发数字资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已经是形式所趋,我国也正在大力发展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出版,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武君红.高职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0).

第6篇

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尴尬

在资本、互联网企业热火朝天地布局在线教育领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却在自己曾经擅长的领域少有发声,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传统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裹足不前,主要还是对教育数字化的前景(或者说“钱景”)看不清楚,不敢贸然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自身特点:①高度的组织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学校、课堂内部,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在线学习;②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无论教育数字化形式上多么绚烂,但对学生来说,与课堂学习和考试一样,都很痛苦;③终端消费者(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力,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选择,而学校和家长对不能够立竿见影提升考试成绩的数字资源没有多大兴趣。

我国基础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教育数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产品本身质量不但要高,更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需求,因此内容建设和平台搭建的费用高昂,而且营销上也必须要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进行整体营销,沟通和营销成本很高,利润相对微薄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很难支撑。目前在内容、平台、硬件等领域占有市场先机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传统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充分认识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位置

大多数教育出版社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所处的落后态势,也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数字化根本不是讨论“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讨“如何做”的问题,但是在投身教育数字化大潮的进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与分析。

教育出版社进行教育数字化的劣势主要表现在:①观念上严重滞后,总以为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纸质教育图书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新兴的教育数字化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②缺乏互联网思维,普遍缺乏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精准营销;③缺乏资金、机制和专业人才,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内容制作、平台建设、销售推广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储备,而传统教育出版社无论是现有储备还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优势:①作为我国教育出版行业的主力军,传统教育出版社比新进的互联网企业更加熟悉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这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②无论数字出版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呈现方式如何新颖,对于用户来说,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恰恰是传统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的最大优势;③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就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建设了畅通的线下销售渠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些线下销售渠道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④传统教育出版社积累了庞大的纸质图书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是未来数字资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

明确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路径

明确了自身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道路,包括产品研发、技术实现、营销推广和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

1.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

传统教育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传统教育出版社内容优势的最大部分就是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和教辅内容,既包括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标准教材,也包括围绕这些教材编写、经过教育部门审定上目的配套同步类核心教辅,更外延至其他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如二类教材等),这些资源经过了各级教育部门的严格审定,在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继续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竞争优势,挖掘这些内容的内在价值,做好这些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衍生新的产品,还是进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都离不开这些核心内容的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数字出版方针中就重点强调了“核心稳健”,其实就是强调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学教材资源,人教社的数字资源建设要围绕着核心产品开发。

2.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环节包括了平台搭建、内容建设和具体产品开发等诸多环节,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教育出版社在技术环节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要更多地寻求外部技术合作,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满足基本需求的技术就如当年的印刷和排版技术一样,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熟练“工种”,已经不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领域纠结过多,可以多多采取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的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呈现方式的构思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的技术公司可以将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实现。金星教育集团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图书增加了教师微课和实验演示环节,增加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小视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容易解决,关键是增加哪些微课,在实验中给学生演示哪些内容,因此,工作重点显然还是在核心内容的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中也是如此,随着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众多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极度缺乏内容,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部门的平台建设标准和进展,和教育部门多多沟通合作,争取以优质内容介入区域化教育平台的建设。

3.充分重视线下渠道的销售推广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资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也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书店系统。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集中管理程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必须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门进行有机结合,数字产品必须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进入学校和课堂,因此在数字产品的推广进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视线上推送方式的同时,必须对系统营销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巨量的纸质图书的学生用户更是宝贵的“入口”资源,在营销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图书的入口优势,将现阶段仍旧占有优势的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为线下图书用户提供更多的线上增值服务,以追求增强用户粘度,同时也可以将线下用户引流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年前已经开始在纸质图书铺设二维码和点读信息,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同时很多用户也会在使用线上资源的过程中接触出版社的其他数字资源,成为出版社数字资源的潜在用户。

4.步骤上坚持以增值服务为切入点,循序渐进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必须需要调整心态,切不可还以教育出版社的老大心态自居,必须明白竞争对手已经从原先实力相对薄弱的非教育类出版社变成了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领域也从原先的内容、营销转化为包含技术、资金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落后态势下,教育出版社最忌讳贪大求全,订立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绝大多数出版社并不具备人教社那样的核心教材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却要像人教社一样建设工程浩大的“数字校园”,恐怕就很不现实,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妨以自身的成熟核心教育图书为切入点,开发为其提供增值服务的数字产品,这样既有内容的先期储备,又有纸质图书用户的“入口”优势,还兼有为纸质图书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促进纸质图书销售、积累数字资源等多重效果。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为将来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打下基础,这样的实施步骤看起来保守,但是对绝大多数教育出版社来说是相对稳妥、切实可行的。

第7篇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1],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2 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3 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如图2所示。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

[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

[3] 蒋东兴.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D].教育信息化,2005(9):9-13.

第8篇

一、爱尔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爱尔兰政府对基础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并在该领域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2017年1月教育与技能发展部的《2016~2017学年ICT基础设施拨款计划》中明确了政府将在2015~2020基础教育数字战略项目中投入2.1亿欧元的财政拨款,充分显示了政府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在这样强有力的支持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设施的基础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爱尔兰国家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的中小学ICT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爱尔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如下。

1.中小学校的生机比

生机比,即学生与教用配置的计算机的比率,一直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13年爱尔兰全国中小学的生机比相较2005年有明显的提高:小学阶段生机比由9.8:1升为4.6:1;中学阶段由8.2:1增至3.7:1;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比率从3.2:1提高到1.7:1。

截止2013年,爱尔兰几乎所有的小学(99% )都设有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在中小学及特殊学校中,除配备充足的台式计算机外,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配置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些便携可移动的计算机设备更便于学生使用。在小学阶段,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配比有逐渐与台式电脑的配置比例持平的趋势。

2.W校联网率与网站平台建设

自爱尔兰国家教育部先后在1997年和2001年了《学校I.T 2000报告》《爱尔兰学校信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蓝图》两部文件后,政府持续提供对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拨款。在2009年教育与技能部《智能学校=智能经济》的报告后,教育部为中小学提供了信息技术设备建设的专项拨款9200万欧元。2013年,在通信能源与自然资源部和教育与技能部的联合倡议下,政府又向小学提供了5100万欧元的专项款用于提供100Mbps的高速互联网宽带建设。自此,教育与技能部仍在对互联网宽带项目的持续成本提供不间断的财政支持,使得爱尔兰中小学的联网率在全球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截止2013年,97%的小学、71%的中学和65%的特殊教育学校拥有本校专属的网站或博客,81%的小学、90%的中学和57%的特殊教育学校网站保持着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和内容的活跃状态。大部分学校设有专职的信息技术课程负责教师或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三成学校拥有专职信息技术课程负责教师,半数学校雇佣了校外专业I.T公司或承包商,半数学校雇佣了兼职或全职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爱尔兰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学校管理者和主要授课教师积极地将信息技术整体应用于课程规划和课堂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对学校管理者的调研数据中显示95%的小学校长、96%的中学校长和97%的特殊学校校长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促进教师群体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益与效率;大多数校长(75%~83%)表示学校有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整体规划和策略措施;58%的小学校长、74%的中学校长和35%的特殊学校校长表示学校有信息通信技术教育的专项负责教师。

超过半数的中学和三成的小学及特殊学校经常使用学校本地服务器上的内容和资源支持日常教学;约占四分之一的小学、五分之一的中学和百分之十二的特殊学校除使用本地服务器内容外,还经常使用外部虚拟学习环境上的资源支持教学。在普通中小学校中,最普遍使用的信息技术辅助工具为识字学习软件、算数学习软件和专门为支持残障学生学习的软件应用程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则更为广泛,如电子设备的开关软件和计算机控制装置软件等。

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对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持积极态度;91%的小学校长和89%的中学与特殊学校校长也表示在学校广泛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于教学中后,能明显观察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有着显著提高;在备课中使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在课堂和学生的互动更为有效,在教学评估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4.教师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培训

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ICT教学质量标准框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如今的课堂里,教师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学习,不仅是要懂得如何使用现代科技进行教授,更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上述内容已经成为了每个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时,从考虑如何教变为如何帮助学生学,是教师的一个重大角色转换,这一角色转换的需要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在设计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时的根本方向。爱尔兰教育部门在设计教师专业培训时基本参考了教科文组织这一标准框架中对于教师信息通信技术掌握能力的三个维度,即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了解;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知识深化;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创造与创新。

在爱尔兰,教师接受持续专业发展(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机会甚多,多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接受过信息通信技术方面专门的CPD培训。在小学,66%的教师接受过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56%的教师接受过在各类课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专门培训,54%的教师接受过如何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和算数能力的专项培训;在中学,约半数的教师接受过信息通信技术设备使用和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专业培训;在特殊学校中,接受过这两项培训的人数比例为60%和41%。在中小学及特殊学校中,有三成教师接受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如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规划、实施电子学习,以及包括教学博客的编写、网络设计和计算机编程等更具专业性的技能培训。

二、爱尔兰2015~2020学校数字化发展策略

爱尔兰国家教育与技能部在2015年10月的《爱尔兰2015~2020 学校数字化发展战略》是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新文件,文件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与评估中的深入融合与应用。该战略制定了一个明确的愿景,其重点是充分发掘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潜能,通过科技的深层运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成长为充分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有志思想家、积极学习者、知识建构者和全球公民。该发展战略明确了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在2015~2010年阶段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当前工作的四大主题: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与评估中的应用与融合;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领导、研发与政策制定;基础设施的建设。

1.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与评估中的应用与融合

将数字学习目标嵌入未来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举措中;将教科文组织的教师ICT能力框架进行爱尔兰本土化的吸收与融合;相关机构与组织竭能帮助学校将ICT融入学校的教学和评估中;确保学校在进行全盘规划和自我评估时能有效地引入ICT;通过使用ICT更有效地支持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更深入的学习ICT提供机会和准备;促进以技术为支持的教学评估发展;促进小学、中学阶段学生数字学习档案的广泛应用;确保学校能够使用ICT作为包容性学习的工具;支持学校与家长(监护人)之间使用信息数字平台达成更密切的互动和沟通;扩大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和共享化;提供开放访问权的教育资源平台。

2.教师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技能培训

将数字技术嵌入全面的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其他政府部门支持的相关教师延续教育培训项目中;将ICT纳入入职教师培养项目中;将ICT应用于所有教师的上岗培训课程中;确保教师的ICT专业学习与教学委员会的国家CPD框架保持一致;为更好地支持在教学与评估中应用ICT,培训部门将提供灵活的、有针对性的的CPD培训模式;向教师提供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更积极地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相关信息;发展和推广ICT在教学和评估中有效应用与融合的案例;为使用ICT满足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学校提供持续支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数字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交流ICT专业实践团体的发展。

3.教育机构在ICT应用方面的领导、研究和政策指定

在教育部内部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以确保定期监督和审查该战略的执行;确保中小学阶段的数字战略与高等教育阶段之间的连贯性和连续性;通过与信息产业界的密切合作,提高教育系统内ICT方面的整体水平和意识;鼓励创新文化;提倡网络道德与责任;综合评估中小学ICT应用整合。

4.ICT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学校ICT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学校的互联网连接;支持学校内Wi-Fi无线网络的建设;为购置ICT设备和自携电子产品提供专业建议;向学校提供云教育服务的专业建议和技术支持;为学校推荐技术支持的解决方案;确保向学校提供有关采购的简明建议。

三、对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把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放在其教育发展的重要站略位置,政府从资金到人力都给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而保证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利开展。笔者在爱尔兰从事教育工作五年多来,最大的切身感受是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越来越多地增添了便携可移动的计算机设备,许多中小学在课堂教学,尤其是STEM类课程中趋向于无纸化教学,更便于学生的学习和互动。这点在我国可以先从部分试点学校开始进行无纸化教学实验,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和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上都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更好的讲演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

2.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专门培训

爱尔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设备与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同时也是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数字化改革,这就涉及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问题。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专门培训,使中小学及特殊学校教师群体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使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我国近些年来也开展了不少教师通信技术的相关培训,但多数培训的内容仍局限于如何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等较为浅显的课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让广大教师群体能够充分发掘数字技术的潜能,进行教学革新。

3.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查反馈

第9篇

一是着力整合领先的学习工具。在全国首创三个互动工具网,即“特级教师工作室”、“数学互动工具网”和“‘学而思’学生探究平台”,将一千多个互动工具整合到网站中,将互动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全国计算机研究中心曾两次依托该平台开展了全国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赛。

二是着力开发领先的教学载体。注重信息学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优秀信息学科教师,并创设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努力,率先实在全国进行了新型教学载体———Scratch课堂实践研究,组织编撰《Scratch走进编程乐园》,已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首本Scratch教学用书。

三是着力构建领先的资源体系。采用“区域联动、共建共享”的方式,搭建了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平台。该平台以单点登陆、智能化记录和分布式架构为特色,截止2012年底,已拥有固定资源18T、积件资源3T、教师自主上传资源4万多个,成为网络环境下交流知识与激发创意的资源平台和管理机制,被苏州教科院评为精品课题。

二、力求“三个争先”,描绘姑苏教育信息化新蓝图

三区合并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原三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提炼总结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经验,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配置和高效利用,发挥出“1+1+1>3”的效益。“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建构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深度融合,呈现出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势。

一是争基础设施建设之先,布设网络新局。进一步加大投入,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姑苏教育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建立姑苏教育云数据中心,为区域和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的云数据服务。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2020年达98%以上。

二是争教育优质服务之先,打造四大平台。我们将面向未来教育组建四大教育服务平台,即“数字化教师教学工作站”、“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园”、“数字化教学管理服务站”和“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为姑苏教育新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积极推进“智慧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建成标准统一、分布存储的教育数据体系和认证系统,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