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科研的方法

时间:2023-06-29 16:23:51

导语:在教育科研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科研的方法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2篇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运用;教育技术学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49-01

教育技术学在教育改革深化、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及信息化教育等方面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其作为一门新生学科,既在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上有区别与其他学科,也要具备对本学科发展有推进作用的研究方案。简单来说,教育研究方法就是,基于人们对应用教学技术的印象而进行深层发掘研究所要借助的工具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下面开始阐述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应用的问题,首先笔者从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开始说起。

一、教育研究方法意义的理解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研究方法的施行,有利于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衍生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有了正面的思想引导,才能有有效的改革出现。社会的飞速发展,注定了教育思想也需要依据时代的变更而做出改变,最终保证对人才教育的促进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的提出,让教学一方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思想。

(二)教育问题的解决

由于近些年中国变化过于迅猛,教育方面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而教育研究方法的提出,能够给中国教育界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创造具有时代净胜的能力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找出教学症结所在,自发地形成对教学理论的研究。

(三)促使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

办学品质的增添,就由学术文化氛围形成的状态所决定。办学方如果能抓好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将会对办学品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建立。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仅是对科研成果的促成方法,更是增强师生研究意识,提升学校学术研究水平的好帮手。

(四)有助于校方自主培训,提高校内教师水平

时代进步的今天,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必须能够具备提高本校教学水平,深入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的培训条件,从而使得校内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能够据哟更为精深的造诣以及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教育专业素养化的方面,也要体现出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素质,以教育研究为培训途径,使得教师团体的素质提升更为实际和高效。

二、教育技术学科中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中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其基本依据是教育技术学科所针对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过程,就某一程度来说,运用过程对研究模式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下面是笔者从间接性和直接性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观念的陈述:

(一)测量应用法

作为一种渐渐的教育研究方法,测量应用法既能够“独立工作”,完成相应的教育探索问题,也能够与其他教育研究应用方法进行组合,从而获取相关成果的方式。测量应用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运用范围为:学生选拔、分组和班级分配、教学任务实行调查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

(二)内容分析应用法

内容分析应用法很容易理解,即将世面上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些评价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客观且系统的全面分析,并对其作出一定总结的研究方式,它在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优势一:趋向分析,以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资料为研究依据,从而摸寻其思想的建立、发展以及最终趋向;优势二:意向分析,以统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层面上的表现资料为研究依据,通过分析比较,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意向。如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个人价值观念分析以及学习态度分析等等;优势三:能够在比较中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由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内容可以是针对来源不同的同一类事物对象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例如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从中找到研究对象的异同点,认清研究对象的个体特性。

(三)文献应用法

文献应用法则是通过在收集、整理、鉴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一套文献研究以及对实际情况有科学钻研的应用手段。经过全面的文献收集,对教学技术学科整理总结并加以概括,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将教育技术学科以及相关研究课题以时期为分界标准,展开全面、综合、立体的描述,从中理清研究成果和进步状况之间的利弊关系。再从上述结论中,归纳当下教育技术学科的现状、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科特点与教育研究方法的结合,促成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法,当然这只是教育研究方法形成形式之一由于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心所在,所以对其形成过程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下面,笔者将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的作用。

(一)是教育技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开路石

某一学科的设立和发展,都与其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息息相关。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一门较为系统化的学科,其建立和今后发展与社会科技进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离不开,然而,脱离了教育研究方法,则对于教育活动这种复杂行为的性质和规律就无法揭示,那么我们对其了解的程度就仅停留于表面现象的了解、其他教育改革的经验的借鉴,根本不能对教育技术学科起到推动作用。

(二)充当教育技术成果实践和运用的重要媒介

怎样的科学认知过程才称得上是完整且具体的?当然其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在获得该学科的研究成果时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同和承认。而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作用在于,告知人们教育活动的规律和理论,并且从更深层面扩充了人们对教育行业的认知,给予了教育界新生思想和教学方法。

(三)充实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

科学化的研究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化的特性,而科学研究法中的综合法(系统法、信息论法、控制论法的合称)在运用到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中时,将具体的内容研究渗透到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最深层,赋予了教育技术从研究的层面上以综合性、系统化的思维和观念,使得教育技术学科中成立了一系列全新的思维概念、教育法则以及研究方法,充实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

四、总结

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教育研究项目,不可能脱离其学科相关的研究和发展所孤立存在,教育技术学科也与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处于唇齿相依的状态,同时,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技术学科的成立。从现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可以看出,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拓宽了舞台,并建立了教育技术学科中一门独特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新红.论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China's Foreign Trade,2012, (10).

[2]徐小利.行动研究指导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实践.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2,(06).

第3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举例探究

一、对于高中物理的正确认知

1.高中物理学科的意义以及特点

物理作为一门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不论是其蕴含的物理知识或者是其体现出来的科学探究方法,都是对学生的成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要正确的开展高中物理的科学教育,首先应该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首先,高中物理学科具有明确的分类特点。高中物理学科的每一版块的知识点都具有明确的类属。其中大体分为了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几个方面,对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教育方法,应该加以不同的类别进行选择;第二个特点是知识的联系性,高中物理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分类,但是其每一版块的知识都是通过一定的媒介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电学和磁学都是通过力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些高中物理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当中同样适用;第三个特点是物理学科的抽象性,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一样具有抽象性,其知识点是一些难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印证的实验中推演出来的,例如电磁学方面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其学习难度。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也要针对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做出适当调整。

2.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一维教学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赋予了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新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完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承担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体现出科学教育方法的重大意义。

二、高中物理科学教育方法的探究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基本的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官或者是借助于科学仪器,有计划地获取物理现象中的自然知识。这一种教学方法在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认知能力。观察法的基本分类又主要是三步,第一步是“看”,主要是对于物理学习当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第二步骤是“找”,这个步骤主要是在一些反复大量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其规律。第三步则是“定”,这个步骤是确定物理现象的条件,以便做出科学严谨的判断。高中物理的科学教学方法中,观察法有长期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

2.实验法

高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方法离不开实验,物理学科是一门依托大量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对于物理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由教师制定相关的实验安排。旨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常见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类。第一是放大法,例如在进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第二是转换法,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很多物理对象的处理是不能直接进行的,例如对于光学物理量的测定,往往可以通过使用压力传感器进行间接测定。在进行平抛运动知识点教学时,转换法的思想体现得尤为明确。这个实验要证明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相同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测量其速度、加速度,是不适宜的。通过一个简单的简洁转换:让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在相同高度开始运动,分别观察它们的落地时间,根据比较时间发现,两种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具有相同规律的。这里的实验转换,将定量的测量转换成为了定性观察,极大地对物理教学进行了简化。

3.高中物理常用的辅教学方法

辅教学方法是有严格的科学根据的,作为常用的科学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第一点是构建理想模型,高中物理构建理想模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起到画龙点睛、把控重点的作用。

三、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繁多复杂,教师的使用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是受益无穷的。将高中物理科学的教育方法贯穿到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广发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数学教学

预科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提供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调动每位预科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培养预科生重任放在首位,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个课堂教学,那么预科学生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数学。做好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很多的求学机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创造条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特点分析预科学生来自各州县、牧区和农村,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有的学生甚至讨厌数学,以至于彻底放弃了数学学习。来到预科后,面对新的学校和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针对以上的差异及特点,采用变抽象为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内容

分层教学是把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提出相应的知识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年级分层”和“班内分层”两种,由于“年级分层”实施以后学生整体水平比较一致,教学和管理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学校分离出来的强化班只是学生整体中的较小部分,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班内分层”教学上。

2.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班内分层,可以采取隐形分层法,这种分层仅由教师本人掌握,对学校和学生并不公布。通常把较好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到C 层,把基础较差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分到A 层,其余大多数学生都到B 层。划分后要随时跟踪学生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划分的结果。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

教师必须重视每位预科生的个性差异,在全面了解预科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达到预科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 转贴于

A 层:使每位预科生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并且对数学学习不再产生厌恶和自卑的心理,并能够通过各种考核。

B 层:使学生掌握“三基”的同时,还具有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为学生学生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C 层:培养学生在达到B 层的基础上,能揭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加以应用创新,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并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章的内容前,可以将本章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分为知道、理解、熟练掌握三个级别,向学生进行大致介绍,并指出重点难点以及本章和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另外,针对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自我要求不严,缺乏学习热情等现状,可以对各个层次学生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帮助学生确定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拟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数学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有潜力的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中发展和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传授和讲解新课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最有效方法,原有的新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间接中获取知识,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发展活动的。所以要想挖掘预科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创设自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必要时还给预科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建议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和提高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架子,让每位预科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使每位预科生在最大限度中发挥学习的潜能。其次,还要给预科生创造一个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学在于勤和思,思缘于疑,学生只有学会勤奋与思考,才能学会创新和不断进步。经常独立去思考质疑的学生,他们就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更学会了如何去获取新知识,这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引导下以预科生的自学和讨论方式完成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位预科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使预科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兴趣。

总之,教师只要用心去传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建议和要求,提高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就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子兴主编.数学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第6篇

关键词:科学方法 力学 显化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是近年来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取向。但就目前来看,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方法显化教育这一问题的探讨尚且不多,特别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鲜有见到。本文在科学方法显化教育指引下,结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内容,开展了教学实践,得到一些研究结论,以期为科学方法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将同一物理概念或规律编写成两套不同的教案并在两个平行班分别实施教学。对照班按照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实验班则将对应的科学方法显化并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该科学方法逻辑含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邀请了5位初二年级物理教师和从对照班和实验班各选出的5位同学全程听课,课后分别对他们进行访谈。

2 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随机分配的两个普通平行班作为合作对象:初二(1)班作为实验班,初二(11)班作为对照班。这两个班都由笔者进行教学。

3 研究素材

北京市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力学重点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等,在此不一一叙述。所用的主要科学方法,如比值定义法、实验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教学中,尽量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来进行教学。

4 研究思路

由于科学方法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从学生心理特点来说,初中学生思维规律的第一个特点是处在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转型期。第二个特点是以定向思维为主要形式。学生的这个思维规律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活动特点是从经验型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在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施过程中,调整了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教学顺序,先讲《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对比值定义法进行教学,为《密度》这节课做了铺垫。

二、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实施过程

为了使教育实践顺利进行,特制订如下计划,计划分为3个环节:编写“案例”、实施“案例”和访谈分析。

1 编写“案例”

在编写教案时,一方面考虑到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与生活经验。科学方法要体现在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依照学生的认知模式推进教学,将科学方法显化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或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以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密度、功、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等为切入点,分别显化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内在逻辑,从而给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1)密度――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初中力学部分的内容如密度、速度、压强、功率等概念的引入都使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如密度等,比值反映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是由物体本身所决定,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量没有关系;另一类基于控制变量的思想,如速度、压强、功率等,比值反映的是效果,它的大小受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量的影响。但无论哪一类,比值定义法的本质都是选取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

《密度》教学设计是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揭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再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和相关计算分析以及对恒量的解释最终引入密度的概念。

(2)功――乘积定义法

乘积定义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乘积定义法的本质是一种数学累积的思想。在初中力学部分的内容如功、杠杆平衡条件、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的引入都使用了乘积定义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有关系,它受这几个物理量的影响,会随这几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功为例,功是力的作用效果对空间的积累,所以它的大小由力和距离共同决定。

(3)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归纳法

所谓实验归纳法是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这样就可建立与发现物理规律。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是将教材所提供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只用一个步骤就可以定量的演示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这样既使演示实验的结果更加一目了然又符合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

(4)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法就是指人们以已知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推知未知规律的方法。是由一般推出个别的过程。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教学设计是采取先通过例题进行压强计算而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的方法,再将液体中想象出“液柱模型”具体化,用金属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框架底面贴上带色的薄塑料片,使框架上底与水面相平,借助长方体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液柱的物理模型。最后再指导学生从液体中想象出“液柱模型”。然后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学生一步步讨论如何计算出液柱的体积、质量、液柱重、对底面的压力、底面受到的压强,每步的计算结果同时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得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这样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本文采取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后面的实施“案例”部分只选取了实验班《密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案例中应用的主要科学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摘要,来重点讲解“比值定义法”。

2 实施“案例”

《密度》教学设计是从问题“木头一定比铝轻吗?”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揭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爸爸买了两斤苹果花了5元钱;妈妈在买了3斤相同的苹果花了6元钱,谁买的苹果更便宜?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比较每斤的售价更公平合理!教师引导思考这样的做法是用总价与质量做比后再比较,其合理的原因是选取了相同的标准。由这个例子思考刚才的问题,学生很轻松地就说出比较时需要选择相同的质量或相同的体积木头和铝进行

比较。接着教师再追问:“如果木头和铝的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谁更轻”,学生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用质量与体积做比后再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不论是质量与体积做比还是体积与质量做比,只要比较时选取了相同的标准,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接着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和相关计算分析讨论出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相同的――是个恒量;教师解释“恒量”的意思是说这个比值是个定值。不论组成这种物质不同物体形状与体积如何不同,但是最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样的,它能够反映这种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3 访谈分析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科学方法教育得到了教师们的共识,并且很渴望对科学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被访谈老师都认为在初中阶段将科学方法显化是有必要的。掌握科学方法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更快捷地获取物理知识。虽然科学方法很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学上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把那些意义明确、应用广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学方法,作为典型的、主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的重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加以渗透、显化,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针对我的问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显肤浅。可见,科学方法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把科学方法讲出来更便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分析并掌握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更适合初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那些典型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这样才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研究结论

基于科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和学生的访谈,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加以确定

在物理学的范畴之中,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是相互平行的。与科学知识不同的是,科学方法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隐藏在知识背后。因此,初中物理的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应该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知识与科学方法相对应的角度,将科学方法的内容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也应把“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来,向学生揭示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借助科学方法获取知识。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应该采取显性的教育方式

科学方法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所以,科学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显化科学方法的话,学生就更难感受到科学方法的妙处,更体会不到学习科学方法对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实际用途。

3 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时,要把握住科学方法的本质

教师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时,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把科学方法的本质显化出来。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显化比值定义法的本质就是比较的思想,即选取相同标准的思想;显化乘积定义法的本质就是积累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都应该应用各种教育手段把科学方法的本质显化出来,把它讲透。

四、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中学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应把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牢牢把握住科学方法这条主线组织教学,以科学方法教育引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物理学习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科学教学;现实生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84-02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科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通过科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当前初中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科学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学教学大多是依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阻碍,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了。因此,必须改变当前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实践证明,加强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提升科学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作用

1. 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将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任何科学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能够随处观察到科学现象。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再结合教师所讲述的科学理论知识,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同时,通过观察不同的现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调动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来。

2. 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的讲述也偏重理论,这样,就会对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造成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低下。而将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3.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由于教材的篇幅以及课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科学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如果只是依靠科学教材来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积累是十分不利的。而将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认知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科学现象,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方法研究

1.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在进行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学导入环节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教学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节课的开端,精彩恰切的导入,会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课堂导入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导入环节是关键。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昼夜的成因”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设计类似“你们看过日出和日落吗?”“日出和日落分别是从什么方向进行的?”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每天常见的自然景象进行观察以及回想,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然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原因。在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来,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问答的形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 在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解释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比如说将一根木棍放到装满水的透明容器中,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光的折射这一科学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教师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 在课后作业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课后作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完成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因此,对于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说,加强课后作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科学课程的课后作业同样也偏向理论性,缺乏实践性与探究性,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而作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土壤污染的治理”一课后,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土壤污染的情况以及污染成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了解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改善当前的土壤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4. 将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科学实验对于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科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而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则是将科学实验生活化,这样一来能够让科学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以及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面积不同的物体放置到水面观察其浮在水面的状况,也可以调整水的酸碱度来观察水的浮力。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作用以及浮力的特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导入环节、教学过程、课后作业以及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季永强.谈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J].中学物理,2015(03).

[2]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第8篇

关键词 材料力学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建设,这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促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质量工程的建设,只有抓好课堂教学建设。才能真正抓好质量工程,建设高水平特色的大学。

“材料力学”是高等本科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相对于其它专业课来说知识比较抽象,其理论性较强。它担负着将“理论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重要课程有机衔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工程中常见的杆件拉伸、扭转、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等应力应变问题展开研究。因此,在“材料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脱离刚体概念的束缚,引入构件变形的思想。课程涉及的公式推导较多,其理论性较强。并且,课程中很多抽象概念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简单表达,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为了适应新形势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这就对材料力学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构建了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新框架,期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利用直观图形化“无形”为可见

教师授课时仅仅依靠文字讲授课堂内容,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感。上课时,教师应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较直观形象的图形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对繁琐的教学内容的感知程度。例如,在讲述“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一节时,教材中给出文字性的表述关于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结论。这些总结性的结论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图像化的方式就可以形象地表现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特点,如表1所示。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结论加深了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

1.2利用类比法增强教学生动、形象性

在材料力学的理论体系中,材料力学中的公式推导过程较复杂。例如:讨论横截面为圆形的直杆受扭时的应力,需要综合研究变形几何、物理和静力三方面的关系。研究纯弯曲时正应力,也是从综合考虑变形几何、物理和静力三方面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味的灌输,严重阻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会运用类比方法分析事物,对于我们的思维和研究将会有重大的突破。将横截面为圆形的直杆受扭时的应力与扭转切应力类比,首先得到横截面上的截面内力(扭矩和弯矩),然后利用物理关系(推出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变形几何关系(得到应变的分布规律)与静力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圆轴扭转时截面的切应力或纯弯曲时正应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理论与工程实例相融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正在各大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材料力学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建议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从工程实例出发,引出要讲的知识点,然后再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使整个讲解都围绕实际工程进行。不仅增加了课堂内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也有效增强学生对材料力学的感性认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介绍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时,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有切口、切槽、油孔、螺纹和轴肩等的拉压零件。让学生了解这些零件的应力分布特征,加深由于截面尺寸变化引起应力集中问题的认识,举例说明工程实际中曾多次出现由于应力集中及压杆失稳而造成的重大事故。笔者引入了2000年8月台湾南部高屏大桥由于失稳倒塌的工程实例。由于采沙过度大桥弦杆受压失稳,大桥中间下陷长达100米,造成17辆车坠河,22人受伤的惨剧。在讲扭转这一章时,可以将汽车传动轴引入进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汽车传动轴结构,说明空心轴的合理性,让学生了解传动轴是传递扭矩的,它同时解决了各连接部件不同心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距离不断变化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外力偶矩及横截面上内力的计算,并学会扭矩图的绘制。使学生加深化对扭转剪应力分布规律、扭转强度、扭转刚度的理解。

3坚持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上课理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材料力学中的理论和实验一直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实验是理论的来源,而理论又需要实验去验证。因此,材料力学的学习应该更加突出实验的重要性,重点理论知识应该与相关的实验相结合。但是,长期以来,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被束缚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中,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按步骤做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忽略学生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将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内容分为4个层面。

3.1基础性实验

根据材料力学中杆件变形的4种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基础性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压缩实验、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及扭转破坏实验。此类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在实验过程中巩固深化理论知识。

3.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以现场工程实际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偏心拉伸实验、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电测技术解决结构强度问题,学会应变片测量应力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钢桁架结构杆件受力及变形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桁架桥,缩小比例,作出相应的桁架模型。并对钢桁架挠度、杆件内力等进行测试,把理论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使学生初步掌握电测技术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

3.3创新性实验

围绕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探索与研究。例如:拱形桥梁的设计,通过对稳定性的分析,计算静载加载砝码对桥梁产生的弯矩,采用多层梁组合作为抗拉系统,确定受力构件核心部分为支架梁的类型。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采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实验相融合的思想,提高学生力学建模和数学分析能力

材料力学作为一门经典的基础力学课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解决问题靠的是实验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但是由于受实验条件及学时压缩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校所开的实验项目较少。因此,为了适应形势,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合新的计算技术和引进新的计算软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建模和计算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材料力学的教学课堂中引入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利用工具箱模拟各种力学对象的力学变形形为。也可选用Matlab软件作为辅助教学软件绘图。首先,分别计算出各简单载荷作用下梁的内力,然后应用叠加法得到任意载荷下梁的内力。然后,利用跳跃函数列出一个适用于全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最后,数据的处理及数据的可视化输出。例如:一外伸梁AB,如图1所示,q=2KN/m,M=4 KN・m,P=40KN,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2所示。

同样,将ANSYS软件也可以应用到“材料力学”的教学环境中,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知识面,使“材料力学”课程中一些难点变得形象生动。例如: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搅拌摩擦焊拼焊板拉伸试样,弹性模量为206MPa,泊松比为0.3,当试样的左右两边受到均布力(集度为l0kN/m)作用时,便会观察到X向、Y向正应力分布图(如图3和图4所示)。

5结语

目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材料力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打破传统“黑板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力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创新工作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现代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诱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启发思维使学生会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趣,提高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武汉东湖学院2015 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15DH-25。

参考文献

[1] 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军强.材料力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5(5):54-57.

[3] 赵丽霞.材料力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12):58-59.

[4] 胡玮军,陈梦迁.Matlab:工程力学辅助教学辅助新工具[J].中国电力教育, 2008(10):71-73.

第9篇

关键词: 中专生理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专生理课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难以像形态学科那样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教科书中“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章节可以说是生理学课程的总论部分,许多内容贯穿全书,是生理学课程讲述最基础的部分,因其内容枯燥,名词概念繁多,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需要教师精心讲授,学生才能理解接受。如靠学生自学,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会影响学生对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宜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方法。

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板书、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多媒体课件的涌现,使教学中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通过课件而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

生理课的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组成的,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述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时,可以设问,脊髓正常情况下总是与更高位中枢保持联系,如何才能了解其单独作用能对躯体运动功能作出何种调节?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有创伤和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如何验证其原因的产生?脊休克后,部分反射还能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发实验设计的思路。又如讲授完骨骼肌的结构、肌丝的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神经―肌肉接头后,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坐骨神经兴奋后,如何引起腓肠肌收缩?甚至可以在讲述完神经系统之后,提出人是如何将收缩某一部位肌肉这一意识转化为肌肉收缩这一过程的?总之,在生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生理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3.对比和总结

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比单独分别讲授效果好。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讲解,可以把两者不同的特性进行对比;心肌细胞生物电的讲解,把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哪个是自律细胞,哪个是工作细胞,哪个是快反应细胞,哪个是反应细胞。每一章的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要重视图表、表格的作用,图表和表格能使人一目了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纵横联系。分类比较知识要点,让学生理清内容梗概,分辨易混的内容,突破记忆难关。例如肾脏生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图解,内分泌系统下丘脑调节肽的种类、作用表格,都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4.做到四个联系

4.1结构与机能联系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联系起来对功能活动的特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如:皮质肾单位与髓质肾单位结构上不同的特点就决定其在尿生成过程不同的作用,皮质肾单位与尿生成有关,而髓质肾单位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

4.2联系生理学最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理学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必须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同时要适当地将新进展介绍给学生,这样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膜片钳技术、NO的发现过程等。

4.3联系临床实际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为学习临床知识作准备,在讲到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时,适当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一些典型病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是他们了解和积累临床知识的开端,有助于缩短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如在讲渗透性利尿时,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