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3:52
导语:在内部审计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控制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3-02
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效率,相关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对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几率进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优化,保证能够更好提升优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部审计就是审计机构通过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法律的审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人员的配置、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工作的执行、审计工作的考核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提升审计效率。同时,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调配[1]。
1.审计计划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计划工作内容给予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组织,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还要对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予以重视,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内部项目审计计划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工作加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展。在项目审计设计的过程中,审计计划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特点,制订细化以及量化的审计计划,包括负债审计、风险估测、抽查等,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得到更加准确的内部审计结构,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确保审计记录真实合理性。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控制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重视,保证能够长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控制质量。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内容的编写予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资料以及审计凭证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报告的编写,对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保证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主要因为审计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审核工作不便利,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4]。
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内部审计考核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考核,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方面的审计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参考性[5]。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质量进行控制。此时,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配,保证能够更好地根据相关标准执行工作。
1.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在内部审计项目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规范加以规定,制定良好的工作标准。例如,在制定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制订内部审计初稿,将审计初稿汇报到上级领导;领导阶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内容加以修改,提出整体修改意见。在审计工作人员初稿审核意见提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基本内容再一次征求意见。在第二次的意见反馈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意见的提出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特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加以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保证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工作标准执行工作[6]。
2.制定监督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制度加以重视,根据操作制度的特点,制定责任制度,保证能够对内部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效率进行控制。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好地制定责任制度,利用监督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项目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为几个项目,将项目责任分配给每位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复核审查,要求审计工作记录进行明确的责任规范,当出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区域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同理,当区域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合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从而激发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加以评估,保证能够更好的建立激励方式。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定的审计评分标准,利用相关评分标准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打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质量控制效率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全过程项目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其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制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 欧世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3):58-61.
[2] 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57-59.
[3] 缪启军.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21-124.
[4] 张培芳.初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问题?建议[J].现代商业,2013,(8):202.
【关键字】AHP评价方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
【Abstract】Internal aud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safety and integrity of the organization.While the internal audit quality assessment is not got great importance. Single assessment methods can not accurately assess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 Based on the AHP evaluation model, I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model of 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analyse how to use AHP model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audit quality assessment through the concrete case.
【Keywords】AHP evaluation metho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在拥有完善组织结构的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保障系统。2012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的通知,给出了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的技术指南,制定了开展质量评估的流程和采用的标准[2]。但是,手册强调的是普遍适用性,无法准确适应每个企业自身不同的特性。根据国外企业的经验,运用数学模型建立的评估体系,能很好的与企业自身状况相结合。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法综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推广的一项服务。国外对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领域的研究热情远高于国内,相关研究理论也被内部审计行业的人员广泛认可。比如在胜任能力方面,Gibbs, and Schroeder(1979)认为,评价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最重要的标准是对公司经营、进程或程序的了解程度。Messier和Schneider指出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评价其胜任能力的最主要标准。在国内,如何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给企业可行性建议,是很多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赵保卿(2001)从组织机制、监督机制、业务过程控制等方面,论证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其如何帮助企业进行质量评估给出了针对性意见[2]。
总的来说,现阶段国际上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研究还是比较广泛的。然而寻求构建一个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仍然是国际上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人员探索的方向。
三、基于AHP评估方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的建立
AHP综合评价模型,又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AHP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3]。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2)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3)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
(二)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填写判断矩阵时,一般采用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的方法,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重要性标度 含 义
1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ii=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其他元素。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三)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
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层次排序是指每个元素对其上一层元素的相对权重。本文使用规范列平均法计算权重(以下案列中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在层次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因此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
第二步,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据判断矩阵不同阶数查下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R.I. 0 0 0.52 0.89 1.12 1.26 1.36
矩阵阶数 8 9 10 11 12 13 14
R.I. 1.41 1.46 1.49 1.52 1.54 1.56 1.58
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并进行判断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四)层次总排序
求出各决策层的总权重,并进行优劣排序,权重最大的决策方案作为检验的重点,在质量评估时重点评估,并依照重要性一次评估,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四、A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案例
下面以A公司为例,介绍利用AHP法建立内部审计评估模型的实际操作运用。A公司准备从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监督三方面评估内部审计质量。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图
第二步:建立两两比较矩阵,并由专家填写指标
准则层相对于决策层各元素的权重
例如:利用一般质量控制评估三个决策要素
一般质量控制C1 内部环境A1 控制及活动A3 监督A5
内部环境A1 1 2 8
控制活动A3 1/2 1 6
监督A5 1/8 1/6 1
第三步:使用规范列平均法求每个因素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1)求出两两比较矩阵各列的和
内部环境 控制活动 监督
指标
求和 13/8 19/6 15
(2)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相对应列的总和,得到的商构成标准两两比较矩阵。
一般质量控制 内部环境 控制活动 监督
内部环境 8/13 12/19 8/15
控制活动 4/13 6/19 6/15
监督 1/13 1/19 1/15
(3)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每一行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就是各决策层元素在一般控制质量方面的权重。
我们称(0.593,0.341,0.066)为在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时一般质量控制方面的特征向量(权重)。
一般质量控制 内部环境 控制活动 监督 平均值
内部
环境 8/13 12/19 8/15 0.593
控制
活动 4/13 6/19 6/15 0.341
监督 1/13 1/19 1/15 0.066
同样的,我们可以得出作业质量控制,报告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的两两比较矩阵。
作业质量控制 报告质量控制
内部环境 控制活动 监督 内部环境 控制活动 监督
内部环境 1 1/3 1/4 1 1/4 1/6
内部环境 3 1 1/2 4 1 1/3
内部环境 4 2 1 6 3 1
管理质量控制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 1 1 1
内部环境 3 3 3
内部环境 1/4 1/4 1/4
同理计算A1,A3,A5在作业质量控制,报告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方面的权重
作业质量控制 报告质量控制 管理质量控制
A1 0.123 0.087 0.265
A2 0.320 0.274 0.655
A3 0.557 0.639 0.080
总目标相对于准则层元素的权重
评估内部审计质量 一般质量控制C1 作业质量控制C2 报告质量控制C3 管理质量控制C4
一般质量控制C1 1 2 3 2
作业质量控制C2 1/2 1 4 1/2
报告质量控制C3 1/3 1/2 1 1/4
管理质量控制C4 1/2 2 4 1
从而求出总目标的标准特征向量:(0.398,0.218,0.085,0.299),即一般质量控制的相对权重0.398,作业质量控制的相对权重0.218,报告质量控制的相对权重0.085,管理质量控制的相对权重0.299。
接下来进行一致性检验:
(1)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例如:检验一般控制质量的一致性,先
所得向量称为赋权和向量。
(2)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分别除以对应特征向量的分量:
1.803/0.593=3.040
1.034/0.341=3.032
0.197/0.066=2.985
(3)计算上述商的平均值,记为λmax
本例中λmax=3.091
(4)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
n为比较因素数目,本例中即是评估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因素,n=3
CI=(3.091-3)/(3-1)=0.010
(5)计算一致性率CR=CI/RI
本例中,参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一般质量评估的CR=CI/RI= 0.01/0.58=0.017。
一般规定,当CR
同样,我们可以验证作业质量控制,报告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的两两比较矩阵一致性率CR,得知它们的CR也都小于0.1,这些两两比较矩阵都满足一致性要求。
第四步:利用权数对各决策层元素进行总排列
在上面,我们求出了准则层四个要素的特征向量,以及四个要素下决策层三个方案的特征向量。根据以上计算,列出下表:
准则层四个元素特征向量
C1 0.398
C2 0.218
C3 0.085
C4 0.299
决策层各方案的特征向量
C1 C2 C3 C4
A1 0.593 0.123 0.087 0.265
A3 0.341 0.320 0.274 0.655
A5 0.066 0.557 0.639 0.080
各方案的总权数:
A1:0.398*0.593+0.218*0.123+0.085*0.087+0.299*0.265=0.349
A3:0.398*0.314+0.218*0.320+0.085*0.274+0.299*0.655=0.425
A5:0.398*0.066+0.218*0.557+0.085*0.639+0.299*0.080=0.226
由结果可知,A3(控制活动)的权重最高,应该优先考虑,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中重点关注,分配较多的审计资源对控制活动进行检验。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AHP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以A公司为例分析了实际案例中该方法的运用。总结出以下利用AHP方法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优势:
(一)AHP方法综合评价具有层次结构的整体问题,采取逐层分解,变为多个单准则评价,在多个单准则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二)AHP方法以“重要性”(权值)比较作为统一的处理格式。使评估活动定量的表现出来,结果更直观。
(三)基于AHP分析方法进行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更贴合企业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运用分析结果进行资源整合,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2012.5
[2]金剑铭.《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案例研究》[J].新会计.2009.
[3]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方法;难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部审计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内部审计的对象发生相应改变,其审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审计方法也就需要相应的革新和优化,才能顺应时展趋势,在愈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理念更新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包括其在应对多种信息化问题时,所需的战略性规划和创新,都是企业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提升的重要方面。应当在发现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与大数据时代的有机融合。
一、 “大数据”概念探析
所谓大数据,指的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渐壮大的、所有价值重大并能快速形成和传播的多种结构、非结构型数据的集合。大数据能够被即时调取和利用。同时,大数据还涵括因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需要而产生的相关处理技术和操作平台。大数据具有形态多种多样、整体规模庞大且价值愈趋重大等特征,通过云技术的整合,能够在网络中得到盘活利用。
大数据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不仅导致审计对象发生巨大改变,其审计方法和模式、面临的风险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审计的组织运营环境在庞大的信息群作用下,其整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增值,就需要对大数据环境有充分认识。
二、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挑战
(一) 内部审计需实现理念的更新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首要的即其自身理念更新需求越加迫切。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数据资源信息的有效审计,能够获得其直接审计价值和间接审计价值。直接审计价值能够为企业直接使用,而间接审计价值则能够充分体现审计信息源头的重要作用,经由信息加工处理后,其对于企业的作用甚至可能超出直接审计价值。在传统的审计操作中,这往往因难度较大、过程过于复杂或其价值未被有效发掘而遭到忽视。为此,内部审计必须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操作工具将数据向资源转变,挖掘潜藏的价值信息,既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证据支持,也为其审计结果评测提供有力支撑。
(二) 内部审计运行需求更加多样
大数据环境中,内部审计在实际运行时需满足多种需求,才能确保其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才能确保其在大数据环境对海量信息的操作成为可能。首先,就内部审计的安全性需求而言,内部审计应当对当前的安全预警进行全方位重塑,就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关联性问题,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安全预警系统,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预估。其次,应当对内审流程进行重新建立,将过去内部审计流程中相对独立的格局打破,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衔接。信息资源交流更全面,内部审计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到最大。
三、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难点
(一) 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较差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数据量大,且类型种类繁多,价值密度相对较低,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借由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专门的信息挖掘和分析处理技术,通过先进的机器算法,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渗透性越来越突出,而内部审计在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时,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其在数据处理上的巨大需求,这也是其在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中的主要难点之一。
(二) 内部审计对风险的发现防控能力不高
内部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另一难点,即风险发现和防控难度的不断加大。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多朝多层级架构发展,其整体管理和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要求来说,其在相关风险的发现上难度更大,在进行风险防控方面,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大数据环境下,要想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依靠审计监督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将风险监控作为主要导向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全面数据信息的动态分析,覆盖式的数据监测,企业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且预先建立的防控办法能够将风险降到最小。
(三)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发挥难度较大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内部审计价值需不断得到提升,将其增值作用提升到一定层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企业风险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都能有很好的掌控。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也将其增值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但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自身进行全方位规划和调整,无论是思维模式、执行模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只有完成这一优化和革新,其获得的信息价值才能居于更高层面,才能为企业制定出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四、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
(一)实现审计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
为实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应首先注重其审计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其主要管理方式为专家领头、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审计执行,且业务条线为单方向,效率相对较低,审计结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对其进行优化创新,应将其管理模式转变为持续性审计触发模式,对风险识别的模式则向着全面化方向转变,执行方式则为智能化、非现场方式。其信息化程度更高,对于审计的执行力度更大,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审计成果能够制定成巨大的成果库,方便及时调取使用,更具效率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实现审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完善
就审计分析方法来看,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多为抽样审计,或者运用相关因果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审计分析。其准确性相对较低,无法实现对整体信息的完全掌握。为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使得其在风险预估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就应将审计分析方法转变为全面审计,对大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实现审计分析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和关联分析转变。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将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数据作为审计对象,快速全面地对其进行筛查,并通过对数据间的关联式分析,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区隔。这样一来,企业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潜在风险信息均能被及时发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延伸
在庞大的大数据储存库当中,仅有少数为结构化数据信息,绝大部分为非结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视频和位置信息等。传统的审计模式下,仅能对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审计分析,因其审计对象不全面,获取的审计信息存在遗漏,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为此,应当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将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审计分析对象之一,对其中隐含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高级分析技术和工具,使得非结构化数据居于审计分析触角延伸范围之内。审计分析内容更加广阔,审计结果更具准确性,审计价值也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
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内部审计平台搭建起来后,其接受到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类型也各不相同。如利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必定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有所忽视,导致其关联性带来的审计结果被遗漏。拓展审计分析思路,即对于接受的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模糊识别和模糊分析方法,对于数据中的隐蔽信息和潜藏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审计结果在发现和揭示趋势性风险方面的能力更强,其对企业风险防控上的助力更为突出。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只有经由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传统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才能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愈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获得生存和长足发展。虽然由传统向未来转变需要面临多种阵痛,需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难点,但只有变革和发展,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在管理模式、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不断革新的同时,还应注重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云审计平台的打造和搭建,并实现整体审计运作机制的完善,才能切实提升未来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为企业风险的防控和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肖仲云,于海云.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 财经论丛,2014,12:61-68.
[2] 宁波.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 商,2015,04:151.
[3] 刘荣.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 中国内部审计,2015,05:42-46.
[4] 闫学文,刘澄,韩锟,卢薏,胡浩,刘祥东. 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及应用[J]. 审计研究,2013,01:62-69.
[5] 李涛,龚璇.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再造――基于价值创造与风险管控视角[J]. 财会月刊,2013,12:88-92.
任何一项科学事业只有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内共生,才有可能得到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自我扼杀。内部审计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并且在逐步扩大的世界领域中发展起来,这有历史佐证。1941年美国的大企业成立了审计委员会,这些企业的会计师们酝酿成立内部审计组织,并于当年成立内部审计师协会,之后,在美国各地、加拿大、英国成立了相应的分会。1948年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成为了国际组织。目前,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拥有会员15万余人,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国际组织的座右铭是:“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从此,全球的内部审计人员有了一个提供培训服务、业务引导及支持的民间组织平台。在经验和知识共享中,我国内部审计正在或已经实践着国际内部审计走过的各个阶段。在内部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以“确保账目真实无误,符合本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发现舞弊行为,保护国有或私人财产”为主要目标。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了增加组织价值,研究和促进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方面的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界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实务的践行,使我国内部审计很快拉近了与国际内部审计的距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教育、文化、科技的全球化,决定了我们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必将融入世界内部审计的一体化之中。在我国内部审计国际化趋势中,大型经济实体率先在理论和业务中融入国际内部审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此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渠道,而且结合我国的现实制定出许多规范性的指引。但从全局来看,我们仍有提高对国际化的认识和融入国际一体并发展自己的需要。对内部审计国际化趋势的认识,主要应基于以下方面:首先,为了提升自身发展水平而需要国际化。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集聚了大量我们可以学习的经验,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时间,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一般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经济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肯定要先进于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先是要学习,才可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可能进入先进领域。只有学习借鉴得丰富,达到一定的量的积聚,才可能使我们的内部审计发生质的变化,才可能使我们的内部审计更好地为祖国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服务,也才能使中国内部审计在国际舞台上有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可能。其次,我们的内部审计经验也是世界内部审计经验的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经验所反映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具有自身特点的经验,也是国际内部审计的财富和发展动力。通过向国际内部审计组织转达我国内部审计的主张,增强对国际内部审计事务的交流,可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影响力,也是对国际内部审计的一种贡献。应该承认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时间晚几十年,水平差距也事实存在,但我们的发展历程有自身特色,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自上而下的一种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所以这也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的宝贵财富,当然也要介绍给国际的同行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中国内部审计搭建了交流平台,引领中国内部审计拉近了与国际内部审计水平的距离,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带领中国内部审计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入世界大家庭,促进了中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化。如今,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在创建“亚洲先进,国际一流”内部审计的进程中,无疑对国际内部审计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最后,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和正在走向国际化。纵览和回顾近三十年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我们在职业培训上引进了国外的内部审计教材;在理论上宣传了国际内部审计的理念和对各项业务的理论探索;在实务上介绍了各项准则、标准、指南;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组织,参加了各种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了对外互访。这些活动使我们接触并开始了对国际内部审计的学习和思考。不可否认,从国际内部审计输入的业务观念,实务的观点、形式和方法对我们是有极大的启示的。在通过实践的探索后,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思想的变革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创新,理论研讨也随之更加繁荣。随着我国内审队伍素质的提高,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到对中国内部审计的思辨和实践之中,这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种量的积聚为我们内部审计国际化趋势将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职业内部审计师培养方面,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的引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掌握综合技能的年轻一代内部审计人员,使我们在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管理等方面,能更直接地借鉴和分享国际内部审计的经验和成果。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不同,在文化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决定了我们内部审计在趋向国际化和学习外来经验时,在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条件下应该进行选择,要将国际内部审计经验适宜地落实到我们自身的发展中来。我们应承认和正确对待国际内部审计和我国内部审计的异同。科学的理论总是能包容植根于不同文化、经济基础的各种表现,体现的是人的自由,即选择文化和理论的自由、认识和实践的自由等。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及现状就是如此,需要互相尊重,才能保证事业的共荣。国际内部审计师年会的主题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职业、同一个未来”就是感人至深的号召。
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
科学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国际化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自身的发展中来。简言之,既要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善于总结自身找出差距,更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模式、标准和做法。近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思想;坚持“理念立审、技术强审、标准精审、队伍兴审”,使自身步入了价值提升的全新发展轨道。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11年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时指出:推动力不足仍然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政府外在压力不强,缺乏刚性法律推动;二是组织内部需求不足,对内部审计期望值不高,审计地位较低,职能范围狭窄;三是审计资源配置不足,审计人员少,任务重,手段落后,观念陈旧,自信不足,制约了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同时,在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时提出要求:“一是要赢得社会认同,提高组织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上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内部审计应突出的重点;三是要明确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是互为前提的统一体”,认为这是发展内部审计的关键问题。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经验和成果,在加快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明确以下认识:一是国际内部审计与我国内部审计的体制不尽相同,决定了我们要走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是国际范围的内部审计师民间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名称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比较少了一个“师”字,虽然也属于社会团体,但实际是一个半官方组织。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国家审计署将审计法赋予的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的职责委托给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这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就成了在审计署领导下的带有半官方性质、履行行业管理功能的社会团体机构。在这种从上到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中国内部审计事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规模,得到了飞跃发展,既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遵从、集权的内核。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国内部审计现有的管理模式,是起了关键的积极作用的。但在人们强调服从的意识的同时,淡化了对内部审计自身发展是产生于社会经济管理需要的认识,所以当政府外在压力减小时,许许多多的单位就将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撤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70多年的发展史证实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反映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除继续需要政府的引导外,更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必须要确立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学科、新的理论、新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就会出现新的职业,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内部审计发展初期是生存于财务会计部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查错纠弊。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强内部控制,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新的需求,内部审计自然就从财会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又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风险防范、公司治理等需求的产生,使内部审计的职业得到认同和强化,内部审计的职业化也就成了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内部审计的职业化需要有内部审计科学成熟的理论支持,有较大范围的社会认同感,有其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有经济社会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条件,有法律法规的维护等环境。在我国,内部审计在职业上独立性不强,是由于职业内容更多的停留在“监督”上,所以常常处于为其他管理部门打工的地位,自身的职业特点没有得到突出表现,往往被其他部门同化,也削弱了社会的认同。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应强调职业门槛,规定从业资格,提高职业的社会地位,这可以促进内审队伍的稳定,也才可能促进内审事业的发展,所以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看到,中国内部审计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执业证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恢复。但我们又要看到,这支队伍在近十多年来发展是很快的,如学历水平有很大提高、平均年龄有很大降低、科研和理论水平发展很快、与国际接轨在加速等,这些积极因素使我们看到内部审计职业化道路的光明。三是内部审计要走向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一般从理论上来说,某一种专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走向边缘学科的发展,并通过融入其他科学理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实务也是如此,许多审计项目的实施需要借助信息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建筑学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审计学科也衍生出工程审计学、审计心理学、比较审计学等边缘学的设想。在审计实践上,许多审计机构在开展某些审计项目时,或借用了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将某些审计项目外包给其他机构来完成。在内部审计的科研和理论研讨中,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这说明在内部审计自身的成熟中离不开与其他部门、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引进来,以加快自身的发展。当然内部审计在包容性发展中要坚守自己的根本,要警惕被淡化、被同化和被异化。四是树立内部审计的基本理念和职业理念,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也开始逐渐地将通讯、计算机等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内部审计中不断地对内部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但是,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许多的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还处于尚待完善中,事后审计、静态审计、现场审计等单一落后的审计方法仍然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法,这些审计方法无法跟上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脚步。
2.审计方法单一化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就要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将多种审计方法综合运用。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人员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人员会采用单一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结果不但没有节约时间,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过程中比较随意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于没有根据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或者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均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就造成了审计结果不能突出重点。比如,如果对内控制度较好的部门采取详查法,结果就会造成审计所用的成本费用较高,如果对于内控制度不好的部门采取抽查法,结果就会造成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即使部门内部有问题也无法查出。
4.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的审计机构只对企业集团所属的各专业公司开展审计工作,而对于和审计部门同级别的财务部或其他管理部门则不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工作只是对成员企业的年终财物进行审计,这样就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较为狭窄,即使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审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1.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审计方法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仅仅是查错防弊,而是更加注重改善企业的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内部审计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之后,还要进行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审计不能单单的是事后审计,而是要进行全过程的审计,采取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现场审计的同时,还要进行非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等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改变原有的手工操作的审计手段,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科学技术,将这些技术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2.“投入产出”审计法
为了能够查出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的真实性,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投入产出的关系,从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和切入点入手,对货币的投入到货币的回归这一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审查。
3.“实物跟踪”顺查法
“实物跟踪”顺查法就是对企业内部的有形资产在采购、运输、验收、入库、储存、投入、产出、销售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审查整个过程中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所产生的会计账面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况。
该方法主要针对企业内的有形资产的负债、损益等方面的真实性,从企业内部的资料传递程序、数据生成程序追溯到企业的会计账面,审查其相关经济行为是否真实,会计账务是否存在错弊遗漏的经济事项,同时还可以审查处一些会计账面没有反应出来的一些经济事项,有利于加快审查的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效率。
4.工艺流程跟踪法
工艺流程跟踪法主要用于一些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复杂、产品品种较多、会计业务核算量大的生产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在于这些部门和单位的成本和费用。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表、生产统计表中的内容,对企业的生产装置、产品品种进行抽样审查,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走向进行跟踪,计算其生产成本是否存在多列成本、少计收入等问题。
5.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除了改进原有的审计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多种先进的审计方法综合运用之外,还应该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加强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将对企业内部审计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使他们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同时审计人员还要掌握熟练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的审计知识,既要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一些的其他领域,以便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探讨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职能的转换,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宏观调控,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有效行使这些职能,就必须建立起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确保资金安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审计作用的发挥。为此,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框架下,探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实现途径,对各级人民银行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在研究和探索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途径时,有必要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概念及其内涵。
(一)质量控制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质量控制的基本术语,质量控制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在ISO的定义及术语中,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控制仅仅是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众多职能中的一种。但在审计质量领域,管理、控制、保证等概念已逐渐融合,而且采用质量控制这一表述的占主流,在相当多的专业文献中,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并未有实质性的差异。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作了明确定义,“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从广义上讲是内部审计组织;二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就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和范围;三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是由诸多具体步骤组成的,一般来讲有内部审计质量目标设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内部审计质量信息反馈、内部审计质量再监督等步骤。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框架下,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程序》等规定,采取科学系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行为效率的活动,以确保组织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人民银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各级人民银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促进内审人员提高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质量控制是人民银行组织管理的需要。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实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建立了总行、分支行分级管理、向上一级负责的垂直的内部审计体制。近年来,上收了县支行的审计权限,减少了管理层次,加大了总行、分行、中支直接管理的力度。在这种审计组织管理的体制下,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实施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是摆在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实施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国家审计署2003年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2005年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等制度和办法。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活动,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供了严格的规范标准。在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下,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培养内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计质效,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实施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社会其他经济工作一样,都讲究经济效益。在基层人民银行,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一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昂贵的“审计精品”是不符合人民银行审计现状和实践需要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为此,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效,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非常必要。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框架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制度、办法和规程,在人员控制、组织控制、标准控制、程序控制、责任控制和绩效控制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人民银行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体系,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内部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一)素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的思想、观点、素质适应环境和创新程度,直接影响着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人民银行审计人员素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以质量意识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思想素质控制体系;以体现信息技术价值为核心的业务素质控制体系;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管理素质控制体系;以系统优化为核心的发展素质控制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及时的发现审计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对供电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水平,促使供电企业通过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途径
0 前言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是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的发现内部审计中存在着的质量问题,并且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1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风险意识淡薄
实际上,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审计人员完成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部分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表现为“重完成任务、轻审计质量”,造成实施的审计项目多、打造的审计精品少,影响了审计质量。
1.2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标准
在进行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着缺乏科学的管理标准的问题。也就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更多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像,结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供电企业的管理规定等进行管理,却没有一套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不利于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
1.3 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
在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内部审计责任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由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很多的内容,其中责任制度就是一项,这也是在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水平,造成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出现多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给供电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不强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于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如果实施的力度不强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像,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运用的审计方法、具体的审计流程以及审计的实施等都会影响到审计的质量,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供电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对上述几个方面内容的管理,或者即使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的力度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充分的提高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影响到供电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
2 提升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2.1 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想提升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水平,首先需要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需要全面的提高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鼓励审计人员积极的参加,以实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二,审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审计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另外,还应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尤其是对新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引入考核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督促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另外,可以通过选拔年轻有为、头脑思维灵活、责任心强等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队伍的核心力量,并对其进行外派深造学习,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
在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标准,进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管理,才能够确保管理的效率,提高管理的水平。在制定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供电企业的规模、审计工作内容的多少、审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以及供电企业的整个发展形势等进行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管理标准才能够符合供电企业的发展特点,也才能够在实际的管理中依据这样的管理标准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水平,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2.3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
在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方面,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将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细化,将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个人的身上,当某方面的工作内容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这样有助于提高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二,责任制度的建立需要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具体的工作性质,并且应该结合如今相关的审计规定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进而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实现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管理,可见,通过科学的内部审计责任制度的应用,能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找到不足,对完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质量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水平。
2.4 加强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力度
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需要具体和全面,并且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不仅仅是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管理,还应该对审计方法、具体的审计流程以及审计的实施效果等进行管理,并且及时的发现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能够通过及时的纠正,确保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而也相应的提高了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水平,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提升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目前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存在着的问题较为严重,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寻找科学的途径,有效的提升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水平,实现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史剑桥,谢绪丽.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J].商业经济. 2011(04)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一、前言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源于政策、市场、自身运营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风险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负面影响极为显著。所以,要想实现稳定发展,企业就必须要正视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并借助强化内部审计等方式,来不断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措施
(一)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概述
在当前阶段,虽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联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依旧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尤以下述两项最为突出。首先, 监督意识不强。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担任领导职位者大多是技术专家,他们对于工程项目的要求大多侧重于开发以及建设,对于财政问题他们往往是既不十分了解也不十分关注,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处境尴尬,很难得到足够重视,开展时阻力重重。内部审计本质上属于内部监督,但现实中却有很多领导将内部控制与计划管理等同起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内部审计。薄弱的监督意识反映了企业领导认识方面的不足,极易引发工期延后、项目成本过高等问题。其次,内控监督停留在表面层次。受到流程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制约与监督作用比较有限,再加上相关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存在严重的刚性不足问题。比如,部分企业不重视付款控制,导致工程款超付问题时有发生。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内控监督不力有着密切关系,是此项工作流于形式的间接后果。
(二)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健全内控制度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制度发挥着指引、衡量与约束作用,关系到实际工作的规范程度。所以,现阶段有必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加紧制度建设步伐,以健全制度的方式来降低不规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内控制度具有整体性特点,涵盖范围非常广,其中不仅包括财务制度和合同制度,还包括人力资源规章及风险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利用内控制度的作用,在对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就要格外重视制度的衔接与配合,以防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唯有这样,才能避免管控脱节,防止企业陷入效能抵销困境。
2、创新监督模式
工程管理并非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的唯一来源,招投标环节、结算环节、签合同环节、落实合同环节出现问题同样可能导致风险。所以,企业唯有以全过程监督模式取代传统模式,方有可能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为此,企业需注重构建全过程监督模式,并通过科学评价环节效益、减少舞弊等方式,来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充分展现提供机会,既有助于风险的降低,还有助于改变领导认识。所以,现阶段企业有必要在树立全过程监督意识的基础上,抓紧落实此项机制的建设,综合运用控制手段。比如,成品管理环节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材料收集及数据整理等工作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来保证涉及的数据真实可信。而在销售环节中,企业则需要采取一切可行手段,来尽可能的减少库存,以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进而达到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以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来保障,所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也需要从这支队伍的建设入手。为此,企业应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为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其二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房地产开发具有复杂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所以,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是优化工作总体质量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极为显著,在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情况下,审计的有效性也会偏低。所以,加紧人才培养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前必须格外重视的一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企业可通过对审计人员实施定期培训,来促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或者,企业也可以通过岗位轮训的方式,来提升审计人员实际能力与其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人员素质提升可带动审计工作质量的改善,有助于管理有效性的增强,如此一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减少。
三、结束语
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讲,监督意识薄弱、“监督形式化”问题依旧非常突出。此种局面不仅限制了审计职能的发挥,还会造成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使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所以,现阶段企业有必要在加强反省的基础上,针对导致上述局面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尽快摆脱对自身发展形成制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中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N].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03):50-55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价值增值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须由原来的传统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由原来的资源消耗者变成利润中心、摆脱传统的职能限制、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为企业降低审计成本,直接和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利润。内部审计走向增值化,不仅可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立足于传统型内部审计基础上加以改进产生的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它把价值增值作为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为企业提供经营公司、防范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定义我们可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由“查核”转变为促进公司价值的增加,它具有对立性、客观性、规范化和增加价值等特点,把激励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先进理论引用到审计的日常工作中,会使企业的利润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施展获得额外的提高。传统的内部审计与增值型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但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传承传统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的同时,对其已有的的结论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到了对管控风险的预测。并且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它的审计范围已经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内容不断在扩充完善,这些新变化,为企业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方法、思路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史,国家尤其是内部审计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图1是审计署的历年内部审计结构变化情况。根据上图所示:1986-1997年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97年达到顶峰,约为1986年的5.7倍;此后,全国内部审计的规模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到2003年达到底端,这是因为从1997年开始,国家要求内审开始往高质量方向发展,行业内部开始整合机构,在继续执行财务审计的同时也涉及了其他非财务方面的审计,开始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为了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效率和质量,部分审计机构被取缔或合并,因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2003年达到最低值;从2003年起我国的内部审计规模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在整合内部审计机构后,我国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我国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视,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上来看,我国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主要还只是集中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发挥的作用上面。另外,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情况,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它的财务制度比较健全,并且经济实力雄厚,所以这些大型企业往往有能力并且有需要去进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没有额外的资金去进行这项工作,因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在规模较大的公司当中应用比较广泛。
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行业市场需求使得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体系缺失。从法律层面看,我国没有较为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无论是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上,还是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可以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这影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缺少具体可行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规范进行制约和管理。(2)业务范围相对狭窄。首先,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多在财务活动上,很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控,其次,尽管有少数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但他们也只是利用财务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少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导致内部审计在原来的审计范围内停滞不前,在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新的领域没有更大的突破。这必然会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企业难以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活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自然难以实现。(3)增值型内审方法和技术不够发达。在审计方法方面,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事后查账技术,没有进行企业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审计,增加了审计的成本,没有达到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效果。在审计技术方面,我国企业仍以传统型内部审计的手工审计为主要技术手段,不仅缺乏效率,而且加大了成本支出,与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背道而驰。
五、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的组织规范和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需要进一步制定有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方面的条例,同时可以借鉴国外法规中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条例。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有效运行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将增值型内部审计引入到公司的治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以此来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实施上的权威性。
2.拓宽审计思路和范围
坚持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服务导向型”理念,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中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为管理层及时提供内部控制的建议和策略,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持续高效地开展。另外,要想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目标,应对增值型内部审计新开发的审计产品进行宣传,来产生主动需求,提供一些经营管理的最佳实务,使企业管理层清楚的了解如何去管理企业,从而改善经营活动,实现自身审计增值。
3.更新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审计方法上,应该结合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积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例如调查法、流程图法、平衡计分卡法,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内部审计降低成本,实现增值;在审计手段上,可以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抽样统计审计、电算化审计等,减少传统的检查财务报表和会计凭证的技术,充分利用IT工具对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审计来进行自动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判断和评价,广泛开展非现场审计,使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及效率得到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娟.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2(11):197-199.
[2]邢潇丹,徐晶,郝佳音.从传统内部审计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J].企业论坛,2012(06):125-126.
[3]沈佳烨.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的必要性及相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