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3:52
导语:在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7-02
初治肺结核疾病是指患者初次发现患有肺结核疾病,并且在此之前没有使用过任何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或者仅仅经过短期的抗结核疾病治疗。经过医学研究者的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表明,对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只要患者能够去了解并正确面对疾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保持良好的状态,疾病的治愈率能够达到95%以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使得让患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疾病、相关治疗方法以及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初治肺结核的治愈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为此,笔者通过本次对于研究实验中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进一步说明,并且通过实验对比说明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的明显效果。从而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一、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分析是对于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均等的两组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其中观察组患者资料: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3岁;三型肺结核32例、四型肺结核18例。对照组患者资料: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8岁;三型肺结核26例、四型肺结核24例。根据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姓名、年龄、病情、病因等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可比较性。
1.2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在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其主要内容为:首先护理方式采取一对一单独护理模式,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全程的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药物及治疗方法的知识普及;其次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有计划的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并且让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治疗过程;最后时刻保持与患者家属的共同工作,通过鼓励患者亲属之间的交流,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让患者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关怀。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向患者普及有关疾病治疗方法、药物使用及疾病知识。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在两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两周开始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并根据掌握情况分成掌握、基本掌握和没掌握三类。
1.3.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间焦虑、抑郁水平比较。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办法对于开展护理措施两周后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得分的差异进行比较。
二、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调查可以得出:开展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经过两周的护理后两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比较。
经过两周的干预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论
在当今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今天,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初治肺结核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手段,调整患者的情绪,使得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肺结核;糖尿病;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4-01
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比女性患者多。肺结核加剧糖尿病代谢紊乱,而糖尿病代谢紊乱又加剧肺结核病情,产生恶性循环局面,从而导致患者起病急速、症状控制困难、预后较差。[1]肺结核病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治疗肺结核,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笔者回顾分析我院5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相关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5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选自我院2005年1月~2012年9月所收治患者,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为65.4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呼吸窘迫、盗汗、剧烈痰咳、口渴、消瘦、多饮、多尿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中的5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如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抗感染和抗结核等治疗措施,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强心、利尿、保肝等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行静脉输入白蛋白、血浆、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进行支持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气胸、咯血、酸中毒、感染、窒息等。指导咯血患者行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进行卧床休息,并用冰袋对患侧进行冷敷。同时,劝慰患者不要过分担心,告诉他们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症会快速好转,进而消除患者的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并指导正确咯血咯,确保呼吸道通畅,快速应用止血药、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2心理护理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症,具有传染性和疗程长的特点,给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致使绝大多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降低患者的自身机体免疫力,不利于临床治疗和机体康复。[2]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普及结核病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争取早日痊愈
1.3.3饮食护理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而肺结核为慢性消耗性传染疾病,控制好患者降糖及营养补给十分关键。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个体血糖指标,指导患者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严格控制糖类和盐过分食用,多食粗纤维饮食。
1.3.4用药护理
1.3.4.1抗结核药护理
抗结核药大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适时指导患者合理服用抗结核药物,正确认识抗结核药副作用,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血尿常规等指标,注意保肝治疗措施。同进,严密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变化,如果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应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
1.3.4.2 降糖药物护理
肺结核患者大多数身体消瘦,对降糖药物比较敏感,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糖、身体精神状态进行严密监测,适当调节胰岛素剂补给量,避免患者低血糖发生。
1.3.5 预防感染护理
首先,做好基础护理。协助重症卧床患者勤翻身、适当拍背,对患者受压部位给予按摩,避免压疮和继发感染病症发生。其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感染发生。再者,保持病房洁净清新,定进进行病室及用具消毒处理,杜绝病人窜病室,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1.3.6健康教育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前健康宣教,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继续治疗计划,包括合理饮食、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同进,教会患者能够自测尿糖和血糖、注射胰岛素、低血糖的预防、识别及处理措施。出院后,注意适度有氧运动,做好日常用具消毒,避免感染发生。
2 结果
本研究中,5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症患者通过治疗和精心护理,仅有有9例病情得到稳定控制,但效果不显著。有84.48%的患者痊愈出院,取得理想效果。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糖尿病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且对患者身心形成消耗。而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容易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低而产生细菌感染。[3]二病合并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肺结核和糖尿病二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对临床治疗增加难度,应该给以高度重视。
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具有病灶范围广泛的特点,肺结核可以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而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免疫损伤加剧肺结核恶化。[4]对于此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研究中,在严格遵医嘱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护理,并做好患者血糖动态监测,严密观察病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保护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率。从而取得理想临床疗效,获得患者好评。
总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症比较复杂,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还有待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
[2] 秦金陵.糖尿病合并肺结核74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1(2):234.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护理干预;康复
肺结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结核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8倍[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快、起病急,空洞率、痰菌阳性率及复发率都非常高,两病并存,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度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承受能力[2]。为了提高临床上效果,本文研究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经临床生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0~75岁;43例患有继发型肺结核,14例伴有咳血,8例形成空洞,5例患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1例合并有1型糖尿病,59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包括饮食、用药、心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干预护理患者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终身治疗且肺结核的传染性,常常会产生自卑、恐惧、担忧、焦虑等心理压力,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想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1.2.2饮食干预护理给患者和家属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发放饮食禁忌卡,介绍接种常用的食疗汤。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的活动性肺结核而营养状况比较差,因而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量和热量高于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可以通过降糖药甚至是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高的患者。在饮食上要给予糖尿病患者热源质营养饮食,总热量中糖类占了60%以上,患者食用高糖能够增加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4]。
1.2.3药物干预护理给患者讲解中断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结核、病情反复的发生以及化疗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服用结核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作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和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
1.3血糖控制标准血糖控制不良:空腹时血糖量>8.3mmol/L,用餐后2h血糖量>13.8mmol/L,治疗后糖尿病的症状没有消失;血糖良好控制:空腹时血糖量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肺结核逐渐上升的发病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高出正常人的4~8倍,因为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在患病后不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指导,全程的化疗不能完全坚持,导致耐药和耐多药结核和病情反复不愈,使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传染源。由于这两种疾病的传染性和长期不愈性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讲解两种疾病的关系和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缓解他们的压力,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合理地控制饮食的总热量;还要进行药物指导,观察药物和血糖的疗效。通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相比较,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患者例数明显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给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住院康复的时间,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4002-4003.
[2]张韵,刘根娥,周晓燕.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7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1-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结核杆菌通过感染胎盘,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从而导致流产、宫内感染、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妊娠合并肺结核属于高危妊娠的一种,发生率为5%~7%。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已较少,但在发展中国家却并非罕见。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2名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现将护理该类孕产妇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孕妇于2012年7月在天津海河医院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孕38+1周时以妊娠合并肺结核、FGR收入我院产科,入院后给予能量支持、促胎肺成熟及抗痨治疗,3天后行剖宫产术,新生儿体重2440g,产妇于产后5天出院转入专科医院继续抗结核治疗;病例2,孕妇孕7+月,19/11于武汉市救治中心确诊为“左侧继发性肺结核”后要求终止妊娠而收入我院产科,行引产术后3天出院转入专科医院继续抗痨治疗。
2 妊娠对肺结核的影响:
2.1 负面影响:妊娠后机体的负担加重,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对肺结核的抵抗力减弱;孕妇在确诊患病后,由于害怕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或停药,都使结核病情得不到控制而扩展。
2.2 正面影响: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及上升的膈肌对肺产生类似于人工气腹的治疗作用而使结核空洞闭合[2];妊娠期机体新陈代谢的增加,营养物质的丰富供应均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
3 妇幼保健
3.1 加强产前保健:凡是病情允许妊娠者,抗结核治疗和孕期保健必须同时进行。多数患者在孕前已经明确诊断而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对严重患者应在结核病院或家中对她们进行孕期保健检查。必要时增加产检次数,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
3.2 终止妊娠:母亲为播散性或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未经治疗者,孕6~8周内可行人工流产术,孕中期时可行引产术后,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再妊娠。
3.3 临产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心音的变化;尽量缩短第二产程,以免疲劳过度使病情加重;给予充足的热能供应和休息,防止由于热能供应不足或精神紧张而引起的宫缩乏力。必要时行剖宫产。
3.4 产后的护理:产妇应注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产后出血,防治产褥期感染,对于活动性肺结核产妇则应继续抗结核治疗。必须注意的是如遇有产后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以宫内感染解释,则应考虑是否有肺结核病灶的扩散,应进一步行胸片检查,明确诊断。
3.5 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应与母亲隔离,按传染病儿护理。根据母亲的病情及时接种卡介苗或是进行抗结核治疗。
4 产科的管理:
由于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且结核杆菌在体外抵抗力强,对物理和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则综合医院产科在接诊收治这类孕产妇时应做好防范措施。
4.1 为患者设立单独的病房,所有的诊疗用物应为单独使用。经常注意开窗通风,即使是冬季也应开窗通风,每日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防止感冒。
4.2 告知病人应减少外出,少接触人;不要与他人面对面高声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纸遮住口鼻,必要时应戴口罩。
4.3 患者的食具及其他用物都应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的痰液应吐入带盖的并装有消毒液的容器内,进行焚烧消毒。患者所穿过的衣物被服在患者出院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4.4 临产后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病人转出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 心理支持:
结核病患者由于自身,以及社会上人对疾病的不全了解等因素,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的情绪,产生恐惧感[3]。所以护理人员应特别要注意精神安慰和鼓励,从各方面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消除思想负担,增强她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时利于防止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小结: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是决定是否怀孕、孕后是否继续妊娠、患者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前提。所以只要注意克服不利因素,诊断及时,加强孕期保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当的抗痨治疗,一般来说,对于合并有肺结核的孕产妇是可获得良好结局的。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谢毅,钟南山,胡品津.《内科学》第七版.
关键词: 肺结核 患者 护理措施
肺结核为急性或慢性的感染,以肺部浸润和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纤维化和空洞形成为特征。在美国,继发于无家可归、吸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继发病的肺结核发病率有所增加。全球肺结核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要位置,每年有800万~1000万新发病例。
通常肺结核的新诊断病例为单身无家可归的非白种人。经正确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然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的耐药的菌株病死率达50%。
1 临床表现
1.1原发感染患者,在4~8周的潜伏期后,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述虚弱、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低热和盗汗。
1.2复发者可述胸痛、咳嗽带血性黏液脓性痰或血丝痰。
1.3复发者也可有低热。
1.4叩诊患处可有浊音,为实变体征或提示胸腔积液。
1.5听诊可闻及爆裂性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喘息音和耳语胸语音。
1.6年龄特点 老年人可不表现出发热,盗汗,结垓病的特征表现,代之于活动能力和体征的收变。评估老年人要仔细。
2 诊断性检查
2.1在鉴别和除外与TB相似的疾病如肺癌、肺脓肿、尘肺和支气管扩张时必要时行下列检查。
—如患者无咳痰或无法留取足够的痰液标本时行支气管镜检。
—X线胸片见结节样病变,斑片状渗出影(主要位于上叶),空洞形成,瘢痕组织和钙化灶。不能区分结核为活动性还是非活动性。
—CT或磁共振用于评估肺部损伤和明确诊断困难的病例。
—痰液、脑脊液、尿液、脓肿引流液或胸腔积液培养及涂片见热敏,不动,需氧,抗酸性杆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发现某部位TB感染的患者,但不能明确活动性疾病。此试验是在前臂皮内注射中等强度纯化蛋白衍生物或5U结核菌素(0.1ml),48~72h后看结果。无论是活动性TB还是非活动性TB,在感染结核菌后2~10周内呈阳性反应(≥10mm硬结)。但是在严重的免疫抑制患者,可无阳性反应。
2.2因许多移民接种卡介苗(BCG),故皮肤试验对这些人来说不能作为有效的筛查手段。既往接种过BCG者需行X线胸片筛查本病。
关键词: 肺结核 患者 护理措施
肺结核为急性或慢性的感染,以肺部浸润和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纤维化和空洞形成为特征。在美国,继发于无家可归、吸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继发病的肺结核发病率有所增加。全球肺结核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要位置,每年有800万~1000万新发病例。
通常肺结核的新诊断病例为单身无家可归的非白种人。经正确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然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的耐药的菌株病死率达50%。
1 临床表现
1.1原发感染患者,在4~8周的潜伏期后,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述虚弱、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低热和盗汗。
1.2复发者可述胸痛、咳嗽带血性黏液脓性痰或血丝痰。
1.3复发者也可有低热。
1.4叩诊患处可有浊音,为实变体征或提示胸腔积液。
1.5听诊可闻及爆裂性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喘息音和耳语胸语音。
1.6年龄特点 老年人可不表现出发热,盗汗,结垓病的特征表现,代之于活动能力和体征的收变。评估老年人要仔细。
2 诊断性检查
2.1在鉴别和除外与TB相似的疾病如肺癌、肺脓肿、尘肺和支气管扩张时必要时行下列检查。
—如患者无咳痰或无法留取足够的痰液标本时行支气管镜检。
—X线胸片见结节样病变,斑片状渗出影(主要位于上叶),空洞形成,瘢痕组织和钙化灶。不能区分结核为活动性还是非活动性。
—CT或磁共振用于评估肺部损伤和明确诊断困难的病例。
—痰液、脑脊液、尿液、脓肿引流液或胸腔积液培养及涂片见热敏,不动,需氧,抗酸性杆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发现某部位TB感染的患者,但不能明确活动性疾病。此试验是在前臂皮内注射中等强度纯化蛋白衍生物或5U结核菌素(0.1ml),48~72h后看结果。无论是活动性TB还是非活动性TB,在感染结核菌后2~10周内呈阳性反应(≥10mm硬结)。但是在严重的免疫抑制患者,可无阳性反应。
2.2因许多移民接种卡介苗(BCG),故皮肤试验对这些人来说不能作为有效的筛查手段。既往接种过BCG者需行X线胸片筛查本病。
【关键词】 肺;结核;治疗;护理
本研究对顺德区入项目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学问卷调查。了解该地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现况。目的是针对影响肺结核规范治疗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本地区肺结核病人的规范治疗率,从而提高本地区肺结核病的防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社会经济学问卷,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登记入顺德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全部肺结核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由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对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学问卷调查,要求调查率大于90%。
1.2 评价分析指标
应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运用构成比、卡方检验,对本地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情况作总体描述;调查肺结核患者经济情况及就医过程;了解结核病患者就诊途径、治疗依从性等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1550名肺结核患者,占应调查人数的98.54%。本地户籍602人,流动人口948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年龄集中在20—60岁之间,占81.74%。其文化水平以小学至高中为主,占总体95.81%。职业主要是非农产业工人,占62.19%, 91.22%的患者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居住面积16.67米2,人均年收入20660.65元,家庭人均年收入13548.3元。
2.2 就医途径
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第一次看病主要在“县及以上综合医院”、“县及以上结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者占总体的95.68%,其中“县及以上结防机构”只占31.42%。他们选择上述医疗机构的原因有“技术水平高”、“设备条件好”等。最后确诊的医疗机构是“县及以上结防机构”和“县及以上综合医院”。
2.3 就诊延迟、辅助治疗检查现象
调查对象由症状出现到第一次看病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9天,其中间隔长为959天,60.19%的患者属就诊延迟。他们除服用抗结核药物外,有605名患者是抗炎药、抗结核药、护肝药同时服用。在诊断前及治疗过程中,有1141名患者诊断前曾接受三种以上相关项目的检查。
2.4 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情况
医务人员是负责提醒或看着患者服药的主体,占78.58%,家人提醒的占18.32%,其余的为自服药。医务人员提醒肺结核患者服药,占98.35%。见表1-2。
2.5 病人完成治疗情况
调查显示,72.26%的患者能严格按医生要求服药,没有漏服药的情况。但430名患者有漏服药的情况。有漏服药的患者中,漏服3天的者最多,漏服时间最长的超过30天,平均每人的漏服药天数为6.17天,漏服7天或以上的占18.14%。患者中断服药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为“明显好转,症状减轻”的占46.28%,其次的有 “经济困难”等。间断后继续治疗的最主要原因是“觉得不舒服”“医务人员提醒”,占漏服患者总体的52.33%。
3 讨论
3.1 规范化治疗现状分析
(1)就诊延迟
就诊延迟是从发病到初次就诊的时间距离超过14天称为就诊延迟【1】。所有调查的患者中60.19%的患者属于就诊延迟。分析造成病人就诊延迟的原因可能与肺结核患者多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工作忙,加上经济收入不高,认为只有大病需要到医院检查等。但相关文献认为,保护意识较淡薄都是造成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2】。控制病人延误主要措施是有目的地加强防痨健康教育【3】。提高广大群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及早发现和诊断治疗肺结核,才能有效地遏止肺结核播散。
(2)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情况
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是负责提醒患者服药主体,可见,本地区的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接近三成的调查者表示有漏服药的情况,通过医务人员的中断治疗的追踪管理,部分患者可继续服药治疗。
3.2 当前肺结核病治疗现状下的护理对策
通过对病人的护理,最终目的是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使病人能完成全疗程,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因此,根据本地区肺结核病人具有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的特征,有漏服药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的护理对策。
(1)指导肺结核患者及家人如何消毒与隔离
肺结核患者在强化治疗期间,不应到公共场所活动;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能面对他人;严格禁止随地吐痰,痰液应吐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容器中加盖浸泡2小时后方可倒掉;病人的餐具应严格消毒;经常将病人的衣服、被褥等日常用品在阳光下曝晒;住所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4】。
(3)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由于肺结核患者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因此教育患者时应用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耐心向患者讲解抗结核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等,教育患者不要随便停药或增减药量。调查发现部分患者对抗结核治疗服药后症状改善误以为病愈不再坚持服药。要让患者及家属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才有95%以上的治愈机会,但如果中断治疗均可导致治疗失败或复发。使结核菌耐药,即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5】。
(4)教育患者正确对待治疗期间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
目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都有副作用的,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药物肝损伤等。为了避免肺结核药的副作用,或将副作用将至最低,教育患者遵从医嘱用药。如发现有副作用出现,应及时就诊,告知医生有关情况,让主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治疗处理副作用,切忌盲目停药。
(5)指导病人采用有助于康复且性价比高的生活方式
肺结核病人经济收入不高,应指导病人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指导病人多食价格便宜而维生素丰富的蔬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此外,吸烟能刺激支气管粘膜,使粘膜发生炎症【4】。因此,有吸烟习惯的肺结核病人应戒烟,这些都有助治疗肺结核。
(6)加强结核病人的心理支持
由于肺结核患者属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在门诊护理中要加强家属及朋友的心理教育,使家属及朋友等给患者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有效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和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升团,韩伟光,张习坦,等.1992-1996年部队结核病报告发病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1999,17(2):98-101.
[2]侯双翼,肖爱清,李国明,等.新发涂阳结核病论断延迟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67-68.
[3]陈亮.钟球.蒋莉等,广东省部分地区居民结核病主要症状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508-511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统计48例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结果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有一定要求和特点,患者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根据特点提出了本病的护理要点。结论做好对症护理、消毒隔离、心理疏导及药物护理,是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要点。
【关键词】 肺结核;呼吸道感染;护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累及到肺部为肺结核[1]。临床上肺结核可分为四型:I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Ⅲ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多为干咳)、咳血、胸痛及呼吸困难。体征可无阳性体征或仅在肩胛间区闻湿啰音。由于结核病人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时,临床症状较重,病理生理障碍环节多,治疗难度增加,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现将我科近年住院的48例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经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肺结核 ,部分患者痰涂片查见结核杆菌。4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41.46±3.37岁。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支气管或肺炎,临床表现有发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体重减轻),咳嗽、咳痰、胸痛、气紧等。有的病人睡眠差、多梦。体检阳性体征有呼吸音低,有的病人可闻散在湿性啰音。X线检查肺部阴影符合肺结核的影像学改变,此外尚有肺纹理增加,有肺炎者胸片上尚有斑片状阴影。凡有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病例不在本组统计之列,故本组病例均无咯血或痰中带血。入院后反复行痰涂片做结核杆菌检查,部分病例先后获得阳性结果。患者入院后均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正规的抗结核化疗,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实行全程督导化疗。对伴发的呼吸道感染,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伴发的呼吸道感染均得以控制。肺结核在完成规定的抗结核化疗疗程后,治愈19例,好转29例。
2临床护理
非特殊致病菌伴呼吸道感染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对症护理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病人临床症状较重,首先我们做到让患者卧床休息,患者均有发热,体温热度不一,有的低热在38℃左右,而有的高烧达40℃。对发热的护理,热度过高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敷等或药物降温。降温后的0.5h测量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对盗汗病人,棉被不要太厚,并及时用温毛巾帮助擦干身体和更换汗湿衣物、被单等。同时注意室内通风,保持舒适清新的环境。咳嗽为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多为干咳,伴有呼吸道感染时可咳白色泡沫痰、粘液痰或浓痰,除治疗上服用止咳祛痰药物及抗炎药物外,护理中对咳嗽困难者或痰液浓稠不易咳出者,应给病人多翻身、拍背或给予雾化吸入。患者出现气紧时,要及时给予吸氧,可采用间断性给氧。病人因症状重常常睡眠不好,护理中应当给病人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到安静、低光、说话要低声、减少探视,夜间护理时护士进出脚步要轻柔,动作要轻巧,以利病人休息。
2.2消毒隔离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菌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十分重要。当结核伴呼吸道感染后,更应当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对病人加强了隔离,减少陪伴和探视。病房应进行通气消毒,室内需经常开启门窗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使室内外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保持病室适宜温度在18~22℃,湿度控制在50%~70%。也可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从而降低室内细菌飞沫浓度。我们每天使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次1h,使用中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地面采取湿式拖地,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者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对痰液、或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均用加盖容器装足量,用1000~2000mg/L有效氯进行消毒,至少浸泡30~60min。
2.3化疗护理结核病的抗结核化疗,必须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原则。我科对不同类型结核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强化期2个月,继续期6个月,共8个月。对这样长期服药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有的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完成规定疗程。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自行停药,应及时报给医生处理。有4例出现周身发痒、丘疹等过敏反应,给予扑尔敏口服,症状很快消失。
2.4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在患上结核病后,往往有较重的心里负担,如再伴发呼吸道感染,病情重心里负担更重,常常表现为悲观、孤独、寂寞、自卑、恐惧和沮丧等心理。怕传染他人,不敢面对家人、朋友、社会。这种心里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理解、同情病人,重视心理护理。我们要求上临床白班的护士要向患者介绍肺结核的基本知识,讲明结核病是可治之症,让病人树立坚定的信心。给病人及家属详细说明治疗期间的各项要求,已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完成所规定的疗程。和病人接触的护士都要以深厚的感情关心和照顾好病人,多与患者沟通。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消除孤独感,从而改变自卑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
3体会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状态、变态反应和感染细菌的数量、毒力。结核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肺结核伴发呼吸道感染后,临床症状更重,护理工作较大。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应重点抓好对症护理、消毒隔离、化疗督导、心理疏导等几个环节。其中做好临床的对症护理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病人症状的缓解和舒适程度[3],因此,护理人员要以深厚的感情不辞辛苦为病人做好临床护理。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以深厚的感情关心体贴病人,用温馨的语言安慰病人,以排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和悲观心理,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立兴.国内外结核病流行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对策;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一项难题就是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其主要原因就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较多且难治愈。因此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就是要将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尽可能的提高,同时避免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1]。我们对本院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符合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的54例患者,其中29例是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39.9±3.15)岁。对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将患者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药敏确定诊断及痰培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入组前检查,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除去进行常规治疗还要进行护理对策,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钾、肝肾功能、视野色视、血尿常规、听力等进行统计与对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全部采用个体化治疗,主治医生在制定方案时,应将患者痰Mtb一、二线药敏试验结果、既往抗结核用药史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考虑在内。进行3个月的强化治疗,再进行为期15个月继续化疗。干预组将化疗方案与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实施。电话访问是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电话访问在强化期维持每10天访问1次,继续化疗期则延长至每半个月访问1次,访问内容需要完整记录,并根据记录建立护理干预挡案[2]。
1.3 观察指标。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项目的统一化疗方案是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依据基础。同时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是治疗期间每月必须进行的项目。
1.4 数据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Kappa统计学软件来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 X2来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多于干预组(P
讨论
抗结核药化疗通常会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易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抗结核药化疗的治疗效果会受到化疗次数的严重影响,相应的也就降低了患者的康复率。而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是指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菌对至少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比普通肺结核病情重,进行MDR-TB治疗管理,专科医生应对结核病治疗的宣教贯穿整个治疗的全过程。为了保证患者接受规则治疗,来自家属及家庭督导是最主要的方法,再伴随社区医生家庭访视、健康教育,嘱患者按时取药、服药。病情严重的患者宜在治疗早期接受住院治疗[3]。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具备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其基础与保证。本研究中的54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并不是说出现不良反应即停止使用药物,而是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与相关的专业人员的培训[4]。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为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找到对患者进行干预的切入点比如疾病的传染性、耐药性及疗效差、经济压力的增加、社会支持水平低、不良的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具体的干预方法可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加强MDR-TB相关知识教育等。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抗结核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治疗过程中应当接受重视的首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杜雨华,苏汝钊,周惠贤,等.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6):34-36
[2] 刘金玲,姜丽萍,李伟,等.5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J].当代医学,2012,18(4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