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3:53
导语:在病毒防治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介绍了牛场坝乡2006—2009年烟草马铃薯Y病毒的发生特点、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烤烟;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防治;贵州瓮安;牛场坝乡
牛场坝乡是贵州省瓮安县以烤烟生产为主的乡镇之一,全乡拥有耕地面积596.92 hm2,烤烟种植面积达366.7 hm2,每年100余万元的财政税收,有10多万元是烟叶特产税,占全乡比例的10%左右,同时每年为烟农增收800多万元。但在2006—2009年,突然发生的马铃薯Y病毒对牛场坝乡烤烟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1发生特点
烟草马铃薯Y病毒传播范围广,在85 ℃的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活性[1]。病株烟叶在经过深加工后,吸食此烟草的人在用手接触有损伤的烟株时,同样能造成烟株感病,从而形成烟草马铃薯Y病毒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的特点。马铃薯Y病毒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该时期是烟株的成长期,所以在该时期发病就会造成烟株生长发育迟缓、停滞,最终致使其失去商品价值,给烟农带来重大损失。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马铃薯Y病毒可通过蚜虫、汁液磨擦、嫁接等方式传播。自然条件下仍以蚜虫传毒为主。介体蚜虫主要有棉蚜、烟蚜、马铃薯长管蚜等,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该病毒可侵染163种以上植物,其中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受侵染严重。PVY主要在农田杂草、马铃薯和其他茄科植物上越冬。在亚热带地区其可在多年生植物上连续侵染,通过蚜虫迁飞向烟田转移,大田汁液摩擦传毒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染病植株在25 ℃时,体内病毒浓度最高,温度达30 ℃时浓度最低,出现隐症现象。幼嫩烟株较老株发病重,蚜虫为害重的烟田发病重,天气干旱易发病。该病多与CMV混合发生。
3防治方法
3.1苗床防治
2009年,牛场坝乡全部实行中棚育苗,统一管理。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水源卫生清洁且用白矾严格消毒。出苗至移栽期间,保证苗床适时通风有氧,使其能健康成长。每次剪叶都必须严格消毒,并把剪的叶进行统一处理,在移栽前进行严格炼苗,培养一定的抗病能力。
3.2烟地规划
为减少病源主体,对烟区进行合理规划:①注意周边农户种植的农作物不能是茄科或可发生花叶病的作物;②要选择种烟地块相对集中的连片区域种植,以减少病毒感染,同时可以统一进行药物防治;③由于该病一般在马铃薯块茎及周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及多年生杂草上越冬,所以在规划烟地时尽量避免与这类作物连作、邻作;④烟田环境是指离马铃薯、番茄、辣椒等寄主作物地块最好远点的环境,并选择有利于烟草生长的前茬和地势[2]。另外,注意清理田间卫生,不让病毒有任何机会在田间土坎的杂草或树丛中越冬。
3.3麦烟种植,综合预防
麦套烟,即用麦子跟烤烟按照一定的行距进行交替种植的方式,分为“双套双”和 “单套单”,也称“宽、窄行”,这是瓮安县的烤烟种植特点之一,在推行期间取得了显著效果[3]。它既可以让土壤保持水分,又能抯挡蚜虫的迁飞,使烤烟幼苗避免或减少病毒的侵害。经调查发现,麦套烟比空地烟马铃薯Y病毒的发病要轻,同时由于宽行麦套烟麦距较远,其效果没有窄行的明显。所以在2009年牛场坝乡选择以“单套单”为主的种植方式。
3.4药剂防治
(1)苗期用药。针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的特征特性,牛场坝乡采取全年防治,多种作物防治的办法,其苗期使用抑毒星(每包50 g,对水38~50 kg)、茂丰(每瓶100 mL,对水200~300 kg)混合喷施3~4次。
(2)烟株防治。烟株的防治主要在提高烟株抗病性的基础上进行。2009年牛场坝乡主要以茂丰、莫比朗、必林、抑毒星、毒消等药剂进行配套使用,用药配方为莫比朗(每瓶100 mL,每瓶0.2 hm2)、必林(每包8 g,对水24~40 kg,667 m2 1包)、毒消(80 g每瓶,对水50~70 kg,667 m2 1瓶)、迎晨(每包50 g,对水40~60 kg,667 m2 1包)。主要针对各种作物上的蚜虫,同时对邻近作物进行广泛的联防,杜绝蚜虫的持续危害,在烟叶移栽大田后及时对田块进行防治,而抗病丰则可增强烟株抗性[4],这样就达到全面有效的防控。但马铃薯Y病毒的用药必须要根据烟株长势而适时用药,切不可等待发现病株后才使用,同时在移栽后要加强防治力度,防治用药不能单一,在移栽前1周就要进行广泛性的联防后再进行移栽,在移栽后10 d左右再进行一次联防联治,同时结合提苗追肥上厢进行,尽量减少烟株叶面受损,可达很好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任大勤.烟草病毒病的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X):54.
[2] 余春英,张西仲,王定福,等.黔南烟区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110-5112.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潜伏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Zhang Ting
(Shan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virus,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ailure mode.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puter virus defini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type of virus,the f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virus made the appropriate preca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Computer viruses;Prevention;Network;Latent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植入的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从而达到毁坏数据、破坏计算机功能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媒介。由于Internet属于一种开放性网络,容易遭到计算机病毒的侵袭,轻则造成计算机文件损坏、丢失,重则导致计算机瘫痪,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广义的定义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植入的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从而达到毁坏数据、破坏计算机功能的目的。计算机网络病毒类似于生物病毒,可以寄生在存储媒介中或是附着在各种文件上,一方面可以自我复制,还可以随着带着病毒文件的传递而蔓延扩展。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一般来讲,计算机病毒主要有下面几个特征: 1.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首要特征就是破坏性,一旦侵入到电脑系统,就会对计算机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轻则造成计算机文件损坏、丢失,重则影响计算系统,导致计算机瘫痪。2.寄生性。计算机病毒不是一个主体,而是一个附加体,它是通过寄生在主体(文件、程序)等中间,当计算机执行该文件或是程序的时候,就开始破坏计算机的行为。3.隐蔽性。一般计算机病毒都是寄生在计算机文件、程序之中,或是寄生于一些较为隐蔽的系统文件之中,有时还会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所以,如果不采用专业的计算机代码识别,普通用户根本不能识别计算机病毒。4.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是固定于某一个文件或是程序上,一方面它通过自我复制来把病毒扩散到计算机的其他区域或文件,另一方面,当用户之间传递染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和程序的时候,该病毒就会进入到另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之中进行破坏。5.潜伏性。一般来说,计算病毒在侵入计算机以后不一定会马上发作,而是静静地潜伏在计算机里面,当条件成熟或者是达到预定的条件的时候就会发作。
二、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细分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一般是Win32、Win95、PE、W32、W95等,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能够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和*.dll文件,如CIH病毒。
(二)宏病毒:宏病毒感染的对象通常是文本文档、电子表格以及数据库等文件,这些类型的文件都可以在文件内部嵌入宏,所以这类病毒统称为宏病毒。
(三)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和u盘进行传播来实现攻击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的目的。
(四)木马、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和黑客病毒一般是同时出现,木马病毒主要用来入侵用户计算机,黑客病毒则是用来操控计算机。
(五)脚本病毒:相比其他病毒,脚本病毒的危害性较小,它主要是通过一些恶意代码来修改注册表信息、篡改IE首页等。
三、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研究
计算机病毒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积极的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研究。
(一)用户需要提高防范病毒的意识。首先,用户需要完善计算机系统,安装正版系统软件,另外,很多的系统软件都存在漏洞,这就需要用户及时的下载安装补丁。其次,用户要及时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前的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传统的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慢,这就需要用户及时的更新升级杀毒软件,从根本上保护计算机。再次,用户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当前的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植入在一些网站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不要随便点击浏览陌生网站,以免遭到病毒侵入。最后,用户要注意U盘拷贝的安全性。通过U盘拷贝传播也是计算机病毒的一个主要传染途径,也是造成黑客入侵而导致信息被动泄密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一些工作上用于进行机密文件处理的计算机应该严格杜绝采用U盘拷贝数据。
(二)立足网络、以防为本。首先,要对当前的网络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网络逻辑及业务内容进行划分,再针对网络功能和业务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其次,为了了解新的安全缺陷和解决方法,要定期审查主要软件供应商的软件产品安全方面的更新情况,及时进行升级更新。最后,对重要数据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主要是进行安全控制,包括加密存储、访问权限控制、加密传输、备份与恢复等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就对计算机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病毒以其独有的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潜伏性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破坏活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因此要积极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一方面,用户要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护的意识,还要注意重要数据文件的加密保护、备份恢复保护等技术手段;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构建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高永仁.预防和清除网络病毒的方法[J].计算机安全,2006,7
[2]申勇,秦子雪,刘旺强.常见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和防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辣椒;病毒病;发生特点;防治
辣椒病毒病是椒类生产的主要病害,极易造成辣椒的落叶、落花、落果。近年来,锦州地区种植的辣椒深受病毒病的危害,减产幅度达25%~75%,严重影响了辣椒的生产。由于辣椒病毒病传播、感病和显症不是同步进行,因此防治比较困难,单纯的化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2005至2009年,分别在义县巨粮屯乡许三家子村和黑山新立屯镇八家子村进行了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试验和示范,从品种选择,切断毒源,合理栽培等3方面进行农业防治并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危害症状
辣椒病毒病常见症状有4种,即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花叶:花叶是辣椒植株上出现最早,最普遍的症状,可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其中,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变小,矮化严重。黄化:心叶、嫩叶明显变黄,有时整珠或局部也有黄叶、落叶。坏死: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畸形:病株变形,如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
2 发生特点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密度相关。在高温、干旱、日照过强的气候条件下,传毒媒介蚜虫大量发生与繁殖,同时降低了辣椒的抗病能力,导致病毒病严重发生。与茄科或瓜类蔬菜连作,肥力差的地块发病重。此外,品种间的抗病性不同,一般尖椒抗性好于甜椒。
3 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生产上应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椒抗病品种有:津椒2号、3号,中椒6号、10号、11号、12号、13号,辽椒4号,新丰5号,特抗1号甜椒,特抗2号甜椒等;辣椒抗病品种有:津绿22号,辣优9号,京椒3号,航椒2号,湘运3号,京辣2号,农大082,新辣10号等。
3.2 种子消毒处理
将种子放入55 ℃热水中,浸泡15 min并搅拌到30 ℃温水浸泡10 h,捞出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3.3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锦州地区一般2月上旬播种,要求秧苗株型矮壮。为减少移栽伤根,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应采用营养钵培育壮苗。
3.4 清洁田园
整地前将田间杂草、枯枝落叶全部清除销毁,并用848消毒液150倍液或30%消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洒,以杀死病毒。同时每667 m2撒施石灰粉100 kg,田间管理时铲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彻底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3.5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选择第1分杈具有花蕾时进行定植,锦州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辣椒采用行距40 cm,株距35~38 cm,667 m2定植苗数4 200~4 500株;甜椒行距40 cm,株距30~33 cm,667 m2定植苗数4 500~4 800株。
3.6 配方施肥
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施用比例1∶0.29∶1.59。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追肥可施尿素6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90 kg;或施复合肥(15-15-15)50 kg,尿素20 kg,硫酸钾50 kg。必要时喷施硼、镁、锌等微肥。
3.7 加强管理
定植后喷洒1.8%复硝酚钠水剂6 000倍液,重点喷施基部,勤中耕松土。在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当门椒长至核桃大小时浇第1水,以后遇旱浇水,注意少浇,勤浇,严禁大水漫灌,防止忽干忽湿,雨后及时排水,并进行涝浇园。设施栽培的提倡采用地膜覆盖或覆银灰色避蚜网纱或银灰色尼龙膜条。发现病株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螯合态有机钾肥,5~7 d喷1次,增强抗性。重病植株及时拔出烧毁。
一、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表现
在鲁西南、鲁南地区,病毒病在秋延迟番茄上主要有3种表现:
1.花叶型
植株上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病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2.蕨叶型
该类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植株上部叶片全部或部分变成线性,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
3.条斑型
主要危害叶、茎、果等,病斑因发生危害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轮纹,在茎和果实上为黑褐色的条形斑块。详见表1。
二、发病规律
从2000年起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就对秋延迟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秋延迟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地块、品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等因素有关。
1.气候
高温干旱的天气,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如2000年、2003年、2006年秋季山东出现秋旱,秋延迟番茄病毒病发生危害就比较严重,2007年秋季多雨,病毒病几乎没有发生。详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秋季比较干旱的年份,3种类型的病毒病发病率均超过10%,而在秋季降雨较多的年份病毒病发病率均小于5.0%,可见气候与秋延迟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2.刺吸式口器害虫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包括:蚜虫、白粉虱、螨虫等,近几年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温室白粉虱已经成为为害秋延迟保护地番茄的主要害虫,调查发现,温室白粉虱(烟飞虱)为害严重的年份,秋延迟保护地番茄病毒病偏重发生。
3.地块
番茄病毒病除由害虫或人为的传播外,与土壤根系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在定植时,根系受损,土壤中的病毒由根系传播,危害整个植株。
4.施肥状况
不合理的施肥,不仅造成植株长势弱,也使植株综合抗性降低,特别是对病毒病的抗性。我们对不同施肥方式,不同土壤类型对番茄病毒病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通透性较好的沙壤土,病毒病发病轻,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5.品种
不同的番茄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同,2004~2007年,科研人员有目的地引进了耐贮耐运的番茄品种,粉丽达、浙粉212、金棚一号、朝研219、桃俊郎等进行了抗病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势强的品种桃俊郎、金棚一号、朝研219对病毒病抗性强,而早熟品种抗病毒能力低。
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根据上年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天气预报,历史资料,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程度、作物布局等因素,做出发生量预测,以便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2.物理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消费习惯以及销售渠道,针对性的选择生长势强的抗病品种,如在山东以消费粉果的地区,秋延迟保护地种植的番茄品种应为:朝研219、桃俊郎等品种。
(2)合理施肥 在确保番茄生育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外,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以及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为番茄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综合抗性。
(3)采取保护地育苗 秋延迟番茄一般在8月上旬育苗,在华北地区,气温还是比较高,育苗时采用小拱棚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覆盖育苗,不仅避免了高温干旱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刺吸式口器害虫对幼苗的为害。
(4)定植田消毒 连作田一定要有目的地防止土壤病毒,通过根系传播,除采用8cm×10cm营养钵育苗,避免定植时伤根,引起病毒病传播外,在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十分重要。消毒方法:每667m2施用生石灰100kg或高锰酸钾2.0~2.5kg,随基肥一起施入土壤中,但必须注意,采取施用生石灰的措施,在定植前2d,一定要浇水,防止因施用石灰,引起地温局部骤然升高,出现烧苗现象。
(3)田间管理 在番茄生长期间,禁止使用工具清除田间杂草,防止伤根,引起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不在种植田吸烟,防止烟草花叶病毒传播,采取晚打杈、早采收、常配叶面肥的管理方法,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综合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1)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是番茄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番茄苗期要重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除采取使用防虫网封闭育苗措施外,如发现害虫为害,可采用20%德力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攻无不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叶面喷雾。注意:番茄采用保护地育苗时,千万不要使用烟雾剂采取熏杀的方法防治害虫,以免出现药害。
【关键词】网络银行;数据维护;计算机病毒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巾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组织机构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银行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其中网络银行是金融领域出现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之一,它在银行业中导致了一场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
一、网络银行的数据维护
系统维护是对运行后的新系统进行改进、完善和维修。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维护,因为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在运行中才能最终被发现。由于系统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系统也要随着不断地改进,因此,系统维护是一项消耗时间最多、费用最高、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数据维护是对数据文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对修正和拷贝等处理。
在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储存的数据,直接涉及国家、银行和银行客户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这部分数据的使用管理,对防止数据泄露和被修改、破坏以及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数据的使用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程序和数据的使用应采用级别和权限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运行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主管人员等各自均有自己的使用级别和权限,不得交叉操作。
(二)程序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一律不准对外提供任何数据和程序。
(三)程序和数据除作规定的拷贝以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进行拷贝。
(四)对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不得直接进行修改。必须修改时,应使用系统提供的修改功能进行改动,并要作出详细记录。
二、网络银行系统的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特点是资源共享,如果网络资源被病毒感染,网络信息的频繁传输将传播扩散病毒,从而形成各种共享资源的交叉感染,网络病毒的迅速传播漫延、再生、变异、发作、破坏,将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对于网络银行系统的敏感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银行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SET、SSL、CA认证、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USBKey、备份技术、日志和审计、身份鉴别、访问控制、防范计算机病毒技术和防范计算机黑客技术等。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除了加固和隔离系统本身,主要的方法就是采用扫描检测和实时监测。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和软件模拟法。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应立即清除。清除病毒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人工处理及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病毒的人工处理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人工处理容易出错,有一定的危险性。通常反病毒软件具有对特定种类的病毒进行检测的功能,有的软件可查出很多种病毒,并且大部分反病毒软件可同时消除查出来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护措施,如用户名/口令入网检测、入网时间限制、入网站点限制、非法者锁定等入网保密措施,权限保密措施、目录保密措施和文件/目录属性保密措施等。网络银行的应用程序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对应用程序进行口令限制和对操作进行授权来完成的。目前多数的应用程序靠口令保护,可以在口令的设置上加以变化,也可以采用加密的形式。对操作进行授权主要是限制用户和管理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使重要的数据资源得到保护。
另外,网络银行的业务同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它需要网络银行的员工既要掌握银行的业务知识,又要学会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银行的密钥管理机制如果出现问题,资源权限设置如果不够合理,就可能给居心不良的员工提供超越权限交易的机会。所以网络银行需要在管理安全问题上进行严密的设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周期性的银行内部信息检查、密钥管理机制和资源权限的审核等。这样才能维护网络银行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严钧乐.论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J]. 时代金融. 2007(02)
[关键词] 水稻 籼改粳 稻曲病 防治技术 初探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7-01
1 症状表现
1.1 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常被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而称为“丰收果”。
1.2 稻曲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部分谷粒。病菌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发病初期颖谷合缝处淡有黄绿色块状物露出,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慢慢变大,最后整个颖壳全部被覆盖,即孢子座,得病谷粒快状物比健康谷粒大3-4倍,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病粒由最初黄绿色转变为墨绿色,最后为黑色呈龟裂状,风吹稻穗容易散出墨绿色粉末灰状物。
1.3 稻曲病不仅严重损害得病稻粒,而且还能高度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籽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整株稻穗空秕粒明显上升,千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受稻曲病侵害稻田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造成稻米品质下降,人畜食用后,可造成中毒现象,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2 传播途径
病菌头年以落入土壤中的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第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分生较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当平均气温在24-32℃时有利于病菌发育,26-28℃达到最适合,低于12℃或高于36℃病菌无法发育,停止生长。
3 发病规律
3.1 此病菌核在7-8月间萌发形成孢子座,孢子座上产生多个子囊壳,其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也可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条件时宜时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
3.2 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上一年发病重的田块,有可能发生的就重,种子带菌多的发病有可能重。
3.3 不同品种在相同自然条件下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距,抽穗较迟的品种感病机率较大,粳稻品种发病机率高于籼稻,杂交品种发病机率高于常规稻品种,穗大、穗密品种易感病,抽穗时间长、抽穗速度慢的品种易发病且发病时间长、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4.1 头年要加强对稻曲病的防治,减轻病害,对发病较重田块要及时进行清理,将发病稻秆作深埋等杀菌处理,冬季深翻耕,避免冬闲田过冬,春季深水沤灌治菌,减少菌源。
4.2 选用抗病品种,适宜我县种植且抗性较好籼粳型杂交品种有甬优1538 、春优84、甬优12等,播种时抢睛晒种,同时进行药剂浸种杀菌。
4.3 合理密植,以免过于浓郁,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加强水份管理,浅水勤灌,注重晒田,后期见干见湿。改进施肥技术,栽插前要施足基肥,控氮增磷钾,增施硅肥,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针对田间的边际效应,田边应少施肥。
4.4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要重视封行期和防治,最佳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或者“大肚期”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7-10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药。
4.5 药剂防治
4.5.1 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然后闷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
1.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形成机制
核心温度是最重要的体温。体温调节反应80%由核心体温决定,许多低体温并发症也主要由其决定。两个因素决定核心体温降低的程度:一,麻醉本身。麻醉药会抑制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将血管收缩的阈值降低2-4℃。二,核心与外周组织的温差。核心向外周的热量转移即再分布幅度与其直接相关。
低核心温是热量由核心向外周再分布的结果。全麻后病人的氧耗量和产热量显著降低,核心温度也降低(热含量减少),而肢体温度却上升(热含量增加),这显然是体内热量再分布的结果。外周组织温度由病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和血管舒缩状态决定。血管收缩会将代谢产热保留在核心室内,因此术中使血管舒张会加速降温。由于皮肤或核心温降低会引发体温调节防御反应,所以很难为非麻醉病人降温。儿童降温和复温均比成人快,因为其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大。
2. 低体温并发症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术后寒颤、增加心脏事件、手术切口感染、延长麻醉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等。
心肌梗死是围术期致死的首要原因之一。 核心体温降低1.3℃时病人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升高3倍。寒冷会使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1/3,这会增加心脏应激性,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
寒颤使机体产热增加,是机体对低温的保护性反射。麻醉本身和绝大多数麻醉药都可降低寒颤阈值。正常时寒颤的阈值是35.7±0.4℃;而硬膜外麻醉下是35.4±0.5℃。寒颤虽然会引起不适,但并不会直接引发心肌缺血或梗死。一是因为高龄削弱了体温调节反应,所以老年人很少寒颤。二是寒颤似乎并不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低氧本身反而会抑制寒颤。奈福泮(Nefopam)和可乐定具有预防和治疗寒颤的作用[1]。
体温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酶功能、纤溶状态。低体温时血小板数量仍可保持正常,但功能却受到了抑制,这可能由血栓素A2的释放减少所致。低体温时标准凝血试验保持正常,如PT和APTT。因为这些试验通常在37℃下进行,不受病人体温影响。如果在病人实际体温下进行,那么凝血试验结果就会因为低体温而延长。
伤口感染是手术和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它会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低体温通过两种方式促使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增加切口感染机率;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免疫功能,包括T-细胞介导的抗体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氧化杀伤细菌的能力。细菌感染后的2~3小时是最重要的阶段,这时给予抗生素并维持组织灌注均有助于限制感染。低体温还加重术后蛋白消耗,使愈合受到抑制。
药物代谢依赖于温度,这是因为调节器官功能和药物代谢的酶对温度相当敏感。核心体温降低2℃后,肌松药的作用时间会延长一倍[2]。肌松作用时间延长是药物代谢改变的结果,而药物效应基本不受影响。低体温会增加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度。在血浆分压一定时,低于正常的体温会增加体内的麻醉药含量,使恢复延迟,因为机体需要将更多的麻醉药排出体外。低体温还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持续泵注异丙酚期间,体温降低3℃的病人血浆浓度比正常体温病人高约30%。
轻度低体温可明显延长成人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也可引起术后明显的不适。低体温会显著增加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低体温与轻度低钾血症有关,还对体感诱发电位有轻度影响。血管收缩到一定程度(通常由低体温和血容量过少共同引起)会减弱氧饱和度信号,局部加温或手指神经阻滞会使信号恢复,头部的氧饱和度监测不受低温的影响[3]。
3. 体温保护
3. 1. 预先加温
住院病人体温较低很常见,病人进入手术室时的核心-外周温差很大。减小温差的办法是在麻醉诱导前为病人主动加温。其好处是可以使病人温暖舒适;血管扩张有助于静脉和桡动脉置管;减少硬膜外麻醉后的低体温。有研究显示预先加温1~2h可以减少因全麻诱导引起的再分布性低体温[4]。
3. 2. 预先用药
麻醉诱导时提前给予药物来引起张力性血管扩张,如硝苯地平,促使核心热量向外周组织分布。但因为此时尚未麻醉,故体温调节机制仍然存在。结果体温调节反应会产生或储存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核心体温。平衡以后,病人处于血管舒张的状态,核心-外周温差降低,热量转移减少,全麻诱导对体温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麻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可以减少体温下降的程度,而中度镇静(0.04mg/kg)比深度镇静(0.08mg/kg)更加有效。[5]
3. 3. 体表加温
大约90%的代谢产热经由皮肤丧失,因此减少皮肤散热是体温保护中的重要一环,有被动隔离和主动加温两种方法。
3. 3. 1. 被动隔离
单层隔离即可减少皮肤失热30%,但即便是最好的隔离也很少能将热损失减少到50%。增加隔离层的数量只能使热量损失轻微地减少,原因是覆盖物本身的作用较小,大部分热量是通过皮肤与覆盖物之间的静止空气层储存的。隔离保温的能力与覆盖的体表面积直接相关。
3. 3. 2. 主动皮肤加温
主动加温能比被动隔离更好地维持正常体温,其效力与皮肤面积成线性关系。
循环水床垫是经典的术中主动加温装置。但因为约90%的代谢产热是通过身体前表面丧失的,所以其效率有限。另外背部的毛细血管受病人自身的压迫限制了血流,所以这种方法还可能导致“压力-热损伤”。
充气加温装置由电热充气装置和温毯组成。通过两种机制加温:屏蔽辐射和对流。充气加温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传导30~50W热量,同时被动隔热将皮肤散热从100W降到约70W。因此远比单纯被动隔热和循环水床垫有效。对四肢加温比对躯干加温更有效。有人担心手术室内的空气流动会增加切口感染。所有充气加温设备均带有清除细菌的滤器。而且研究证明手术室菌落数量并没有因充气装置而增加。有研究显示充气加温通过改善病人防御机制可以将手术切口感染率降低三成。因此,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充气加温会增加感染风险。但如果将充气毯重复利用则有可能增加感染机率。而且应该定期彻底地清洁充气装置内部及管道,这里是细菌繁植最多见的部位[6]。
电热毯与充气加温效果相似[7]。其效率极高,而且设备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传给病人,所以尤其有助于院外急救。当只能由电池供电时,这一点就变得尤为重要。
辐射加温器使用特制的白炽灯泡或热源来产生红外线。主要优点是加温器与病人没有接触,其它所有体表加温装置必须接近皮肤表面。因此它适合新生儿监护病房和儿科手术。
通过将热水袋放置在血流丰富的部位(如腋窝)来为病人加温。但这种做法既缺乏效率又危险。缺乏效率是因为作用面积太小。危险的是,如果组织不能将热量充分地播散到身体其余部分,则意味着热量将在局部蓄积引起组织损伤。因此手术病人应该禁用。
3. 4. 内部加温方法
使用输液加温装置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给成人输入1单位冷藏血液或1L室温下的晶体溶液会将平均体温降低约0.25℃。但输入的液体高于体温太多也不安全,所以其保温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替代皮肤隔热加温,单独应用不会维持病人体温正常。
热量-水分交换滤器(人工鼻)可以将大量的水分和热量保留在呼吸系统中。代谢产热有不到10%是通过呼吸道丧失的,用于为吸入气体加热和加湿,其中加湿需要2/3的热量。因为气道失热占总失热量的比例很小,所以气道加温加湿的效率较低。
有创加温装置包括腹膜透析和动静脉分流加温,其中最强有力的是体外循环。但无法用来预防和处理围术期轻度低体温。
输注氨基酸可以引起代谢产热升高,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这可能是伤口愈合和肠道功能改善的结果。
3. 5. 烫伤风险
人体组织可以很好地耐受寒冷,但对高温的耐受性却较差。正常人体皮肤可以耐受大约45℃的温度,压力会减少局部血流量,导致热量堆积,轻微加压就会显著缩短安全耐热时间。皮肤炎症时,热和压力引起组织损伤的风险更大。年龄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年人皮肤通常较薄较细,特别容易发生烫伤或压力-热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尽量扩大加温皮肤面积。
总结
关键词 流感 疏风解毒胶囊 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2-0037-03
Effect of shufengjiedu capsule combined with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XIA Jianzhen
(Hospit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ufengjiedu capsule combined with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s: Three hundre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influenza-like illnes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shufengjiedu capsule combined with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and a control group of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onl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received one capsule of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twice daily, meanwhile, added with 4 capsules of shufengjiedu capsule, thrice dai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one capsule of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 twice daily. The symptoms of temperature and sore throat/cough,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ree days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 and 87.5% in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fluenza; shufengjiedu capsul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经飞沫传播,变异快,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研究发现,医疗机构流感样疾病(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率与流感病毒阳性率呈正相关,表明医疗机构监测到的ILI流行规律与流感病毒流行规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ILI的初期筛查,可为流感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1-2]。高校大学生暴露在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受流感病毒侵犯,因此积极检测并治疗ILI十分重要。但作为基层医院,很难有条件对每例发热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ILI的确诊比较困难。由于ILI病原体比较复杂,治疗尚无覆盖所有病原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多采用以抗病毒为主的对症治疗[3]。本文旨在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氨酚烷氨胶囊在治疗ILI中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发热门诊的大学生患者300例,其中男90例,女210例,年龄17~36岁,平均(21.29±2.7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4]中ILI的诊断标准,即发热(体温≥38 ℃)伴咳嗽、咽痛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本试验纳入标准:体温≥38℃,伴咳嗽和(或)咽痛等症状,白细胞
1.2 方法
按随机数字编码表将3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56例,年龄(21.10±2.27)岁,发热至就诊时间(15.88±13.89)h,就诊时体温(38.15±0.72)℃;对照组144例,年龄(21.50±3.24)岁,发热至就诊时间(14.60±13.06)h,就诊时体温(37.90±0.71)℃。治疗组口服疏风解毒胶囊(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4粒/次,每天3次,加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粒/次,每天2次;对照组口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1粒/次,每天2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发热至就诊时间及就诊时体温、咽痛/咳嗽症状程度及治疗后3 d的体温、咽痛/咳嗽症状程度。咽痛:0分为无;1分为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分为轻~重之间;3分为咽痛明显,影响发声吞咽。咳嗽: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轻~重之间;3分为昼夜频咳,影响生活睡眠。体温:0分为≤37.2 ℃;1分为37.3~37.9 ℃;2分为38~38.5 ℃;3分为≥38.6 ℃。
1.3 疗效评价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治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疗效指数≥60%,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5例(28.8%),显效78例(50.0%),进步24例(15.4%),无效9例(5.8%),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治愈15例(10.4%),显效78例(54.2%),进步33例(22.9%),无效18例(12.5%),总有效率为为87.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组服药后出现恶心5例,腹泻3例,困倦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困倦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未影响治疗。复查血常规两组均未发现治疗后白细胞明显下降病例。
3 讨论
ILI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致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军团菌等,其中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5],临床由于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输液、降温、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措施,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虽然临床疗效尚能接受,但治疗成本较高,存在滥用抗生素等缺陷。
据国家流感中心(.cn)数据显示,自2014年第45周(11月2日)开始,北方省份有流感活动上升趋势,至第52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2.7%,流感监测阳性率为39.1%,表明北方省份已经进入流感流行高峰期。我校地处海淀区中关村,人口比较密集,我校大学生暴露在流感流行区域。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是临床常用的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250 mg、盐酸金刚烷胺100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人工牛黄10 mg、咖啡因15 mg),其中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金刚烷胺可抑制病毒繁殖,发挥抗病毒作用;咖啡因、牛黄可增强解热、镇痛效果,解除或改善感冒症状。但据国家流感中心(.cn)耐药监测显示,所有甲型H1N1和A(H3N2)亚型流感毒株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因此单用金刚烷胺很难控制甲型流感病情,特异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在基层医院尚难以获得,基层医院在抗击流感方面还需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中医认为ILI属于风热证,治疗以辛温解表、宣肺清热、疏风解毒为主。疏风解毒胶囊原方系湖南老中医向楚贤的百年祖传秘方,由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组成,其中其他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极少使用的虎杖、败酱草、马鞭草等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功效,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刘颖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被国家卫生部列为防治流感首选中成药。奚肇庆等[7]的研究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张连国等[8]发现,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能加快患者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恢复,降低患者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3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基层医院应用中药制剂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复合制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大学生ILI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P
参考文献
[1] 郗萌, 高燕.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在流感诊疗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8(8): 5-6.
[2] 黄若刚, 曹红霞, 高建华, 等. 2012-2013年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4, 21(3): 104-106.
[3] 郭秀荣, 杨阳, 宋敬华, 等. 痰热清或热毒宁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病例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3): 336-3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J]. 传染病信息, 2012, 25(6): 321-323.
[5] Kelly H, Birch C. The causes and diagnosis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J]. Aust Fam Physician, 2004, 33(5): 305-309.
[6] 刘颖, 崔晓兰, 时瀚, 等. 疏风解毒胶囊防治流感体内药效学实验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1): 35-36, 39.
【论文摘要】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从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两个部分实施,一是软件防治;二是插防病毒卡;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但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如“LOVEYOU”病毒、“库尔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职信”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途径,而且一般都是选择Microsoft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编程特性完成发作和破坏。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它能自我复制并破坏其它软件的指令,从而扰乱、改变或销毁用户存贮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
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首先考虑这两个部分,另外加强综合治理也很重要。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载防病毒软件要到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站点,通常这些站点软件比较安全。不要过于相信和随便运行别人给的软件。要经常检查自己的系统文件,注册表、端口等,多注意安全方面的信息,再者就是改掉Windows关于隐藏文件扩展名的默认设置,这样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文件真正的扩展名。当前许多反病毒软件都具有查杀“木马”或“后门”程序的功能,但仍需更新和采用先进的防病毒软件。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硬盘莫名其妙的工作,或者在没有打开任何连接的情况下Modem还在“眨眼睛”就立刻断开网络连接,进行木马的搜索。
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邮件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染的,而且大多通过附件夹带,了解了这一点,对于该类病毒的防范就比较明确和容易:
第一,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尤其是一些EXE类的可执行文件。
第二,对于比较熟悉的朋友发来的邮件,如果其信中带有附件却未在正文中说明,也不要轻易打开附件,因为它的系统也许已经染毒。
第三,不要盲目转发邮件。给别人发送程序文件甚至电子贺卡时,可先在自己的电脑中试一试,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发,以免无意中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四,如果收到主题为“ILOVEYOU”的邮件后立即删除,更不要打开附件。
第五,随时注意反病毒警报,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从技术手段上,可安装具有监测邮件系统的反病毒实时监控程序,随时监测系统行为,如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实时软件来查杀该附件中的文件。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从目前病毒的演化趋势来看,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黑与杀毒相结合;二是从入口拦截病毒;三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四是客户化定制模式;五是防病毒产品技术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新时期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